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广东高考作文破题范例及分析指导2012-2014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作文教学论文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特别告知:本刊2014年1期《人间有味是清欢》,文中谈及“注重心灵的丰盛” “讲究平和与宁静”的“黑白照片”式的清欢,“拒绝物质的诱惑”,“拒绝浮躁的喧嚣”,就此行文定能写出诗意盎然的美文。
本刊2014年4期《灵魂的救赎:”寻找那些失去的……”》,亲情都去哪了?真情都去哪了?闲适都去哪了?本文给出了答案,而这也恰恰是此文题中关于“照片”问题的答案。
广东刘智俊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⑶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点拨可以抓住材料的中心词“照片”或关键短语“黑白胶片、数码技术” “永不褪色的记忆”和“值得珍惜的‘点滴等进行追问或反问快速打开思路:为什么“黑白胶片的时代”仅有的几个瞬间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那些“值得珍惜的‘点滴真的会随着照相技术的进步而消退吗?在两个照片的时代里我们要把握什么呢……此题至少有三个大的写作角度:1•由第一段材料,可以记叙与“黑白照片”相关的故事。
比如,通过对黑白相册(我的成长相册)的翻阅和回忆,表达对往昔艰苦岁月的怀念,对父母含辛茹苦抚育自己的感恩之情;也可以对一张或几张泛黄、模糊的照片进行思考、联想和议论,讴歌情感珍贵永恒,回忆温馨美好时光。
2•由第二段材料,可以剖析珍惜的“点滴”被稀释的原因:(1)时代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忙碌,越来越浮躁;(2)黑白胶卷时代拍摄频次少,只在有纪念意义的重大日子或事件时拍摄,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数码时代,照片想拍就拍,非常便捷,时常更新,情感自然会被稀释;(3)对两个时代的照片,人们采取的欣赏方式是不一样的,对泛黄、模糊的黑白照片我们往往仔细欣赏,慢慢体味,而对数码照片往往是匆匆浏览,过眼就删。
广东近年高考作文考况分析及应对策略

广东近年高考作文考况分析及应对策略(一)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高考作文是考察考生思维品质、认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知识、生活体验积累状况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在高考总分中占40%,是决定高考语文成绩高低的关键因素。
因而,如何应对作文题,在短短的时间内临场发挥写出一篇好文章,这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自古以来,能在片刻之间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写出一篇好文章的,为数毕竟微乎其微;好文章总是在反复推敲、修改、润饰中完成的,片刻之间出佳作的说法,在一般意义上说有如天方夜谭。
但是,高考作文恰恰要求片刻完成——按照现行高考语文试题的题量和一般考生的水平,作文题给予的写作时间大约只有40分钟(40分钟是应试作文的底线,新课标要求高中生平时能在45分钟中写出600字左右的文章),也就是所谓片刻之间。
在这样限定而且极为短促的时间里要求临场发挥,考生能否写出一篇好文章来呢?这当然不容易。
不过,文章的好与不好也是相对而言的,大体来说,按照评分标准,高考作文达到一类卷水平的,就应该算是好文章。
所以,这里所谈的“怎样在40分钟内写出一篇好作文”的问题,只限定于谈论高考作文。
按照这一标准,应该说,40分钟里写出一篇好作文是有可能的。
近三年来,广东考生每年作文成绩达一类卷的占7%~9%。
具体说,2004年有3万6百多份,2005年近2万份,2006年3万3千多份。
当然,数量还偏低点。
未来的考生,既要有信心,又要有更高的目标去写出更多的好作文。
(二)广东考生作文的突出毛病是什么为了更好地探讨上述话题,有必要简略分析一下近年广东高考作文的状况。
首先回顾一下自1999年高考作文采用“话题作文”以来广东考生历年的作文成绩:年度考生人数作文题目平均分一类卷五类卷1999年165488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41.63 21.72%0.9 9%2000年185520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38.93 12.71%0.0 2%2001年221034 诚信41.59 9.02%0.01%2002年259240 心灵的选择39.93 8.92%0.36%2003年306421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39.12 8.76%0.41%2004年347348 语言与沟通38.65 8.83%0.31%2005年414174 纪念38.22 7.2%0.23%2006年475056 雕琢心中的天使37.85 7.0%0.3 3%上表表明,自1999年以来,广东每年高考作文成绩平均分差距在1~4分之间,可以说大体稳定,但近年有下降趋势,其中一类卷即好文章大体呈下降趋势。
2012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例评

2012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例评2012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例评作者/徐学飚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
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解题这是一个“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刘熙载语),令人遐想的材料作文题。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选择,表明了他对中国新疆古文化的向往,尤其是那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灿烂交汇,一直闪烁在耀眼的历史星空,他越研究越热爱,越研究心里越敞亮。
这已经不只是对一种工作的热爱,还是工作和生活的状态,是一种思想境界。
我们从这个角度写引发的思考,可以写出较深厚的文化含量。
而另一则材料还包含有两种想法:愿意生活在未来的世纪里;居里夫人还说,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前者憧憬未来,后者立足当下。
和上一则材料合起来看,向往古文化和憧憬未来更侧重于精神层面,可以归入同类。
而像居里夫人那样主张执著现实,恐怕是为更多人所认可的生活状态和活法。
文章立意可以是以上提到的某一侧面,也可以是较为综合的,例如立足当今,借鉴古代,想到未来。
这写法难度大些,但对会写的人有利,他可以汪洋恣肆,挥洒自如;文字驾驭能力一般的同学,宜选取中等难易程度的立意,单一一些易于把握。
这也便于充分发挥、展示自己的水平而不致吃亏。
总之,尽情拓展想象,抒发情志,这个材料作文题是会写考生的广阔天地。
例文我爱这时代我也偶尔会在文章里,畅想未来斑斓的图景;我也偶尔会在白日梦中,痴想如果我回到古代会有什么样的奇遇。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详解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详解广大附中宋喜盘【原题回放】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永不模糊,但在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少于800字。
【作文类型】和去年一样,属于从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类型,由于把“你对……是怎么看的”这样一句话换成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所以更加既突出了审题立意,否则,就会在二、三类判分,从而突出了高考选拔性的特点。
也更突出了老师的指导性,如果指导不到位,就可能使学生“遗憾终生”。
【审题方法】运用“异中求同”的方法,首先确定写作范围,把材料作文先转化为话题作文。
原材料有两段话,先看第一段:异(黑白照片):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日益模糊。
再看第二段:异(数码照片):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永不模糊,但在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这两段文字内容不相同,一个是叙述和评价“黑白照片”;一个是叙述和评价“数码照片”,这是“异”,但可以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即“同”——“照片”。
所以,凡是在“照片”,范围内的思考、议论、记叙、抒情,都可以在立意上判为一类卷。
【如何立意】原材料两段文字是并列关系,分别叙述和评价了“黑白照片”和“数码照片”,所以可就一个方面立意,也可以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立意。
具体来说可有以下方面意义:1、黑白照片,永不退色的记忆。
2、黑白照片,模糊了记忆。
3、数码照片,永远的记忆。
4、数码照片,不再有珍惜。
5、黑白照片和数码照片各有优劣【如何展开】新课标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以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目为例

以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目为例: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作文的命题方式是材料作文,属于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哲理)题材。
材料以“照片”为主题内容,以熟悉的生活材料为切入点,陈述了相片技术和当代人生活的关系,相片科技给人情感体验带来的改变与影响,隐含了科技发展与现代人类情感关系的探讨。
审题立意:材料分为两段。
第一自然段讲“黑白胶片”时代,所照相片数量少,易模糊,但人们不断翻看。
第二自然段讲“数码科技”时代,所照相片数量多,效果好,但人们却很少翻看。
这两段内容合起来,我们可以从人类情感的固有特点去审题,也可以从现代科技对人的影响这个角度去审题。
人类情感的固有特点是:爱少性、念远性和惜逝性。
也就是东西或情感越少我们越珍视,距离越远我们越渴望得到和思念,消逝的东西和情感我们越珍惜。
说白了,就是越是不容易得到的越是好东西。
而现代科技呢,现代科技正好改变了这种状态,它使东西变多,使距离变近,使事物易得不易逝。
所以这个材料的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中心角度:人类情感的固有特点:爱少性、念远性、惜逝性;重要角度:现代科技之于现代人生活的影响;沾边角度:科技的利与弊。
2014年广东高考标杆作文及点评14篇

2014年广东高考标杆作文及点评14篇写作佳苑2014-07-14 05052014年广东高考标杆作文及点评14篇【作文题目】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进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标杆作文】1号文数码时代,珍存点滴广东一考生家中有不少老照片。
最古老的一张是属于妈妈的奶奶,也就是我的外曾祖母。
她一脸安详地面对镜头,黑白二略带微泛黄的相片,丝毫无损于她的雍容的气度。
每当母亲提起她时,总有新奇的渴望,那是因为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她从香港给家里捎回了不少好东西。
母亲一脸自豪地叙说着家里拥有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引来晚上全村的大集会。
诸如此类的尘封往事总能带来一段温馨的记忆,当然还有逝去的伤痛。
她的照片不多,屡次搬家之后就只剩下这张了,我们的万千思绪,便全由这照片来承托。
我还见到过父母的婚纱照,寥寥几张,或是深情地凝望,或是相爱的偎依。
甫一铺开,那爱意与幸福总能触动我的心弦。
当然还有我刚出生时,在父亲怀中的笑脸,那时父亲两鬓尚未斑白,模样正值年青(轻)。
这些照片都被父母装裱起来,仔细珍藏。
每当父母从照片下经过,我总能看见他们沉浸于记忆中的深沉的微笑。
然而,时代的脚步却总不会留恋畴昔。
生产胶卷的早已倒闭,cmos感光元件与不断进步扩充的储存卡为海量拍摄提供保障。
或许在从前,我们还要洗洗取景,不想浪费手中的胶卷。
而今,我们只须(需)轻按快门,“咔嚓”便是一张。
有时候嫌一张不好,便有事没事多拍几张,说是留多点纪念,其实都不过是丢进了记忆的垃圾箱。
2012年度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

2012年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篇一:2012高考广东语文作文分析】2012年广东语文高考作文分析【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和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
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背景分析】从2004年广东高考单独命题以来,语文作文命题的形式主要是话题或命题作文,虽然在复习和模拟考中都有所涉及,但由于材料作文在高考中没有出现过,因此各学校并没有作为重点,相信各校在2012年高考语文备考中作文重点仍是命题作文,前几年一直“盼望”着的材料作文终于在人们快把它遗忘的时候降临在今年的试卷中,可以说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说它“出乎意料”是从外在原因看,因为老师和学生的惯性思维,我们一直认为广东作文应该还是会求“平稳”,对审题难度要求不会太大,于是在复习计划中没有对材料作文给予重视;从内在原因分析,由于材料作文的审题理解相对困难,是复习中的难点,需要大量的时间,而收效未必见好,前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的确想在短时间里让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学习把握是比较困难的。
既然不太会考又有难度,所以少花时间在材料作文方面的审题写作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从高考学生的考后反应看也都证明了这种情况。
当然材料作文也并非超出考纲,更不是什么魔鬼,皇帝轮流坐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我们有些疏忽罢了。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语文,尤其是作文从来就肩负着时代的使命。
2012广东高考作文审题及范文

生逢其时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 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 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 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上地下人 间更仿得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 以为,不论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都该 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 着。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 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戴 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 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 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用一支笔写作 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 良方是宽恕与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 儿》,他写的不是革命时史,而是捕捉了那个时代 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 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 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 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 社会,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做出了最合适的壮举。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终 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 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最忧愤了一生 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 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 不同? 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时代,抑或萧条的岁月, 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 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 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 ——这便是生 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表层意角度:
• • • • • • 选择出生的时代 选择出生的地点 选择出生在多种文化交汇的地带 愿意出生在以前 宁可生在未来世纪 在每个时期都可有趣、有用
引申义角度:
①由材料一得出“文化与生活”的话题 有物质更要有精神(文化) 生活中为何不可缺少文化 文化多元而使生活多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年广东高考作文破题范例及分析指导(2012-2014)【2014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曰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破题分析】第一步骤:挑选材料关键词。
首先是四个比较重要的词:照片、生活、记忆、科技。
“照片”是材料中谈论的事物,这个一定是重要的,没得说;“生活”和“记忆”是照片承载的对象内容,是陈述对象的对象,也是一定要的;“科技”,这是影响对照片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也是一定要的。
其次“泛黄”、“模糊”出现过两次,一定要入选;“永不”、“从不”两个重复选一个,这则材料,其中一个论域,就是记忆的永恒话题。
“分享、时代、稀释”在文中也蛮可爱,这个靠感觉,挑多挑少不碍事。
第二步骤:追问思考。
首先追问:生活的亮点被稀释,是谁的错?是科技的错吗?显然不尽然,至少我自己是喜欢科技进步的。
其次追问:人们为何要在照片中寻找永恒的记忆?为什么照片会跟永恒记忆联系在一起。
我们很容易想起电影《黄飞鸿》里头那样的照相机,然后可以开始联想,照片的功能其实一直没有太大变化,都在保留影像,记录生活。
那么出现变化的是人们的态度,之前记录是郑重其事的,现在是随意的。
然后在这样的理解的基础上,我在纸上写下我推到出来的关键词:仪式感。
这种郑重其事,正是一种仪式感。
至此,根据仪式感寻找对应的联想迁移部分,这样就可以列出关键词:电视机、过年、清明、阅读。
然后回头在代入,仪式感的问题,是否是“照片、生活、记忆、科技”的交集?如果成立,那么再考虑它是不是“深刻、本质、不跟其他人雷同”的。
如果确定,那你还犹豫什么?赶紧动手啊!【陈崇正下水作文】泛黄的生活仪式感陈崇正我们怀念黑白胶片的时代,并不是真的想回到那个时代,也并非真的觉得那个时代比现在更好,我们内心需要的,也许仅仅是唤醒一种生活的仪式感。
从黑白胶片到彩色胶卷,再到傻瓜数码,再到现在手机拍照,时代的洪流在前进,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会引发欢呼。
数码技术的时代,我们爱智慧,崇尚科技,热爱生活,喜欢分享生命中的点滴。
是的,没有人会愚蠢到与智慧为敌,大多数人将乔布斯们视为上帝的礼物;但在另一边,我们也担心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太多应该被停下来驻足欣赏的瞬间会被稀释。
但事实上被稀释了吗?这恐怕只是一个“想多了”的心理幻象——你的生命依旧精彩,你的精彩也未被剥夺,从你空虚的指缝之中流走的,其实是生活的仪式感。
在相机没有普及之前,一家人到照相馆去拍一张全家福,是带着仪式感的:每个人都穿上最为正式华丽的服饰,戴上平时舍不得戴的首饰,摆着或亲昵或端庄的姿势,毫无例外地笑着:“茄子!”那个时候,照相不是生活的一个部分,而是一个仪式,被赋予了某种意义,离别或者团聚,人们希望在一片凝固的时光中记住彼此,而不是简单的生活记录。
所以照相机是神圣的,快门咔擦一声,不单是胶卷的成本,其中还有生命或心理的某种情感投注,这一刻,就注定了日后无数日夜之中那些变迁的事物和离别的人将在一张照片之中重现。
而如今,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世界变得轻快,所有的仪式感也都失去了它的重量。
比如电视,这个必定摆放在家庭最中心位置的物体,在某个年月里几乎成为我们共同的宗教,而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的情景正慢慢被更为散漫的姿势所取代。
电视屏幕不再是唯一的了,当你在看电视时,你的爸爸可能正在对着电脑,你的妈妈却在玩手机。
类似的例子并不少,比如过年。
多少人感叹城里年味渐减,因为大家不再需要郑重其事地上门拜年了,手机能随时完成这个流程。
相反在乡间,在游神赛会的仪式之中,在敲锣打鼓的节拍里,在香烟袅袅的神庙之中,你也许更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另一个节日清明也是这样,祭祖的仪式感正在消失,清明更多成为互相疏远的亲人团聚的理由。
再比如阅读,碎片化的阅读让带有仪式感的深阅读渐减成为传说。
现在许多图片处理软件都会有一个叫“老照片”的滤镜,我经常会试着将照片弄出泛黄的效果,在一片昏黄的光线里,仿佛某个早被疏远的心灵仪式正在举行。
【2013广东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破题分析】这个题目看似简单,但他只提供一个思辨模型,不给出具体的倾向性指引,所以也会让思辨能力弱的同学更难落笔。
什么是思辨模型,比如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鸡和鸡蛋之间就形成一个讨论空间;再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也是一个思辨模型,讨论一个人面对不同情况应该持有的态度;还比如“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这是阶段性的探讨,也是一个思辨模型。
题目材料给出了一个社会慈善的模型:有捐助的人,有受助的对象,以及受助对象不同的反应。
题目的材料没有对这三种不同的反应作出评判,考生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立论,比如从坦荡大方接受帮助,从回报社会,从施舍与尊严的关系都可以展开论述。
解题的关键是,要给这个施与受的模型填补空白,将自己的见解观点放到这个框架之中进行讨论,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自圆其说。
明白这是一个思辨模型之后,你要进行关键词的提取。
首先当然是模型之中的主体:施与受,或者说捐助人和受助人。
其次是要进行联想迁移,类似的施与受的例子有哪些?这方面的例子非常多,可以想一想你读过的一些经典作品,最经典的思路是往四大名著之中找例子,这样大概可以比较平稳地完成一篇考场作文。
如果想拿高分,那么就必须在文笔和叙述策略上下功夫,这是破题之外的另一个问题了。
【陈崇正下水作文】人生困境中的施与受陈崇正面对施予,不同的境况不同的性格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人欣然接受,有人强调回报,有人婉言谢绝——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回应方式理所当然是十分正确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正方形,彼此会有倾斜的交集,而又总觉得对方摆得不够自己方正。
正因为从自己的角度看去,自己又方又正,别人充满棱角,所以宗教纷争、种族歧视、恩怨情仇自古至今从未停息。
在种种分歧之中,每个人心中又有一杆秤,十分敏感地摆放在施与受之间。
正因为绛珠草领受了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才有了《红楼梦》一段缠绵婉转的木石情缘;而正是五指山下解困之功,才有了后面九九八十一难的生死相随;华容道上,心念旧恩,不忍下手,于是才有了此后的天下三分;至于梁山好汉,多少血性兄弟就因为“及时雨”宋公明当年的仗义疏财,是以纵马杀敌慷慨赴死。
谁没有人生的困境?泰山之大也起于寸土,千里之远也积于跬步,而正是人生困境中的一施一受,甘露之恩,星星之火,能量和资源的传递为生长带来了必备的动力,才让白手起家成为可能,才让脆弱之心不至于坠于黑暗。
而日后能量转换,彼在高山之上,一览众山小,才有可能为更多的细微黑暗提供光明的捐助。
那么,有没有见利忘义甚至恩将仇报?有的!有没有可能沉溺于物质吃完施舍的鱼却不去织捕鱼的网?有可能!施与受总会不经意带来成长的惰性,也给了贪婪之人可趁之机,然而郭美美也只能毁掉中国红十字会的信用,却毁不掉国人的慈善之心,施与受的正义力量总在寻找其他更多的途径去解决更多困厄者的人生困境。
资源和能量总在优化配置之中实现人性之美,与钻营之人一样可恶的是,在道德的高枝之上总饿死许多不吃嗟来之食的乞丐。
假若真是大是大非的尊严之争倒也可钦可敬,然而更多只是将自己人格尊严的正方形摆得太正太紧,总觉得别人的棱角会挫伤自己,过度的尊严之心导致许多机会的丧失,也拒绝了能量流转的可能。
在《围城》中骂方鸿渐的那句话,完全可以用来骂这类人:“本领没有,脾气倒挺大。
”是性格决定一个人必然处于穷困的底层,真是爱莫能助。
社会的多元,诸多的原因让人生而不平等,有人生在富贵之家,有人生在贫困之地。
这是不平等的公平常态,更重要的是要让能量得以流转,要让闲置的资源到达最需要它的地方,用平常心去接受施与受,籍此起步,去完成人生的传奇。
【2012广东高考作文题目】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固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
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破题分析】这样一个题目初看很晕:题目想说什么?不明确,没有给出具体的方向,这是题目的特点。
怎么破?首先明确,材料有两则,那么别慌,先分别看它在说什么。
第一则的意思是,如果可以选择时代和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并给出原因。
第二则的意思是,如果可以选择出生时间,有人说希望出生在很早以前,有人愿意在未来,但她认为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且有用的生活。
两则材料合并可得:有些人希望出生在或早或迟的其他时代,但居里夫人认为“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且有用的生活”。
那么先找关键词。
追问:材料在讲什么?对象应该是“时代”“地方”,动作应该是“选择”,主要观点应该是有人觉得在其他时代可以过得更好,但有人认为每个时代都可以过得很好。
好了,这样就大概明确了,材料在描述:一个人在时空选择中应该持有的态度。
接着你就很容易归纳出,觉得某个时代比较现在好,可能更多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甜”而已,因为“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且有用的生活”。
也就是说,所谓时空选择是一个伪命题,外部环境其实没有得选,我们能够选择的应该是自己的态度。
破题至此,观点已经很清晰。
接着就是提炼关键词,寻找材料:时空、穿越、选择、生命意义,生活在别处。
破题之后的材料组织,就是你文章的血肉;你能够掌握什么样的素材,大概也决定了这篇文章给人的观感如何。
如果观点分析清楚以后,大家比拼的就是材料和文笔了。
【陈崇正下水作文】时光切片中的另一面陈崇正每一个孩子都认为别人餐盘中的食物要更美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