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规划最新版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合肥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六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规划背景 (6)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1)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7)第五章区域土地利用统筹 (29)第六章农用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35)第七章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40)第八章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相协调 (47)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51)第十章县(区)土地利用指导 (55)第十一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 (61)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8)第十三章附则 (73)前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以下简称“上一轮规划”)实施以来,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增强依法用地意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机制、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2020 年,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实质性推进,合肥市正处于加快发展、转型提升、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的关键阶段。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的指导下,编制《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 年)》(以下简称“本轮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轮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合肥市土地利用战略,明确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合肥市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 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厉害了!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部启动国家级滨湖新区争取尽早获批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中央商务区将成合肥“陆家嘴”……未来的合肥燃爆了!我爱铺网讯合肥到底是几线城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有人说合肥是二线城市,也有人说合肥是准一线城市……可是爱铺君看完合肥各区的规划,管它是一线还是二线,反正未来合肥发展要燃爆了!瑶海区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如今的瑶海区再也不是那个机器轰鸣的老工业区,伴随着合肥东部新中心的起航,地铁等交通路网的全面完善,城中村、危旧房的改造,瑶海区正在实现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城区的全面复兴。
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于2016年1月正式提出,合肥将再添地标级区域。
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9.4平方公里位于瑶海。
作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东部桥头堡,它将是沪宁合发展轴和合巢芜杭发展轴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
该设计方案以“一个活力中心、四条生长廊道、多维生活网络”为总体框架。
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是以瑶海老工业区为核心,横跨瑶海、包河、肥东“两区一县”,总规划区域总面积34.1平方公里,包括瑶海区内17.7平方公里,包河区内10.1平方公里,肥东县6.3平方公里。
合肥东部都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建成后将与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高铁南站区、滨湖新区等构成合肥市主城区“钻石形”主中心体系。
2017年,瑶海区继续配合完善交通网络,打通南北主动脉,畅通支路微循环,保障市级重点工程,推动贯穿马合钢区域的轨道交通6号线建设,与1、2、3、4号线形成轨道交通网络。
未来五年,瑶海将拥有1、2、3、4、6共五条地铁,是全市地铁线数量最多的城区。
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肥西县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基本敲定,围绕产城融合示范区核心区,打造合肥主城区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辐射整个西南组团。
肥西本次规划范围为合肥主城肥西片区,包括肥西县上派镇、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丰乐镇、严店镇等地区,总面积约264平方公里。
合肥最新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
•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 实施产业链招商,引进优质项目
产业发展重点与布局
产业发展重点
•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
• 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旅游等
产业布局
• 滨湖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
• 巢湖市:发展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绿色产业
• 其他区域:发展传统产业,如家电制造、汽车制造等
信息通信
• 完善信息通信设施,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01
教育
•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 均衡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
02
医疗
• 完善医疗设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 加强基层医疗,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03
文化、体育
• 完善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 加强体育设施,提高全民健身水平
05
• 加强规划监测,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规划实施措施
• 制定政策措施,保障规划实施
•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规划实施效果
规划监测与评估体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规划监测体系
规划评估体系
• 建立规划监测、统计、评估等信息系统
• 建立规划评估、调整、修编等机制
• 加强规划实施、政策效果等方面的监测
• 根据评估结果,优化规划实施,提高规划效果
• 具有巢湖、紫蓬山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 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品需丰富
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策略
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策略
•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 加强区域合作,打造旅游产业链
• 发展特色旅游,丰富旅游产品
合 肥 市 域 城 镇 体 系 规 划(2010-2030)-2精编版

靠近小城市和都市区的小城镇可讲污水排 入最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
新农村社区:雨污合流,采用人工湿地污 水处理、生物塘系统等。
*杭州新农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第五章、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二、排水工程一体化规划
2、处理目标 至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污水处理 率达到100%,外围组团和中小城市 污水处理率达到90%,建制镇污水处 理率达到70%,新农村社区污水处理 率达到70%。全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 50%以上。
都市区外围水源地如下:
肥东县:众兴水库,岱山水库、谢塘水库、三湾水库
肥西县:杭埠河、丰乐河,磨墩水库、东南塘水库、潜山水库
长丰县:瓦埠湖,龙门寺水库,陶老坝水库
*合肥市水源构成表 水源
董铺水库 大房郢水库 众兴水库 引淠补源 当地水利工程改造
合计
水量(亿m3) 0.33 0.29 0.18 1.96 0.86 3.62
引淠补源 引江济巢
第五章、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区域水资源分配图
第五章、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一、供水工程一体化规划
(2)用水量测算
到2030年,市域供水最高日水量为270万吨/天
*规划区用水指标表 等级
一
都市区
二
小城市
三
一般镇
四 新型社区
范围
9个 28个 360个
用水指标 (L/人·d)
300
250-300 150-200 120-150
卫乡双圩 大兴 迎河
三汊河
第四章、城乡交通体系规划
四、水运港口规划
(2)派河港区
3个作业区,57个生产泊位,年通过能力 780万吨
合肥市整体规划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合肥市人民政府2015年12月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指导合肥市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精品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突出合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合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1.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等上位规划;3、《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区域发展战略;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第1.4条规划期限2011年2020年。
第1.5条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合肥市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市区的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经开区、高新区、新站区和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112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北至长丰县行政边界,南至巢湖岸边,西至肥西县及南岗镇行政边界,东至大圩镇、淝河镇、大兴镇等行政边界,总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规划区范围为合肥市域,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见附图8)第1.6条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扩大经济辐射与服务能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知名度,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努力将合肥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肥东县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丰县双墩、岗集肥西县上派、桃花、花岗、紫蓬全部划入合肥主城区长临河划入合肥都市区长丰、肥西、肥东撤县划区更近了~一最新!三县9镇划入合肥主城区+都市区合肥的城市格局大变了!主城区面积再次扩大肥东县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丰县双墩、岗集肥西县上派、桃花、花岗、紫蓬划入合肥主城区还被列入合肥都市区1撮镇、岗集、桃花9镇划入合肥主城根据合肥最新出炉的《合肥市“四规合一”》规划,合肥主城区面积扩大到1226平方公里!合肥主城区范围包括肥东县的:店埠镇、撮镇、桥头集镇长丰县的:双墩镇、岗集镇肥西县的:上派镇、桃花镇、花岗镇、紫蓬镇2长临河、双墩、桥头集划入合肥都市区在《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临河...全部列入合肥都市区!合肥都市区范围包括包括中心城区、三十头、上派、高刘、严店、三河、桃花、南岗、小庙、磨店、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临河、双墩、岗集、巢湖市区、中庙、黄麓、烔炀、中垾、银屏、散兵、槐林、盛桥、白山、同大等城镇,以及巢湖、蜀山两个风景名胜区。
3划入主城,这些镇将迎来大发展!上派、小庙、长临河被列入合肥都市区;撮镇、双墩、岗集划入主城。
对这些镇来说,未来将有大发展!01 将和主城区一起规划建设划入主城意味着这些地方将和合肥4大主城区一起规划建设,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文教、卫生等服务设施都有望得到提高。
未来经济还将搭上合肥经济高速发展的快班车!02 长临河等区域房价要上涨而随着上派、长临河、撮镇等区域定位提高,会吸引房企入驻,同样房价也会顺势而上。
03 撤县设区更近了对于最新被划进合肥主城区范围的9个城镇:岗集、双墩、撮镇、店埠、桥头集、上派、桃花、花岗、紫蓬来说,即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更是撤县划区的历史性机遇!04 被合肥主城区带动发展将加快推进城区资源优化组合,进一步增强城市整体发展活力。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合肥2021-2035年规划草案公布,未来15年合肥详细发展规划曝光!我们可以看到合肥未来整体的一个发展目标,全合肥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
冲国家中心城市、每年流入超24万人,骆岗成合肥中心,运河新城、少荃湖与蜀西湖同级,三县或县改区...合肥,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美誉,自古以来勇于开拓的楚风和婉约秀丽的吴韵在这片土地上交融生长,凝结成“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永续发展的无限动力。
建国后的合肥,作为“最年轻的省会之一”,短短几十年蝶变为以科教和新兴产业著称于世的特大城市,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成为中国规划教材上的经典范例,“翡翠项链”成为合肥市民的经典记忆。
今天的合肥,正以追赶者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逐梦新时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
2020年,合肥已经站上了“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近千万、市场主体超百万”的新台阶,迎来了历史发展新起点。
面向2035年的未来,我们理想中的合肥究竟应是怎样的模样?这里承载了我们关于合肥未来的无尽憧憬——明天的合肥,将成为“全球科创新枢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才贡献智慧、发挥才干;将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让年轻人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将成为“美丽中国新样板”,让八百里巢湖更加美丽动人,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将成为“城市治理新标杆”,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将成为“美好生活新天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诗意栖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合肥新规划,1核4心9副中心18片区!3月18日,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草案),合肥未来15年重点发展方向定了。
合肥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2014-2020年)

合肥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2014-2020年)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支撑策略第三章市政基础设施需求预测第一节供电设施需求预测第二节供水设施需求预测第三节天然气设施需求预测第四节供热设施需求预测第五节通信设施需求预测第六节排水(雨水)防涝设施需求预测第七节污水(含再生水)处理设施需求预测第八节环卫设施需求预测第九节消防设施需求预测第十节加油加气设施需求预测第十一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需求预测第十二节设施需求预测汇总第四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第五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整合第六章近期建设项目库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为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深化落实“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统筹布局各类市政基础设施,搭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统一平台,更好地指导城市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特编制《合肥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5.《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6.《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7.《2015-2020年合肥电网滚动规划》;8.《合肥市城市供水发展专项规划(2013-2020)》;9.《合肥市城市水资源配置规划(2010-2030)》;10.《合肥市城市天然气专项规划(2013-2020)》;11.《合肥市城市供热专项规划(2013—2020)》;12.《合肥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5-2020)》;13.《合肥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2020)》;14.《合肥市污水专项规划修编(2013-2020)》;15.《合肥市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2014-2020)》;16.《合肥市污泥专项规划(2013-2020)》;17.《合肥市城市环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18.《合肥市城市消防专项规划(2007-2020)》;19.《合肥市加油加气站布点规划(2014-2020)》;20.《合肥市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2013-2020)》;2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省域关系格局(依据省域城镇体系规 划):合肥作为全省无可替代的核心 城市。 合肥与马芜铜:互补与互动; 合肥与蚌埠、淮南、阜阳:辐射与 带动。 合肥与巢湖:一体化发展; 合肥与六安:资源统筹; 合肥与淮南:合作共赢。
省会经济圈:以合肥为核心,巢湖、 六安为两翼,建设带动全省发展的省 会经济圈
.
生态发展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严格保护各 类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重视土地、岸线、自然景观等稀缺 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培育资源节约型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
水环境保护 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水质全面达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标准要求;重点污染控制南淝河;各水环境功能区全面达标; 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9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并逐步实行污水处理产业化;控制工业 污染实施清洁生产,重点发展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企业,工业向 园区集中,工业企业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西南翼:西南科技、人文休闲 翼
三、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旅游产品结构由单一的观光产品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三大 产品为主导的多元化产品体系转型。 规划形成三大主导产品和七大主题旅游产品
七大主题产品:
包公文化主题产品 淮军文化主题产品 三国文化主题产品 科教体验主题产品 1、观光旅游产品
三大主导产品:
城市交通体系规划
市域交通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1)交通发展战略 提高区域交通的可达性,巩固合肥区域中心的地位。以多方式联
运和集约化运输为主体,以国家、区域交通干线为骨架,扩大与增强
合肥与国内其它省市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交通联系,使合肥与周围重 要城市的交通高速直达。
(2)交通发展目标
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重点,集中建设对外运输主干线、重点港 (站)主枢纽、沿江快速轨道交通,形成以城市为依托,干线铁路、
大气环境保护
(1)保护与建设目标 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2级标准的天数大于330天/年。 (2)保护与建设任务 采用合理的能源政策,供热设备提高热效率,减少燃煤量,减 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提高集中供热的比率;采取有效的治理 技术,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实施清洁生产,进行源控制。
城乡生态网络构建
• 一湖两山两带,绿色加蓝色 生态廊道
高等级干线公路、长江和淮河航道为骨架的水路空并举、干支相连、
集疏成网的综合交通体系。合肥机场实施搬迁,飞行区达到4E标准。
航空机场建设
重点建设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建设机场专用通道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内干线机 场和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航空运输体系。 2015年客运吞吐量6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6万吨;2020年旅客吞吐量 1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万吨;2030年旅客吞吐量2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 30万吨。
规划在中心城区的各个方位布置经济适用住房。
工业用地布局 重点发展“五个工业组团” 西部工业组团: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
等为主体,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
西南部工业组团:以经济技术开发区、桃花工业园区、包河工业园区为主体, 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相关产业。 北部工业组团:发展庐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现代印刷、电力设备、建材、食 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强与长丰县双凤经济开发区相协调。 东北工业组团:以瑶海经济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发展物流、服装、电缆、建材 及相关配套产业。 东部工业组团:发展肥东经济开发区(龙岗),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及配套、化 工、冶金、轻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
•
城市发展总目标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知名度,增强省 会城市综合竞争力,扩大经济辐射与服务能力,加快改革 开放,以科技创新为本,生态友好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 综合实力,奋力率先崛起,努力将合肥建设成为中国中部 地区开放程度最高、自主创新能力最突出、创业环境最优 、人居环境最佳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
• 规划到2030年:合肥市市域人口为1000万人,城镇人口为 900万;城镇化水平为90%;全市城镇建设用地为900平方公 里。
中心城区规划布局
空间拓展策略: 三面整合,两向拓展,两 带控制。
规划布局形态:星形结构。 城市基本上是以二环为中 心,向外在东、南、西南、 西、北五个方向上伸展出 五个生长轴,与城市的山 水自然环境相互配合,相 互渗透。
轨道交通 近期建设快速公交(BRT);中期 形成快速公交(BRT)和轨道交通 有效结合的服务模式;远期采用地 铁或轻轨为主的快速轨道交通服务 模式。 轨道交通呈“环形加井”字型布置, 预留到机场的轨道交通。总长度133 公里,线网密度0.37公里/平方公里。 快速公交:线路总长度180公里,线 网密度为0.5公里/平方公里,形成环
设施和环境建设,提高居住舒适度。
二环路以外地区:是城市居住用地的重点发展区域,结合城市的拓展,增加 居住用地,引导人口集聚。利用外围地区地价相对较低,增加住宅建设,启动 阶段重点建设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住宅和社区。 中心城区外围的小城镇:重点提高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水平,增强小城镇吸 引辐射功能,引导农村居民点规范建设,相对集中布局居住用地,完善社区配 套设施,改善小城镇的城市面貌。 居住用地在各区分别为:老城区1.86平方公里,东区27.27平方公里,北区 11.81平方公里,西区14.82平方公里,南区14.57平方公里,高新区10.83平方 公里,经开区10.97平方公里,滨湖新区17.10平方公里
合肥的自然生态空间资源比较 优越,北部的生态资源包括山体、 众多水库,西南为紫蓬山风景区, 南面巢湖,东部北起岱山湖,南至
巢湖边的绵延110公里的山地,中
间密布着纵横交错的水系,这几片 重点保护区之间需通过绿色网络与 蓝色网络,保持相互联系的生态廊 道。
环境保护目标
至2030年: • 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 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达标率100% • 声环境质量功能区达标率100% •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标率92% • 森林覆盖率达到40% • 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4㎡ • 都市区及县(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二级)达到100% •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 •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80% • 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 80% • 城区城市热岛效应程度(℃)≤2.5 城市机动车尾气排达标率达到100% • 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100% •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水运港口
合肥港是规划中的全国十大 经济区内河航运网中心之一,并 被列为长江水系首批开发的重点 港口,江淮运河实施后,合肥将 成为沟通长江、淮河水运的枢纽。 主要安排在南淝河、店埠河、派 河、巢湖等岸线。南淝河逐步降 低其货运服务职能,提高店埠河 港区和派河港区的综合货运职能。 在巢湖沿岸,结合南淝河水道安 排一系列客运码头,设计“水上 巴士”线路。
行加放射格局的快速公交体系。
常规公交:公交运营线网长度达到 1100公里,公交配车5600标台。
铁路规划系统
国家铁路网规划中,经过合肥的国家铁路干线与城际快速线:
• • • • 合宁高速铁路(合肥—南京) 合武高速铁路(武汉—合肥) 京福高速铁路 华东第二客运通道(阜合杭客专)
铁路规划
(1)客运专线 沪汉蓉高铁 京福高速铁路 华东第二客运通道(阜合杭 客专) (2)“大”字型城际铁路 合肥-安庆 合肥-南京 合肥-淮南-蚌埠 合肥-巢湖-芜湖 合肥-六安 (3)普通铁路规划 宁西铁路合宁段及西合复 线 合肥-庐江-铜陵普通铁路 既有华东第二通道电气化 改造 既有合九线电气化改造
宗教旅游主题产品
红色旅游主题产品 乡村旅游主题产品
2、商务会展旅游产品
3、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生态及环境保护规划
• • 合肥的生态建设总目标: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建设景观独特、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国家生态 园林城市。
•
到2030年,合肥市的生态环境水平将全面提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全 面控制,巢湖水质得到全面改善,形成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城市景观,城市各 功能区达到生态和谐环境友好,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全面达到国家生态 园林城市的建设标准。
布局特点: 紧凑发展布局; 多中心组团式布局; 优化产业布局
城市分区
老城区、北区、东 区、西区、南区、经 开区、滨湖新区、高 新区等共八个分区。
中心城区规划2个
市级中心,分别位于 老城区、滨湖新区。 规划公共设施总用地 5940.78公顷,占城 市建设用地16.52,人 均16.50平方米。
绿地系统结构: 三环、四楔、五脉、多园、多廊 道。 三环:内部以环城河绿带,外部 绿化隔离带,中间高压走廊绿带。 四脉:四条水系及其支流构成四 条滨水绿脉。
合 肥 城 市 规 划
成员分工
材料收集:张晨茂 程伟华
ppt制作:马会芳 李俊宝
演讲:王兵兵
合肥城市规划 一、合肥城市定位及发展总目标 二、中心城区规划布局 三、城市交通体系规划 四、生态及环境保护规划 五、城乡旅游发展规划
合肥城市定位
• 积极融入长三角是合肥未来 发展的核心战略,在中部崛起 战略背景下,重点处理与上海、 南京、武汉、南昌的关系。 合肥与上海:全面接轨 合肥与南京:多方合作 合肥与武汉:联系纽带 合肥与南昌:错位竞争
五楔:城市外围在东北、西北、
西南、南、东南五个方向上保留 五条绿楔契入城市之中。 多园:规划结合两带五楔形成多 座城市公园。 多廊道:在城市组团与片区之间 保留生态廊道作为分隔。
居住用地布局
二环路以内地区:该区域是城市居住用地的重点改善区域,一方面结合产业 用地置换;另一方面对现有住宅区进行改造或改善,降低居住密度,加强配套
城乡旅游发展规划
一、区域发展定位: 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 长三角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国际滨湖型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