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考点梳理及训练:思想文化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清单之思想文化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清单之思想文化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清单之思想文化下面是对中考历史上的思想文化知识点的总结学习,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
思想文化一、孔子北:P50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还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
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ldquo 初中数学;礼”治国。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孔子还是大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孔子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他说:“当仁不让于师”。
他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二、佛教传入的史实北:P91佛教起来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佛教的传播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史记》北:P93—94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该书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四、《资治通鉴》北:P86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之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九年级上册历史之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下面是关于九年级上册历史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的复习提纲,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
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时间:1861年4月)1、根本原因:南(种植园经济)北(资本主义工业)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矛盾的表现:①关税问题;②劳动力不足;③在西部新增的土地上是否实行奴隶制3、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废存4、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希望通过上面提供的复习提纲讲解,能很好的带领同学们做好复习工作,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初中历史。
九年级历史中考必背知识点(2021版)

九年级历史中考必背知识点(2021版)1、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位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世纪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4、雅典在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
5、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2世纪时,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6、《荷马史诗》是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7、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后组织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8、7世纪中期,日本的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典章制度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9、“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创造的,而阿拉伯人对它加以改造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10、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人物、作品:但丁:《神曲》;○2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11、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打败国王军队,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在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13、美国独立战争:来克星顿枪声,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1787美国制定出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1787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中考必考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中考必考知识点整理(精编版)1、中考考点:知道北京人的基本生活状况;知道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原始农耕文化特征。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河姆渡遗址: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房屋为干栏式房子,会制造陶器。
半坡遗址: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位于西安半坡,主要农作物为粟,种植蔬菜,房屋为半地穴房子,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2、中考考点:了解炎帝、黄帝的传说。
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3、中考考点: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顺序及建立者。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禹死后,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了商朝。
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领导了牧野之战,灭商朝,建立了周朝,都城在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周幽王时“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4、中考考点:知道春秋争霸中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和战国七雄的名称、方位。
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齐桓公成为第一个霸主:任用政治家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公元前7世纪中期,成为第一个霸主。
晋楚争霸百余年,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晋文公称霸,卧薪尝胆——勾践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七雄并立的局面。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古代史知识梳理提纲(精编)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古代史知识梳理提纲(精编)一、上古人类文明(一)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九上第2课)1、金字塔:(1)地点:尼罗河流域。
(非洲)(2)概况:古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
(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3)意义: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和高超的技术,表现出古埃及人令人惊叹的智慧。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2、《汉谟拉比法典》:(1)地点: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新月沃地,今伊拉克一带)(2)概况: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兴起。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3)目的: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4)内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5)意义: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刻在黑色石柱)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地点: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亚洲)(2)内容: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九上第4课)1、(以克里特和迈锡尼为中心的古老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希腊历史的开始)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2、雅典的民主政治:(1)公元前594年,梭伦进行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
(2)顶峰: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①内容:没有国王,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掌握国家权力的最重要机构。
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有选举产生;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
(伯里克利还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公元前5世纪,希腊进入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繁荣时期,奴隶制充分发展;工商贸易兴盛,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最繁荣的城邦,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2021中考资料(最全)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2021中考资料(最全)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初中历史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专题11

一.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百家争鸣学派代表时间主张影响儒家孔子春秋晚期思想主要是仁和礼政治:“为政以德”以礼治国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这种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体现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孟子战国“施仁政于民”“民贵君轻”体现民本思想、可持续发展战略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体现和平发展的主题(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道家庄子战国“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法家韩非子战国法治;加强中央集权体现依法治国的方略(1)地位: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此后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利用的思想工具:儒家思想、法家思想2、儒家思想的地位变化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极大地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世界方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孔子)、战国(孟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孔子,创办私学,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使儒家思想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2)儒家思想惨遭摧残――秦朝:“焚书坑儒”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政策,儒家学派遭到沉重打击.西汉初期,儒家思想逐渐复苏.(3)儒家思想独尊地位――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儒学统治地位被动摇――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了反封建军阀的统治,提出在中国实现“德先生”“赛先生”“打倒孔家店”等口号,把斗争矛盾指向孔教,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它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但是前期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倾向.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惊醒了梦中的中国人,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向世界学习。
高考历史:思想文化部分专题复习提纲

思想文化史专题复习第一讲百家争鸣一、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
二、“百家争鸣”的概况1、儒家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
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理观——“人性本善”说。
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精编)

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精编)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我国境内2.北京人:距今70万年—20万年。
手脚分工明显,会打制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3.山顶洞人:距今约距今约3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
(1)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2(3)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4.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我国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
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半坡遗址:距今约5000~6000年,我国黄河流域(陕西西安的半坡村)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和蔬菜,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一、“人文初祖”——黄帝1.距今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
与炎帝部落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其妻发明养蚕缫丝,其属下仓颉发明文字。
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称为“炎黄子孙”。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三、★★★★★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1.夏、商、周三代更替: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统治内容:①诸侯的权利: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