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名词解释模板

合集下载

最全建筑名词解释-汇总word格式

最全建筑名词解释-汇总word格式

建筑名词解释1、天然地基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

天然地基土分为四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2、牛腿悬臂梁桥或T型刚构桥的悬臂断与挂梁能够衔接的构造部分。

它支承来自挂梁的静载与活载的垂直反力和制动力与摩阻力引起的水平力。

由于牛腿的高度通常不到梁高的一半,加之角隅处还有应力集中现象,所以这一部分必须特别配筋,并验算钢筋与混凝土的应力。

3、挂梁在悬臂梁桥桥或T构中用于连接两悬臂梁或用于连接两T构的梁段。

因为其两端皆放置在牛腿上,如同悬挂,故称挂梁。

其受力模式为简支梁。

4、悬臂梁梁的一端为不产生轴向、垂直位移和转动的固定支座,另一端为自由端(可以产生平行于轴向和垂直于轴向的力)。

5、井架矿井、油井等用来装置天车、支撑钻具等的金属结构架,竖立在井口。

井架用于钻井或钻探时也叫“钻塔”。

6、跨度建筑物中,梁、拱券两端的承重结构之间的距离,两支点中心之间的距离。

7、拱券拱券: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8、檐高房屋建筑顶层屋面出外墙面部分叫屋檐。

檐高是指设计室外地坪到屋檐底的高度,如果屋檐有檐沟的话就是到檐口底的高度。

9、檐沟、檐口檐沟是指屋檐下面横向的槽形排水沟,用于承接屋面的雨水,然后由竖管引到地面。

檐沟分为外檐沟和内檐沟,一般不能计算建筑面积,可根据气象资料,降水强度以及排水速度确定沟的尺寸大小。

檐沟在现代大多用水泥板之类的建筑材料建成,为了让雨水能够很快的很畅通的流到地面排走,一般采取中间高两边低的排水形式,同时在房屋的两边留一个下水管洞口,这样就可以直接通过管道连接后排到地面排走。

檐口是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檐口高度就是檐口标高处,到室外设计地坪标高的距离。

檐口”又被误叫作“沿口”一般说的屋面的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边缘处的屋檐的上边缘,即“上口”,不是突出大屋面的电梯机房、楼梯间的小屋面的檐口。

檐口到地面的高度对于消防来说有重要的意义,消防登高云梯的高度超过了檐口的高度,消防人员就可以直接上屋面去救火、救人。

土建中常用到的名词解释

土建中常用到的名词解释

土建中常用到的名词解释建筑材料 (5)骨料: (5)水泥: (5)素水泥浆: (5)石灰: (6)砂浆: (6)灰土: (6)混凝土(又名砼): (6)钢筋砼: (6)混合砂浆和水泥砂浆: (7)砖: (7)砌块: (7)轻质砖: (7)多孔砖: (8)空心砖: (8)毛石: (9)模板: (9)模板支撑: (10)脚手架: (10)满堂脚手架: (11)装饰脚手架: (11)密目网: (11)建筑名词: (12)标高: (12)室内地坪:(又名±0.000) (12)自然地坪: (12)室外地坪: (13)水灰比: (13)放坡系数: (13)摊销系数: (13)压实系数: (1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3)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13)纵向钢筋配筋率: (14)烈度: (14)冻深: (14)抗震等级: (14)设防烈度: (14)土石方结构: (14)持力层: (14)回填: (15)打夯: (15)钎探: (15)大放脚: (16)沟槽: (16)地坑: (17)放坡: (17)工作面: (17)填料加固: (17)基础与结构: (17)筏板基础:(又名满堂基础和筏型基础) (17)条形基础:(又名带型基础) (18)独立基础: (18)箱型基础: (19)桩承台基础: (19)杯形基础: (20)砖混结构: (20)框架结构: (21)框剪结构: (21)剪力墙结构: (21)钢结构: (22)梁墙柱板: (22)悬挑: (22)高板位,中板位和低板位: (22)跨数: (23)基础梁: (23)框架梁: (23)圈梁: (23)过梁: (23)连梁: (24)暗梁: (24)边框梁: (24)加腋梁: (24)砖平碹:(又名砖过梁) (24)吊车梁: (25)有梁板: (25)无梁板: (25)平板: (26)密肋板: (26)板带: (27)柱上板带: (27)跨中板带: (27)升板: (27)构造柱: (27)框架柱: (28)芯柱: (28)梁上柱和剪力墙上柱: (28)框支柱和框支梁: (29)柱帽: (29)主墙: (29)隔墙: (30)剪力墙: (30)女儿墙: (30)山墙: (30)墙肢: (31)打桩: (31)接桩: (31)送桩: (31)钢筋: (31)钢筋: (31)受力钢筋: (31)构造钢筋: (32)隔一布一: (32)热轧钢筋: (32)冷轧钢筋: (32)预应力钢筋: (32)钢丝网: (33)钢板网: (33)箍筋: (33)肢数: (34)贯通筋: (34)通长筋: (35)纵筋: (35)腰筋:(又名侧纵筋) (35)附加箍筋: (35)吊筋: (35)拉筋: (36)分布筋: (36)弯矩筋: (37)负筋:(又名负弯矩筋或扣筋) (37)架立筋: (37)电渣压力焊: (38)锚固: (38)搭接: (38)植筋: (39)直锚: (39)弯锚: (39)砼保护层: (40)建筑做法: (40)现浇: (40)预制: (40)抹灰: (40)找平: (40)浇捣: (41)压光: (41)磨光: (41)打蜡: (41)擦缝: (41)收口: (41)建筑物属性: (42)开间: (42)进深: (42)地下室: (42)半地下室: (42)室内净面积: (42)主墙间净面积: (42)标准层: (43)屋面层: (43)机房层: (43)整体面层: (43)块料面层: (43)楼面: (43)屋面: (43)双坡屋面: (44)四坡屋面: (44)坡屋顶: (44)零星构件: (45)墙垛: (45)踢脚线(又名踢脚板): (45)隔断: (46)挑檐: (46)天沟: (47)地沟: (47)顶棚: (47)雨篷: (48)散水: (48)泛水: (49)勒脚: (49)裙墙: (50)墙裙: (50)飘窗: (51)凸阳台: (52)幕墙: (52)栏板: (52)挑廊: (53)檐廊: (53)门厅(又名过厅,玄关): (54)门斗: (54)楼梯: (55)楼梯井: (55)休息平台: (56)变形缝: (56)压顶: (56)构筑物: (57)龙骨: (57)牛腿: (57)马牙搓: (58)后浇带: (58)马凳: (59)井盖板: (60)建筑材料骨料:用于拌制砼或砂浆的砂、碎石或砾石的总称。

最全建筑名词解释(彩色插图释义)

最全建筑名词解释(彩色插图释义)

最全建筑名词解释建筑材料 (5)骨料: (5)水泥: (5)素水泥浆: (5)石灰: (6)砂浆: (6)灰土: (6)混凝土(又名砼): (6)钢筋砼: (6)混合砂浆和水泥砂浆: (7)砖: (7)砌块: (7)轻质砖: (7)多孔砖: (8)空心砖: (8)毛石: (9)模板: (9)模板支撑: (10)脚手架: (10)满堂脚手架: (11)装饰脚手架: (11)密目网: (11)建筑名词: (12)标高: (12)室内地坪:(又名±0.000) (12)自然地坪: (12)室外地坪: (13)水灰比: (13)放坡系数: (13)摊销系数: (13)压实系数: (1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3)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13)纵向钢筋配筋率: (14)烈度: (14)冻深: (14)抗震等级: (14)设防烈度: (14)土石方结构: (14)持力层: (14)回填: (15)打夯: (15)钎探: (15)大放脚: (16)沟槽: (16)地坑: (17)放坡: (17)工作面: (17)填料加固: (17)基础与结构: (17)筏板基础:(又名满堂基础和筏型基础) (17)条形基础:(又名带型基础) (18)独立基础: (18)箱型基础: (19)桩承台基础: (19)杯形基础: (20)砖混结构: (20)框架结构: (21)框剪结构: (21)剪力墙结构: (21)钢结构: (22)梁墙柱板: (22)悬挑: (22)高板位,中板位和低板位: (22)跨数: (23)基础梁: (23)框架梁: (23)圈梁: (23)过梁: (23)连梁: (24)暗梁: (24)边框梁: (24)加腋梁: (24)砖平碹:(又名砖过梁) (24)吊车梁: (25)有梁板: (25)无梁板: (25)平板: (26)密肋板: (26)板带: (27)柱上板带: (27)跨中板带: (27)升板: (27)构造柱: (27)框架柱: (28)芯柱: (28)梁上柱和剪力墙上柱: (28)框支柱和框支梁: (29)柱帽: (29)主墙: (29)隔墙: (30)剪力墙: (30)女儿墙: (30)山墙: (30)墙肢: (31)打桩: (31)接桩: (31)送桩: (31)钢筋: (31)钢筋: (31)受力钢筋: (31)构造钢筋: (32)隔一布一: (32)热轧钢筋: (32)冷轧钢筋: (32)预应力钢筋: (32)钢丝网: (33)钢板网: (33)箍筋: (33)肢数: (34)贯通筋: (34)通长筋: (35)纵筋: (35)腰筋:(又名侧纵筋) (35)附加箍筋: (35)吊筋: (35)拉筋: (36)分布筋: (36)弯矩筋: (37)负筋:(又名负弯矩筋或扣筋) (37)架立筋: (37)电渣压力焊: (38)锚固: (38)搭接: (38)植筋: (39)直锚: (39)弯锚: (39)砼保护层: (40)建筑做法: (40)现浇: (40)预制: (40)抹灰: (40)找平: (40)浇捣: (41)压光: (41)磨光: (41)打蜡: (41)擦缝: (41)收口: (41)建筑物属性: (42)开间: (42)进深: (42)地下室: (42)半地下室: (42)室内净面积: (42)主墙间净面积: (42)标准层: (43)屋面层: (43)机房层: (43)整体面层: (43)块料面层: (43)楼面: (43)屋面: (43)双坡屋面: (44)四坡屋面: (44)坡屋顶: (44)零星构件: (45)墙垛: (45)踢脚线(又名踢脚板): (45)隔断: (46)挑檐: (46)天沟: (47)地沟: (47)顶棚: (47)雨篷: (48)散水: (48)泛水: (49)勒脚: (49)裙墙: (50)墙裙: (50)飘窗: (51)凸阳台: (52)幕墙: (52)栏板: (52)挑廊: (53)檐廊: (53)门厅(又名过厅,玄关): (54)门斗: (54)楼梯: (55)楼梯井: (55)休息平台: (56)变形缝: (56)压顶: (56)构筑物: (57)龙骨: (57)牛腿: (57)马牙搓: (58)后浇带: (58)马凳: (59)井盖板: (60)建筑材料骨料:用于拌制砼或砂浆的砂、碎石或砾石的总称。

建筑物理资料

建筑物理资料

建筑物理一.填空1.构成室内热湿环境的要素包括: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

2.热量传递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黑体、灰体、选择辐射体)。

3.声音的三要素:声音强弱、音调高低、音色好坏。

4.城市热岛效应:热导强度(△T)=市区气温(tc)—郊区气温(ta)5.风速到达一定的高度时,往上其风速不再增大,把这个高度叫摩擦厚度或摩擦高度,还有人将其干脆称为边界层高度。

将该高度处的风速称为地转风风速。

6.城市环境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工厂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人群活动出现的噪声.7.外围护结构必须有: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经济性、生态节能性。

二.名词解释温度梯度:温度差△t与沿法线方向两等温面之间距离△n的比值的极限。

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m2 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导热系数越大,材料导热能力越强。

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小于0.35,并能用于绝热工程的。

日照:物体表面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

日照时数:太阳照射的时数。

光通量(∅):以标准光度观察者对光的感觉量为基准的单。

单位:流明(lm)照度(E):用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来衡量它被照射的程度。

单位:勒克斯(lx),它等于1lm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m2的被照面上。

亮度(L):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声音来源于震动的物体,辐射声音的震动物体称为—声源环境:指某一中心或主体周围对该中心或主体有影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风象:是一个地区风向、风频和风速的综合。

噪声:对人体有害的和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太阳方位角:指太阳直射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向所夹的角。

太阳高度角:指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

室内热湿环境:作用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量的总称。

四.简答。

论述1.室内热湿环境综合评价方法:①有效温度ET(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②预测平均热量感觉指标③热应力指标1.影响太阳辐射因素: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地理纬度2.湿空气的物理性质1)饱和水蒸气分压力2)空气湿度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建筑物理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建筑物理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建筑物理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对流换热:指流体与固体表面的热量传输,即依靠物体的宏观相对位移,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2、导热:指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靠物质微观粒子(分子,原子,自由电子等)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转移现象,即温差现象。

3、空气间层:两层围护结构之间的封闭空气层4、空气品质: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空气的清洁度,空气的新鲜度5、太阳方位角、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是太阳直射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地平面正南向所夹的角;太阳高度角是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6、不直接接触系数:7、热桥:围护结构中热量容易通过的构件或部位8、照度:对于被照面而言,常用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来衡量它被照射的程度,即常用的照度9、灯具保护角:灯具的灯罩边沿与发光体的连线和水平线的夹角10、发光强度:光源在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传输的光通量,用符号表示,单位坎德拉。

11、照明等级:根据工作对象的视觉特征、工作面在室内的分布密度等条件,确定照明方式之后,即应根据识别对象最小尺寸、识别对象与背景亮度对比等特征来考虑房间照明数量和质量问题所依据的照明标准。

12、采光系数:室内所给定的水平面上某一点的由全阴天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的比值,用才C表示13、对比度:指视野中目标和背景的亮度差与背景(或目标)亮度之比。

对于均匀照明的无光泽的背景和目标,亮度对比系数可用光反射之比来表示14、热压:由于维护结构内外空气温度不同,导致气体密度差异,在竖向空间产生的自然对流的压差。

15、太阳赤纬角: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圆心角。

16、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17、相对湿度:空气压力恒定时,温度t的空气中绝对湿度R与同温度下空气达到饱和时湿度Rgb的比值。

18、室内综合温度::t sa=I·ρs/αe+t e指太阳辐射热的作用与室外空气的传热,二者共同的热作用。

建筑物理考点(青理).docx

建筑物理考点(青理).docx

建筑物理考点一、简答题或名词解释•室内热环境组成要索:室内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壁面热辐射•地区性气候及与建筑相关的要素: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风、降水等。

•稳定传热特征:q处处相等;同一材质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即温度随距离分布斜率不变;不同材质中,即不同导热系数下的温度随距离分布斜率与该层的导热系数成反比。

•人体热舒适影响:热平衡正常比例散热。

•城市热岛及成因:由于城市的“人为热”及下垫面向地面近处大气层散发的热量比郊区多,气温也就不同程度地比郊区高,而且由市区屮心地带向郊区方向逐渐降低,这种气温分布的特殊现象叫“热岛效应”。

•热岛强度:一般将市区最高温度与郊区温度Z间的差称为热岛强度•建筑保温的途径1、建筑体形设计,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总面积2、建筑围护结构足够的保温性能3、良好的朝向、适当的间距4、增强建筑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的不利影响5、避免潮湿、防控舉内产生冷凝6、建筑物具有舒适、高效的供热系统•建筑物采暧耗热量指标计算:指按照冬季或采暖期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室外计算条件。

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曲室内采暖设备供的热量。

•热桥:将围护结构屮容易传热的嵌入构件或部分称为“热桥”,如外墙体中的钢或钢筋混凝土高架、圈梁、板材中的肋等•保温构造类型: 单设保温层;封闭空气间层;保温与承重相结合;混合型构造•单设保温层复合构造形式及特点:温度应力;蓄热性;内部冷凝;旧房节能改造;倒铺屋而USD •室外综合温度:t sa = t e4- p s.l/ae (I——太阳辐射照度•太阳辐射等效温度或当量温度:ts= PS-1/ae )•自然通风的机制:风压;热压;自然通风的效果:风向投向角,背风向漩涡区;穿堂风气流路线应流过人的活动范室内风速达到0・3m/s以上。

•日照间距系数:日照间距D与遮挡计算高度H的比值称为日照间距系数•遮阳形式和效果:水平式,遮挡南向或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地区北向窗口正午时分。

建筑专业术语大全

建筑专业术语大全

建筑专业术语大全一、基础术语1. 建筑:指人类为满足各类活动需求、提供住宅、工作、休闲和文化活动场所所创造的物质形式和空间环境。

2. 结构:指建筑物的承重系统,包括梁、柱、墙、地基等组成的框架结构。

3. 地基:指建筑物基础中位于地面以下的部分,用于传递建筑物重力荷载至地下。

4. 地基处理:指对原土进行加固和稳定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5. 基坑:指挖掘地基基础时暂时形成的开挖区域。

6. 地下室:位于地面以下的建筑层,通常用于仓储、停车、设备室等功能。

7. 钢筋混凝土:指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复合材料,常用于建筑结构中。

二、建筑设计术语1. 平面布局:指建筑物在地面上的布置形式,包括建筑物的形状、朝向、内外空间的关系等。

2. 立面设计:指建筑物外立面的设计,包括外墙材料、窗户、门等元素的布置和风格。

3. 剖面图:通过垂直切面展示建筑物内外的构造和空间关系的图纸。

4. 平面图:以水平俯视的方式展示建筑物布局、尺寸和空间关系的图纸。

5. 立面图:展示建筑物外立面的图纸,包括建筑物外墙、窗户、门、装饰等元素的细节。

6. 建筑平面图:将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尺寸、房间分布等信息展示在一张图纸上。

7. 总平面图:将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的平面布局展示在一张图纸上。

三、建筑结构术语1. 梁:指横跨在柱子上,用于承载楼板重量并将荷载传递到柱子上的结构构件。

2. 柱:指用于支撑梁和楼板重力荷载,并将荷载传递至地基的垂直结构构件。

3. 墙:指建筑物外墙或内部隔墙,用于承受侧向荷载、分割空间和提供隔音、隔热等功能。

4. 框架结构:指由梁、柱、墙等构件组成的承重系统,常用于大跨度建筑物。

5. 钢结构:指使用钢材构建的建筑结构,具有高强度、重量轻、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6. 预应力混凝土:指在混凝土构件施工过程中施加预压力,以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7. 拱:指用于承受垂直荷载并将荷载通过弧形构件传递至支撑点的结构形式。

四、建筑材料术语1. 砖:由黏土或水泥混合物制成的矩形或方形建筑材料,常用于墙体和隔墙。

建筑学名词解释部分.

建筑学名词解释部分.

建筑学名词解释部分1、模数——模数指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

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100mm。

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共6个;分模数的基数为1/10M,1/5M, 1/2M共3个.使用3M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统一模数制》中为了既能满足适用要求,又能减少构配件规格类型而规定的。

2、交底——由主管技术领导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的技术性交待,其目的是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与措施等方面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

具体有 1、设计交底,即设计图纸交底。

这是在建设单位主持下,由设计单位向各施工单位(土建施工单位与各设备专业施工单位)进行的交底,主要交待建筑物的功能与特点、设计意图与要求等。

2、施工设计交底。

3、风玫瑰——总平面图中表明主要风向的玫瑰图。

4、人流宽度——单股人流的宽度,通常以普通成年人的肩膀宽度55cm为单位,即双股人流宽度为11Ocm,三股人流宽度为165cm。

5、日照间距——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6、设计视点——设计师在初涉之处就已定的设计思路和侧重点。

7、地基——直接承受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

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

8、基础——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

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通常地基以上正负零以下统称为基础。

9、层高——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0、净高——净高是指室内地板到天花板之间的高度。

11、楼层平台——楼层与楼梯的连接平台。

12、休息平台——楼梯与楼层之间的转向平台。

13、披水条——在可能因为淋水而影响使用功能的部位用抹灰或其他方式施工的用于有计划的止水条,俗称“披水条”。

14、散水——与外墙勒脚垂直交接倾斜的室外地面部分,用以排除雨水,保护墙基免受雨水侵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光学1.光气候——光气候就是由太阳直射光、天空漫射光和地面反射光形成的天然光平均状况。

2.流明——光通量的单位。

发光强度为1坎德拉(cd)的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1sr)内发出的光通量为“1流明”,英文缩写(lm)。

3.光污染——过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造成的污染。

4.显色性——光源的显色性指的是与参考标准光源相比较时,光源显现物体颜色的特性。

5.勒克斯——照度的国际单位。

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面积上的照度,就是一勒克斯(1lx)。

6.泛光照明——泛光照明是一种使室外的目标或场地比周围环境明亮的照明,是在夜晚投光照射建筑物外部的一种照明方式。

7.发光强度——发光强度就是光源所发出的光通量的空间密度,常用符号Iα来表示,单位为坎德拉(cd)。

8.显色指数—在被测光源和标准光源照明下,在适当考虑色适应状态下,物体的心理物理色符合程度的度量。

并用一般显色指数(符号Ra)和特殊显色指数(符)表示。

号Ri9.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0.亮度对比——亮度对比即观看对象和其背景之间的亮度差异,常用亮度对比系数C来表示亮度对比,它等于视野中目标和背景的亮度差与背景(或目标)亮度之比。

11.色温——通常把某一种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的黑体的色品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作为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为光源的色温,并用符号Tc表示,单位是绝对温度(K)。

12.光源的发光效能——光源发出的光通量除以光源功率所得之商,简称光源的光效,单位为流明每瓦特(lm/W)。

13.照度——对于被照面而言,常用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来衡量它被照射的程度,这就是常用的照度,符号为E,它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单位为勒克斯(lx)。

14.配光曲线——配光曲线是指光源(或灯具)在空间各个方向的光强分布。

15.采光系数——采光系数(C)是在全阴天空漫射光照射下,室内某一点给定平面上的天然光照度(En)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的天空漫射光照度(Ew )的比值,即C=En/Ew×100%。

16.灯具效率——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灯具发射光通量与灯具内的全部光源在灯具外按规定条件点燃时发射的总光通量ΦQ之比,称为灯具效率(η),η=Φ/ΦQ。

17.亮度——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单位面积发出的发光强度,符号为Lα,常用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

18.光通量——建筑光学中,常用光通量表示一个光源发出的光能多少,它是以人眼对光的感觉量为基准的单位。

19.坎德拉——发光强度的单位。

符号为cd,它表示光源在1sr立体角内均匀发射出1lm的光通量,1cd=1lm/1sr。

20.距离平方反比定律——计算点光源产生照度的基本公式。

某表面的照度E与点光源在这方向的发光强度Iα成正比,与距光源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

21.朗伯余弦定律——均匀扩散材料的最大发光强度在表面的法线方向,其他方向的发光强度和法线方向的发光强度有如下关系:I i=I0cosi,i是表面法线和某一方向间的夹角,这一关系式称为“朗伯余弦定律”。

22.相关色温——通常把某一种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的黑体的色品最接近时的黑体温度称为相关色温,以符号T cp表示。

23.临界照度——把室内天然光照度等于采光标准规定的标准值时的室外照度称为临界照度,用El表示,也就是开始需要采用人工照明时的室外照度值。

24.遮光角——遮光角γ是指灯罩边沿和发光体边沿的连线与水平线所成的夹角。

25.照明质量——照明质量是指视觉环境内的亮度分布等。

它包括一切有利于视功能、舒适感、易于观看、安全与美观的亮度分布。

26.灯具利用系数——灯具利用系数Cu等于光源实际投射到工作面上的有效光通量Φu和全部灯的额定光通量NΦ之比,N为灯的个数。

27.轮廓照明——建筑物的轮廓照明是以黑暗夜空为背景,利用沿建筑物周边布置的灯,将建筑物的轮廓勾画出来。

28.立体角投影定律——它表示某一亮度为Lα的发光表面在被照面上形成的照度值的大小,等于这一发光表面的亮度Lα与该发光表面在被照点上形成的立体角Ω的投影(Ωcosi)的乘积。

29.照度均匀度——照度均匀度是指在距地面1m高的假想水平面上,即在假定工作面上的采光系数的最低值与平均值之比;也可认为是室内照度最低值与室内照度平均值之比。

30.透光照明——它是利用室内照明形成的亮度,透过窗口,在漆黑的夜空上形成排列整齐的亮点的一种建筑物照明方式。

31.相对照度系数——相对照度系数就是在所用的光源照明和标准光源照明下,达到颜色识别能力相当时,所需要的照度之比值。

32.对比显现因数——对比显现因数CRF是评价照明系统所产生的光幕反射对作业可见度影响的一个因数。

33.光谱光视效率——人眼观看同样功率的辐射,在不同波长时感觉到的明亮程度不一样。

人眼的这种特性常用光谱光视效率V(λ)曲线来表示,它表示获得相同视觉感觉时,波长λm和波长λ的单色光辐射通量的比。

34.普尔钦效应——在不同光亮条件下人眼感受性不同的现象称为普尔钦效应。

35.眩光——眩光就是在视野中由于亮度的分布或范围不适宜,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

36.表色系统——所谓表色系统,就是使用规定的符号,按一系列规定和定义表示颜色的系统,亦称为色度系统。

37.照明功率密度(LPD)——建筑的房间或场所,单位面积的照明安装功率(含镇流器,变压器的功耗),单位为:瓦/平方米(W/㎡)。

38.色差——色差△E就是以定量表示的色知觉差异,它表示色空间中两个颜色点之间的距离,并可用相应的色差公式算得。

39.绿色照明——绿色照明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提高人们生产、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保护身心健康的照明。

40.视觉作业——在工作和活动中,对呈现在背景前的细部和目标的观察过程。

41.维护系数——照明装置在使用一定周期后,在规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与该装置在相同条件下新装时在同一表面上所得到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之比。

42.应急照明——因正常照明的电源失效而启用的照明。

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备用照明。

43.光幕反射——视觉对象的镜面反射,它使视觉对象的对比降低,以致部分地或全部地难以看清细部。

44.维持平均照度——规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不得低于此数值。

它是在照明装置必须进行维护的时刻,在规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

45.统一眩光值(UGR)——它是度量处于视觉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发出的光对人眼引起不舒适感主观反应的心理参量,其值可按CIE眩光值公式计算。

46.采光系数标准值——室内和室外天然光临界照度时的采光系数值。

47.采光系数最低值——侧面采光时,房间典型剖面和假定工作面交线上采光系数最低一点的数值。

48.采光系数平均值——顶部采光时,房间典型剖面和假定工作面交线上采光系数的平均值。

49.识别对象——识别的物体或细部(如需要识别的点、线、伤痕、污点等)。

50.光气候系数——根据光气候特点,按年平均总照度值确定的分区系数。

51.晴天方向系数——晴天不同朝向对室内采光影响的系数。

建筑热工学1.热惰性指标——热惰性指标是用来说明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能力的无量纲指标,它的大小受材料本身的热阻R和蓄热系数s所控制。

2.(外)遮阳系数——外遮阳系数是指在直射阳光照射的时间内,透进有外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没有外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3.露点温度——在湿空气的压力和含湿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冷却空气,这时湿空气的相对湿度会随着温度的下降而提高,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湿空气就成了饱表示。

和湿空气,此时的温度就是湿空气的露点温度,用td4.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5.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指厚度为1m的材料,当两侧表面温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1㎡表面积的导热量,常用λ表示,其单位是W/(m·K)。

6.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围护结构外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照度与其投射到的太阳辐射照度之比值,是用来表征建筑材料表面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的能力的无量纲指标,是一个小于1的系数,符号为:ρ。

7.室外综合温度——室外综合温度是基于一种等效的概念,即室外气温和太阳的辐射照度的共同作用等效于室外综合温度的作用。

8.(材料)蓄热系数——蓄热系数是材料在周期性热作用下得出的一个热物理量,用s表示,单位是W/(㎡·K),对于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匀质材料层来说,如果一侧的空气温度作周期性的波动,那么,材料层表面的温度和热流也都要随着作同样周期的波动,此时用表面上的热流波幅与表面温度波幅之比表示材料蓄热能力的大小,称为材料的蓄热系数。

9.传热系数——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温差为1℃,1h内通过1㎡面积传递。

的热量,单位为W/(㎡·K),为传热阻的倒数,K=1/R10.发射率——同温度条件下,灰体的辐射力与黑体的辐射力之比为一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发射率(或称为灰体的黑度),用ε表示。

表示围护结构和两侧空气边界层11.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围护结构的传热阻R共同阻抗热量传递的能力,在数值上,它等于传热过程中热流沿途所受到的阻力之和。

12.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子午线所夹的角称为太阳方位角。

13.相对湿度——在一定大气压力下,温度一定时,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14.衰减倍数——通常,温度波的衰减程度是用衰减倍数γ来衡量的,它是通过用温度波幅的衰减前值比衰减后值得到的。

15.日照百分率——日照百分率是指一定时间内某地日照时数与该地的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16.等温吸湿曲线——材料的吸湿特性可用其等温吸湿曲线表征,材料的等温吸湿曲线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其平衡湿度随湿空气相对湿度变化的关系曲线。

17.灰体的黑度——同温度条件下,灰体的辐射力与黑体的辐射力之比为一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灰体的黑度(或称为发射率),用ε表示。

18.自然对流换热——自然对流换热是由于流体冷、热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的对流换热。

19.太阳赤纬角——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角即为太阳赤纬角。

20.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在热工设计规范中,从控制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露点温度,保证内表面不致结露的起码要求出发,为满足使用者的最基本卫生要求,提出围护结构的总热阻不能小于某个最低限度值,这个最低限度值称为最小传热阻。

21.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22.温度场——温度场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某一时刻所有各点的温度分布叫做温度场。

23.传热——传热是包括各种方式热能传递现象的总称,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为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