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自动化课件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内容与意义PPT(32张)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内容与意义PPT(32张)
(1)指令存储装置 (2)指令控制装置 (3)执行机构 (4)传递及转换装置
3.自动控制方式
(1)开环控制方式 (2)闭环控制方式 (3)分散控制方式 (4)集中控制方式
1.4.2、自动化加工系统的控制
1、机械传动控制 2、液压、气动与电气控制
P28: 1-1、1-2、 1-3 、1-7、1-9、1-10、1-11、 1-12、1-15
2. 托盘交换器—APC
FMS中 最常见的自动上、下料装置是托盘交换 器(Automatic Pal1et Changer—APC)。 功能:
是加工系统与物流系统间的工件输送接口, 作为工件的暂时储存,当系统阻塞时起到物流 系统工件缓冲站的作用。
课堂练习
1、在单机自动供料装置中,常见的储料器有哪两种?哪种储 料器需要计算平均供料率,为什么?
§ 2.2.3 采用组合机床 实现单机自动化
组合机床的组成
组合机床加工方式 组合机床的几种通用部件 (一)动力滑台 2. 滑台的典型工作循环 液压滑台
2.3 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
2.3 .1 数控机床主运动系统 数控机床主运动系统功用: 数控机床主运动系统组成: § 2.3.1.1 主传动系统的配置方式 § 2.3.1.2 主轴典型控制功能 1. 主轴准停装置
2、按导向方式的不同可将自动导向小车(AGV)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在带式输送系统中,为防止物料重力和带的自重造成带下 垂,须在输送带下安置______。为防止输送带跑偏在输送 带中安置______ 。
2. 4. 3 柔性自动线(FTL)
柔性自动线定义 工艺基础、特点、构成

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培训课件

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培训课件

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培训课件1. 简介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生产、加工、装配等环节自动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一种方法。

本课程旨在介绍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2. 机械制造系统概述2.1 机械制造系统的定义机械制造系统是指利用机械、电子和信息技术等资源,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和操作,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生产系统。

它通常由多个部件和子系统组成,包括物料处理、加工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2.2 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能够实现高效的生产流程和操作,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提升产品质量:自动化系统可以提供更加精确和稳定的加工过程,从而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自动化系统能够减少废品和不良品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2.3 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的应用领域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汽车制造、机床加工、电子设备制造等。

它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可以实现柔性生产和定制化生产。

3. 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3.1 传感器与控制器传感器是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够感知和测量物理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

控制器则根据传感器的信号进行逻辑判断和控制操作,实现自动化的生产过程。

3.2 PLC控制系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它能够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逻辑来控制机械设备的运行。

PLC控制系统具有可编程、可扩展和可靠性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系统中。

3.3 机器视觉系统机器视觉系统是利用摄像机和图像处理技术,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零部件和产品进行检测和识别的技术。

它能够实现自动化的质量控制和故障检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 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的设计与实施4.1 系统设计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的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特性、生产工艺、设备选型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自动化方案。

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培训课件(ppt 30页)

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培训课件(ppt 30页)
② 坯料内侧受压缩,外 侧受拉伸
凹模
2) 弯曲的质量问题及防止
① 弯裂 板料外侧因拉应力过
大而产生裂纹
r
防止办法:
◆ 限制弯曲件的弯曲半径,
使 r > rmin
rmin ------最小弯曲半径; 对应着材料的极限变形程度。
第 14 页 pressing
◆ 弯曲线应尽可能与纤维方向垂直 1
2
纤维方向 弯曲线
3.复合模 (compound die)
在冲床的一次冲程中,在模具同一部位上同 时完成数道工序的冲模
复合模动画演示
第 26 页 pressing
三、冲压件结构设计
1.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
(1) 形状应尽量简单,最好由直 线与圆弧组成。应避免过长的悬臂 和窄槽,它们的宽度b应大于料厚s 的两倍。
(2) 内、外转角处应用圆弧连接, 圆角半径应大于料厚的一半。
r1
r2
r1
r3
S
第 30 页 pressing
当不能一次成形时,可采用多次拉深。
第 21 页 pressing
d1
第二次拉深系数 m2 = d2 / d1 ;
第三次拉深系数 m3 = d3 / d2 ;
d2
第 n 次拉深系数 mn= dn/dn-1 ;
总拉深系数等于每次拉深系数的乘积。
第 22 页 pressing
(3)翻边 (flanging)
D
Ø 40
Ø35
Ø 50
50 70 80
第 20 页 pressing
拉深系数用 m 表示
D
m= d
D
拉深件直径 坯料直径
m 越小, 变形程度越大。
毛坯

机械制造自动化PPT课件-1概论

机械制造自动化PPT课件-1概论
第 1章 1.1


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信息系统(订单、图纸、工艺文件、调度计划)
原料或毛坯
存储
运输
制造
检验
产品 机械制造自动化 就是在机械制造 过程的所有环节 采用自动化技术, 实现机械制造全 过程的自动化。
能量系统
机械制造系统组成图
物料流
能源
能量流 信息流
1.1
机械化 自动化
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生产过程中的基本动作是由机器(机械)代替
制造过程自动化 产品制造中若每个工艺过程都自动化了,
并把它们有机联系起来,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不需要人
工干预,形成了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制造自动化的高级 阶段就是自动化车间甚至自动化工厂。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主要内容
工艺规程、数控程序、适用控制模型等
工艺信息
上 工 序
原料或毛坯 存 储
信息系统
下 工 序
1.2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类型
三、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刚性自动线
用工件输送系统将各种刚性自动化加工设备和辅助设
备按一定顺序连接起来,在控制系统作用下完成单个 零件加工的复杂系统。 特点: 完成的加工工序多,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率高, 但结构复杂,变化困难。 适用范围:品种单一大批量生产。
检 验 工 件
机床 刀具 夹具
机械 加工 工艺 过程
能 量 系 统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
物流 能 源 能量流 信息流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主要内容
1) 机械加工自动化技术,包含上下料自动化技术、装卡自 动化技术、换刀自动化技术、加工自动化技术和零件检验 自动化技术等。 2) 物料储运过程自动化技术,包含工件储运自动化技术、 刀具储运自动化技术和其它物料储运自动化技术等。 3) 装配自动化技术,包含零部件供应自动化技术和装配过

机械制造自动化 ppt课件

机械制造自动化 ppt课件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自动化的级别:
• 工步自动化:自动完成切削、夹紧、传动等单一工步的动
作(螺纹、凸轮加工)
• 工序自动化:工步自动化+各工步间连接动作的自动完成
(自动机)
• 工艺过程自动化:全部工序及其连接动作的自动化(自动
生产线)
• 制造过程自动化:一个产品的多个工艺及其连接动作的
自动化(自动化车间、工厂)
(8)控制装置及管线布置要安全合理,整齐美观。
(9)自动控制方式要与工厂的技术水平、管理水 平、经济 效益及工厂近期生产发展趋势相适应。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3.自动控制方式 1 开环控制 2 闭环控制
3 分散控制:动作顺序进行 4 集中控制(图1)
5 程序控制:固定、可变程序
6 数字控制:NC系统,逻辑、位移、速 度
自动化一词的含义十分广泛,它是指采用一切能够自
动开停、自动运行、自动检测、自动调节等手段来代替人 力直接操作各种机器,自动完成制造全过程的系统。

机械制造自动化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所有环节采用自
动控制技术,提高制造全过程的自动化水平,达到高效、
优质、低耗、及时和净洁生产机械产品的目标。
• 涉及到机械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生产设备的自动控制 技术、物料供输自动化技术、刀具转换自动化技术、产品 质量自动检测技术和自动装配技术等。是一种动态发展的 交叉学科。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提高生产率
缩短生产周期
85%单件小批 95%时间待加工
带动相关技术 的发展
提高劳动 者素质
机械制造自动 化的作用
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经济效 益
有利于产品更新
降低劳动强度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第二节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类型

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培训课件(ppt 135页)

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培训课件(ppt 135页)
31
组合机床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1. 组合机床的特点
组合机床与通用机床或一般专用机床相比,主要有如下优点: 1) 设计和制造的周期短。 2) 对产品变化或更新有较强的适应性。 3) 具有较高的工作可靠性。 4) 工序集中,生产效率高。 5) 机床的维护和修理都比较方便。
32
组合机床的缺点:
1)在机床改装时,少量专用部件和零件不能重复利用,因此有一定 的损失。 2)在组成各种类型的组合机床时,所选用的通用部件不一定完全适用。
2. 组合机床的应用范围
组合机床最适于箱体类零件(如各种变速箱的箱体、气缸体、电机座、 仪器仪表壳体等 )的加工。近年来,轴类、盘套类、叉类等零件也越 来越多地采用组合机床加工。
33
组合机床未来的发展:
采用调速电动机和滚珠丝杠等传动,以简化结构、缩短生产节拍; 采用数字控制系统和 可换主轴箱 或转塔式主轴箱 、夹具自动更换系统,
组合机床既保留专用机床的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等优 点,又像通用机床那样具有部件通用化、可调整改装以适应 不同结构尺寸的工件加工等特点。
26
组合机床的组成
组合机床的通用部件按其所起作用的不同一般分为下面五类: (1)动力部件 是用于传递动力 实现工作运动、为刀具提供主运动和进给
运动 。如各种类型的切削头、滑台和动力箱等。 (2)支承部件 如底座、立柱等。 (3)输送部件 如多工位的工作台、回转工作台和回转鼓轮等。 (4)控制部件 如液压元件、控制挡铁、行程开关、操纵台等。 (5)辅助部件 如冷却润滑装置、排屑装置、机械板手等。
SQ - 快进
SW - 工进
SR - 快退
36
2. 滑台的典型工作循环
c) 超越工作进给循环
d) 双向工作进给循环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概论ppt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概论ppt
——在过程方面:涵盖制造生产的运行过程,包括市场分析、 产品设计、工艺编制、制造实施、检验出厂、产品销售等多个 环节的制造全过程。
机械制造系统的具体形象是什么?
一台正在制造产品的机床、生产线、车间、整个工厂都可看成不同层次的制 造系统,从系统的含义它们并没有多少差别,都是由加工过程(物料流)、 加工与管理等信息(信息流)和能量的消耗及其流程(能量流)组成的综合 系统。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作用 生产方面 人方面 技术方面
1 . 缩短生产周期 2 . 提高生产率 3.提高产品质量 4.提高经济效益 5.降低劳动强度 6.提高劳动者素质 7.有利于产品更新 8.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
二、制造自动化的类型
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1. 加工系统 即能完成工件的切削加工、排屑、清洗和测量的 自动化设备与装置; 2. 工件支撑系统 即能完成工件输送、搬运以及存储功能的工 件供给装置; 3. 刀具支撑系统 即包括刀具的装配、输送、交换和存储装置 以及刀具的预调和管理系统; 4. 控制与管理系统 即对制造过程的监控、检测、协调与管理。
工序都自动化 并有机相连; 工人只对整个 工艺过程作总 操纵和监督
工艺过程自动 化并自动有机 联系在一起, 从原材料到最 终成品都不需 要人工干涉。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主要内容
机械制造自动化就是在机械制造过程的所有环节采用自动化技 术,实现机械制造全过程的自动进行。
毛坯制备、热处理、物料运输、机械加工、 装配、辅助过程、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等
沿着箭头方向分 析:自动化程度 ,结构,投资, 更换产品困难度 ,调整周期,生 产率,工人劳动 强度的变化
5. 数控机床 - 特点:数控机床(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 用来完成零件一个工序的自动化循环加工。它是用代码化的 数字量来控制机床,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自动控制机床各 部分的运动,而且还能控制选刀、换刀、测量、润滑、冷却 等工作。 - 适用范围:适用于复杂程度不高,加工精度较高,品种多 变,且重复性好的场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ppt课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ppt课件

20
10
A2
420× 594
25
A3
A4
297× 420 210× 297
10
5
PPT课件
2
一、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GB/T 14689 ―1993)
基本幅面尺寸间的关系如下:
594
A1
A0
420 841
A3
A2
A4
297 1189
PPT课件
3
一、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GB/T 14689 ―1993)
§1-1 制图的基本规定
一、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 二、比例 三、字体 四、图线 五、尺寸注法
PPT课件
1
一、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GB/T 14689―1993)
1.基本幅面
图纸的基本幅面有5种: A0、A1、A2、A3、A4。
幅面代号
幅面尺寸B XL

e

c
尺 寸
a
A0
A1
841×1189 594× 841
优先比例
1×10 n :1 1: 2×10 n
2×10 n :1 1:5×10 n
5×10 n :1 1:10 n
注:①n 为正整数; ②有允许比例。
PPT课件
11
二、比例 4.图例
(GB/T 14690―1993)
1:1
φ 20 φ 12
φ 20
2:1
5
25
1:2
φ 12
φ 20
φ 12
5
25
5 25
2.加长幅面 由基本幅面的短边成整数倍增加。 如将A3 幅面加长2 倍;将A4 幅面加长2 倍。
A1
A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二 机械制造自动化
主要内容
2.1 制造业现状 2.2成组技术 2.3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2.4柔性制造系统
2.1 制造业现状
2.1.1现代制造企业环境的变化
大市场和大竞争;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交货期成为主要竞争因素; 用户需求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比例增大。
2.1.2 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迅速
称为主样件。它可以是真实零件也可是综合的假想零件。
3、拟订零件组工艺过程 (1)复合零件法
按照零件组中的复合零件来设计工艺规程的方法称为复 合零件法,或样件法。所谓复合零件是拥有同组零件的全部 待加工表面要素的一个零件。 仅适用于回转体零件。
表 2-1
表 2-2
图 2-3
制订主样件的工艺过程,作为该零件组的工艺过程,可 加工组内每一个零件。成组工艺路线常用图表格式表示, 下图是六个零件组成的零件组的“综合零件”及其成组 工艺过程卡的示意图。
2.2.2 零件的分类编码
1.零件编码:
用数字表示零件的形状特征和工艺特征。在实施成组 技术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建立相应的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然 后应用这个编码系统使零件的有关信息代码化,据此对零件 进行分类分组,以便进一步以成组的方式组织生产。
零件分类之前与分类之后
图 2-3
2.分类编码系统:
德Opitz、日KK、美Code、英Brisch 等70多种 我国机械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简称JLBM-1系统
(2) 码域法 对各码位制定分组的码域,即码位限制几个数字项,凡 各码位上的特征码落在规定码域内的零件划为同一组。 (3)特征位码域法 将特征码位与码域法相结合的分组方法。选取特征性强的 码位并规定允许的变化范围(码域), 作为分组的依据。
2、主样件设计 能集中反映组内所有零件的结构特征和工艺特征的零件
➢ GT 被认为是一种“制造哲理”—(Manufacturing Philosophy),是现代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2、GT工作原理
➢ 将多种零件按其相似性分类成组,人为扩大生产批量
产品
A
B
C
部件 A1 A2 A3
B1
B2
C1 C2 C3 C4
零件
零件组
图2-2 成组技术基本原理
➢ 重复使用原则:◆ 资源重复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 作业熟练程度增加,提高生产率。
较方便地通过专用模块进行增删和修改。
信息时代造成了跨国公司的垄断性
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占工业化国家生产总值的 40%; 跨国公司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值的 50%; 跨国公司的工业研制费占世界总值的 80%; 跨国公司操纵了世界技术转让的 75%; 跨国公司操纵了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的 90%;
2.1.3 我国制造业的严峻形势
我国机械工业主导产品
90年代国际水平的占30% 80年代国际水平的占40% 2000多种主导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0.5年是美国产品3.5倍 美国新产品贡献率已达到生产总值的52% 我国仅为5.9% 我国的技术来源主要依赖国外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
2.2成组技术
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系统组成: 三部分:名称类别、形状及加工码、辅助码 15个码位:第一位总体形状,第二位功能与形状,第三 到九位形状与加工特征,十到十五位材料毛坯主要尺寸等
图 2-4
图 2-5
2.2.3.成组工艺规程设计
1、划分零件组 对零件编码后根据相似性划分零件加工组,方法有三种: (1)特征码位法 选几位与加工特征直接有关的特征码为形成零件组依据, 只要这些码位相同,零件即可划为一组,不管其它码位
图 2-5
2.3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
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 是利用计算机协助工艺人员进 行过程设计的技术,是把对产品本身进行定义的数据转换成面 向制造的数据的关键环节。
2.3.1 CAPP设计方法
1.样件法 采用成组技术按主样件设计典型工艺规程存贮计算机
例:波音777的设计和制造是20世纪90年代制造业的标 志性进展
全数字化定义——无纸生产; 数字化预装配——无金属样机的生产(虚拟) 广域网上的异地设计、异地制造; 基于STEP的数据交换; 协同工作小组(Team work) 238 设计制造周期大大缩短:
波音757,767 —— 9-10年 波音777缩短到4.5年,并获得巨大的独占性利润, 每架波音777要价1.4亿美元。
中。输入新零件编码及要求,检索出相应的工艺规程并进 行编 辑修改,最后输出该零件的工艺规程。
图 2-6
2.创成法 输入零件图形和工艺信息后,计算机便按照工艺决策
制定的逻辑算法语言,在不需人工干预条件下自动生成 工艺规程。 自动化程度高,但系统复杂,技术上尚不成熟。
3.专家系统 把工艺专家编制工艺的经验和知识存在知识库中,可
表 2-4
(2)复合路线法 一般适用于非回转类零件。复合路线法是在零件分类成组的 基础上,把同组零件的工艺路线作一比较,以组内最复杂零 件的工艺路线为基础,然后将此路线与组内其它零件的工艺 路线相比较,凡组内其它零件需要而作为代表的工艺路线中 没有的工序,一一添上,最终形成一个能满足全组零件要求 的成组工艺。
加工时间 制造周期
5%
运输与等待时间 95%
30% 加工时间
Hale Waihona Puke 70%切削 调整、装夹、对刀、检测等
图2-1 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时间分配
2.2.1 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
1、GT定义
➢成组技术的概念:充分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将许 多具有相似信息的研究对象归并成组,并用大致相同 的方法去解决相似组中的生产技术问题,以达到规模 生产的效果,这种技术统称为成组技术。
➢ 批量法则 在大批量生产中,由于采用专用、高效和自动化的生产设备,
可以获得高的生产率,低的生产成本,短的生产周期;而多品 种、小批量生产则相反。 ➢ 机床利用率
例:CA6140 车床,最大加工直径φ400 ,实际加工 90% 以上 工件直径不足 100mm,机床利用率极低。 ➢ 制造周期
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加工时间仅占生产时间的约5 %,其余 95%均为周转等待时间;加工时间中真正进行切削 的时间不足3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