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放射性示踪的标记技术
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

五.标记方法 原料为简单化合物如3H2,Ba14CO3,Na125I等 1) 同位素交换法
2)化学合成法
3)生物合成法
多肽或蛋白质的碘化标记
125I-Na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氧化成碘分子,与蛋白质或 多肽分子中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碘化作用,从而使蛋白或多 肽碘化.所以只要含有酪氨酸或人为的接上酪氨酸的化合 物均可用放射性碘标记,除此而外组氨酸,色氨酸残基也可 生成碘化物.碘化标记有一氯化碘法,氯胺-T法,过氧化物酶 法,Iodogen法,电解标记法,连接标记法等这里仅介绍常用 的后四种方法.
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
实验核医学
一.几个概念 1.标记及标记化合物:通过一定的实验手段将某种放射性同位 素和某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相连接,使之成为某示踪物的方法称之为 标记。其产物称之为标记化合物。 2.内源性标记:在有机或生物合成过程中,使放射性前身物掺 入到某生物活性分子一级结构内的标记方法。特点是标记化合物和 生物活性物质理化特性完全相同. 3.理想标记:当化合物中某原子被相同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所 取代,而取代后的分子性质不发生改变(如构型,旋光性等)这称之为 理想标记。它和内源性标记特点相似但方法不同。 4.非理想标记:在一定条件下,用组成化合物以外的放射性同 位素原子进行取代该化合物的某些原子的标记称之非理想标记。其 分子结构或性质均较原化合物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2)非定位标记:标记分子中标记的原子没有特定的位置。
3)均匀标记:以"U"表示,指标记放射性原子在标记物分子中的 分布,相对于分子中所有碳原子而言具有统计学均一性.如U-14C葡 萄糖。 4)全标记:以"G"表示,通常指在氚标记的分子中所有的氢原子 位置均被氚所取代,它和均匀标记的区别是:前者指"C"而后者指 氚,前者仅表示统计学的均一性,而后者则是完全或随机取代.如G3H-胆固醇。
第三篇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20
4、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质量控制
• 体内用与体外用标记化合物质量控制指标不尽相同, 体内用标记化合物除满足一般药物外,尚须进行多种 控制。 • 以体内用标记化合物为例,在此分六方面介绍:物理 控制、化学控制、制剂控制、生物学控制、稳定性控 制、测量精度控制.
21
(1)物理控制
• 主要包括放射性核纯度鉴定和放射性活度测量; • 放射性核纯度鉴定 一般采用能谱分析法; Ge(Li)能谱仪; • 放射性活度测量 经绝对测量刻度过的电离室、流气正比计数器、 液体闪烁计数器; NaI(Tl)γ闪烁谱仪、Ge(Li)能 谱仪;
9
无载体RIT:可用极少的量达到极高的分析灵敏度。 无载体放射性同位素的获取: 1)化学分离法; 2)高通量快中子照射; 3)高通量热中子照射铀,回收提取其裂变产物; 4)高通量光子、带电粒子照射。
10
(2)放射性质选择
射线种类: β射线在同等强度下易于防护; γ射线穿透力强,且便于能量甄别,可进行多元素RIT; α射线射程太短,一般不用; 半衰期:较短不易操作,较长不便防护及后处理
28
(6)测量精度控制
• 制样:被示踪样品,通常要经过提取、精制及纯化 过程,制成固体、液体或气体试样; 方法:沉淀分离、萃取分离、离子交换分离、层析 离; • 测量: 固体、精度要求高——Ge(Li)探测器 精度要求低——闪烁计数器
29
5、放射性示踪的基本步骤
• 概括得到: 制备示踪剂→标记待测物→加入待测系统→ 取样处理→放射性测量→结果分析
38
扫描汽车发动机 以检测齿轮
受辐照的齿轮齿尖
汽油过滤器与 伽马监测器装配
记数率计 计算机
通过放射技术即时测算发动机损耗情况
放射性示踪

放射免疫分析(RIA)
应用: 糖尿病人血浆中胰岛素浓度; 125I- T ,血清中甲状腺素浓度; 4 内分泌学, 肿瘤学, 免疫学, 病毒学等; 测定300多种人体 活性物质和药物, 灵敏度达10-910-12g
体外诊断
诊断 体内诊断
照相,SPECT, PET
竞争放射分析 eg. 125I,乙肝两对半 活化分析 功能测定 eg. Na131I, 测定甲状腺功能 热区 eg. 111In-McAb, 直肠癌
放射性示踪
),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示踪
示踪剂(TRACER): 一种带有特殊标记的物质,当它加入到 被研究对象中后,人们可根据其运动和 变化来洞悉原来不易或不能辨认的被研 究对象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显象剂(IMAGING AGENT)
放射性示踪
定义:将可探测的放射性核素添入化学、 生物或物理系统中,标记研究材料,以 便追踪发生的过程、运行状况或研究物 质结构等的科学手段。
显象:平面显象、三维断层显象、动态显象
四 放射示踪法在医学上的应用
治疗核药物:
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时产生射线的辐照效应达 到治疗的目的。 多为α、β衰变 剂量定位在体内某特定部位 如:131I-NaI:治疗甲抗、甲状腺癌
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反应堆生产:131I、133Xe、24Na、99Mo
中子流 → 靶材料 产额决定于中子能量、通量密度、靶核数、 核反应截面、照射时间等
加速器生产:11C、13N、15O
带电粒子(p、He、α等) → 靶材料 小型化、投资少、结构紧凑
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Mo-Tc母牛
示踪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
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
将放射性核素以一定的方式引入物质分 子之中 带有放射性核素的分子称为放射性核素 标记化合物
前提:
不能改变被标记物的原
有理化和生物学性 质!!!!!
标记方式
1、同位素标记(isotopic labeling) 标记化合物中的放射性核素是原化合物中 固有元素的同位素,则称为同位素标记。 例如:H14COOH的12C被14C取代。
体外(in vitro) 物质代谢与转化的示踪 细胞动力学分析 活化分析 体外放射分析
31
物质吸收、分布及排泄
放射性核素稀释法 放射自显影技术 放射性核素功能测定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第四节 示踪实验的方法学
根据实验的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
实验的准备阶段: 主要是示踪剂、研究对象(如细胞或小动物)、探测仪器的选择;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物质代谢转化研究中的
3H、14C、32P等
体外放射分析中的125I,
临床上脏器功能测定与
显像的131I 、99mTc等。
2、半衰期:
以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为宜
临床显像常用99mTc(6h) 实验室研究常用125I(60d)
3、放化纯度:放射化学纯度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中特定结
一般非标记物质进入系统(机体)后无法区别哪些
是外来?哪些是原有的?
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后发生代谢转化、分解,无法再
找到它的迹踪。
9
为什么要用核素作为示踪剂?
Why use radionuclide as tracer? 用放射性同位素制备示踪剂是最理想的方法 实验核医学中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3H,14C 等,临床核医学中常用的有131I,59Fe等,PET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课件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即直接标记法和间接标记法。直接 标记法是将放射性同位素直接与目标分子结合,而间接标记法则使用一种能与目 标分子结合的载体,将放射性同位素携带至目标分子上。
03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技 术
实验前的准备
选择同位素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 放射性同位素,确保其具 有足够的半衰期和适当的 能量。
特点
具有灵敏度高、追踪目标明确、 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 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生物学研究
用于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 代谢、运输、排泄等过程 ,如示踪剂追踪药物在体 内的代谢过程。
医学诊断
用于检测疾病的发生、发 展过程,如利用放射性同 位素标记的肿瘤标志物进 行肿瘤诊断。
放射性
放射性同位素会释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 这些射线具有穿透能力和电离能力,可用于检测和测量。
半衰期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指该核素发生衰变时一半原子核发 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核素的半衰期不同,有的长有的 短。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
同位素标记法原理
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一特定原子或分子,可以追踪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可以释放出射线,通过检测这些射线可 以追踪标记物的位置和数量变化。
环境监测
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物的迁 移转化过程,如示踪剂追 踪水体中污染物的扩散。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最早由美国化学家赫维西于1923年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实验技术。
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新型示踪 剂的研发、高灵敏度检测设备的出现等,使得该方法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第三章 放射性示踪技术

第三章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应用核技术是对同位素以及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进行应用研究与开发,因此其基础与基本手段就是同位素和电离辐射。
放射性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学、生物学以及其他血多科学领域中都有相当广泛的应用。
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镭放射性同位素以后不久。
那时,镭就已在灭菌消毒、治疗某些疾病方面初露锋芒。
随着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品种的不断出现,放射性同位素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人体器官扫描造影和科学研究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医学中不可缺少的现代方法。
除了医学之外,放射性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国防、建筑、交通、宇航甚至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有用。
根据其应用方式可分为三种。
第一,它可作为示踪原子应用于各个学科;第二,它可作为辐射源去透视各种X射线不能透视的材料内部的特征和缺陷,并制成自动检查和测量仪器;第三,它可作为核能源和核监测仪器。
如核能电池、火灾报警器等。
目前放射性同位素已深入到各个科学技术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放射性同位素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早在60年代,前苏联和美国等国家的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即已构成国民经济总收入的0.1-0.3%。
到了80年代已达到0.5%。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每两个人就医,就有一个人要求助于核医学,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中已誉为“活体原子显微镜”。
在工业生产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也已占相当的比重。
例如,世界上90%以上的电线电缆是经辐照加工处理过的;全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是利用放射性测井勘探的。
我国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的发展历史也是如此。
60年代末,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市级医院都开展了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研究,个别省市发展到区县级医院。
在农业方面,经辐射育成的良种已有数百种,推广面积达数千万亩,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在工业方面,放射性同位素的参与,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原材料,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通常根据选用的 核素发射的射线种类确定用何种方法测量。 如固体闪烁测量,液体闪烁测量、放射自 显影等方法。双标记要用双标记方法测量。 3、示踪剂量的估算
设:m1为标记化合物的量;A为标 记化合物的放射性;S1为标记化合物 的比活度;S2为稀释后混合液的比活 度;mx为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量
根据公式 S2(m1+m2)=S1m1 得: mx=m·(S1/S2-1) 这是正稀释法的基本公式。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物质转化时,如分子中某一原子被 它的同位素所取代,虽然反应性质不变, 有时却会发生反应速度的改变,称为同 位素效应(isotope effect)。 在作物质 动力学研究时,应考虑同位素效应。
பைடு நூலகம்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实验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1、标记物的选择: ①射线类型:体内示踪实验宜选用γ射线 发射体,如131I、99mTc;离体示踪或取样 进行离体测定的研究则多选用β射线或低 能γ射线发射体,如3H、14C及125I等。 ②半衰期:体内示踪实验一般选用短半衰 期核素,体外示踪实验可用半衰期长的放 射性核素。 ③放化纯度:必须经过纯化鉴定、放化纯 度>95%。
第三讲 示踪技术

2020/4/5
同位素示踪
❖ 1923年, Hevesy在丹麦玻尔实验室工作期 间,将豆科植物浸泡在含有放射性210Pb和 212Pb的铅盐溶液中。结果发现:铅全部被吸 附在根部,从而保护其它部位
定位定量准确
❖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能准确定量地测定代谢物质的转移 和转变,与某些形态学技术相结合(如病理组织切片技 术,电子显微镜技术等),可以确定放射性示踪剂的定 量分布,并且定位准确度
三、示踪实验的设计原则
➢ 通常都用核素作为标记物,所以示踪实验也称核素示踪实验, 其中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时,称为放射性示踪实验
2. 选择示踪剂给入途径
整体示踪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易吸收、易操 作的给入途径,一般给予的数量体积小,要求给予的剂 量准确,防止可能的损失和不必要的污染
体外示踪实验时,应根据实验设计的实验步骤的某个环 节加入一定剂量的示踪到反应系统中去,力求操作准确, 仔细
生物实验:
❖ 整体动物实验的给药途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简便
❖ 放射性测定不受其它非放射性物质的干扰,可以省略许多复杂的物质分离步骤,可以利用 某些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穿透力强的γ射线,做到非破坏性分析,随着液体闪烁计数的发展, 14C和3H等发射软β射线的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及生物学实验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不受环境和化学因素影响等优点 在各种学科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继后Jolit和Curie于1934年发现了人工放射性,以及其后生产方法的建 立(加速器、反应堆等),为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更快的发展和广泛 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有力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记化合物的分型
• 3. 均匀标记U(uniform labeling) • 是一种非定位标记(non-specific labeling),常用 于14C标记的化合物中。它是指整个分子中某元素所 有的原子均可能被放射性同位素取代,取代的几率 是相等的,而且放射性原子在分子中的分布是均匀 的,达到统计学上的均一性。 • 4. 全标记G(general labeling) • 它是指化合物中某种原子不管在什么位置上都可能 是带放射性的。全标记主要用于3H标记的化合物, 在化合物分子中,任何有氢元素的位置上,都可能 被氚所取代。但是由于各个氢原子在分子中的位置 不同,在标记制备过程中被氚取代的几率不同,不 具有统计学上的均一性,因而全标记的化合物往往 是全而不均的。
2.同位素交换标记法 (isotope exchange)
• 同位素交换标记法是利用同一元素的放射性核素 与化合物中的非放射性核素之间的交换反应来制 备所需要的标记化合物。该方法操作快速、简便。 在放射性核素半衰期短、化学合成步骤多的情况 下,该方法的实用意义更大。适用于大量有机化 合物、天然产物或难以制得前体的标记化合物的 制备,是制备3H标记化合物的重要方法。 • 同位素交换法包括酶促合成法、催化交换法和气 体曝射法。
第二节 放射性标记的基本方法
• 1.标记核素的选择 • (1)合适的核性质 :γ射线 ;半衰期 ;比 活度 ; • (2)得到的产物与被示踪化合物性质应尽 量接近 ; • (3)标记方便,标记的化合物稳定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基本方法
• 2.核素标记的要求: • (1)放射性核素标记率应尽量高,未标记的核素 应注意回收利用。 • (2)放射性核素标记需用微量或超微量方法进行 标记、纯化和鉴定。 • (3)尽量减少放射性核素的稀释,避免加入不必 要的载体; • (4)最好用同位素标记。如使用非同位素标记, 则标记位置应以不影响标记分子的特定功能为佳; • (5)标记过程应简单、快速。最好在标记的最后 阶段加入核素,以减少损失和污染;有条件时, 在标记前作冷实验,以取得经验。
放射性标记基本方法
• 1.化学合成标记法(chemical synthesis) • 此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放射性核素引入化合物 中。换言之,就是将放射性核素的初始原料,通 过选定的工艺步骤,合成所需要的标记化合物。 此法不仅比活度高,而且能够定位标记,但合成 步骤较多。14C、3H和放射性碘标记化合物常用 此法进行合成标记。这类标记化合物已广泛用于 药理、代谢和分子的化学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对 于需要制备的标记化合物来说,当然是已知结构 的物质。
2.同位素交换标记法 (isotope exchange)
• (3)气体曝射法 • 将需要标记的有机化合物置于比活度很高 的氚气中,密封放置几天至几星期,使氚 气中的氚与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发生交 换反应而制得氚标记化合物。 • 可用高频放电、微波、紫外线、γ射线照射 等促使氚气电离,或者在反应中加贵金属 作催化剂,使交换标记过程加速。
1. 化学合成标记法
• (2)必须有较高的反应产物。因为有机反应常常 伴随许多副反应产物。较高的反应产物一方面使 原料的利用率高,更主要的是减少了样品中的放 射性杂质。 • (3)标记化合物必须在完全密封的系统内有机合 成 因为所有的标记化合物的合成都要从简单的放射 性无机盐类开始,大部分中间产物都是低分子量 的放射性气体或者挥发性液体,为了安全防护和 防止物料损失,一般反应要在“真空线中”进行。
(1)14C标记化合物的有机合成
• 以Ba 14CO3为起始物制备14C的标记化合物 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 • ① 通过14CO2合成 • ② 通过14C–氰化钠(Na14CN)合成 • ③ 通过14CH≡14CH合成
(2)14C标记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 将某一植物放在充满14CO2的密闭室里, 用强光照射时,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几个 小时以后,叶子中已合成了标记的葡萄糖、 淀粉和其他化学成分。 • 如果植物的量足够多,根据需要可进行分 离提取,有些标记的药物就是这样制备出 来的。 • 用这种生物合成的方法,可以准确地制备 某种具有生理活性的旋光异构体。
2.同位素交换标记法 (isotope exchange)
• (2)催化交换法 • 常用于氚标记化合物的制备。将欲标记的有机化 合物和催化剂(常用PdO-BaSO4或者Pd-C)置 于溶剂中,通入氚气,室温搅拌数小时后竟分离 纯化后即可得氚标记的化合物。此法可制备氚标 记的氨基酸、嘌呤类核苷和核苷酸、激素等。 • 液相的催化交换法是将待标记物溶解在氚水 (3H2O)中,用钯、铂作催化剂,在一定pH值和 温度下,置特定的真空系统里进行氢和氚的交换 反应。
2.同位素交换标记法 (isotope exchange)
• (1)酶促合成法 • 在酶的催化下,可以合成某些特殊的标记 化合物,例如γ-32P-ATP的合成常用此法。 • 反应机理是利用非放射性的腺苷三磷酸在3磷酸甘油酸激酶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 催化下,使腺苷三磷酸γ位上的磷酸与磷-32 标记的无机磷酸盐之间进行同位素交换反 应。
常用标记化合物及其制备
• 1.放射性碳的标记化合物 • 生物医学中用得最多的是14C和11C。 • 14C半衰期为5730年,半衰期长,能保证连续实验,又不需 要进行放射性衰变校正。 • 只发射β-粒子(0.159MeV),用液闪测量很方便; • 外照射较弱,易防护;用于自显影时,影像清晰; • 14C标记化合物的放射性比活度可高达2308.8MBq/毫克 原子,丰度可达100%(商品达80%以上); • 14C可定位标记,纯化方便。 • 与3H相比, 14C标记化合物辐射自分解速度低; • 由于构成物质的C-C键比较牢固,标记化合物中的14C原 子也比较稳定。
1.放射性碳的标记化合物
• 由反应堆生产的14C为Ba14CO3,放射性碳的标记 常从最简单的化合物(如11CO2或Ba 14CO3)为 原料,先制备出一批基本的“钥匙”化合物,然 后逐步合成得到更复杂的所需的产品。 • 14C标记化合物制备工艺复杂,要求设备条件高和 防护措施全。一般放射性实验室从事14C标记有一 定的困难。 • 14C标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基本上分为化学合成 法、生物合成法和辐射合成法三类。
3.生物合成标记法(biosynthesis)
• (1)全生物合成法 它是利用完整的生物或其某一个器官的生 理代谢过程来进行标记。如生物合成氨基 酸、糖和核酸均为全生物合成。常用的生 物有细菌、藻类、酵母等低等生物,它们 容易在实验室中培育,代谢旺盛,繁殖迅 速,因而制备效率高。
3.生物合成标记法(biosynthesis)
标记化合物的概念
• 凡是分子中某一原子或某些原子(或基团) 被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核素所取代,而成为 一类易被识别的化合物,则称之为标记化 合物。
标记化合物的分类
1.同位素标记化合物(isotopic labeled compound)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稳定同位素原子 被同一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或稳定同位素原子取 代,取代前后的化合物在理化性质上完全相同 (同位素效应除外),这类标记称为同位素标记 (isotopic labeling)。 2.非同位素标记化合物(nonisotopic labeled compound)该类标记化合物是用化学性质相似 或根本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取代原化合物中所含的 某元素的稳定核素原子。这种标记称非同位素标 记(nonisotopic labeling)。
标记化合物的命名
• 有机标记化合物的命名,通常先指出标记 位置,再列出标记核素,最后是化合物的 名称,如 l-14C-醋酸。 • 无机标记化合物命名,通常在化合物的前 面注明放射性核素,也可把标记核素直接 写在分子式内,如125I-碘化钠(125I-NaI) 或Na125I。
标记化合物的分型
• l. 定位标记S(specific labeling) • 它是指放射性核素只局限于标记化合物分子中某一 特定的位置上,而在其他位置上的同种原子就不具 有放射性。常用“S”表示,如1-14C(S)-乙酸或114C-乙酸,表示第1位碳原子被放射性14C标记。 • 2. 准定位标记n(nominal labeling) • 在3H标记中,理论上应获得预期的定位标记分子, 实际上, 3H在预期位置上的分布,有时低于化合物 中3H总量的95%,或百分比值不详。此类标记称准 定位标记,用“n”表示。这是一种名义上的定位标 记,因此,也称名义定位标记。
标记化合物的分型
• 5. 双标记或多标记(double labeling or multiple labeling) • 在生物学示踪实验中,有时需要在化合物 分子中引入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同位素, 或引入一种元素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位 素原子,这种标记化合物称为双标记或多 标记化合物。例如15NH214CH2COOH (氨基乙酸)
第三章 放射性示踪的标记技术
杨占山
第一节 放射性标记的基本知识
• 天然放射性核素,半衰期比较长,比活度 较低,分布分散而且品种有限 。 • 人工放射性核素,可用核反应堆、加速器 和核素发生器生产,其原始状态通常都是 无机盐类。例如Ba14CO3,NaH232PO4, 45CaCl ,59FeCl3 2 • 14C、3H、32P、35S和125I等作示踪原子,并 且要把它们做成与体内物质相应的有机化 合物而开展示踪研究。
2.3H标记化合物
• 在生物学示踪实验中,氚的重要性仅次于14C 。氚标记化 合物有许多突出的特点: • (1)氚的半衰期为12.35a,故有充裕的时间制备标记化 合物和从事示踪研究。 • (2)氚的比活度高,可达1077.44GBq/毫克分子,比较 容易获得高比活度的标记化合物。并可借助核磁共振仪鉴 定3H在标记物中的标记结构。 • (3)氚为弱β-辐射体(Emax=18.4keV),射线能量低, 射程短,操作时易于防护,在放射自显影中具有很好的分 辨率。 • (4)氚的丰度高,标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较14C容易。一 些难以用14C标记的化合物,如肽类、蛋白质等,常可用 3H标记。此外,还能作为碳骨架结构的示踪剂,这点是 14C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