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期中考试练习题
宏观经济学期中考试答案

经济学原理(宏观)期中考试题周二下午一、(10分)简述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销售收入TR =价格×销售量= P * Q 假定销售量=需求量(1)需求富有弹性 E > 1降价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P 与TR成反方向变动。
“薄利多销”:富有需求弹性商品,E > 1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价格下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价格上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卖者适当降低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2)“谷贱伤农”:需求缺乏弹性,E < 1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价格下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
价格变动百分比>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提高价格会增加总收益,降低价格则会减少总收益。
二、简答(10分):(1)有哪几种方法核算GDP?支出、生产、收入;(2)支出法核算的GDP由那几个部分组成?简要说明下列交易影响GDP 的哪一部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B、某位老师购买了一套新房子;C、Gateway公司从其存货中出售了一台电脑;D、在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早上,你悠闲地漫步到五谷堂买了一份早餐;E、某位女同学购买了一瓶法国香水;A、消费;B、投资;C、消费增加存货投资减少,总计无影响;D、消费;E、消费增加净出口减少,总计无影响三、(15分)列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
1、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使得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固定货币价值衡量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的相对贫穷,消费水平相应减少的现象。
价格水平↑(↓)⇒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总需求量↓(↑)。
2、物价水平与投资: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向变动的现象。
价格水平↑(↓)⇒利率↑(↓)⇒总需求量↓(↑)。
《宏观经济学》期中考试

统计10
一、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4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分 1. 企业当年没有卖出的产品形成企业库存,其中计划库存应计入GDP,非计划 库存不计入GDP。 2. b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如果b=0,则财政扩张政策对国民收入无影响。 3. LM曲线右下方区域表示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名词解释( 分 二、名词解释(15分) 1. 自动稳定器 2. GDP消胀指数 3.货币乘数(mm) 三、简答题(41分) 简答题( 分 1.用凯恩斯交叉图(收入-支出图)说明政府增加一定量转移支付(△TR)对国 民收入的乘数效应? 2. 请说明国民收入核算中四部门恒等式“S-I≡(G+TR-TA)+NX”含义及内在机制? 3. 凯恩斯货币需求三大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计算题( 分 四、计算题(20分) 1.给定下列宏观经济关系: 给定下列宏观经济关系: 给定下列宏观经济关系 AD = C + I + G + NX M = 500 C = 110 + (2/3)YD P =1 YD = Y - TA + TR md = (1/2)Y + 400 - 20i TA = (1/4)Y + 20 TR = 80 I = 250 - 5i G = 130 NX = -30 :(1) 求:( )均衡时投资 (I), 真实的货币需求 (md),和税收 (TA). 和税收 被挤出去多少? (2)如果政府增加采购支出∆G = 100 ,投资 (I) 被挤出去多少? )如果政府增加采购支出∆ (3) 如何避免挤出的发生? ) 如何避免挤出的发生?
《宏观经济学》期中考试
• 10税务
一、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4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分 1.价格刚性是研究短期宏观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设。 2. 农民自己生产并自己消费掉的农产品价值并不计入到当年的GDP 3. IS曲线右上方区域代表商品市场过度供给。 名词解释( 分 二、名词解释(15分) 1.平衡预算乘数 2.GNP 3.挤出 简答题( 分 三、简答题(41分) 1. 用凯恩斯交叉图分析存货调整机制如何使产品市场实现均衡? 2.请说明国民收入核算中四部门恒等式“S-I≡(G+TR-TA)+NX”含义及内 在机制? 3. 试用凯恩斯货币需求动机理论解释LM为什么向右上方倾斜? 计算题( 分 三、计算题(20分)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宏观经济学》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A、工人劳动;B、农民劳动;C、工程师劳动;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二、判断题1、百姓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3、同样的打扮,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糊口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百姓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百姓生产总值与人均百姓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
应如何计入GNP?(一)答案一、C、A、D、B、A、D;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
宏观经济学期中考试题

《宏观经济学》期中考试班级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 (每一空格1分,共12分)1.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心理论是,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2. 国民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的总和。
3.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均衡的国民收入是由决定的。
4.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增加的倍数,在二部门模型中乘数的大小取决于。
其值越高,乘数就。
5. 假定某国有600亿美元纸币,100亿美元铸币,2000亿美元活期存款,1000亿美元储蓄存款, M1= 亿美元,M2= 亿美元。
6. IS-LM模型是说明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决定的模型。
7.当就业人数为16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时,失业率为。
8.菲利浦斯曲线是用来表示与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二、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8分)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 ( )A. 资源配置B. 资源利用C. 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D. 上述都不对2.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D. 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净投资加政府支出3.在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制止通货膨胀的最有效办法是:()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D. 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净投资加政府支出4.下列不正确的命题是:()A. 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于国民收入(NI)B. 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C. 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D. 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5.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A.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 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C.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6.当消费函数为C = a + b Y,a、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 )A.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7.如果其他情况不变,净税收和政府购买增加同一数额时,则: ()A. 总支出(C+I+G)上移;B. 总支出(C+I+G)下移;C. 总支出(C+I+G)不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边际进口倾向上升: ( )A. 对乘数的影响和MPC一样;B. 对乘数没有影响;C. 使乘数变大;D. 使乘数变小9.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 变得很小;B. 变得很大;C. 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D. 不发生变化10.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A. 右移10亿元;B. 左移10亿元;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2021年宏观经济分析eco220期中考试试题

Macroeconomics Analysis Mid-term Exam请将回答写在答题纸上Section A Multiple Choices Questions (20*2=40)1. An economy is in equilibrium whe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is satisfied?a. consumption equals saving.b. output equals consumption.c. total saving equals zero.d. total saving equals investment.Use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o answer questions 2 -5:C = 1000 +0 .75Y DI = 500G = 2000T = 10002. The equilibrium level of GDP for the above economy equals:a. 2500.b. 4500.c. 10000.d. 11000.3. The multiplier for the above economy equals:a. 2.b. 3.c. 4.d. 5.4. Suppose government spending increases by 100 for the above economy. Given the above information, we know that equilibrium output will increase by:a. 200.b. 400.c. 800.d. 1000.5. The equation for private (or, equivalently, household) saving in this model is S =:a. -1000 + 0.25Y Db. -1000 + 0.75Y Dc. -1000 - 0.25Y Dd. 3500 + 0.25Y6. A reduction in the reserve ratio, will cause:a. an increase in the monetary baseb. a reduction in H and a reduction in the money multiplierc. an increase in the money multiplierd. a reduction in the money multiplier7. An open market sale of securities will tend to cause:a. a reduction in the supply of central bank moneyb. a reduction in the demand for currencyc. a reduction in the demand for reservesd. none of the above8. The IS curve represents:a. the single level of output where the goods market is in equilibrium.b. the single level of output where financial markets are in equilibrium.c. the combinations of output and the interest rate where the money market is inequilibrium.d. the combinations of output and the interest rate where the goods market is inequilibrium.9. Suppose investment spending is NOT very sensitive to the interest rate. Given this information, we know that:a. the IS curve should be relatively flat.b. the IS curve should be relatively steep.c. the LM curve should be relatively flat.d. the LM curve should be relatively steep.10. Suppose there is a Fed purchase of bonds and simultaneous tax cut. We know with certainty that this combination of policies must cause:a. an increase in the interest rate (i)b. a reduction in ic. an increase in output (Y)d. a reduction in Y11. An increase in the aggregate price level, P, will most likely hav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effects?a. a rightward shift in the IS curveb. a leftward shift in the IS curvec. an upward shift in the LM curved. a downward shift in the LM curve12. Based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S-LM model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dynamics, we know that a reduction in the money supply will cause:a. an immediate drop in Y and immediate increase in ib. an immediate increase in i and no initial change in Yc. a gradual increase in i and gradual reduction in Yd. none of the above13. Based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S-LM model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dynamics, we know that a reduction in government spending will cause:a. an immediate drop in Y and immediate increase in ib. an immediate reduction in i and no initial change in Yc. a gradual reduction in i and gradual reduction in Yd. a gradual reduction in i and an immediate reduction in Y14. Answer this question using the AS/AD mod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cause areduction in the natural level of output in the medium run?a. a decrease in government spending.b. a decrease in the money supply.c. an increase in taxes.d. none of the above.15. The aggregate demand (AD) curve presented in the textbook has its particular shape because of which of the following explanations?a. an increase in the money supply (M) will cause a reduction in the interest rate, anincrease in investment, and an increase in outputb. an increase in the aggregate price level (P) will cause an increase in the interest rateand a reduction in outputc. an increase in P will cause a reduction in the real wage, an increase in employment,and an increase in outputd. as P decreases in a closed economy, goods and services become relatively cheaper andindividuals respond by increasing the quantity demanded of goods and services16. For this question, assume that the economy is initially operating at the natural level of output.A reduction in consumer confidence will cause:a. an increase in investment in the short runb. a reduction in the real wage in the medium runc. an increase in the interest rate in the medium rund. none of the above17. For this question, assume that the economy is initially operating at the natural level of output.A simultaneous reduction in taxes and reduction in the money supply will cause which of the following?a. an increase in output and an increase in the aggregate price level in the short runb. a reduction in output and a reduction in the nominal wage in the short runc. a reduction in investment in the medium rund. a reduction in the interest rate in the medium run18. An increase in the price of oil will tend to cause which of the following?a. an increase in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b. an increase in the price levelc. an increase in the interest rated. all of the above19.If Y < Y n, we know with certainty that:a. P > P eb. P < P ec. P = P ed. u < u n2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onsidered out of the labor force?a. The unemployed.b. Those temporarily laid off who will soon be recalled.c. Those individuals who have started searching for employment for the first time.d. none of the above.Section B Ture or False (10 marks)1.The aggregate supply relation implies that an increase in output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price level.2.In the medium run, prices and output always return to the same value.3.An increase in government spending decreases investment.4.The LM curve is upward sloping because a higher level of the money supply is needed toincrease output.5.The central bank can increase the supply of money by selling bonds in the market for bonds6. A decrease in the propensity to consume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output.7.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has no effect on the level of output in the medium run.8.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is unaffected by policy changes.9.The natural level of output can be determined by looking at the aggregate supply relationalone.10.Fiscal policy cannot affect investment in the medium run, because output always returns to itsnatural level.Section C Calculation (10 marks)Suppose that the economy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behavioral equations:C= 160+0.6YdI= 150G=150T=100Solve fora.Equilibrium GDPb.Disposable incomec.Consumption spending CSectionD Short Answer Questions (40 marks)1.Discuss and explain what effect a reduction in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has on thesize of the multiplier.2.Explain what the aggregate demand curve represents and why it is downward sloping.ing the AS-AD model, Show the reduction in tax on the position of AD, AS, IS and LMcurves in the medium run.4.Fiscal Policy, just like monetary policy, cannot change the natural level of output. Why, then,is monetary policy considered neutral but fisca l policy isn’t?答题纸Section A Multiple Choices Questions (20*2=40)Section B Ture or False (10 marks)Section C Calculation (10 marks)SectionD Short Answer Questions (40 marks)。
宏观经济学期中考试卷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试卷_经济学院_金融系2010_年级_金融_专业主考教师:卢宝梅_试卷类型:(A卷/B卷)一、选择题(30×1=30)1.经济中的资本量是_____和投资量是_____()A)流量;存量B)存量;流量C)最终产品;中间产品D)中间产品;最终产品2.假设一个公司花10000$购买制造汽车的所有部件,支付10000$给工人制造汽车,出售汽车获得22000$,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制造公司增值()A)10000$B)12000$C)20000$D)22000$3.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家庭购买的耐用品、非耐用品以及服务被分类为()A)消费B)投资C)政府购买D)净出口4.假设苹果的价格在2002年是0.5$/个,在2009年是1$/个,而桔子分别是1$/个和1.5$/个。
如果2002年生产了4个苹果和3个橘子,2009年生产了5个苹果和5个橘子。
以2002年为基年,2009年的GDP平减指数是____,CPI是_____。
()A)1.5; 1.7B)1.7; 1.7C)1.7; 1.5D)1.5; 1.55.如果收入为4800,消费为3500,政府购买为1000,税收为800,私人储蓄为()A)300B)500C)1000D)13006.假设均衡GDP为5000,消费函数为C = 500 + 0.6 (Y – T),税收为600,政府购买为1000,投资I = 2,160 – 100r,r是以百分比表示的利率。
均衡利率为()A)5%B)8%C)10%D)13%7.在新古典模型中,收入固定,假如税收减少,政府购买不变,那么公共储蓄____和私人储蓄_____()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少C)减少;增加D)减少;不变8.在新古典经济中,假设政府减少等量的政府购买和税收,那么()A)投资下降;利率上升B)投资上升;利率下降C)投资和利率都下降D)投资和利率都上升9.如果货币供给增加12%,货币流通速度降低4%,价格水平增加5%,那么实际GDP的变化是____%。
宏观经济学期中测试答案

1、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增加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
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假定它是出租的话所得的房租可以计入GNP。
2、所得税降低对产出和利率有何影响?所得税降低使乘数增加,从而使I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均衡产出增加,均衡利息率提高。
3、用IS-LM模型简要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 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即I=S,L=M时,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上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IS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下降。
4、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节俭的悖论”。
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增加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储蓄减少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由此得出一个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社会却是好事。
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5、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何不同?(1)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提高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的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由此导致利息率上升;(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利息率会下降。
但由于价格水平会提高,而价格水平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因此,利息率的下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6、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政策?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方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
宏观期中考试试卷

南京财经大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宏观经济学课程期中考试试卷1.本卷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两小时。
2.考生不得将装订成册的试卷拆散,不得将试卷或答题卡带出考场。
3.不可以使用计算器,字迹端正清晰。
4.将前三类大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请仔细检查学号。
注意:答题卡非答题区域不能涂写任何文字图形。
5.请监考老师提前半小时收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计30分)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计10分)三、判断题(共 10小题,每题 1 分,共计10分)四、计算题(共 2小题,每题 12 分,共计24分)五、问答题(共 2小题,53题15分,54题11分,共计26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 1 分,共计 30 分)答题要求:选择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字母上划横线。
1. 下列属于家庭消费支出的是( )。
A. 租住住房的租金支出B. 买入股票C. 买入债券D. 买入住宅2. 某国2015年的名义GDP为67.6万亿元,经计算得到的该年实际GDP为65万亿元,基年的GDP平减指数为1,那么2015的GDP平减指数为( )。
A.1.02B. 1.4C. 1.04D. 0.963.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在产品市场上,均衡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 )。
A.计划总支出B. 总产出C. 实际总支出D.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4. 如果面粉、鸡蛋、糖等所有用来制作蛋糕的原料价值在计算GDP时,与蛋糕的价值一并都包括进去了,那么这种衡量方法( )。
A. 因各种原材料都进入市场交易,所以衡量是正确的B. 因重复记账导致GDP被高估C. 由于重复记帐导致GDP被低估D. 由于各种原材料起初都是生产者存货的一部分故没有影响5.某国的GDP大于GN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 )外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无法判断6. 下列哪一项不是政府转移支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下列哪一项不能列入GDP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
B、政府发给贫困家庭的救济金;
C、经纪人在买卖二手房的交易中收取的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3、下列各项中哪一项属于存量()
A、GDP;
B、投资;
C、失业人口;
D、人均收入。
4、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购买支出()亿元。
A、10;
B、30;
C、50;
D、500。
5、下列四个观点中,()是不正确的。
A、在当今社会,大部分储蓄是由一群人完成的,而大部分投资则由另一群人完成;
B、对于公司未分配利润(加上原已持有的利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储蓄和投资是由同一经济单位完成的;
C、在当今社会,一旦极少或没有机会投资,人们将不会储蓄;
D、投资支出总额在各年间变化很大。
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7、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8、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它在本年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2500亿和500亿;
B、12500亿和10500亿;
C、2500亿和2000亿;
D、7500亿和8000亿。
9、假设一个经济中,政府采购数量为300,预算赤字是24,国内居民储蓄为244,消费为960,贸易赤字是18,那么,下列哪一论述正确?()
A、可支配收入为1204;B、国民收入为1480;C、投资为238;D、以上都对。
10、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A、右移k除以10亿美元;
B、右移10亿美元除以k;
C、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D、右移10亿美元。
11、假设2005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为500亿美元,如果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价格比基年翻了一番,并且实际产出比基年增加了50%,则2009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为()A、750亿美元;B、1000亿美元;
C、1500亿美元;
D、2000亿美元。
12、通货膨胀税是一种()。
A、根据企业物价上涨幅度由企业交纳的税收;
B、对持有货币的人征收的税;
C、对那些从有利息储蓄账户获得利息的人征收的税;
D、通常由预算平衡的政府采用的税
13、下面哪一项不影响货币需求()
A、一般物价水平;
B、利率水平;
C、公众支付习惯;
D、物品与劳务的相对价格。
14、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15、如果由于投资支出下降而导致GDP下降,可预期()。
A、消费C和储蓄S将上升;
B、消费C和储蓄S将下降;
C、消费C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
D、消费C将上升,但储蓄S将下降。
二、判断改错题(判断正误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20分)
1、税收增加会使得IS曲线向右上平移。
()
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价格水平下降,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
3、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都是小于1的。
()
4、在经济衰退时,实际GDP将等于潜在GDP。
()
5、相比较于封闭经济,开放经济中的乘数会变大。
()
6、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
7、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
8、如果政府雇佣原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做工作人员,GDP会增加。
()
9、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
10、GDP的变化取决于用哪一年的价格作为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
()
三、简答题(共20分)
1、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是否能计入我国的GDP;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中的哪一部分;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
(每小题2分,本题共10分)
(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
2、简述流动性偏好陷阱。
(本题5分)
3、简述GDP的定义及这一指标的缺陷。
(本题5分)
四、计算题(共25分)
1、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是C = 30 + 0.8YD,税收T = 50,投资I = 60,政府支出G = 50,净出口函数NX = 50 - 0.05Y,求:
(1)均衡收入(2分)
(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的净出口余额(2分)
(3)投资乘数(2分)
(4)投资从60增加到8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2分)
2、假定某经济中收入恒等式为Y = C + I + G + NX,且消费函数为C = 100 + 0.9(1–t)Y,投资函数为I = 200 -500r,净出口函数为NX = 100–0.12Y - 500r,货币需求为L = 0.8Y + 200–2000r,
政府支出G = 200,税率t = 0.2,名义货币供给M = 1000,价格水平不变为P = 1,试求:(1)IS曲线(2分)
(2)LM曲线(2分)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2分)
(4)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值(3分)
3、假定Y = C + I + G,消费需求为C = 800 + 0.63Y,投资需求为I = 7500–20000r,货币需求为L = 0.1625Y –10000r,价格水平P = 1,试计算当名义货币供给是6000亿美元,政府支出7500亿美元时的GDP值,并证明所求的GDP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总和。
(本题8分)
五、案例分析(共20分)
2007 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延续高增长趋势。
1~5 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2045 亿元,同比增长25.9%。
尽管增幅低于2003 年开始的投资启动以来的27.4%平均增速,但是投资增速仍然大大高于消费增速,投资消费比例关系失衡的局面难以扭转,并且投资增幅随时存在反弹的压力。
一方面,产业链较长的房地产投资呈反弹走势,1~5月份完成投资额7214 亿元,同比增长27.5%,增幅较去年全年加快了5.7 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在电力等能源供给约束缓解的情况下,高耗能产业出现快速反弹,前5 个月大多数高耗能产品的产量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其中钢材产量1.96 亿吨,同比增长20%;铁合金643.9万吨,同比增长38.8%;氧化铝761.6 万吨,增长55.4%;焦炭1.28 亿吨,增长21.7%;电石560.6 万吨,增长27.2%。
1~1~5月份,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等重点调控行业的投资增长速度加快反弹。
问题是:
1. 从上面这段资料来看,引起投资增速过大的原因是什么?
2. 投资过快增加的后果将会如何?
3. 从投资和利率的关系来看,政府应如何抑制投资增速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