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汇总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2. 教学内容: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节:生物的分类1. 教学目标: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2.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分类的等级。
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法、实物观察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节:生物圈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意义。
2.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定义、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的意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节:生态系统1. 教学目标: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五节:食物链和食物网1. 教学目标: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内容:食物链的定义、食物网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观察法、模拟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第一节:人类的起源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人类的发展历程。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图片展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节:人类的进化1. 教学目标:掌握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和证据。
2. 教学内容:人类进化的历程、人类进化的证据。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三节:人类的生殖和发育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教学内容:人类的生殖方式、人类的发育过程。
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观察法、模拟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节:人类的行为1. 教学目标:掌握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2. 教学内容:人类行为的类型、人类行为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18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18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b.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c.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通过本节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1、教学重点:a.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b.说明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的同时还释放出氧气。
c.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2、教学难点: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把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新课前,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叶片的哪些细胞含有叶绿体?回答: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师:很好,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那我们如何去验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证明。
(二)解疑导拔,合作探究实验指导:1、剪取你所喜欢的形状的黑纸片(小于叶片),从上下两面将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遮盖起来,然后放于光下照射30分钟。
2、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的变化),把黑纸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3、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液。
4、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洗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3、加碘液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能否判断叶在光下制作的是什么物质?学生实验回答1: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用于实验的植物叶片中的淀粉除去。
不至于影响实验想象。
师:很好,在黑暗处叶片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一部分通过叶脉运输到其它部位,还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掉。
回答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白色。
师:为什么变为白颜色呢?回答:略。
师:由于酒精溶解了叶绿素,从而去除了叶片中的绿色。
初中生物人教版全册教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全册教案
第一课:细胞的基本单位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组成和结构,认识细胞的基本功能和分类,培养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功能、分类。
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引起学生对细胞的好奇。
2.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讲解细胞的基本功能和分类。
3.实践:让学生观察鸡蛋的细胞,了解细胞的外观和形态。
4.讨论:带领学生讨论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探讨不同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5.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细胞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细胞的理解和认识。
但在引入环节可以进一步加强,引起更多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注:本教案为示范教案,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有板书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有板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掌握细胞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能够用板书形式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板书的形式如何更加直观地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
1. 教科书、教学PPT
2. 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问题引出细胞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2. 讲解:用PPT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演示:用板书形式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练习:让学生自己用板书方式总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五、板书范本:
1. 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
2. 功能:保护细胞、产生能量、合成蛋白质、维护细胞内环境、储存物质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题,复习相关知识点
七、课堂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新课标2022版)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新课标2022版)一、课程总目标或学期课程目标通过对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尺度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初步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等观念,逐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
通过对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种类丰富,不同的生物在形态结构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别,进而认识到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同时,本单元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究、模型制作、发酵食品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生物学与社会的关系,能够理解科学、技术、工程学、数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并尝试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设计和制作,解决现实问题或生产特定的产品,发展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本人执教七年级四个班,共计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通过多方面对本届学生的了解,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态度有待提高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需要完善好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三、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本学期开始使用人教版生物学新版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和章节次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本学期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
分别对应新课标上课程学习主题中的“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多样性”,中间还融合了主题“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的相关实践活动。
由于是新教材,课程资源相对较少,经过努力也找到了一些与课程配套且有用的资料:西沃白板、《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教师参考用书》、《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等。
四、教学检测及评价教学检测主要为:课堂检测、单元检测、期中检测、期末检测。
课堂教学中要系统地加强对学生的课堂有效训练,及时地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本(6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本一、教学目标(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一)教材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
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
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学生情况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
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
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
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1、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2、注意课内外活动的结合。
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地安排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保证活动的落实,并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3、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4、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5、倡导探究性学习。
6、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7、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本(二)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将继续深入____《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习释疑)、点难拨疑(练习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习)、引导实践(迁移创新)。
人教版初中生物全套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全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认识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引出关于生物的话题。
2. 导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讲解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3. 讲解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链、生态系统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5. 提出问题,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6. 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做出适当的示范。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上的讨论问题。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生物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人类生
活中的应用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七年级生物教学目标

七年级生物教学目标七年级生物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组成。
2.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
3.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4.了解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5.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6.了解基因的结构和遗传规律。
二、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生物的特征和功能。
2.能够使用合适的分类方法对生物进行分类。
3.能够进行简单的植物实验,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4.能够进行简单的动物实验,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行为和生理过程。
5.能够进行常见生物标本的观察和描述,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6.能够观察和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7.能够进行简单的遗传实验,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2.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组成。
2.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常见的植物和动物的分类。
3.细胞结构和功能。
4.基因的结构和遗传规律。
五、教学方法:1.以示例为主,通过具体实例引发学生思考。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采用讨论和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
六、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2.知识讲解:通过示例、分析和比较,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组成,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和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描述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行为过程,观察和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基因的遗传实验。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活动,分享和讨论各自的观察和发现。
5.总结归纳:通过学生主动提问和讨论,总结归纳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遗传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汇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4.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第四节生态系统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1.阐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运用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1.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2.认同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3.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1.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遗传信息库,说出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3.认同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物体内特定的物质。
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2.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
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第三章细胞怎样产生物体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说出组织的概念,概述构成人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说明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装片。
4.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2.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3.在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4.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1.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操作技能。
4.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2.收集并整理从书籍、报刊杂志及网上查询到的有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
3.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第二节种子植物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4.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4.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4.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
5.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1.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
2.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3.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3.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4.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5.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第二节人的生殖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
4.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
第三节青春期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
2.通过讨论和交流,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第四节计划生育1.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晚育的意义。
2.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3.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3.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关注食品安全。
3.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分析有关的资料,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3.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4.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1.列举人粪尿的资源价值。
2.关注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
3.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1.描述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
2.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5.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第四节激素调节1.说出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种类;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2.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获得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对照实验。
3.举例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以酸雨或废电池的危害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