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北海经济区区位分析
滨州简介

滨州简介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叠加地带,辖六县一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75万。
滨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武圣孙子、西汉著名文学家东方朔、汉孝子董永、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等都出生或成长在这里。
滨州资源丰富,是中国棉花生产基地,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主采油区,还是中外闻名的“中国冬枣之乡”。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山东对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津汕、荣乌、滨德高速,德龙烟、滨港铁路在境内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滨州港为区域性重要港口,是济南省会城市经济圈唯一、最近的出海通道。
近年来,全市致力打造“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两大品牌,谋划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超越,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7.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0.7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44元,三次产业比例达到9.8:53.5:36.7。
培植起粮棉、果品、蔬菜、畜牧、水产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25家。
积极培育纺织家纺服装、新型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粮油食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10家,涌现出魏桥创业、滨化集团、西王集团、亚光集团、盟威集团等全国乃至世界大型企业集团。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85平方公里,搭建起了“四环五海”、36桥、72湖、108园等中心城区主体框架。
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连续三年在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位列第四名。
滨州北海新区介绍

正在建设中的北海新区滨州北海新区位于山东省最北部、渤海湾西南岸,海岸线180公里,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4.6万,是全国沿海人均土地最多的地区之一。
区位突出、资源厚实、腹地广阔、产业发达、生产要素成本低,加之多重的发展机遇为北海新区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理位置优越。
处于黄河三角洲腹地,系京津冀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地带,是环渤海经济圈与济南都市圈的交汇点。
距天津滨海新区80海里,与河北曹妃甸海上直线距离90海里,是济南都市圈的海上门户,是集聚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加快开放开发的重要经济区域。
滨州北海在线/土地资源广袤。
境内滩涂面积156万亩,潮上带150万亩,负10米浅海200余万亩,其中荒碱地133万亩,是中国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大企业、大财团低成本扩张的理想区域。
境内淡水资源丰富,黄河、徒骇河、马颊河、秦口河、套尔河等在此流经入海,古称“九河之闾”。
沿海有贝砂岛88个,岛屿总面积5.6万亩,岛内湿地水洲纵横、芦荡深幽、百鸟翔集、野趣盎然,是人们理想的回归自然之所。
矿产资源丰富。
富含石油、天然气、地热、地下卤水、煤炭,已探明储量的26种,已开发的15种。
其中,石油储量6亿吨,天然气储量164亿立方米,是胜利油田的主采区之一,是发展石油化工及其产业链的理想园区。
这里是全国四大盐业基地之一,盐场面积500万亩,年产原盐1000万吨,为发展盐化工及其产业链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
境内东部地下2000米,蕴藏煤层,储量25亿吨,是我国重要的后备煤炭基地。
北部沿海是蒙古风和太平洋暖流的必经之地,累年平均风速为4.6米/秒,10米高度平均风速6.4米/秒,30米高度平均风速6.98米/秒,平均风能密度395W/平方米,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交通运输便利。
境内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纵横交错,滨州大港开始兴建,已有的4个3000吨港口作业区连能国内各个港口;正在规划建设的滨港铁路、黄大铁路在此交汇;北距天津机场、南距济南机场均不超过90分钟的路程,具有良好的集疏港条件。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滨州市是山东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地处山东省中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之一一、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滨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黄河,南依千山群岳,地势平坦,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
2.交通便利:滨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滨州市境内有京福、济洛、滨荣三条铁路经过,还有滨州机场、二广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贯穿市区,连接华东、华北和西南地区。
3.丰富的人力资源:滨州市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滨州市人口众多,人才辈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经济发展现状1.产业结构合理:滨州市经济以石油化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产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2.经济增长持续稳定:近年来,滨州市经济增长迅速,GDP保持较高增长率。
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02亿元,同比增长7.8%。
3.外贸出口潜力巨大:滨州市是中国石化石油、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的重要基地,外贸出口潜力巨大。
近年来,滨州市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出口额持续增长。
三、发展潜力分析1.石化产业发展潜力大:滨州市是中国石化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麾下企业所在地,石化产业发展潜力大。
未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滨州市的石化产业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2.农产品加工业有广阔市场:滨州市是中国重要的粮食、棉花、水果等农产品产区,农产品加工业有广阔市场。
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加工业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3.装备制造业有较大发展潜力:滨州市近年来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未来,滨州市的装备制造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四、发展对策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滨州市应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海内外招商引资活动,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
2.加强产学研合作:滨州市应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四环五海”——建设生态新滨州

“四环五海”——建设⽣态新滨州“四环五海”——建设⽣态新滨州摘要:中国古代的治⽔英雄,古羌⼈的杰出代表,华夏⽂化的奠基⼈⼤禹,是华夏民族最杰出的⼈⽂初祖之⼀。
以其治⽔为核⼼的⼤禹⽂化,是华夏民族的根祖⽂化,对中华民族⼏千年的⽂明史及中华治⽔思路产⽣了重⼤影响。
滨州市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洲地区,北⾯濒临渤海,易受洪涝⼲旱之灾,相传⼤禹治⽔的“禹疏九河”,有五条河就在滨州境内,滨州曾经是⼤禹治⽔的主战场。
千百年来,滨州⼈民为了⽣存和发展,坚韧不屈,艰苦奋⽃,治⽔患、除⽔害、兴⽔利,滨州⽔⽂化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积淀。
关键词:⼤禹;治⽔;⽔⽂化;滨州⽔⽂化1 ⼤禹治⽔与⼤禹⽔⽂化1.1 ⼤禹治⽔距今4000年前,华夏⼤地到处弥漫着滔天的洪⽔。
“汤汤洪⽔⽅割,荡荡怀⼭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尚书?尧典》)。
滔天洪⽔淹没了平原,包围了丘陵和⼭岗,⽥地和房屋全部被洪⽔吞没。
为了战胜⽔患,⼤禹⼀靠艰苦奋⽃、团结众⼈;⼆靠因势利导、科学治⽔;三靠公⽽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历尽千难万苦,终于取得了治⽔的成功。
禹,姒姓,名⽂命,字⾼密,伯鲧之⼦,夏后⽒部族的⾸领。
相传禹于公元前2297年农历六⽉初六诞⽣在今四川省北川县(古称⽯泉县)⽯纽⼭麓的禹⽳(另⼀说为汶川县⽯纽⼭刳⼉坪)。
因治⽔有⼤功于⼈民,后⼈称禹为⼤禹,意即伟⼤的禹;⼀个“⼤”字,彰显出后⼈对禹的尊敬和崇拜。
⾯对“浩浩滔天”的洪⽔,华夏民族的祖先——尧召集各部落联盟会议,研究治⽔问题。
部落联盟⼀致推荐有治⽔传统的夏部族⾸领鲧主持治⽔⼯作。
鲧采⽤“⽔来⼟挡”的办法,即⽤泥⼟⽯块在⽒族聚落筑起⼀道道堤埂式的⼟围⼦,以阻障洪⽔。
但是,由于洪⽔太⼤,所筑的⼟围⼦频繁地被⼤⽔冲垮。
鲧在九年中耗费了⼤量的⼈⼒、物⼒,没能消除⽔患——“九年⽽⽔不息,功⽤不成”。
鲧死后,部落联盟推举鲧的⼉⼦禹继续主持治⽔,同时派商族的⾸领契、周族的⾸领后稷、东夷族的⾸领伯益等助禹。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

滨州市经济发展与区位分析【摘要】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关键一年。
本文从滨州市经济现状的调查入手,通过分析滨州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深入思考滨州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提出滨州经济发展的建议,寻求一条适合滨州经济发展之路。
【关键词】滨州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优势劣势1.滨州市概况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
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70多万。
滨州市处于华北新生代沉降区东南部的济阳拗陷中。
全境地势大体是南高北低,略向东北倾斜,渐次过度到大海,境内山地为泰沂山地余脉,走向近南北,仅邹平县境内有少量山丘地。
境内除过境黄河外,以黄河为界,南部为小清河流域,北部为海河流域。
各河大致流向东北,注入渤海。
2.滨州市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全市上下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科学发展是主题,改善民生是根本,调整转型是主线,招商引资是重点,创新实干是关键,和谐稳定是基础,清正廉洁是保证”的“49字”工作方针,按照“123456”的总体发展布局,深入实施追赶超越战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1.52亿元,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103.99亿元,增长29.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86.12亿元,增长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9.83亿元,增长16.6%,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2010年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
北海新区

北海新区介绍滨州北海新区位于山东省最北部、渤海湾西南岸,规划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海岸线180公里,人口6.7万。
目前控制面积526平方公里。
区位突出、资源厚实、腹地广阔、产业发达、生产要素成本低,加之多重的发展机遇为北海新区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决策,于2010年4月2日成立了北海新区,提出抢抓黄蓝“两区”建设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北海新区建设,打造黄蓝“两区”建设的先行区。
2010年9月29日,省政府批准北海新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
一、北海新区的发展优势(一)战略机遇叠加。
北海新区是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重点建设的“四点四区”之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滨州蓝色经济发展的核心区。
同时,环渤海地区作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已成为国内外关注和投资的热点地区,发展势头强劲。
多重机遇并存必将有力的助推北海新区的崛起。
(二)区位优越明显。
北海新区处于黄河三角洲腹地,是京津冀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地带,是环渤海经济圈与济南都市圈的交汇点,是山东省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
陆上距青岛、天津、北京等地均在300公里范围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三)自然资源丰富。
有采矿用地20万亩(属建设用地),未利用地35万亩,地势平坦、成方连片,适于发展二、三产业;区内水生生物有800多种,毛虾、对虾、三疣梭子蟹、文蛤、梭鱼等海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闻名全国;湿地水、洲纵横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野趣盎然。
这里是全国四大盐业基地之一,区域内现有盐及盐化工企业25家,海水养殖及盐田面积500万亩,原盐产量达1000万吨,为发展盐化工及其产业链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
北部沿海是蒙古风和太平洋暖流的必经之地,累年平均风速为4.6米/秒,10米高度平均风速6.4米/秒,30米高度平均风速6.98米/秒,平均风能密度395W/平方米,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滨州港简介

滨州港基本情况简介滨州港位于渤海湾西南岸,是山东海上的北大门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最近的出海口,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港口,是“两区一圈”开发建设的重要支撑,地理位置优越,腹地经济发达,交通基础设施完备。
滨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决策,于2010年成立北海经济开发区,提出抢抓黄蓝“两区”建设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北海经济开发区建设,发挥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打造黄蓝“两区”建设的先行区。
2010年12月,为适应“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开发建设的需要,山东省政府经商交通运输部,将滨州港的港口定位由地方一般港口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滨州港的发展迈入重要的历史机遇期。
根据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腹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结合滨州港的自然条件,规划滨州港将形成“以海港港区为核心,套尔河港区、大口河港区和徒骇河等地方港点为补充”的港口总体发展格局。
滨州港海港港区是滨州港未来发展的重点,规划通过建设防浪挡沙堤和填海造陆,形成港区发展空间。
港区内布置液体散货作业区、大宗干散货作业区、通用及多用途作业区、通用码头作业区、支持系统区、港口仓储及物流用地和预留港口发展区。
规划海港港区航道以3万吨级起步,逐步拓宽、浚深至5~10万吨级。
共可形成深水码头岸线约42.5 km,可建设各类泊位近97个,港口用地约56.5 km2。
滨州港的性质可以概述为:是山东沿海重要港口,是滨州市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滨州市临港产业布局优化的重要依托,以- 1 -服务临港工业的能源、原材料和化工品运输为主,发展集装箱运输,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
滨州港规划吞吐能力1亿吨,目前2个3万吨级散杂泊位已经投入运营,正在开展20万吨级石油泊位和10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的前期工作,计划两年内投入使用。
滨州港申请一类开放口岸的工作正同步加速推进。
区内长深高速(G25)、荣乌高速(G18)、青银高速(G20)、205国道、220国道以及多条省级干线公路,形成了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地方公路为补充的公路运输体系。
滨州港口与腹地经济关联度的实证研究

滨州港口与腹地经济关联度的实证研究滨州港口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
作为港口城市,滨州港口连接着大量的内陆腹地,其经济发展与腹地经济关联度密切。
本文将对滨州港口与腹地经济关联度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深化港口与腹地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一、滨州港口与腹地经济概况滨州港口位于渤海湾之滨,是渤海湾沿岸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
该地区属于渤海经济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域之一。
滨州港口的主要港口设施有渤海湾临淄口港、渤海湾临淄码头、滨州港等。
这些港口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滨州港口在地理位置上与山东省的腹地地区相连。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滨州港口与山东省的腹地经济联系非常密切。
腹地地区对滨州港口的沿海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市场需求,而滨州港口则为腹地地区提供了便捷的出口通道和物流服务。
1. 货物运输2. 港口服务滨州港口提供了多种港口服务,如货物装卸、船舶维修、集装箱运输等。
这些港口服务为腹地地区的企业提供了便捷的出口通道和物流保障,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 区域合作滨州港口与腹地地区之间还存在着良好的区域合作关系。
在港口区域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滨州港口与腹地地区的政府和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这种区域合作为滨州港口和腹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为了深入了解滨州港口与腹地经济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统计分析滨州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可以了解滨州港口对腹地地区货物运输的贡献程度。
我们可以分析滨州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在总体货物吞吐量中的占比,了解滨州港口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整理研究滨州港口与腹地地区之间的区域合作项目和合作成果,可以了解滨州港口与腹地地区在经济、贸易、物流等方面的合作程度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运条件便利。
区位分析
交通区位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 的中心,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 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 家战略规划建设的重要港口之一,是济 南都市圈唯一海港港口和最近的出海通 道,是山东对接天津滨海新区最近的口 岸。
区位分析
国际经济区位|经济区位
从世界范围看,滨州市整体正位于崛起的渤海经济圈、环太平洋经济圈与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的结合部,并处于 “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上。 2015年,滨州市出台政策注重研究谋划,推动开放发展。深入研究如何深化推进“两区一圈”开发建设,如何在 “一带一路”、中韩中澳自贸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寻求机遇,参与融入,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 型经济新体制;立足产业优势,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家高端装备制造、基建、能源、文化输出。要整 合外事资源,建好交流平台。
滨海 经济区
中部、山西、陕西等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位分析
旅游区位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北部沿 海有贝砂岛88个,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水、
洲纵横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野趣盎然,
是人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以及土著特色风情, 是吸引周边地区乃至国内外游客的最大优势。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计划建设滨海旅游带:沿套 尔河以西临海、临港、临河地区,南至郝家沟两
2
content
区位分析 经济发展情况 资源分析 市场分析
区位分析
地理区位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位于山东省最北部、渤 海湾西南岸,位于滨州市无棣县东北50公 里。海岸线180公里,规划总面积1500平 方公里,目前控制面积526平方公里。总面 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4.6万,是全国沿海 人均土地最多的地区之一。 目前下辖马山子镇一个乡镇,21个行政村。
果蔬
化工
产业 格局
粮油 机械 制造 纺织
经济发展情况
四大板块|产业布局
01 循环经济 产业园 04 临港产业 园区 02 现代渔业 园区
在经济建设方面,以临港产业园区、生态科技 城、循环经济园区、现代渔业园区、生态科技 园区等特色园区为依托,大力推进高端、前沿 产业的发展。 2015年,北海经济开发区以港产城一体化为发 展思路,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发展源动力,加快 推进临港产业、生态科技、循环经济、现代渔 业四大特色板块快速崛起,加快建设成为集创 新创业、生活休闲、产业升级的生态科技未来 新城。
区位分析
交通区位
陆路交通:长深、滨德、荣乌、济东、沿海高速等在区 域穿过,G205、S311、S320、S237、S239、沿海高 等级公路等国省干线交汇贯穿,形成了高效的公路网络,
与京津冀、济青烟实现了高速互通。
铁路交通: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和正在建设中的疏港 铁路在新区穿过或在附近经过,构成了人员、货物流动 的快速通道。铁路交通距离河北省德州高铁车站180公 里,距离济南高铁站250公里,三个小时内均能到达。 海路交通:滨州港的开发建设,为国际物流构筑了低廉、 便捷的海陆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航空交通: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飞机跑道达到4C级标 准,航空物流业已经正式开通。距离济南遥墙机场200 公里,距离北京首都机场300公里,且有高速公路相连,
侧的生态林、湿地公园、黄河故道湿地为一条主
线的生态旅游带。严格保护岸段,黄河三角洲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滨洲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打造三大滨海特色旅游带, 分为海洋旅游带、海岸旅游带和滨海腹地旅游带。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借助自身独有的自然资源占 据海岸旅游带的黄金位置。
亿元级冶金建材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新材料
精细化工
冶金
以汇泰蓝色经济产业园为龙头大力发展精细化 工,总投资38亿元的绿色化工产业园内,青胜裕 能、大鸿化工、裕丰化工等项目竣工投产,培育 百亿元级油盐化工产业集群。
经济发展情况
文化产品|产品体系
北海经济区各类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拥有民间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站1个。成功举办首届广场舞大赛。建 成文化大院21个,农家书屋21家。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 文化旅游产品也在积极建设中,已经招标的项目有北海岔尖渔村旅游项目、滨州北海新区水上娱乐俱乐部项 目、滨州北海新区沙滩娱乐项目等等。
滨州
区位分析
交通区位
陆上距青岛、天津、北京等地均在300
公里范围内,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系京津冀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连接 地带,是环渤海经济圈与济南都市圈的 交汇点。 距天津滨海新区80海里,与河北曹妃甸
海上直线距离90海里,是济南都市圈的
海上门户,是集聚生产要素、吸引各方 投资、加快开放开发的重要经济区域。
生态湿地,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为滨州
港及临港产业区提供2000万方淡水战略支撑。 三是推进环保治理工程。第一污水处理厂10月 底将全面竣工,年底调试投用,垃圾处理场年 底将完成主体工程,2015年4月底建成投用。
雨洪水资源 综合工程
生态湿地 修复工程
环保治理 工程
经济发展情况
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
北海经济区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雨洪水资源综合工程。打造海 水、淡水两个封闭圈,海水封闭圈将海水养殖 业向高效化、设施化提升,淡水封闭圈实现城 市和产业区域淡水化,承载港口建设和城市发 展所需的生态环境、生存保障。 二是推进生态湿地修复工程。对1.5万亩低洼 滩涂进行整理改造,在沿海区域打造集防浪减 灾、观光垂钓、海鲜品尝、集蓄水源于一体的
03 生态科技 园区
经济发展情况
三次产业|产业布局
滨州北海经济区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5
亿元,比上年增长.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
17.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实现 增加值2.92亿元、10.75亿元、1.98亿元;增速分 别为4.3%、36.9%、8.7%。三产比例为18.66:
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概览
冶金
滨州北海经济区所属滨州市已初步形成了以
冶金、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粮油、果蔬
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 展的产业格局,拥有魏桥、西王、滨化、京 博等世界五百强及纳税过亿元的重点企业。 世界五百强企业魏桥创业集团在北海经济开 发区投资建设的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全 力打造全国一流的以铝基复合材料为主的新 材料基地。
三产
二产
经济发展情况
农林牧渔业|产品体系
北海经济区农林牧渔业发达,尤其牧业和渔业。 全区已开发水产养殖面积29万亩,养殖从业人员 达到2000人左右,年产量5万多吨,水产养殖年 实现产值2.7亿元,特别是对虾、梭鱼、毛虾、丰 年虫、文蛤等名优特海产品资源丰富,并且育种 有海参、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等,
区位分析
国内经济区位|经济区位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区位突出、资源厚实、 腹地广阔、产业发达、生产要素成本低、 地理位置优越,区处于黄河三角洲腹地, 是京津冀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地 带,是环渤海经济圈与济南都市圈的交汇 点,是山东省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内的滨州港腹地跨三 省八市,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万 人。经济腹地为山东滨州、东营、淄博、 德州、聊城、济南、莱芜等地市及河北东 南部地区,直接拉动鲁中、鲁西南、河北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91.56
增加(亿元) 贡献率(%)
68.69:12.65。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分别为:4.26%、91.56%、4.18%;分别拉动 GDP增长1.08、23.17、1.05个百分点。
10
0
2.92 4.26
一产
10.75
1.98 4.18
已成为“京津塘地区的海鲜供应基地和育种基
地”。
经济发展情况
主要工业产品|产品体系
北海经济区围绕打造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体 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共签约落户各类园区和 单体项目65个,合同总金额达1444.3亿元。重点
实施“工业兴区工程”,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快速
推进。千亿元级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显现雏形,总 投资700亿元的北海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粉煤 灰综合利用和北海供热中心一期工程。 以总投资280亿元的钢铁新流程项目为支撑的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