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2007至2011年中考试题荟萃

合集下载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锦集及答案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锦集及答案

《五柳先生传》专练一、2007烟台卷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

(2分)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参考答案7、A8、(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

(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9、好读书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二、2007孝感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五柳先生传》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五柳先生传》练习一、填空:陶渊明,名,字,(朝代)田园诗人,自号,代表作等。

二、注音:嗜()辄()褐()箪()汲()俦()觞()瓢()屡()欤()三、解释词语:何许人:亲旧知其如此:性嗜酒:每有会意:造饮:辄尽: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或置酒而招之:环堵萧然:期在必醉:觞:以乐其志:颇示己志:不详其姓字:因以为号焉:曾不吝情去留:晏如: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四、翻译下列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

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4、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6、“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五、阅读理解。

1、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2、文中哪些句子可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3、文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句子是:。

4、五柳先生的读书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5、赞语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6、五柳先生关于人生态度的名句是:7、本传记介绍人物是按——————一步步展开的,采用先后的表达方式。

8、文章末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9、“不知”“不详”与一般传记不同,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10、“好读书,不求甚解“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今天,句意有了什么变化?你赞同五柳先生“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链接中考:(一)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3题。

【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优秀3篇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优秀3篇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优秀3篇柳先生传中考题篇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8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

祖②茂,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注】①大司马:官名。

②祖:祖父。

③适:满足。

④融然:和悦的样子。

⑤畜:通“蓄”。

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B.造饮辄尽(到……去)C.潜亦无所辞焉(告辞)D.亦雅咏不辍(停止)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期在必醉陈太丘与友期B、博学善属文忠之属也C、或置酒而招之前人之述备矣D、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6、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

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则以“为乡邻之所贵”道出人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

第Ⅱ卷(共118分)注意事项: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doc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doc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汇编一、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其言兹若人之侍乎()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⑵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A.兹若人之侍乎?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欤?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3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期在必醉• •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圾此自终。

(乙)山不在高,•无案牍之劳形••孔子云:何陋之有?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①以:②期:③劳:④之:9.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o (2分)11.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3分)三、古诗文阅读与欣赏(18分)[阅读材料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无怀氏之民钦?葛天氏之民钦?[阅读材料二][阅读材料三]饮酒陶渊明过故人庄孟浩然结庐在人境,• • •故人具鸡黍,• • •此中有真意,欲辩己忘言。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A、许学生不知何立人也高可二黍立B、以因以为号焉以乐其志C、会每有会意会宾客大宴D、而或置酒西招之既醉血退9、翻译下列句子。

(4分,每小题2分)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富贵。

10、“好读书,不求甚解“在[阅读材料一]中的意思是什么?今天,句意有了什么变化?(2分)答:11、《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写的自传,他“性嗜酒”,“造钦辄尽,期在必醉”,但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请问他内心在意的是什么?试结合[阅读材料一][阅读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2分)答:12、[阅读材料一][阅读材料二]塑造了同一位隐士形象,请你找出[阅读材料二]最为生动刻画隐士形象的两句诗,并说说其动传神在哪里?(3分)答:13、请从[阅读材料三]中,找出陶渊明的诗在语言上对后世诗人、诗风影响的例子,并做简要分析。

最新-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2课《五柳先生传》中考题 精品

最新-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2课《五柳先生传》中考题 精品

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2课《五柳先生传》中考题(烟台)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

(2分)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答案:7、A8、(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

(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9、好读书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四川达州)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

(15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年中考语文 第20篇 五柳先生传复习素材

年中考语文 第20篇 五柳先生传复习素材

新人教部编版初高中精选试卷 第20篇 五柳先生传
❶重点词语解释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②亦不详.其姓字(知道)
③因以为..号焉(把……作为)
④不求甚解....(文中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⑤每有会意..(文中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⑥亲旧.知其如此(文中指旧交、旧友)
⑦或.置酒而招之(有时)
⑧造.饮辄.尽(造,往、到。

辄,就)
⑨期.在必醉(期望)
⑩曾.不吝情去留(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⑪环堵萧然..(空寂)
⑫短褐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⑬箪瓢屡.空(经常)
⑭晏.如(安然自若)
⑮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
⑯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
⑰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⑱衔觞.赋诗(酒杯)
⑲以乐.其志(以……为乐)
❷一词多义
①以⎩⎪⎨⎪⎧因以.为号焉(介词,把)
以.此自终(介词,凭借)
②如⎩⎪⎨⎪⎧晏如.也(……的样子)
亲旧知其如.此(像)
③其⎩⎪⎨⎪⎧亦不详其.姓字(代词,他的)
亲旧知其.
如此(代词,他)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④之⎩⎪⎨⎪⎧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
❸古今异义
①造.饮辄尽
新人教部编版初高中精选试卷。

《五柳先生传》中考试卷练习4篇

《五柳先生传》中考试卷练习4篇

《五柳先生传》中考试卷练习(4篇)宿迁)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组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高可二黍许(《核舟记》)B.好读书,不求甚解辙生好为文(《上枢密韩太尉书》)C.便欣然忘食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D.因以为号焉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E.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宠辱偕忘(《岳阳搂记》)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译文: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3.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答:4.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1.B、E2.①(他)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完,希望一醉方休。

(造:到……去;期:期望、希望。

)②不因贫贱而忧愁,不为追求富贵到处奔走钻营。

(戚戚:愁苦的样子;汲汲:急切追求的样子。

)3.民风淳朴,人人生活安乐,恬淡自足。

(意思对即可)4.结合自己读书习惯;赞成或不赞成且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赞成:爱好读书,重在领悟文章精神实质。

不赞成:根据文章内容精读与粗读结合。

[NextPage](黄冈课改)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3~ll题。

(11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012《五柳先生传》中考专项训练(含答案)

2012《五柳先生传》中考专项训练(含答案)

2012中考文言文复习——《五柳先生传》中考汇编【一】【一】20072007烟台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

(2分)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二】【二】20072007孝感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C、期.在必醉(期望)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8、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 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 怎样的人物形象?
21、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 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 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 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 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 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作品名称:《 》;作者: (2分) 人物形象:
答案 :6.C 7.A 8.B
五、(四川达州) 18、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 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 (1)( )(2)( )(3)( )(3 分) (1)A、期在必醉 B、君问归期未 有期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度已失期 (2)A、或置酒而招之 B、怅恨久之 C、楚人怜之 D、又数刀毙之 (3)A、亲旧知其如此 B、其两膝相 比者 C、以彰其咎 D、其真无马邪
二、2007孝感市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 确的一项是(2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 会意(体会、领会)C、期在必醉 (期望)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 同类) 8、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 思表达出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 “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愿望?(2分) 10、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 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 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 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 面)。(3分)
【答案】 9.C 10.作者“好读书”是为了获得知 识上的满足(1分),精神上的享受 (1分),“不求甚解 是作者率真性格的体现(1分)。 11.安贫乐道,不慕名利,高洁脱 俗(每点1分)。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 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 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 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 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 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 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 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 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 的爱好:一是 ,达到了 的 程度;二是 ,达到了 的程度。(2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 “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 世界?(2分)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 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 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 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6.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 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 ) A.符合 B.恰好 C.满足 D.舒服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 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 自号曰醉翁也 B.先 生不知何许人也 曳屋许许声 C.期在必醉 与友期行 D.有良 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8.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 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 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 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 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 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 明。 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 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中考题《五柳先生传》专练
一、2007烟台卷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 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参考答案 7、A 8、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 财做官 9、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 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10、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 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 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 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 章自娱自乐。
四、(09眉山)比较阅读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6~9题。(14分) 【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 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答案 : 18、(1)A(2)B(3)D。19、 (1)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 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 财做官。20、(三大志趣)好读书, 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 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21、 略
2011· 浙江省温州市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 (1)每有会意 会 (2)性嗜酒 嗜 (3)期在必醉 期 (4)既醉而退 既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 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3分) A.亦不详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 C.亲旧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尽 其材
(2011· 广东省肇庆市)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 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哪里 B.或置酒而招之 或:或许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辄:就 D.曾不吝情去留 曾:曾经
10.请简要回答作者“好读书”, 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3分) 11.请概括选文第②段所体现的作 者的性格特点。 (3分)
参考答案 7、A 8、(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 挡不住寒风和太阳。(2)不为贫贱而 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9、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 醉 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 极的反抗。 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 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 想值得肯定。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 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 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 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 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 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 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 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 声!”(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② 〖畜〗同“蓄”。 ③〖弦徽〗琴弦与琴徽, 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 思。(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 “不求甚解”?(4分)
【答案】 17.(4分)(1)体会、领会(2)爱好、特 别喜欢(3)期望、希望(4)已经 18.(3分)B 19.(3分)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 于发财做官。 20.(4分)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 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 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