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30年)合肥市域最新综合交通规划(图)

合集下载

六大城市交通规划实例

六大城市交通规划实例

年六大城市交通规划实例————————————————————————————————————————————————————————————————日期:交通规划实例目录成都市综合交通规划 (4)济南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8)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 (14)贵阳市城市交通规划 (25)珠海市城市交通规划 (30)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简介 (35)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 (39)威海市区城市交通规划 (51)洛阳市中心区近期交通研究与规划 (58)上海市人民广场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67)罗湖口岸道路交通规划 (75)成都市综合交通规划成都市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发达城市,是四川省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心。

面对西部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压力,城市交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城市用地开发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本次交通规划的目标就是要为城市未来发展创造和谐的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

此次综合交通规划是成都市1993年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后进行的第二次城市交通规划。

如何根据城市战略发展目标和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市交通设施布局与土地利用之间的良性互动,解决当前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组织运行效率,以适应城市经济增长和开发建设中的需要,使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是本次交通规划的重点。

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为成都市域范围,规划重点在中心城〔外环路内地区〕,面积为598平方公里,在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系统的分析中,研究范围扩大至成都市域。

规划年限与总体规划一致为2020年,近期为2005年、中期为2010年,在城市发展策略的研究和轨道交通研究中,将适当考虑城市的远景发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科学分析手段,对包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城市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地规划研究,并充分考虑城市土地开发和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加强了交通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以及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布局的协调。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皖江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皖江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皖江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9.21•【文号】发改基础[2015]2182号•【施行日期】2015.09.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皖江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15]2182号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你委报来《关于审批皖江城际铁路线网规划的请示》(皖发改基础[2013]129号)、《关于审批皖江城际铁路网规划的请示》(皖发改基础[2015]49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为完善皖江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意皖江地区城际铁路近期建设规划方案。

二、规划方案(一)规划范围。

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六安、淮南、蚌埠等11市。

(二)发展目标。

城际铁路基本覆盖20万人口城镇,形成中心城市间、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间1小时交通圈,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规划布局。

以合肥为中心,规划6条骨架城际铁路和4条都市区城际铁路。

(四)建设期限和内容。

2015-2020年。

实施4个项目,总里程310公里,总投资411.7亿元。

其中:1、建设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六安城际铁路,线路长度103公里。

2、建设亳州-蚌埠-滁州-南京城际滁州-南京段,线路长度51公里。

3、建设南陵-繁昌-芜湖-江北集中区城际铁路,线路长度87公里。

4、建设巢湖-含山-和县-马鞍山城际铁路,线路长度69公里。

三、规划实施由安徽省负责组织规划实施、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并研究制订土地、价格、运营补亏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城际铁路的建设。

坚持政府指导、多渠道筹资的原则,充分利用已建立的铁路投资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

合 肥 市 域 城 镇 体 系 规 划(2010-2030)-2精编版

合 肥 市 域 城 镇 体 系 规 划(2010-2030)-2精编版
有乡镇工业集聚区的小乡镇采用雨污分流 制,建污水处理厂,处理程度达到二级处 理程度。
靠近小城市和都市区的小城镇可讲污水排 入最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
新农村社区:雨污合流,采用人工湿地污 水处理、生物塘系统等。
*杭州新农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第五章、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二、排水工程一体化规划
2、处理目标 至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污水处理 率达到100%,外围组团和中小城市 污水处理率达到90%,建制镇污水处 理率达到70%,新农村社区污水处理 率达到70%。全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 50%以上。
都市区外围水源地如下:
肥东县:众兴水库,岱山水库、谢塘水库、三湾水库
肥西县:杭埠河、丰乐河,磨墩水库、东南塘水库、潜山水库
长丰县:瓦埠湖,龙门寺水库,陶老坝水库
*合肥市水源构成表 水源
董铺水库 大房郢水库 众兴水库 引淠补源 当地水利工程改造
合计
水量(亿m3) 0.33 0.29 0.18 1.96 0.86 3.62
引淠补源 引江济巢
第五章、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区域水资源分配图
第五章、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一、供水工程一体化规划
(2)用水量测算
到2030年,市域供水最高日水量为270万吨/天
*规划区用水指标表 等级

都市区

小城市

一般镇
四 新型社区
范围
9个 28个 360个
用水指标 (L/人·d)
300
250-300 150-200 120-150
卫乡双圩 大兴 迎河
三汊河
第四章、城乡交通体系规划
四、水运港口规划
(2)派河港区
3个作业区,57个生产泊位,年通过能力 780万吨

合肥市整体规划

合肥市整体规划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合肥市人民政府2015年12月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指导合肥市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精品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突出合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合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1.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等上位规划;3、《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区域发展战略;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第1.4条规划期限2011年2020年。

第1.5条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合肥市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市区的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经开区、高新区、新站区和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112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北至长丰县行政边界,南至巢湖岸边,西至肥西县及南岗镇行政边界,东至大圩镇、淝河镇、大兴镇等行政边界,总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规划区范围为合肥市域,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见附图8)第1.6条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扩大经济辐射与服务能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知名度,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努力将合肥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合肥发展规划

合肥发展规划

合肥谋划“141战略”新格局新年上班第一天合肥向全球规划设计精英招标的消息引起关切。

现将我市谋划的“141战略”新格局再做详细介绍。

“九条新干线”的高水准设计要求以及具体实施,将使合肥在现有“二环九射”道路骨架的基础上实现高层次跨越——因为合肥“141战略”布局需要新的交通体系来支撑。

“141战略”的空间结构为:“一主城区”,范围为现在的312国道以北,以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为核心的建成区。

“四组团”,整合店埠、撮镇、肥东新城以及肥东化工工业园,形成东部组团;西南组团则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派镇为基础;西部组团以高新开发区为依托,建设中国科学城;北部组团将整合长丰双墩镇、三十头乡、双凤及庐阳工业区。

“一个滨湖新区”,沿巢湖周边逐步兴建一个生态型、综合性的现代化新城区。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

实施“141战略”需要城市干道连接。

鉴于此,按照上述城市空间布局及工业立市、县域突破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进行全面整合,首当其冲的是对现有骨架道路网中的干道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九条干道资料:1.金寨路连接主城区与西南组团及联系现省、市行政中心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芜湖路——上派收费站,全长14.8公里。

主要交叉口约16个。

2.美丹路、美菱大道连接主城区与滨湖新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南一环路——飞龙路,全长6.1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1个。

3.马鞍山路连接主城区与滨湖新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长江中路——机场连接线,全长7.9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3个。

4.望江路西部组团——主城区——东部组团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科学城——二环东路,全长17.4公里,主要交叉口约22个。

5.长江西路连接主城区与科学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一环西路——南岗收费站,全长14.7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2个。

6.长江东路连接主城区与东部组团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一环东路——店埠大转盘,全长12.1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4个。

7.荣事达大道连接主城区与北部组团的干道。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肥东县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丰县双墩、岗集肥西县上派、桃花、花岗、紫蓬全部划入合肥主城区长临河划入合肥都市区长丰、肥西、肥东撤县划区更近了~一最新!三县9镇划入合肥主城区+都市区合肥的城市格局大变了!主城区面积再次扩大肥东县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丰县双墩、岗集肥西县上派、桃花、花岗、紫蓬划入合肥主城区还被列入合肥都市区1撮镇、岗集、桃花9镇划入合肥主城根据合肥最新出炉的《合肥市“四规合一”》规划,合肥主城区面积扩大到1226平方公里!合肥主城区范围包括肥东县的:店埠镇、撮镇、桥头集镇长丰县的:双墩镇、岗集镇肥西县的:上派镇、桃花镇、花岗镇、紫蓬镇2长临河、双墩、桥头集划入合肥都市区在《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临河...全部列入合肥都市区!合肥都市区范围包括包括中心城区、三十头、上派、高刘、严店、三河、桃花、南岗、小庙、磨店、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临河、双墩、岗集、巢湖市区、中庙、黄麓、烔炀、中垾、银屏、散兵、槐林、盛桥、白山、同大等城镇,以及巢湖、蜀山两个风景名胜区。

3划入主城,这些镇将迎来大发展!上派、小庙、长临河被列入合肥都市区;撮镇、双墩、岗集划入主城。

对这些镇来说,未来将有大发展!01 将和主城区一起规划建设划入主城意味着这些地方将和合肥4大主城区一起规划建设,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文教、卫生等服务设施都有望得到提高。

未来经济还将搭上合肥经济高速发展的快班车!02 长临河等区域房价要上涨而随着上派、长临河、撮镇等区域定位提高,会吸引房企入驻,同样房价也会顺势而上。

03 撤县设区更近了对于最新被划进合肥主城区范围的9个城镇:岗集、双墩、撮镇、店埠、桥头集、上派、桃花、花岗、紫蓬来说,即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更是撤县划区的历史性机遇!04 被合肥主城区带动发展将加快推进城区资源优化组合,进一步增强城市整体发展活力。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合肥2021-2035年规划草案公布,未来15年合肥详细发展规划曝光!我们可以看到合肥未来整体的一个发展目标,全合肥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

冲国家中心城市、每年流入超24万人,骆岗成合肥中心,运河新城、少荃湖与蜀西湖同级,三县或县改区...合肥,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美誉,自古以来勇于开拓的楚风和婉约秀丽的吴韵在这片土地上交融生长,凝结成“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永续发展的无限动力。

建国后的合肥,作为“最年轻的省会之一”,短短几十年蝶变为以科教和新兴产业著称于世的特大城市,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成为中国规划教材上的经典范例,“翡翠项链”成为合肥市民的经典记忆。

今天的合肥,正以追赶者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逐梦新时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

2020年,合肥已经站上了“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近千万、市场主体超百万”的新台阶,迎来了历史发展新起点。

面向2035年的未来,我们理想中的合肥究竟应是怎样的模样?这里承载了我们关于合肥未来的无尽憧憬——明天的合肥,将成为“全球科创新枢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才贡献智慧、发挥才干;将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让年轻人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将成为“美丽中国新样板”,让八百里巢湖更加美丽动人,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将成为“城市治理新标杆”,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将成为“美好生活新天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诗意栖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合肥新规划,1核4心9副中心18片区!3月18日,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草案),合肥未来15年重点发展方向定了。

合肥发展规划

合肥发展规划

合肥谋划“141战略”新格局新年上班第一天合肥向全球规划设计精英招标的消息引起关切。

现将我市谋划的“141战略”新格局再做详细介绍。

“九条新干线”的高水准设计要求以及具体实施,将使合肥在现有“二环九射”道路骨架的基础上实现高层次跨越——因为合肥“141战略”布局需要新的交通体系来支撑。

“141战略”的空间结构为:“一主城区”,范围为现在的312国道以北,以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为核心的建成区。

“四组团”,整合店埠、撮镇、肥东新城以及肥东化工工业园,形成东部组团;西南组团则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派镇为基础;西部组团以高新开发区为依托,建设中国科学城;北部组团将整合长丰双墩镇、三十头乡、双凤及庐阳工业区。

“一个滨湖新区”,沿巢湖周边逐步兴建一个生态型、综合性的现代化新城区。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

实施“141战略”需要城市干道连接。

鉴于此,按照上述城市空间布局及工业立市、县域突破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进行全面整合,首当其冲的是对现有骨架道路网中的干道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九条干道资料:1.金寨路连接主城区与西南组团及联系现省、市行政中心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芜湖路——上派收费站,全长14.8公里。

主要交叉口约16个。

2.美丹路、美菱大道连接主城区与滨湖新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南一环路——飞龙路,全长6.1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1个。

3.马鞍山路连接主城区与滨湖新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长江中路——机场连接线,全长7.9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3个。

4.望江路西部组团——主城区——东部组团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科学城——二环东路,全长17.4公里,主要交叉口约22个。

5.长江西路连接主城区与科学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一环西路——南岗收费站,全长14.7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2个。

6.长江东路连接主城区与东部组团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一环东路——店埠大转盘,全长12.1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4个。

7.荣事达大道连接主城区与北部组团的干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路外公共停车建设缓慢。
• 老城内停车配建严重不足。
• 缺乏停车差别化管理:停车管理在对
象、时间、空间和价格四维层面上均存 在缺位甚至错配,缺少分时分区分类分 价差别化政策。
中心城区停车泊位供给
泊位类型 结构
泊位(个)
建筑配建/配置泊位
242535
路内 公共泊位
路外
20537 1958
合计
265030
利用在建商合杭客专通道(合 肥-芜湖-湖州-杭州),结合 “上海-湖州”高铁通道规划 建设,实现“合肥-上海”直 接联系,通道时间约1.5小时。
合宁加密:
目前,合宁间仅有一条铁路 客运通道。规划未来目前的 合宁既有高铁通道调整为客 货混跑线路,平行新建合宁 高速铁路(350km/h)。
南京 宣城
镇江
规划人口分布
规划就业岗位分布
全日出行发生吸引量
主城发展趋势
依据现行轨道和道路规划方案,假定私家车 按当前趋势发展,远期交通拥堵由一环甚至 向二环外扩散,重要通道拥堵较为严重,需 要通过加密轨道交通线网缓解交通拥堵、满 足迅速增长的联系需求。
建议:远期进一步加密轨道线网,远景构建 轨道出行为主导的城市客运体系;引导小汽 车合理使用。
区域重大交通枢纽有效提升城市地位 打通与国家级重要通道的衔接 通达城市数量、效率发生质的变化 对外客货运量年均增长率处于国内前列
综合运输发展模式有待优化
区域运输通道比较缺乏
高等级交通设施较缺乏
重大枢纽集疏运系统缺乏
铁路通达
省内城市
铁路可直接通达 城市
亳州、淮北、宿州、阜阳、蚌埠、淮 南、六安、安庆、芜湖、铜陵、池州、 宣城、黄山
连接陆上丝绸之路:规划合西 高铁线路;
构建东北亚-华中-西南通道:
争取将连宿蚌-合蚌-合安九
西安
(简称连合九)铁路提升为国
家高速铁路;
争取京九第二通道:利用商合 杭-合安九高铁形成京九高铁 的第二通道;
成都
新建合宁、合武通道:新建合 宁、合武350km/h时速高铁重,庆 现状铁路调整为客货混行的普 通铁路;
合肥城市崛起与能级提升,综合交通系统是核心支撑 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核心模式
区域发展趋势
运输分布: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环渤 海和杭甬城镇群方向。
总体需求:远期客运总量9.1亿人次, 货运量8.4亿吨。
运输结构:航空、铁路运输能力大幅 提升,公路运输能力大幅提升,水运 进一步加强。
客运总量(亿人次) 2030
出行总量:960万人次/日 出行次数:人均2.70人次/日 出行结构:机动化出行比例超40%,公交分担率提升较慢,以电 动自行车和私家车为代表的个体化出行特征明显。
出行距离:5.53公里,接近主要大城市。
城市
年份
步行
自行 车
电动 车
公交
出 租
摩托 单位 私家



其他
2013 26.0 5.5 27.4 18.4 1.8 3.1 3.6 13.7 0.5
出行方式 非机动车 大公交系统 非公交机动车
除步行 分担率 20%-30%
40%-50%
20%-30%
既有轨道线网规划:轨道共布设8条线和4条延伸线,共 322.5km。
评价路指标 快速路承担机动车交通量比重(%)
中心城区快速路平均饱和度 饱和度大于85%的快速路规模比例
中心城区主干路平均饱和度
二环内指标 30.1% 1.07 0.89 0.86
常州
无锡 苏州
“合肥-上海”快速通道(1.5小时)
南京
扬州 镇江
泰州
常州
南通 无锡
苏州
铁路设施规划
合杭强化:
利用规划建设中的“商合杭” 客运专线,高密度开行“合肥 -杭州”高铁(350km/h), 基本能够实现合杭间1.5-2小 时高铁出行圈。
合武加密:
既有合武高铁既有通道已经接近饱 和,列车运行速度250km/h已经不 能适应发展需求。规划将既有合武 铁路作为客货混行线路,新建“合 肥-武汉”高速铁路(350km/h), 并形成新的沪汉蓉快速通道。
500米覆盖率为89.7%,与规范推荐值存在一定差 距。
公交线路重复系数示意图
合肥市公交发展相关指标与规范比较
类别
合肥现状 规范推荐
万人车辆 拥有率 (标台)
13.0
12-15
建成区
线网密度 300米 (km/km2) 覆盖率
1.88
62.7%
2-2.5
50%
500米覆 盖率
89.7%
90%
现状公交线网图
• 路网总体规模不足。现状路网总里程2221km,二环 内道路密度3.77km/km2,与规范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 路网结构有待优化。主干路密度较高,支路发展目 标实现不够,尤其是西一环路附近较突出。
城市快速路(准快速路)系统存在问题 • 快速路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跨组团快速通道不足。
快速路均通过一环路衔接,一环压力巨大。 • 快速路网与用地布局不协调。快速路两侧用地性质
• 出行总量:城市出行总量持续增加,由现状960万增长至1640万 • 出行距离:随着城市规模快速拓展,人均出行距离由不断增加,将提升至8公里以上 • 车辆拥有: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小汽车持续高增,达到218万辆 • 出行方式:出行距离提升,小汽车出行优势显著,公交与小汽车竞争进入关键时期
预留郑合高铁线位:预留阜阳 经六安至合肥通道。 贵阳
昆明
石家庄
天津
济南
郑州
合肥
武汉
长沙
南昌
广州
南京
上海
杭州 宁波
高速铁路
福州
城际铁路
普通铁路
铁路设施规划
推进策略
东向:合沪直达、合宁加密、合杭强化 西向:合武加密,合郑明确,合西力争 南北:合九加速,京九确保 东北:合连强化
铁路设施规划
合沪直达:
规划思路
四项转变
适应型发展 解决主城问题 机动车自由发展
粗放建设
主动引导型发展 经济圈城乡统筹 轨道主导公交都市 建管并举、功能提升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交通特征
居民出行绿色交通主导、出行时距呈现大城市双高峰、高运距特征,机动 化程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私家车增长迅猛,交通拥堵集聚二环内
现状停车需求与缺额分布图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总体定位判断
在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大背景下,合肥未来交通定位为: 1、衔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 2、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3、长江经济带核心综合交通枢纽; 4、长三角“沪宁杭合”四大枢纽中心之一。
高铁可直接通达
淮南、蚌埠、宿州、六安 、滁州、铜 陵、黄山
铁路不可直接通 达
马鞍山
问题研判
问题二:城市骨架路网初步建成,但路网总体规模不足,路网级配有待完 善,快速路与用地布局需进一步协调
• 城市道路建设进度的加快,“环放+格网”的 总体路网结构已经初步形成;
• 2006年至2014年,快速路从无到有,形成“一 环六射一纵”。
公交都市: 突出公交引导发展理念,构建轨道主导、多级 公交网络合一,高效率、高品质、支持双心两 扇两翼千万级超大城市的国际水准公交都市。
品质都市: 突出人本优先发展理念,打造多层交通网络和 谐、慢行网络友好,交通与生态、环境融合、城 湖相拥的人性化品质都市。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与强度缺乏控制,既承担组团间远距离交通需求, 又承担沿线用地大量到发交通,功能重合引发拥堵。
一环沿线现状多商业居住用地
问题研判
问题三:轨道交通1、2号线开工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公共交通系统 发展模式单一,场站建设滞后,服务水平较低
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二批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公交客流增长缓慢:2014年6.9亿人次,年均增
区域 一环以内 一环至二环 二环以外
合计
2013年 5.88 4.16 2.15 3.33
2008年 5.44 3.82 1.96 3.56
公交覆盖显著不足
问题研判
问题四:停车增供加快推进,配建标准日趋完善,但供需依然失衡,管理 缺乏差别化
• 总体供需不平衡:中心城区总体需求
为36.4万个,总体缺额为11.4万个; 老 城、包河、蜀山缺额最高,二环内车辆 车位比仅为0.78。
新空间:经济圈协同发展、大都市区化通勤空间格局 新要求:新规范、新导则陆续出台
大都市区
合肥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
上海都市圈
杭州都市圈
交通使命
支撑发展:国际竞合、东部传承、西部辐射
提档升级接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铁路公路、航空航运重大区 域交通设施布局,引领与支撑合肥城市与产业跨越发展,引领长三 角一体化和全球竞合、产业转移;
引导发展:空间紧凑、土地集约、运输低碳
积极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快速道路等城市骨架交通网络和综合枢纽 体系布局,引导合肥经济圈和大都市区框架拉开,引导紧凑集约的 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开发;
人本发展:多元一体、高效便捷、安全幸福
构建国际水准的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积极面对机动车高增 长带来的动静态双重压力与挑战,提出近期交通改善的总体策略、 重大项目和行动纲领,保障城市交通基本通畅和出行品质。
城镇人口1000万人。 通勤联系 • 主城与空港新城、合巢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