市场调查-统计学原理

市场调查-统计学原理
市场调查-统计学原理

市场调查统计学原理

本测试所有题目均为单项选择题,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机读卡)内,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一、统计学知识部分(50题)

1.下列说法表述最恰当的是()。

A.统计学是处理数据的一门科学

B.统计学是调查的一门科学

C.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一门科学

D.统计学是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2.“统计”一词有多种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指统计活动的结果,即()。

A.统计工作B.统计数据C.统计学D.抽样方法

3.统计数据的()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是通过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方法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过程。

A.收集B.整理C.分析D.汇总

4.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

A.经济统计学B.理论统计学C.应用统计学D.推断统计学

5.统计学研究最关注下列什么问题()。

A.现象的表现形式B.多样性

C.变异D.作用机制

6.通过直接调查或科学试验得到的统计数据,我们称之为()统计数据。

A.第一手B.第二手C.抽样D.普查

7.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的调查,属于()。

A.普查B.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D.访问调查

8.统计调查中的调查项目是指()。

A.统计指标 B.统计分组

C.调查单位的标志 D.调查单位的标志表现

9.在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A.全国的人口 B.全国的居民户

C.全国的每一户 D.全国的每一个人

10.对我国各主要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

11.与原始资料相比,二手资料的优势在于()。

A.含有更多的有效信息

B.易于取得,而且成本较低

C.可以直接使用而不必作任何处理

D.更有利于企业解决当前的营销问题

12.数据的()是数据整理的先前步骤,是对数据分类或分组前所做的必要处理。A.预处理

B.统计分析C.汇总D.排序

13.审核数据准确性的方法主要有逻辑检查和()。

A.文字检查B.查表检查C.计算检查D.方法检查

14.既能够反映数据分布状况,又能保持数据原始状况的图形是()。

A.直方图B.饼图C.累计分布曲线图D.茎叶图

15.1=小于2000元2=2000~4000元

3=4000~6000元4=6000元以上

这种编码方法属于()。

A.顺序编码法B.分组编码法

C.信息组码编码法D.表意式文字编码法

16.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

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标准差

17.单峰分布中,中位数总是()。

A.大于均值B.大于众数C.小于均值

D.介于均值和众数之间

18.某项对城市白领阶层打的次数的调查,对15个被调查者对象的调查结果为:1,0,2,3,2,2,3,1,4,4,5,7,3,4,4,则中位数是()。

A.1 B.2 C.3 D.4

19.最常用于反映一组数据的中心水平的测度有众数、中位数和()。

A.平均数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

20.反映均值代表性大小的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有()。

A.异众比B.四分位差C.级差D.方差

21.公式用来计算()。

A.平均差B.标准差C.离差D.平均值

22.下列指标中,不是反映数据离中趋势的是()。

A.平均差B.标准差C.平均数D.全距

23.下列用于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是()。

A.四分位差; B.方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24. 在城镇居民家计调查中,统计部门从全部居民户中先随机抽取一户居民,然后按照相等的间隔抽取其他居民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系统抽样

25. 为了解某地区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从该地区全部消费者中随机抽取500名,得到这500名消费者的月消费额的分布,则该分布称为()。

A.抽样分布B.总体分布C.样本分布D.随机分布

26.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置信水平,其区间范围将()。

A.保持不变B.随之扩大C.随之缩小D.无法确定

27.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有点估计和()。

A.区间估计

B.最小二乘法C.最大似然估计D.顺序统计

28.点估计的优良性准则包括一致性、()、有效性。

A.准确性B.真实性C.科学性D.无偏性

29.某商品的100件样品中,测得的优质品为98件,则样本优质品成数为()。A.100%B.98%C.2%D.无法计算

96. 为估计某厂工人的日平均产量,该厂管理部门随机抽取360名工人进行抽样调查,估计出的置信水平为95%日平均产量误差为210,若使估计误差减少四分之一,则应抽取的工人数为()。

A.270 B.480 C.640 D.1440

31. 在总体比例估计时,样本量的确定经常要考虑到总体比例的大小,当总体比例未知时,出于谨慎考虑,一般假定总体比例为()。

A.0.75 B.0.5 C.0.25 D.0

32.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1

33.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

A.单相关 B.复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34. 下列关系中,属于负相关关系的是()。

A.父母的身高与子女身高的关系B.球的体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C.一个家庭的收入与支出的关系D.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35. 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

A.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1

B.商品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5

C.商品销售额与广告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2

D.商品的销售额与商品利润额之间的相关系数0.83

36. 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 ?=a+bx中,回归系数b表示()。

A.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

B.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

C.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

D.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增加量

37. 一位母亲记录了儿子3-10岁的身高,由此建立的身高与年龄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y ?=71.54+7.36x,据此对这个孩子11岁时的身高进行预测,以下正确的是()。

A.身高超过153.0cm B.身高低于152.0cm C.身高在152.5cm左右D.身高恰巧152.5cm

38.下列时间序列中,属于时期序列的有()。

A.某农场“十五”期间年末奶牛存栏数

B.某企业“十五”期间年末利税额

C.某地区“十五”期间年末人口数D.某企业“十五”年末产品库存量39.时间序列中的发展水平()。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D.上述三种指标均可以

40.如果一个时间序列连续3期的环比增长速度为18%、20%和25%,则其总速度为()。A.18% 20% 25%=0.9% B.118% 120% 125%=177%

C. =20.8% D. =120.96%

41. 时间数列在长时期内呈现出来的某种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的变动称为()。

A.趋势 B.不规则波动C.循环波动D.季节变动

42. 若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宜拟合()。

A.指数趋势方程B.曲线趋势方程

C.直线趋势方程D.二次曲线趋势方程

43.移动平均法是测定()的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

A.不规则变动B.季节变动C.循环变动D.长期趋势

44.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y ?_t=a+bt,若b为负数,则该现象趋势为()。A.上升趋势B.下降趋势C.水平趋势D.随机波动

45. 统计指数是说明社会现象变动程度的()。

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D.众数

46.按照指数的计算对比的时间特点不同,指数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47. 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商品物价指数B.平均工资指数

C.产品产量指数D.上网费用指数

48.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只能购买原有商品的80%,则物价指数是()。A.110% B.120% C.125% D . 145%

49.某商场在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增加10%,则报告期商品销售额比基期增加()。

A.11% B.10% C.9% D.1%

50.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

二、市场调查知识部分(50题)

51.市场调查的含义是()。

A.市场调查是针对消费者的调查,主要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意愿

B.市场调查是调查部门或调查公司的责任和工作,其他人不需要参与

C.市场调查就是设计问卷、访问调查

D.市场调查是为了制定某项具体的决策而对有关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分析和报告的过程

52.下列哪项不属于市场调查的特点()。A.目的性

B.社会性C.艺术性D.约束性

53.探询人们的消费倾向、文化素养、道德规范等对企业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属于()。A.经济环境调研B.社会文化环境调研

C.政治法律环境调研D.科学技术环境调研

54.以调查某一时期某种产品销售量为何大幅度滑坡为目的的市场调查是()研究。

A.探测性B.描述性C.因果关系D.预测性

55.市场调查的流程包括()。

A.调查准备、调查实施、调查结果处理三个阶段

B.调查问卷设计、调查访问、提交调查报告三个阶段

C.调查访问、调查数据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三个阶段

D.调查问卷设计、调查访问、调查数据分析、提交书面报告四个阶段

56.以下属于市场调研问题的是()。

A.是否应该市场细分B.是否增加促销预算

C.怎样挽回已经失去的市场份额D.什么信息是需要的

57.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的结构应包括()。

A.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B.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

C.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D.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方法、调查的组织与实施计划

58.调查设计的首要任务是()。

A.确定调查的精度B.清楚地说明调查的信息需求

C.确定调查操作性定义D.建立调查的分析方案

59.采用一定的技术从全体调查对象中选取部分加以调查,称为()。

A.抽样调查B.普查C.个别调查D.总体调查

60.()是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现有的各种信息、情报资料,根据调研任务的需要进行信息收集并加以分析研究的一种调研方法。

A.市场调研B.现场调查C.文案调研D.抽样调查

61.我们在对座谈成员进行选择时,应该注意到座谈会成员最好具有()。

A.客观性B.同质性C.异质性D.专业性

62.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的方式,搜集各方意见。A.匿名发表意见B.署名发表意见

C.任意提问D.不发表意见

63.深层访谈是指调查员和一名受访者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目的是让受访者自由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它是()。

A.一个对多个的访谈B.间接的一种访谈

C.结构式的访问

D.非结构式的访问

64.面访调查的主要优点在于()。

A.能取得较高的回答率B.可调查较大的样本

C.可节省调查费用D.容易管理

65.电话访问相对于其他调查方法的特点是()。

A.受访者主动接受调查B.调查问卷简洁明了

C.访员无需培训D.调查过程不需控制

66.邮寄调查方法最大的缺点是()。

A.回收率低B.统计误差大 C.费用高D.操作难

67.媒体调查是指以媒体为载体进行调查,调查者与调查对象()。

A.直接接触B.间接接触C.联系紧密D.之间无联系

68.实验法与访谈法、观察法的不同之处是:采用实验法时()。

A.调查者被动地收集数据B.调查者处于被动地位

C.调查者不干预被调查者的活动D.调查者直接干预被调查者的活动

69.问卷的作用就是作为()的工具,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

A.提问B.提问、记录

C.提问、记录和编码D.提问、记录、编码和分析

70.在获得同样信息的条件下,问卷设计应选择最简洁的询问方式,这是()。

A.可靠性原则B.效率原则

C.可维护性原则D.功能性原则

71.给出固定选项,要求被调查者从中选择的题型是()。

A.开放题B.封闭题C.半开放题D.填空题

72.()是指在提出问题时不提供任何答案,由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填写。

A.开放式问题B.实质性问题

C.指导性问题D.封闭性问题

73.问卷中甄别部分的主要目的是()。

A.确保调查结果准确B.确保被调查者符合要求

C.确保问卷的完整性D.确保问卷的回收率

74.采用(),答案可能会偏向有利或不利答案,但优点是可减少答案数目。

A.瑟斯顿量表B.顺序量表C.不平衡量表D.配对比较量表

75.例:下面是一些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观点,您是同意、比较同意、说不清、不太同意还是不同意。

同意比较同意说不清不太同意不同意

1人类能够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1 2 3 4 5

2人们如果不改变自己的行为,将很难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1 2 3 4 5

上面的量表形式是()。

A.评比量表B.瑟斯顿量表

C.李克特量表D.语义差异量表76.

统计学原理试题 (1)

统计学原理试题 (总分:99.98,做题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总题数:15,分数:15.00) 1.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 (分数:1.00) A.是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是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C.是在社会经济现象的质与量的密切联系中,研究其数量关系√ D.是一种对经济现象做的定性研究 解析: 2.对某市科技人员进行调查,科技人员的职称和年龄() (分数:1.00) A.是品质标志 B.是数量标志 C.前者是数量标志,后者是品质标志 D.前者是品质标志,后者是数量标志√ 解析: 3.对企业职工按工种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工资水平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分数:1.00)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品质标志分组 D.数量标志分组 解析: 4.计算比较相对指标() (分数:1.00) A.只能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 B.只能是两个相对指标对比 C.只能是两个平均指标对比 D.既可以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也可以是两个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对比√ 解析: 5.某地区工业增加值1995年比1994年增长6%,1996年比1995年增长4%,1997年比1996年增长8%。则三年来该地区工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分数:1.00) C.106%×104%×108% -100% √ D.6%×4%×8% 解析: 6.某企业1997年比1996年产量增长了15%,产品单位成本下降了4%,1996年企业总成本支付了30万元,则1997年总成本比1996年多支付() (分数:1.00) A.3万元 B.4.5万元

医学统计学考试重点整理

一、基本概念 1.总体与样本 总体:所有同质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即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是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观察值的集合 2.普查与抽样调查 普查:就是全面调查,即调查目标总体中全部观察对象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即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 3.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 统计量: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 4.Ⅰ型与Ⅱ型错误 假设检验的结论 真实情况拒绝H0不拒绝H0 H0正确Ⅰ型错误(ɑ) 推断正确(1 ?ɑ) H0不正确推断正确(1?β) Ⅱ型错误(β) Ⅰ型错误(ɑ错误): H0为真时却被拒绝,弃真错误 Ⅱ型错误(β错误): H0为假时却被接受,取伪错误 5.随机化原则与安慰剂对照 随机化原则: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分配到各组中去,以平衡两组中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避免造成偏倚。(意义:①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重要设计方法;②避免有意扩大或缩小组间差别导致的偏倚;③各种统计学方法均建立在随机化基础上) 安慰剂对照:是一种常用的对照方法。安慰剂又称伪药物,是一种无药理作用的制剂,不含试验药物的有效成分,但其感观如剂型、大小、颜色、质量、气味及口味等都与试验药物一样,不能被受试对象和研究者所识别。(安慰剂对照主要用于临床试验,其目的在于控制研究者和受试对象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偏倚,并提高依从性。安慰剂对照还可以控制疾病自然进程的影响,显示试验药物的效应) 6.误差与标准误(区分率与均数) ㈠均数 抽样误差:由个体变异产生的、随机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标准误:是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反映抽样误差大小的定量指标,其公式表示为S x =S/√n ㈡样本率 率的抽样误差:样本率p和总体率π的差异 率的标准误:样本率的标准差,公式为σp=√π(1-π)/n

企业经营统计学小抄

1.简述企业的含义及特征,它与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有什么区别? 企业一般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五个特征:组织性、经济型、商品性、营利性、独立性 2.简述企业经营统计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 企业经营统计的研究对象即企业生产经营系统,企业生产经营系统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子系统有机结合的同一系统。企业生产经营系统主要包括资金运动、物质运动、人力运动、信息运动四个方面。 企业经营中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入、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收回货币资金。企业资金运动过程的数量特征规律是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企业经营中的物质运动,包括物资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储存运输过程。物质运动的过程的数量特征与表现构成企业劳动资料统计、劳动对象统计等内容。 企业经营中的人力运动,包括员工招聘、培训、投入劳动力、劳动的成果、劳动报酬及福利。表现为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职工报酬福利等。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信息运动,信息是物质运动的载体,与资金、物质、人才并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四大资源。信息运动的过程具有其独特的规律性,它需要通过有组织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开发利用,才能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有价值的资源。需要明确的是,企业统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定量信息的主体。 3.如何从不同的维度理解企业统计内容? 企业经营统计内容以企业经营系统为对象,以企业经营管理为导向,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统计应用为主体,注重统计方法与企业经营管理内容的有机结合。 一是从企业经营管理对象角度,可以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生产运营管理统计、质量管理统计、财务管理统计、技术创新统计等;二是从企业统计参与经营管理的具体职能,可以分为统计描述、评价、预测、决策、控制和服务职能;三是从企业统计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时间维度,可以分为事前统计、事中统计、事后统计。 1.简述企业统计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并了解各环节的基本思想和内容。 1)企业统计设计。根据企业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统计研究的目的,对企业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主要包括企业统计指标设计、企业统计制度设计、企业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2)企业统计调查。是指企业统计根据管理任务的要求,利用各种统计调查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调查组织形式,搜集与企业发展、生产经营活动等有关的统计信息的工作过程,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的数据搜集;二是企业市场数据搜集。 3)企业统计整理。是通过统计审查、统计分组及统计汇总等方法将企业统计原始资料变成企业统计次级资料的工作过程,内容包括:资料审查、资料分组、资料汇总与传输。 4)企业统计分析,可以准确及时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结果,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绩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生产经营条件的分析、生产经营过程的分析和生产经营结果的分析。 2.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包括哪些? 1)企业原始记录,是按照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冬的情况所做的最初数字和文字记载。 2)企业统计台账,是根据定期统计报表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按时间顺序分类登记统计资料的账册。 3)企业内部报表,是为满足企业内部及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指挥调度需要,由班组、车间和科室根据原始记录或统计台账的资料,定期编制的企业内部使用的统计报表。 4)企业对外报表,为按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完成的国家、地方统计报表和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专业报表。 5)企业统计信息化,企业统计信息是运用统计特有的理论、方法、技术,经过搜集、加工、整理,勇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情报、资料与数据。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测试一 注:这是基础统计前两章的测试题;准备本月下旬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C)。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A)。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A)。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 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B)。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C)。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B)。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C)。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A)。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D)。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 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C)。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B)。

(完整word版)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抽样的目的是(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 A.变异系数 B.差 C.极差 D.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9.偏态分布宜用(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0.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b)不变。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D.中位数 11.( a )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 B.左偏态 C.右偏态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A.正态 B.近似正态 C.左偏态 D.右偏态 13.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 c )描述其集中趋势。 A.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4.( c )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 标准误 D.极差 15.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c )。 A. 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 平均数

统计学原理试题库(全解答)

统计学原理试题库(全)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A)。 A、统计活动 B、统计方法 C、统计学 D、统计资料 2、一个统计总体( C )。 A、只能有一个指标 B、只能有一个标志 C、可以有多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标志 3、下列变量中,(D )属于离散变量。 A、一个笔筒的直径 B、一袋米的重量 C、一个同学的身高 D、一个县的人数 4、全班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6分、76分和86分,这三个数字是(B )。 A、标志 B、标志值 C、指标 D、变量 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D )。 A、工人工资 B、工人身高 C、工人体重 D、工人性别 6、要了解某汽车公司的情况,该公司的产量和利润是(C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D、后者是离散变量,前者是连续变量 7、劳动生产率是(C )。 A、流量指标 B、动态指标 C、质量指标 D、强度指标 8、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C )。 A、马克思 B、威廉·配第 C、凯特勒 D、恩格尔 9、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单位特征的,所以(C )。 A、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B、指标和标志之间没关系 C、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 D、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10、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B )。 A、抽象的量 B、具体的量 C、连续不断的量 D、可直接相加的量 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D )。 A、差异性 B、综合性 C、社会性 D、同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对某市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则( BCE )。 A、该市工业企业总数是总体 B、该市工业企业是总体 C、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指标 D、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 E、每个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 2、某企业是总体单位,则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BCDE )。 A、所有制 B、职工人数 C、职工月平均工资 D、年工资总额 E、产品合格率 3、下列指标哪些是质量指标(CDE)。 A、新产品数量 B、高级职称人数 C、考试及格率 D、工人劳动生产率 E、平均亩产量 4、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CE)。 A、厂房面积 B、企业个数 C、原材料消耗量 D、人口数 E、利润率 5、以下属于有限总体的是(ABC)。 A、全国人口 B、某县企业 C、某市学校

医学统计学考试重点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10个 选择20个 填空题20个 简答4-5个 讨论分析1-2题 计算1-2题 绪论 2选1 总体:总体(population)指特定研究对象中所有观察单位的测量值。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 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 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3选1 小概率事件:我们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P值: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一般结果≤0.05被认为是有统计学意义 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可认为它在一次实验中是不会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统计学中,一般认为等于或小于0.05或0.01的概率为小概率。 资料的类型(3选1) (1)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 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 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 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 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 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 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 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别,但这种差别 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等级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属性分组有程度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 等级资料与计量资料不同: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故亦称为半计量资料。 2选1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指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别。在总体确定的情 况下,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系统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结构本身的问题、刻度不准确或测量环境改变等原因,在多次测量时所产生的,总是

企业经营统计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单项选择题: ;;;4.;; 三、多项选择题: ;;;;;;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开出版和不公开出版的各种年鉴和资料汇编属于(D) A.企业内部直接资料 B.企业外部直接资料 C.企业内部间接资料 D.企业外部间接资料 2.企业经营统计学的研究对象(A) A.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数量方面及其数量关系 B.统计工作 C.企业经济的内在规律性 D.统计方法 3.统计报表属于(D) A.数据的录入 B.数据的编辑 C.数据的存贮 D.数据的利用 4.企业经济效益统计分析报告属于( B ) A.计划性的统计分析报告 B.综合性统计分析报告 C.专题性统计分析报告 D.预测性统计分析报告 5.统计调查按照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 A ) A.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B.一次性调查与经常性调查 C.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D.直接观察法、采访法与报告法 6.企业统计数据的存贮形式主要有(A ) A.统计数据汇总表和统计台账 B.手工汇总和计算机汇总 C.综合性台账和专门性台账 D.进度台账和原材料台账 三、多项选择题 1.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生产单位,其基本特征有( ABCDE ) A.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B.企业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 C.企业是一个独立核算的主体 D.企业拥有经营权 E.企业行使独立的职能 F.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2.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及有关法律规定分类,企业可分为( ABD ) A.公有经济和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非公有经济 D.私有经济 E.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 3.按照企业生产要素密集程度,通常企业可分为( ABD ) A.资金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 C.技术(知识)密集型 D.要素密集型

统计学原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1章 绪论 1、统计的含义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2、统计的特点P3 数量性 具体性 综合性 3、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 总体与总体单位P10: 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总体的分类: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标志、变异与变量P10: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变异:总体单位之间品质和数量上的差异,即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所表现出的差异。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 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联系和区别:连续型:变量值可作无限分割的变量离散型: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指标与标志P11 (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区别:第一,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则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第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问题,没有用文字回答问题的指标。而标志既有反映数量也有反映品质。 第2 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P13 含义: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地位:是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一环 2、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P13-14 一、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 二、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 三、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 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普查P14:含义:为搜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某地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优缺点:,适用场合:主要用于一些重要项目呢的调查,如人口普查、耕地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工业普查和库存普查等; 随机抽样调查P14:含义(按随机原则(机会均等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借以推断和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以及具体的抽样方法【第七章】系统抽样、多阶 简单随机、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段抽样)及适用场合;非随机抽样:含义(调查者有意识地或随意而 非随机地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统计方法)以及具体的抽样方法P15 (重点抽样:只对总体中为数不多但影响颇大的重点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

第三章企业投入与产出统计习题_企业经营统计学

第三章 企业投入与产出统计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企业产品增加值?有哪几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何? 2.计算中间消耗时应该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3.简述企业总产值与企业销售总值的区别。 4.简述DEA 模型的基本思想。 5.简述生产过程动力机械总动力与生产过程总动力的区别。 6.R C 2和22GS C 的区别有哪些? 7.简述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工业企业产品产值的计算一般采用( )方法 A.产品法 B.工厂法 C.生产法 D.收入法 2.下列哪些固定资产消耗不包括在企业固定资产消耗量核算内( ) A.生产过程中机器的磨损 B.由于引进了新设备而淘汰的旧设备 C.后勤部门的办公工具的损耗 D.机器的自然退化 3.在R C 2模型,作为被评价决策单元投入产出最优效率评价指数的最优值*θ,当 1≤*θ时,说明该决策单元(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 ) A.弱有效 B.有效 C.非有效 D.强有效 4.某企业生产的500件产品中,其中废品30件,次品50件,则这批产品中能作为企业产出统计的产品占( ) A.84% B.90% C.94% D.80% 三、多项选择题 1.建筑企业产值包括( ) A.建筑工程产值 B.建筑产品维修产值 C.现场专有设备制造产值 D.房地产开发企业产值 2.运输量统计的主要指标有( ) A.货物周转量 B.货运量 C.客运量 D.旅客周转量 3.商品购销服务量可采用( )指标来统计 A.商品购进量 B.商品销售量 C.商品库存量 D.商品批发量 4.固定资产消耗的核算方法有( ) A.永续盘存法 B.固定资产折旧法 C.最优权法 D.AHP 法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指出下列哪个是数量标志() A.身高B.学历 C.健康状况D.性别 2.统计调查分为一次性调查和经常性调查,是根据()。 A.是否定期进行B.组织方式不同 C.是否调查全部单位D.时间是否连续。 3.典型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 A.工作做得好的单位B.工作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单位 C.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单位D.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 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确定组中值B.确定组距 C.确定组数D.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5.变量数列是()。 A.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D.按数量指标分组的数列 6.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是组距数列的两种形式,其中异距数列是指()。 A.各组次数相等的数列B.各组次数不相等的数列 C.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D.各组组距不相等的数列 7.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是()。 A.分组对象的复杂程度不同B.分组数目的多少不同 C.采用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D.研究目的和对象不同 8.甲:2003年底安徽省人口出生人数为715万人;乙:2003年安徽省总人口4680万人,则()。 A.甲是时期指标,乙是时期指标B.甲是时点指标,乙是时期指标 C.甲是时期指标,乙是时点指标D.甲是时点指标,乙是时点指标 9.某地区2004年底有1000万人口,零售商店数有50万个,则商业网点密度指标为()。A.5个/千人B.5个/百人 C.20个/人D.0.2个/千人 10.标志变异指标中,计算方法简单的是()。 A.平均差B.标准差 C.全距D.标准差系数 11.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 A.了解抽样总体的全面情况 B.用样本指标推断全及总体指标 C.了解全及总体的全面情况 D.用全及总体指标推断样本指标 12.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和不重复抽样的相比() A.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B.前者一定小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前者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后者 13.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14.如果零售价格上涨10%,销售量下降5%,则销售额()。 A.有所增加 B.有所减少 C.没有变化 D.无法判断 15.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10%,职工人数增加5%,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A.5% B.15% C.15.5% D.50% 16.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完整最新版

预 防 医 学 医学统计学 第一章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3选1 变异:由众多的、偶然的、次要的因素造成的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总体:总体(population)指特定研究对象中所有观察单位的测量值。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 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 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样本特性代表性随机性可靠性可比性 3选1 小概率事件:我们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P值: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一般结果≤0.05被认为是有统计学意义。 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可认为它在一次实验中是不会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统计学中,一般认为等于或小于0.05或0.01的概率为小概率。

资料的类型(3选1) (1)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 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 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 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 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 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 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 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别,但这种差别 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等级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属性分组有程度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 等级资料与计量资料不同: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故亦称为半计量资料。 3选1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指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别。在总体确定的情 况下,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系统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结构本身的问题、刻度不准确或测量环境改变等原因,在多次测量时所产生的,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它带有规律性,经过校正和处理,通常可以减少或消除。 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时,仪器由于各种偶然因素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一致。 统计的步骤(考填空题,四个空) 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 1.实验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全过程总的设想和安排。设计是整个研 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今后工作应遵循的依据。 2.收集资料:应采取措施使能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 3.整理资料:简化数据,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分析计算。 4.分析资料:计算有关指标,反映事物的综合特征,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分 析资料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考填空题,三个空) 随机化原则、对照的原则(对照的类型,对照的设置)、重复的原则。 对照的类型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 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历史对照安慰剂对照 2选1 参数:参数(paramater)是指总体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总体参数 是固定的常数。多数情况下,总体参数是不易知道的,但可通过随机抽样抽取有代表性的样 本,用算得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未知的总体参数。 统计量:统计量(statistic)是指样本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样本 统计量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 变量。 完全随机设计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配对设计和完全随机设计(名解2选1) 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设计仅涉及一个处理因素(但可为多水平),故又称单因素(one-way)设计。它是将受试对象按随机化的方法分配到各个处理组中,观察实验效应,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对照试验也属于此类设计。 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一定条件配成对子,再随机分配每对中的两个受试对象到不同处理组。配对的因素是影响实验效应的主要非处理凶素。 第二章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 频数表的制作步骤以及频数分布表的用途(问答题) 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例:某市1982年50名7岁男童的身高(cm)资料如下,试编制频数表。 114.4117.2122.7124.0114.0110.8118.2116.7118.9118.1

统计学原理试题(2)

《统计学原理》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1分×25=25分) 1、设某地区有60家生产皮鞋的企业,要研究他们的产品情况,总体是()。 (1)每一个企业(2)所有60家企业 (3)每一双皮鞋(4)所有企业生产的皮鞋 2、某班4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8分、85分、91分,这4个数字是()。 (1)数量指标(2)质量指标(3)变量(4)变量值 3、根据较大总体计算的质量指标与较小总体范围计算的质量指标相比,前者()。 (1)一定大于后者(2)一定等于后者 (3)一定小于后者(4)可能大于后者也可能小于后者 4、最先叫出统计学之名的是()。 (1)政治算术学派(2)凯特勒(3)国势学派(4)恩格尔 5、以下哪种调查的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是一致的()。 (1)工业普查(2)工业设备普查(3)职工调查(4)未安装设备调查 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1)组中值(2)组距 (3)组数(4)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1)各组的次数均相等(2)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3)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4)各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1)520 (2)510 (3)530 (4)540 9、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5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1)典型调查(2)重点调查(3)抽样调查(4)普查 10、某商场计划4月份销售利润比3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5%, 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1)66.97%(2)105.03% (3)93.14%(4)92.78% 11、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5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1)简单算术平均法(2)加权算术平均法 (3)加权调和平均法(4)几何平均法 12、对于同一变量分布,其标准差永远()。 (1)小于平均差(2)大于平均差 (3)等于平均差(4)不会小于平均差 13、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有()。

医学统计学考试重点

医学统计学考试重点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一、基本概念 1.总体与样本 总体:所有同质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即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是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观察值的集合 2.普查与抽样调查 普查:就是全面调查,即调查目标总体中全部观察对象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即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 3.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 统计量: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 4.Ⅰ型与Ⅱ型错误 真实情况拒绝H 不拒绝H

H 正确Ⅰ型错误(ɑ) 推断正确(1ɑ) 不正确推断正确(1β) H Ⅱ型错误(β) 为真时却被拒绝,弃真错误 Ⅰ型错误(ɑ错误): H 为假时却被接受,取伪错误 Ⅱ型错误(β错误): H 5.随机化原则与安慰剂对照 随机化原则: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分配到各组中去,以平衡两组中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避免造成偏倚。(意义: ①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重要设计方法;②避免有意扩大或缩小组间差别导致的偏倚;③各种统计学方法均建立在随机化基础上)安慰剂对照:是一种常用的对照方法。安慰剂又称伪药物,是一种无药理作用的制剂,不含试验药物的有效成分,但其感观如剂型、大小、颜色、质量、气味及口味等都与试验药物一样,不能被受试对象和研究者所识别。(安慰剂对照主要用于临床试验,其目的在于控制研究者和受试对象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偏倚,并提高依从性。安慰剂对照还可以控制疾病自然进程的影响,显示试验药物的效应) 6.误差与标准误(区分率与均数)

教学大纲_企业经营统计学

《企业经营统计学》教学大纲 (The Statistics for Enterprise Management,02200500)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全面介绍了现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详细介绍了企业统计调查与预测方法、企业投入产出统计指标和技术,企业采购、库存、销售等经营环节统计方法,企业质量统计与监控方法,企业客户关系统计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方法、企业科技、企业电子商务、企业财务与投资、企业绩效评价和综合评价等统计内容。是经济统计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2、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能够概括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指标;初步掌握企业经营各环节的统计内容,熟悉企业经营统计中的各种主要统计方法,熟练掌握企业经营统计中的关键统计技术。学完本门课程之后,能够对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3、使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财经类院校的经济统计专业 & 4、基本教学要求 (1)教学方法:本课程适宜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不专门安排实验课,但应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课外,应通过社会调查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习题:每章要求学生做3-5个综合概念性和理论性思考题,主要章节应最少完成一个数据练习题。 (3)成绩考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进行考试 A:完全闭卷考试 B:期末完全闭卷考试成绩占到70%,期中做一个统计分析案例,占到总成绩的30%。

5、要求先修课程 (1)预修课程: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需要先行学习微观经济学、统计学课程。 (2)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本门课程中,需要用到有关统计学和其它数据处理技术。但本课程中侧重应用,不专门讲授与其它统计专业课程相互交叉的原理性内容。与其它课程内容交叉之处,则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原则上应将有关内容从简或从略。为了本门课程的完整性,与其它课程交叉 的内容部分(如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质量统计与监控等)也在本大纲中列出,但在课时分配中减少了课时。 )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从整体上对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和有关概念作了简要介绍,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具体要求:①正确理解企业的含义和特征以及企业的分类,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内容有初步认识;②正确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含义及特征,并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作用;③明确企业经营统计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内容;④掌握企业统计数据处理流程的基本环节,包括企业统计数据的来源、数据的整理和审核、数据的存贮、处理和利用。 2.主要教学内容 §.企业与企业经营活动 §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企业的分类

统计学原理考试答案

统计学原理考试答案

————————————————————————————————作者:————————————————————————————————日期: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 的关系。 2.统计表中,宾词配置方式有和两种。 3.总体参数估计有和两种方法。 4.进行工业生产设备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报告单位是。 5.调查资料准确性的检查方法有和。 6.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和。 7.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态不同分为和。 8.各年末商品库存量数列属于数列,各年的基建投资额数列属于数列。 9.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和。 10.统计调查根据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否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11任何一个统计分布都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2.相关分析研究的是关系,它所使用的分析指标是。 中楼阁 13.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方法。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方法。 14.某市城镇房屋普查中,统计总体是、总体单位是。 15.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和。 1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和。 17.销售利润率指标属于相对指标,成本利润率属于相对指标。 18.普查的对象主要是现象,因而要求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 19.按照资料汇总特点不同,普查可分为和两种形式。 20.统计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和。 21.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动态分析主要包括和两部分。 二、单项选择题 1.有20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A.单项式分组 B.等距分组 C.不等距分组 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 2.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正确的是() A.第一种,80%—90% 90%—99% 100%—109% 110%以上 B.第二种,80%以下80.1%—90% 90.1%—100% 100.1%—110 110%以上 C.第三种,80%以上80%—90%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第四种,85%以下85%—95% 95%—105% 105%—115% 115%以上 3.我国人口中,男女人口的性别比为1.6:100,这是() A.比例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4.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5.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6.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c=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A.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D.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医学统计学考试重点

医学统计学考试重点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一、基本概念 1.总体与样本 总体:所有同质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即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是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观察值的集合 2.普查与抽样调查 普查:就是全面调查,即调查目标总体中全部观察对象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即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 3.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 统计量: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 4.Ⅰ型与Ⅱ型错误 假设检验的结论 不 真实情况拒绝H 拒绝H 正确Ⅰ型错误(ɑ) 推 H 断正确(1ɑ) 不正确推断正确(1β) Ⅱ型 H 错误(β) 为真时却被拒绝,弃真错误 Ⅰ型错误(ɑ错误): H Ⅱ型错误(β错误): H 为假时却被接受,取伪错误 5.随机化原则与安慰剂对照 随机化原则: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分配到各组中去,以平衡两组中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避免造成偏倚。(意义: ①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重要设计方法;②避免有意扩大或缩小组间差别导致的偏倚;③各种统计学方法均建立在随机化基础上) 安慰剂对照:是一种常用的对照方法。安慰剂又称伪药物,是一种无药理作用的制剂,不含试验药物的有效成分,但其感观如剂型、大小、颜色、质量、气味及口味等都与试验药物一样,不能被受试对象和研究者所识别。(安慰剂对照主要用于临床试验,其目的在于控制研究者和受试对象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偏倚,并提高依从性。安慰剂对照还可以控制疾病自然进程的影响,显示试验药物的效应) 6.误差与标准误(区分率与均数) ㈠均数 抽样误差:由个体变异产生的、随机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标准误:是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反映抽样误差大小的定量指标,其公式表示为S =S/√n x ㈡样本率 率的抽样误差:样本率p和总体率π的差异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原理试题(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设某地区有2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 总体是( )。 A.每一家工业企业 B.2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2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2.有6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些公司的工资水平情 况,则总体单位是()。 A.6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600家公司的每一位职工 C.600家公司所有职工的全部工资 D.6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3.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指标 B.可以有多个指标 C.只能有一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标志 4.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5.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A.变量值 B.变量 C.指标值 D.指标 6.年龄是()。 A.变量值 B.连续型变量 C.离散型变量 D. 连续型变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处理 7.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A.登记的方便 B.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C.确定调查的范围 D.确定调查的单位 8.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A.职工调查 B.工业普查 C.工业设备调查 D.未安装设备调查 9.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 种调查方式是()。 A.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10.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10月1日至15日全部调查完 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A.调查时间 B.登记期限 C.调查期限 D.标准时间 1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C.确定组距和组数 D.确定全距和组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