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摄影各种表现手法有大量例图

合集下载

人像摄影教程ppt

人像摄影教程ppt

2.光位 1、正面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面,随角度高低分别称“为平射光、顺光 和高位顺光。正面光照射的,利用正面光拍摄时的曝光宽容度 较大。在灯光人像中,正面光常用作辅光。 从照像机背后投向模特,与照像机镜头光轴形成大约0°— 15°夹角的照明光线叫做顺光。 顺光照明的特点是模特脸部及身上的影调比较明朗。采用这 种照明方法,模特面部及身体的立体感主要不是靠光线的明暗 反差形成,而是靠模特自身的起伏表现出来。与其他照明光线 相比较,采用顺光照明时,由于模特的阴影面积比较小,令人 感觉明亮,但立体感较差,缺乏明暗变化。
2、前侧光 从照像机后方一侧(左侧或右侧)大约与镜头光轴构成30°—60°夹角 的方向投向模特的照明光线叫做前侧光。它的特点是模特的脸部和身上 大部分受光,产生的亮面大,形成较明亮的影调;模特脸部和身上小部 分不受光而产生阴影,从而表现出模特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种采 光方法的特点是模特的光影形态表现得比顺光照明更好,而且影调又比 较明朗,是拍摄人像常用的一种光线。 3、侧光 来自照像机一侧(左侧或右侧)与镜头光轴构成大约90°夹角的照明 线叫做侧光。侧光的照明特点是模特的脸部和身体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处 在阴影中,脸部和身体部位的立体感最强,有利于表现模特脸部和身体 的起伏状态。由于侧光照明使模特脸部和身上的阴影面积增大,整个画 面的影调不像顺光和前侧光那样明快。拍摄侧光照明光线的人像时,一 定要注意控制阴影面调子的深浅,如果光线不太强烈,阴影的调子不太 深,可以不必调整阴影的亮度直接拍摄。假如光线过强,阴影过重,就 需要用反光板,闪光灯或其他反光手段将阴影的亮度略加提高,使暗部 的层次也表现出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长焦镜头 利:可以获得无与伦比的背景虚化效果。画面中人物背景会清晰地分开

图解21个女模特的拍照姿势

图解21个女模特的拍照姿势

图解21个女模特的拍摄姿势现在人像摄影的主流好像都是拍摄女模特,不论是拍摄商业产品、时尚杂志,还是单纯想拍出漂亮的个人照片,模特如何摆放姿势也是一个学问。

以下21个基本的常见姿势,就算你不是模特儿,只是跟女友去公园拍照当约会,也许都会很有用。

不过,我觉得最有趣的,还是这21张图片都是画出来的。

1. 回眸:只是角度不同,人像作品也会变得很不同。

2. 以手抚脸:一般人像摄影来说,不会特意拍摄手部,但你可以请模特以手抚脸摸头,变成有趣的创作。

注意别坦平手掌,应展示双手侧面。

3. 对角线:不要害怕倾斜,让你的模特在照片画出对角线吧。

4. 亲切坐姿:重点是两膝并拢,拍摄时稍微采用高角度。

5. 侧卧:一种感觉较亲近而随意的姿势,尝试从更低角度,例如贴近地面来拍摄。

6. 俯卧:以手肘支地,舒适地躺在地上,一般都会拍摄于草地、花园等。

7. 基本仰卧:很简单,但拍出来会很有感觉的姿势,拍摄时同样需要较低角度,也要尝试慢慢围绕着模特移动,并调整她的头部角度,以拍出更好的作品。

8. 仰卧二:也是简单但抢眼的姿势,拍摄时尝试比较不同的手脚位置,另外要注意对焦模特的双眼。

9. 俯卧二:身体更贴近地面,要选择例如草地和沙滩的地方使用,同样要对焦于模特的双眼。

10. 侧坐:感觉很专业及有个性的坐姿。

11. 抱脚而坐:感觉亲切可爱的姿势,拍摄时可尝试多个不同角度方向。

12. 伸展式坐姿:主要来展示模特的身形,使用剪影手法也会很不错。

13. 随意站姿:较随意而弹性的姿势,可要求模特转向不同方向、改变双手位置及头部角度。

14. 优雅站姿:较优雅的姿势,模特上身稍微转向侧面,双手插尾袋。

15. 性感站姿:稍微向前倾,以强调上半身的曲线。

16. 性感站姿二:双手举高过头,强调身形曲线,尤其是腰部,对模特的身形有较高要求。

17. 基本站姿:变化很多,包括调整上身方向、手部位置、头部方向及目光。

18. 靠墙站:以背部挨着墙来拍摄,感觉舒服自在,也可用手或脚支撑。

人物摄影各种表现手法(有大量例图)

人物摄影各种表现手法(有大量例图)

达尔
精选2021版课件
《莎娅·伯恩哈德》 纳
16
• 商业人像摄影在19世纪一度繁荣之后,到20世纪实处开始转型。在这 期间,德国肖像摄影家桑德(august sander, 1876-1964)是一位重 要人物。桑德的肖像摄影明显地体现了19世纪古典人像向现代商业人 像的转变,他的作品具有19世纪肖像的庄重严谨,又拥有现代人像的 灵动自如。桑德一生拍摄的人物,遍及各个阶层,形形色色,但都很 好地表现了他们的精神、气质,因而桑德的人像被誉为“时代的镜 子”,桑德本人也被誉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人像摄影家”。
• 萨巴蒂效应(Sabattier effect)
即局部影象反转效应。拍摄毕的胶片、放大曝光毕的相纸,在显 影过程中,投以一定的光后继续显影。拍摄时(放大时)没有受光的 部分,借助此光感光并让显影进行下去,但已经被显影的部位原封不 动,为成负象和正象构成为一体的感觉。称此为萨巴蒂效应,其应用 在作业法方面,又叫反转影象摄影。
• 纳达尔说过:“攫取拍摄对象 的精神,一瞬间的理解让你与 拍摄对象之间有了交流,让您 能够了解这个人……一张令人 信服而和谐的照片,一张熟悉 的肖像。”这段话的意义在于 它说明纳达尔已经掌握了摄影 的两个基本观念:精神和瞬间。
精选2021版课件
14
《乔治精选·20桑21德版课》件 纳达尔
15
《威尔莱特·李·杜》 纳达尔
精选2021版课件
11
• 对充分聚焦、影像清晰不是很在意,她专注于拍摄对象的内心世界, 对人物的内心气质、精神品位和画面的雍容和谐十分考究。卡梅伦自 己曾经说过:“人把心灵敞开多好啊”,这就是他所有人像摄影最高 的追求,让人的心灵与外在形貌同在,并展示给每一个愿意接近的人。
精选2021版课件

人物摄影分析

人物摄影分析

人物摄影鉴赏分析不错的写实画面,静心作画的老人与繁杂的路面形成很好的对比,画面最突出的是三张画像,在画面中错落有致而十分抢眼,作画的老人则沦为了“配角”,好似告知在相片泛滥的年代,手工艺画相将退出的感觉。

如果等作画老人头顶上的两位人物走离老人头部的区域就更好了。

作画老人坐的凳子和凳子上挂的作画工具能交代清楚些就更完美了。

构图事实上就是用一个框架将你认为重要的元素合理地包含在一张照片里。

但事实未在画面中出现的物体上和画面内的有时候同样重要。

在这张美妙的作品中,摄影师詹姆斯·L·斯坦菲尔德利用光影明暗构成了完美平衡的构图。

画面中的人像一半淹没在阴影中,一半暴露在阳光下,骑自行车的人的影子和反射亮光的窗户相对应,画面左上角的天空又和右下角的阴影完美平衡。

在这幅作品中每一个元素都丝毫不显多余,缺一不可——这就是完美的构图。

摄影小贴士:在构图时,我们需要进行多次练习,确保画面中没有任何干扰构图的东西。

在拍摄人像作品的时候,也不要急着按下快门,先利用场景进行构图,然后再去拍摄主体展现她的鲜明个性。

主体处于构图的右边黄金分割点上,使得主体明显而突出,而右边的树也正好处于左边三分之一的位置,很好的填补了构图上的空虚,使得画面饱满,在这里要赞一下摄影师当时的站位的选择啊!扬起的尘土被逆光的太阳照射下产生丁达尔现象很是漂亮.人物虽然逆光却并不是司空见惯的拍成剪影效果,却更能从一个劳动妇女的动态上表达出人民生活的艰苦和简朴。

此片可以说是光影大作,作者在拍摄时间上下了功夫,昏黄夕阳下一位耕作的藏族老阿妈,在辛勤的耕作,扬起尘土在夕阳里形成金色的光影,且在逆光中面部衣着及表情十分清晰,这是作者用光的厉害之处,也是此片的精华所在,虽然现在摄影界藏族人物的片子非常多也非常滥,但此片跳出俗套,堪称独树一帜,此片用光值得我们学习。

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想起顾城的这首诗来,好作品传递东西是一致的。

人像摄影及技巧

人像摄影及技巧
3. 如被摄者的姿势是坐姿,要安排其尽量坐在椅子的前边,避免 将整个身体全部坐进椅子,这样被摄者容易保持良好的姿态。
4. 一般来讲,拍摄半身人像,就要有手的表现,虽然手在整个画 面所占比例不大,但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破坏画面的整体美观 。拍摄时一定要注意手部的姿态和完整。避免产生残缺折断或严 重变形的感觉
色彩的控制
4、对比色设计的拍色方法:对比色调主要是服饰、背景、 道具的色彩构成对比关系,如:色彩的冷暖对比、补色的 对比、鲜晦的对比、明暗的对比。 5、和谐构成的拍摄方法:A、选择服饰、背景的色彩用 同类色、类似色、低饱和度的色彩、消色构成画面。B、运 用色光统一画面色调。 6、重彩设计的拍摄方法:A、选用纯度高、鲜艳、重的 色彩构成画面。B、运用浓艳的色光拍摄。 7、淡彩设计的拍摄方法:A、服饰、背景选择那些浅淡 的,明度高的色彩构成画面。B、拍摄时过曝2-3级。C、拍 摄时加柔光镜、纱。
在你拍摄的时候,要不断去鼓励拍摄对象,一直要让 她的注意力保持在你的镜头上,连续的拍摄,让她感 觉拍摄的过程很快乐、很流畅。即使在拍摄过程中的 有些时候她表现不好,你也要继续你的拍摄,多鼓励 她,使她的表现越来越好
神态的捕捉
人像摄影关键是“形神兼备”。首先,是要表 现好人物的外表形态,必须掌握其最典型的特 征,尽可能把人表现得美一些。其次,被拍摄者 的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反映着人的性格特征 及精神面貌
空白留舍恰当,视觉则有回旋余地,画面才能节奏和 谐、思路流畅、气氛生动,主体视觉中心更加突出
回顾构图方法
对角线构图 井字形构图
选择合适的镜头
中焦距镜头最适合半身人像拍摄,中焦距镜头 是指焦距范围大约在85~135mm之间的镜头, 用这样的镜头拍出的照片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 习惯,变形较小,透视也正常

拍摄人像照片的10个基本技巧---图解21个拍摄姿势讲课稿

拍摄人像照片的10个基本技巧---图解21个拍摄姿势讲课稿

拍摄人像照片的10个基本技巧---图解21个拍摄姿势拍摄人像照片的10个基本技巧---图解21个拍摄姿势/儿童/团体/男模特/女模特/情侣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欢迎朋友们推荐好的技术性文章,,,要拍好人像照片,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

人像摄影本身又分为诸多种类。

对于摄影初学者来说,这里列出的10个基本技巧可以让你快速上手,拍出合格的人像作品来。

1. 光圈使用诸如f/1.2、f/1.4、f/1.8这样的大光圈。

50mm f/1.8只要几百块,是一支很棒的镜头。

在APS-C画幅相机上,50mm镜头的等效焦距是80mm,非常适合拍摄人像。

2. 阴影与均匀光线让模特位于阴影区域,且照在模特面部的光线要均匀。

让模特站在阴影之中面向光源最好。

3. 对眼睛对焦如果你使用大光圈镜头,就务必要保证焦点在眼睛上。

浅景深下脸部的其他区域会有略微的脱焦。

想加强这种效果的话你需要靠近模特拍摄,最好是拍摄特写。

4. 谨慎选择光圈如果你想拍摄全身像,就要谨慎选择光圈,以保证模特的所有身体部位都在景深之内。

如果还使用比如 f/2.8这样的大光圈,景深就会过浅。

将光圈收缩到f/5.6,同时保证快门速度不低于1/125s,必要时提高感光度或者补光。

这个组合只是一个建议,你可以尝试不同组合来寻找最佳设置。

5. 手动模式很多文章都建议使用光圈优先模式。

在你刚接触相机的第1个月里这是没问题的。

但如果你希望拍得更好,就必须学会使用手动模式。

6. 眼神光确保模特的眼睛里有一定反光。

即使在阴影中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保持模特与光源的方向就好。

7. 道具不要让模特空着手,给他们点东西拿着。

常用的道具是花束,即使是男人也可以拿着花束拍照。

8. 注意背景让背景有光或者处于阴影,总之要保持简单,模特才是画面的主体。

在室外拍摄时,最好选择开放性的背景,而不是一片灌木丛或一堵墙。

9. 服饰花点精力关注模特的服饰。

服装和饰品也是画面中的一部分,作为视觉创作者你应该有所选择。

人像摄影摆姿指南

人像摄影摆姿指南

人像摄影摆姿指南-构图技巧所谓肖像作品的构图,就是如何在画面内安排拍摄对象的位置。

就拍摄对象位置安排这一问题有几个构思流派,但那个流派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

本章介绍两个原则,帮助你更好地确定将拍摄对象放在画面的什么位置。

三分法则:很多学习摄影的人不知道该把拍摄对象放在画面中的什么位置,结果,这些缺乏经验的艺术家们经常选择把拍摄对象放在画面的正中间。

这正是人们所能拍出的最静态的一种肖像。

提高构图质量最简易的办法就是利用三分法则。

这一规则就是把不对称强行纳入肖像图案的设计中。

仔细看看下面两个示意图。

矩形视图被4条线分割在9个小矩形,任何两条线的交叉点可以被看佫一个动态视觉区,这些交叉点就是你安排主要兴趣点的理想位置,但你也可以在分割线上的任何一处放置你的兴趣点。

在头肩像中,眼睛是兴趣中心。

所以最好把它们放在一条分割线上,或者两条线的交叉点上。

在四分之三或全身像中,面部是兴趣中心,所以应该把脸放在一个交叉点或分割线上。

在竖向图片中,头或眼睛一般放在离画面底边约2/3的地方。

而在水平构图中,只要拍摄对象不取坐姿或卧姿,眼睛和脸通常是在距画框顶部以下1/3处。

而在坐或卧的情况下,眼睛和面部可以放在下面的1/3分割线上。

这是一幅利用主要三角形(马匹、一对情人和车夫)的典型构图,很熟练地把重要的拍摄对象置于画面1/4区域内。

这张照片选自杰瑞.基恩尼斯的获奖作品集。

三分法则涉及9个小矩形和4条相交线―――这种格子是帮助设计构图用的。

有些取景器就有这种格子,在取景器里将画面分为相似的几个小格子。

黄金分割线与三分法则很相似,最主要的在于黄金分割律的拍摄对象离画面中心更近。

两幅图均为谢尔.多米尼加.尼格罗绘制。

黄金分割律:同三分法则相似的一条构图原则是黄金分割律。

这是古希腊人首先发现的一条定律。

简单地说,黄金分割律就是指出了兴趣中心所处的点,也是肖像构图的一个理想类型。

黄金分割点的找法是从画框的一个角向另一个角画一条对角线,然后,再从剩下的一个或者两个角向这条对角线画垂线,与对角线相交(如上图)。

拍出绝世美资-人像摄影摆姿技巧

拍出绝世美资-人像摄影摆姿技巧

男性手势
手势技巧
关节和直⻆
90º⻆,强劲有力
手臂
锐⻆,冲击力强 钝⻆,平静优雅,展现腰线
弯曲关节,避免僵直
避免将手臂放在不想引起注意的部位
手腕
避免与手指90º弯曲 拇指与⻝指近一些,避免手枪姿势
避免紧扣,可以轻松放开 牵手 情侣手势
利用手部遮挡双下巴
单手手臂摆姿势
搭放或倚靠,架构,拿、握,指示,连接
个人独照中双手不等高 情侣照中双手不等高 避免集体照中的绝对对称
避免姿势对称或一致
两人搂抱时,将露出的手往后收,彻底挡住 彻底隐藏 使两人身体保持适当距离,露出身后的手臂部分 明确手部出处
避免手部突兀
脊椎
颈椎 胸椎
尽可能拉伸
腰椎 弧度
吸气收腹 露出锁⻣
手应修⻓、优雅且放松
展现手指的关节到指尖,优雅的弯曲
动态美
兼顾亮度以突出其姿势
通过光照⻆度调整人物姿势 边化框大定小位、视觉引导线、分离、对比、重复、变
突出拍摄对象
避免突出肘部 避免突出肩部 避免突出腿部
检查第一接触点
男性手在女性腰间,女性手在男性背部或肩膀
避免肘部贴近肩膀 避免肘部贴近腹部
手背面向镜头,欢迎 手掌面向镜头,防备
双手手臂摆姿势 手势表达欢迎和防备
手∕臂

倚靠 搭放
避免双手空闲
手臂和腰部保持距离,避免增加腰宽
轻抚身体
利用光线勾勒轮廓 保持腰身一侧清晰即可
间距
背部臀部接触墙壁,腰部与墙壁保持距离
S曲线
头部端正:第一视⻆,有交流感 头部向较低肩膀倾斜:阳刚 锁⻣,下巴,双眼正对镜头
特别关注高⻛险区域 不应使拍摄对象保持同一姿势超过3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在19世纪一度繁荣之后,到20世纪实处开始转型。在这 期间,德国肖像摄影家桑德(august sander, 1876-1964)是一位重 要人物。桑德的肖像摄影明显地体现了19世纪古典人像向现代商业人 像的转变,他的作品具有19世纪肖像的庄重严谨,又拥有现代人像的 灵动自如。桑德一生拍摄的人物,遍及各个阶层,形形色色,但都很 好地表现了他们的精神、气质,因而桑德的人像被誉为“时代的镜 子”,桑德本人也被誉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人像摄影家”。
《查尔斯·波德莱尔》 伊特恩·卡加 1861-1862年
• 自摄影术发明,人物肖像一直是相机景框在择取对象物时的一个重要 题材,而作家又是种种人物肖像中,极被钟爱的摄影主角。这些影像 都使得作家肖像确立着某种图象式的正典意义。被摄下的人物,在每 一张照片里,都获得了特权式的崇高对待,也被认为是存有某种内在 精神力的。
• 当时新奇的“名片摄影”风行一时,成为19世纪50、60年代的时尚。 一位名叫梅亚尔的摄影师仅仅给英国王族拍摄名片照每年就大约有 500,000张,而英国一年之中制成的名片照片多达三四亿张之多。
• 伊特恩·卡加是十九世纪一位天才的肖像摄影家。他拍过那个时代很 多政治家、画家、雕塑家、文学家、诗人、音乐家和演员等。
• 普及的人像摄影使肖像由贵族的城堡、沙龙走向普通民众之家。但同 时引起了针对照片素质展开了竞争。有一种刻意追求绘画效果的创作 方法兴兴起,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产生过重大影响。
• 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ilander, 1813-1875) 将绘画的构图方式、表现手法、创作原则移植到自己的摄影创作之中, 开拓了充分展示美术特色的摄影道路。他重视画面的具体情景气氛和 人物的内心冲突,带有强烈的寓意性和宣泄性,同时完全保持画面的 结构稳定、均衡和带有明显古典意味的体量和谐。
• 人物摄影看似容易,但要捕捉到人物身上具有性格特征的美的闪光点 却并非易事,人物摄影对摄影师自身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 人像可以是在对被摄体毫无了解的情况下拍摄的照片,也可以是摄影 师被授命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时拍摄的比较正规的照片。由于涉及到 方方面面,所以有许多技术性问题需要处理,不同的情况下需要配备 不同的影象效果;不同的拍摄视点适合不同的人物面容,可美化不同 的背景。
• 纳达尔说过:“攫取拍摄对象 的精神,一瞬间的理解让你与 拍摄对象之间有了交流,让您 能够了解这个人……一张令人 信服而和谐的照片,一张熟悉 的肖像。”这段话的意义在于 它说明纳达尔已经掌握了摄影 的两个基本观念:精神和瞬间。
《乔治·桑德》 纳达尔
《威尔莱特·李·杜》 纳达尔
《莎娅·伯恩哈德》 纳达尔
《艰难时世》 奥斯卡·古斯 塔夫·雷兰德
• 19世纪60、70年代,作为人肖摄影的一个重要分支,画意人体摄影在 用光上趋向于精微细腻,表现力明显加强。这种画意人像摄影风格后 来被社会接受,一度相当流行,直到20世纪20、30年代仍有所发展。
两条生活道路(1857) O.G.雷兰德
• 画意人像因为不能很好体现被拍摄人物个性而且外观形式千篇一律, 渐渐将人物摄影的主导地位让给了注重表现人物内在气质和个性特征 的艺术人像。摄影师开始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拍摄对象,体会、理解被 拍摄人物的人生历程、品位气质、精神境界和思想感情,并找到它们 最能流露这一切的个性化的姿态、表情,将它们固定于照相底片上, 变成人物精神世界和个性外貌永恒的居所。 英国杰出的女摄影家朱利亚. 马格丽特.卡梅隆是(Julia Margaret Cameron 18151879)。她是以“特写镜头” 表现人物的开创者。她开创 的具有“摄魂”魅力的人像 摄影,不容置疑地证实了肖 像摄影完全达到甚至超过肖 像绘画。卡梅隆对人物性格 有敏锐的观察力,她不仅掌 握人物外形的特征,同时还 把其内在的性格拍出来。她 这种通过人物外形表象而进 入到心灵底层的探索,几乎 是一种天赋。
• 法国人纳达尔,(Gaspard Felix Tournachon, 18201910),是法国人像摄影的第 一位经典大师。摄影活动最旺 盛时期是1854年到1870年之间, 以人像摄影为主。他的人像摄 影拍摄的大都是社会上的知名 人物。,他已经领悟到现代摄 影最核心的观念,也就是瞬间, 在这一点上它跨越了同时代英 国人像艺术的代表卡梅隆始终 没有越过的门槛。
• 对充分聚焦、影像清晰不是很在意,她专注于拍摄对象的内心世界, 对人物的内心气质、精神品位和画面的雍容和谐十分考究。卡梅伦自 己曾经说过:“人把心灵敞开多好啊”,这就是他所有人像摄影最高 的追求,让人的心灵与外在形貌同在,并展示给每一个愿意接近的人。
《妇女头像》朱利亚·玛格丽特·卡梅隆的
纳达尔自拍像
2.人物摄影的发展史——超越与积累的进程
• 摄影术诞生以来,“拍摄人”一直是一个重要题材。从19世纪50、60 年代风行欧洲的“名片摄影”开始,150多年来,关于“如何拍摄人” 这一课题的认识经历着一个不断探索和积累的进程。
• 摄影术诞生后第一个热潮就是很快在欧美掀起了一股“肖像热”。在 欧洲、美国各大都市都有许多公开服务的照相馆,甚至在德国、日本 乃至中国的大都会也都设立了这类面向公众的照相室。
• 此时,肖像摄影基本上全部在室内拍摄,但英国人罗伯特·亚当森 (Rbert Adamson,1821-1848)在1843年开设了苏格兰第一家照相馆, 与他的同行不同,亚当森让自己的拍摄对象从狭窄的银版摄影室中走 出来,充分利用阳光的照明效果,使人物内心世界强烈地凸现出来。 这一点对以后摄影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强烈用光来表现人的 内心,此后一直是摄影探索的主线之一。
人物摄影
•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经指出:“美是性格的表 现。”
• 人物摄影的真谛就是表现性格,表现美。
一、人物摄影的概念
• 1.什么是人物摄影 • 2.人物摄影的发展史——超越与积累的进程 • 3.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1.人物摄影
• 人物摄影:是以静态或动态人物为被摄对象,着重描绘其外貌和精神 面貌,从而直接表现人的一种摄影。凡是内容涉及人物而以人物为主 体的各种题材,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