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68-汽车驾驶室平顺性分析
汽车电子论文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XX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系别电子工程系专业汽车电子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撰写日期 2012年2月摘要由于现代汽车微机控制装置是一很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综合控制系统,在进行维修和维修前,首先应系统全面的掌握整个系统的结构、原理和电气线路。
各种电子控制系统的使用及其不断的完善,使得汽车检测维修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本文结合汽车维修的实例,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在维修过程中常见故障的检测与诊断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
本课题研究的是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测与故障诊断知识,介绍了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概述和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基本知识、发动机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修以及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的检修等。
在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概述中分别介绍了电控点火装置(ESA)、电子燃油喷射系统(EFI)、废气再循环控制(EGR)、怠速控制(ISC)、气门正时控制、二次空气喷射、油气蒸发控制等,论述了它们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作用。
在故障诊断基本知识章节中介绍了电控系统诊断的注意事项、常用工具与常用仪器、故障诊断与检修的一般程序与基本方法等。
在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章节中介绍了汽车线路及电子设备的特点以及电路故障诊断与检修要点。
在第五章节中介绍了发动机各电控系统的检修,具体论述了各系统检修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并附加了流程图和表格图片。
在最后一章中介绍了电控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检修,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维修案例,论述了故障的现象、可能的原因及故障排除方法等。
现代汽车电控系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功能集约化、控制电子化和连接标准化上,在分析电控系统的故障时,一定要了解电器、电子设备的结构、功能和特点,各电控系统的组成、功用和工作原理,以及各种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和排除方法等。
关键词:汽车,电控系统,诊断,维修目录1前言 (1)2发动机起动困难 (4)2.1 维修实例 (4)2.2 故障原因 (5)2.3 检测与诊断方法 (6)3 发动机无快、怠速 (8)3.1 维修实例 (8)3.2 发动机无快、怠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分析 (8)3.3 诊断方法 (9)4 发动机暖机前怠速不稳 (9)4.1 维修实例 (9)4.2 发动机暖机前怠速不稳的故障检测与诊断分析 (10)4.2.1故障现象 (10)4.2.2故障原因 (10)4.2.3 诊断方法 (10)5 发动机暖机后怠速过低、不稳定 (11)5.1 维修实例 (11)5.2 发动机暖机后怠速过低、不稳定故障检测与诊断分析 (12)5.2.1故障现象 (12)5.2.2故障原因 (12)5.2.3 诊断方法 (12)6 发动机加速不良 (13)6.1 维修实例 (13)6.2 发动机加速不良的故障检测与诊断分析 (13)7参考文献: (15)1前言发动机电子控制应用十分普遍。
汽车理论习题及答案

目录第1章汽车动力性 (1)第2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9)第3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择 (12)第4章汽车的制动性 (13)第5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19)第6章汽车平顺性 (25)第7章汽车的通过性 (28)综合题 (29)第 1 章 汽车动力性第1章 汽车动力性1.1 简述汽车动力性及其评价指标。
1.2 汽车行驶阻力是怎样形成的?1.3 试说明轮胎滚动阻力的定义、产生机理和作用形式。
1.4 滚动阻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1.5 汽车的滚动阻力可以分为哪几种?1.6 能否在汽车受力分析图上画出滚动阻力,为什么?1.7 某轿车总质量m =1200kg ,前轮载荷占整车载荷的60%;车轮侧向力系数k α=1800kg/rad ,前束角β=2°,该轿车两前轮互置前束角β后产生相应行驶阻力F v ,如图1-1所示。
(1)设轿车前进时侧向力与前束角的关系为F V =k αβ,试求因前束引起的行驶阻力;(2)若该轿车滚动阻力系数f =0.015,试求整车的滚动阻力F f ;(3)试比较前束引起的行驶阻力与滚动阻力。
1.8 转弯时滚动阻力的大小取决于行驶速度和转向半径R , 转弯时的滚动阻力系数f R =f +Δf 。
设转弯时在离心力F C 作用下,前、后轮均有侧偏角,分别是α1和α2,质心距前、后轮的距离分别是l a 和l b ,转向时用两轮模型分析侧向力引起的滚动阻力如图1-2所示。
试推导出附加滚动阻力系数()2a 1b 2sin sin ααl l gRLu W F f +=Δ=Δ的表达式(提示:先求出由F Y1和F Y2所引起的附加阻力ΔF )。
1.9 用受力图分析汽车从动轮在平路加速或减速行驶时的受力情况,并推导切向力方程式。
1.10 用受力图分析汽车驱动轮在平路加速或减速行驶时的受力情况,并推汽车理论习题集导切向力方程式。
1.11解释汽车加速行驶时质量换算系数的意义。
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由哪几部分组成?与哪些因素有关?1.12汽车轮胎半径增大,其他参数不变时,对汽车的加速性能和爬坡性能有何影响?说明理由。
大众车电子节气门故障分析

大众车电子节气门诊断分析及实例1.电子节气门系统介绍以前,上海大众生产的桑塔纳车系部分发动机和帕萨特B5部分发动机采用的是拉索式节气门,节气门与加速踏板之间通过一根拉索连接。
驾驶人在踩下加速踏板时,通过拉索使节气门打.开相应的开度,以此来控制发动机的转速。
现在,上海大众生产的所有车型的发动机都带有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EPC,节气门与加速踏板之间取消了拉索连接,节气门的打开是通过内部的一个步进电动机控制的。
驾驶人根据自己的需求踩下加速踏板,加速踏板内部的两个传感器G79,G185记录下加速踏板的位置,并将该位置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传送给发动机控制单元J220,发动机控制单元根据输入的信号以及内部设定的程序控制步进电动机的传感器G186使节气门打开相应的开度。
另外,节气门的打开角度不完全取决于加速踏板的位置,发动机控制单元还根据废气排放、燃油消耗及巡航控制等来控制节气门的打开角度。
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由带有传感器的加速踏板、发动机控制单元、节气门控制单元、巡航开关、强制降档开关、离合器踏板开关、制动踏板开关、制动灯开关及EPC警告灯组成。
(1)带有传感器的加速踏板加速踏板通过2个传感器G79和G185检测加速踏板的位置,并将位置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发动机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利用该信号控制节气门的开度。
两个传感器为滑动电阻式,它们共同安装在加速踏板内的一个轴上,在G185上安装有串联电阻,因此发动机控制单元检测到G79的信号是G185的两倍。
在读取测量数据块中62显示组的3和4显示区能查看相关的数据。
发动机控制单元向两个传感器提供5V电源,两个传感器分别有独立的电源、接地信号线。
(2)节气门控制单元节气门控制单元根据发动机控制单元发出的指令,使节气门打开相应的开度,并通过两个节气门开度传感器将节气门的位置反馈给发动机控制单元。
节气门控制单元内部由节气门电动机G186、汽修资料与技术qq929517423节气门开度传感器1-G187、节气门开度传感器2-G188组成。
通用汽车第八代Ecotec全新1.5T发动机亮点解析

通用汽车第八代Ecotec全新1.5T发动机亮点解析作者:来源:《汽车与运动》2021年第08期作为通用汽车第八代Ecotec发动机家族的最新成员,第八代Ecotec全新1.5T四缸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采用行业领先的“单缸最优”和模块化开发理念,荟萃前沿智驱科技,不仅延续了“高性能、高效能、高耐久”的优异口碑,还实现了“更性能、更智能、更安静”的突出特性,体现出上汽通用汽车开发驱动系统的传承与创新。
全新1.5T发动机将搭载于上汽通用汽车旗下多款主力车型上,兼顾消费者对驾驶乐趣和节能环保的双重需求。
得益于行业领先的35MPa高压直喷系统、电动放气阀涡轮增压器、全可变排量机油泵等标杆技术,第八代Ecotec全新1.5T发动机实现性能的全面提升。
根据不同调校,新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135kW~155kW,比上代发动机提升26%,特别是高达103kW的升功率堪称同排量动力翘楚;同时,最大扭矩输出范围达到250Nm~270Nm,比上代提升8%,且峰值扭矩对应的转速区间更为宽泛,赋予车辆超越同级的加速性能和更从容自如的高速巡航表现。
此外,按照更为严苛的WLTC工况测试标准,新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比上代提升6%,且满足目前全球最严苛的加州蒸发排放法规要求,在节能环保方面亦可圈可点。
· 35MPa 高压燃油直喷系统:通过精确控制喷油量,既保证怠速燃烧的稳定性,也满足高功率开发要求,能确保燃油充分燃烧,带来强劲性能与更低排放。
·高滚流气道、缸盖燃烧室进气侧masking、长冲程(S/B 1.15)和大弧面活塞头部:优化进气流动性,提高进气效率,促进高速燃烧。
·升级的全程可变进排气正时系统:行业首发全新的Dual Fast相位调节器,最大调节速度比上一代产品提高一倍;同时采用中置大角度结构设计,控制阀内实现机油自循环,显著提升发动机扭矩响应速度。
此外机油消耗率降低50%,并减小油压需求,有助降低油耗。
2022款梅赛德斯-迈巴赫S480侧面碰撞保护功能关闭

212023/12·汽车维修与保养栏目编辑:桂江一 ********************维修实例文/四川 张文金2022款梅赛德斯-迈巴赫S480故障现象一辆2022款梅赛德斯-迈巴赫S 480 4M A T I C ,搭载256 930型发动机,VIN码为W1K2239611A06****,行驶里程为34 868km。
车主反映,该车在行驶过程中主驾驶左后方突然“砰”地响了一声,之后仪表台上出现“预防性安全系统侧面碰撞保护功能停止运作”的提示信息(图1)。
图1 故障车仪表台上的故障提示信息故障诊断与排除查看车籍卡发现,此车装配有奔驰预防性侧面碰撞驾驶员及乘客保护系统(也被称为PRE-SAFE系统),代码292。
其作用是在探测到即将发生的侧面碰撞时,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当系统识别到有侧面碰撞的风险时,它会在瞬间将驾驶员或前排乘客座椅靠背外侧侧壁中的气囊打开。
这样一来,乘员会被适度地推向车辆中心,从而扩大可用的变形区。
这种冲击的适度传递可以帮助缓冲侧面碰撞时对乘员的作用力,极大地减少侧面碰撞给胸腔施加的负荷,并显著降低受伤风险。
PRE-SAFE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功能顺序是:首先,此功能的启动需要电路15处于接通状态。
在此基础上,车辆左前和右前的雷达传感器开始监控车辆旁的交通区域。
这些传感器能够检测位于车辆碰撞路径上可能会造成侧面碰撞的物体。
一旦系统判断碰撞不可避免,前排座椅靠背外侧气囊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充气打开。
这一充气过程是由辅助防护系统(SRS)控制单元N2/5触发的,它会启动位于座椅外侧的烟火式气体发生器R12/65或R12/66。
当这些气囊充气打开时,它们会产生一个侧向脉冲,推动车辆驾驶员及乘客的头部和上部躯体向车辆中心移动。
这种移动可以减小碰撞车辆和驾乘人员之间的速度差别,从而降低侧面碰撞对胸部造成的负荷。
故障车型驾驶员座椅各气囊位置如图2所示,全车气囊分布图如图3所示。
最新 雪佛兰科鲁兹故障诊断

雪佛兰科鲁兹启动不着车核心提示:一辆行驶里程约2.1万km,配置1 . 6 L发动机(LDE)雪佛兰科鲁兹轿车。
用户反映:该车。
发动机不着车。
故障诊断:打开一辆行驶里程约2.1万km,配置1 . 6 L发动机(LDE)的2013款雪佛兰科鲁兹轿车。
用户反映:该车。
发动机不着车。
故障诊断:打开点火开关后仪表上的发动机故障灯亮,并且防盗指示灯能在开钥匙1s 后熄灭,说明防盗系统工作正常,发动机系统的供电也基本正常。
另外,车主反映说,仪表上的燃油表工作异常,本来应该是半箱油,现在显示是没有油,并且汽油油位报警灯也亮起来了。
有时汽油表的指针会出现乱动的现象。
据我们外出救援的同事讲,该车接修后,还启动着车了,但着了1 min后,就再也启动不着了。
于是,拖到修理厂进行维修。
用诊断仪读取故障码,显示有多个故障码:P068B—发动机控制点火继电器切断电流过迟;P0108—歧管压力传感器回路高电压;P080A未学习离合器踏板位置CPP; P2108—节气门执行器位置性能;P0606—控制模块性能;P022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回路2电压高;P0643—5V基准1回路电压高;P0653—5V基准2回路电压高;P061A—控制模块扭矩系统回路性能;P0605—控制模块编程只读存储器性能;P2123—加速踏板位置AP P传感器1回路高电压。
在清除故障码后,再次读取故障码,显示剩下P0108和P2108无法清除。
查看数据流,显示的数据也与实际情况不符,水温为-40℃,进气温度为-30℃,而当时的环境温度为20℃左右,看到数据中的系统电压为3.01V,并且启动瞬问观察数据流,此电压数据不变化,也看不到发动机转速信号,但如果拔下曲轴位置传感器(在启动机内侧,插头在启动机上方,是一个3线的插头),启动发动机,则会读取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故障码,说明曲轴位置传感器工作基本正常。
有可能是我们的诊断仪与原车的通信协议不符,读取的数据流也不能起到帮助诊断故障的作用。
PORSCHE Cayenne, Cayenne S驾驶手册说明书

目录Leabharlann 概览图示........................................... 4
驾驶员侧驾驶舱............................................ 5 方向盘和仪表组............................................ 6 前部中控台................................................... 7
目录 1
显示剩余燃油可达里程 ............................. 115 显示轮胎气压 ........................................... 115 显示罗盘 .................................................. 115 显示导航信息 ........................................... 115 通过多功能显示器使用电话 ...................... 116 在多功能显示器上设置限速 ...................... 117 显示警告信息 ........................................... 118 显示车身水平高度控制系统的状态 ............ 119 显示锁止机构 / 越野档的状态 ................... 119 显示平均油耗 ........................................... 120 设置轮胎气压监控 .................................... 120 在多功能显示器上关闭车内监控和 倾斜传感器............................................... 129 车门镜同步调节........................................ 129 改变车辆解锁和锁止设置.......................... 130 开启 / 关闭日间行车灯 ............................. 132 设置照明延迟关闭 .................................... 133 设置时钟 .................................................. 133 设置罗盘 .................................................. 134 更改显示语言 ........................................... 135 更改显示单位 ........................................... 135 将显示复位到出厂设置 ............................. 135 警告信息综述 ........................................... 136
奥迪A6维修手册

2.1 概述.....................................................................................................................39 2.2 Bosch 5.3 ABS/EDS//Bosch 5.3 ABS/EDS/ASR ..................................................39 2.3 路试.....................................................................................................................40 2.4 检测要求..............................................................................................................41 2.5 Bosch 5.3 ABS/EDS/ASR 功能 ............................................................................41 2.6 警报指示灯功能一览表 ........................................................................................43 2.7 自诊断功能 .................................................................................................i A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驾驶室平顺性优化设计
秦民
(一汽技术中心)
摘要:建立汽车驾驶室刚弹耦合模型,输入随机路面激励,研究汽车驾驶室底板的振动响应;通过虚拟样机计算结果与试验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以驾驶室悬置的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为影响因素,通过虚拟DOE正交试验分析方法进行优化设计,显著改善了驾驶室平顺性.
关键词:驾驶室平顺性;优化设计;刚弹耦合
中图分类号:TP391.4文献标志码:A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Ride Comfort of Cab for Truck
QIN Min
F A W R&D Center
Abstract: The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which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cab floor vibration response under road random profile inputs. Modes of the cab was acquired by Nastran software. The rigid-elastic coupling cab model and multi rigid body cab model were constructed and verified. The spring and damper of the cab suspension system were optimized to improve cab ride comfort by DOE analysis.
Keywords: Ride Comfort; DOE analysis; Rigid-elastic Coupling
0 引言
驾驶室乘坐舒适性是汽车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如何建立一个全面描述汽车动态特性的模型,是进行舒适性仿真研究的关键. 本文首先利用大型通用软件ADAMS/View建立了某重型卡车驾驶室多刚体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Nastran软件计算的模态结果建立刚弹耦合的多体模型. 两种模型都进行了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以驾驶室前后悬置的刚度和阻尼为因素进行了虚拟DOE正交试验分析,找到了悬置刚度、阻尼的最优水平,使乘坐舒适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1 ADAMS驾驶室多体仿真模型
1.1 驾驶室模型的建立
图1是驾驶室多刚体ADAMS模型,图2是驾驶
室刚弹耦合ADAMS模型. 因为驾驶室扭杆处理成Beam梁形式,并且在模型中存在弹性体,因此整个刚弹耦合模型的自由度多达49个.
利用多刚体模型融和柔性体建立的刚弹耦合多体模型整个系统的自由度有所增加,增加多少取决于在Nastran模态抽取中提取的模态多少,同时有限元网格的存在也占据大量内存. 乘坐舒适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低频范围,在本文中Nastran进行模态分析时座椅、驾驶员等作为集中质量考虑,上限截至频率到20Hz,包含驾驶室弹性体模型的前两阶模态.
图1 驾驶室多刚体模型
图2 驾驶室刚弹耦合多体模型
2 模型的验证
2.1 激励数据的获得
在ADAMS模型中以驾驶室四个悬置与车架连接处的信号作为激励,在振动试验中加速度信号是比较容易测量的,但是直接以加速度信号作为输入在积分过程中可能出现相位问题,致使整个系统的姿态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首先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将加速度信号处理成位移信号.
2.2 模型验证
本文模型验证用驾驶室四个悬置与车架连接处垂直加速度为验证信号. 将多刚体模型、刚弹耦合模型以及试验所得时域信号、功率谱密度及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进行了对比,以前悬置为例,时域对比只取一段时间信号(如图3),功率谱密度对比如图4.
图3显示计算的时域加速度信号与试验结果非常接近;从图4中可以看出:刚弹耦合模型的精度比较高,另外由于在Nastran中进行模态抽取中的上限截至频率为20Hz,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在20Hz以前刚弹耦合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很接近,20Hz以后弹性体模型的精度接近于多刚体模型.
图3 时域信号对比
图 4 功率谱密度对比
3 虚拟DOE 正交试验
3.1 虚拟正交试验设计
虚拟仿真是为了对设计提出指导性意见. 本文以前后悬置弹簧的刚度、阻尼作为因素(见表3),每个因素三个水平,通过虚拟DOE 试验技术,以驾驶室质心处垂直加速度为输出,计算得到相对于驾驶室乘坐舒适性的每个因素的最佳水平【4】. 为了考察交互作用(包括高阶交互作用)的影响,采用)3(1327L 正交表进行虚拟试验计算.
表中:K 1为前弹簧刚度;K 2为后弹簧刚度;C 11/C 12是前减振器的压缩/拉伸阻尼;C 21/C 22是后减振器的压缩/拉伸阻尼;
3.2 虚拟正交试验极差分析
按照)3(1327L 进行27次仿真试验,考察各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对垂直振动的影响. 表4给出27次仿真驾驶室底板垂直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结果.
表 3 不同因素的水平值
表 4 改进百分比 4 结 论
1)驾驶室模型弹性化与否,对仿真结果有较大影响; 2)利用DOE 虚拟正交试验技术提供了驾驶室悬置刚度、阻尼的优化匹配手段;
3)驾驶室悬置的前后刚度、阻尼之间的交互作用(包括高阶的交互作用)非常大,驾驶室悬置设计时必须考虑交互作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马天飞,林逸等,轻型客车NVH 特性的刚弹耦合、声固耦合仿真研究,汽车工程,2005,27(1) [2] 仲昕,杨汝清,刚弹耦合建模在汽车转向轮摆振问题的应用,机械设计与研究,2000,16(4) [3] Mechanic Dynamic Incorporation, ADAMS/V iew User’s Guide, 1997
[4] Gi-Ho Lee, Jong-Hoon Lim, and Gi-T ae Kim, Improving Ride Qudlity on the Cab Suspension of a Heavy Duty Truck, Sae 962151 [5] 邬惠乐,邱毓强,汽车拖拉机试验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