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23910
有限空间作业作业方案(通用10篇)

有限空间作业作业方案有限空间作业作业方案(通用10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
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限空间作业作业方案(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限空间作业作业方案1为加强本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结合本公司维修清理等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次演练。
一、演练时间20xx年4月8日(9:00-11:00)二、演练地点料仓内三、参演人员及职责参加人员:(制粉人员)杨xx(后勤管理人员)钟xx(安全负责人)杨xx(安全员)xx(人事行政主管)张x(生产经理)王xx(南线主任)孔xx(北线主任)康x(行政专员)职责:作业人员:赵x监护人员:郝x负责人员:窦xx现场指导:钟xx现场监督:xx后勤保障:李xx、应急司机:赵xx四、拟演练的内容制粉员工在20xx年4月8日要对公司料仓的内壁附着粉料进行清理,在履行有限空间作业的一系列手续后作业,在作业过程中突发休克,面对这种突发状况而采取的一突发预案相应措施。
五、演练步骤1、检测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检测方法用蜡烛法:再有限空间内点燃一只蜡烛,观察一段时间,看其火焰是否熄灭,熄灭则表示空气质量不佳,需继续通风换气。
然后再次检测。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
2、危害评估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危害评估应依据《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x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xx)等标准进行。
3、通风在这次演练作业过程中,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存空气流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

XX有限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XX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X安委办【2024】X号)的通知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上级部门各项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杜绝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为抓手,以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为指导,强化红线意识、风险意识、底线意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全过程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杜绝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证公司安全形势稳定。
二、工作目标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摸清有限空间底数,建立健全管理台账,全面开展风险辨识,严格落实管控措施,作业流程规范有序,防范意识有效提高,应急能力显著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三、组织机构为加强领导,强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整治专项行动成效,特成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主要负责人组员:各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环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整治专项行动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考核等工作。
四、整治范围公司范围内化粪池、污水井、隔油池、消防水池、除尘器等。
五、整治内容(一)落实风险辨识。
组织开展有限空间全区域、清单式风险辨识,确保全覆盖、无遗漏,完善管理台账。
精准辨识风险因素,充分评估分析,严格落实风险管控措施。
(二)开展现场监测。
定期组织开展有限空间危害因素检测,利用便携式检测仪,对各有限空间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形成检测记录,明确危害因素种类、浓度等参数。
落实精准化管理要求,进一步梳理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切实可行。
检测结果及时进行公示。
(三)严格管控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精选5篇)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精选5篇)做好可行性分析是做好工作方案的前提。
在决定做某个项目时,为了领导更好的决策,我们需要准备多份工作方案,相信写工作方案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1一、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落实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着力解决我县工贸行业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基础薄弱、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政策法规知识不足、安全操作技能差、现场危险辨识不到位、管控措施落实不力、应急处置演练不够、审批制度执行不坚决以及各项防护装备不足等问题。
以三项制度为抓手,建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层层落实的有限空间作业机制,使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基础得到明显改善,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坚决杜绝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
二、整治范围和场所(一)整治行业: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四大行业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单位。
(二)整治场所:企业涉及作业人员进入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不能长期在内工作、自然通风条件不良等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含氧量不足的空间。
区分为:一是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二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三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清理浆池、沉淀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涉及有限空间内容见《工贸企业有限空间参考目录》。
三、工作重点(一)健全安全管理1.企业要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安全审批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一、目的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作业时间三、作业内容三、有限空间作业准备工作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需包括空间作业场所的名称、作业单位、作业的负责人及作业人员、监护人、签发的日期及作业时限、作业内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能造成的危害、有限空间内的氧气、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浓度的检验结果和有限时限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防护和应急措施。
2、有限空间作业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应确保出入口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3、作业环境内应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和灭火器。
4、每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对作业空间进行通风。
但禁止用纯氧气对有限空间通风。
五、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要求1、危害评估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公司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2、通风公司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3、检测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
受限空间空间作业专项方案

受限空间空间作业专项方案受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I. 概述受限空间作业是指在工作环境狭小、通风不良、存在潜在危险因素的空间内进行的作业活动。
为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作业高效性,特制定本受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
II.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确保在受限空间作业中,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充分保障,作业风险减至最低,作业效率得到提高。
III. 作业范围受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适用于以下场所:1. 管道、储罐、井下、下水道等狭小空间;2. 厂房内一些特定区域,如锅炉、储存室等。
IV. 风险评估与控制1. 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a) 是否有可能存在有毒、无氧气体;b) 空间内是否有可燃物;c) 空间内温度、通风状况等因素;d) 安全出口和救援等设施是否完善。
2.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控制措施:a) 作业前必须进行必要的空间净化,确保空间内无有毒、无氧气体;b) 在空间内设置警示标志,警示工作人员注意可燃物;c) 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安全带等;d) 调整或增加通风设施,确保空间内的空气质量。
V. 作业程序1. 作业前准备:a) 开展作业前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工作人员了解受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和控制措施;b) 建立作业许可证制度,确保作业前需获得相应的许可证;c) 作业前进行必要的空间检查,确保未泄漏、结构稳定。
2. 作业过程:a) 严格按照作业程序和操作规范进行作业;b) 在作业中定期检查空间内的气体浓度,确保空气质量安全;c) 配备专职监控人员,实时监视作业进程;3. 作业后整理:a) 作业结束后进行必要的空间清理和设备检查;b) 进行作业结果记录和对作业过程的总结分析,为后续作业提供参考。
VI. 应急救援1. 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a) 配备专职救援人员,具备受限空间作业的专业知识;b) 培训作业人员一定数量的急救技能。
2. 应急预案:a) 制定受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包括救援流程、急救措施等;b) 每次作业前必须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练。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作业,例如储存室、隧道、井下等。
由于空间狭小、通风不良等特点,有限空间作业存在较高的风险,需要采取专项方案来确保安全。
以下是一个有限空间作业的专项方案:1. 评估和筹备阶段:- 确定作业范围和目标。
- 评估作业环境,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如通风、发电和照明等。
- 确定作业人员和监督员,并为他们提供培训,使其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和安全措施。
2. 准备工作:- 确保所有必要的工具、设备和物资都准备好,并接受检查。
- 确定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头盔、手套、呼吸器等。
- 建立通信和报警系统,以确保与外界的联系。
3. 进入和离开空间:- 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进行空气检测,确保空气质量安全。
- 建立进入和离开的程序和标志,以确保人员安全顺利进入和离开空间。
- 确定应急撤离程序,并进行演练。
4. 作业过程:- 确保有人监测作业人员的状况,如身体反应、气体浓度等。
- 定期进行空气检测,并记录结果。
- 建立必要的物理隔离和警示标识,防止其他人未经许可进入有限空间。
- 控制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如火灾、爆炸、高温等。
5. 事故应急处理:-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和程序,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
- 提供急救和紧急救援培训,使作业人员具备基本的急救技能。
- 提供应急救援设备和药品,确保及时救治伤员。
6. 作业结束和总结:- 在作业结束后,进行空气检测,并确保无残留物和化学物质泄漏。
- 对作业过程进行总结和记录,以便今后参考和改进。
- 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下次使用时安全可靠。
以上是一个有限空间作业的专项方案,根据具体的作业环境和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制定和执行方案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以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同时,作业人员也要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安全措施,保障自身的安全。
受限空间空间作业专项方案

受限空间空间作业专项方案受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一、前言受限空间作业是一项具有较高风险的特殊作业,为了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提高作业效率,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二、受限空间定义及特点受限空间是指进出口受限,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
受限空间的特点包括空间狭小、通风不畅、危险物质积聚、救援困难等。
三、作业前准备(一)风险评估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空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氧气含量、温度、压力、湿度等物理条件,以及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的危险因素。
(二)制定作业方案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
作业方案应包括作业步骤、安全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内容。
作业方案必须经过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批后方可实施。
(三)人员培训对参与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使其了解受限空间的危险特性、作业程序、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方法。
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受限空间的定义和特点、危险物质的特性和危害、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通风设备的操作方法、应急救援程序等。
(四)设备和工具准备根据作业方案,准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如通风设备、检测仪器、个人防护装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
确保设备和工具的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五)现场准备在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对受限空间进行彻底的清理和置换,确保空间内的危险物质浓度符合安全要求。
在入口处设置防护栏和安全锁,防止人员误入。
四、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一)通风换气在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必须对受限空间进行持续的通风换气,确保空间内的氧气含量符合安全要求,有害气体浓度低于允许值。
通风设备应选择防爆型,并按照规定的位置和方式进行安装和使用。
(二)气体检测在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必须对受限空间内的气体进行定期检测。
检测内容包括氧气含量、易燃易爆气体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顿工作方案“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顿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建议》(中发?2019?32号)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确实增强要点领域和要点环节的事故防控工作,果断截止较大以上事故发生,联合公司工作实际,拟订2019年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顿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目标,经过展开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规范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着力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有效防备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发生,保证公司安全生产局势连续稳固。
二、工作目标以“有效防备较大社会影响事故、果断截止较大以上事故”为目标,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对于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为主线,依据“突出要点、着重实效”的要求,进一步推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经过安全生产专项整顿行动,增强生产安全事故防控能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截止生产安全事故。
三、专项整顿工作要点内容(一)增强全面排查工作。
对公司波及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进行全面的检查摸底,部下各生产经营单位于6月20日前达成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种类及有限空间波及的主要危险要素剖析,仔细填报《有限空间作业基础信息登记表》,成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基础信息台账,报公司本部汇总。
(二)增强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
依据《国家安全看管总局办公厅对于展开工贸公司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管四?2019?37号)、《国家安全看管总局办公厅对于2019年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专项检查状况的通告》(安监总厅管四?2019?19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深入展开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主要包含:作业一定执行审批手续;作业前一定进行危险有害要素辨别,并将危险有害要素、防控举措和应急举措见告作业人员;一定采纳通风举措,保持空气流通;1.一定对有限空间的氧浓度、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浓度等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现场一定装备呼吸器、通信器械、安全绳子等防备设备和应急装备;作业现场一定配置监护人员;作业现场一定设置安全警告标记,保持进出口通畅;禁止在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有限空间施工程序 (3)
三、有限空间作业准备工作 (4)
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5)
五、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要求 (8)
一、工程概况
昌平是首都北京的北大门,随着区域内的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水污染问题也愈演愈烈,部分河道污水直排入河,
使水体发黑发臭。
为了配合昌平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建设,对
昌平区黑臭河段进行综合整治。
十一排干工程治理起点为龙城花园的暗涵出口,终点为南沙河,治理长度3.5km。
本着拆迁占地最少,尽量不扰动已实施工程的原则,本次治理维持现状河道上开口基本不变,局部河段平顺岸线
本工程特针对此有限空间作业制定以下相应的措施。
二、有限空间施工程序
1、作业申请
本工程所涉及的有限空间作业均必须按要求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具体的办理程序如下:
本班组根据施工安排向项目部质安部申请有限空间作业申请→质安部核实后向业主提出有限空间作业申请→检验有限空间的氧气、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质安部根据施工情况确认安全措施→业主和质安部检验防护措施及应急措施是否合格→办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2、作业方案
施工班组办理好《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还应遵循以下程序:作业前质安部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和工作环境交底→检验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符合要求→作业人员作业。
三、有限空间作业准备工作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需包括空间作业场所的名称、作业单位、作业的负责人及作业人员、监护人、签发的日期及作业时限、作业内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能造成的危害、有限空间内的氧气、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检验结果和有限时限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防护和应急措施。
2、有限空间作业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应确保出入口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3、作业环境内应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和灭火器。
4、每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对作业空间进行通风。
但禁止用纯氧气对有限空间通风。
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①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②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③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④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⑤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凡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实施作业审批。
未经作业负责人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生产经营单位应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4、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明确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①作业负责人职责: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
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②作业者职责: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③监护者职责: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5、生产经营单位委托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承包管理,规范承包行为,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生产经营单位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时,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存在多个承包单位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承包单位应严格遵守安全协议,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6、生产经营单位在有限空间实施临时作业时,应严格遵照本规范要求。
如缺乏必备的检测、防护条件,不得自行组织施工作业,应
与有关部门联系求助配合或采用委托形式进行。
7、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应有记录。
培训结束后,应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没有条件开展培训的,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
8、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者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9、有限空间发生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向所在区县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报告。
五、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要求
1、检测
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 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5ppm)。
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2、危害评估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3、通风
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4、防护设备
生产经营单位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
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5、呼吸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
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6、应急救援装备
生产经营单位应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