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酰胺

合集下载

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
主要在丙烯酰胺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即阻断或抑制丙烯酰胺的 产生。 章宇等发现,以还原糖和天冬酰胺为反应底物,180℃条件下加热
的反应体系中,添加竹叶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模拟体系中的丙烯酰
胺形成,抑制率达到74%左右(Zhang et al ,2008)。 用竹叶抗氧化物在0.01%~0.1%浓度范围处理食品原料,可使薯片、 薯条、炸鸡翅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下降50%~80%,表明竹叶抗氧化物 在抑制丙烯酰胺形成中的有效作用(Zhang et al ,2007)。
§2.2 丙烯酰胺的形成机理
2、氨与丙烯醛或丙烯酸在加热条件下也能产生
氨主要来自于含氮化合物的高温分解,而丙烯酰胺的前体化合物丙烯醛和 丙烯酸则有以下几个来源: ①丙烯醛可能来自于食物中的单糖在加热过程中的非酶降解; ②它有可能来自油脂在高温加热过程中释放的甘油三酸酯和丙三醇,油脂 加热到冒烟后,分解成丙三醇和脂肪酸,丙三醇的进一步脱水或脂肪酸的 进一步氧化均可产生丙烯醛; ③食物中蛋白质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的降解; ④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高温分解反应中,会产生大量的小分子 醛(如乙醛、甲醛等),它们在适当的条件,重新化合生成丙烯醛; ⑤最后是来自于氨基酸或蛋白质与糖之间发生的美拉德反应,蛋氨酸、丙 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均可通过此反应产生丙烯醛。 丙烯醛经由直接氧化反 应生成丙烯酸,丙烯酸再与氨水作用,最终生成丙烯酰胺。
§3.7 快速方法与标准方法比较
1)灵敏度 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的建议,对于测定面包、婴幼儿食品中的AA时,分析方法的定 量限, LOQ,即10倍的信噪比需达到30ug kg-1;对于测定薯片类、谷物类、咖啡等, 分析方法的LOQ需达到50 ug kg-1。如表1.2所示,标准方法(LC-MS/MS ,GC-MS)均可 达到上述要求。对于快速检测方法来说,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的灵敏度比标准方法 约高了2个数量级;而ELISA和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则低于欧盟的要求。 2)重复性 标准方法比快速方法更稳定、重复性更好。标准方法的RSD值大都小于10%甚至5%; 而除了ELISA法(RSD值接近10%)外,其他的快速方法缺少组间/组内的测定数据,这 表明快速方法的重复性需进一步验证。 3)通用性 标准方法可应用于绝大多数食品(如薯片、谷物类、咖啡、茶、方便面、婴儿食品 等)中AA的检测。而对于快速方法来说,通常用薯片作为食品样品的代表来验证快 速方法的实用性。 4)检测成本和检测时间 用标准方法检测AA时,需用SPE小柱纯化样品以保证去除基质干扰,这就增加了检 测成本。相反地,基于AA自身特性和生化识别的快速检测方法则不需复杂的样品前 处理步骤,这大大减少了检测成本。此外,由于样品前处理是检测AA时的限速步骤, 因此快速方法的检测时间较标准方法的约减少了40% 。 5)便携性 与标准方法相比,便携性是快速方法检测热加工食品中AA的最大优点。简单的操作 步骤和便携的检测仪器使得快速方法有望实现实时、在线检测热加工食品中的AA。

丙烯酰胺的安全性

丙烯酰胺的安全性

环境中的丙烯酰胺
01
丙烯酰胺也可通过工业生产、汽 车尾气排放等途径进入环境,对 环境造成污染。
02
环境中的丙烯酰胺可通过大气沉 降、雨水冲刷等方式进入水体和 土壤,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 成潜在威胁。
丙烯酰胺的减排措施
针对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严格的食品加工标准,限制食 品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以降低丙烯酰胺的生成。
丙烯酰胺的安全性
• 丙烯酰胺简介 • 丙烯酰胺的安全性评估 • 丙烯酰胺的来源与控制 • 丙烯酰胺的风险管理 • 结论
01
丙烯酰胺简介
定义与性质
定义
丙烯酰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 于丙烯酸的酰胺类衍生物。
性质
丙烯酰胺为白色晶体,具有吸湿 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 溶于乙醚。
合成与应用
合成
丙烯酰胺主要通过丙烯腈的水解和氧 化等反应制得。
国际标准
02
03
行业指导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丙烯 酰胺的暴露限制标准,以降低潜 在的健康风险。
针对食品加工行业,制定减少食 品中丙烯酰胺产生的指南和措施。
安全风险与不确定性
风险评估
01
全面评估丙烯酰胺的暴露水平和潜在的健康影响,以确定安全
风险。
不确定性
02
由于缺乏长期研究,对于丙烯酰胺的某些健康影响仍存在不确
应用
丙烯酰胺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合成聚丙 烯酰胺,用作絮凝剂、增稠剂、流变 改性剂等,也用于医药、染料、涂料 等领域的生产。
暴露途径与健康影响
暴露途径
丙烯酰胺主要通过食物和饮用水等途径暴露于人体。食物中 的丙烯酰胺主要来源于高温烹调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热 解产物。
健康影响

丙烯酰胺污染及预防

丙烯酰胺污染及预防

糖、蜜 (巧克力为主) 133
58
24 112
蔬菜
193
84
煮、罐头
146
45
烤、炒
47
39
咖啡、茶
1455
469
咖啡 (煮)
101
93
咖啡 (烤, 磨, 未煮)
709
205
咖啡提取物
119
20
咖啡,去咖啡因
34
26
可可制品
23
23
绿茶(烤)
101
29
啤、红、杜松子酒) 99
66
17 4 59 509 13 288 1100 668 220 306 7
丙烯酰胺污染及预防
天天学营养
➢ 丙烯酰胺及其与丙烯腈、丙烯酸乙酯等的共聚物可作 为包装材料用添加剂用于黏合剂和纸中 ➢ 丙烯酰胺的均聚物聚丙烯酰胺可用于水的净化处理、 凝胶电泳,也可用作土壤改良剂、化学灌浆物质 ➢ 在一些高温油炸和焙烤的淀粉类食品中也检出丙烯酰 胺
(一)结构与理化特性 1. 结构
AAccrryyllaammiiddee ((µµgg//kkgg))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
1 % citric acid; Charlotte; 200 g/500 ml
Cold water
noticeably sour
Boiler-warm water
10
20
30
40
50
60
Time (min)
Agria 马铃 薯
同样马铃薯样品: 在一个盘中烘烤
左侧
● 贮存: 10 °C ● 还原糖 0.2 g/kg ● 丙烯酰胺 140 µg/kg

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

化学中文名称: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无气味分子式: C3H5NO相对分子量:71.09PH值:5.0—6.0(50%水溶液)熔点(℃):84.5沸点(℃):125(3.33kPa);192.6相对密度(水=1):1.12闪点(℃):138 引燃温度(℃):424爆炸下限(%):2.7 爆炸上限(%):20.6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不溶于苯、己烷主要用途:用于生产絮凝剂、分散剂、添加剂和水溶性聚合物等稳定性与反应性稳定性:温度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聚合危害:聚合分解产物:无资料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健康危害:本品是一种积蓄性的神经毒物,主要损害神经系统。

轻度中毒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重度可引起小脑病变。

中毒多为慢性经过,初起为神经衰弱综合征,继之发生周围神经病,出现四肢麻木、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抽搐、瘫痪等。

重度中毒出现以小脑病变为主的中毒性脑病,出现震颤、步态紊乱、共济失调,甚至大小便失禁或小便潴留。

皮肤接触本品,可发生粗糙、角化、脱屑。

本品中毒主要为皮肤吸收引起。

环境危害:对大气和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可燃,其粉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前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可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丙烯酰胺 aps temed原理

丙烯酰胺 aps temed原理

丙烯酰胺 aps temed原理一、丙烯酰胺(Acrylamide)丙烯酰胺是一种无色结晶固体,是合成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的重要原料。

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丙烯酰胺常用于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用于电泳分离和分析蛋白质和核酸。

二、APS(Ammonium persulfate)APS是一种氧化剂,常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过程中。

APS可以与TEMED协同作用,引发丙烯酰胺单体的聚合反应,形成聚丙烯酰胺凝胶。

APS在聚合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丙烯酰胺单体的聚合速度。

三、TEMED(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TEMED是一种催化剂,常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中。

与APS一起使用时,TEMED能够引发丙烯酰胺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促使丙烯酰胺单体形成聚丙烯酰胺凝胶。

TEMED的作用是加速聚合反应速度,提高凝胶形成的效率。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专用的凝胶缓冲液。

首先,将一定量的丙烯酰胺单体与缓冲液混合,在搅拌的条件下使之溶解均匀。

然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PS和TEMED,使其充分混合。

APS和TEMED的加入会引发丙烯酰胺的聚合反应,形成聚丙烯酰胺凝胶。

最后,将混合溶液倒入凝胶模具中,等待凝胶完全固化后即可进行后续实验。

丙烯酰胺、APS和TEMED在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丙烯酰胺作为单体提供了聚合的基础,而APS和TEMED则分别发挥了催化剂和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聚合反应的进行。

通过调整丙烯酰胺、APS和TEMED的比例和浓度,可以控制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特性,如孔径大小、聚合度等。

聚丙烯酰胺凝胶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电泳分离和分析蛋白质和核酸,例如蛋白质的SDS-PAGE 电泳和核酸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特性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更好的分离效果和分析结果。

丙烯酰胺读法

丙烯酰胺读法

丙烯酰胺读法丙烯酰胺(Acrylamide)是一种无色结晶固体,化学式为C3H5NO,具有极强的水溶性和亲水性。

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以从丙烯腈通过加水解反应制得。

丙烯酰胺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于聚丙烯酰胺的制备以及其他一些化学反应中。

然而,近年来丙烯酰胺在食品中的形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致癌的化合物,并可通过食物摄入进入人体。

丙烯酰胺的读法是“bǐng qiàn yǎn”,其中丙烯指的是由丙烯腈得到,酰胺指的是胺基与酰基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丙烯酰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在高温条件下,淀粉或含有大量还原糖的食物在烘烤、炸炒或者烘烤过程中,与氨基酸、糖胺等氨基化合物发生反应。

人体通过食物摄入丙烯酰胺后,它会通过口腔、胃和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被分布到全身。

丙烯酰胺在体内可以与DNA和蛋白质反应,使它们发生氧化损伤或交联,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对丙烯酰胺的研究表明,它与多种癌症风险增加有关,特别是与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存在明确的关联。

丙烯酰胺还可能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食品安全方面,对于丙烯酰胺的形成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减少丙烯酰胺在食品中的产生量,一些相关措施已经提出。

例如,控制烹饪温度和时间可以有效降低丙烯酰胺的含量。

较低的温度和较短的烹饪时间可以减少食物中丙烯酰胺的形成。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食物的烹饪方式,例如选择煮、蒸、炖等方法而不是烤、烘或炸,以减少丙烯酰胺的生成。

另外,一些食品工业企业已经采取了措施以减少丙烯酰胺的形成。

一些烘焙公司已经改变了产品制造过程和原料选择,以减少丙烯酰胺的含量。

国际食品科学和食品安全委员会(International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Council)也在不断研究和制定相关规定,以确保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安全水平。

总之,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致癌的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形成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丙烯酰胺配方 -回复

丙烯酰胺配方 -回复

丙烯酰胺配方-回复丙烯酰胺配方是现代化学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化学配方。

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很高的活性和多种用途。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回答有关丙烯酰胺配方的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化学物质。

第一部分:什么是丙烯酰胺?丙烯酰胺(Acrylamid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3H5NO。

它分子中包含丙烯酰基和胺基,具有很高的活性和反应性。

丙烯酰胺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可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一种单体参与聚合反应,形成聚丙烯酰胺,同时也可以用于制备其他有机化合物,如丙烯酰胺共聚物等。

第二部分:丙烯酰胺配方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丙烯酰胺配方的主要成分是丙烯酰胺单体及其相关的添加剂。

除了丙烯酰胺单体外,常用的添加剂有聚合引发剂、溶剂、稳定剂和调节剂等。

聚合引发剂用于启动聚合反应,使丙烯酰胺单体聚合成聚丙烯酰胺。

溶剂用于调节反应体系的粘度,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稳定剂可以提高反应的稳定性,防止副反应的发生。

调节剂用于调节聚合反应的速度和分子量分布等特性。

第三部分:丙烯酰胺配方的制备方法是什么?丙烯酰胺配方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原料:选择纯度较高的丙烯酰胺单体和其他必要的添加剂,如聚合引发剂、溶剂、稳定剂和调节剂等。

2. 配制溶液: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将丙烯酰胺单体和其他添加剂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常选择水作为溶剂,也可以选择其他有机溶剂。

3. 调整反应条件:根据需要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氧化还原条件等,以获得预期的反应效果。

4. 启动聚合反应:添加适量的聚合引发剂,启动丙烯酰胺单体的聚合反应。

反应时间一般较短,可在几小时内完成。

5. 产物处理:将聚合反应得到的产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过滤、洗涤、干燥等,获得纯净的丙烯酰胺配方。

第四部分:丙烯酰胺配方的应用领域有哪些?丙烯酰胺配方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1. 聚合物工业:丙烯酰胺可以参与聚合反应,形成聚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是什么

丙烯酰胺是什么

丙烯酰胺是什么丙烯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3H5NO。

它是最简单的无色液体,无味,可燃,且对水和多数有机溶剂溶解性较大。

丙烯酰胺在化学、工业和生物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并在许多重要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丙烯酰胺在化学领域被用作合成其他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它可以通过氨和丙烯腈的缩合反应制备得到。

丙烯酰胺不仅可以被自身聚合形成聚丙烯酰胺,还可以与其他单体如丙烯酸酯、丁二酸二酯等进行共聚合反应,制备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共聚物。

这些共聚物具有独特的性能,如高强度、高粘度、高吸水性等,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纸张、纺织品、水处理等行业。

其次,丙烯酰胺在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丙烯酰胺可以通过加合成反应制备聚丙烯酰胺胶体,该胶体具有优秀的附着性和粘接性,被广泛应用于纸张、木材、纤维、橡胶、塑料等材料的黏合和增强。

此外,丙烯酰胺还可以用于涂料、塑料和橡胶的添加剂,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生物领域,丙烯酰胺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丙烯酰胺可以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分离和检测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该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手段,广泛应用于基因测序、蛋白质结构研究等领域。

此外,丙烯酰胺还可以用于制备生物膜,帮助细胞生长和组织工程的研究。

然而,丙烯酰胺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

丙烯酰胺是一种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或吸入高浓度的丙烯酰胺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包括呼吸道刺激、肺部损害等。

因此,在使用丙烯酰胺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确保室内通风良好等。

总之,丙烯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学、工业和生物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是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原料,还可以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共聚物。

在工业中,丙烯酰胺被用作黏合剂和添加剂,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生物领域,丙烯酰胺则发挥着分离和检测生物大分子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使用丙烯酰胺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宋宏绣, 王冉, 曹少先, 等. 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机理及控制
[J ] . 江苏预防医学,2008 , 14 (2) :1592162. [2] 吴克刚, 许淑娥, 刘泽奇, 等. 丙烯酰胺的形成机理、 危害 及预防措[J ] . 现代食品科学, 2007 , 23 (3) :57259. [3] 秦菲. 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J ] . 北京联合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 21 (3) :62267.
丙烯酰胺的毒性
动物实验证明丙烯酰胺具有神经、生殖、遗传毒性及潜 在致癌性。基于其积累效应,长期暴露于低浓度的丙烯酰 胺尤其是食源性摄入对机体还是有潜在危害的。 1.神经毒性 其神经毒性作用主要于周围神经退行性变化和脑中涉 及学习、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部位的退行性变 。长期职 业性接触中毒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乏力、手足多汗、头 晕、头痛、远端触觉减退等神经毒性症状。 2.生殖发育毒性 丙烯酰胺是表现为对雄性生殖行为、内分泌功能和 精子生成的影响。
(2)化学试剂法减少丙烯酰胺的含量
添加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 谷胱甘肽等含巯基物质 ,与丙烯酰胺反 应 ,有清除丙烯酰胺的作用 ,欧仕益等用 0. 3 % 的半胱氨酸在油炸前浸泡土 豆片 ,发现油炸于丙烯酰胺的研究已非 常深入。但下列问题 ,如我国人群丙烯酰胺暴露 评估 ,丙烯酰胺对人体危害及作用机制 ,丙烯酰胺 生成的其他途径,其他降低丙烯酰胺安全有效、工 艺简单、成本低廉的方法等尚需继续研究。 为减少丙烯酰胺对健康的危害 ,应加强膳食 丙烯酰胺的监测与控制。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应 尽量减少丙烯酰胺的摄入量。平衡膳食 ,少吃煎 炸和烘烤食品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食物 做熟的前提下 ,降低烹调的温度和适当缩短烹调 时间 ,以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
目前为止由天门冬氨酸和还原糖在高温加热过程中通过美拉德反应生成 丙烯酰胺的途径是公认的主要形成途径。而土豆和谷类中的代表性氨基酸即 为天门冬氨酸。 丙烯酰胺的其他形成途径: (1)丙烯醛氧化生成丙烯酸,再与氨作用生成丙烯酰胺。而丙烯醛主要 来自于氨基酸或蛋白质与还原糖之间发生的美拉德反应,氨主要来自含氮化 合物的高温分解。 (2)α- 丙胺酸或β- 丙酸脱氨基生成丙烯酸,再与氨 反应生成丙烯酰胺: 食品中氨基酸热解可生成α- 丙胺酸或β- 丙胺酸,脱氨基后即可生成丙烯酸, 丙烯酸再与氨反应最终生成丙烯酰胺。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油炸肉食品中丙 烯酰胺的重要生成途径。 (3)小分子的有机酸经过脱水或去碳酸基作用形成丙烯酸,再与氨反应 生成丙烯酰胺。小分子的有机酸如苹果酸、 乳酸、 柠檬酸等经过脱水或去 碳酸基的作用可形成丙烯酸 ,再与氨反应可生成丙烯酰胺。
3.遗传毒性 丙烯酰胺有致突变作用,可引起哺乳动物体 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如微 核形成、染色体及染色单体的断裂和交换、非整 倍体和其他有丝分裂异常等。 4.致癌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丙烯酰胺列为2类致癌 物(2A)。丙烯酰胺能引起实验动物的多部位如 乳腺、甲状腺、睾丸、肾上腺、中枢神经、口腔、 子宫、脑垂体等的肿瘤、对人体致癌作用有待进 一步研究。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
丙烯酰胺主要是在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植 物性食物加热到120 ℃以上的烹调过程中形成的。 140~180 ℃ 为其最佳温度。 当加工温度较低如水煮时,丙烯酰胺的生成 量相对较低;但在温度高和含水量较少的情况如 烘烤、油炸食品中其丙烯酰胺的生成量会非常高。 丙烯酰胺的主要前体物质是游离天门冬氨酸 与还原糖,二者发生美拉德反应即生成丙烯酰胺。 而丙烯酰胺的形成与加工烹调方式、温度、 时间、水分等都有关,因此不同的食品加工方式 和条件对形成丙烯酰胺的量都有很大关系。
加工前采用酵母发酵也是降低丙烯酰胺产生的有效途径之一 。另外, 热水浸泡可显著降低土豆中的天冬酰胺和还原性糖含量 。
一 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的产生
(2) 改变加工条件和加工方式
温度是影响丙烯酰胺产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加工过程中,在一定温度 范围内 ,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 ,产品中丙烯酰胺含量急剧上升 ,超过一定值则 反而生成减少 ,适当降低油炸温度可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的产生。 加热时间是影响丙烯酰胺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随着高温处理持续时间 的延长 ,丙烯酰胺的生成增加 ,在保证食品做熟的前提下 ,适当减少加热时间 可减少丙烯酰胺最终生成量。 控制食品含水量 水在美拉德反应中既是反应物 ,又充当着反应物的溶剂 及其迁移载体 ,过于干燥和过于潮湿均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因此保持食品适 度的含水量有利于抑制美拉德反应,干燥和浸泡处理有助于降低食品中丙烯 酰胺含量。 调整合适 pH 值 如果降低马铃薯的 p H 值 ,则可减少丙烯酰胺的含量 , 目前大都使用柠檬酸 ,也可采用富马酸、 苹果酸、 琥珀酸、 乳酸等。
丙烯酰胺的预防和控制
一 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的产生
(1) 减少或消除形成丙烯酰胺的前体物质
控制原料中游离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美拉德反应是食品中丙烯 酰胺产生的重要途径 ,控制原料中游离氨基酸(尤其是天冬酰胺)和还 原糖的含量对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显得尤为重要。谷类食品中的
决定因素是天冬酰胺 ,而马铃薯中还原糖对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更大 ,玉米中 天冬酰胺含量少 ,控制玉米中天冬酰胺的含量比控制还原糖的效果更好。对 食物中添加天冬酰胺酶是减少食物中丙烯酰胺的安全方式。对于面制品 ,
二 减少或消除食品中已生成的丙烯酰胺
(1) 物理方法减少丙烯酰胺的含量
通过对食品进行真空、 真空 - 光辐射、 真空 - 臭氧等处理的研究表明 , 在真空条件下加热食品可使生成的丙烯酰胺挥发 ,从而降低食品中丙烯酰胺 含量;光辐射,如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γ射线等可使丙烯酰胺 发生聚合反应 ,从而减少其在食品中的含量;臭氧可使丙烯酰胺发生分解反应 , 生成小分子物质 ,也可减少其在食品中的含量。
丙烯酰胺
07食工 熊煦
自从 2002年 4月 ,瑞典国家食物管理局和斯 德哥尔摩大学的科技工作者们首次发现并公布了 富含淀粉类的食物中在低水分的情况下经120℃ 以上的高温油炸、煎炸或者是烧烤时能生成一种 有神经毒性的、对人体可能有潜在致癌性的化合 物 — 丙烯酰胺,立即引起 WHO、 FAO以及世 界各国食品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各国科学 家的对其深入广泛的研究。而作为食品科学与工 程专业学生的我们,也应该给予丙烯酰胺更多的 关注。 ——引言
Thank you
!
人群丙烯酰胺的可能摄入量
根据对世界上17个国家丙烯酰胺摄入量的评估结果显示: 一般人群平均摄入量为0.3-2.0 mg/kg bw/天 90-97.5%的高消费人群摄入量为 0.6-3.5 mg/kg bw/天, 99%的高消费人群其摄入量为 5.1 mg/kg bw/天。 按体重计,儿童丙烯酰胺的摄入量为成人的2-3倍。 JECFA根据各国的摄入量,认为人类的平均摄入量大 致为1 mg/kg bw/天,而高消费者大致为4mg/kg bw/天,包括 儿童。 由于食品中以油炸薯类食品、咖啡食品和烘烤谷类食 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较高,而这些食品在我国人群中的摄 入水平应该不高于其他国家,因此,我国人群丙烯酰胺的 摄入水平应不高于JECFA评估的一般人群的摄入水平。
catalog
(一)丙烯酰胺的介绍 (二)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 (三)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及人群可能摄入量 (四)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毒性 (五)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预防和控制
丙烯酰胺的介绍
丙烯酰胺(ACR)是一种白色晶体样物质 ,相对分子 质量为 71. 08 ,室温下稳定 ,易溶于水 ,在乙醇、 乙醚、 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易聚合和共聚 ,在酸性环境中可水解 成丙烯酸。丙烯酰胺是非常活泼的化合物,有胺基和双 键两个活性中心:胺基具有脂肪胺的特点,可发生羟基 化反应、水解反应和霍夫曼反应;双键可发生迈克尔型 加成反应。丙烯酰胺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工业原料 ,聚 丙烯酰胺作为助凝剂用于净水处理。
反应形成 Schiff碱 ,在加热条件下 , Schiff 碱发生脱羧反应 ,其脱羧 产物水解可生成β- 丙酰胺中间体 ,然后β- 丙酰胺加热脱氨生成丙烯 酰胺。
(4) β- 丙酰胺脱氨生成丙烯酰胺:天冬酰胺酸的α- 氨基与羰基化合物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一般来说 ,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 早餐谷类食品和咖啡及其 类似制品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据我国调查 ,发现丙烯酰胺在薯类油 炸食品中含量 0. 78~3. 21 mg/ kg ,为监测的 100 余份样品中含 量最高者。谷物类油炸食品平均含量为0.15 mg/kg,最高含量为 0.66 mg/kg;谷物类烘烤食品平均含量为0.13 mg/kg,最高含量 为0.59 mg/kg;其它食品,如速溶咖啡为0.36 mg/kg、大麦茶为 0.51 mg/kg、玉米茶为0.27 mg/kg。 在JECFA(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 ) 64次会议上,从24 个国家获得的2002-2004年间对早餐谷物、土豆制品、咖啡及其类 似制品、奶类、糖和蜂蜜制品、蔬菜和饮料等主要消费食品中丙烯 酰胺的检测数据 显示出含量较高的三类食品是:高温加工的土豆制 品(包括薯片、薯条等),平均含量为0.477 mg/kg,最高含量为 5.312 mg/kg;咖啡及其类似制品,平均含量为0.509 mg/kg,最 高含量为7.3 mg/kg;早餐谷物类食品,平均含量0.313mg/kg, 最高含量为7.834 mg/kg;其它种类食品的丙烯酰胺含量基本在0.1 mg/kg以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