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图谱内容说明
铸造高速钢金相图谱

ZGW18Cr4V铸造高速钢金相图片图11、光学放大倍数:100×2、浸蚀剂:4%硝酸酒精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铸态4、处理:熔模精密铸造5、组织及说明:冷却较慢沿晶界白色骨骼状的是共晶莱氏体,附近白色部分是隐针马氏体和参与奥氏体。
黑色树枝组织外围是由γ相分解形成的共析产物,中心部分是由δ相分解形成的共析产物,属于索氏屈氏体混合组织。
6、硬度:50~54HRC。
图21、光学放大倍数:500×2、浸蚀剂:4%硝酸酒精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铸态4、处理:熔模精密铸造5、组织及说明:图1放大。
图31、光学放大倍数:200×2、浸蚀剂:4%硝酸酒精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退火4、处理:800~900℃保温4h,随炉冷却5、组织及说明:沿晶界分布,骨骼状的是共晶莱氏体,晶粒全部由黑色组织(索氏体、屈氏体)组成,晶界上聚集有块状碳化物。
6、硬度:35~40HRC。
图41、光学放大倍数:500×2、浸蚀剂:8%硝酸酒精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淬火4、处理:820℃预热,1240℃盐炉保温3min,淬火,600℃分级盐炉空冷。
5、组织及说明:黑色组织大部分为溶解,莱氏体仍然以骨骼状分布于晶界上,白色基底是淬火后的隐针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由于淬火温度较低,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较少,红硬性差。
6、硬度:62~63HRC。
图51、光学放大倍数:500×2、浸蚀剂:8%硝酸酒精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回火4、处理:820℃预热,1240℃分级淬火,560℃回火3次,每次1小时。
5、组织及说明:共晶莱氏体回火后仍清晰地分布在晶界上呈骨骼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已全部分解,黑色部分由未溶解的索氏体、屈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组成。
6、硬度:63~64HRC。
图61、光学放大倍数:500×2、浸蚀剂:8%硝酸酒精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淬火4、处理:820℃预热,1260℃盐炉保温3min,淬火,600℃分级盐炉2min,取出空冷。
(完整word版)金相组织相图

组织纯铁熔点1538℃,温度变化时会发生同素异构转变。
在912℃以下为体心立方,称α—Fe;912℃~1394℃之间为面心立方,称为γ—Fe;在1394℃~1538℃(熔点)之间为体心立方,称为δ—Fe。
纯铁的强度和硬度都很低,不能用作结构材料.碳溶解于α-Fe或δ—Fe中形成的固溶体为铁素体,用α或δ表示。
δ铁素体也叫高温铁素体.碳在α铁素体中最大溶解度为0.0218%,δ铁素体中最大溶解度为0.09%。
碳溶解于γ铁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γ表示.碳在奥氏体中的最大溶解度为2。
11%。
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C具有斜方结构,无同素异构转变。
硬度很高,塑性几乎为零,是脆硬相.Fe3石墨是稳定相,Fe3C是亚稳定相。
但是石墨的表面能很大,形核需要克服很高的能量,所以在一般的条件下,铁碳相图中的碳是以渗碳体FeC形式存在的。
3铁碳相图整个相图包含三个恒温转变:包晶,共晶、共析.(1)在HJB水平线(1495℃)发生包晶转变:LB+δH→γJ,转变产物为奥氏体。
含碳量在0。
09%(H点)~0。
53%(B点)的铁碳合金发生这一转变。
(2)在ECF水平线(1148℃)发生共晶转变:LC→γE + Fe3C。
转变产物为奥氏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莱氏体(Ld)。
含碳量在2。
11%(E 点)~6。
69%(Fe3C)的铁碳合金都发生这一转变。
(3)在PSK 水平线(727℃)发生共析转变:γs →P+Fe3C 。
转变产物为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P )。
所有含碳量大于0.0218%的铁碳合金都发生这一转变. Fe-Fe3C 相图中还有四条重要的固态转变线:(1) GS 线—奥氏体中开始析出铁素体或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转变线,常称此温度为A3温度。
(2) ES 线—碳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线,此温度常称为Acm 温度.低于此温度,奥氏体中将析出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记作 Fe3C Ⅱ,以区别液相中经CD 线析出的一次渗碳体Fe3C Ⅰ.(3) GP 线—碳在铁素体(α)中的固溶度线(共析温度以上) 。
铜及铜合金金相图谱之紫铜

铜及铜合⾦⾦相图谱之紫铜紫铜的⾦相组织(a) (b)放⼤倍率:1/4×合⾦牌号:TU1⼯艺条件:半连续铸造Ø195mm圆锭,(a)铸造速度和冷却温度较(b)⼩侵蚀剂:硝酸⽔溶液组织说明:(a)全为柱状晶(b)呈明显三晶层(a) (b)放⼤倍率:1/4×合⾦牌号:T2⼯艺条件:半连续铸造Ø195mm圆锭侵蚀剂:硝酸⽔溶液组织说明:由于铸造⼯艺和冷却不均匀,造成结晶组织严重不均匀。
(a) 中⼼为细⼩等轴晶,其他部位为柱状晶,(b)中⼼为柱状晶,其他部位为等轴晶,局部有特别细⼩等轴晶放⼤倍率:1/5×合⾦牌号:T2⼯艺条件:铁模铸造Ø360mm圆锭侵蚀剂:硝酸⽔溶液组织说明:⾃边部⾄中⼼全为发达的柱状晶放⼤倍率:1/3×合⾦牌号:T2⼯艺条件:半连续铸造180mm×640mm扁锭侵蚀剂:硝酸⽔溶液组织说明:边部为较细柱状晶,中⼼为较粗等轴晶放⼤倍率:1/3×合⾦牌号:TU2⼯艺条件:半连续铸造170mm×630mm扁锭侵蚀剂:硝酸⽔溶液组织说明:全部为细⼩等轴晶放⼤倍率:70×合⾦牌号:T2⼯艺条件:半连续铸造侵蚀剂:硝酸⾼铁酒精溶液组织说明:α单相固溶体,⿊点系腐蚀产物(a) (b)放⼤倍率:2/3×合⾦牌号:T2⼯艺条件:热挤压棒侵蚀剂:硝酸⽔溶液组织说明:(a)为挤压棒头部组织,再结晶晶粒明显。
(b)为挤压棒尾部组织,再结晶晶粒较细。
边部加⼯率更⼤,晶粒也更细放⼤倍率:120×合⾦牌号:T2⼯艺条件:850℃加热挤压Ø18mm棒侵蚀剂:硝酸⾼铁酒精溶液组织说明:α单相固溶体,明显的再结晶组织(a) (b)放⼤倍率:120×合⾦牌号:T2⼯艺条件:Ø18mm冷拉棒侵蚀剂:硝酸⾼铁酒精溶液组织说明:(a)为棒材横向组织,可见晶粒发⽣歪扭。
(b)为棒材纵向组织,可见晶粒沿加⼯⽅向拉长、破碎及滑移带放⼤倍率:120×合⾦牌号:T2⼯艺条件:Ø18mm冷拉棒经600℃/30min保温退⽕侵蚀剂:硝酸⾼铁酒精溶液组织说明:变形组织经退⽕后已完全再结晶,晶粒平均直径为0.03mm放⼤倍率:120×合⾦牌号:T2⼯艺条件:厚12mm热轧板侵蚀剂:硝酸⾼铁酒精溶液组织说明:由于终轧温度较⾼,再结晶晶粒较⼤(a)(b)(c)放⼤倍率:200×合⾦牌号:T2⼯艺条件:(a)冷轧板厚5.5mm,加⼯率54%;(b)冷轧板厚1.0mm,加⼯率85%;(c)冷轧板厚0.5mm,加⼯率95%侵蚀剂:硝酸⾼铁酒精溶液组织说明:随着冷加⼯率的不断增⼤,晶粒的变形及破碎愈严重,逐渐拉长为纤维状组织(a) (b)(a) (b)(c) (d)放⼤倍率:120×合⾦牌号:T2⼯艺条件:0.5mm冷轧板经不同⼯艺退⽕后组织。
铸铁金相图谱赏析

铸铁金相图谱赏析(一)时间:2010-01-23 08:05:02来源:作者:点击: 1次铸铁金相图谱赏析(二)时间:2010-01-23 10:59:27来源:作者:点击: 1次铸铁金相图谱赏析(三)时间:2010-01-23 11:01:59来源:中国金相网作者:点击: 1次金相组织解析时间:2009-12-01 19:36:11来源:作者:点击: 247次金相组织,用金相方法观察到的金属及合金的内部组织.可以分为:1.宏观组织.2.显微组织.金相即金相学,就是研究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科学。
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外界条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
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浇注情况等。
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
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
1.奥氏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α-fe中的固溶体。
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
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
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
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
铜及铜合金的金相图谱(系列一)

铜及铜合金的金相图谱(系列一)导读:130张高清铜及铜合金的金相图谱,收藏起来慢慢看,本期是第一系列。
于铜储量的第二梯队,在全斑岩型铜矿占比大、储量大、品位低。
全球铜矿铜按合金系分为四大类:紫铜(纯铜)、黄铜、青铜和白铜。
紫铜包括普通纯铜、无氧铜、磷脱氧铜、银铜等。
黄铜指以锌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分为普通黄铜和复杂黄铜。
复杂黄铜包括铅黄铜、铝黄铜、锡黄铜、铁黄铜、硅黄铜、锰黄铜、镍黄铜。
青铜指除锌和镍以外的其他元素作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包括锡黄铜、铍青铜、铝青铜、硅黄铜、镁青铜、钛青铜、铬青铜、锆青铜和镉青铜等。
白铜指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包括普通白铜、铁白铜、锌白铜、铝白铜等。
为7.20亿吨,其中智利为铜储量最大的国家(2.1亿吨),智利、澳大中国、俄罗斯、印尼纯铜Copper材料纯铜成分Cu 99.99% 产品-工艺-牌号-标尺~250 μm 属于铜储量的第二梯队,在全斑材料纯铜成分Cu 99.99% 产品线材工艺连铸,700℃退火30min,200℃退火2h牌号-标尺~25 μm备注纵剖面型铜矿占比大、储量大、品位低。
全球铜矿材料纯铜成分Cu 99.99%产品线材工艺连铸+热轧+未退火牌号-标尺~25 μm备注横切面矿合计储量占比约为85%,合计产量占比约为75%。
相比材料纯铜成分Cu 99.99%产品线材工艺连铸+热轧+未退火牌号-标尺~25 μm备注纵剖面斑岩型矿山品位低,但矿量大、规模经济效应显著;而沉积型铜矿品位材料纯铜成分Cu 99.99% 产品线材工艺连铸,700℃退火30min,200℃退火2h牌号-标尺~25 μm备注横切面况来看,智利赞比亚、波兰等地区以沉积岩矿为主,中材料无氧铜成分Cu 99.99%产品棒材工艺-牌号C10100标尺~125 μm全球矿山品位持续下滑,智利铜矿情况尤为突出。
目前全球约有一半的铜矿山材料纯铜成分Cu 99.90产品铸件工艺铸造牌号C11000标尺~50 μm出,前十大在产铜矿中处于智利地区的大型矿山Escondida、ElTeni材料纯铜成分Cu 99.90产品铸件工艺铸造牌号C11000标尺~125 μm位以平均每年减少0.02%~0.04%的速度变化。
铸造高速钢金相图谱

ZGW18Cr4V铸造高速钢金相图片图11、光学放大倍数:100×2、浸蚀剂:4%硝酸酒精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铸态4、处理:熔模精密铸造5、组织及说明:冷却较慢沿晶界白色骨骼状的是共晶莱氏体,附近白色部分是隐针马氏体和参与奥氏体。
黑色树枝组织外围是由γ相分解形成的共析产物,中心部分是由δ相分解形成的共析产物,属于索氏屈氏体混合组织。
6、硬度:50~54HRC。
图21、光学放大倍数:500×2、浸蚀剂:4%硝酸酒精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铸态4、处理:熔模精密铸造5、组织及说明:图1放大。
图31、光学放大倍数:200×2、浸蚀剂:4%硝酸酒精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退火4、处理:800~900℃保温4h,随炉冷却5、组织及说明:沿晶界分布,骨骼状的是共晶莱氏体,晶粒全部由黑色组织(索氏体、屈氏体)组成,晶界上聚集有块状碳化物。
6、硬度:35~40HRC。
图41、光学放大倍数:500×2、浸蚀剂:8%硝酸酒精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淬火4、处理:820℃预热,1240℃盐炉保温3min,淬火,600℃分级盐炉空冷。
5、组织及说明:黑色组织大部分为溶解,莱氏体仍然以骨骼状分布于晶界上,白色基底是淬火后的隐针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由于淬火温度较低,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较少,红硬性差。
6、硬度:62~63HRC。
图51、光学放大倍数:500×2、浸蚀剂:8%硝酸酒精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回火4、处理:820℃预热,1240℃分级淬火,560℃回火3次,每次1小时。
5、组织及说明:共晶莱氏体回火后仍清晰地分布在晶界上呈骨骼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已全部分解,黑色部分由未溶解的索氏体、屈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组成。
6、硬度:63~64HRC。
图61、光学放大倍数:500×2、浸蚀剂:8%硝酸酒精3、材料及状态:ZGW18Cr4V 淬火4、处理:820℃预热,1260℃盐炉保温3min,淬火,600℃分级盐炉2min,取出空冷。
66张典型金相图片

66张典型金相图片金相图谱说明1、工业纯铁-退火-白色等轴晶为F晶粒,黑色网络为晶粒之间的边界。
2、20钢-退火-F+P,白色晶粒为F,黑色块状为片P。
3、45钢-退火-F+P,白色晶粒为F,黑色块状为片状P。
4、65钢-退火-F+P,黑色基体为片状P,白色呈网络状分布的为F。
5、T8钢-退火-片状P。
6、T12钢-退火-黑白相间的层片状基体为P,晶界上的白色网络为Fe3Cll。
7、T12钢-退火-P+Fe3Cll,Fe3C染成黑色,P仍保留白色。
8、亚共晶生铁-铸态-P+Ld+Fe3Cll,斑点装基体为共晶Ld,黑色枝晶为P。
9、共晶生铁-铸态-共晶Ld是由P+Fe3Cll+Fe组成,P组织细小。
10、过共晶生铁-铸态-Fe3Cll+Ld,板条状是Fe3Cl,斑点状是Ld。
11、T8钢-正火态-S。
细层片状F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
12、T8钢-等温淬火-B上+M+A残。
B上是由成束的大致平行排列的条状F与分布在F条间的断续Fe3C组成的羽毛状组织。
13、T8钢-等温淬火-B下+M+A残。
B下是呈扁片状的过饱和F 与分布在F内的短针状Fe3C的两相混合物。
14、20钢-淬火-板条M。
15、T8钢-淬火-针状M+Ar。
高碳M呈针状,互成一定的角度。
16、45钢-正火-F+S。
白色条块状为F。
沿晶界析出;黑色块状为S。
17、45钢-860度水淬-860度水淬-中碳M。
M成板条和针状混合分布。
18、45钢-860度水淬低回火-回火中碳M。
19、45钢-860度水淬中温回火T。
回火T是从M分解出的F基体上分布极细粒状Fe3C的混合物组合。
20、45钢-860度水淬高温回火S。
回火S是F基体上分布细粒状Fe3C的混合物。
21、45钢-780度水淬-亚温淬火组合F+M。
M呈黑色,F为白色。
22、45钢-1100度水淬-水淬过热淬火组织M。
23、T12球化退火-球状P。
是F基体上分布颗粒状Fe3C。
白色为F基体,白色小颗粒为Fe3C。
金相图谱内容说明

图谱文字说明第一部分金相图谱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图1 名称铁素体( 工业纯铁退火)组织铁素体说明等轴多边形晶粒为铁素体,黑色线条为晶界图2 名称奥氏体(T8钢950℃加热)组织 奥氏体说明 白色多边形晶粒为奥氏体,黑色线条为晶界。
高温下部分晶粒已合并长大,形成了混合晶粒图3 名称 渗碳体(从珠光体中电化学分离出来的滲碳体片)组织 渗碳体片说明 从珠光体中分离出来的渗碳体片,其形状是不规则的,一侧鸡冠似的形状,某些部位有孔图4 名称 亚共析钢组织( 20钢退火)组织 铁素体+珠光体说明 白色块状为铁素体,因放大倍数低,层状结构未能显示出来,珠光体呈黑色块状图5 名称 亚共析钢组织( 45钢退火)组织 铁素体+珠光体说明 白色块状为铁素体,黑色块状为珠光体图6 名称 亚共析钢组织( 60钢退火)组织 铁素体+珠光体说明 白色网状分布的为铁素体,珠光体呈黑色块状图7 名称 共析钢组织(T8钢退火)组织 层状珠光体说明 层状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滲碳体的层状组织,因放大倍数较低,且分辨率小于滲碳体层片厚度,故只能看到白色基体的铁素体和黑色线条的滲碳体图8 名称 共析钢电镜组织(T8钢退火)组织 层状珠光体说明 深灰色基体为铁素体,白色条状为滲碳体图9 名称 过共析钢组织(T12钢完全退火)组织 层状珠光体+二次滲碳体说明 基体为层状珠光体,晶界上的白色网络为二次滲碳体图10 名称 亚共晶白口铸铁铸态组织组织 珠光体+变态莱氏体+二次滲碳体说明 变态莱氏体呈黑白相间的基体,大黑块为珠光体,大黑块珠光体外围的白色滲碳体为二次滲碳体图11 名称 共晶白口铸铁铸态组织组织 变态莱氏体说明 变态莱氏体中白色基体为滲碳体(共晶滲碳体和二次滲碳体),黑色圆状及条状为珠光体图12 名称 过共晶口铸铁铸态组织组织 一次滲碳体+变态莱氏体说明 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白色条状为一次滲碳体二.钢经热处理后组织图13 名称 索氏体(T8钢正火)组织 索氏体说明 索氏体是细珠光体,其层状结构只有在高倍金相显微镜下才可分辩图14 名称 索氏体电镜形貌(T8钢正火)组织 索氏体说明 浅灰色基体为铁素体,白色条状为滲碳体图15 名称 托氏体(45钢860℃油淬,试样心部)组织 托氏体+马氏体说明 托氏体是极细珠光体,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呈黑色团絮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谱文字说明第一部分金相图谱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图1 名称铁素体( 工业纯铁退火)组织铁素体说明等轴多边形晶粒为铁素体,黑色线条为晶界图2 名称奥氏体(T8钢950℃加热)组织奥氏体说明白色多边形晶粒为奥氏体,黑色线条为晶界。
高温下部分晶粒已合并长大,形成了混合晶粒图3 名称渗碳体(从珠光体中电化学分离出来的滲碳体片)组织渗碳体片说明从珠光体中分离出来的渗碳体片,其形状是不规则的,一侧鸡冠似的形状,某些部位有孔图4 名称亚共析钢组织( 20钢退火)组织铁素体+珠光体说明白色块状为铁素体,因放大倍数低,层状结构未能显示出来,珠光体呈黑色块图5 名称亚共析钢组织( 45钢退火)组织铁素体+珠光体说明白色块状为铁素体,黑色块状为珠光体图6 名称亚共析钢组织( 60钢退火)组织铁素体+珠光体说明白色网状分布的为铁素体,珠光体呈黑色块状图7 名称共析钢组织(T8钢退火)组织层状珠光体说明层状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滲碳体的层状组织,因放大倍数较低,且分辨率小于滲碳体层片厚度,故只能看到白色基体的铁素体和黑色线条的滲碳体图8 名称共析钢电镜组织(T8钢退火)组织层状珠光体说明深灰色基体为铁素体,白色条状为滲碳体图9 名称过共析钢组织(T12钢完全退火)组织层状珠光体+二次滲碳体说明基体为层状珠光体,晶界上的白色网络为二次滲碳体图10 名称亚共晶白口铸铁铸态组织组织珠光体+变态莱氏体+二次滲碳体说明变态莱氏体呈黑白相间的基体,大黑块为珠光体,大黑块珠光体外围的白色滲碳体为二次滲碳体图11 名称共晶白口铸铁铸态组织组织变态莱氏体说明变态莱氏体中白色基体为滲碳体(共晶滲碳体和二次滲碳体),黑色圆状及条状为珠光体图12 名称过共晶口铸铁铸态组织组织一次滲碳体+变态莱氏体说明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白色条状为一次滲碳体二.钢经热处理后组织图13 名称索氏体(T8钢正火)组织索氏体说明索氏体是细珠光体,其层状结构只有在高倍金相显微镜下才可分辩图14 名称索氏体电镜形貌(T8钢正火)组织索氏体说明浅灰色基体为铁素体,白色条状为滲碳体图15 名称托氏体(45钢860℃油淬,试样心部)组织托氏体+马氏体说明托氏体是极细珠光体,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呈黑色团絮状。
白色块状为淬火马氏体图16 名称托氏体电镜形貌组织托氏体说明灰色基体为铁素体,白色条状为滲碳体图17 名称回火索氏体(45钢860℃水淬;600℃回火)组织回火索氏体说明回火索氏体是细粒状滲碳体和铁素体基体的混合物图18 名称回火索氏体电镜形貌组织回火索氏体说明基体为铁素体,白色颗粒为滲碳体图19 名称回火托氏体(45钢860℃水淬;500℃回火)组织回火托氏体说明回火托氏体是铁素体基体和极细小颗粒状滲碳体的混合物图20 名称回火托氏体电镜形貌组织回火托氏体说明基体为铁素体,白色颗粒为滲碳体图21 名称上贝氏体( 65Mn钢450℃等温淬火)组织上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说明羽毛状为上贝氏体,白色基体为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右边黑色团状为托氏体图22 名称上贝氏体电镜形貌组织上贝氏体说明基体为碳过饱和不大的铁素体,白色条状为碳化物图23 名称下贝氏体( 65Mn钢320℃等温淬火)组织下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说明黑色真状为下贝氏体,白色基体为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图24 名称下贝氏体电镜形貌组织下贝氏体说明基体为碳过饱和的铁素体,白色粒状或短杆状(与铁素体的长轴呈55°~65°角)为碳化物图25 名称45钢退火组织组织铁素体+珠光体说明白色晶粒为铁素体,黑色块状和黑白交替分布的层状组织为珠光体图26 名称45钢正火组织组织铁素体+细珠光体说明白色块状为铁素体,黑色块状为细珠光体图27 名称45钢840℃水淬组织(中碳马氏体)组织中碳马氏体说明中碳马氏体为板条马氏体与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物组织,其针叶两端较圆钝图28 名称中碳马氏体电镜形貌组织中碳马氏体说明部分马氏体成排分布图29 名称低碳马氏体(20钢950℃水淬)组织低碳马氏体说明低碳马氏体截面呈板条状,又称板条马氏体。
相互平行排列的板条组成一个板条束,一颗原始奥氏体晶粒内可以形成几个位向不同的板条束图30 名称高碳马氏体(T12钢1200℃油淬)组织高碳马氏体说明高碳马氏体截面呈针片状,又称片状马氏体。
因淬火加热温度很高,形成粗大的片状马氏体,属过热的淬火组织。
图中白色基体为残余奥氏体图31 名称T12钢780℃水淬组织组织马氏体+二次滲碳体+残余奥氏体说明灰白色基体为细小的淬火高碳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白色颗粒为二次滲碳体,棕黑色针状为稍受回火的高碳马氏体,属正常的淬火组织图32 名称T12钢780℃水淬,180℃回火组织组织回火马氏体+二次滲碳体说明灰黑色基体为细小的回火高碳马氏体,白色颗粒为二次滲碳体图33 名称滲碳层的平衡组织(20钢气体滲碳后缓慢冷却)组织滲碳层的平衡组织说明过共析层:珠光体(黑色)+二次滲碳体(白色网络)共析层:珠光体(黑色)亚共析过度层:珠光体(黑色)+铁素体(白色)心部:20钢原始组织图34 名称滲氮层组织( 38CrMoAL钢调质再经520℃10h、580℃15h气体滲氮后缓冷) 组织滲氮层组织说明最表层(1)为白色的ε相(Fe2~3N)次层(2)为扩散层,白色颗粒为rˊ相(Fe4N)和合金氮化物弥散分布在索氏体上,近表面的扩散层中氮化物呈白色脉状分布心部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图35 名称T12钢球化退火组织组织球状珠光体说明白色基体为铁素体,白色颗粒为滲碳体三. 合金钢组织图36 名称40Cr860℃火淬;600℃回火组织(回火索氏体)组织回火索氏体说明白色细粒状滲碳体和铁素体基体的混合物图37 名称Gcr15 860℃油淬;200℃回火组织(碳化物+回火马氏体)组织碳化物+回火马氏体说明细小均匀的小白粒为碳化物,黑色基体为回火马氏体图38 名称W18cr4v钢铸造(缓慢冷却)组织组织共晶莱氏体+托氏体-索氏体+碳化物说明基体为黑色组织(托氏体-索氏体),骨骼状组织为共晶莱氏体,白色小块状为碳化物图39 名称W18cr4V钢锻造后退火组织组织索氏体+碳化物说明基体为索氏体,白色大颗粒为共晶碳化物,白色小颗粒为二次碳化物图40 名称W18cr4V钢1280℃油淬组织组织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说明白色基体为隐晶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白色大颗粒为共晶碳化物,白色小颗粒为二次碳化物图41 名称W18cr4V钢1280℃油淬;560℃三次回火组织组织回火马氏体+碳化物说明黑色基体为回火马氏体,白色大颗粒为共晶碳化物,白色小颗粒为二次碳化物图42 名称18-8不锈钢固溶处理组织组织奥氏体说明部分奥氏体晶粒中呈现李晶分布四. 铸铁组织图43 名称白口铸铁、灰口铸铁断口比较组织白口铸铁、灰口铸铁断口说明白口铸铁断口呈白色,灰口铸铁断口呈灰色图44 名称白口铸铁中的滲碳体组织一次滲碳体+变态莱氏体说明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白色板条状为一次滲碳体图45 名称灰口铸铁中石墨的形状组织基体+石墨说明(a)灰铸铁(片状石墨)(b)球墨铸铁(球状石墨)(c)可锻铸铁(团絮状石墨)(d)蠕墨铸铁(蠕虫状石墨)图46 名称扫描电镜下球状石墨的立体形貌(球墨铸铁铸造)组织球状石墨说明深腐蚀后,基体受到严重浸蚀,石墨仍存在表面,在扫描电镜下显示的球状石墨的立体形貌图47 名称扫描电镜下片状石墨的立体形貌(灰铸铁铸造)组织片状石墨说明深腐蚀后,基体受到严重腐蚀,石墨仍存在表面,在扫描电镜下显示的片状石墨的立体形貌图48 名称铁素体灰铸铁组织(灰铸铁退火)组织铁素体+片状石墨说明白色基体为铁素体,深灰色条片状为片状石墨图49 名称铁素体-珠光体灰铸铁组织(灰铸铁铸造)组织珠光体+铁素体+片状石墨说明深灰色条片状为片状石墨,基体为黑色的层状珠光体和石墨周围白色的铁素体图50 名称珠光体灰铸铁组织( 灰铸铁铸造)组织珠光体+片状石墨说明基体为层状珠光体,深灰色条片状为片状石墨图51 名称铁素体球墨铸铁组织(球墨铸铁退火)组织铁素体+球状石墨说明白色基体为铁素体,深灰色球状为球状石墨图52 名称铁素体-珠光体球墨铸铁组织( 球墨铸铁铸造)组织珠光体+铁素体+球状石墨说明墨灰色球状为球场石墨,基体为墨色的层状珠光体和白色围绕石墨分布的铁素体(形似牛眼,亦称牛眼状铁素体)图53 名称球墨铸铁低温正火组织(珠光体-分散状铁素体球墨铸铁组织)组织珠光体+铁素体+球状石墨说明深灰色球状为球墨铸铁,基体为深灰色的层状珠光体和白色呈块状和条状分布的铁素体(亦称分散状铁素体)图54 名称球墨铸铁高温正火组织(珠光体球墨铸铁)组织珠光体+球状石墨说明基体为层状珠光体和极少量白色的铁素体,黑灰色球状为球状石墨图55 名称贝氏体球墨铸铁组织(球墨铸铁880℃加热270℃等温1h空冷) 组织下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球状石墨说明白色基体为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黑灰色细针状为下贝氏体,深灰色球状为球状石墨图56 名称蠕墨铸铁铸造组织组织蠕虫状石墨说明白色为金属基体,深灰色短而厚的条片状为蠕虫状石墨图57 名称铁素体可锻铸铁组织(可锻铸铁可锻化退火)组织铁素体+团絮状石墨说明白色基体为铁素体,黑灰色团絮状为团絮状石墨图58 名称珠光体可锻铸铁组织( 可锻铸铁可锻化退火)组织珠光体+团絮状石墨说明基体为层状珠光体和极少量白色的铁素体,黑灰色团絮状为团絮状石墨五. 有色金属及粉末冶金材料组织图59 名称ZAlSi2铝合金铸造组织(未变质处理)组织共晶体(α+Si)说明白色为α固溶体,灰色为Si。
由于未经变质处理,故Si呈粗大针状图60 名称ZAlSi2铝合金铸造组织(变质处理)组织初晶α+共晶体(α+Si)说明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共晶体,白色树枝状或卵状为初晶α固溶体。
由于经过变质处理,共晶点向右下方移动,故合金获得亚共晶组织,且共晶体中Si成为细粒状图61 名称H90黄铜冷轧后600℃退火组织组织α固溶体说明部分α晶粒内出现退火孪晶图62 名称H59黄铜铸造组织组织α+βˊ说明白色为α固溶体,黑色为βˊ相(CuZn为基的固溶体)图63 名称錫青铜(W Sn﹥6﹪)铸造组织组织α+共析体(α+δ)说明灰、白两相共存的基体为共析体(α+δ),深灰色树枝状为初晶α固溶体。
因α有枝晶偏析,故不同部位呈现明暗不同的颜色图64 名称ZSnSb11Cu6锡基轴承合金铸造组织组织α+βˊ+Cu3Sn+Cu6Sn5说明黑色基体为α固溶体,白色方块为SnSb为基的βˊ固溶体,白色星状为Cu3Sn,白色粒状和条状为Cu6Sn5图65 名称ZP6Sb16Sn16Cu2铅基轴承合金铸造组织组织初晶β+共晶体(α+β)+Cu2Sb说明黑色基体为共晶体(α+β),白色方块状为SuSb为基的含Pbβ固溶体,白色星状和颗粒状为Cu2Sb图66 名称高锡铝基轴承合金(W sn=20%)轧制后退火组织组织Al+Sn说明白色基体为Al,黑色颗粒状为Sn图67 名称铁基烧结减摩材料组织组织珠光体+铁素体+少量滲碳体+石墨+孔隙说明基体为粗片状珠光体,白色块状为铁素体和少量滲碳体,灰色颗粒状和小块状为石墨,黑色颗粒和小块状为孔隙图68 名称钨钴类硬质合金组织组织WC相+Co相说明黑色基体为WC溶于Co的固溶体—Co相,白色呈规则几何形状的为WC 第二部分缺陷图谱一.热处理缺陷图69 名称45钢850℃油淬硬度不足组织组织托氏体+马氏体说明沿晶界分布的黑色组织为托氏体(有时也会出现少量羽毛状贝氏体),浅色区域为马氏体图70 名称45钢750℃水淬硬度不足(欠热淬火)组织组织铁素体+马氏体说明白色块状为铁素体,灰黑色基体为中碳马氏体,属不完全淬火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