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合集下载

水分子扩散系数

水分子扩散系数

水分子扩散系数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水分子扩散系数的定义
2.水分子扩散系数的测量方法
3.水分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
4.水分子扩散系数的应用
正文
水分子扩散系数是指水分子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膜的扩散通量与水分子浓度的比值。

这个系数是描述水分子在各种材料中的扩散能力的重要参数,其值越大,表示水分子在这些材料中的扩散速度越快。

测量水分子扩散系数的方法通常有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是使用膜渗透法。

在这个方法中,我们将水分子通过一个半透膜,然后测量水分子通过这个膜的时间。

通过这个时间,我们可以计算出水分子的扩散速度,从而得出水分子扩散系数。

水分子扩散系数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材料的性质以及水分子的浓度等。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水分子的扩散系数越大;压力越大,水分子的扩散系数也越大。

此外,材料的性质也会影响水分子的扩散系数,例如,一些材料可能对水分子有阻隔作用,从而降低水分子的扩散系数。

水分子扩散系数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环境科学、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

第1页共1页。

扩散-影响因素

扩散-影响因素

燃料
电解质 阳极 电极 阴极 工作温 度
煤气,天然气, 甲醇等
磷酸水溶液
煤气,天然 气,甲醇等
KLiCO3溶 盐
煤气,天然气,甲醇 纯H2 等
ZrO2-Y2O3(8 YSZ)
离子(Na离子) 多孔质石墨或Ni (Pt催化剂) 多孔质石墨或Ni (Pt催化剂) -100℃
多孔质石墨 (Pt催化剂) 含Pt催化剂+ 多孔 质石墨+Tefion
离子电导
金属中:电子 离子晶体:离子或空位 电导率与扩散系数密切相关 2 nq 间隙机制 i DT kT 空位机制
nq , f为空位机制相关因子, f 1 DT fkT

2 i
离子导电陶瓷
氧离子导体 ZrO2 CaTiO3 钠离子导体 Na β-Al2O3 锂 离子导体 Li β-Al2O3 Li3N 氢离子导体 H β-Al2O3
1、温度的影响
D D0 e
Q / RT
Q ln D ln D0 RT ln D与1 / T成线性关系,作图确定 D0和Q 亦可反映扩散机制的变 化
2、成份的影响
组元特性 扩散激活能—原子间接合力:微观宏观参量 固溶体,阿A加入B 熔点下降,D升高 熔点升高,D下降 组员浓度 扩散系数是浓度的函数,浓度增大时,D增大或减少 增大:Ni Mn C 在γ-Fe中 减少:Ni在Au-Ni中 第三组元的影响 对γ-Fe,促进扩散元素:Co 阻碍扩散元素:Mo W
1、温度的影响
对不同物质: 同一温度600℃对Al,Fe来说D差别很大 Al此时D很大,Fe此时D很小 对不同的物质,可近似比较,与熔点接近的 程度。与熔点越接近,D越大
T Tm T , 来近似比较,说明温度 的影响 Tm Tm Tm 越大,说明原子结合力 越大,扩散所需的能量 越高, 需要的更高的扩散温度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4影响扩散的因素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4影响扩散的因素
低温下明显,高温下空位浓度多,晶界扩散被晶内扩散掩盖。
锌 在 黄 铜 中 的 扩 散 系 数
晶粒尺寸小,晶界多,D明显增加。
点缺陷:主要影响扩散的空位浓度。
线缺陷:线缺陷主要形式是位错,位错线附近的溶质原子 的浓度高于平均值;位错象一根管道,沿位错扩散激活能很 低,D可以很高,原子在位错中沿位错线的管道扩散比晶体中 的扩散快。但位错截面积总分数很少,只在低温时明显,如 低温时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时沉淀相在位错形核。
空位扩散(置换原子)通量决定于互扩散系数,互扩散系 数本身就是各组元成分的函数。
几种合金相图与互扩散系数间的关系
(6)第三元素(或杂质)影响
– 形成碳化物元素,如W、Mo、 Cr等,降低碳的扩散系数; – 形成不稳定碳化物,如Mn, 对碳的扩散影响不大; – 不形成碳化物元素,影响不一, 如Co、Ni可提高C的扩散,而Si 则降低碳的扩散。
合金元素对碳在γ-Fe中扩散系数的影响
碳钢和硅钢组成的扩散偶 初始状态:两者的碳浓度相同,没有浓度梯度。 在1050℃扩散后,形成了浓度梯度。
(7)扩散元素浓度 溶质扩散系数随浓度增加而增大。
其系 他数 组与 元其 在浓 铜度 中间 的的 扩关 散系
(8)其他因素 弹性应力场:可以加速尺寸大的原子向拉应力大处扩散, 同样加速尺寸小的原子向压应力大处扩散,这种扩散可以松 弛应力,但也能把原来的弹性应变部分的转化为不可恢复的 永久变形(塑性变形),这种在应力作用下的扩散过程也是材 料以蠕变方式发生塑性变形的基本机制。
• 对于形成固溶体系统,则固溶体结构类型对扩散有着显著影 响。例如,间隙型固溶体比置换型容易扩散。
• 同素异晶转变的金属中,D随晶体结构改变。
例如:910℃时,Dα-Fe/Dγ-Fe=280,α-Fe致密度低,且易形 成空位。γ-Fe具有最密排的点阵结构,致密度高,其中铁原 子的自扩散激活能大,扩散系数小,从而使其热强性好。故 具有γ型晶体结构的奥氏体钢可作为高温用钢。

离子扩散系数

离子扩散系数

离子扩散系数1. 离子扩散的概述离子扩散是指物质中离子相互传递的过程。

离子扩散在物质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电化学、能源、环境科学等。

通过研究离子扩散系数,可以更好地理解离子传输的机制和物理过程。

2. 离子扩散系数的定义离子扩散系数(D)是衡量离子在空间中扩散的速度的物理量。

在常温下,离子扩散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分子热运动会使离子随机地向周围空间扩散,而离子扩散系数则衡量了这种随机扩散的速率。

3. 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离子扩散系数受到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电场强度、离子大小、溶剂极性等。

其中,温度是影响离子扩散系数最显著的因素,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离子扩散系数也会增加。

此外,离子和溶剂的极性也是影响离子扩散系数的重要因素。

极性相似的离子和溶剂间形成更强的静电相互作用,因此它们的扩散系数相对较小,反之亦然。

4. 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方法离子扩散系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来得到,例如等时间浸泡法、恒电流电化学法、计时法等。

在实验测定中,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浓度等,以获得准确的数据。

此外,离子扩散系数也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来得到,常用的方法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电化学扩散模拟等。

5. 离子扩散系数的应用离子扩散系数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电化学中,离子扩散系数常用于描述电极表面的离子传输过程,以及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在能源领域,离子扩散系数被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设备的设计和优化。

在环境科学中,离子扩散系数用于描述水体中各种离子的传输和分布规律,以及海水淡化工艺等过程的研究。

6. 结论离子扩散系数是描述离子在空间中传递的物理量,其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电场强度、离子大小、溶剂极性等。

对离子扩散系数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离子传输的机制和物理过程,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Ds
Dg
Dg
0.4
0.8
1.2
1.6
2.0
2.4
3.0
图13 Ag的自扩散系数Db,晶界扩散系数Dg和表面扩散系数Ds
四、温度与杂质的影响
图14给出了一些常见氧化物中参与构成氧化物的阳离 给出了一些常见氧化物中参与构成氧化物的阳离 子或阴离子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子或阴离子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应该指出,对于大多数实用晶体材料, 应该指出,对于大多数实用晶体材料,由于其或多或 少地含有一定量的杂质以及具有一定的热历史, 少地含有一定量的杂质以及具有一定的热历史,因而温度 对其扩散系数的影响往往不完全象图所示的那样, 对其扩散系数的影响往往不完全象图所示的那样,1nD~1 ~ 间均成直线关系, /T间均成直线关系,而可能出现曲线或者不同温度区间出 间均成直线关系 现不同斜率的直线段。 现不同斜率的直线段。这一差别主要是由于活化能随温度 变化所引起的。 变化所引起的。
一、扩散介质结构的影响
通常,扩散介质结构越紧密,扩散越困难, 通常,扩散介质结构越紧密,扩散越困难,反之 亦然。 亦然。 例如在一定温度下, 例如在一定温度下,锌在具有体心立方点阵结构 (单位晶胞中含 个原子)的β-黄铜中的扩散系数大于 (单位晶胞中含2个原子)的β-黄铜中的扩散系数大于 单位晶胞中含2个原子 具有在面心立方点阵结构(单位晶胞中含 个原子)时 单位晶胞中含4个原子 具有在面心立方点阵结构 单位晶胞中含 个原子 时 α-黄铜中的扩散系数。对于形成固溶体系统,则固 黄铜中的扩散系数。 黄铜中的扩散系数 对于形成固溶体系统, 溶体结构类型对扩散有着显著影响。例如, 溶体结构类型对扩散有着显著影响。例如,间隙型 固溶体比置换型容易扩散。 固溶体比置换型容易扩散。

4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4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图14 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10-5 10-6 D(cm2/s-1) 10-7 10-8 10-9 10-10 0.5 1.0 1000/T(k-1) 1.5 Si Na Ca
图15 硅酸盐中阳离子的扩散系数
利用杂质对扩散的影响是人们改善扩散的主要途径. 利用杂质对扩散的影响是人们改善扩散的主要途径. 一般而言, 一般而言,高价阳离子的引入可造成晶格中出现阳离子空 位和造成晶格畸变,从而使阳离子扩散系数增大. 位和造成晶格畸变,从而使阳离子扩散系数增大.且当杂 质含量增加,非本征扩散与本征扩散温度转折点升高. 质含量增加,非本征扩散与本征扩散温度转折点升高 反之,若杂质原子与结构中部分空位发生缔合, 反之,若杂质原子与结构中部分空位发生缔合,往往 会使结构中总空位增加而有利于扩散. 会使结构中总空位增加而有利于扩散.
Ds
Dg
Dg
0.4
0.8
1.2
1.6
2.0
2.4
3.0
图13 Ag的自扩散系数Db,晶界扩散系数Dg和表面扩散系数Ds
四,温度与杂质的影响
图14给出了一些常见氧化物中参与构成氧化物的阳离 给出了一些常见氧化物中参与构成氧化物的阳离 子或阴离子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子或阴离子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应该指出,对于大多数实用晶体材料, 应该指出,对于大多数实用晶体材料,由于其或多或 少地含有一定量的杂质以及具有一定的热历史, 少地含有一定量的杂质以及具有一定的热历史,因而温度 对其扩散系数的影响往往不完全象图所示的那样, 对其扩散系数的影响往往不完全象图所示的那样,1nD~1 ~ 间均成直线关系, /T间均成直线关系,而可能出现曲线或者不同温度区间出 间均成直线关系 现不同斜率的直线段. 现不同斜率的直线段.这一差别主要是由于活化能随温度 变化所引起的. 变化所引起的.

氯化氢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氯化氢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氯化氢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一、引言氯化氢(HCl)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在空气中的扩散行为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氯化氢的物理性质、扩散系数的定义和意义,以及氯化氢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测定。

二、氯化氢的物理性质1.分子结构氯化氢是由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分子,分子式为HCl。

在分子中,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形成一个δ键,氯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氢原子形成一个π键。

2.气体状态在常温常压下,氯化氢以气体状态存在。

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压强的增大,氯化氢气体可以转化为液体和固体。

三、扩散系数的定义和意义1.定义扩散系数(D)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物质通过单位面积的扩散量与物质浓度的比值。

在国际单位制中,扩散系数的单位为米/秒。

2.意义扩散系数是描述气体在空气中扩散速率的重要参数,对于研究气体在环境中的传输、评价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以及预测污染物浓度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四、氯化氢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测定1.实验方法采用静态法测定氯化氢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实验过程中,将一定浓度的氯化氢气体注入到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监测容器内氯化氢浓度的变化,计算出扩散系数。

2.结果与分析实验测得氯化氢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D = 8.9 × 10^-5 米/秒。

分析结果表明,氯化氢的扩散速率与其浓度成正比,符合菲克定律。

五、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1.气体性质气体的分子大小、极性、形状等因素会影响扩散系数。

一般来说,分子越大、极性越强,扩散系数越小。

2.环境条件温度、压强和气体浓度等环境条件对扩散系数有显著影响。

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扩散系数增大;气体浓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

六、结论本文通过对氯化氢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的研究,揭示了氯化氢气体的扩散特性。

了解氯化氢的扩散行为有助于更好地评估其在环境中的污染风险,为防治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fluent湍流扩散系数

fluent湍流扩散系数

fluent湍流扩散系数Fluent湍流扩散系数的概念与应用一、引言湍流是指流体中出现的旋涡和涡旋结构,它是一种非线性的、不规则的运动方式。

在自然界和工程中,湍流广泛存在于气体、液体的运动中。

而湍流扩散系数是描述湍流扩散现象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在环境工程、化工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湍流扩散系数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二、湍流扩散系数的定义湍流扩散系数是指在湍流条件下,由于湍流的不规则性和随机性而引起的物质或能量的扩散速率。

在湍流运动中,流体分子的混合程度较高,使得物质的扩散速率大大增加。

湍流扩散系数可以用来描述湍流运动中物质扩散的强度和速率。

三、湍流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1. 湍流强度:湍流强度是指湍流运动中涡旋的大小和数量,强湍流会增加物质的混合程度,从而增大湍流扩散系数。

2. 流速:流速是湍流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较高的流速会增加湍流的能量和湍流强度,进而增大湍流扩散系数。

3. 流体性质:流体的性质也会对湍流扩散系数产生影响。

不同的流体具有不同的粘度和密度,这些性质会影响湍流运动的特性,进而影响湍流扩散系数的大小。

四、湍流扩散系数的应用1. 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湍流扩散系数在环境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模拟。

通过测量湍流扩散系数,可以预测污染物的传播范围和浓度分布,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2. 化工工程中的应用:在化工工程中,湍流扩散系数是设计反应器和分离设备的重要参数。

通过合理选择湍流扩散系数,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和分离效果,降低生产成本。

3. 能源工程中的应用:湍流扩散系数在燃烧和能源转换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燃烧过程中,湍流扩散系数决定了燃料和氧气的混合程度,直接影响燃烧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五、总结湍流扩散系数是描述湍流扩散现象的重要参数,它在环境工程、化工工程和能源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湍流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湍流运动的特性,提高工程设计和环境保护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4 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10-5 10-6 D(cm2/s-1) 10-7 10-8 10-9 10-10 Si Na Ca
0.5
1.0
1000/T(k-1)
1.5
图15 硅酸盐中阳离子的扩散系数
利用杂质对扩散的影响是人们改善扩散的主要途径。
一般而言,高价阳离子的引入可造成晶格中出现阳离子空
Ds
Dg
Dg
0.40.8Fra bibliotek1.21.6
2.0
2.4
3.0
图13 Ag的自扩散系数Db,晶界扩散系数Dg和表面扩散系数Ds
四、温度与杂质的影响
图14给出了一些常见氧化物中参与构成氧化物的阳离 子或阴离子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应该指出,对于大多数实用晶体材料,由于其或多或 少地含有一定量的杂质以及具有一定的热历史,因而温度 对其扩散系数的影响往往不完全象图所示的那样,1nD~1 /T间均成直线关系,而可能出现曲线或者不同温度区间出 现不同斜率的直线段。这一差别主要是由于活化能随温度 变化所引起的。
位和造成晶格畸变,从而使阳离子扩散系数增大。且当杂 质含量增加,非本征扩散与本征扩散温度转折点升高.
反之,若杂质原子与结构中部分空位发生缔合,往往
会使结构中总空位增加而有利于扩散。
本章小结: 扩散是物质内质点运动的基本方式,当温度高于绝 对零度时,任何物系内的质点都在作热运动。当物质内 有梯度(化学位、浓度、应力梯度等)存在时,由于热运 动而触发(导致)的质点定向迁移即所谓的扩散。因此, 扩散是一种传质过程,宏观上表现出物质的定向迁移。 在气体和液体中,物质的传递方式除扩散外还可以通过 对流等方式进行;在固体中,扩散往往是物质传递的惟 一方式。扩散的本质是质点的无规则运动。晶体中缺陷 的产生与复合就是一种宏观上无质点定向迁移的无序扩 散。
第五节
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扩散是一个基本的动力学过程,对材料制备、加工 中的性能变化及显微结构形成以及材料使用过程中性能 衰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相应过程的控制,往往从影 响扩散速度的因素入手来控制,因此,掌握影响扩散的 因素对深入理解扩散理论以及应用扩散理论解决实际问 题具有重要意义。
扩散系数是决定扩散速度的重要参量。讨论影响 扩散系数因素的基础常基于下式
若干金属在铅中的扩散系数
在铅中的溶解度 极限%(原子比) 0.05 79 100 35 0.12 1.7 2.9 3.5 扩散元素的 熔化温度(℃) 1063 303 327 271 960 321 232 630 扩散系数 (cm2 /sec) 5 4.6ⅹ10 3.6ⅹ10-10 7ⅹ10-11 4.4ⅹ10-10 9.1ⅹ10-8 2ⅹ10-9 1.6ⅹ10-10 6.4ⅹ10-10
Q D D0 exp( ) RT
从数学关系上看,扩散系数主要决定于温度,显于函数 关系中,其他一些因素则隐含于D0和Q中。这些因素可 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大类。
一、扩散介质结构的影响
通常,扩散介质结构越紧密,扩散越困难,反之 亦然。 例如在一定温度下,锌在具有体心立方点阵结构 (单位晶胞中含2个原子)的β-黄铜中的扩散系数大于 具有在面心立方点阵结构(单位晶胞中含4个原子)时 α-黄铜中的扩散系数。对于形成固溶体系统,则固 溶体结构类型对扩散有着显著影响。例如,间隙型 固溶体比置换型容易扩散。
二、扩散相与扩散介质的性质差异
一般说来,扩散相与扩散介质性质差异越大,扩 散系数也越大。 这是因为当扩散介质原子附近的应力场发生畸 变时,就较易形成空位和降低扩散活化能而有利 于扩散。故扩散原子与介质原子间性质差异越大, 引起应力场的畸变也愈烈,扩散系数也就愈大。
表1
扩散元素 Au Ti Pb(自扩散) Bi Ag Cd Sn Sb
原子半径(A) 44 1.71 1.74 1.82 1.44 1.52 1.53 1.61
三、结构缺陷的影响 实验表明,在金属材料和离子晶体中,原子或离 子在晶界上扩散远比在晶粒内部扩散来得快。有实 验表明,,其些氧化物晶体材料的晶界对离子的扩 散有选择性的增加作用,例如在.Fe2O3,、CoO、 SrTiO3,材料中晶界或位错有增加O2-离子的扩散 作用,而在BeO、UO2、Cu2O和(Zr,Ca)O2等材料 中则无此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