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在骨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探索

中西医结合在骨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探索近年来,骨科肿瘤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领域,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逐渐得到认可和应用。
中西医结合能够将传统中医的疗法与现代西医技术相结合,为骨科肿瘤患者提供更全面、综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在骨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其优势和局限性。
一、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1.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一直被视为中西医结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具有疏导气血、活血化瘀的特点,对于骨科肿瘤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
中药可以通过改善体质、调节免疫功能、减轻治疗副作用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2. 西医技术治疗西医技术在骨科肿瘤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手术、放疗、化疗等现代医学技术能够对骨科肿瘤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骨科肿瘤治疗得以快速发展,患者的生存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3.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进行有机结合,互补互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中药治疗来调节体质,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从而增强手术、放疗、化疗等西医技术的疗效。
同时,中医的疗法也可以帮助减轻治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1. 增强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综合利用中医和西医的优势,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中医的疗法可以从根本上调整患者体质,提高身体免疫能力,而西医技术可以直接对肿瘤进行治疗。
2. 减轻治疗副作用通过中医疗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减轻手术、放疗、化疗等西医技术带来的副作用。
中药的运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身体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3. 个性化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基于患者个体差异的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反应来调整治疗方案。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局限性1. 缺乏统一规范目前,中西医结合在骨科肿瘤治疗中还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由于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本文将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贫血、骨质疏松、肾功能异常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
括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存在较多的副作用,影响患者的
生活质量。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备受关注。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基本原理是:中西医结合相互补充,中医主要是辅助
治疗,帮助患者恢复体质,减轻症状,提高免疫力;而西医则主要是治疗疾病本身,通过
化疗、放疗等手段消灭癌细胞。
本研究采用了对照组的方法,对比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和传统治疗的疗效和副作用。
选
取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25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另外25例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治疗周期为6个月,治疗结束之后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6%,远高于传统治疗的76%。
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副作用更少,生活质量更高。
细分不同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缓解骨质疏松、减轻贫血、降低肌肉酸痛等方面,效果优于传统治疗组。
其中,采用中医药和针灸等方法,能够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增强免
疫力;而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可以直接破坏癌细胞,降低病情发展的速度。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高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且能够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治疗中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
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的研究进展骨肉瘤是一种生长迅速且具有高度恶性转移和复发风险的骨骼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骨肿瘤。
目前,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但是,这些方法的疗效不稳定,容易复发和转移,并且常常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生理副作用。
因此,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现代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
一、中医药治疗原理中医药认为,骨肉瘤是由肝火、湿热、血瘀和肺胃蕴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疾病。
治疗骨肉瘤的中药,主要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节气血平衡等作用,达到消肿止痛、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等效果。
二、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1、益气扶正药物:人参、黄芪、参、当归、白术、炮姜、枸杞子等。
作用:益气扶正,改善机体免疫系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化疗的耐受性和抵抗力。
2、清热解毒药物:黄连、黄芩、连翘、板蓝根、蜜炙地黄等。
作用:清热解毒,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繁殖,减轻肿瘤对机体的伤害。
3、活血化瘀药物:三七、川芎、红花、桃仁、延胡索等。
作用: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肿瘤组织的吸收和排出。
4、固肾壮骨药物:淫羊藿、巴戟天、海马、龟板、桑葚、枸杞子等。
作用:固肾壮骨,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和预防骨转移。
5、调理脾胃药物:山楂、陈皮、白术、茯苓、甘草等。
作用:调理脾胃,增强体质,改善食欲和消化功能,预防并发症。
三、中草药治疗骨肉瘤的实验研究1、银杏叶抗骨肉瘤作用的实验研究银杏叶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多种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可以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生长和转移。
这可能与银杏叶提取物的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有关。
2、黑种草抗骨肉瘤作用的实验研究黑种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实验研究表明,黑种草提取物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减轻其对机体的伤害。
这可能与黑种草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多糖、萜类等成分有关。
3、初榆皮抗骨肉瘤作用的实验研究初榆皮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可用于治疗风湿病、肿瘤等疾病。
骨肉瘤的诊疗和研究进展

骨肉瘤的诊疗和研究进展2012-08-27 13:32阅读:494 来源:爱爱医责任编辑:潘乐乐[导读]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以能产生骨样组织的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又称成骨肉瘤,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20%,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70%~80%的患者发病年龄在10~25岁,年发病率约为(1~3)/100万人。
骨肉瘤的好发部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以能产生骨样组织的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又称成骨肉瘤,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20%,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70%~80%的患者发病年龄在10~25岁,年发病率约为(1~3)/100万人。
骨肉瘤的好发部位为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发生在脊柱、骨盆和骶骨的骨肉瘤少见。
绝大多数患者为单发病灶。
患者起病时无典型临床症状,仅为局部疼痛和肿胀,有时伴关节功能障碍,极少数以病理性骨折就诊,容易与外伤或生长痛混淆,恶性程度高,早期极有可能发生肺转移。
骨肉瘤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严重威胁他们的健康和生命,是家庭和社会的灾难。
因此尽快提高骨肉瘤诊疗水平,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在20世纪70年代化疗出现之前,肢体骨肉瘤以截肢为主,患者不但承受肢体的残缺和巨大的心理创伤,80%的患者仍不可避免的死于肺转移。
当新辅助化疗出现,采用术前化疗、手术和术后化疗的综合治疗,骨肉瘤的5年生存率大大提高,由低于20%升高到50%~60%,并且90%以上的肢体骨肉瘤患者可行保肢治疗,采用不同的重建方法,使保留的肢体获得较为满意的功能。
一、新辅助化疗骨肉瘤治疗水平的提高首先归功于新辅助化疗,Rosen于1979年提出了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的概念,即在既往术后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术前化疗。
术前化疗有利于杀灭全身微小转移瘤,减小原发肿瘤的体积,使保肢手术易于实施;根据术后肿瘤坏死率指导术后化疗,从此保肢代替了大部分截肢,就诊时无肺转移的患者五年生存率提高到60%左右,因此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成为了骨肉瘤治疗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骨肉瘤治疗研究的新进展(一)

骨肉瘤治疗研究的新进展(一)骨肉瘤(osteosarcoma)也称成骨肉瘤,是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不仅局部侵袭性强,而且容易复发和转移,而又以青少年多见,因此骨肉瘤的治疗一直备受国内外医学研究者的关注。
然而,骨肉瘤又是骨科领域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肿瘤。
因为,骨肉瘤常发生在十几岁的青少年,且一般认为预后较差。
故骨肉瘤给患者本身、患者家庭以至社会都带来了问题,对临床治疗提出了挑战。
1骨肉瘤的化疗自从1972年Jaffe试用甲氨蝶呤治疗有转移的骨肉瘤得到35%反应良好以来,1974年Sufow、Jaffe、Cortez采用术后辅助化疗,将5年生存率提高到60%左右。
大量证据表明,化疗药物例如大量MTX(成人最少为8g/m2,小儿2g/m2)阿霉素(Adr)和顺铂(PD)是有效的化疗药物,Adr和PD联合给药比任何单一给药的效果都好,并且根据新的随机实验研究,含有Adr和PD的化疗方案优于那些不含该药的方案。
骨肉瘤的区域性化疗:大多数骨肉瘤病人就诊时已有许多肺部微小转移灶,如不用化疗,一年内即有症状。
所以全身化疗是必要的,但兼有大的局部肿瘤和肺微小转移灶的病人,区域和全身化疗结合则是一个有用的方法。
动脉灌注使局部与全身化疗结合,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组织中,与此同时动脉灌注的化疗药物离开局部而产生全身效果。
Catro等1980年报告动脉注入顺铂有良好效果,肿瘤坏死比静脉注入显著,最适合的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是顺铂、阿霉素,必须以低剂量在大的血管中灌注,以免动脉炎的产生。
切除微小病灶转移的化疗:化疗对于成骨肉瘤的治疗是有效的,早期研究已肯定了杀死肺内微小转移灶的辅助化疗效力,微小转移灶大多数病人在诊断时已经存在,这个原理基于化疗对于抗微小病变比大的肿瘤更为有效,理论强有力的由实验室资料及临床研究所支持,同时由药物动力学所支持。
这种看法与辅助化疗对于癌治疗的发展是一致的。
化疗对原发肿瘤的治疗结果:化疗在根治大的和微小的病变都是有效的。
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西医结合不再是简单地将中药和西药同时应用,而是在中西医药理论基础上,通过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和临床实践,形成了一种融合中西医疗方式,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传统中药在抗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其具有抗癌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增强免疫功能等。
与此同时,西药通过靶向细胞生物学的方法,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表明,中药可以增强西药的抗癌效果,减轻其副作用,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其次,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重点逐渐向个体化治疗转变。
过去,肿瘤治疗往往采用一种通用的方案,忽视了患者个体差异导致的治疗效果差异。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使得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
通过对患者基因型、表型和环境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中西医结合可以制定出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肿瘤治疗常常伴随着副作用和并发症。
传统的西方医学注重治疗效果,却忽视了患者的舒适感。
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调理方法能够提供患者更为综合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表明,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中医的整体调理方法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恶心、乏力等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还需要面临很多挑战。
由于中西医药学科的差异和传统医学研究方法的限制,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方法亟需改进。
此外,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效果评价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进展还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探讨其内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有效性。
总之,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药与西药的结合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轻副作用,改善生存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研究摘要:肿瘤骨转移是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肿瘤骨转移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一些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在改善生存率、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
本文将就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包括治疗原理、常用治疗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缓解,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提高一、引言肿瘤骨转移是指原发癌症细胞经血液或淋巴转移到骨组织,形成转移瘤的过程。
它是许多恶性肿瘤进展和晚期的典型表现之一,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
骨转移常引起剧烈的疼痛、骨折、高钙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目前,肿瘤骨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放疗、化疗和骨治疗等。
然而,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只能局部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但长期生存率和预后往往并无显著改善。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骨转移的原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骨转移的原理是通过综合运用中医药疗法和西医现代技术,针对肿瘤骨转移的多个环节进行干预,以达到提高疗效、减轻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标。
具体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骨转移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中医药疗法可以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肿瘤细胞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2. 缓解疼痛:中医药疗法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的方法缓解肿瘤骨转移所引起的剧烈疼痛。
3. 改善骨密度:中医药疗法可以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和并发症的发生。
4. 调节心理状态:中医药疗法通过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骨转移的常用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骨转移的常用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中医推拿、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等。
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肿瘤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对于肿瘤的治疗,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在近些年,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一、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点,注重阴阳平衡、气血调和。
而西医则倡导病因病机病理的解剖生理观念,通过药物、手术、放疗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中西医结合则是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结合起来,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方式在肿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式1. 中药辅助治疗:中药在肿瘤治疗中有着独特的疗效,能够调理患者的体质,增强免疫力,减轻化疗的副作用。
患者在接受化疗或放疗的同时,通过服用中药,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2. 草药外敷治疗:一些草药外敷可以在局部起到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加速肿瘤的溃破,促进疾病康复。
3. 食疗调理:食疗在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轻肿瘤的危害。
4. 针灸治疗:针灸在中医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针灸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促进人体的循环,起到缓解患者痛苦的作用。
5. 中西医结合手术:在手术治疗中,结合中西医的优势,可以减少手术的创伤,降低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三、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治病的同时还能调理人体的内环境,增加治疗的成功率。
而西医则注重疾病的确诊和治疗,通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物来治疗疾病。
中西医结合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以更全面地治疗肿瘤,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四、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的存在问题虽然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中西医结合的医疗团队建设有所滞后,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治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肉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6甘肃中医》2006年第19卷第3期理论体系,在充分发挥自己传统优势的同时,并不妨碍运用现代诊断技术充实和完善自己.电予计算机,电子显微镜,cT,核磁共振,B超,内窥镜,X线,以及现代检验等手段的广泛应用,能够迅速,准确地对疾病的病位,性质,程度做出判断,这是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优势.由于以上这些物理检查所见与传统望闻问切诊所得的病情资料均是患者体内或体外的客观表现,仅是观察的方法,范围和深度不同,其反映的病理本质是一样的,故其辨证思维方法基本上可与原有各种辨证方法融会贯通,中医诊断学应尽快将其纳入自己的体系中来.其次,微生物,生化化验,免疫,遗传等方面的检查技术,因其理论体系与中医诊断完全不同,如何对其结果进行微观辨证,则须按照严格的科学实验方法,找出某种实验数据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特殊联系,从而建立较为客观的证的某些实验室检测指标,作为辨证时的参考,使中医对某些病轻而无临床症状可辨的疾病,通过化验,微观辨证,发现其潜证.4结语中医诊法客观化是适应现代中医科研的需要.通过研究方法和思路上的创新,不断吸收和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相关技术,是中医诊法客观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中医诊法客观化过程中还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传统中医诊法理论和科技创新的问鹿.如果过分强调所谓的"客观化"就会在临床上忽略,漠视甚至否定病人自身对疾病的心理感受,只看到"病"而看不到"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医生对疾病作出诊断时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只要遵从中医诊法学的基本原理,不从根本上否定传统中医诊法理论,针对中医面临的瓶颈,进行中医诊法客观化的多学科研究,必将推进中医诊法学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1胡镜清,赖世隆.中医诊断现代化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关键环节【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6):3.2吴承玉.统一,规范中医辨证体系——证侯辨证系统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25.(收稿日期2005-06-23)骨肉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周忠',林建华(1福建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003;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摘蔓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骨肉瘤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总结近10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肉瘤的成果.并分析骨肉瘤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型以及中药的作用机制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内瘤具有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是未来治疗骨肉瘤的方向.关键词:骨肉瘤/中西医鲒合疗法;病因病机;药理作用;综述中图分类号;R73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852(2006)03—0006—03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好发于10-20岁的青少年,病死率极高.上世纪7O年代以前,截肢术是治疗骨肉瘤的标准方法,当时骨肉瘤的长期生存率仅为10%~20%,大部分患者在2年内死于肺转移.80%~90%的病人在确诊时存在临床上不能发现的微小转移灶,肺是最常见的转移灶,约占90%".近25年来,随着新辅助化疗,保肢手术,肺转移瘤清扫术的开展,治愈率明显提高,已达80%,但骨肉瘤仍是一种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的肿瘤.而随着中药抗肿瘤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1骨肉瘤的病因病机研究中医关于骨肉瘤的文献报道较少,在病因病机方面未见有专门报道.西医对骨肉瘤病因病机的研究随着近年来分予生物学的发展,在基因水平研究上取得了可喜进展.杨迪生等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Rb和P.s蛋白在骨肉瘤以及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表明Rb和P-e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Rb和P-6基因的异常.Tsuchiya嘲对3O例骨肉瘤的研究发现T基因与骨肉瘤发展明显相关,PL6INIQ,PL,~F,Ps基因与此也有关联.朱悦等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27例传统骨肉瘤,4例皮质旁骨肉瘤和12例良性骨肿瘤中的表达,发现P27kip?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的发生有关.除上述基因外,其他基因也处于研究当中.赵炬才等m对一些文献综合后总结为:①癌基因(SAS,第一作者简介:周忠(1968一),男,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脊柱,骨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甘肃中医》2006年第19卷第3期7MDM2,e-mys,ras,c—fos基因);②抑癌基因(Pl6,P53,Rb基因):③转移相关基因与转移抑制基因(nm23基因);④凋亡基因(Bcl一2基因).根据现有研究,多数学者认为骨肉瘤的发生和多基因的联合改变有关,是否最终发生骨肉瘤则取决于多基因的协同作用.对于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可以在大样本病例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总结分析,对照古今文献,从而完善中医对骨肉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中西医研究的成果也可以互相参考和促进.2辨病与辨证结合,重视中医证型分析的研究辨病是西医的特长,对骨肉瘤来说,早期诊断最为重要,它强调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3者结合,以提高阳性率和准确率.现代医学在骨肉瘤分型分期上已有了较统一的认识,但如果要结合中医治疗,则要涉及如何辨证的问题,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优势,只辨病不辨证,忽视证在疾病过程中的客观存在,采用一方治一病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肿瘤细胞的类型可能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的联系,中医在治疗骨肉瘤的临床实践中运用辨证治疗,其优势已逐渐体现在化疗增敏,扶正固本,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高鹏等叫对扶正消瘤液肿瘤化疗增敏作用进行临床研究发现,治疗组治疗前后TLcTR,NKcA,slL-2R之间及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认为中药复方扶正消瘤液对晚期肿瘤化疗有一定的增敏作用.章新奇等[g应用扶正复方中药白龙片治疗41例患者,治疗组化疗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O.05),而毒副反应则低于对照组(P(O.05). 刘振学【l将恶性肿瘤患者分成单纯化疗组(A组),放化疗加利皿生或鲨肝醇(B组),放化疗加当归补血汤(c组)3 组,结果发现只有c组全部完成化疗,疗效明显优于A组, 稍优于B组.六君子汤,当归补血汤能提高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使N】(细胞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增高.刘家祺等[1应用止呕开胃,升血补肝方和清热凉血,升血补肝方治疗32例骨肉瘤术后患者,并与对照组比较,显示中药组的全身和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心肝损害均较对照组减轻.3中药运用于骨肉瘤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方向随着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的发展,发现中药抗肿瘤的多靶点效应具有越来越明显的优势,尤其是2O世纪8O年代生物调节荆(BRM)的提出,使得中草药抗肿瘤研究,无论从单味中药,还是在复方中药方面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分子生物水平时代"¨日.而针对骨肉瘤增殖旺盛,血管形成丰富,易转移,易产生耐药性这些恶性特点,目前中药治疗的研究热点也在这些方面.3.1中药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各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积累是癌变的重要环节,而随着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的发展,逐渐产生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新型疗法.彭磊等[1用中药提取物多西紫杉醇进行骨肉瘤细胞PL一1诱导凋亡实验,显示多西紫杉醇可将骨肉瘤细胞阻断于G期,并具有较强的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能力.方成等"发现砒霜中的ASz0a通过降低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诱导骨肉瘤细胞的凋亡.古建立等"应用中药方剂化岩胶囊对骨肉瘤细胞进行研究,发现化岩胶囊将骨肉瘤细胞阻断在GdM期,并引起细胞核内广泛DNA断裂从而诱导其凋亡.陈永强等[1发现蜂毒素作用于骨肉瘤后可通过增加细胞Aap2.7及Fas蛋白表达,并将细胞阻止于s期,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和坏死.3.2中药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现已证实,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在缺乏新生血管的情况下肿瘤可长期处于1-2删Ⅱ2的微小状态,一旦m管形成,由于能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肿瘤便迅速生长形成临床可见肿瘤(接近1cm3),而且新生的血管为肿瘤细胞的脱落入血液循环进而向远处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肿瘤的血管系统已成为一个崭新的有希望的抗肿瘤治疗靶点,而中药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一定的理论基础.①某些中药或其有效成分有诱生TNF,IFN作用,如云芝多糖,香菇多糖,虫草多糖等均能诱生TNF[2∞;十全大补汤, 小柴胡汤以及柴胡,当归,川芎,桂枝等也有良好的诱生TNF,提高TNF活性的能力口;中药黄芪,当归,党参,芍药,猪苓多糖等皆可诱生IFN[2锄TNF是抑制肿瘤生长的有效物质,其抗癌机理之一是能够抑制肿瘤血管形成;IFN能抑制体外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体内血管形成,因而抑制肿瘤生长[23】.②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某些中药或复方有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推测可能与其抗肿瘤血管形成机制有关,从中药中研究开发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广阔的前景.3.3中药逆转MDR的研究在骨肉瘤的治疗中,化疗是主要手段之一,也最容易出现多药耐药性(MDR)问题,临床上许多骨肉瘤患者经历了最初有效的化疗后又再复发,早期转移,其主要原因是骨肉瘤细胞对化疗的耐受性,导致化疗失败.骨肉瘤耐药原因很多,目前公认最主要是多药耐药基因的过度表达,克服此障碍,肿瘤化疗将取得决定性突破.目前认为解决MDR问题主要有2种方法:一是寻找对MDR细胞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二是通过增强细胞内药物浓度而逆转MDR.但多数逆转荆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他们的l临床应用,而在中药中筛选MDR逆转剂具有很大的优势.'钙通道阻滞荆维拉帕米(Verapami,VER)是经典的MDR逆转剂.潘启超等乜研究了11种具有钙通道拮抗作用的单体,发现对长春新碱(VCR)天然耐药的BEL一7402 细胞株大多数中药钙通道拮抗荆都有类似VER的体外细胞毒增效作用.尤以粉防己碱,蝙蝠葛碱,左旋四氢巴马汀,人参皂甙Rb,莲心碱作用明显,其逆转倍数为8.6-13倍;而对耐阿霉素的MCF一7/ADR细胞,粉防己碱,蝙蝠葛碱的逆转作用明显优于VER;无细胞毒性的粉防己碱还能明显增强阿霉素对HL一6O耐药细胞的生长抑制,但不增强阿((甘肃中医》2006年第19卷第3期霉素对HI『60敏感细胞的毒性,萤光法测定结果表明粉防己碱增加阿霉素在CH—DOX和HL-6O耐药细胞内的积累, 说明粉防己碱本身无细胞毒性,但能通过耐药逆转而明显增加阿霉素对耐药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啪..王宝成等啪发现榄香烯不但抑制BEL一7402细胞的生长,对其耐药株BEL一7402/DOX仍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同时经榄香烯乳剂的长期作用,未能诱导出BEL一7402细胞的mdrl,mI{NA及P—gp表达,说明已耐药的肿瘤细胞对榄香烯仍然敏感,且不易使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特别适用于对其他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恶性肿瘤治疗.4展望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肉瘤任重而道远,但却具有良好的前景,如何结合,如何使中医药发挥更大的优势,走上一个新台阶,是中西医工作者应共同努力的方向.总之,通过目前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化疗的规范化使骨肉瘤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其复发或转移仍较常见,导致治疗失败,目前的生物调节,免疫,基因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补充,但还很不成熟.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而中药抗肿瘤具有多环节,多靶点作用的特点,中医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精髓使中药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研究日显独树一帜,尤其是"中药基因组学(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TCMChemics)"的提出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可以预计,中西医结合方法将是未来治疗骨肉瘤的方向.只有充分发挥中西医的特长,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完整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才能提高治疗骨肉瘤的疗效.参考文献riJ.Currenttreatmentofhighgradeos—teosarcomaoftheextremity[J】.reviewChemother,2001,t3(3):235--243.2FergusonWS,GoorinAM.Currenttreatmentofos-teosarcoma[J].CancerInvest,2001.19(3):292--315.3Wittigjc,BickelsJ,PriebatD.eta1.Osteosarco—ma:amultidiscipl{naryapproachtodiagnosisandtreatment[J].AmFamPhysician,2002.65(6):1123—1132.4檑迪生,肖镇,淘惠民,等.抑癌基因Rb和P,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5):304~307.5TsuehiyaT.AnalysisofthePlBINK4,P,4ARF,PI5,TP目,andMDM2genesandtheirprognosticimplicationsin osteosarcomaandEwingsarcoma[J].CancerGenetCyto—genet,2000,120(2):91"~98.6朱悦,邱雷杉,范广宇,等.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Tktp,在骨肉擅中表达的研究[J1.中国医科大学,2001,30(5):349—350.7赵炬才,李文辉.骨内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J】.中华骨科杂志,1998,l8(5):308—3儿.8高鹂,许运明,蒋红心,等.扶正消瘤液对肿瘤化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2):97--98.9章新奇,刘淑俊,梁云燕,等.白龙片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24—25.10刘振学.当归补血汤对减轻放化疗骨髓抑制的初步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6(3):166.I1贺新怀.试论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J】.陕西中医学院,1999,22(5):61—63.12刘家祺.吴大史.中药配合化疗治疗32例术后成骨肉瘤的临床观察【J1.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3):l50—152.13席孝贤,贺新怀.试论中药对肿瘤细胞的多靶点效应[J】.陕西中医,2002.23(7):641--644.14李蒙,于建勋.单味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74—76.15匡唐洪,刘云霞.复方中药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1):18—20.16彭磊,王臻.王庆良,等.多西紫杉醇诱导骨肉瘤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1.23(3):190—192.17方成,陈振光,喻爱喜,等.三氧化二砷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6):345—348.18古建立,杜志谦,李东升,等.化岩胶囊对骨肉瘤细胞系诱导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2002,14(12):13--l4.19陈永强,朱振安,郝永强,等.蜂毒素诱导骨肉瘤细胞u2一Os 凋亡与坏死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 (2):208—209.20GangYJ,HellstrandK.Apoptoticdeathofhumanleuk—emlccellsinducedbyvascularcellsexpression nitricoeideSynthesesinresponsetogamma-inter feronandtumornecrosisfactorapha[J],CancerRes,1996,56(4):866—874.21陈瑞东.对癌症有效的中药方剂【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2.317.22李家琦,夏英.中药诱导干扰素作用的探索[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1):34.23沈先荣,贾福星.血管生成抻制因子在肿瘤防治中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4,21(4):215.24潘启超,田晖.多种中药单体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J】.科学通报.1995,40(20):37—38.25HeQY,JiangB,ZhangHQ,eta1.ReversalofdoxorubicinresistancebytertrandrineinChinesehamsterverycellline[J].ActaPharmalolSin.1992.13(5):416—419.26HeQY,gengFH,Zhangttq.Reductionofdoxorubicin resistancebytertrandrineanddanricineinhatrinfftonine—.resistanthumanleukemia(Hi—-60)cell[J].ActaPharmalolSin.1996,17(2):l79—181.27王宝成,郭军,狄剑时,等.榄香烯乳剂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基础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1996,23(2):143一l46.(收稿日期2005—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