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剂的特性比较

合集下载

抗菌剂及其抗菌机理

抗菌剂及其抗菌机理

抗菌剂及其抗菌机理一、本文概述抗菌剂是一类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作用的化学或生物制剂,广泛应用于医疗、公共卫生、食品加工、农业、家居用品等众多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环境的日益关注,抗菌剂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抗菌剂的种类、性质、作用机理以及应用现状,以期为抗菌剂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抗菌剂进行分类介绍,包括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天然抗菌剂以及生物抗菌剂等。

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各类抗菌剂的作用机理,如接触杀菌、释放杀菌、代谢杀菌等。

本文还将对抗菌剂的抗菌性能进行评价,包括抗菌谱、抗菌活性、持久性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重点关注抗菌剂的应用领域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抗菌剂在医疗、公共卫生、食品加工、农业、家居用品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其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本文还将对抗菌剂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新型抗菌剂的研究方向以及抗菌剂在未来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抗菌剂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抗菌剂概述抗菌剂,也称为抗菌材料或抗菌剂剂,是一类具有抑制或杀灭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活性的化学物质或物质组合。

随着人们对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的日益关注,抗菌剂在日常生活、医疗卫生、食品加工、农业畜牧、纺织工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抗菌剂按照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天然抗菌剂以及复合型抗菌剂等。

无机抗菌剂如银离子、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等,具有持久稳定、广谱抗菌等特点;有机抗菌剂如季铵盐、酚类化合物等,通常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但可能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天然抗菌剂如植物提取物、微生物代谢产物等,具有环保安全、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复合型抗菌剂则是将不同类型抗菌剂进行复合,以期达到更好的抗菌效果和稳定性。

抗菌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接触杀菌、渗透杀菌和释放杀菌等。

接触杀菌是指抗菌剂与微生物细胞壁或细胞膜接触后,破坏其结构或功能,导致微生物死亡;渗透杀菌则是抗菌剂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微生物细胞内部,破坏其生理代谢过程,从而达到杀菌目的;释放杀菌则是抗菌剂在特定条件下释放出具有杀菌活性的物质,如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产生羟基自由基等。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抗菌特点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抗菌特点

3. 磺基青霉素类 主要有磺苄西林(抗铜绿) 特点:抗菌谱与羧基青霉素相似,但对于铜绿和金葡菌作用略强 于羧苄西林。
4.酰脲类青霉素
特点:
包括呋苄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目前认为是临床应用最有价值的一类青霉素。
(1)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
(2)对青霉素G敏感的细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肺炎链球菌的 作用优于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
(4)林可霉素类(快速抑菌剂)
(5)磺胺类(慢速抑菌剂)
(一)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甲硝唑等 具有首剂效应和较长的抗菌药物后效应(PAE)。对致病菌的杀菌 作用取决于峰浓度,而与其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此类药物在一 定范围内可通过提高浓度来提高疗效,但超出一定范围可增加对 机体的毒性反应。 对于此类药物可通过提高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与最低抑菌浓 度比值来提高临床疗效。对于革兰阴性菌需AUC/MIC90大于125, 而Cmax/MIC90大于8~10,其抗菌效果较好,且也有减缓耐药性 产生的作用。 最好的疗效评价参数是AUC/MIC90和Cmax/MIC90。

头霉素类
通用名 头孢米诺 常用量 (成人) 1g 溶媒(静滴) 注意事项 使用期间避免饮酒。
bid 葡萄糖液、电 解质液 NS, 5%或10%GS
头孢西丁
1-2g q8h~q6h
有胃肠道病史者,尤 其是有结肠炎病史者 慎用。
头孢美唑
1-2g/d 分 NS,5%GS 2次
β-内酰胺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碳青酶烯类
通用名 常用量(成人) 溶媒(静滴)
亚胺培南西司 他丁钠
NS,GS,GNS 0.5 q6h或1.0 q8h(亚胺培南量)

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及应用

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及应用

ADR:肾毒性较小。
头孢呋辛是较好的品种,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作用良好;对细菌 产的β -内酰胺酶极其稳定; 几无肾毒性;能顺利透过血脑屏障。
第3代头孢菌素
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吡兰、头 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布烯等。
①对β -内酰胺酶稳定,对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如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突 出 ,毒性低。
灰婴综合征 脑性核黄疸 软骨损害(动物)
齿及骨骼发育不良, 牙齿黄染 肾、耳毒性 肾、耳毒性 溶血性贫血
抗微生物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
FDA分类 A. 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 危险性 B. 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 青霉素类 但人类研究资料不充分, 头孢菌素类 或对动物有毒性,但人 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 抑制剂 类研究无危险性
第4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立定等。 ①抗菌谱和活性适应证与第3代基本相似,对G+球菌作用增强,对 MRSA 和厌氧菌作用仍不理想; ②对β -内酰胺酶比3代头孢菌素更稳定,肠杆菌属等产生1型β 内酰胺酶 稳定性好! ③对多种β -内酰胺酶类药物(包括第3代头孢菌素)的交叉耐药。 第五代头孢菌素:头孢洛林,优秀抗G+球菌活性(MRSA、PRSP)
四环素类抗生素
• 四环素类是主要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广谱抗生素,高浓 度具有杀菌作用。其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和厌 氧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及某些原虫等 有抗菌作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抗菌活性相似,但米诺霉素 和多西环素对耐四环素菌株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 用于立克次体病、衣原体病、支原体病、螺旋体病的临床 治疗。一般临床首选多西环素。
9、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硝基咪唑类

纺织用抗菌剂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

纺织用抗菌剂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

纺织用抗菌剂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纺织用抗菌剂可分为天然、有机和无机三大类。

每类抗菌剂各有其优缺点,有机类抗菌剂效果好,品种多,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菌剂,但存在耐高温稳定性差等问题,难以用于合成纤维纺丝工艺;天然类抗菌剂通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其应用范围窄,多数严重影响织物的色光;无机抗菌剂耐热性好,但用于纺织品后整理难以获得耐久的效果,并且大部分品种存在重金属的毒性问题。

1·1 有机抗菌整理剂有机类抗菌整理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溶出型与非溶出型。

溶出型抗菌整理剂与织物不是以化学方式相结合,因此能通过与水接触被带走,这类抗菌整理常剂主要用于用即弃类纺织品(一次性纺织品)上。

常见的溶出型抗菌剂主要有:醛类、酚类、醇类、某些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类)、有机杂环化合物(如吡唑类、嘧啶类、吡咯类)、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有机汞化合物、有机铜化合物、有机锌化合物、有机铅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以及一些其他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由于这类抗菌剂一经洗涤便会脱落,所以并不能用于需要多次洗涤、效果持久的纺织品。

非溶出型抗菌整理剂能与织物以化学键结合这种整理剂处理过的织物对于穿着和反复洗涤具有耐久性。

其方法是在纤维上接枝或聚合抗菌剂或在纺丝原液中混入抗菌剂,以达到控制释放活性物质从而获得耐久性的目的。

非溶出型抗菌剂与纤维通过牢固的化学键结合,一方面使药剂不能进入微生物的细胞内,对细胞核(遗传因子)没有影响,不会出现耐药菌;另一方面,抗菌剂还不会被人体的分泌物吸收而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所以除了某些特定用途,非溶出型已经全面取代了溶出型抗菌整理剂。

常用的非溶出型抗菌整理剂主要有:有机硅季铵盐类、二苯醚类、有机氮类、硝基呋喃类、双胍类、氯苯咪唑类等。

1·2 无机抗菌整理剂无机抗菌剂是具有抗菌性的金属离子等无机物及其与无机载体的复合体。

它具有耐热加工性好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塑料、合成纤维、建材、造纸等行业。

各类抗菌药物的特点及使用要点

各类抗菌药物的特点及使用要点

各类抗菌药物的特点及使用要点微生物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生物安全法》对微生物耐药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至关重要。

国家卫生健康委呼吁社会各界高度积极参与,共同遏制微生物耐药。

那么,作为医务人员的你,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到位吗?抗菌治疗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疗法之一。

然而,面对种类繁多、适应证、作用机理及副作用各异的抗菌药物,要熟习其特点并做到合理选用,并非易事。

抗感染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病原体(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所致感染的药物,其概念较抗微生物药稍宽泛。

后者一般不包括抗蠕虫药。

抗菌药物(抗细菌药):是指对细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的药物。

包括抗生素和其他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学药。

抗生素:是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物质。

抗菌药物的分类与特点按药效可分为以下 4 类:第 I 类: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类、头孢菌素类第 II 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第 III 类:速效抑菌药: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第Ⅳ类: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以上 4 类药的联用效果为:I+II = 协同(增强);I+III = 拮抗(可能);II+III = 协同(增强或相加);I+Ⅳ= 协同根据结构,抗菌药物可分为以下几大类,部分大类中还含有多种小类或亚类:01β-内酰胺类这类药物均含有β 内酰胺环;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激活细菌自溶酶。

其又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β 内酰胺类和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等亚类(表1)。

因其对革兰阳性(G+)、革兰阴性(G-)菌及部分厌氧菌都有抗菌作用,且抗菌活性强、毒副反应低、适应证广,所以临床较为常用。

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时需注意:① 必须详细询问相关过敏史,并先做皮肤试验,对相关药物过敏者禁用;② 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③ 头孢哌酮、拉氧头孢可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或出血;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可引起戒酒硫样反应,应注意预防;④ 近年来非发酵菌尤其是不动杆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迅速上升,肠杆菌科细菌中亦出现部分碳青霉烯类耐药,已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

各抗生素作用特点

各抗生素作用特点

萘夫西林钠作用与用途】本品为半合成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作用与苯唑西林相似,特点是耐酸、耐青霉素酶,即可口吸,又可注射,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也可用于骨髓炎。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药理毒理本品为半合成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与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合用时可产生协同作用。

药代动力学本品注射后广泛分布于组织和体液中。

在正常脑脊液中仅含少量,但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中浓度可增加。

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少量随乳汁分泌。

本品的剂量与药代动力学参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

血消除半衰期(t1/2b)约为 1 小时,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消除半衰期(t1/2b)约为2~6小时。

血清蛋白结合率为40%左右,尿排泄为60~65%,胆汁排泄为 5.3%。

本品可为血液透析所清除。

静脉滴注。

成人一日6~10 g,严重病例可增至10~16g,一般分2~4次滴注。

儿童按体重一日75 mg/kg,婴儿及新生儿按体重一日100 mg/kg,分2~4次滴注。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本品为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沙雷菌属、不动杆菌属以及对青霉素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均有抑菌作用,大剂量有杀菌作用。

对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肺炎杆菌、枸橼酸杆菌、沙雷菌属以及不动杆菌属等的抗菌活性强于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强于羧苄西林和磺苄西林;对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与羧苄西林相似,而对粪链球菌的抗菌活性比羧苄西林、磺苄西林优越。

对脆弱拟杆菌等大多数厌氧菌具有较好抗菌作用。

本品体外试验表明其对细菌所产生的(内酰胺酶不稳定。

本品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有显著协同作用。

血消除半衰期(t1/2()为40分钟。

本品在胆汁中浓度极高,1小时内滴注2g,最高可达248~1070(g/ml,6小时后仍保持63.5~300(g/ml,胆汁排泄率为1.65%~7.0%。

纺织品用抗菌剂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

纺织品用抗菌剂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

纺织用抗菌剂的种类、特性与使用方法纺织用抗菌剂可分为天然、有机和无机三大类。

每类抗菌剂各有其优缺点,有机类抗菌剂效果好,品种多,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菌剂,但存在耐高温稳定性差等问题,难以用于合成纤维纺丝工艺;天然类抗菌剂通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其应用X围窄,多数严重影响织物的色光;无机抗菌剂耐热性好,但用于纺织品后整理难以获得耐久的效果,并且大部分品种存在重金属的毒性问题。

1·1 有机抗菌整理剂有机类抗菌整理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溶出型与非溶出型。

溶出型抗菌整理剂与织物不是以化学方式相结合,因此能通过与水接触被带走,这类抗菌整理常剂主要用于用即弃类纺织品(一次性纺织品)上。

常见的溶出型抗菌剂主要有:醛类、酚类、醇类、某些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类)、有机杂环化合物(如吡唑类、嘧啶类、吡咯类)、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有机汞化合物、有机铜化合物、有机锌化合物、有机铅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以与一些其他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由于这类抗菌剂一经洗涤便会脱落,所以并不能用于需要多次洗涤、效果持久的纺织品。

非溶出型抗菌整理剂能与织物以化学键结合这种整理剂处理过的织物对于穿着和反复洗涤具有耐久性。

其方法是在纤维上接枝或聚合抗菌剂或在纺丝原液中混入抗菌剂,以达到控制释放活性物质从而获得耐久性的目的。

非溶出型抗菌剂与纤维通过牢固的化学键结合,一方面使药剂不能进入微生物的细胞内,对细胞核(遗传因子)没有影响,不会出现耐药菌;另一方面,抗菌剂还不会被人体的分泌物吸收而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所以除了某些特定用途,非溶出型已经全面取代了溶出型抗菌整理剂。

常用的非溶出型抗菌整理剂主要有:有机硅季铵盐类、二苯醚类、有机氮类、硝基呋喃类、双胍类、氯苯咪唑类等。

1·2 无机抗菌整理剂无机抗菌剂是具有抗菌性的金属离子等无机物与其与无机载体的复合体。

它具有耐热加工性好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塑料、合成纤维、建材、造纸等行业。

抗菌剂的特性比较

抗菌剂的特性比较
制备方法
对细菌的抗菌效果 As5+ = Sb2+ = Se2+ >Hg2+ >Ag+ >Cu2+ >Zn2+>Ce3+ = Ca2+
As5+ = Sb2+ = Se2+ >Hg2+ >Zn2+>Cu2+ >Ag+ >Ce3+ = Ca2+
对人的危害程度
2.光催化类抗菌剂 目前, 光催化抗菌剂主要有TiO2 、 ZnO、WO3 、SnO2 和Fe2O3 等N 型 半导体金属氧化物。
CH3 (C3H O3)Si(C2)3HN+C18H37 Cl
CH3
2、苯酚类 苯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活性,其中对氯间甲苯
酚和对氯间二甲苯酚具有很活的杀菌力,但苯酚的 气味影响了它们在纺织品上的应用。2,4,4’-三氯2’-羟基二甲苯醚是一个著名的织物整理剂。其化学 构为 :
Cl
OH
Cl
O
Cl
三氯生,学名“二氯苯氧氯酚”,又名“三氯新”、“三氯沙”等,化学名为“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三氯生常态为白色或灰白色晶状粉末,稍有酚臭味。不溶于水,易溶于碱液和 有机溶剂。三氯生是一种广谱抗菌剂,被广泛应用于肥皂、牙膏等日用化学品之中。
价带egtio粒子ee19二有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如有机锡抗菌剂如醌类抗菌剂降低或消除微生物细胞内各种代谢酶的活性阻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或消除微生物细胞内各种代谢酶的活性阻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阻碍核糖核酸的合成破坏孢子的发芽阻碍核糖核酸的合成破坏孢子的发芽加速磷酸氧化体系破坏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加速磷酸氧化体系破坏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11223320阻碍微生物的生物合成干扰微生物生长阻碍微生物的生物合成干扰微生物生长破坏细胞壁的合成破坏细胞壁的合成阻碍类酯的合成阻碍类酯的合成21第3节抗菌纤维生产31甲壳素与壳聚糖纤维的生产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类
2.3 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一)无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1 金属离子抗菌剂抗菌机理 1.1 接触反应机理
SH

1.2 活性氧机理 SH
2Ag+
SAg

2H+
SAg
活性氧
细菌 脱氢酶
酶-S-M n+
塑料抗菌添加剂
塑料制品基材
TiO2/ZnO + hv→e- + h+ h+ + H2O →·OH + H+ h+ + OH- →·OH e- + O2 →O2反应生成的自由基非常
抗菌剂的特性比较
▪ 第1节 概述 1. 细菌分类 2. 抗菌的起源及发展
▪ 第2节 抗菌剂及抗菌机理 1. 抗菌剂的定义及特性 2. 抗菌剂的分类 3. 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 第3节 抗菌纤维生产 1.甲壳素与壳聚糖纤维生产 2.共混型抗菌纤维生产
▪ 第4节 抗菌纺织品生产 1. 卫生整理剂 2.生产方法
三氯生属于抗菌剂,本身毒性不大,但 与氯消毒的水接触后产生的“氯仿” 会致癌,并且,三氯生也不是牙膏中 必需的添加剂。
3、脲类和胍类 脲类和胍类抗菌剂的特点是广谱抗菌,如3,
4,4’-三氯二苯脲、三氟甲基二苯脲、烷基乙烯 脲、十二烷基胍、1,6-二(4’-氯苯双胍)己烷等。
4、杂环类 在杂环类抗菌剂中,2-(3,5-二甲基-1-吡啶)-
特点
(二)有机类卫生整理剂
有机类卫生整理剂按其化学结构特征,可分为 季铵盐类、苯类、脲类、胍类、杂环类、有机金属 类等 。 1、季铵盐类
代表性的品种是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 二甲基十八烷基氯化铵(DC-5700),化学结构 式为:
CH3 (C3H O3)Si(C 2)3HN+C18 H37 Cl
九十年代从后整理向抗菌纤维和卫生整理并举转变
2.1抗菌剂的定义及特性
第2节 抗菌剂及抗菌机理
定义
对细菌、 病毒、 霉菌等微生物高度敏 感的化学成分,通过物理作用或化学 反应杀死附着在其表面的微生物。
特性
广谱抗菌性、抗菌持久性、加工适应性、耐候性、安全性,另外价格也 要低廉。
2.2抗菌剂的分类
抗菌剂的特性比较
如有机锡抗菌剂 如醌类抗菌剂
3
加速磷酸氧化体系,破坏细胞的正 常生理机能
如硫氰酸酯
阻碍微生物的生物合成,干扰
4
微生物生长
破坏细胞壁的合成 5
阻碍类酯的合成 6
第3节 抗菌纤维生产
3.1甲壳素与壳聚糖纤维的生产 1.甲壳素与壳聚糖纤维结构
甲壳素、壳聚糖与纤维素有相似的结构,它们可以看 作是纤维素大分子中碳2位上的羟基(-OH)被乙酰胺基 (-NHCOCH3)或氨基(-NH2)取代后的产物。它们的 化学结构见图。
载体
制备方法
对细菌的抗菌效果 As5+ = Sb2+ = Se2+ >Hg2+ >Ag+ >Cu2+ >Zn2+>Ce3+ = Ca2+
As5+ = Sb2+ = Se2+ >Hg2+ >Zn2+>Cu2+ >Ag+ >Ce3+ = Ca2+
对人的危害程度
2.光催化类抗菌剂
目前, 光催化抗菌剂主要有TiO2 、 ZnO、WO3 、SnO2 和Fe2O3 等N 型 半导体金属氧化物。 主要种类 该类抗菌剂特点是耐热性比较高, 必须有紫外光照射和有氧气或水存在 才能起杀菌作用。
活泼,能与细菌及其分泌
的毒素反应,起到杀灭和
清除细菌、残骸和毒素
的作用。
2.光催化类抗菌剂抗菌机理
Ee
D D吸附
导带 Eg hν
A A吸附
D氧化 TiO2粒子
+ 价带
禁带
(二)有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1 降低或消除微生物细胞内各种代谢 酶的活性,阻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类化合物
2
阻碍核糖核酸的合成,破坏孢子的 发芽
生物界的微生物达几万种,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 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环境下能引起感染称条件致病菌。
1.2 抗菌的起源及发展
4000年前,埃及人就采用了浸渍某 种植物药物的纺织品包裹木乃伊
一战中,丹麦科学家开始了杀菌剂的研究工作
二战期间,德军用季铵盐处理军服 70、80年代出现含锡、铜等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和醌类及 含硫化合物
CH3
2、苯酚类 苯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活性,其中对氯间甲苯
酚和对氯间二甲苯酚具有很活的杀菌力,但苯酚的 气味影响了它们在纺织品上的应用。2,4,4’-三氯2’-羟基二甲苯醚是一个著名的织物整理剂。其化学 构为 :
Cl
OH
Cl
O
Cl
三氯生,学名“二氯苯氧氯酚”,又名“三氯新”、“三氯沙”等,化学名为 “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三氯生常态为白色或灰白色晶状粉末,稍有酚臭 味。不溶于水,易溶于碱液和有机溶剂。三氯生是一种广谱抗菌剂,被广泛应用 于肥皂、牙膏等日用化学品之中。
4-苯基-6-羟基嘧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 等多种微生物有抗抑功能。
5、有机金属化合物 主要是有机锌、有机铜、有机钛等化合物。
(三)天然产物类卫生整理剂
天然产物类卫生整理剂主要分为两类:植物类 提取物和动物类提取物。
主要包括桧柏油、艾蒿、芦荟 、山梨 酸、茶叶、甘草、姜黄根醇等。 植物类主要包括甲壳质和壳聚糖、鱼精 蛋白、溶菌酶、昆虫抗菌性蛋白质 等。
主要内容
▪ 第5节 消臭纺织品生产 1. 概述 2. 消臭方法及消臭纤维制造 3. 消臭效果评价
▪ 第6节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1. 织物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分类 2. 测试菌种的选择 3. 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的选择
1.1 细菌分类
外形形态
球菌 杆菌 螺形菌
第1节 概述
细胞壁结构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古细菌
能引起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类: 1 真菌:引起皮肤病。深部组织上感染。 2 放线菌:皮肤,伤口感染。 3 螺旋体:皮肤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4 细菌:皮肤病化脓,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食 物中毒,败血压症,急性传染病等。 5 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等。 6 衣原体: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 病毒:肝炎,乙型脑炎,麻疹,艾滋病等。 8 支原体:肺炎,尿路感染。
特性
有机系列
抗菌力

抗菌范围

持久性

耐热性

耐药性

气味颜色等
△污染等△来自价格○安全性

注:○优良,△可以,◇很差
天然系列 △ ○ ◇ ◇ ◇ △ ○ ◇ ○
无机系列 △ ○ ○ ○ ○ ○ ○ △ ○
(一)无机类卫生整理剂
1. 金属离子抗菌剂 银、铜、锌等。
金属离沸子石、玻璃、硅胶、磷灰石、磷酸 钙、磷酸锆等 离子交换或吸附作用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