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的侵染过程与侵染循环

合集下载

植物病理学 第9章 病害循环 图文

植物病理学 第9章 病害循环 图文

第九章 病害循环(侵染循环)
概念:
➢侵染循环(Disease cycle):从上一生长季 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 过程。
➢不同于病害的生活史; ➢不同于侵染过程(病程); ➢了解病害循环的目的:选择最薄弱的环节
进行治理,切断病害的循环
第一节 初侵染和再侵染
• 概念 初侵染 (一次) 再侵染(多次)
➢多循环病害(polycylic disease): 病害在 生长季节中有多次侵染,如马铃薯晚疫病 、稻瘟病、禾谷类锈病;
➢单循环病害 (monocyclic disease): 有些 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初侵染,没有 再侵染。如小麦散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 等
第二节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田间病株 ➢种子、苗木和其他无性繁殖材料 ➢土壤(土壤寄居菌和土壤习居菌) ➢病株残体 ➢肥料
第三节 病原物的传播
➢气流传播(许多真菌病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传播(细菌和一些真菌病害) ➢生物介体(昆虫、线虫、真菌等传病毒) ➢土壤传播和肥料传播 ➢人为因素传播
几类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 西瓜和棉花的枯萎病:土传病害 • 小麦的腥黑穗病:种传病害(局部侵入,
系统侵染的病害) • 植物的白粉病:气流和雨水传病害 • 蔬菜根结线虫病:土传病害

侵染过程及循环

侵染过程及循环

侵入期
将病原菌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的这段时间, 称为病原物的侵入期。
侵入的途径
• 直



• 自然孔口侵入 • 伤 口 侵 入
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 受寄主的感病期、感病器官、病原物 侵入时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中 以湿度和温度的影响最大。
1、湿度Βιβλιοθήκη 湿度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孢子能否萌 发和侵入,是影响病原物侵入的主要因素。 2、温度
影响产孢的因素:
• 1、温度:有性孢子越冬后的落叶中产生,其发育过程需要 一个低温阶段 • 2、湿度:高湿度有利于子囊壳的形成,能促进子囊孢子的 产生。 • 3、光照:光是许多真菌产生繁殖器官所必需的。
• 4、寄主:病原物与寄主的组合决定病原物与寄主的亲和性 程度,进而决定病害症状的表现和类型,症状的发展速度 及病部繁殖体的数量。
潜育期

呈现症状
发病期

病部死亡,产生孢子
• • • • •
病原物侵染过程包括: 接触期(侵入前期) 侵入期 潜育期 发病期
(一)侵入前期(接触期)
指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或到达能受到寄主外
渗物质影响的根围、叶围,即到达侵入部位形成
各种侵入结构的一段时期.
此期是病原物侵染过程的薄弱环节,防治的有
利阶段。
潜育期的长短与病害流行有密切的关系。潜 育期短,发病快,循环次数多,病害容易大发生。
发病期
发病期从出现症状直到寄主生长期结束,甚至植物 死亡为止的一段时期。
症状出现以后然后进入繁殖阶段产生 子实体,症状也随着有所发展。显症期是病 原物大量增殖、扩大危害的时期。
真菌性的病害往往在受害部位产生孢 子等子实体,称为产孢期。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植物病害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的生理和形态异常,导致植物发育受阻、产量减少甚至死亡的一类疾病。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包括病原体入侵、定殖和繁殖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病原体入侵是植物病害侵染的第一步。

病原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植物体内,包括直接侵入、伤口侵入和寄生侵入等。

直接侵入是指病原体通过植物的气孔、毛细孔等直接进入植物体内。

伤口侵入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机械伤害或其他外界因素导致组织破裂,病原体利用这些破裂的组织进入植物体内。

寄生侵入是指病原体通过寄生植物、昆虫等中间宿主进入植物体内。

病原体入侵后,会在植物体内定殖并开始繁殖。

病原体定殖是植物病害侵染的第二步。

定殖是指病原体在植物体内选择合适的组织或细胞,并与之结合形成病斑或病疫。

定殖的位置取决于病原体的特性和植物的抗病性。

有些病原体选择在植物的叶片、茎秆等外部组织定殖,形成病斑;而有些病原体则选择在植物的内部组织、根系等部位定殖,形成病疫。

定殖后,病原体开始繁殖并释放出毒素,导致植物组织的损伤和病状的出现。

病原体的繁殖是植物病害侵染的最关键步骤。

病原体在植物体内通过分裂、孢子形成等方式进行繁殖。

分裂是指病原体细胞在植物组织内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增加数量。

孢子形成是指病原体通过分生孢子、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等方式产生孢子,用于传播和感染其他植物。

病原体的繁殖过程中,会不断释放出大量的病原体细胞或孢子,进一步感染植物或传播给其他植物,形成侵染循环。

总结起来,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可以概括为病原体入侵、定殖和繁殖三个阶段。

病原体通过入侵植物体内,定殖并开始繁殖,最终导致植物发生病害。

了解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对于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也需要加强病原体的监测和研究,提高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水平,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引起全株性的感染(潜育期较长) ;如枯 黄萎病、枣疯病等,这些病原物可通过 输导组织扩展,形成系统性病害。
2、环境条件影响:
以温度影响最大,和病原物发育的适温有关, 因为在植物体内,受外界湿度的干扰小。
(四)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此期是病原物大量增殖、扩大危害的时期。 真菌性病害往往在受害部位产生孢子等子实体,称为产孢期 新产生的病原物的繁殖体可成为再次侵染的来源。
5、介体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二)初侵染和再侵染
1、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接种体在生长季节中 首次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称为初侵染。 2、再侵染:受到初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 在同一生长季节中经传播引起寄主再次发
病的过程叫再侵染。
根据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再侵染把病害划分为:
2、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
种子: 种子之间:如线虫的虫瘿、菟丝子的种子;
种子表面:烟草花叶病毒污染番茄、辣椒种子。 种子内:豆科植物的病毒病
苗木: 由病毒、类病毒等引起的多种果树病害,
如苹果花叶病、锈果病等 ;
种薯:马铃薯病毒病、细菌性环腐病
种植后不但本身发病,还可以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
3、病株残体
③ 光照
(三)潜育期
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明显症状的时期
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也
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相互斗争的时期。
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方式 :
1)局部侵染: 病原物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
或点发性的感染(潜育期较短),如真
菌性叶斑病。
2)系统侵染: 病原物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与侵染循环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与侵染循环

10/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三)潜育期
— 潜育期是指从病原物和寄生关系开始到表现明显症状 为止的时期。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引水分和 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引水分和 养分,不断扩展、蔓延的时期 蔓延的时期,也是植物体对病原物 的扩展产生一系列抵抗反应的时期。 的扩展产生一系列抵抗反应的时期 — 1.病原物的扩展 — 2.寄主植物抗扩展 — 3.潜育期的长短
19/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 (二)单病程(单循环 单循环)病害:指一个生 长季节只有一次侵染过程的病害。这种病 长季节只有一次侵染过程的病害 害的侵染期短而潜育期长,一般在生长季 害的侵染期短而潜育期长 节不会扩大蔓延,发病平稳 发病平稳,不易造成大 流行。
— 这类病害中也包括一些作物的重要病害 这类病害中也包括一些作物的重要病害,如小麦
7/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只侵入角质层不侵入细胞壁
8/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2. 自然孔口侵入
— 气孔:引起叶斑病的多种真菌 引起叶斑病的多种真菌、细菌 — 水孔:叶尖、叶缘 — 皮孔:枝干、果实、块根、 、块茎 — 蜜腺:梨火疫病
9/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2.环境条件对侵入的影响 环境条件对侵入的影响
上三种黑穗(粉)病,小麦粒线虫病 小麦粒线虫病、大麦条纹病、 水稻恶苗病、稻曲病、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棉花枯黄 萎病、马铃薯卷叶病、多种果树病毒病等 多种果树病毒病等。
20/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 对于单病程病害,只要消灭初侵染来源 只要消灭初侵染来源, 集中消灭其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就能 集中消灭其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 有效地防治。对于多病程病害 对于多病程病害,除需要 防治初侵染外,还要解决再侵染问题 还要解决再侵染问题。 再侵染次数越多,需要防治的次数也越 需要防治的次数也越 多。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间;有的附着在种子表面;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或以分
生孢子器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有的病菌能侵入块根、块 茎和鳞茎。
3 病植物残体
病株残体包括寄主植物的秸秆、残枝、败叶、落花、
落果和死根等残余组织。绝大部分的弱寄生物,如多数病 原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株残体中存或以腐生的方式在残体 上生活一段时期。病毒也可随病株残体休眠。病株残对病 原物既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强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 也可提供营养件,作为形成繁殖体的能源。当残体分解和 腐烂的时候,其中的病原物往往也渐死亡和消失,因此残 体中病原物存活时间长短,一般与残体分解快慢有关 。
1 只是以伤口作为侵入的部位; 2 除以伤口作为侵入部位外,还利用伤口的营养物质;
3 病原物先在伤口附近的死亡组织中生活,然后再进一
步侵入健全的组织,这后两类病原物也称为伤口寄生 物,大都属于寄生性较弱的寄生物,第三种情况的事例 很多。 伤口的新鲜程度直接影响病原物侵染的成功率。
侵入期
3、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病原物侵入寄主,除接种数量生理活性外,还受寄主的感病
期、感病器官、病原物侵入时环境条件的影响。
①湿度 在一定范围内,湿度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孢子
能否萌发和侵入,是影响病原物侵入的主要因素。多数病原物 要求高湿的条件才能保证侵入成功。高湿条件持续的长短又影 响病原菌的侵入率,有的甚至要求有水膜存在。
②温度
主要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大多数病原物接种体
侵入期
1.2 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的这段时间。
植物的病原大多是内寄生的,只有极少数是真正的外寄生。 1、侵入方式: 主动侵入 被动侵入 真菌、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病原细菌、病毒
2、侵入途径: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与循环 病害的侵染过程

植物病害侵染过程与循环 病害的侵染过程
第九章 第二节 病害的侵染过程
病害的侵染过程—病原物侵入寄主体内,在寄 主体内扩展蔓延,引起寄主发生病害的过程。
一、接触期 病原物与寄主接触起到产生侵入机构止
主动接触 被动接触
病原物自己的活动 风、雨、昆虫传带
二、侵入期 开始侵入——建立寄生关系止 1、侵入途径
(1)直接侵入 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部分真菌
不一定对生产造成大的损失
各种因素都 利于病害的
发生
病害严重发生
对生产造成大的损失
第四节 病害的流行
病害流行——病害大面积普遍而且严重发生,
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怎样预防病害流行?
导致病害发生的三个基本因素
• 有病原物存在 • 有感病寄主存在 • 环境条件适合病害的发生
导致病害流行的三个基本因素
非侵染性病害
症状特点 无病征,主要表现为抑制性病状和
坏死性病状 变色、矮缩、坏死、落花、落果、
落叶、萎焉枯死
田间发生特点 1. 发病普遍,发病率高 2. 受害程度较一致 3. 病害在田间分布均匀或具方向
性,如日晒灼伤 4. 当致病因子消除后,病害停止
发展,并可能恢复正常
侵染性病害
真菌病害 细菌病害 病毒病害 线虫病害 寄生性种子 植物病害
病害诊断的方法与步骤
(3)确诊病原物
A.根据症状
症状独特的病害
B.根据症状与镜检 病部病原物
症状相似的病害
C.根据柯赫氏原则
新的病害
炭疽病
霜疫病
炭疽病
霜疫病
考赫氏原则
考赫氏(Robert Koch) 根据前人的看法和 自己的经验提出来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引起某种病 害的病原物的一项原则。
是植物病害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可帮 助研究者在进行病原鉴定时对于所得的结果作 出正确的结论。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二、 侵染循环
定义: 定义:指病害从一个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 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为病害循环。 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为病害循环。 主要涉及三个环节: 主要涉及三个环节: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 2、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 3、病原物的传播 、
(一)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
定义: 定义 : 指病原物如何度过寄主植物的休眠期或收获
2)多循环病害: 指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够连续繁殖 )多循环病害: 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多为局部侵染的病害,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 多为局部侵染的病害,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病 原物的增殖率高; 原物的增殖率高; 病原物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迅速死亡, 病原物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迅速死亡,越冬率 低而不稳定。 低而不稳定。 病害数量增幅大,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菌量积累, 病害数量增幅大,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 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有称“单年流行病害” 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有称“单年流行病害”。
根际分泌物对病原物的影响
1)诱发病原物积聚: )诱发病原物积聚: 积聚 2)刺激休眠体和孢子的萌发: )刺激休眠体和孢子的萌发: 萌发 3)营养:伤口侵入的病原物,先在伤口吸收死亡细胞 )营养:伤口侵入的病原物, 的营养物质,生长后侵入。 的营养物质,生长后侵入。
(二)侵入期: 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的一段时期 1、侵入途径: 、侵入途径:
5、介体 、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侵入前期(接触期)
2
侵入期
3
潜育期
4
发病期
侵入前期(接触期)
指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或到达能受到寄主外渗物 质影响的根围、叶围,即到达侵入部位形成各种 侵入结构的一段时期. 此期是病原物侵染过程的薄弱环节,防治的有利 阶段。
侵入期
病原物接触植物后,从侵入植物到和寄主建立寄 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侵入期。植物病原 物除极少数是外寄生的以外,几乎都是内寄生的 ,所以病害的发生都是从侵入开始的。
各种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真菌:以孢子随气流和雨水传播; 细菌:多数由雨水和昆虫传播; 病毒:主要由生物介体、人为因素传播; 寄生性种子植物:种子可由鸟类、气流传播。
谢 谢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苗木: 由病毒、类病毒等引起的多种果树病害, 如苹果花叶病、锈果病等 ; 种薯:马铃薯病毒病、细菌性环腐病 种植后不但本身发病,还可以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
土壤及粪肥
是 病 原 物 在 植 物 体 外 越 冬 越 夏 的 主 要 场 所
以休眠体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休眠孢子囊、卵孢子、冬孢子、厚垣孢子、菌核 、子座、胞囊(线虫)、种子(菟丝子、列当) 以腐生的方式在土壤中存活: 土壤寄居菌: 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存活,病残体一旦腐烂 分解,病原菌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大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属于这种类型。 土壤习居菌: 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土壤中可以长期存 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中繁殖。 腐霉菌、丝核菌和镰刀菌多属于这种类型。
田间病株
多年生植物根、茎部:如苹果和梨的轮纹病、腐 烂病、病毒病以及枣疯病等。 田间杂草 :多种病毒病和细菌病 带病寄主:保护地内的寄主(黄瓜霜霉菌 )、自 生麦苗 、转主寄主等。
繁殖材料
种子: 种子之间:如线虫的虫瘿、菟丝子的种子; 种子表面:烟草花叶病毒污染番茄、辣椒种子。
种子内:豆科植物的病毒病
病株残体
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残体中存活,或
者以腐生的方式生活一定的时期。
病残体上的病原物往往是土壤病原物的主要来源。
病原物的休眠体,一般先存活在病残体上,当残体腐烂和分解后,再 散落在土壤中。
介体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病害的侵染循环
定义:指病害从一个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 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为病害循环。
主要涉及三个环节: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2、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3、病原物的传播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定义:指病原物如何度过寄主植物的休眠期或收获 后的阶段,成为下一个生长季节的初侵染来源。 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一般就是病害的初次侵染来 源 1.有病植物(田间病株) 2.繁殖材料(块根、块茎、鳞茎、种子、苗木) 3.土壤及粪肥 4.病株残体 5.介体
病害的侵染过程与侵染循环
第一组 我李硕
目录
T E X T
病害的侵染过环
病害的侵染过程
病原侵入 寄主体内的扩展
一系列病变
寄主表现症状 病原开始传播
病程是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的最基本环节,既是 病原物侵染致病的过程,又是寄主发生病变而受 害或同时发生种种抵抗反应的过程。
目录
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
1)局部侵染:真菌性叶斑病。 2)系统侵染:枯黄萎病、枣疯病等 环境条件影响:以温度影响最大,和病原 物发育的适温有关,因为在植物体内,受 外界湿度的干扰小。
发病期
植物的症状开始出现以后的时期称为发病期 症状出现以后,症状的严重程度不断加深。许多真菌 和细菌病害随着症状的发展,在病部产生孢子(有性 和无性)和菌浓,为再侵染或下一次侵染的来源。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精品课讲稿
多循环
1.多病程(多循环)病害:一个生长季节中,除了 发生初次侵染,还发生多次再侵染。这种病害侵染 期长,潜育期短,环境条件越适合,再侵染的次数 越多。这种病害蔓延迅速,容易造成大流行。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版权所有,请勿拷贝,2004R©
单循环和多循环的防治
对于单病程病害,只要消灭初侵染来源,集中消灭其越冬或越 夏的病原物,就能有效地防治。抗病品种外,田园卫生、土壤 消毒、种子消毒、拔除病株等措施都有良好防效。 对于多病程病害,除需要防治初侵染外,还要解决再侵染问题 。再侵染次数越多,需要防治的次数也越多。采用药剂防治和 农业防治措施,降低病害的增长率。
影响侵入的因素
1、病原物侵入所需接种体的数量:侵染剂量 2.环境条件: 1.温度:温度影响真菌孢子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2. 湿度:最为重要,因为大多数真菌,细菌都需要 在水滴中和水膜上进行。 3.光照
4.PH值
潜育期
潜育期是指从病原物和寄生关系开始到表现明显 症状为止的时期。 病原物的扩展 寄主植物抗扩展 潜育期的长短
侵入途径
直接侵入: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的角质层和细胞 壁侵入。(如白粉病,锈菌,炭疽菌属等真菌); 自然孔口:气孔、水孔、皮孔、蜜腺等,以气孔 最为重要。(真菌以芽管、菌丝或侵染丝侵入) 伤口侵入:机械损伤、自然伤口。弱寄生的真菌 、许多细菌、病毒
伤口侵入 直接侵入
气孔侵入
病原物侵入寄主的三条途径
初侵染和再侵染
1、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接种体在生长季节中 首次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称为初侵染。 2、再侵染:受到初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 在同一生长季节中经传播引起寄主再次发
病的过程叫再侵染。
单循环
单病程(单循环)病害:指一个生长季节只有一 次侵染过程的病害。这种病害的侵染期短而潜育 期长,一般在生长季节不会扩大蔓延,发病平稳 ,不易造成大流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