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我不想生气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不想生气》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不想生气》含反思一、教学目标•让幼儿认识到生气的表现与后果,了解自己情绪的可控性;•开始了解自我控制的方法,并初步应用;•让幼儿体验到遇到问题时适当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资源•绘本《我不想生气》•彩色卡片•箱子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通过观看视频,引出主题:“我们今天要讲一讲《我不想生气》。
”2.请幼儿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找出“生气”的例子,并请幼儿讲述自己为什么会生气。
并请幼儿分享自己生气的后果,引导幼儿认识到生气的表现与后果。
2. 学习环节1.利用绘本《我不想生气》的故事情节,通过幼儿的观察,理解主人公的感受及他是如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的。
在讲述故事时,可以用一些口头提示,例如“当他生气时,他做了什么?”2.请幼儿回答一些关于故事的问题,以确保他们理解了故事的情节。
3.请幼儿观看卡片上的图案,重现故事情节,让幼儿跟着卡片来表演故事。
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让他们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幼儿的方法不够理想,老师可以帮助幼儿找出其他可行的办法。
3. 巩固环节1.将箱子放在课室中央,让幼儿一个一个地走到箱子前,选择一张卡片,并根据卡片上的提示,编造一件事情与大家分享。
例如,卡片上写着“当你和别人玩玩具时,别人抢了你的玩具,你会怎么办?”在幼儿分享之后,老师再由此引出教育主题:“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避免生气?”2.让幼儿思考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并将方法写在卡片上。
4. 反思环节1.引导幼儿思考:“在我们课堂上,谁控制了自己的情绪?”2.让幼儿回答:“我如何控制我的情绪?”3.围绕教学主题进行讲解,并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了解到生气的表现及后果,并初步认识到自己情绪的可控性。
在卡片编写的过程中,幼儿们不仅学习了避免生气的方法,还培养了自己表达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幼儿自我表达的能力与习惯,并更加深入地调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导幼儿学会自我反思。
中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不想生气》

中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不想生气》教案标题:我不想生气教学对象:中班幼儿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 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沟通、解决冲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教学内容:1. 与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介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引入故事《我不想生气》,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生气的原因和后果,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3.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练习控制情绪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4. 进行情绪表达活动,引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需求。
教学准备:1. 故事《我不想生气》2. 情绪图表3. 角色扮演道具(如小人等)4. 情绪表达活动卡片教学步骤:1. 情绪管理小组活动:分成小组,让幼儿讨论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指导他们列举常见的情绪,例如开心、生气、难过等,并让他们说出这些情绪的原因和后果。
引导他们讨论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例如深呼吸、数数等。
2. 引入故事《我不想生气》: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幼儿介绍生气的原因和后果。
鼓励幼儿与主人公一起思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和体谅他人。
3. 角色扮演:将幼儿分成小组,发放角色扮演道具,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
设计一些情境让他们在不同情绪下进行表演,引导他们控制情绪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4. 情绪表达活动:发放情绪表达活动卡片,让幼儿选择一张卡片,通过绘画、口头表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和需求。
鼓励幼儿倾听他人的意见和需求,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学延伸:1. 家庭互动活动: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探讨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尝试在家庭中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情绪环境。
2. 情绪管理小组活动:在课后或课间时间,组织幼儿参加情绪管理小组活动,通过游戏、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
评估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与他人解决冲突的能力,以及在角色扮演和情绪表达活动中的表现。
中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不想生气》

中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不想生气》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不生气。
2. 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习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气情绪。
2. 学习合理的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具:幼儿绘本《我不想生气》、幼儿绘本《How do dinosaurs say I'm mad?》。
2. 素材:幼儿生气情绪的图片,幼儿自制的愤怒表情面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5分钟)教师展示幼儿绘本《我不想生气》,通过对绘本的介绍,引发幼儿对生气情绪的兴趣。
2. 歌曲引入(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唱《生气歌》。
歌词如下:生气气气得发抖,生气气气得大叫;生气气气得脸红,生气气气得头冒烟。
我不想生气,不要气得快爆棚。
我不想生气,不要气得冲天嗥。
通过唱歌,让幼儿体会生气带来的不好的感觉。
3. 绘本阅读(15分钟)教师给幼儿讲述《我不想生气》的故事,重点介绍主人公在不开心的时候是如何处理自己的生气情绪的。
4.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下主人公在故事中是如何处理自己的生气情绪的。
然后请几个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模仿角色扮演(15分钟)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幼儿生气情绪的图片,幼儿们通过模仿图片中的表情和动作,体验生气的感觉,并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该如何合理处理生气情绪。
第二课时:1. 温习故事情节(10分钟)教师随机选择几个幼儿回顾上节课讨论的主人公如何处理生气情绪的问题。
2. 观看动画片(15分钟)播放动画片《How do dinosaurs say I'm mad?》,让幼儿观看动画片并与他们一起探讨主人公生气情绪的表达方式以及如何化解矛盾产生的问题。
3. 制作愤怒表情面具(20分钟)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制作愤怒表情面具的材料,并花时间指导幼儿制作面具。
制作完成后,幼儿可以戴上面具,模仿愤怒的表情,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如果自己真的生气了,该如何快速冷静下来。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我不想生气》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我不想生气》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2.帮助幼儿理解生气的原因,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意识;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
教学内容1.什么是“生气”?2.生气的表现及原因;3.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4.合作缓解生气的情绪。
教学过程活动一:生气游戏1.让幼儿捏起一团纸,想象它是自己身体里的气,然后把它放到空气中,看着它消失;2.让幼儿举手说出被生气的事情,老师听完后会说出对应的情感,例如:“当别人打断你的游戏时,你会感到生气。
这是因为你感觉到别人没有尊重你的意愿。
”3.生气音乐游戏:放一首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做几个简单的动作,之后放一首慢板音乐,让幼儿表演生气的样子。
然后再放放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幼儿按照之前的动作来放松自己。
活动二:情绪控制1.老师让幼儿拿起一个气球,感受自己的呼吸并尝试保持平静;2.老师教授“四步呼吸法”,让幼儿逐渐适应自主调节情绪的能力;3.交流的游戏:让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每个小组共同选择一个烦恼,并围成小圈子,让每个小伙伴都说一次自己的烦恼,之后一起商量能够采取的解决方法。
活动三:合作缓解生气1.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成一个简单的拼图任务;2.老师分配角色,让幼儿分组进行游戏,看哪个小组最快地把拼图完成。
同时,老师会在游戏过程中故意制造一些困难和挫折,看看幼儿们能不能衷心合作,一起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针对幼儿园中班的群体,旨在帮助幼儿培养情绪管理能力、提高自我控制意识、加强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探究、合作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幼儿情感认知更加深入、合作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整个教学活动流程紧凑,富有趣味性,能够引导幼儿呈现出积极、阳光、向上的情绪体验,进一步提升幼儿的情感教育品质。
大班主题我不想生气教案

大班主题我不想生气教案1、大班主题我不想生气教案活动目标:1.在故事情境中,获得一种调节愤怒这种负面情绪的方法。
2.知道每个人都会生气,有主动调节情绪的欲望。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孩子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5.培养孩子健康活泼的性格。
重点难点:获得消除生气这一消极情绪的办法,有积极调整不良情绪的愿望。
活动准备:调查表、绘本PPT《我不想生气》、生气表情图、歌曲《拉拉勾》活动过程:一、观察表情和动作(价值分析:通过观察故事人物的表情图,了解愤怒时的表情和动作表现。
)1、(出示课件)小兔怎么了?从哪里看出它生气了?2、小兔生气了,会做些什么?3.观察并谈论兔子生气时的动作表现。
小结:小兔皱起了眉毛,紧紧地闭着眼睛,嘴巴都下垂了,它想使劲叫、使劲踢、使劲跺,甚至想不停地跑,它似乎真的气坏了。
可它到底为了什么事情而生气呢?二、欣赏故事价值分析:通过欣赏和讨论故事,我们可以获得一种调解愤怒这种负面情绪的方法。
)1、欣赏故事——小兔生气的原因(1) 小兔到底为什么事情而生气?(2) 你因为什么事情被别人取笑过?总结:被人取笑是一件令人气恼的事情,我们应该互相尊重。
(3) 除了这件事,还有什么事让小兔很生气?(4)你有没有遇到过相同的事?小结:成功的作品被毁了是一件让人生气的事,我们应该团结友爱。
(5) 小兔还为一件事生气,是什么呢?(6) 你因为什么事情被别人错怪过?总结:被冤枉是一件令人气愤的事情。
我们应该相信别人。
总结:现在我们知道小兔子生气的原因了。
他很生气,因为他被别人取笑,因为他成功的作品被毁了,因为他被别人冤枉了。
2、观察图片——调解生气的办法(1) 你们认为生气好吗?为什么?小结:生气会让人变的不漂亮、不快乐,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气可不是一件好事情。
(2)小兔用了哪些方法让自己不生气?总结:慢慢深呼吸可以让人平静,放松。
谈论生气的事情可以得到安慰和帮助。
中班语言《我不想生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气的情绪,认识到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2. 帮助幼儿学会控制情绪,用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培养幼儿与人相处时的耐心和宽容,学会关心他人。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我不想生气》: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生气的情绪,以及生气时可能会做出的不理智行为。
2. 讨论:引导幼儿思考生气时的感受,以及如何控制情绪。
3. 活动: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用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我不想生气》2. 情绪卡片:happy、angry、sad、scared3. 画纸、彩笔、贴纸等绘画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或游戏引起幼儿对情绪的兴趣。
2. 故事分享:《我不想生气》,让幼儿了解生气的情绪以及如何控制情绪。
3. 讨论:引导幼儿思考生气时的感受,以及如何控制情绪。
4. 实践活动:情绪卡片游戏,让幼儿认识不同情绪,并用贴纸粘贴在相应情绪卡片上。
5. 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生气时的样子,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方式表达情绪。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用积极的方式表达情绪。
2.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表现的情绪控制能力。
3. 通过观察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互动,评估他们与人相处时的耐心和宽容程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生气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用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与人相处时表现出耐心和宽容。
七、教学方法1. 故事分享: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理解生气的情绪。
2. 讨论交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3. 实践活动:通过游戏和绘画等动手操作,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情绪控制。
4. 家园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歌曲或游戏引起幼儿对情绪的兴趣。
2. 故事分享:《我不想生气》,让幼儿了解生气的情绪以及如何控制情绪。
幼儿中班社会教案《我不生气》 (2)

幼儿中班社会教案《我不生气》课题:我不生气年级:幼儿中班(3-4岁)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正确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生气情绪。
2.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3. 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教学内容:1. 正确的情绪表达2. 我不生气的方式3. 共同合作的重要性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生气、高兴、悲伤、宽容等不同情绪表情的图片或卡片。
2. 角色扮演道具:面具、衣服等。
教学过程:1. 情绪认知引导(5分钟)展示不同情绪表情的图片或卡片,让幼儿依次说出每种表情对应的情绪。
引导幼儿了解生气情绪,并与其他情绪进行比较。
2. 生气情绪的讨论(10分钟)让幼儿讲述他们在生气时的感受和行为,引导他们理解生气情绪的不良影响,并与他们分享生气会带来的后果。
3. 角色扮演(15分钟)利用角色扮演道具,模拟幼儿在生气时的情景,安排幼儿分组表演生气、原谅以及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场景。
引导幼儿体验到生气情绪的冲动和原谅的力量。
4. 生气情绪的控制方法(10分钟)引导幼儿找出自己生气时的信号,例如脸红、牙齿咬紧等,让他们尝试一些控制生气情绪的方法,例如深呼吸、数到十等。
5. 合作游戏(15分钟)分为若干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设置一些合作任务,例如摆放积木、组队赛跑等。
引导幼儿通过协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6. 反思总结(5分钟)和幼儿一起反思今天的教学活动,询问他们的感受和收获。
总结课堂中学到的控制生气情绪的方法和合作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我不生气- 理解生气情绪的不良影响- 学会控制生气情绪的方法- 学会合作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对生气情绪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学会了控制生气情绪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并应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我不想生气》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我不想生气》含反思课题:我不想生气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词与表达方式。
2.能够正确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3.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并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词与表达方式。
2.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3.培养幼儿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的反思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我不想生气》故事书。
3.教学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预习课文,与学生讨论生词和情节。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气的情况,并讨论生气的原因和后果。
Step 2:教学重点内容展示(10分钟)1.利用教学课件或者故事书图片展示故事情节。
2.跟读教师朗读《我不想生气》。
3.解释和讨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特定表达方式。
4.引导学生讨论主人公的情绪和他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Step 3:情境模拟(15分钟)1.制作情景卡片,包括生气、开心、难过等情绪。
2.让学生针对不同情景挑选相应的情绪卡片,并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3.鼓励学生分别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的情绪,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Step 4:语言操练(20分钟)1.引导学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配对、改写等。
2.制作角色卡片,包括主人公和其他角色的名字。
3.指定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故事中的情境,进行问答和对话练习。
Step 5:展示与总结(15分钟)1.学生轮流上台,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反思。
2.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回顾学生的表现和反馈。
3.提问学生,他们对今天课堂所学内容有什么新的体会和认识,并提供适当的反馈和鼓励。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情绪经历,阅读互动故事以及情境模拟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绪表达能力。
在语言操练环节,通过角色扮演和实际练习,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教案:我不想生气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乐意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的心情。
2、了解生气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学会一些调节自己心情的好方法。
【活动准备】
故事“我不想生气”的幻灯,幼儿作品。
【活动过程】
一、我生气的时候。
1、师:小朋友,你生过气吗?你们生气的时候会怎样?
2、师:今天,我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雨点”,小雨点和大家一样也有生气的时候,看看她和大家生气的一样吗?看一看小雨点生气的时候会怎么样的。
3、提问:我们看到小雨点生气时,做出了那些举动。
4、老师结合幻灯进行小结:肚子里有火球跑步跺脚
5、老师小结:原来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生气时的样子和心情都各有不相同,小朋友把自己生气时的心情画下来,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别人和你生气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6、请个别幼儿交流自己生气时的状态
7、老师结合幻灯小结:生气的时候,我们心情不好,
心里难过,还会做一些激烈的动作。
例如:肚子里有火球跑步跺脚狂吃东西摔东西蒙头睡觉……
二、我为什么会生气。
1、师:我们来看一下“小雨点”为什么会生气?
2、提问:小雨点为什么生气?
3、老师结合幻灯进行小结:小雨点为什么生气呢?
4、师:人人都有生气的时候,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生气呢?
5、完整播放生气原因的幻灯,并罗列生气原因的文字。
6、师:很多不好的事情都能让我们生气。
我们有自己的理由。
可是我们能一直生气下去吗?那么我们怎样让自己不生气呢?怎么样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呢?
三、怎么样让心情好起来?
1、师:我们看看小雨点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2、提问:小雨点有什么办法呢?
3、师:问问别别人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呢?
4、幼儿泛议总结:依次出示幻灯图片和汉字
5、完整播放让心情好的办法的幻灯,并罗列各办法的文字。
6、完整欣赏故事。
7、老师小结:每一个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也都有理
由生气。
但是我们要学会用各种办法在自己生气之后,让自己快乐起来,不把生气和不快乐越来越多,并且不能传染给别人。
四、延伸:创作高兴的画
先选一张让你觉得心情好的颜色的纸,然后把你觉得快乐的事情画下来,和你的朋友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