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农村人口老龄化是指乡村地区居民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以及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农村人口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导致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农村人口老龄化给农村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1.人口结构失衡: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了乡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失衡,老年人口占比增加,而劳动力人口减少,这不仅影响了乡村地区的生产力,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构成了威胁。

2.经济发展压力加大:农村人口老龄化使得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老年人口的生活福利需求增加和医疗保障需求也随之增加,这给农村财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3.社会福利体系不完善:由于农村社会福利体系相对不完善,老年人口的养老、医疗和生活保障问题成为农村社会管理和发展的难题。

二、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措施为了有效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老龄化问题的解决。

1.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积极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包括建立养老院、康复中心以及社区养老服务站等,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扶持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能力。

2.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农村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增加,因此需要加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3.发展老年人才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年人才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老年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通过提供技能培训、教育培训等方式,激发和挖掘农村老年人的潜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乡村振兴和农村社会建设中。

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方案

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方案

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方案概述: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加的趋势,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得到了显著延长,导致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

老龄化问题带来了许多挑战,如养老服务不足、医疗资源紧张、养老金缺口等。

因此,制定解决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问题描述:1. 养老服务不足: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院、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也在增加,但供给不足。

这导致老年人无法得到适当的照应和关爱。

2. 医疗资源紧张: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增加,但医疗资源有限。

医院床位不足、医生资源紧缺等问题导致老年人就医难点。

3. 养老金缺口: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也在增加。

许多国家的养老金制度存在缺口,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解决方案:1. 加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养老院、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的投入,增加其数量和质量。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预养老服务,支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等模式的发展。

2. 提升医疗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增加医院床位、培养医生等。

同时,推广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新技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完善养老金制度:政府应加强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提高养老金的支付水平,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预社会劳动,延迟退休年龄,增加养老金的筹资来源。

解决方案的实施:1. 政府主导: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老龄化问题的关注和投入。

同时,建立相关部门和机构,负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的实施。

2. 多方合作: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老龄化问题的解决。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企业提供养老服务和医疗资源,社会组织提供志愿者服务等。

3. 增加宣传和教育:加强对老龄化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老年人权益的关注和认识。

同时,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农村人口老龄化是指农村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同时生育率降低,劳动力流失等因素导致的一种现象。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给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从问题分析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1.人口结构失衡。

随着农村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农村劳动力人口相对减少,劳动力供给不足,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加剧,从而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业生产力下降。

农村人口老龄化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和劳动力素质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3.社会保障压力加大。

农村老年人口增加,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加大了社会保障的负担,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迫在眉睫。

4.乡村发展不均衡。

农村人口老龄化使得乡村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乡村发展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

二、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措施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改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条件。

2.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对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拓宽养老服务渠道,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3.加强农村教育培训。

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的关爱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4.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扶持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

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福利待遇,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6.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

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鼓励城市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的活力。

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
1.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随着老年人口比例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养老金和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压力增大。

2. 劳动力短缺:老年人口增加导致劳动力减少,可能出现人力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社会保障体系压力:老年人口增加,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负担加重,可能导致这些体系难以持续运转。

4. 空巢老人问题:老年人口中独居或空巢老人比例增加,他们可能面临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关爱和支持。

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健全的养老金体系:加强养老金制度建设,提高养老金水平,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推动灵活就业制度:鼓励老年人参与劳动市场,通过灵活就业制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4. 建设老年人关怀机构:建立多样化的老年人关怀机构,提供心理咨询、社交活动等服务,关注和帮助空巢老人解决心理问题。

5. 加强老年人教育和培训:提供老年人继续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技能和知识,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
过建立健全的养老金体系、推动灵活就业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设老年人关怀机构以及加强老年人教育和培训等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支持。

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这是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导致的。

本文将探讨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1. 社会保障压力的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会保障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险、医疗保健、长期护理等费用的增加,使得政府的财政负担逐渐加重。

此外,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多,社会养老机构的需求不断增加,但供给不足的问题愈发突出。

2. 劳动力短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产能力和劳动力逐渐下降,这将对劳动力市场带来挑战。

劳动力的短缺将会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并进一步影响经济的发展。

3. 医疗资源不足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医疗服务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而医疗资源却相对有限。

医院的床位紧张、医护人员的不足,都将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困扰。

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办法1. 主动延迟退休年龄为了缓解社会保障压力和劳动力短缺问题,政府可以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通过推迟退休年龄,可以保证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减轻财政压力并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2.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包括提供更多的养老机构、扩大养老院床位供给、提升养老服务的品质和规范化管理等。

同时,提倡居家养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区服务和社会支持。

3. 发展医疗服务与医养结合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与医养结合,推动医疗资源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提供更多的基层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同时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和护理保障。

4. 倡导健康、积极老龄化通过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老龄化观念,引导老年人关注健康,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充分发挥老年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同时,提供老年人的培训和再就业机会,实现老年人的自我实现和社会融入。

结语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我们必须面对并寻找解决办法。

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农村地区面临着诸多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困难与挑战。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主要包括养老、医疗、社会保障、人才流失等方面的困难。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养老问题1.1养老金缺失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面临着养老金缺失的现象,导致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

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2应对措施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补助,支持和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力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和生活质量。

二、医疗问题2.1医疗资源不足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医疗设施少、医疗人员匮乏、医疗设备陈旧,导致老年人得病难以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

2.2应对措施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医疗资源的投入,扩大和完善农村医疗机构,加大对农村医疗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就医便利性和医疗保障水平。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知识宣传,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发生和传播。

三、社会保障问题3.1社会福利保障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区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农村老年人缺乏应有的社会保障。

缺乏居住、生活和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使得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3.2应对措施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社会福利保障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居住等方面的保障,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另外,还可以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关爱和帮助,建立和发展老年人关怀服务组织,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四、人才流失问题4.1人才外流现象严重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日益突出。

许多年轻人由于农村地区生活条件的恶劣和社会发展机会的缺乏,选择外出务工和生活,导致农村地区人才的流失,加剧了农村地区的经济落后和社会发展困境。

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与解决办法

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与解决办法

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与解决办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老龄化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应对这一挑战,尤其是在医疗、社会保障、养老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解决办法。

本文探讨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社会问题1.医疗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的健康状况也日益出现问题。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容易患上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等。

这就给医疗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医疗设施、医疗资源的供给上,缺口巨大。

同时,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也面临挑战。

2.社会保障问题老年人与身体状况的日益下降,和能力的减退,导致他们更需要社会保障的支持。

在社会保障方面,人口老龄化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将被承担,而供给者只会变少,从而使得社会保障面临巨大的压力。

同时,社会保障的缺陷也加重了老年人的医疗负担,特别是在医疗支出方面。

3.养老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性增加,传统家庭式的赡养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使得养老服务的供需关系越来越复杂。

在这方面,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都需要“参与其中”。

二、解决办法1.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医疗设施建设和医疗技术的提高,是解决医疗问题的关键,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医疗压力。

同时,加强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普及和积极主动的健康管理,健康养老的理念越来越重要。

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需要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切实保证社会保障的平稳运转。

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特别是要加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同时,建立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养老安全体系,鼓励发展养老服务业,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3.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养老服务行业需要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完善养老发展政策体系,改善养老设施条件,拓宽养老服务资金渠道,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多元化和规范化。

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方案

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方案

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

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对社会经济、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都带来了挑战。

如何有效解决老龄化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老龄化问题的现状1.1 人口老龄化加剧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1.2 养老服务不足现有的养老服务设施和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需求,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1.3 老年人口负担加重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社会养老金、医疗保障等负担不断增加,加剧了社会的财政压力。

二、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方案2.1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提高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口的多样化需求。

2.2 推动老年人才发展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传承经验和知识,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3 强化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保障其健康和福祉。

三、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3.1 建立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其社会地位和尊严。

3.2 加强社会关怀和支持加大对孤寡老人、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支持力度,让他们能够享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3.3 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包括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四、促进跨代沟通和互助4.1 建立跨代交流平台鼓励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跨代沟通和理解。

4.2 倡导互助精神培养社会互助意识,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尊重。

4.3 发挥家庭作用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要发挥家庭在老年人照料和支持方面的作用,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五、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预防5.1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鼓励老年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保持身心健康。

5.2 加强疾病预防和筛查开展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预防和筛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
对策
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 年,湖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7.47%,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2%,均超过了国际上7%和10%的标
准,这标志着我省已经步入老年型省份。

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1、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越来越大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708.93 万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522.51 万人增加186.42 万人,增长35.86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老化系数)为11.2 %,比1990年上升了个百分点。

从“四普”到“五普”的10 年间,湖南省的总人口增长了4.31 2.6 %,
而同期的老年人口增长了39.58 %,老年人口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总人口的增长
幅度,由此可见湖南人口老龄化势头的迅猛。

2、14 个市州均进入老龄化,但程度不一
从表一可以看出,2000 年老年人口在60 万人以上的有邵阳、衡阳、长沙、常德4 市,其中:邵阳市达到76.84 万人,比1990年增长39.58 %,占老
年人口的10.84 %;老年人口在50-59 万人之间的有永州、怀化、益阳、岳阳4
市,老年人口在40-49 万人之间的有郴州、娄底、株洲 3 市;老年人口在20 万人以下的是张家界市,只有17.95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2.53 %。

老化系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有:湘潭、益阳、张家界、常德、长沙、株洲、怀化。


湖南省老年人口的地区分布
单位:万人、%
3、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加快,比重上升
国际上常用低龄(60 — 69岁)、中龄(70 — 79岁)、高龄(80岁以上)老 人比重三个指标反映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状况。

从表二可以看出湖南省老年人口 的年龄结构变化具有以下特点:
表二:
湖南省老年人口年龄结构
一是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比低龄老人快。

全省 8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 1990
年增加了 23.33 万人,增长了 62.15 %,其中百岁老人增加了 335,增长了 180.11%;低龄老人增加了 98.4 万人,增长了 30.1 %。

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是 低龄老人增长速度的
1.06 倍。

二是低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减少,高龄老人所占比重上升。

2000 年与
1990 年比较,低龄老人比重减少了 2.57 个百分点,
都有所上升,高龄老人比重上升尤为明显,上升了
4、独居老人增多
一个老人和两个老人单独居住的有 108.3 万户,
60 岁及以上老人家庭户的 20.8%。

这是由于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多,特别
是有的是夫妻双双外出,甚至将小孩也带出去了,单独留守家园的老人增多。

同 时,由于越来越多的老人在经济上已经不靠子女负担,老人的独居意识明显增 强,主动不与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也增加。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主要影响
从世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看,老龄化的决定因素是生育率下降,欧 美等发达国家生育率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而自然下降,人口老龄化发
展速度非常缓慢,是逐步到来的,是先富后老。

我国的情况则不同,国家控制人 口的政策对生育率下降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人口老龄化来势猛,发展快, 是未富先老。

快速到来的老龄化浪潮,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是巨大的:
1、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加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在总人口
中的比重上升,被抚养人数的增加,将直接导致抚养系数的提高和劳动年龄人口 的负担加重。

2000年,湖南省以 60 周岁为起点计算的老年抚养系数为 16.81 , 比 1990 年的 13.58 增加了 3.23 个百分点。

老龄人口抚养系数的提高,加重了劳 动年龄人口的负担,1990年是每7.36个工作年龄人口供养1个老人,到了 2000
年是每5.95个工作年龄人口供养1个老人。

老年抚养系数的提高,说明劳动年 龄人口除了为自身生存和发展进行生产劳动的同时,还要负担更多的老年人口生 存和发展的费用。

2、社会负担加重。

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高龄老人,因为大多数 60 - 70
岁的老年人尚有生活自理能力,而 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最需要照料,他们带病 生存甚至卧床
中龄老人、高龄老人的比重
1.41 个百分点。

占全省总户数的 6.1%,占有
不起的概率最高。

1990年湖南省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为37.54万人,占老年人口的7.18 %,到2000年发展到60.8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8.59 %。

从表一中可知:从“四普”到“五普”的10年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增加了186.42万人,增长了35.68 %,其中:低龄老人增加98.4万人,增长
30.1 %,中龄老人增加64.69万人,增长40.92 %,高龄老人增加23.33万人,
增长62.15 %。

需要由社会赡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退休费、福利费随之增
加,社会负担日益加重,这些费用的支出同老龄人口增加成正比(见表三)。

表三:
随着老化程度的提高,老年人口所需各项费用增长是相当迅速的。

2001年湖
南省离休、退休、退职人员比1997年增加19.5万人,增长13.4 %。

逐年增多的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也给当地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离休、退休、退职人员
的保险福利费用逐年增加的幅度也比较大,2001年比1997年增加41亿元,增
长53.8 %,平均每年增加10亿元的保险福利费用。

3、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由于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受到影响。

据“五普”资料,2000 年全省家庭平均人数为3.46 人,比1990 年减少0.31 人;一代户、二代户已占全部家庭户的79.68 %,其中:一代户占
20.49 %、二代户占59.19 %。

在市场经济下,计划经济时子女收入的相对稳定性遭到破坏,波动、起伏的市场经济使一些成年子女成为新的贫困户或困难户,当他们自身收入尚无着落时,对其老年父母的赡养便无法保证。

另一方面,那些
在职的成年子女由于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劳动强度增加,因时间、精力有限,经济上虽
能供养,但在生活照料方面却力不从心。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和老年人口绝对数的大量增加,旧的养老保障制度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老年人口的生活需求,不能满足“五个老有”的
需要,统筹解决好老年人口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尤为迫切。

1、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根据我国的国情,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家庭仍将是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主要场所。

建立和完
善养老保障体系,要走多元化的道路,形成以居家供养为基础、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集体养老、自己养老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模式,再辅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
充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

目前,我省社会化养老体系很不健全,据民政部门统计,2000年全省1165个老年福利机构中仅拥有2万多个床位,老年医疗、保健
设施更少,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因此,要积极推动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的
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在农村,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和以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为内容的" 五保" 供养制度。

逐步建立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机制,努力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 、创造保障老年人权益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立健全保障老年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打击虐待、遗弃、迫害老年人的违法行为。


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保障老年人的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照料慰藉、学习教育、文化娱乐,形成愉快、温暖、祥和的养老环境。

3、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研制、开发、生产适宜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产品,鼓励和引导老年用品市场的发展。

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城乡养老社会
化服务,建立、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和网络。

采取税收、信贷等优惠措施,多渠道筹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老龄产业。

4、倡导和鼓励老年人自立,发挥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潜力,充分开发老
年劳动力资源。

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发展为老年人提高自立程度提供了起来越有利的客观条件,使老年人实现自立具有可能。

中国目前退休制,职工退休年龄比较低,一般男60岁、女55岁;有些行业还要提前退休,所以,退下来的这
部分职工还处在低龄老人阶段。

2000年全省60-64 岁的低龄老人有236.27 万人,仍在从事社会劳动的有137.68 万人,劳动参与率达到了58.27 %,这些人体力好,有知识、有经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城市中,由于退休金制度的建立,年轻老人有退休金收入的比例大大高于高龄老人,他们中绝大多数的人日常生活不需要子女或其他亲属帮助;在经济发达的
农村地区,尤其是城市的近郊,不少老年人获得了养老金。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这为他们在生活上自立提供了身体基础。

老年人自立程度的提
高,不仅减少了对子女的依赖,而且还可以为家庭和社会做许多事情,应鼓励那些有一技之长,身体尚好的老年人再就业,挖掘这部分人的劳动力资源,把他们的“余热”变为社会财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湖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石梅供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