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真奇妙教案
第1节化学真奇妙(教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2)、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体会化学的魅力。
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二、相关知识⑴、小学自然: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会发生很多变化。
⑵、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塑料、纤维、钢铁、食品、药品等物质的知识。
⑶、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植物生长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现象。
三、方法、技巧与规律小结⑴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
⑵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
学习时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⑶注重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四、思维误区本节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而不是发生的现象。
组成与构成不同: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五、本节知识结构课题第一节化学真奇妙课型新授第 1 课时第周年月日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学情分析1、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对学习化学充满了憧憬,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
1.1.1化学真奇妙学历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一)课时课题第一章/单元第一节/课第一课时化学真奇妙(二)课程标准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四)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阅读课本P2—5,完成学习任务一,回答问题1-3,练习1-2,达成目标12.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二,回答问题4-9及表格,练习3,达成目标2 (五)资源与建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是本教材的两大特色。
为体现这些特色,本单元立足于化学科学的鲜明特点,选用了丰富多样的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实验、体验化学实验,感受化学的奇妙,以愉快的心情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
本单元还注重体验探究过程,以化学改变了世界这一化学科学核心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
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采用了生动简洁、扣人心扉的描述和反映最新科技成就富有内涵的图片。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感悟到化学改变了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成为一门中心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化学改变了世界[任务情境]完成[活动天地1-1],感受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问题1]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以及教材第3页的图片,指出哪些是有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我们教室内的物品,、等都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属于天然材料;我们教室内的物品,、等都是来自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属于人造材料。
[问题2]结合教材第3页“活动天地1-1”,联想如果化学制品全部消失,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瞬间消失,我们生活将…[问题3]结合教材第4页文字及图片,举例说明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的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例如…[练习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 ) ①性质②变化及规律③结构④组成A. ①③B. ②③C.①②③④D. ①③④[练习2]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化学真奇妙(教案)

化学真奇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感受化学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 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特点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3. 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现象4.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化学安全知识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
2. 结合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现象和原理。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化学知识。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室内设置化学实验室,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
3. 准备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以供学生亲身体验。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案内容:一、化学的定义和特点1. 引入化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 讲解化学的特点,如实验性、理论性、应用性等。
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 教授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2. 演示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三、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现象1. 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2. 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如燃烧、沉淀、气体产生等。
四、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举例说明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清洁剂、食品添加剂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倡环保意识。
五、化学安全知识1. 教授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如穿戴实验服、使用安全器材等。
2. 强调化学药品的储存和使用注意事项,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化学真奇妙》,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的奇妙世界,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教材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实验和现象,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为后续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描述并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能描述化学变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从现象中抽象出化学变化的本质,进行科学的解释。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但对化学变化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在发展中。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2.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3. 鼓励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一些化学现象的视频或实验,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好奇。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引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二)、新知讲解1. 定义化学:解释化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化学的奇妙之处:通过实例(如水的电解、燃烧反应等)讲解化学反应的奇妙性,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
3. 基本概念:介绍原子、分子、元素等基本化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化学知识框架。
(三)、互动教学1. 举例讨论: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集体讨论其原理,增强理解和记忆。
化学真奇妙教学设计 化学真奇妙教案

化学真奇妙教学设计化学真奇妙教案“化学真奇妙”是整个化学学习的绪言课、启蒙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如何带领学生熟悉化学第一课?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化学真奇妙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化学真奇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 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提出问题]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学习]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 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二、观察化学变化[阅读分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活动天地]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
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 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化学变化的奥秘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明确以下几点: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初中化学真奇妙的教案

初中化学真奇妙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科学;
2.认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掌握化学常见实验室用具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1.化学是什么?
2.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常见实验室用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化学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
2.化学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教学准备:
1.化学实验室用具;
2.实验材料:水、盐、铁钉等;
3.教材《化学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化学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二、探究化学现象(15分钟)
1.教师展示实验室用具,让学生认识并探讨其用途;
2.教师展示实验,如铁钉在水中生锈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背后的化学原理。
三、实验设计(15分钟)
1.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化学实验,需包含材料、步骤、预期结果等内容;
2.学生展示实验设计,并进行评价和修改。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与总结,分析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写一份观察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化学的概念和重要性,还培养了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的真奇妙。
化学真奇妙(教案)

化学真奇妙第一章:化学基础1.1 化学定义与化学式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介绍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1.2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应用第二章:物质与变化2.1 物质的分类讲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介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特点2.2 化学反应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介绍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第三章:原子与分子3.1 原子结构讲解原子的组成和原子核的结构介绍电子的排布和元素的原子序数3.2 分子与化合物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和特性介绍化合物的形成和分子的化学键第四章:有机化学4.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与特点讲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4.2 常见有机化合物让学生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讲解碳原子四价键的特点和应用第五章:化学实验5.1 实验基本操作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安全知识5.2 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讲解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第六章:溶液与浓度6.1 溶液的定义与分类讲解溶液的概念和溶液的分类介绍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6.2 溶液的浓度与稀释让学生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讲解溶液的稀释原理和操作方法第七章:酸碱与盐7.1 酸碱理论基础讲解酸碱的定义和酸碱理论介绍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应用7.2 盐的性质与反应让学生了解盐的概念和分类讲解盐的溶解性规律和盐的化学反应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8.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8.2 常见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了解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讲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第九章:化学与生活9.1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化学在食品、药物、环保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9.2 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讲解化学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第十章:化学实验技能提升10.1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讲解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评价实验结果的有效性10.2 化学实验的安全与防护讲解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规程让学生掌握实验中的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化学定义与化学式化学式书写规则的复杂性,包括元素符号、下标、括号等的使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平衡的重要性及其判断方法重点环节2:元素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周期性规律的理解元素周期表中族的概念及其对元素性质的影响重点环节3:物质的分类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实验方法和现象理解不同状态物质(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差异重点环节4: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和典型反应实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重点环节5:原子与分子原子结构的复杂性,包括电子层、轨道、能级等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的种类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重点环节6:溶液与浓度溶液浓度的计算和浓度单位的理解溶液稀释的原理和操作技巧重点环节7:酸碱与盐酸碱中和反应的判断和滴定实验的原理盐的溶解性规律和反应类型的理解重点环节8: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和判断方法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类型的识别和应用重点环节9:化学与生活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化学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环节10:化学实验技能提升实验方案设计的方法和评价指标化学实验安全防护的实战技巧和应急处理本教案涵盖了化学基础、物质与变化、原子与分子、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等核心知识点。
化学真奇妙(教案)

化学真奇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化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和原理。
3. 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常见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四、教学难点:1. 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化学实验的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介绍化学实验现象和原理。
2. 实验法: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案内容:第1节: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讲解化学的定义,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趣味化学故事引入化学的概念。
2. 讲解化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3. 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4. 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
作业:让学生复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第2节: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和原理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原理。
教学内容:介绍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和原理,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趣味化学实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实验原理,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
5. 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
作业:让学生复习实验原理,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第3节: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分子是能看见的
专题4 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化学能知道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
(1)农业需要化学工业制造的化肥农药,(2)制造业需要化学合成纤维,(3)建筑业需要化学工业制造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4)交通工具需要化学工业提供材料和燃料,(5)防治疾病个保护环境需要化学工业提供的药品和方法,(6)国防建设需要化学工业提供的钢铁。炸药和特殊材料。
专题二: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1)定义:,
知识典例:
下列对水分子构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和一个氧组成
(3)现象:物质的形状或状态发生改变。
知识拓展:在物理学中物质有三种状态形式:固态、液态、气态。例如:冰、液态水、水蒸气是水的三种状态,它们之间的转换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的学科
实验1 知识拓展:烟指固体小颗粒,雾指小液滴。
3、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能力。
专题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前言:汽车轮胎、众多药物、各种塑料、包括你的书包和轮滑装备……都是以为材料,通过生产出来的。
1、知识拓展: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天然材料: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物质,如木材、石料等,人造材料:需要化学变化制得的物质,如玻璃、塑料、人造纤维等。
2、社会发展和化学
学科
化学
课题
化学真奇妙
课型
新授
主备
马宁
日期
7、23
一版:单:前20号元素名称,双:前20号元素符号
那么该如何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
最根本的方法是看变化前后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因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有时还可以依靠化学变化的现象来判断,但是不能绝对依靠,例如电灯发光因为无新物质的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如:水结冰,瓷碗破碎,花布做成衣服等。
(2)特征: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练一练:
区别以下各组变化中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铁生锈和铁受热熔化 (2)咬碎食物和消化食物 (3)火柴折断和火柴点燃
(4)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
专题3 物质的构成
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在一滴水中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一个氧原子(O)和两个氢原子(H)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而且水分子中的H和O按一定的角度排成特定的空间形状。
知识典例: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树立化学有益于人类的观念;
2、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方法;
化学上分别用H、O和H2O表示氢原子、氧原子和水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不仅能相互结合形成水分子,还能两两自相结合形成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H2),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O2)。
知识延伸:
微粒的特性:1、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微粒之间有间隔,3、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4、微粒总是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实验4 知识拓展:沉淀是指液体中出现固体物质。
以上四个实验都不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1)定义:,也叫做化学反应,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叫做反应物,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如木材燃烧、铁钉生锈、食物腐烂等。
(2)特征:有新物质的生成,
(3)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 、 、 、
等现象,化学变化还会伴随
知识典例:
我国古代发明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造纸 B、指南针 C、火药 D、烧瓷器
知识小结:本节课你学、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哪些
3、如何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微粒的性质
你还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