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常见疾病
鸟类常见疾病鸟类慢性肝病的症状和治疗

鸟类常见疾病鸟类慢性肝病的症状和治疗鸟类常见疾病:鸟类慢性肝病的症状和治疗鸟类常见疾病是鸟类饲养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其中慢性肝病是一种常见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鸟类慢性肝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帮助鸟类爱好者和饲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此类疾病。
一、慢性肝病的症状慢性肝病在鸟类中较为常见,其症状多样且不明显,但综合分析可发现以下一些常见症状:1. 减食或食欲不振:患有慢性肝病的鸟类常常减少进食,或在进食时表现出食欲不振的情况。
2. 羽毛异常:鸟类的羽毛质量与健康程度有密切关系。
患有肝病的鸟类可能会出现羽毛颜色不亮、羽毛脱落、羽毛稀疏等异常情况。
3. 粪便异常:鸟类患有肝病后,其粪便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出现淡黄色或褐色,甚至有时呈灰白色。
而且粪便的质地可能会变得稀薄。
4. 活动能力下降:患有慢性肝病的鸟类可能表现出乏力、行动缓慢的状况,甚至无法正常飞行。
5. 呼吸困难:肝脏受损的鸟类可能因腹水、腹部囊肿等症状出现呼吸困难。
二、慢性肝病的治疗方法鸟类慢性肝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密切观察与早期诊断:饲养鸟类的主人要密切观察鸟类的行为、采食及粪便等变化,并在发现异常时及早就医,通过检查血液、粪便等,确诊是否为慢性肝病。
2. 营养调理:慢性肝病的鸟类需要调整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提供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减轻肝脏负荷,保证其所需的营养。
3.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给鸟类开具一些护肝的药物,以减轻肝脏负荷,促进肝脏修复。
但需注意,药物治疗需要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并注意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4. 环境管理:保持鸟类栖息环境的清洁与干净,避免因环境脏乱导致肠道细菌感染,加重肝脏负担。
5. 休息与监护:患有慢性肝病的鸟类需要充足的休息与监护。
饲主可以将其放置在安静的环境中,提供安全感,避免过度运动。
三、预防慢性肝病的方法除了治疗,预防是更为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预防鸟类慢性肝病的方法:1. 饮食合理:合理搭配鸟类的饮食,提供均衡的营养。
鸟类常见疾病鸟类肺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鸟类常见疾病鸟类肺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鸟类常见疾病——鸟类肺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鸟类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之一,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环境、饮食、疫苗接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鸟类也会患上各种疾病。
其中,鸟类肺炎是一种常见而又危险的疾病,本文将介绍其症状及治疗方法,以便鸟类饲养者和关注鸟类健康的人们加以了解和应对。
一、鸟类肺炎的症状鸟类肺炎是一种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1. 呼吸困难:患有肺炎的鸟类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音增强、喘息等现象,常常张开嘴巴蹲在笼子的一角或者低头呈现疲态。
2. 西斯病:部分患病的鸟类会伴有喉头炎或气管炎,表现为喉头发炎、变色、咳嗽等症状。
3. 眼部症状:鸟类肺炎还可能引起眼睛以及眼附近的症状,如眼部红肿、流泪、眼白变浑浊等。
4. 体温升高:患有肺炎的鸟类常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5. 消化问题:一些鸟类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道问题,如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
二、治疗方法鸟类肺炎需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并危及鸟类的生命。
针对鸟类肺炎,通常采取以下治疗方法:1. 隔离患病鸟类:首先,将患有肺炎的鸟类与其他鸟类隔离,以免疾病传播。
随后,将其放入一个温暖、干燥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提供充足的水和适量的食物。
2. 密切观察症状变化:饲养者应密切观察患病鸟类的症状变化。
一旦发现症状有明显加重或出现新的问题,应及时就医或咨询兽医。
3.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在兽医指导下,给予患病鸟类适当的药物治疗。
根据具体病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消炎药以及抗病毒药物等。
然而,用药需谨慎,要注意给药方法和剂量,以免对鸟类造成不良反应。
4. 注重饮食及营养补充:在治疗期间,饲养者需确保患病鸟类获得充足的水和高质量的饲料,以帮助其增强免疫力。
此外,也可考虑适当添加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补充剂,以促进康复。
5.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经常清理鸟类的栖息地,保持环境的干燥和清洁。
鸟类疾病53种临床症状

鸟类疾病53种临床症状新城疫潜伏期4—12⼤,⼀般为5—6天,根据临诊表现⼀般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种类型。
最急型是突然死亡⽽不出现任何临诊症状。
急性病的症状是:体温升⾼,精神沉郁或昏睡,呼吸困难,饮欲增加⽽⾷欲减退或消失,流涎,黄绿⾊下痢;发病后2—5天内死亡,死亡率可达98%以上。
亚急性病例常有神经症状,出现头颈甩头、弯颈、腿扭,局部或全部⿇痹,下痢。
慢性者⼀般是瘫痪等神经症状为主,⽣长发育缓慢。
曲霉菌病重要症状是严重呼吸问难,张⼝呼吸、喘⽓、很少采⾷,饮⽔较少,很快窒息或衰弱死亡。
肿眼病肿眼病和⼀般鸟眼发炎、外伤红肿不同,眼⾥含有泪⽔,⾝体明显消瘦(这些症状是⼀般的外伤所没有的,所以您要是判断是不是外伤,这个很重要),厌⾷,拉稀现象,粪便形状为绿⾊的条状,周边为⽔样。
还可能伴随有粗⽓,肺部有湿罗⾳,性情急躁,有啄⽻现象传染性喉⽓管炎病鸟表现精神委顿,⾷欲不振,头低垂或向旁弯曲,眼睛和⿐孔中聚有少量分泌物,张⼝呼吸,喘⽓,间或喷出带⾎的粘液或凝固的⾎液。
渗出物和⾎液在咽喉、⽓管积聚,常使鸟窒息死⼴传染性⽀⽓管炎常表现为伸颈、张⼝呼吸,打喷嚏,呼吸时发⽐持殊叫声,夜间最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病鸟⾝体衰弱,精神不振,⾷欲减退,⽻⽑松乱,下泻。
传染性⿐炎⾃然感染潜伏期—般为l⼀3天,也有长达2周的。
典型症状:初期流稀薄⿐涕、逐渐浓稠,变⼲后成为淡黄⾊硬物,附着于⿐孔内外,使呼不畅,病鸟常摇头或⽤⽖抓这样可能导致眼结膜发炎,流泪,眼⽪肿胀。
病鸟精神不振,⾷欲减退,体重减轻,有腹泻症状。
传染性败⾎霉形体病潜伏期⼀般是10⼀21天,病程很长。
病主要呈慢性,典型症状先是上呼吸道发炎,继⽽出现浆液性、粘液性⿐涕,随着病程发展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炎症蔓延到下呼吸道时,症状更加明显,呼吸时出现罗⾳,⾷欲不振,⽣长停滞。
肠胃炎病鸟表现为精神委靡.消化不良,粪便粘稠有恶臭、(关于这个恶臭,如果您没有概念的话,平时可以闻⼀下健康鸟⼉的⼤便,不要觉得恶⼼,根本闻不出味道)肛门周围常沾有粪便,有时出现便⾎,很快便消瘦尾脂腺炎这个疾病⼤家⼀定都听说过了,尾脂腺有分泌油脂涂于⽻⽑,使鸟⽻⾊鲜艳、⽻⽑不湿⽔的作⽤。
爱鸟的常见疾病与预防措施

爱鸟的常见疾病与预防措施鸟类作为一种常见的宠物,有着让人们愿意去养护的可爱和独特之处。
然而,饲养鸟类也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
了解这些疾病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我们保护和照顾我们的可爱小鸟。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鸟类疾病以及预防措施:1. 羽毛丛生病(Plucking)羽毛丛生病是鸟类养殖者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鸟类频繁地拔毛或啄掉自己的羽毛。
这种行为通常是因为身体上的不适,包括寄生虫感染、营养不良、压力和孤独感等。
- 给鸟类提供一个舒适、干净和安静的环境。
鸟类应该有足够的空间来活动和休息。
- 检查鸟类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并根据兽医建议进行治疗。
-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确保鸟类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 给予足够的社交和活动时间,让鸟类不会感到孤独和无聊。
2. 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Infections)呼吸道感染是鸟类中常见的疾病,可能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感染症状包括喷嚏、鼻涕、气喘、呼吸困难等。
- 保持鸟类居住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 避免与有感染的鸟类接触。
- 鸟类的饮食和水源应该是清洁的,并避免污染。
- 如果出现疾病症状,应尽早就医找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3. 营养缺乏症(Nutritional Deficiencies)鸟类的营养缺乏症是由于饮食不均衡引起的。
不同的营养物质缺乏可能导致鸟类的生理和行为问题。
- 提供多种多样的食物,以确保鸟类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 如果不确定鸟类所需的营养摄入,可以咨询兽医或鸟类专家的建议。
- 避免给鸟类提供过多或过少的特定营养物质。
4. 外寄生虫感染(External Parasites)外寄生虫感染是鸟类中常见的问题,包括跳蚤、蜱虫和寄生虱等。
- 定期检查鸟类身体和羽毛,以便及早发现寄生虫。
- 使用适当的寄生虫治疗药物进行防治,避免使用对鸟类有害的化学品。
5. 肠道感染(Intestinal Infections)肠道感染通常是由致病菌引起的,可能导致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
养鸟宠物的常见疾病预防

养鸟宠物的常见疾病预防养鸟宠物是很多人的喜好,因为它们可爱、活泼而且能给人带来很多乐趣。
然而,养鸟宠物也会遇到一些健康问题,所以预防常见疾病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养鸟宠物疾病以及预防措施。
1. 呼吸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鸟儿呼吸困难,打喷嚏,咳嗽,流鼻涕等。
- 预防措施:确保鸟笼通风良好,避免过度拥挤,定期清洁鸟笼、食盆和饮水器。
避免让鸟儿接触冷风和烟尘。
2. 消化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食欲减退,拉稀或便秘,呕吐等。
- 预防措施:提供新鲜的饮用水和饲料,定期更换食盆和饮水器中的水。
避免给鸟儿吃过期的食物,同时注意不要让鸟儿吃太多油脂类食物。
3. 眼睛和耳朵感染- 常见症状:鸟儿眼睛出现红肿、分泌物增加,耳朵内有异味等。
- 预防措施:保持鸟笼的清洁卫生,避免让鸟儿长时间暴露在烟雾、化学品等有害物质中。
定期检查鸟儿的眼睛和耳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4. 寄生虫感染- 常见症状:鸟儿出现体重减轻,疲倦无力,羽毛枯萎等。
- 预防措施:定期洗澡和梳理鸟儿的羽毛,尽量避免鸟儿与野外鸟类接触。
饲料和饮水器要定期更换,避免寄生虫的滋生。
5. 骨骼和关节疾病- 常见症状:鸟儿行走困难,骨折,关节肿胀等。
- 预防措施:提供富含钙质的食物,例如鸟儿专用的钙质补充剂或蛋壳碎片。
确保鸟笼的底部有合适的覆盖物,可以减少鸟儿受到跌落伤害。
6. 心脏疾病- 常见症状:鸟儿活动力降低,呼吸急促,食欲减退等。
- 预防措施:提供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度喂养油脂类食物。
定期带鸟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
7. 疾病预防的一般措施- 勤于清洁:保持鸟笼、饮水器、食盆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 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确保饮食中包含适当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 提供适宜的环境:确保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鸟儿暴露在寒冷或高温环境中;避免饲养过多的鸟类,避免过度拥挤。
- 定期体检:定期带鸟儿到兽医处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鸟类医学知识点总结

鸟类医学知识点总结鸟类医学是研究鸟类疾病和健康的领域,涉及到鸟类的解剖学、生理学、病原学、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对于从事鸟类饲养和养殖的人士来说,了解一些鸟类医学知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鸟类养殖管理的水平,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鸟类疾病。
一、鸟类的解剖学特点鸟类的解剖学特点与哺乳动物有所不同,其中一些特点对于鸟类医学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首先,鸟类具有羽翼、鸣唱器官、尖锐的喙等独特的器官结构,这些器官的异常变化可能会导致鸟类健康问题。
其次,鸟类的呼吸系统具有明显的特点,他们通过气囊和鸟类独特的肺结构来实现高效的气体交换。
这也使得鸟类更容易受到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二、鸟类常见疾病鸟类常见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传染性鸟类疾病等。
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其中常见的细菌感染疾病包括鸟类痢疾、脓肿、病毒感染疾病主要有鸟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病等。
寄生虫感染主要包括蛔虫、回虫、钩虫等虫群的感染。
传染性鸟类疾病是指那些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或直接接触传播给其他鸟类的疾病,其中典型的例子是鸟流感。
三、鸟类临床诊断和治疗鸟类医学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与哺乳动物略有不同。
首先,由于鸟类通常是小型动物,且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所以临床检查和采样需要一定的技巧。
鸟类常见的临床检查包括观察行为、观察食欲和排便情况、观察羽毛质量等。
其次,鸟类的采样方法也与哺乳动物不同,包括采集鸟类的粪便、咽喉刷子标本和血液标本等。
在鸟类医学的治疗方面,首先需要病情准确的诊断。
鸟类医生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以及临床症状来进行诊断。
随后,治疗常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等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给鸟类投药或注射药物来达到治疗效果。
外科手术用于鸟类的创伤和其他外科问题。
四、鸟类养护与健康保障鸟类的养护与健康保障对于预防疾病和提高鸟类寿命至关重要。
首先,鸟类养护需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充足的空间、舒适的温度和湿度,以及适宜的饮食。
宠物鸟类的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

宠物鸟类的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鸟类作为可爱的宠物,受到了越来越多家庭的喜爱和养殖。
然而,与其他宠物一样,它们也会面临一些健康问题。
本文将介绍宠物鸟类的常见疾病,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呼吸系统疾病鸟类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感染性气管炎和鸟类支原体感染。
感染性气管炎通常由病毒引起,症状包括喷嚏、喉咙发炎和呼吸困难。
治疗方法主要是提供充足的饮水,并使用医生推荐的抗生素药物治疗。
鸟类支原体感染会导致鸟类发生打嗝和呼吸急促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药物和定期清洁鸟舍以及鸟笼。
二、消化系统疾病宠物鸟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和鸟类坏疽病。
消化不良主要由于饮食不合理或者感染引起,症状包括便秘、食欲不振以及体重下降。
治疗方法包括改变饮食习惯、补充适当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同时使用医生推荐的药物。
鸟类坏疽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感染疾病,症状为消化系统疼痛、呕吐和食欲不振等,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生素药物和定期清洁鸟舍以及鸟笼。
三、皮肤疾病宠物鸟类的皮肤疾病通常由于外界环境不洁或者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痒、掉羽、红肿以及皮肤溃烂。
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医生推荐的抗生素药物和局部外用药膏,并保持鸟笼的清洁和卫生。
四、营养不良和缺乏维生素鸟类营养不良和缺乏维生素会导致它们的健康状况下降。
常见的症状包括羽毛暗淡、食欲不振、无精打采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改变饲养方式,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提供丰富的水果、蔬菜和适量的草籽等。
同时,可以添加宠物鸟类专用的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
五、寄生虫感染宠物鸟类常常会受到寄生虫的感染,如外寄生虫和内寄生虫。
外寄生虫主要是指各种寄生在鸟类皮肤和羽毛上的虫子,如虱子和螨虫等。
内寄生虫则寄生在鸟类的消化道或者其他部位,如蛔虫和线虫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医生推荐的驱虫药物,并注意鸟笼的清洁和卫生,减少感染的机会。
总之,宠物鸟类的常见疾病多种多样,养鸟家庭应该定期观察宠物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宠物鸟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

宠物鸟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宠物鸟是现代家庭中很受欢迎的宠物之一,然而,饲养宠物鸟也需要我们做好相应的疾病预防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宠物鸟疾病及预防方法,帮助鸟类爱好者更好地照料宠物鸟的健康。
一、常见疾病1. 羽毛疾病:宠物鸟的羽毛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它们的整体精神状态。
羽毛疾病是宠物鸟常见的疾病之一。
这种疾病会导致羽毛失光、脱落、变色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真菌感染。
预防羽毛疾病的方法包括定期给宠物鸟修剪羽毛、保持饲养环境干燥清洁,以及提供均衡的饮食。
2. 呼吸道感染:宠物鸟很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这可能由于环境污染、接触致病病原体等原因导致。
常见症状包括打喷嚏、咳嗽、呼吸困难等。
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包括保持鸟笼清洁卫生、避免室内烟雾等污染源,以及提供富含维生素C等免疫增强剂的饮食。
3.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问题在宠物鸟中也是常见的。
饮食不当、食物感染等都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常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拉稀或便秘等。
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法包括提供干燥清洁的饲养环境、为宠物鸟提供新鲜的食物,并定期检查饮食消化情况。
二、预防方法1. 饲养环境卫生:宠物鸟的饲养环境应保持干燥清洁,尽量避免灰尘、细菌等带来的污染。
定期更换鸟笼内的垫料,清洁食盆和水盆,并确保水源清洁。
2. 均衡饮食:为宠物鸟提供均衡的饮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提供新鲜的水源和适宜的鸟粮,同时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3. 定期检查:定期带宠物鸟到兽医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问题。
与专业兽医合作,制定合适的疫苗接种计划,免疫宠物鸟。
4. 注意观察:养鸟者应时刻关注宠物鸟的行为和健康状况。
如果发现异常,如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异样的呼吸方式等,应及时采取措施,并与兽医取得联系。
总结:宠物鸟的常见疾病包括羽毛疾病、呼吸道感染和消化系统疾病等。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饲养者应重视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提供均衡的饮食,定期检查和观察宠物鸟的健康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衣原体病衣原体病是一种能由禽类传染给人的疾病,又称鸟疫、鹦鹉热。
病原: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
衣原体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强,55℃经5分钟、37℃经48小时即被灭活。
日光照射下最多存活6天,在水中最多存活17天。
本衣原体对酸和碱的敏感性较低,但易被季铵化合物和脂溶剂等灭活。
一般消毒药如氯化苄烷铵碘酊溶液、70%洒精、3%过氧化氢可在数分钟内破坏其感染性。
本病原对煤酚类化合物和石灰具有抵抗力。
流行病学:鹦鹉热衣原体对各种鸟均有致病性,鹦鹉、鸽子最具有易感性。
病鸟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本病可由污染的尘埃和散在空气中的液滴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螨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染。
由于人也可被传染,因此要注意自身的保护。
症状:由于衣原体毒力强弱不同,病鸟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
鹦鹉、鸽子等可呈显性感染。
患病鹦鹉精神委顿,不食,眼和鼻有脓性分泌物,拉稀,后期脱水、消瘦。
幼龄鹦鹉常归于死亡。
成年鹦鹉可康复,但长期带菌。
病鸽精神不安,眼和鼻有分泌物,厌食,拉稀,成鸽多数可康复而成为带菌者。
防治:要控制传染源。
引进的新鸟先要了解当地是否有衣原体病存在,有条件的可做血清学检查。
隔离观察2周后方可入群。
病鸟粪便、垫料、羽毛要认真处理,笼具应严格消毒,消灭吸血昆虫,严防此病传播。
可用四环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治疗,氯霉素有毒性,不能用。
治疗量为每千克饲料加2 ~ 4克。
这对隐性感染者效果不大。
治疗应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进行,数量少时应考虑淘汰病鸟。
二、新城疫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
特征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
病原:该病由副粘液病毒属的病毒引起。
此病毒对消毒药、日光及高温的抵抗力不强。
2%的烧碱、1% ~ 2%的甲醛、1% ~ 2%的来苏尔等消毒剂均可于20分钟内将其杀死。
在夏季,阳光直晒下约半小时死亡。
加热至70℃经2分钟死亡。
在舍内,30℃~ 32℃能存活3周至1个月。
流行病学:家禽易感此病,野生鸟和观赏鸟也易感染此病。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鸟,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都能传染。
除经口传染外,带毒的飞沫、尘埃可进入呼吸道而传染。
病毒也可以经过眼结膜、泄殖腔和皮肤进入鸟体内。
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 ~ 5天。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常无特征症状而迅速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的幼鸟。
急性型,病鸟食欲减退,垂头缩颈,翅滂下垂,状似昏睡,咳嗽,呼吸困难,有粘液性鼻漏,常伸头,张口呼吸,鸣叫异常,口角流出多量粘液,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
有的病鸟还出现神经症状。
死亡率极高。
慢性型,初期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不久后逐渐减轻,但同时出现神经症状,站立不稳,头颈向一侧扭转,动作失调,反复发作,最终瘫痪,病死率低。
防治:严格饲料管理,保证供给全价饲料。
新买入的鸟必须隔离观察2周。
病鸟用过的笼具、用具、水罐和食罐要彻底清洗、消毒。
发病鸟要与其他健康鸟隔离治疗,认真处理死鸟。
预防的最好方法是免疫接种。
饲料中适量加入些抗生素、维生素A等,避免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饲喂笼养鸟繁殖预混料和“鸟乐”4号也有一定的效果。
三、法氏囊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腹泻、寒颤、极度虚弱、法氏囊和肾脏病变。
病原:本病病毒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
该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在60℃经90分钟仍不能灭活,在-20℃可生存3年之久,在pH值12的强碱环境中保持30℃以上1小时方能杀死。
在紫外线及日光下有耐受力,从病鸟笼内清除的粪便、饲料、饮水等,经过52天仍保持传染力。
舍内螨、蚊、小甲虫等能带毒传播。
首推的消毒药为甲醛,其次为人医用氯胺丁等,此外毒菌净、新洁尔灭等也有一定效力。
流行病学:幼龄鸟易感染。
传播方式包括直接接触和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粪便、尘土、笼具、人员衣物等间接传播。
这种病毒不仅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还能通过鸟卵进行传染,某些昆虫也能带毒传播。
症状:潜伏期很短,最初发现有些鸟有啄自己不良信息的现象,接着病鸟羽毛蓬松,采食量减少,畏寒,精神萎靡,缩头,闭眼,不愿走动,伏地昏睡,排泄白色和水样稀粪,个别粪便带血,眼窝凹陷,脱水,最后衰弱死亡。
防治:本病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注射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血清,每只0.4毫升肌注,注射一次即可。
注射抗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卵黄,每只5毫升。
对幼鸟加强护理,寒冷季节要保温,饲料中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
饮水中可加4% ~ 5%的葡萄糖,以补充热能,改善体质。
四、马立克病马立克病又称传染性肿瘤病。
病鸟的外周神经、内脏器官、性腺、眼球红膜、肌肉及皮肤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最终因受害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病原:马立克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群的B亚群病毒。
马立克病病毒对刚出壳的幼鸟有明显的致病力。
该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16℃时可存活210天。
它对热的抵抗力较低,22 ℃~ 25℃可保存48小时,37℃时保存18小时,60℃时10分钟即全部死亡。
常用消毒药对其有一定作用。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感染禽类,哺乳动物不会被感染。
有囊膜的完全病毒自病鸟羽囊内排出,随皮屑、羽毛上的灰尘及脱落羽毛散播,飞扬在空气中,主要由呼吸道侵入其他鸟体内,也能伴随饲料、饮水由消化道入侵体内。
病鸟的粪便和口鼻分泌物也具有一定的传染力。
症状: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与症状,本病可分为3种类型:神经型、内脏型、眼型,有时也可混合发生。
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最常侵害坐骨神经,常见一侧较轻一侧较重,刚发生时不完全麻痹,步态不稳,以后完全麻痹,不能行走,蹲伏在地,一只腿伸向前方,另一只腿伸向后方,成为一种特征性姿态,;臂神经受侵害时,则被侵侧翅膀下垂;当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侵害时,病鸟发生头下垂或头颈歪斜现象。
内脏型:常侵害幼鸟,死亡率高,鸟主要表现为精神委顿,不吃食,病程较短,常突然死亡。
眼型:发生于一眼或两眼,丧失视力。
防治: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预防接种疫苗为上策。
平时笼具要严格清扫与消毒,有幼鸟的笼具必须远离其他年龄的成鸟。
饲料中适量加些维生素,防止感染其他疾病。
五、禽痘禽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两类。
病原:禽痘的病原为禽痘病毒,最少有4种病毒型。
禽痘病毒对外界是环境的抵抗力相当强。
在上皮细胞屑中的病毒,虽然完全干燥和被直射日光作用许多星期,还不致被杀死;加热至60℃需经3小时才被杀死,在-15℃以下的环境中可保持活力多年。
1%的火碱、1%的醋酸或0.1%的升汞可于5分钟内杀死此病毒。
流行病学:多种野生禽类较易感染,鸟类如金丝雀、麻雀、燕雀、鸽、椋鸟也常发生痘疹。
发病季节主要是夏季和秋季,此时发病的绝大多数为皮肤型。
冬季发病的较少,常为粘膜型。
禽痘病毒通常存在于病禽落下的皮屑、粪便以及随喷嚏和咳嗽等排出的排出物中。
上述污物到达健禽皮肤和粘膜的缺损中时,可引起发病。
另外,吸血虫有传播此病的作用,蚊的带毒时间可达10 ~ 30天。
症状:禽痘的潜伏期为4 ~ 8天,通常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偶有败血型。
皮肤型:以头部皮肤多发,有时见于腿、脚、泄殖腔和翅内侧,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
起初出现麸皮样覆盖物,断而形成灰白色小结,很快增大,略发黄,相互融合,最后变为棕黑色痘痂,经20 ~ 30天脱落。
一般无全身症状。
粘膜型:也称白喉型,病鸟起初流鼻液,有的流泪,2 ~ 3天后在口腔和咽喉粘膜上出现灰黄色小斑点,很快扩展,形成假膜,如用镊子撕去,则露出溃疡灶,全身症状明显,采食与呼吸发生障碍。
混合型:皮肤和粘膜均被侵害。
败血型:少见。
防治:皮肤型鸟如患部破溃,可涂以紫药水。
白喉型如咽喉假膜较厚,可用2%硼酸溶液洗净,再滴一二滴5%的氯霉素眼药水。
除局部治疗外,每千克饲料加土霉素2克,连用5 ~ 7天,防止继发感染。
.新购入的鸟,要经过隔离观察2周,发现无异常情况后再合群。
此病可用鸡痘疫苗预防。
六、肿眼病在夏季,尤其是温度高于30℃时,牡丹鹦鹉最易出现肿眼病。
有些人不明病因,随便喂消炎药和涂软膏类药物,不但不见好转,反而贻误病情,造成90%以上的鸟死亡。
肿眼病和一般鸟眼发炎、外伤红肿不同,初发现眼病时,鸟体内患病已有10天左右,如果解剖鸟体,体内器官——肝、肠或其他部位已有出血点,发生了霉烂现象。
再看眼,眼里含有泪水,身体明显消瘦,乍毛,厌食,还有的鸟出现拉稀现象,粪便形状是中间为绿色的条状,周边为水样。
此病由鸟衣原体病毒所致。
鸟衣原体病毒还可导致鸟喘粗气,肺部有湿啰音,性情急躁,伏窝时出现啄羽和咬死小鸟现象。
遇到这种情况,马上要将病鸟隔离,对病鸟和其他鸟都要进行消毒。
一般的药对本病没有治疗效果,如眼药水、眼药膏等,不但治不好病,反而起反作用,造成病情加重,眼会进一步肿胀并封起来。
封起来后严重者失明,稍轻的眼皮带肉瘤或有白黄色分泌物。
以前对其病因已知,但对治疗方法掌握甚少,经过几年研究,北京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研制出胶囊6号、胶囊7号,对治疗此病效果显著。
凡发现肿眼者,室内、笼具等都要消毒,防止传染。
七、传染性呼吸道疾病鸟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有: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和曲霉菌病。
七、(1)传染性喉气管炎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
病原: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是疱疹病毒科的一个成员。
本病毒的抵抗力很弱,55℃只能存活10 ~ 15分钟,37℃存活22 ~ 24小时,但在13 ~ 23℃条件下能存活10天,低温冻干后在冰箱中可存活10年。
本病毒对一般消毒剂都敏感,如3%来苏尔或1%苛性钠溶液1分钟即可杀灭之。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侵害家禽,但野生鸟,如野鸡、孔雀等也可感染。
被病毒污染的垫料、饮水、饲料、用具、笼具可成为传播媒介。
舍内养鸟过多,通风不良,维生素缺乏,寄生虫感染,都可诱发和促使本病发生。
症状:病鸟表现精神委顿,食欲不振,头低垂或向旁弯曲,眼睛和鼻孔中聚有少量分泌物,张口呼吸,喘气,间或喷出带血的粘液或凝固的血液。
由于有过量的渗出物和血液在咽喉、气管积聚,常使鸟窒息死亡。
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但一旦产生了免疫力,病鸟即能迅速恢复。
可试用樟脑水肌注,缓解呼吸困难。
对病鸟要加强护理,注意保暖、通风,饲料中适当加一些不良信息素,酌用土霉素、氯霉素等控制继发感染。
也可接种疫苗。
(2)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特征为咳嗽、打喷嚏和气管发出啰音。
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属的一个代表种。
大部分病毒在56℃条件下15分钟即可死亡,20 ~ 30℃经2月死亡,4℃下可存活142天。
对气管中的病毒,用1%的石炭酸、1%来苏尔、0.1%高锰酸钾、70%酒精等,在3分钟内即可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鸟从呼吸道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染给易感鸟,此外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笼具等经消化道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