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年~21世纪初共26页文档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1978至今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1978至今
1978至今
新局面的全面打开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1982年9月1日至11日,十二大召开,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 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 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4、整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整党:1983年10月,召开十二届二中全会,开始全面整党。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 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温饱、小康、富裕)
(3)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
至今
发展的新阶段
(十四大至十五大1992年至1997年)
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 内容、意义 (2)1992年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978至今)
伟大转 折
改革开放与现 代化建设
发展的新阶 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成就与 启示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1978至今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现及改代革化开放建起步设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二大前)
1、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
(2)中美关系: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3)1980年1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提出,
维护世界和平、实现祖国统一、加紧现代化建设是中国 人民长期奋斗的三件事。 (4)祖国统一大业稳步推进: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 平统一的九项方针改政革开策放。与现代化建设—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通史反馈: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1世纪初)——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解析版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通史反馈: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1世纪初)——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解析版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1世纪初)——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

这些口号可能出现于新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时期()A. 新中国成立初期B. 文化大革命时期C. 改革开放初期D. 21世纪初期B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目中的口号“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体现了1966——1976年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各“造反派”之间为夺权展开激烈斗争,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

故排除与此时间段不符的ACD三项,故选B。

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史学界受苏联的影响,一直把1917年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78年以来,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探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各种新的见解渐次问世,如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以1900年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等。

这一变化过程,最能说明A. 社会制度决定史学研究立场B. 史学观点越新越具有合理性C. 思想解放推动史学研究发展D. 历史分期带有较大的主观性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的史学素养,旨在考查学生对史学观点中的历史分期的灵活运用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一直未变,但对世界史开端问题的看法却发生了改变,故A项错误;史学观点并非越新越具有合理性,故B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史学研究不再照搬苏联,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各种新见解问世,故C项正确。

历史分期都是有相关依据的,并非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故D项错误。

故选C。

3.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史学界受苏联的影响,一直把1917年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78年以来,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探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各种新的见解渐次问世,如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以1900年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等。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1978年至今)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1978年至今)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第十单元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1978年至今)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新中国经济体制的调整1.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

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

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加快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存在诸多弊端。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这次调整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专题二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专题三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比较专题四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考向1 主干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12年以来,国家正式启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这是一项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等五部委联合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

这一计划的启动说明( )A.民族自治区自治权从此有了国家保障B.落实民族平等和发展政策须与时俱进C.少数民族地区已率先完成了义务教育D.当前民族政策的贯彻表现为人才培养答案 B解析“从此有了国家保障”的说法有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国家正式启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和“五部委联合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可知落实民族平等和发展政策须与时俱进,故B项正确;据材料“国家正式启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可知与义务教育无关,且率先完成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计划,只是当前民族政策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反映当前民族政策的贯彻表现,故D项错误。

2015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二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2015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二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主义初级阶 时期,改革开放取
段的理论, 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成为 教育“三个 祖国统一的指导方 面向”。提 针,科教兴国战略 出“二为” 为中国的崛起奠定 方向 了人才基础
阶段
时间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文化领域
三者关系
基层民主制 度建设、依
南方谈话 “三个 、中共“ 代表” 十四大” 重要思 、中共十 想、科
②平反冤假错案: 一大批被打倒的老干部恢复了职务, 一批知 识分子被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③《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科学地评价了 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维护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做 出的一大历史贡献。
④恢复高度制度:从 1977 年起,恢复统一考试制度,为中国 现代化建设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人口流动频繁,知识视野扩大 B.择偶观念开放自由、个性化 C.互联网发达,有利于思想交流 D.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婚姻观念的变化,虽与人口流动和互联网发 达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A、C 两项错误;“择偶观念开放 自由、个性化”是材料的表现,不是原因,故 B 项错误;材料反 映了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晋北妇女婚姻观的变化, 这是改革开放推 动社会经济进步的结果,故 D 项正确。
模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1978 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 的时期,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为突出的时期。这一时 期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祖国统一大业取 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周边国际环境的稳定, 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年~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年~

【考情预测二】
2.对这一时期经济史的考查,以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进程为重点,多以表格、图片和人物观 点等为载体。尤其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考查点,考察时一般会与 其它经济发展模式作比较。
【考点提炼】
考点二 20世纪世界三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及特点
考点二 20 世纪世界三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及特点 1.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 类型 斯大林模式 罗斯福新政 义模式 生产资 料所有 制 工业化 道路 农业 制度 经济 体制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请回答:据材料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
的原因有哪些?
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 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美国霸权地位严重衰落; 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经济基础薄弱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4.(2014· 北京文综,19)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 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真题演练】 1.(2014· 江苏单科,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 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 。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 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 材料观点的是(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__改革开放时期第28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和改革开放后的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__改革开放时期第28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和改革开放后的社

第28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5北京西城期末)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邓小平)虽然只是一个五尺身躯的短小汉子,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人物,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下列属于邓小平“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有( )①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②发动秋收起义③提出“一国两制”构想④发表“南方谈话”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8北京西城五校联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姓“社”姓“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这一谈话的背景是( )①部分干部、群众质疑现有的改革政策②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遇到瓶颈③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2016北京海淀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十分突出。

改革开放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有( )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③巨型计算机研制居世界领先水平④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4.(2014北京文综)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

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5.“文革”结束后,文艺创作上开始更加尊重个体尊严,更加强调人文关怀。

主旋律电视剧中的英雄人物开始走向多元化的局面。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恢复B.对外开放的全面实施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社会道德风尚的变革6.(2016北京顺义一模)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按画中主题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二、非选择题7.(2017北京平谷一模)(节选)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实行对外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年~21世纪初26页PPT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年~21世纪初26页PPT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 放以来的中国1978年~21世纪初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TFra bibliotekank you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年~21世纪初.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年~21世纪初.

国际格局变动对现代中国外交的影响
主干整合
专题十三
(1)1949~1955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苏联支持、援助 中国,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新中国加入社会 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接受苏联的经 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苏中 关系开始恶化,美中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在外交上,既 反苏也反美。 (3)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 国处于守势。苏中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 (4)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 联处于守势。苏中关系走向缓和,美中建交后不和谐的 音符时常出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5)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 强权政治。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 .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D.①三大战役胜利 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新 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辨别选项 《共同纲领》 颁布时新中国尚未成立, 排除 B 项;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才形成,排除 C 项; 《共同纲 领》规定国家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排除 D 项。 答案 A
主干整合
2.“一国两制”的理论、含义与实践
专题十三
(1)理论: 1984 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 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 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 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3)实践 ①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②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③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海峡两岸关系得到发展,两 岸交流不断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 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年~21世纪初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