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油箱设计要点
浅谈液压油箱的分类与设计

浅谈液压油箱的分类与设计作者:李彦彬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7期液压技术由于有很多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油箱是液压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辅助部件,下面我就从各方面介绍一下油箱的设计。
1、油箱简介油箱的用途与分类油箱在液压系统中除了储存油外,还起着散热、分离油液中的气泡、沉淀杂质等作用。
油箱中安有很多辅件,如冷却器、加热器、空气过滤器和液位计等。
按照油箱液面与大气是否相通,可分为开式油箱和闭式油箱两种。
开式油箱应用最广,油箱中的液面和大气相通,为防止箱内油液被大气污染,在油箱盖上装有空气过滤器。
在潮湿地区应用的油箱,在空气过滤器还应装一定量的干燥剂。
开式油箱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液压系统普遍采用这种形式。
闭式油箱一般用于压力油箱,它是将油箱完全封闭,充入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蓄能器),充气压力可达0.05MPa。
如果按油箱的形状来分,还可分成矩形油箱和圆罐型油箱。
矩形油箱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油箱,它既便于制造,又能充分利用空间,故一般(容量小于2000L)都采用这种方式,并且箱上易于安装液压元件,所以被广泛采用。
圆罐型油箱通常用于容量较大的场合。
它又有立式和卧式两种。
立式的由于油液较深,上部和下部的温差较大,所以使用时必须考虑油箱内部的油液具有良好的循环,并且此种油箱在内部清洁处理时和运输时都比较困难,因此,这种油箱很少采用。
所以容量较大的常用卧式圆罐型油箱,它们可按压力容器的方法来制造,两端可选标准化尺寸的封头。
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易于清扫的特点,在大型冶金设备中经常使用。
按照液压泵于油箱的相对安装位置不同可分为上置式,下置式和旁置式三种。
上置式油箱把液压泵等装置安装在油箱的上盖板上,其结构紧凑,应用极为普遍,尤其是需要经常移动的设备上。
由于这种安置方法动力振动源在油箱盖板上,所以油箱体,尤其是上盖板必须具有较好的刚度。
它的上盖板有设计成可拆下与不可拆下(焊死)的两种。
有些专业生产油箱的厂商,对于较小的油箱进行系列化的批量生产,采用压铸件。
液压系统闭式油箱设计

保 持一定 高 度 , 以防 止液 压泵 吸空 ; 为 了保证 溶解 于 液
压 油 中的空气 逸 出 , 需 留 出等 于 液 压 油 容 量 1 / 5的空 气 容量 , 对 于管 路较 长 的系 统 , 系统 中的液 压油 全部 流 回油箱 时 油箱不 会 出现 容 积 不 够 的 情 况 , 油 箱 最 高 液 面不 应 超 过 油 箱 高 度 的 8 O ; 此 外 还 应 考 虑 沉 淀 杂 质, 分 离水 、 气 和散 热 等方 面 的效果 。
其 中: Q热 为液 压 系统单 位 时 间 内 的发 热 量 , W; h为油
箱 表 面 散 热 系 数 ,油 箱 周 围 通 风 很 差 时 ,h一
8 w/ ( m z・K) ~ 9 w/ ( 1 T I ・ K) , 良 好 时 h =
1 5 W/ ( m。・ K) ~1 7 . 5 w/ ( m。・ K) , 强 制通 风 时 h 一
油箱 应 有足 够 的容 积 , 在 液 压 系统工 作 时 , 液 面 应
润滑 油从 摩擦 副获 得 的热 量 后 , 从 热 平 衡 角 度 计 算 油
箱 容积 。这 时 , 油箱 散热 面积 的计 算式 为 :
A —Q热/ ( h At )。 … …… …… …… …… … … ( 2 )
油箱 的最 小散 热面 积 A 为:
油箱 容 积与 系统 的流 量 有 关 , 油 箱容 积 应 是 运 转 容量 、 回流容 量 、 预备容积 , 空 容 积 之 和 。预 备 容 积 等 于油 箱 内各种 装 置 的总体 积 ; 空 容积 是用 于通 风 、 容 纳
收 稿 日期 t 2 0 1 3 — 0 3 — 2 4 ;修 回 日期 :2 0 1 3 — 0 4 — 2 5
液压油箱设计要点

液压油箱设计要点一、油箱结构:一般採用抗腐蚀性钢材製作,且须考量油箱内表面防腐处理,并顾及与介质之相容性、处理后之可加工性及製造之经济性,条件允许时採用不銹钢製作是最理想的选择。
油箱必须有足够的容积,一方面须满足散热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液压系统停止工作时应能容纳系统中的所有工作介质,工作时又能保持适当的液位。
因此油箱结构设计需具下述特点,以下针对其构成零件说明:(1) 油箱本体:厚度3~4mm,若油箱容积超过320L,厚度取4~6mm,侧壁须安装油位计以掌控实际油位高度。
(2) 维修盖:於本体侧壁设计一或多个维修盖,须配合密合垫、螺栓组装,避免洩漏。
其主要功用,便於清洗过滤器及油箱。
(3) 箱底:以倾斜的方式与壁板焊接成形,并於最低处安装洩油口,便於洩油。
(4) 吸油管及回油管应插入至最低液面以下,防止吸空和回油喷溅產生气泡。
管口与箱底、箱壁距离不小於3倍管径。
(5) Drain油管:於液压系统中,作為压力控制阀等组件之泄油功用,设计时须注意不可插入油液下,防止背压对系统產生影响。
(6) 回油管口须斜切45°角并面向箱壁,增大回油管口之截面积,可减慢流速防止衝击箱底之沉积物。
(7) 吸油管末端可安装100μm之网式过滤器,防止大形异物吸入系统中,安装位置须利於过滤器的清洗与拆装。
(8) 空气呼吸器:防止油箱出现负压而设置的通气孔上须装空气滤清器,其容量至少為液压泵额定流量的2倍。
(9) 油箱盖:厚度為本体壁厚之3~4倍,製成凹状避免上方组件洩漏污染,并於盖上钻孔(含出回油管孔、注油口、通气孔以及安装液压集成装置的安装孔等)。
(10) 隔板:分隔吸油和回油区域,增加回油路径,有利於回油杂质沉淀、气泡分离及散热等优点。
其高度至少取最低油位的1/2,最高不超过最高油位之3/4,厚度与本体壁厚相等。
若考虑强制油空分离设计,其隔板高与液位同高,并於下方1/3处安装5mm2 mesh之不銹钢网,让油液通过时达到强制油空分离的效果。
液压油箱设计指南与实例

液压油箱设计指南与实例液压油箱是液压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件,它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液压设备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提供一些液压油箱设计的指南和实例,帮助您在设计液压系统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油箱容量液压油箱的容量应根据系统的需求来确定。
一般而言,油箱容量应该能够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流量和温度要求。
如果容量过小,油箱中的油会很快被消耗完,造成系统不稳定;如果容量过大,会增加设备的重量和占用空间。
因此,在设计油箱时,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工作参数来确定合适的容量。
油箱形状和尺寸油箱的形状和尺寸也直接影响到液压系统的性能。
一般而言,油箱应具有足够的容积和散热面积,以保证油的冷却和气体的排放。
常见的油箱形状包括矩形、圆形和梯形等,选择合适的形状应根据系统的布局和液压元件的安装需求来决定。
此外,油箱的进出口位置、出油口和返回口的布局等也需要考虑。
合理布局可以更好地控制油液的流动和分配,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油箱材料和密封在选择油箱的材料时,应考虑到其耐腐蚀性、强度和密封性等特性。
一般常用的材料有钢板、铝合金和不锈钢等。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材料时应根据液压油的特性来匹配,以确保油箱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油箱的密封方面,应尽量避免油液泄漏和气体进入。
可以采用密封垫、密封胶条和密封圈等密封元件来保证油箱的密封性。
油箱附件油箱的附件也是液压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常见的附件包括油位计、油温计、油过滤器和油液加油口等。
这些附件可以提供对油液油位、温度和清洁度的监测,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液压油箱设计的实例:案例名称: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油箱设计案例描述:设计一个适用于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油箱,满足工作压力为20MPa,工作流量为50L/min,工作温度为50°C的要求。
设计步骤:1. 根据系统的工作参数,计算出油箱的容量。
根据经验公式,容量为工作流量的1.5倍,即容积为75L。
2. 根据油箱布局和液压元件的安装需求,选择一个矩形形状的油箱,尺寸为800mm×500mm×400mm。
液压油箱及其隔板结构

液压油箱及其隔板结构液压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而液压油箱作为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存储液压油以及保护液压油质量的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长寿命,液压油箱的设计和结构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液压油箱的功能以及其中的关键组件——隔板结构,并探讨如何优化液压油箱以满足系统的要求。
液压油箱是液压系统中存储液压油的容器,其主要功能包括:储存液压油、冷却液压油、滤除油中的杂质、分离液压油和气体以及减少液压系统噪音和振动。
具体来说,液压油箱需要具备以下特点:首先,液压油箱应具备足够的容量,以满足液压系统正常工作时的液压油需求。
通常情况下,液压油箱的容量设计要略大于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总量,以确保液压系统能够在长时间工作情况下保持稳定的液压油供应。
其次,液压油箱需要具备较好的散热性能,以保持液压油的温度在允许范围内。
液压系统长时间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液压油不能及时冷却,会导致液压系统故障或降低其工作寿命。
因此,油箱应根据系统需求合理设计散热器,并确保冷却介质和液压油之间的有效热交换。
另外,液压油箱需要具备良好的过滤功能,以保持液压油的纯净度。
随着系统的运行,液压油中会积聚各类固体杂质,如金属屑、细小颗粒等。
这些杂质如果不能及时过滤,将会磨损系统的润滑部件,进而影响系统性能。
因此,液压油箱中需要设置有效的过滤装置或过滤系统,以确保液压油始终保持良好的纯净度。
此外,液压油箱还需要设计合适的隔板结构,以分隔不同的功能区域。
隔板结构可以将液压油箱分隔为进油区、沉淀区、回油区等不同区域,以实现油气的有效分离和液压油的循环。
隔板结构通常由钣金制成,为了确保密封性和强度,隔板结构和油箱壁之间需要采用密封胶垫或密封胶条。
在优化液压油箱结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合理放置液压油箱的进出口位置和出水口位置。
进油口应位于液压油箱的上部,以便便于液压油的流入;而出油口应位于液压油的最低点,以方便油液的自然回流。
内燃叉车液压油箱设计

式 中 : 为环 境 温度 ,K;J 液压 系 统单 位 V为 时间 的发 热 量 ( 位 :W ) N( 单 ,H 1—7 ,N 为 7 )
功 率 ,叼为效率 :K为 油 箱 的散热 系数 ,通风 不 良 时 ,K=8~9 W/ m ・K) ( ,通 风 良好 时 , K= l ( 5w/ m。・ ,采 用 风 冷 ,K=2 ( ・ , K) 3 W/ m K) 水冷 时 ,K=10~1 4w/ m 1 7 ( ・ ;A为 油 箱 散 K)
先计 算 出发 热 量 和 散 热 量 ,再 根 据 热 平 衡 计 算 出油 箱 容 积 。热 平 衡 计 算 时 ,假 设 液 压传 动 系 统 的能 量 损 失 全 部 转 化 为 热 能 ,用 于加 热 工作 液
体 ,而工 作 液 体 所 吸 收 的 热 量 仅 通 过 油 箱 向周 围
热 面 积 ,m ;C为 液 体 的 比 热 容 ,对 于 矿 物 油 , c 7 20 3J ( g・ ;m 为油 箱 内液体 的质 =16 5~ 9 / k K)
[ ]智少玲 .横梁式货 架的立柱 稳定性计算 [ ] 6 J.起重运输
机 械 ,19 ( ) 9 4 6 :4—1 . 1
理论上讲 ,只有 当 f 趋于无穷大时 ,油箱 中的温
度才能达 到绝 对 平 衡 状 态 ,此 时 温度 最 高 ,
面进 入 滤 油 器 内 。 回 油 管 口应 插 入 最 低 油 面 以 下 ,离 箱 底 距 离 大 于 管 径 的 2~3倍 ,避 免 飞 溅 起 泡 。 回油 管 口切 成 4 。 口 ,以增 大 散 热 面积 , 5斜 其 斜 口应 面 向箱 壁 ,以利 于散 热 、减 缓 流 速 和 杂 质沉淀。 6 油箱 的 内壁须 进 行加 工 处 理 。新 油箱 须经 ) 喷丸 、酸洗 和表 面清 洗 ,内壁 可 涂 与 工作 液相 容 的塑料 薄膜 层或 耐油涂 料层 。
液 压 油 箱

液压传动
面体为宜。 若油箱的顶盖上要安放液压泵、电机以及阀的集成装置等,则 油箱顶盖的尺寸需根据待放件确定。
为防止油箱内油液溢出,油面高度一般不超足够的通流能力,其安装位置应保证在油面最低时仍 浸在油中,防止吸油时卷吸空气。为便于经常清洗过滤器,油箱结构的设计 要考虑过滤器的装拆是否方便。
(4)吸油管、回油管、泄油管的设置
液压泵的吸油管 1 与系统回油管 4 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远,以利于油 液散热及杂质的沉淀。管口都应插入最低油面以下,但离箱底的距离要大 于管径的 2~3 倍,以免吸空或飞溅起泡。 回油管口应切成 45° 斜角以增大 通流截面,并面向箱壁。吸油管的位置应保证过滤器四面进油。
阀的泄油管应设在液面上,防止产生背压;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泄油 管应引入液面以下,以防吸入空气。
(5)隔板的设置 为增加油液循环距离,利于油液散热和杂质沉淀,设置隔板 7,9 以将 吸、回油区隔开,其高度一般取最低油面高度的 2/3 。
(6)空气过滤器与油位指示器的设置
空气过滤器3的作用是使油箱与大气相通,保证液压泵的自吸能力,滤 除空气中的灰尘杂物,并兼作加油口,一般将它布置在油箱顶盖上靠近边缘 处。油位指示器用来监测油位的高低,通常置于便于观察的侧面。
V qp
(6-5)
式中,V ——油箱的有效容量(L); qp ——液压泵的流量(L/min); ζ ——经验系数,min。
ζ值的选取:低压系统取2~4 min,中压 系统取5~7 min,高压系统为6~12 min。
图 分离式油箱
(2)基本结构 为了在相同的容量下得到最大的散热面积,油箱外形以立方体或长六
(7)放油口的设置 油箱底部制成双斜面或向回油侧倾斜的单斜面,在最低处设置油塞。
液压油箱设计制作

液压油箱设计制作
液压油箱是液压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于存储液压油
以供给系统各个液压元件提供所需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液。
液压油箱的设计和制作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油箱容积和尺寸:液压油箱的容积应根据液压系统的需求确定,可
以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流量和工作时间来计算。
油箱的尺寸要考虑
安装空间、配管连接以及维护保养等因素。
2.材料选择:液压油箱一般采用钢板焊接制成,常见的材料有碳钢和
不锈钢。
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确保油箱的强
度和耐腐蚀性。
3.结构设计:油箱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加工和安装的便利性,通常包括
一个油箱本体和各种附件,如进油口、出油口、排气口、油位表等。
同时,还应考虑油箱的密封性和压力容纳能力,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4.冷却设计:液压系统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油箱通常
需要设计冷却系统来降低油温。
常见的冷却方法有空气冷却和水冷却,可
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冷却器。
5.油箱内部布局:油箱内部应合理布置液压油管和液压元件,确保油
液的流通畅通和油品质量的稳定。
同时,还需要考虑安装液位控制装置和
过滤器等附件,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6.油箱的表面处理:为增加油箱的耐腐蚀性和美观度,一般会对其进
行表面处理,如喷漆或镀锌等。
总之,液压油箱的设计和制作应充分考虑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工作
环境和安装条件,合理选择材料和结构设计,确保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在具体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工艺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确保油箱的质量符
合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箱在液压系统中除了储油外,还起着散热、分离油液中的气泡、沉淀杂质等作用。
油箱中安装有很多辅件,如冷却器、加热器、空气过滤器及液位计等。
油箱可分为开式油箱和闭式油箱二种。
开式油箱,箱中液面与大气相通,在油箱盖上装有空气过滤器。
开式油箱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液压系统普遍采用这种形式。
闭式油箱一般用于压力油箱,内充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充气压力可达0.05MPa。
如果按油箱的形状来分,还可分为矩形油箱和圆罐形油箱。
矩形油箱制造容易,箱上易于安放液压器件,所以被广泛采用;圆罐形油箱强度高,重量轻,易于清扫,但制造较难,占地空间较大,在大型冶金设备中经常采用。
油箱的设计要点:设计油箱时应考虑如下几点。
1)油箱必须有足够大的容积。
一方面尽可能地满足散热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液压系统停止工作时应能容纳系统中的所有工作介质;而工作时又能保持适当的液位。
2)吸油管及回油管应插入最低液面以下,以防止吸空和回油飞溅产生气泡。
管口与箱底、箱壁距离一般不小于管径的3倍。
吸油管可安装1 00μm左右的网式或线隙式过滤器,安装位置要便于装卸和清洗过滤器。
回油管口要斜切45°角并面向箱壁,以防止回油冲击油箱底部的沉积物,同时也有利于散热。
3)吸油管和回油管之间的距离要尽可能地远些,之间应设置隔板,以加大液流循环的途径,这样能提高散热、分离空气及沉淀杂质的效果。
隔板高度为液面高度的2/3~3/4。
4)为了保持油液清洁,油箱应有周边密封的盖板,盖板上装有空气过
滤器,注油及通气一般都由一个空气过滤器来完成。
为便于放油和清理,箱底要有一定的斜度,并在最低处设置放油阀。
对于不易开盖的油箱,要设置清洗孔,以便于油箱内部的清理
5)油箱底部应距地面150mm以上,以便于搬运、放油和散热。
在油箱的适当位置要设吊耳,以便吊运,还要设置液位计,以监视液位。
6)对油箱内表面的防腐处理要给予充分的注意。
常用的方法有:
①酸洗后磷化。
适用于所有介质,但受酸洗磷化槽限制,油箱不能太大。
②喷丸后直接涂防锈油。
适用于一般矿物油和合成液压油,不适合含水液压液。
因不受处理条件限制,大型油箱较多采用此方法。
③喷砂后热喷涂氧化铝。
适用于除水-乙二醇外的所有介质。
④喷砂后进行喷塑。
适用于所有介质。
但受烘干设备限制,油箱不能过大。
⑤喷沙后喷涂耐油漆。
在考虑油箱内表面的防腐处理时,不但要顾及与介质的相容性,还要考虑处理后的可加工性、制造到投入使用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经济性,条件允许时采用不锈钢制油箱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