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气液两相管流 第一章
气液两相流实验指导

实验三气液两相流实验气液两相流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在热能、动力、化工、核能、制冷、石油、冶金、航空航天、气力输送、液力输送、叶轮机械、生物技术、电子设备冷却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已经成为研制、设计和运转这些重要工业关键设备的必备理论知识。
通过气液两相流的实验研究,是掌握气液两相流规律的基本方法。
本实验指导书根据目前已有的科研成果和国内外有关的成就,结合热能工程专业特点,针对大型电站锅炉中的水动力问题,制定如下实验内容:①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和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压力降;②倾斜管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和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压力降;③气液两相流流经孔板的流型;④气液两相流流经文丘里管的流型;⑤水平集箱和垂直并联管的管道系统通过以上实验内容,希望能达到下列目的:①了解大型电站锅炉中的水动力特性和两相流基本现象;②能够从基本原理与动手实践的角度切实训练学生进行实验的基本能力,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③使学生从实验设计、仪器选型、实验操作、数据提取与分析处理等各个环节能够训练出真正的实验技能,能够完成合格的实验报告。
实验1 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 在大型电站锅炉中垂直布置的锅炉水冷壁管被广泛应用,本实验将模拟其两相流现象和水动力特性;2. 通过观察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型,进一步加深了解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型的特点;3. 对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的压力降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并掌握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的压力降的计算方法;二、实验仪器:仪器名称型号参数范围磁力泵50CQ-50 130L/min空气压缩机V-1.2/10 1.2m3/min电磁流量计MF/E2004011100EH11 282.6 L/min涡轮气体流量计CP 32700-10 1-5L/min涡轮气体流量计CP 32700-16 5-50 L/min涡轮气体流量计CP 32700-22 50-500 L/min差压变送器1151DP4E22B3 10KPa差压变送器1151DP5E22B3 100KPa压力变送器1151GP6E22B3 300KPa三、实验原理图:11164445231298101371381 水箱2 空气压缩机3 磁力泵4 涡轮流量计 5电磁流量计 6 气液混合器7 减压阀 8 调节阀 9截止阀 10球阀 11 水集箱 12 针阀 13 过滤器四、实验任务:1.观察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型:(1)打开系统电源,使气体、液体流量计预热2分钟;然后打开采集程序,记下采集程序上显示的气路和水路温度(根据此温度查出水和空气的密度);(2)打开磁力泵,将主路的调节阀开度调小和旁路的调节阀开度调大,同时将垂直上升管实验段水路的球阀开启,使水缓慢地流过实验段,直到取压管内大体上充满水为止;(3)关闭磁力泵和水路的球阀,打开空气压缩机和气路的球阀,将50-500L/min涡轮流量计一路的针阀开启,调节针阀开度,使涡轮气体流量计所测得的体积流量保持在300L/min;打开磁力泵,调节主路和旁路的调节阀开度,将主路阀门开度达到最小,旁路阀门开度达到最大。
第一章-多相流概述

段塞捕集器 多相泵 多相流量计 总之,在多相流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相关问题也相继提出。
多相混输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2019/11/7
5
第一章 多相流概述
多相流研究内容示意图
多相流
气液两相流
液液两相流
气液液三相流
液固两相流
气固两相流
管流
渗流
管流
渗流
明渠
管流
渗流
管流
管流
流型判别
流型判别
工艺计算
工艺计算
腐蚀预测
腐蚀预测
泄漏检测
清管模拟
堵塞分析
多相混输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2019/11/7
流型判别 工艺计算 腐蚀预测
流型判别 腐蚀预测
流型判别 腐蚀预测
6
第三节 多相流的常见模型
1) 均相流模型(Homogeneous flow model) 2) 分相流模型(Separated flow model) 3) 漂移通量模型(Drift-flux model) 4) 基于流型的模型(Models based on flow pattern) 5) 组合模型(Combination models)
第一章 多相流概述
第五节 多相流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一、必要性
1)勘探开发中 2)油气输送中 3)其它方面
多相混输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2019/11/7
4
第一章 多相流概述
二、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尚需解决的问题
1)多相混输管线的工艺设计与仿真 2)多相输送的运营管理
多相流管线的防腐问题 多相流管线的泄漏检测与定位 清管问题
第一章 多相流概述
哈工程两相流第1章解读

课程重点
熟练掌握两相流基本参数的定义,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掌握绝热与非绝热垂直与水平管内各种流型的基本特征, 能用流型图判别流型,了解流型过渡的判别条件。 对截面含气率的三类计算方法有明确的认识,掌握用漂 移流模型计算截面含气率的方法,了解欠热沸腾区截面 含气率的计算过程。 掌握用均相流模型及分相流模型计算直管内的摩擦压降、 重位压降及加速度压降的方法。了解影响摩擦压降的主 要因素。 能计算热平衡条件下受热及不受热流道的两相总压降。 能分别用三个模型计算长孔道内临界质量流速,掌握短 孔道内临界流的特征及临界质量流速的计算。
V V V J Jg J f A A A
式中,Jg为气相折算速度,表示两相介质中气相单独流 过同一通道时的速度,m/s.
Jf为液相折算速度,表示两相介质中液相单独流
V V Jg W A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W
Jg
过同一通道时的速度,m/s.
V V J f 1 W 1 A A
W
1
Jf
讨论
当气液两相无相对运动时
S 1, W W W J W
当气液两相存在相对运动,且 W W ,则
W J W
3.漂移速度和漂移通量 漂移速度:各相真实速度与两相混合平均速度J的差值。 气相漂移速度: Wgm W J 液相漂移速度: Wfm W J 漂移通量:各相相对于两相混合平均速度J运动的截面 所流过的体积通量。 气相漂移通量:
G M A
每一相的质量流速与总质量流速的关系
M M G G G (1 x )G xG A A
渗流力学 第一章 渗流基本概念和定律

3)相对渗透率Krw、Kro:多相同时流动时,相渗透率与绝对 渗透率的比值。
3、大的比面
多孔介质比面很大,使得流体流动时粘滞阻力很大。
多孔介质的分类:
1)单纯介质:由孔隙或纯裂缝组成,渗流形式简单。
1、孔隙性
储层岩石具有孔隙性,并被流体所充满,孔隙性大小用孔隙
度表示:
a
Vt V
Φa—绝对孔隙度;Φ—有效孔隙度;
V0 V
V—岩石视体积;Vt—岩石总孔隙体积; V0—岩石有效孔隙体积。
2、渗透性
多孔介质让流体通过的性质,叫渗透性。渗透性的大小用渗透 率表示。
1)绝对渗透率K:岩石孔隙中液体为一相时,岩石允许流体 通过的能力。绝对渗透率只与岩石本身性质有关。
二、渗流的分类
1)地下渗流:存在于地层中,如油气水在地层中的流动; 2)工程渗流:化工、冶金、环保中的渗流问题; 3)生物渗流:动物和植物中的渗流问题。
三、渗流力学的发展(地下渗流)
1、古典渗流力学: 1920年以前 动因:开发利用地下水; 代表:法国水利工程师达西(Darcy); 定律:达西定律(Darcy’s Law,1856)。
F—内摩擦力(粘滞力),N; μ—粘滞系数(又称绝对粘度),Pa·s。
• 粘度单位通常用mPa·s表示: 1Pa·s=103mPa·s
• 粘度单位以g/(cm·S)表示时称为“泊”: 1泊=100厘泊(cP)
• cP与mPa·s的换算关系为: 1mPa·s=lcP
• 在渗流中,粘滞力为阻力,且动力消耗主要用于渗流 时克服流体粘滞阻力。
1.2 渗流中的力学分析及驱动类型
第1章绪论油井流入动态和多相流

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
(二)斜井和水平井的IPR曲线
Cheng对溶解气驱油藏中斜井和水平井进行了 数值模拟,并用回归的方法得到了类似Vogel方程 的不同井斜角井的IPR回归方程:
q A BP CP2
P’=Pwf/Pr; q’=qo/qomax ;A、B、C为取决于井 斜角的系数。
Bendakhlia等用两种三维三相黑油模拟器研究了 多种情况下溶解气驱油藏中水平井的流入动态关 系。得到了不同条件下IPR曲线。
]
b.给定不同流压,计算相应的产量:
qo
1
0.2
Pwf
Pr
0.8
Pwf Pr
2
qo
m
ax
c.根据给定的流压及计算的相应产量绘制IPR曲线。
◆ 油藏压力未知,已知两个工作点
a.油藏平均压力的确定
A q1 1 q2
B B2 4 AC
Pr
2A
B
0.2
q1 q2
Pwf
2
Pwf 1
C
0.8
Pr oo pr
qo
ln
re
2kh
rw
3 4
s
K ro
o o
Pr
2
Pr
Pw2f
2Pr
令:
J o
ln
2k h
re
rw
3 4
s
K ro
o
o
pr
1 2Pr
当 Pwf 0 时:
qomax
ln
re
2k h
rw
3 4
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K ro
oo
Pr
Pr 2
气液两相流(教学文档)

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理论的研究进展摘要:介绍了气液两相流的识别理论,探讨了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划分方法。
叙述了两相流流型软测量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图像处理识别、在线流型技术识别、神经网络、基于压差波动理论、混沌理论等识别流型的新方法。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0 引言相的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系统中具有相同成分及相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均匀物质成分,各相之间有明显可分的界面。
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可以把自然界的物质分为三种,即:气相、液相和固相。
单相物质的流动称为单相流,如气体流或液体流。
所谓两相流(Two-Phase Flow)或多相流(Multiphase Flow)是指同时存在两种或多种不同相的物质的流动。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开发出精度较高的油气水三相流量在线测量仪,以便掌握各个油井的生产动态。
然而,多年来尽管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没有彻底清晰地认识和了解油气水三相混合物的流动型态。
在现今的多相流检测技术领域中,流型的识别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1 两相流流型由于存在一个形状和分布在时间和空间里是随机可变的相界面,而相间实际上又存在一个不可忽略的相对速度,致使流经管道的分相流量比和分相所占的管截面比并不相等。
这就导致了两相流动结构多种多样,流型十分复杂。
流型是影响两相流压力损失和传热特性的重要因素。
两相流各种参数的准确测量也往往依赖于对流型的了解。
因此为了对两相流的特征参数进行测量,必须了解它们的流型。
1.1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流型(1)、泡状流(Bubbly Flow):气泡以不同尺寸的小气泡形式随机离散分布在流动的液体中。
显然,此时气体为离散相,而液体为连续相。
随着气速的增加,气泡尺寸会不断增大。
(2)、段塞流(Slug Flow):在气泡流动中当气泡的浓度增高时,气泡聚合为直径接近于管内径的塞状或炮弹状气泡,气泡前端部分呈现为抛物线形状。
在这些塞状气泡之间可带有小气泡的液团。
第一章 多相流概述

多相混输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2011-3-2 2
第一章 多相流概述
第三节 多相流的常见模型
目前已经建立的多相流模型有: 1) 均相流模型(Homogeneous flow model) 2) 分相流模型(Separated flow model) 3) 漂移通量模型(Drift-flux model) Drift-flux model 4) 基于流型的模型(Models based on flow pattern) 5) 组合模型(Combination models)
流型判别 腐蚀预测
流型判别 腐蚀预测
多相混输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2011-3-2 6
1)勘探开发中 2)油气输送中 3)其它方面
多相混输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2011-3-2 4
第一章 多相流概述
二、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尚需解决的问题
1)多相混输管线的工艺设计与仿真 2)多相输送的运营管理 多相流管线的防腐问题 多相流管线的泄漏检测与定位 清管问题
堵塞问题 3)多相流设备方面 段塞捕集器 多相泵 多相流量计 总之,在多相流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相关问题也相继提出。
第一节 多相流分类
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多相流有: 气液两相流 气固两相流 液固两相流 液液两相流 气液液和气液固多相流
多相混输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2011-3-2 1
第一章 多相流概述
第二节 多相流发展状况
多相流动原理的应用一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Archimedes 的蒸汽炮利用。但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则是在最近五 十年内才建立起来的。其研究方向根据流体介质的不同 有各自的特点: 一、气液两相流动 二、气固两相流 三、液固两相流
第四节 多相流的特点
1) 2) 3)
第一章 油井基本流动规律

第一章 油井基本流动规律油井生产系统可分为三个子系统:从油藏到井底的流动——油层中渗流;从井底到井口的流动——井筒中流动;从井口到地面计量站分离器的流动——在地面管线中的水平或倾斜管流。
有些油井为了使其稳定生产和安全性考虑,还会有通过油嘴以及井下安全阀的流动——嘴流(节流)。
为此,本章将分别介绍油井生产系统的三个基本流动过程(油层渗流、气液两相管流及嘴流)的动态规律及计算方法。
第一节 油井流入动态原油从油层到井底通过多孔介质(含裂缝)的渗流是油井生产系统的第一个流动过程。
认识掌握这一渗流过程的特性是进行油井举升系统工艺设计和动态分析的基础。
油井的产量主要取决于油层性质、完井条件和井底流动压力。
油井流入动态是指在一定地层压力下,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图示为流入动态曲线,简称IPR (Inf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曲线。
典型的IPR 曲线如图1-1所示,其横坐标为油井产液量(标准状态下),纵坐标为井底流压p wf (表压)。
当井底压力为平均地层压力r p 时(即生产压差0p p wf r =-),无流体流入井筒,故产量为零。
随着井底流压降低,油井产量随生产压差的增大而增大。
当井底流压降至大气压(p wf =0)时,油井产量达到最大q max ,而它表示油层的潜在产能。
就单井而言,IPR 曲线反映了油层向井的供给能力(即产能)。
如图1-1所示,IPR 曲线的基本形状与油藏驱动类型有关,其定量关系涉及油藏压力、渗透率、流体物性、含水率及完井状况等。
在渗流力学中已详细讨论了这方面的相应理论。
下面仅从研究油井生产系统动态的角度,讨论不同油层条件下的流入动态曲线及其绘制方法。
图1-1 典型的油井IPR 曲线一、单相原油流入动态1. 符合线性渗流规律的流入动态根据达西定律,定压边界圆形油层中心一口垂直井,稳态流动条件下的产量为⎪⎪⎭⎫ ⎝⎛+--=S r r B p p CKh q w e o o wf r o 21ln)(μ(1-1)对于圆形封闭油层,即泄流边缘上没有液体流过,拟稳态条件下的产量为()3ln4r wf o e o o w CKh p p q r B S r μ-=⎛⎫-+ ⎪⎝⎭(1-1a )式中 q o ——油井原油产量(地面);K ——油层渗透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引言多相流理论多相流体力学理论相相是体系中具有相同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一部分,与体系的其它均匀部分由界面隔开多相流动体系两相或两相以上的流体一同参与流动的体系多相管流多相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Multiphase Flow多相流动两相或两相以上的流体一同参与的流动油水混合物:从相的角度区分为油相、水相从物质形态看同属液态相物质形态(气态、液态、固态)盐水:从相的角度划分只有液相从组分划分可分为:水和NaCl相组分(指混合物中的各个成分)原油?水-冰液固两相流水-水蒸汽气液两相流泥浆液固两相流油-气气液两相流油-气-水气液液三相流单工质(相同化学成分)多工质(不同化学成分)多相流体流动遵循的规律与单相流体并不相同,需引入新的理论来反映多相流体流动规律。
多相体系:水--冰、水—水蒸汽、泥浆、油气、油气水等多相体系的类型Ø热能工程:锅炉系统、制冷系统、热管Ø航天技术:平衡温差、保护设备Ø核工业:汽液两相流动Ø石油工业:两相渗流计算、井控设计、采油工艺设计、油气集输Ø化工行业:工艺设计Ø其它行业:水利、粉状物管线输送…………多相流应用领域油气是深埋于地下的混合流体矿藏,因此,油气藏的开发与开采离不开流体力学理论及其分枝——多相流理论。
举例来说,渗流理论、油气井压力控制、油气管流计算、举升参数设计、工况分析、集输设计等,都离不开多相流的理论与计算方法。
多相流理论是贯穿于石油开采全过程的基本理论一、多相流理论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石油工程(油气井工程和油气田开发工程)以及油气储运工程都与多相流理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钻井工程:油气井压力控制(含气泥浆的压降计算)采油工程:采油方式优化设计、采油设备的工况分析(油气混合物在井筒中流动的压降和温度计算)储运工程:油气集输管线的设计(油气混合物在管线中压降和温度的计算)许多工程设计都将计算多相流体在管道中流动的压降和温度。
一、多相流理论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喷采油示意图(1)油井能否自喷?(2)一定产量的油气混合物到达井口时的剩余压力?tpwf t p p p ∆−=tp wfp tpp ∆井口油压井底流压两相流压降ht p p >ht p p <自喷生产机械采油(人工举升)自喷采油设计中的两相流计算气举采油系统示意图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
气举采油及井筒压力分布设计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油藏的潜力和地面设备的能力,获得最高的产油量。
tpwf t p p p ∆−=15 gas lift常规有杆泵生产地面驱动螺杆泵生产有杆泵采油设计中的两相流计算近年来,随着陆地油气资源的日趋减少,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已转向广阔的海洋。
早期开发的海上油田都位于浅海水域,采用的是固定平台采油系统。
1965年前,钻探活动一般小于90m 水深。
水下采油技术的发展不仅使深海石油开采成为可能,同时大大降低了深海采油成本,目前深水(400~1500米)和超深水(超过1500米)海域的油气开发,已成为美国、英国、挪威、巴西等国竞相开展的热点。
海洋及深水采油中的多相流计算探明世界石油储量的80%以上位于水深500m的深水区,海洋平台造价高昂。
多相管流理论与计算典型的海洋采油系统固定平台张力腿平台半潜式平台海底管线浮式生产储油(FPSO)船流动保障Flow Assurance“流动保障”确保油气的无阻塞流动并使系统的运行费用达到最低。
Pipe-in-Pipe保温材料管线管束(flowline bundles)渤海平均水深18m,最深83m 黄海平均水深44m,最深140m东海平均水深370m,最深2719m南海平均水深1212m,最深5377m•石油工业中的多相流技术研究始于1950年左右,早期研究者大多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室内实验和油田实际生产•80年代初,计算机的引入极大地促进了多相流的发展二、多相流理论的研究简史控制方程(机理模型)物理现象流动机理•70年代,石油工业开始采用已在其它工业领域中使用的一些物理机理来预测多相流的流型•80年代中期应用高新技术及仪器进行多相流的模拟试验,期望深入认识多相流动现象及流动机理,从而改进模型,提高精度。
核密度计、超声波传感器、电导和光导探针、电容传感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高速摄像机等。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双流体瞬态模拟方法和精确描述物理现象的稳态机理模型是多相管流研究的主要方法1、多相流问题未得到解析解2、油气水三相流的研究不过深入3、水平井段变质量流动研究较少5、缺乏专用研究仪器4、缺乏向下流动的综合机理模型三、目前存在的问题水平井示意图课程主要内容•气液两相流基本概念•气液两相流的模型•油藏流体高压物性的计算•多相流体的温度分布计算•垂直气液两相管流压降计算•水平气液两相管流压降计算•倾斜气液两相管流的压降计算•专题(多相流实验及研究)第二节气液两相管流的基本特征与研究方法•细分散体系细小的液滴或气泡均匀分散在连续相中•粗分散体系较大的气泡或液滴分散在连续相中•混合流动型两相均非连续相•分层流动两相均为连续相依相态对流动特性的影响分一、基本特征1气液两相流的分类Gas-liquid two phase flow•体系中存在相界面两相之间也存在力的作用,出现质量和能量的交换时伴随着机械能的损失•两相的分布情况多种多样两相流动中两相介质的分布状况称为流型•两相流动中存在滑脱现象相间速度的差异称为滑脱,滑脱将产生附加的能量损失•沿程流体体积流量有很大变化,质量流量不变2 气液两相流的基本特征垂直气液两相流流型水平气液两相流流型多相流体的主要流型•不能简单地用层流或紊流来描述气液两相流•水平或倾斜流动不是轴对称的•由于相界面的存在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总能量方程中应考虑与表面形成的能量问题•多相流动中各相的温度、组分的浓度都不是均匀的,相之间有传热和传质•各相流速不同,出现滑脱问题,是多相流研究的核心与重点3. 研究气液两相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经验方法从气液两相流动的物理概念出发,或者使用因次分析法,或者根据流动的基本微分方程式,得到反映某一特定的两相流动过程的一些无因次参数,然后依据实验数据整理出描述这一流动过程的经验关系式。
优点:使用方便,在一定条件下能取得好的结果缺点:使用有局限性,且很难从其中得出更深层次的关系穆迪(Moody )图二、研究方法2半经验方法根据所研究的气液两相流动过程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假设和简化,再从两相流动的基本方程式出发,求得描述这一流动过程的函数关系式,最后用实验方法确定出函数关系式中的经验系数。
优点: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应用广泛缺点:存在简化和假设,具有不准确性3理论分析方法针对各种流动过程的特点,应用流体力学方法对其流动特性进行分析,进而建立起描述这一流动过程的解析关系式。
优点: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可以得到解析关系式缺点:建立关系式困难,求解复杂1.定义:两相流动中两相介质的分布状况称为流型或两相流动结构。
流型是两相流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各相介质的体积比例•介质的流速•各相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密度、粘度、界面张力等)•流道的几何形状•壁面特性•管道的安装方式三、流动型态2.影响流型的因素第一类划分方法:根据两相介质分布的外形划分3.流型分类垂直气液两相流流型水平气液两相流流型第二类划分方法:按流动的数学模型或流体的分散程度划分分散流、间歇流和分离流三种第一类划分方法较为直观第二类划分方法便于进行数学处理第一类划分方法•泡状流•弹状流或团状流•层状流•波状流•段塞流或冲击流•环状流•雾状流第二类划分方法•分散流•间歇流•分离流•分离流•间歇流•分离流•分散流4.流型图描述(表示)流型变化及其界限的图。
把流型变换的实验数据加以总结归纳后,按照两个或多个主要的流动参数绘成曲线,便可以得到流型图。
阿齐兹-戈威尔-福格拉锡流型分布图贝克的流型分布图第三节气液两相流动的特性参数一、流量质量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过流断面的流体质量,kg/slg G G G +=体积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过流断面的流体体积,m 3/slg Q Q Q +=二、流速实际速度(velocity) :单位相面积所通过的该相体积流量,m/s气相实际速度液相实际速度lg A A A +=gg g Q G ρ=ll l Q G ρ=gA lA折算速度(superficial velocity):又称表观流速,假定管道全被一相占据时的流动速度,m/s 气相折算速度液相折算速度两相混合物(平均)速度混合物的质量速度gg g A v Q =ll l A v Q =Av Q sg g =Av Q sl l =二、流速滑差(滑脱速度)Slip velocity Slippage velocity气液两相实际速度之差。
lg s v v v v −==∆滑动(滑移)比Slip ratio气相实际速度与液相实际速度之比。
三、滑差和滑动比质量含气率:单位时间内流过过流断面的混合物总质量G 中气相质量所占的份额。
四、含气率与含液率质量含液率:单位时间内流过过流断面的混合物总质量中液相质量所占的份额。
体积含气率:单位时间流过过流断面两相流体(混合物)总体积Q 中气相所占的份额。
体积含液率:单位时间流过过流断面两相流体(混合物)总体积Q 中液相所占的份额。
β与x 间的关系ll l Q G ρ=gg g Q G ρ=真实含气率(void fraction): 又称截面含气率或空隙率,为任一流动截面内气相面积占总面积的份额(气相面积与管道总面积之比)。
真实含液率(liquid holdup): 又称截面含液率或持液率,为任一流动截面内液相面积占总面积的份额(液相面积与管道总面积之比)lg A A A +=gA lAβφ== , 时当g l v v lg g lg lg g ll g g g g lg g Q Q Q v v Q Q Q v Q v Q v Q A A A +=+=+=+=βφ βφ<< , g l v v 一般地,Sv v QQ Q Q QQ v v Q Q Q lg l g g l g l g g )1(βββφ−+=+=+=φ与β的比较lg glg g lg g L L L L A L A L A V V V +=×+××=+l g g l g g lg g A A A LA L A L A V V V +=∆×+∆×∆×=+快关阀法测量真实含气率:易于实现,只能得到平均值,且不能在线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