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动实验报告作业

合集下载

液压气动实验报告

液压气动实验报告
(4)通过对活塞式液压缸结构的认知,进一步理解其工作原理。
实验分析
HSGL型单杆双作用活塞缸是一种工程实践中较为常见的双作用活塞缸。图1所示为HSGL型单杆双作用活塞缸的三维装配图,结合图1所示的HSGL型单杆双作用活塞缸的装配图分析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图1 HSGL型单杆双作用活塞缸的三维装配图
(4)泵与吸排管系接妥。
实验总结
1.齿轮泵的拆装注意事项:
(1)掌握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后再实施拆装。拆装时对应图纸拆卸。
(2)尽可能地将拆装下来的零件按拆装顺序摆放,以防弄乱和丢失。
2.实验室实验中齿轮泵拆装不同于虚拟实验的地方如下:
(1)实际拆装中要注意液压元件的防止污染。液压元件一旦被污染,将会带来一系列故障隐患。零件污染后,应用煤油清洗或绸子擦拭,切勿用棉纱擦拭。
实验总结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结合缸体组件(缸筒、端盖等)、活塞组件(活塞、活塞杆等)、密封装置、缓冲装置和排气装置五部分的结构来分析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并重点注意观察缓冲装置和排气装置的位置和原理。
在实验报告中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
1.液压缸的基本组成包括哪些组件?
2.缓冲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齿轮泵的拆装实验
你可以根据下列步骤学习本实验,也可以下载实验要求进行学习。
实验描述
通过齿轮泵结构拆装实验,了解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增强对液压元件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建立空间的概念。
实验目标
(1)正确选取拆装工具;
(2)齿轮泵主要零件分析;
(3)掌握齿轮泵的拆卸步骤;
(4)掌握齿轮泵的组装步骤。
实验分析
四、实验数据
1、调节溢流阀时、可看到压力表指针能在0~0.4Mpa上波动。

液压气动综合实训总结报告

液压气动综合实训总结报告

一、前言液压气动技术作为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中。

为了提高我们对液压气动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参加了液压气动综合实训。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与内容1. 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我们对液压气动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掌握液压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应用领域,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2. 实训内容(1)液压系统基本原理及元件:学习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阀等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2)液压系统基本回路:掌握液压系统基本回路的类型、组成、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液压系统设计:学习液压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

(4)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掌握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

(5)气动系统基本原理及元件:学习气动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

(6)气动系统基本回路:掌握气动系统基本回路的类型、组成、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7)气动系统设计:学习气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

(8)气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掌握气动系统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籍和上网搜索,了解液压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元件、回路、设计、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知识。

2. 实验操作: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液压气动元件的识别、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等操作。

3. 项目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液压气动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故障诊断等实践。

4. 交流讨论: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实训心得和经验。

四、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液压气动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液压气动元件、回路、设计、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知识。

2. 实际操作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们熟练掌握了液压气动元件的识别、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等操作技能。

液压与气动实训报告

液压与气动实训报告

液压与气动实训报告实训报告书液压与气动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通过液压与气动实训,使学生能够了解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工作过程,熟练使用液压与气动元器件,掌握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调试与维修技能。

二、实训内容1. 液压系统实训:了解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掌握液压元器件的选用和安装技巧,学习液压系统的调试与维修方法。

2. 气动系统实训:了解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掌握气动元器件的选用和安装技巧,学习气动系统的调试与维修方法。

三、实训过程1. 液压系统实训:(1)了解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液压泵、液压阀、液压缸、油管等。

(2)熟悉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泵通过压力油源将液压油送入液压阀,液压阀控制液压油的流向和压力,从而控制液压缸的运动。

(3)学习液压元器件的选用和安装技巧:了解液压泵、液压阀、液压缸等元器件的选用原则,并实际进行元器件的安装和拆卸。

(4)掌握液压系统的调试与维修方法:学习如何调试液压系统的工作参数,如液压泵的压力和流量,以及如何进行液压系统的故障排查和维修。

2. 气动系统实训:(1)了解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气动泵、气动阀、气动缸、气管等。

(2)熟悉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气动泵通过压缩空气将气体送入气动阀,气动阀控制气体的流向和压力,从而控制气动缸的运动。

(3)学习气动元器件的选用和安装技巧:了解气动泵、气动阀、气动缸等元器件的选用原则,并实际进行元器件的安装和拆卸。

(4)掌握气动系统的调试与维修方法:学习如何调试气动系统的工作参数,如气动泵的压力和流量,以及如何进行气动系统的故障排查和维修。

四、实训总结通过液压与气动实训,我对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液压与气动元器件的选用和安装技巧,并学会了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调试与维修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液压与气动系统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些技能对我日后的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心得体会液压与气动系统都是重要的动力系统,在各个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液压_气动_实验报告

液压_气动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

2. 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

3. 熟悉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

4. 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液压与气动系统基本原理2. 液压与气动元件实验3. 液压与气动系统实验三、实验原理1. 液压与气动系统基本原理液压与气动系统是利用流体(液体或气体)的压力能来传递动力、实现机械运动和控制的系统。

液压系统以液体为工作介质,气动系统以气体为工作介质。

2. 液压与气动元件实验液压元件主要包括: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液压油管等;气动元件主要包括:气源、气缸、气动阀、气动管等。

3. 液压与气动系统实验液压与气动系统实验主要包括:液压系统实验、气动系统实验、液压与气动复合系统实验。

四、实验器材1. 液压与气动实验台2. 液压与气动元件3. 量具(压力表、流量计等)4. 连接管路5. 电源6. 控制开关五、实验步骤1. 液压与气动系统基本原理实验(1)观察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2)分析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3)对比液压与气动系统的优缺点。

2. 液压与气动元件实验(1)观察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2)进行液压与气动元件的性能测试,如压力、流量、流量系数等;(3)分析液压与气动元件的性能特点。

3. 液压与气动系统实验(1)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液压与气动系统;(2)安装、调试液压与气动系统;(3)观察系统运行情况,记录实验数据;(4)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性能。

六、实验数据1. 液压与气动系统基本原理实验(1)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2)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3)液压与气动系统的优缺点。

2. 液压与气动元件实验(1)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压力、流量、流量系数等性能参数;(2)液压与气动元件的性能特点。

3. 液压与气动系统实验(1)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压力、流量、速度等性能参数;(2)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响应速度等性能指标。

液压气动实训实验报告

液压气动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液压和气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液压和气动系统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液压传动和气动传动是现代工业中常用的动力传动方式。

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作为介质,通过压力和流量来传递动力和运动;气动传动则是利用压缩空气作为介质,通过压力和流量来传递动力和运动。

1. 液压传动原理液压传动系统主要由液压泵、液压缸、控制阀、油箱、管道等组成。

液压泵将电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通过管道输送至液压缸,实现执行机构的直线或回转运动。

2. 气动传动原理气动传动系统主要由气源、气缸、控制阀、管道等组成。

气源将电能转换为气能,通过管道输送至气缸,实现执行机构的直线或回转运动。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液压实验台:包括液压泵、液压缸、控制阀、油箱、管道等。

2. 气动实验台:包括气源、气缸、控制阀、管道等。

3. 万用表、秒表、压力表等测量仪器。

四、实验步骤1. 液压实验(1)熟悉实验台上的各液压元件,了解其功能和操作方法。

(2)按照原理图连接实物回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3)启动液压泵,观察液压缸的运动情况,记录数据。

(4)调节控制阀,观察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变化,记录数据。

(5)关闭液压泵,拆卸实验回路,整理实验器材。

2. 气动实验(1)熟悉实验台上的各气动元件,了解其功能和操作方法。

(2)按照原理图连接实物回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3)启动气源,观察气缸的运动情况,记录数据。

(4)调节控制阀,观察气缸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变化,记录数据。

(5)关闭气源,拆卸实验回路,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液压实验(1)液压泵转速:500r/min(2)液压缸运动速度:v1=0.5m/s,v2=1.0m/s(3)液压缸运动方向:正向、反向2. 气动实验(1)气源压力:0.6MPa(2)气缸运动速度:v1=0.3m/s,v2=0.6m/s(3)气缸运动方向:正向、反向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液压传动和气动传动都能实现执行机构的直线或回转运动。

液压与气动实训报告

液压与气动实训报告

液压与气动实训报告
在液压与气动实训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

液压
系统利用液体传递能量,主要由液压泵、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组成。

在实训中,我们深入学习了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分类,以及液压缸、液压马达等执行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接下来,我们学习了气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

气动系统利用气体传递
能量,主要由压缩机、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组成。

在实训中,我们深入学习了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掌握了气动执行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我们了解了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学会了如何进行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故障排除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这次液压与气动实训,我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

我们对液压与气动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训和学习,我们能够在液压与气动领域有更多的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这次实训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我们的实际操作经验,还提
高了我们对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理解。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液压与气动实训,让我们受益良多,收获满满。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报告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报告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报告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这可真是个神奇的领域。

听到这几个字,很多人可能会皱眉,心想“这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其实嘛,液压和气动就像是工业界的“隐形超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却在默默支撑着我们的生活。

想象一下,没有这些技术,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变得多么繁琐,可能连打开一扇窗都得费好大劲儿。

哈哈,是不是觉得有点夸张?但仔细想想,我们身边的很多机械、设备,都是靠它们的。

说到液压,这玩意儿可真是个“大力士”。

想象一下,一个小小的油缸,通过油液的力量,竟能抬起好几吨的重物,简直是小小身材大大力量。

这就好比那种看似瘦弱的小猫咪,结果却能一口气拖动一整只大鱼。

我们在实训中,看到液压机运转的时候,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那种“咔嚓”的声音,犹如重锤落下,听得人心里都有点小激动。

液压油在管道中流动,像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舞者,旋转、跳跃,伴随着机器的运作,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再说气动,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秘?其实就是利用压缩空气来驱动设备。

你可不要小看这“空气”,看似无形,却能让一切变得生动。

就像那种时不时冒出泡泡的气泡水,虽然平淡无奇,却能带来无穷的乐趣。

我们在实训中用气动装置做了些小实验,结果空气一压,机器就动起来了,简直就是魔法一样。

气动设备就像是一群顽皮的小精灵,总能在关键时刻跳出来帮你忙。

这种迅速的反应,真让人赞不绝口!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要调试一个气动装置,结果一开机,哗啦啦一声,气流瞬间冲了出来,吓得我们几个都跳了起来,差点当场演了一出“空中飞人”。

不过很快大家就笑成一团,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那一刻,真是觉得液压和气动的世界太有趣了,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分享经验,简直就像一场热闹的派对。

大家边调试边聊天,甚至还开起了玩笑,调皮的同学说:“你看这气动装置,真是‘气’宇轩昂!”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实训,绝对是一次身心的洗礼。

通过亲身参与,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书本上的知识在手中变得鲜活,仿佛那些枯燥的数字和公式突然变成了会说话的小精灵。

液压气动实验报告

液压气动实验报告

液压气动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液压和气动实验装置的搭建与测试,了解液压和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和应用,并通过实验结果掌握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方法。

2. 实验原理液压系统是利用液体传递能量的装置,主要由液压泵、执行元件和液压阀等组成。

液压泵通过输送压力液体使执行元件运动,完成一系列工作。

气动系统类似,但它是利用气体传递能量。

3.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液压气动综合实验台,由液压工作台和气动工作台组成。

实验台包含了液压和气动系统各项组件,并配备了测量传感器、执行元件和控制面板等,能够模拟实际工作场景。

4. 实验过程与结果4.1 液压部分实验4.1.1 实验前准备将液压泵开关置于“ON”状态,观察液压泵是否能正常工作。

然后检查执行元件和液压阀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4.1.2 实验步骤①打开液压泵,并调节压力阀,使得压力达到设定值。

②执行元件运动测试:通过控制面板调节执行元件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观察执行元件是否正常工作。

③水压测量:连接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表,记录液压系统的压力变化。

④液压阀调节:通过调节液压阀,实现液压系统的流量调节和方向控制,观察并记录系统响应。

4.1.3 实验结果在不同压力和流量下,记录液压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压力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结果,得出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并评估其适用范围和限制。

4.2 气动部分实验4.2.1 实验前准备将气动泵开关置于“ON”状态,观察气动泵是否能正常工作。

然后检查执行元件和气动阀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4.2.2 实验步骤①打开气动泵,并调节压力阀,使得压力达到设定值。

②执行元件运动测试:通过控制面板调节执行元件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观察执行元件是否正常工作。

③压力测量:连接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表,记录气动系统的压力变化。

④气动阀调节:通过调节气动阀,实现气动系统的流量调节和方向控制,观察并记录系统响应。

4.2.3 实验结果在不同压力和流量下,记录气动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压力变化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与气动实验报告作业
液压与气动圣马尔瑟兰县作业
液压与气动实验报告作业
1 写出所数学方法拆齿轮泵和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2 齿轮泵和叶片泵哪些是函数泵?哪些是非变量泵?变量泵是怎样调节变量的?
3 液压系统与气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4 画出你所设计的液压与气动回路系统图。

扩展阅读:液压与尖萼气动实验指导书答案
《液压与气动》课程
实验指导书
料成型及系统分析专业
学号*************
班级***********姓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料工程系
二零二年十月
实验液压元件的拆装
实验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和液压阀的装拆,可加深对液压泵和液压阀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并能对液压泵及液压阀的装配工艺有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料
本实验报告实验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在计算机上安装eDrawing虚拟插件,学生可以完成对液压虚拟元件的拆装和观看。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和液压阀认识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和液压阀的工作原理,按定的流程步骤装配各类液压电子元件。

1.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结构示意图见图1-1。

图1-1斜盘式走向柱塞泵结构图
1转动手轮2斜盘3压盘4滑履5柱塞6缸体7配油盘8传动轴9变量机构(1)工作原理
当油泵的传动轴8通过电机带动旋转之时,缸体6随之旋转,由于装在缸体中的柱塞5的球头部分上的滑靴4被回程盘压向斜盘,因此柱塞5将随着斜盘的斜面在缸体6中作往复运动。

从而实现油泵的吸油和排油。

油泵的配油是由配油盘7实现的。

改变斜盘的倾斜角度就可以改变改变油泵的流量负载。

(2)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1 根据实物,画出柱塞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2 简要说明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组成。

答: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当逆变器带动带动传动轴旋转时,泵缸与柱塞同旋转,柱塞头永远保持与斜盘也许接触,因斜盘与缸体成角度,因此缸体旋转时,柱塞就在泵缸冲床中做往复运动。

它从0°转到180°,即转到上面转子的位置,柱塞缸冷却液逐渐增大,因此水蒸气经配油盘水汽的吸油口a吸人油缸;而该柱塞从180°转到360°时,柱塞缸容积逐渐减本人,因此油缸液体经配油盘的出口排出液体。

只要传动轴不断旋转,水泵便不断地工作。

发生改变倾斜元件的角度,就可以改变柱塞在泵缸内的行程长度,即可
改变泵的流量。

竖直倾斜角度固定的称为定量泵,倾斜角度可以改变
的便称为变量泵。

3 回答思考题:(1)该轴向柱塞泵用的是何种
配流方式?答:配流盘。

(2)轴向圆锥柱塞泵的变量形式有几种?答:轴向柱塞泵通过变量机构改变直轴泵斜盘倾斜角或斜轴泵摆缸摆动角,以改变输出流量的方向转化率和大本人。

变量相关机构的型式很多,
按照控制方式,可分为手动式机动式电动式液动式
电液比例控制式等。

按照变量执行机构可分为机械式液压伺服机
构式液压缸式。

按照性能参数还可分为恒功率式恒压式
恒流量式等。

2.外啮合齿轮泵
除此之外啮合齿轮泵结构图见图1-2所示。

图1-2外啮合齿轮泵结构图
1-轴承外环2-堵头3-滚子4-后泵盖5-键6-齿轮7-泵体8-前泵盖
9-螺钉10-压环
11-密封环12-主动轴13-键14-泻油孔15-从动轴16-泻油槽17-
定位销
(1)工作原理
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位相互从对方旁人齿谷中退出,密封工
作空间的如何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

在排油腔,轮齿在
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其,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本人,实现排油过程。

(2)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1 根据实物,画出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2 概述说明齿
轮泵构成的结构组成。

主要有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泵体泵
盖和安全阀等组成。

泵体泵盖和齿轮构成的密封空间就是齿轮泵
的工坊。

两个齿轮的轮轴分别装在两泵盖上的轴承孔内,主动齿轮轴
举起泵体,由电动机带动旋转。

外压板齿轮泵结构简单重量轻
造价低工作可靠应用围广。

3 回答思考题:(1)卸荷槽
的作用是什么?答:卸荷水槽的作用是消除齿轮泵困油现象,以可以
保证齿轮泵足以能够平稳运行。

卸荷水槽的作用是消除齿轮泵困油现象,以可以保证齿轮泵足以能够平稳运行。

(2)齿轮泵无菌的密封工
作区是指哪部分?答:泵体两端盖和齿轮的各个齿间组成密封容积。

3.双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结构图见图1-3所示。

图1-3双积极作用叶片泵结构图
1 8-轴承
2 7-左右配流盘3-传动轴4-转子5-定子6-泵体
9-叶片
(1)工作原理
当轴3带动转子4转动时,装于转子叶片槽中的叶片在离心力和
叶片底部压力油的作用下伸出,叶片顶部紧贴与顶子表面,沿着定子
曲线滑动。

叶片往定子群众运动的长轴方向运动时叶片伸出,使得由
定子5的内表面配流盘2 7 转子和叶片所形成的中空容腔
形成不断扩大,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同时实现上时吸油。

往短轴
方向运动时叶片缩进,保温容腔不断缩本人,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
口实现排油。

转子旋转周,叶片伸出和缩进三次。

(2)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1 根据实物画出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2 简要说
明叶片泵的在结构上组成。

答:定子:其内环由两段大点半径R圆弧
两段本人半径r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组成;转子:铣有Z个叶片槽,
且与定子同心,宽度为B;叶片:在叶片槽内能信仰自由滑动;左
右配流盘:开有对称布置的吸压油窗口传动轴。

3 回答思考题:(1)叙述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的主要区别。

答:单片作用叶
片泵是两级压缩,略低于也就是相当于两个单作用起工作,双叶片泵
先是个叶片提高了压力后送到二个叶片继续增压。

(2)双作用叶片泵
的定子内表面是由哪几段曲线组成的?答:两段大半径圆弧两段
本人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组成。

(3)变量叶片泵有几种形式?答:可分为单向变量泵和双向变量叶片泵。

单向变量泵又可以分为手动调
节单向变量泵限压单向变量泵和稳流量单向变量泵等。

双向变量
叶片泵定子的相对于转子的偏心距可向两个中心线偏移,从而可发生
改变泵的输油方向。

这种泵可用在直接通过油泵换的改变执行机构运
动方向向来系统中。

4.先导型溢流阀先导型溢流阀结构图见图1-4所示。

图1-4先导型溢流阀结构图
(1)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1 简要说明先导型溢流阀的结构组成。

答:由主阀和先导阀两
部份组成。

先导阀类似于直动型溢流阀,但般多为锥阀(或球阀)形
阀座式结构。

主阀可分为节同心整体二节同心结构和三节同心结构。

2 说明先导型溢流阀的工作原理。

答:工作时,液压力同时作
用于主阀芯及先导阀芯的测压面上。

当先导阀未打开时,阀腔中油液
没有流动,作用在主阀机壳芯上下两个方向的压力相等,但因上端面
的有效受压面积A2大于下端面的有效受压面积A1,主阀芯在合力卧龙电气的作用下处于最下端位置,阀口关闭。

双重压力当进油压力增大
到使先导阀打开时,液流通过主阀芯上的阻尼科表先导阀流回油箱。

由于阻尼孔的阻尼作用,使主阀芯所融资压力受到的上下两个方
向的液财务压力不相等,主阀芯在压差指导作用的作用下上移,打开
阀口,实现溢流,并维持压力基本稳定。

调节先导阀的调压弹簧,便
可调整出水口压力。

3 先导阀和主阀分别是由哪几个重要零件组成的?答:先导阀实际上是个本人流量直动型溢流阀,其阀芯为锥阀。

主阀芯上有阻尼孔,且上腔作用面积略大于下腔作用面积,其弹簧只
在阀口关闭时起复位作用。

本人情提示:本中关于《液压与进气道实验报告作业》给出的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液压与进气道实验报告作业:该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