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复习题2012(完整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气象学练习题

(完整版)气象学练习题

气象学练习题1、天气明朗时,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小值出此刻【】A.夜晚B.子夜C.日出前后D.正午2、以下哪一种现象的出现可先兆天气晴好?A.雨凇B.平流雾C.辐射雾3、赤道邻近地区没有台风形成,是因为【】D.云【】A.海水温度不够高B.没有热带扰动C.没有地转倾向力D.无风4、向冷气团方向挪动的锋是【】A.冷锋B.暧锋C.准静止锋D.锢囚锋5、天气明朗的午后山区的风多是【】A.从山谷吹向山坡B.从山坡吹向山谷C.没法确立D.静风6、某地地面吹东寒风,则可知【】A.该地东北方有高压B.该地西南方有高压C.该地北方有高压D.该地东方有高压7、风产生的原动力是【】A.气压梯度力B.地转倾向力C.惯性力D.摩擦力8、“清明节气雨纷繁”主要与以下哪个天气系统相关?【】A.暖锋B.锋面气旋C.准静止锋D.气团9、我国绝大多数地域位于大气三圈环流模式中的【】A.东北信风带B.副热带高压带C.西风带D.副极地低压带10、印度季风形成的主要原由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别的季节性变化B.行星热源的散布C.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D.地形11、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12、请列举出 3 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13、我国北方地域秋冬天节雾霾天气屡次发生的原由不包含()。

A.静风天气多B.近地面常出现逆温C.气溶胶粒子多D. 冷空气活动屡次14、对流层大气为什么下热上冷?15、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是(),能量最高的是()。

A.红光B.红外线C.紫光D.紫外线16、秋分日,以下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广州B.上海C.北京D.哈尔滨17、秋分日,广州和哈尔滨的昼长关系是()。

A.广州长B.哈尔滨长C.相等D.没法确立18、太阳辐射比地面、大气辐射强的原由是()。

A.太阳温度高B.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C.放射能量的方式D. 太阳的构成19、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汲取光谱集中在()。

A.紫外线和可见光B.紫外线和红外线C.可见光和红外线D.可见光20、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强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增添而()。

气象学复习题

气象学复习题

气象学复习题1、气象、天气、气候的联系?答:气象是大气各种物理、化学状态和现象的统称;天气是以气象要素值和天气现象表征的瞬时或较短时期的天气状况,是指特定时间、地区气象要素综合状况;气候则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状况,包括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通过各种气象的统计量来表示,是天气的综合状况。

2、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的联系?答:气象学是关于大气中发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科学;天气学是关于天气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天气系统、天气形势和天气现象形成演变规律及分析预报方法;气候学是关于气候形成、分类、变迁的科学。

3、天气、气候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答:(1)干旱,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

(2)暴雨使得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热带气旋(台风)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破坏力很强,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冰雹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

(5)雪灾,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巨大。

4、天气、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答:农业生产过程主要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因素。

而土壤的形成、水热状况和微生物活动等,在很大程度上又受气候条件的制约。

不仅气象灾害给农业造成巨大损失,全球气候变化对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带来巨大的影响。

(1)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和物质、能量基础。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命有机体,其生长发育和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温度、水分、光照、气体成分、气流等气象要素。

气象学复习题

气象学复习题

气象学复习题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1、什么是干洁空气?〔P82〕通常把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简称干空气。

2、什么是一个大气压?〔P86〕气象学把温度为0℃、纬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称为1个大气压,相当于1013.25 hPa。

3、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与气温和气压条件的关系。

(P87)气压随高度的实际变化与气温和气压条件有关。

从下表3-3可以看出:①在气压相同条件下,气柱温度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大,气压垂直梯度愈小,即暖区气压垂直梯度比冷区小;②在相同气温下,气压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小,气压垂直梯度愈大。

因此,地面高气压区,气压随海拔上升而很快降低,上空往往出现高空低压。

地面暖区气压常比周围低,而高空气压往往比同高度的邻区高;地面冷区气压常比周围高,而高空气压往往比周围低。

4、什么是“标准大气”?〔P90〕人们根据高空探测数据和理论,规定了一种特性随高度平均分布的大气模式,称为“标准大气”或“参考大气”。

标准大气模式假定空气是干燥的,在86km以下是均匀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为28.9644kg/kmol,且处于静力学平衡和水平成层分布。

5、太阳辐射能由哪些组成?〔P91〕太阳辐射能主要是波长在0.4一0. 76 um的可见光,约占总能量的50%;其次是波长大于0.76 um的红外辐射,约占总辐射能的43%;波长小于0.4 um的紫外辐射约占7%。

6、什么是太阳辐射强度?〔P91〕表示太阳辐射能强弱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强度。

7、什么是太阳常数?〔P91〕×108 km〕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用S0表示〕。

8、为什么天空有时候是蔚蓝色的,有时候又是灰白色的?〔必考〕〔P91-92〕散射和反射作用受云层厚度、水汽含量、大气悬浮微粒粒径和含量的影响很大。

气象学复习题

气象学复习题

气象学复习题气象学复习题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科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气象现象无处不在,它们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气象现象,我们需要对气象学的基本知识进行复习。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复习题来帮助我们回顾和巩固这些知识。

1. 什么是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科学。

它涉及大气的组成、结构、运动、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等方面的研究。

气象学通过观测、实验和数学模型来研究和预测天气现象,为人们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的趋势。

2. 大气的组成是什么?大气主要由氮气(78%)和氧气(21%)组成,还包括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水蒸气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对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3. 大气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大气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层次,大部分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里。

平流层是对流层上方的层次,大气在这里的运动主要是水平的。

中间层是平流层上方的层次,大气在这里的运动主要是垂直的。

热层是最外层的层次,大气在这里的温度逐渐上升。

4. 什么是气压?气压是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它是由大气的重力和分子的撞击引起的。

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因为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5. 什么是风?风是大气中空气流动的现象。

它是由于气压差异引起的。

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了风。

风的方向是指风来自的方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过的距离。

6. 什么是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度量。

它可以通过相对湿度来表示,即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含量与饱和水蒸气含量之间的比值。

湿度对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高湿度通常会使人感到闷热,而低湿度则会使人感到干燥。

7. 什么是云?云是由水蒸气在大气中凝结形成的可见物体。

它们通常由水蒸气在上升空气中冷却和凝结而成。

云的形状、高度和颜色可以提供有关天气的重要信息。

常见的云的类型有积云、层云和卷云等。

2012年春季学期

2012年春季学期

2012年春季学期《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考试试卷(B卷)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对流层、平流层2. 7,13.增强4. 下降5. 地转,左6. 梅雨7. 西太平洋,狂风暴雨8. 0.65,CO29. 东亚,南亚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5:BDCAD 6-10:DCCAB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 10、×四、读图分析题(每空1分,共20分)1、(1)冷锋(2)B,A(3)寒潮2、(1)下沉(2)暖(3)暖(4)西北,东北3、(1)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2)信风带,西风带(3)高纬环流(极地环流)4、(1)③,温带海洋性气候(2)②,地中海气候(3)①(4)④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1)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4时、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大小与纬度、季节及天气状况有关(2分);(2)年变化: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和最冷月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海洋上最热月和最冷月分别出现在8月和2月,南半球则相反。

气温日较差大小与纬度、下垫面条件及天气状况有关(3分)。

2、(1)低纬环流,又称哈德莱环流,是一个直接热力环流圈(正环流),1分;(2)中纬环流,又称为费雷尔环流,是间接热力环流圈(反环流),1分;(3)高纬环流,又称极地环流,是一个直接热力环流圈,1分;(4)低纬环流圈最强,高纬环流圈最弱,1分;(5)三个环流圈夏季向高纬移动,冬季向低纬移动,1分。

3、(1)发生时间:秋末春初,即每年11月至次年4月(2分);(2)移动路径:西路、中路、东路(1分);(3)天气特征:大风、降温、霜冻(2分)4、太阳辐射(1分)、宇宙地球物理因子(1分)、环流因子(1分)、下垫面因子(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冰雪覆盖等)(1分)、人类活动影响(1分)六、论述题(共10分)(1)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气象科学考试试题

气象科学考试试题

气象科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 下列哪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空气温暖程度?A. 气温B. 风速C. 湿度D. 气压2. 盛行气流主要与地球的哪个因素有关?A. 自转B. 公转C. 静止D. 离心力3. 下列哪个分类代表较高的云层?A. 层状云B. 卷层云C. 积雨云D. 积雨层云4. 云的类型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A. 湿度B. 风向C. 温度D. 高度5. 暴风雨多发生在哪种气压分布的环流系统中?A. 高压B. 低压C. 霜冻D. 干燥6. 风向常表示为从哪个方向吹来的?A. 正南B. 正东C. 东南D. 西北7. 降水一般在哪种气象情况下发生最频繁?A. 晴天B. 阴天C. 阵雨D. 大雨8. 气温升高时,相对湿度会发生什么变化?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以上均可9. 冷锋是由何种气团形成的?A. 暖气团B. 冷气团C. 普通气团D. 干冷气团10. 下列哪个气象现象不属于自然灾害?A. 龙卷风B. 霜冻C. 干旱D. 化学雾11. 摩擦力会对风产生什么影响?A. 加快风速B. 降低风速C. 改变风向D. 不产生影响12. 晴空万里的日子,气温会有怎样的特点?A. 倒春寒B. 初夏热C. 严寒冬天D. 中度暖和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说明高压和低压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 请简述云的类型及其特点。

3. 请解释湿热空气与干冷空气在大气环流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就气象图的解读方法进行论述。

2. 请详细论述冷锋和暖锋的形成和气象特点。

3. 请以实例说明气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以上题目均为气象科学考试试题,希望参考者认真作答,把握时间,仔细审题,准确回答。

祝愿大家考试顺利!。

气象考试题及答案

气象考试题及答案

气象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气象学中,大气压力是指()。

A. 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施加的压力B. 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体积施加的压力C. 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质量施加的压力D. 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长度施加的压力答案:A2. 气象学中,温度是指()。

A. 空气的热能B. 空气的动能C. 空气的势能D. 空气的内能答案:D3. 风速的单位是()。

A. 米/秒B. 千米/小时C. 节D. 以上都是答案:D4. 气象学中,相对湿度是指()。

A. 空气中水汽的实际含量与最大可能含量之比B. 空气中水汽的实际含量与最小可能含量之比C. 空气中水汽的最大可能含量与实际含量之比D. 空气中水汽的最小可能含量与实际含量之比答案:A5. 气象学中,露点是指()。

A. 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B. 空气达到过饱和时的温度C. 空气达到不饱和时的温度D. 空气达到稳定时的温度答案:A6. 气象学中,云的分类依据是()。

A. 云的高度B. 云的形状C. 云的颜色D. 云的密度答案:A7. 气象学中,降水量是指()。

A. 一定时间内降水的深度B. 一定时间内降水的重量C. 一定时间内降水的体积D. 一定时间内降水的面积答案:A8. 气象学中,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划分依据是()。

A. 风速B. 气压C. 温度D. 湿度答案:A9. 气象学中,季风是指()。

A. 季节性风向变化的风B. 季节性风速变化的风C. 季节性风向和风速变化的风D. 季节性风向和风速不变的风答案:A10. 气象学中,气候是指()。

A. 某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B. 某个地方多年的极端天气状况C.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变化D.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和气候状况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大气压力?()A. 海拔高度B. 温度C. 湿度D. 地球自转答案:ABCD12. 气象学中,哪些现象属于降水?()A. 雨B. 雪C. 冰雹D. 雾答案:ABC13. 气象学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气温?()A. 纬度B. 海拔C. 地形D. 季节答案:ABCD14. 气象学中,哪些因素会影响风速?()A. 高压和低压系统B. 地形C. 温度梯度D. 湿度答案:ABC15. 气象学中,哪些因素会影响相对湿度?()A. 温度B. 气压C. 空气中水汽含量D. 风速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气象学中,气压带和风带是固定不变的。

气象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专业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气象学中,下列哪个术语表示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A. 气压B. 湿度C. 温度D. 风速2.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气象学研究的范畴?A. 地震B. 台风C. 暴雨D. 干旱3. 气象学中的“锋面”是指什么?A. 两个不同温度的气团相遇的边界B. 云层的厚度C. 风的方向D. 降水的强度4.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气旋引起的?A. 雷暴B. 龙卷风C. 沙尘暴D. 寒潮5. 气象学中,什么叫做“对流”?A. 空气的垂直运动B. 空气的水平运动C. 空气的旋转运动D. 空气的扩散运动6. 气象学中,下列哪个术语表示大气的垂直分层?A. 气候B. 季风C. 气候带D. 层结7. 以下哪个现象是全球变暖的直接结果?A. 冰川融化B. 地震C. 火山爆发D. 潮汐现象8. 气象学中,下列哪个术语表示大气的垂直稳定度?A. 气压B. 温度C. 湿度D. 位温9.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冷锋引起的?A. 暖锋B. 冷锋C. 静止锋D. 飑线10. 气象学中,什么叫做“气旋”?A. 一种大气环流系统B. 一种天气现象C. 一种气候类型D. 一种气象仪器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气象学中,________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12. 气象学中,________是指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13. 气象学中,________是指大气中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气象要素的分布和变化。

14. 气象学中,________是指大气中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随高度的变化。

15. 气象学中,________是指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16. 气象学中,________是指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

17. 气象学中,________是指大气中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年平均值。

18. 气象学中,________是指大气中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月平均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大气1、大气是由干洁大气、水汽和液态和固态微粒组成的混合物。

2、什么是干洁大气?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

干洁大气是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3、高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在太阳紫外辐射作用下形成的,大气中臭氧浓度最大的高度是 20~30km 。

4、大气中的臭氧具有什么作用?大气中的臭氧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

1)从气象的角度来看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形成了平流层逆温,在25km 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在50km附近形成了一个暖区;2)从地面生物的角度来看,大气臭氧层有着极为重要的保护作用,避免大量紫外线到达地面而对地面生物造成伤害,而透过少量紫外线则能够对植物形成有利的影响并杀灭一些有害病菌。

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白天、晴天、夏季比黑夜、阴天、冬季小。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什么作用?1)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制作用;2)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4)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

6、列举大气中水汽的重要作用。

水是实际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气、液、固三态相变的成分,故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十分重要角色。

水汽的相变会引起云、雾、雨、雪、霜、露等一系列的天气现象产生,并伴随热能的释放和吸收,导致地表和大气内部的水分和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进而在世界各地形成各种各样的天气和气候。

同时,水汽还能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出长波辐射,对对地面存在保温效应。

因此,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对地面和大气的温度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7、列举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重要影响。

1)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2)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失去的热量;3)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4)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8、根据大气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将大气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9、对流层大气有哪些主要特点?1)集中了3/4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为复杂的层次,主要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2)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5℃。

)3)空气具有强烈的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4)各种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第二章辐射1、名词解释太阳辐射强度、可照时数、光照时间、太阳常数、太阳高度角、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单位W〃m-2可照时数: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日出到日落的总时数。

光照时间/昼长:日出至日末的时数。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以S0表示,目前我国采用的数值为1382W/m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

(0°≤h≤90° h大于90 °取补角)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地面净辐射: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亦称地面辐射差额。

光合有效辐射: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色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他生理现象的太阳辐射波谱区,称生理辐射(PAR)。

在这个波谱区内量子能量使叶绿素分子呈激发状态,并将自身能量消耗在形成有机化合物上,故这段波普称光合有效辐射。

2、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因素。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因素:1)一年中太阳直射纬度的位臵;2)一天中太阳直射点的位臵。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课本(P39),分别计算春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广州、上海和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广州:23N,上海:31N,北京:40N)3、北半球昼长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日出日落太阳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昼长的变化规律:1)相同纬度,昼长随季节变化,冬短夏长,春秋介于二者间;2)夏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加长,冬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缩短,春、秋分昼长不随纬度变化,全球各纬度上均昼夜平分北半球日出日落太阳方位角的变化规律:除北极外,春分日和秋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夏半年,日出东偏北,日落西偏北;冬半年,日出东偏南,日落西偏南。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有吸收、散射和反射。

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的因素有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

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的特性,其吸收光谱主要是紫外线和红外线。

6、分子散射的特点,分子散射造成的大气现象有哪些。

解释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旭日和落日呈橘红色的原因。

分子散射的特点:只改变辐射的方向,使原来传播方向上的太阳辐射减弱;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旭日和落日呈橘红色的原因:当晴朗无云、大气干洁时,被散射的光线以波长较短的蓝光为主,故天空呈现蔚蓝色;而清晨和傍晚时,波长较长的红光则被散射减弱得较少而蓝紫光散射损失较多,加之大气对红橙光透明度大,大气对红橙光透过得较多而对蓝紫光则透过得较少,这就是旭日及落日时因为通过的大气量大,蓝紫光被散射殆尽,遂呈现红色的原因。

P447、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强度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

太阳高度角如何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太阳总辐射与太阳高度呈正相关关系。

太阳高度角愈小,阳光穿透的大气量愈多,太阳直接辐射愈低,故太阳总辐射低;8、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 0.15~4μm 之间,其中,可见光区的能量占总能量的 50% ,红外线占 43% ,紫外线占 7% 。

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光谱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随着太阳高度角降低,太阳直接辐射光谱中,波长较长的部分逐渐增加,波长较短的部分逐渐减少;太阳高度角增大,散射辐射中波长较短的部分逐渐增大,波长较长的部分逐渐减少P48-499、什么是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 CO2、H2O、CH4等。

10、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素有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云况、风力、海拔、地面状况和植被等。

为什么多云的夜间地面温度比晴朗的夜间高?云多云厚时,地面辐射受阻,大气逆辐射显著增强,从而地面有效辐射就减弱,地面降温慢。

11、植物光合作用中最有效的光谱成分是红橙光和蓝紫光。

光合有效辐射的波长范围是 380~710nm 。

第三章温度1、名词解释导热率、温度年较差、干绝热变化、湿绝热变化、大气稳定度、逆温导热率(热导率):指物体在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度差时,其相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用λ表示,单位J/(m·S·℃)(或W/(m·℃))温度年较差:指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之差干绝热变化:指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团的绝热变化P77湿绝热变化:饱和湿空气团的绝热变化(气块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大气稳定度:处在静力平衡状态中的大气,空气因受外力因子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或程度,称之为大气静力稳定度P79 逆温:在一定条件下,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加,气温直减率为负值的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出现逆温的气层称为逆温层)γ<02、影响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解释潮湿紧密土壤温度日较差小于干燥疏松土壤的原因。

影响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孔隙度,它随随土壤含水量增多而增大,导致潮湿土壤表层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小;它土壤孔隙度增加而减小,导致孔隙度大的的干燥土壤昼夜温差大。

故潮湿紧密土壤温度日较差小于干燥疏松土壤。

3、热量收支的主要方式有辐射热交换、传导热交换、流体流动热交换和潜热交换。

其中,地面与近地气层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辐射热交换,土壤中热交换的主要方式是传导热交换,大气中以流体流动热交换为主。

4、一天中,一般地面温度的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P68-69一天中最高温度在地面累积热量最多时出现,一般为午后13时左右原因:在12时以后,太阳辐射开始减弱,但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与通过其他方式所得的热量之和,仍比支出的热量多,地面贮存热量还在增加,低温继续升高。

到了午后一定时间以后,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就会由于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和随着地面其他方式失热的增多,地面累积热量由正值变为负值,这时地面温度就开始下降。

于是地面最高温度就出现在地面热量收支相抵的这个时刻。

5、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类型有日射型、辐射型、清晨过渡型和傍晚过渡型。

各类型的代表时间分别是 13时、 01时、 07时和 19时。

6、分析水面温度的变化比土壤表面要小得多的原因。

水的热容量很大,约比土壤大一倍,热量收支相同的情况下,水面升温和降温幅度比土壤小一倍;水是半透明体,太阳辐射可透入相当深的水层中,所以水面升温比土壤表面小得多;水面消耗于蒸发的热量大于陆面,水面升温因而缓和;水是流体,具有流体的特性,它传递热量的主要方式是乱流和对流,通过乱流和对流,能将水面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相当厚的水层中;另外,水体中还有平流运动,造成热量的水平输送。

因此,使水面温度的变化比土壤表面要小得多。

P72-737、一天中,通常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13~15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8、气温日较差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有何特点?P751)纬度,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2)季节,一般夏季大于冬季,一年中春季最大;3)地形,凸出地形比平地小,低凹地形比平地大,山谷(盆地)大于山坡;4)下垫面性质,陆地大于海洋,干燥疏松土壤大于潮湿紧密土壤;5)天气状况,晴天大于阴天,大风时气温日较差小。

特点:一般小于土温日较差,随着距地面高度增加而减小,位相也不断落后。

9、简述绝热增温和绝热冷却过程。

P781)绝热增温:当气块在下降过程中,因外界气压增大,外界对气块做功,在绝热的条件下,所做的功只能用于增加气块的内能,因而气块温度升高,这种因气块下沉而使温度上升的现象,称为绝热增温。

;2)绝热降温:当气块在上升过程中,因外界气压减小,气块体积膨胀对外界做功,在绝热的条件下,做功所需的能量只能由其本身内能来负担,因此气块降温,这种因气块绝热上升而使温度下降的现象,称为绝热冷却。

10、大气稳定度分为稳定、不稳定和中性三种情况。

如何判断大气稳定度?“头重脚轻”气层容易发生对流运动的原因。

(ϒ-温度直减率;ϒd-干绝热直减率;ϒm-湿绝热直减率):P80-811)ϒ越大,大气越不稳定2)当ϒ<ϒm时,气层绝对稳定3)当ϒ>ϒd时,气层绝对不稳定4)当ϒm<ϒ<ϒd时,对未饱和气团是稳定的,对饱和气团是不稳定的11、按形成原因,逆温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和下沉逆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