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4年山东五年高考作文试题拆析

合集下载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评析及优秀例文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评析及优秀例文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评析及优秀例文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评析及优秀例文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

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窗 . 雅 . 心王玉强一个窗口,一幅画框,一份心境,一份雅致。

窗口看景,雅俗闹静,由谁所生?缘于本人心境也。

鲁迅先生曾说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亦是心境使然也。

如何看到雅?雅是什么?雅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境界,一份认知。

你站在窗前,你只是看到了具象的景物,而一位唐朝大家则看到了千古时空的变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为何西岭千秋雪作者能看到?为何东吴的船舶已经消逝了多少年,作者还能领略?这就是作者的心胸襟怀了。

你就是一个时空的符号,可传承千秋历史的文明基因?正如苏轼所言“少陵翰墨无形画”,雅境也。

怎样才有雅境?是曰:推物及人,超凡脱俗。

高雅的心境是窗前的一支五彩的画笔,窗口只是形式,画框只是衬托,拿油彩的笔在作者自己手里。

高雅者景物也高雅,那是精神使然。

郑板桥的窗前——是竹子,他作诗言“一枝一叶总关情”;周敦颐的窗前——是莲花,他作文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徐悲鸿的窗前——是永远奔跑的马,他自抒说:“独持己见,一意孤行。

”一花一草一奔马,都是高雅的心灵晕染的。

有雅境亦有雅心。

作家张炜说:“我的小说是为另一个我而写的。

”“另一个我”就是作者的理想与推崇的高雅神圣啊。

他曾被车撞,在床上躺了半年。

正是他的雅心支持他写作的。

窗前的景物人等,并没有不同,其不同的是什么人、用什么样的眼光、神态、心境,甚至是灵魂去看。

为何幼小的林肯看到窗外的奴隶,说我要拯救他们。

这就是高贵高雅之心。

窗外喧嚣热闹,为何有人独独收获了雅?窗外纷繁纷纭,为何有人独处一隅,收获了自己的纯粹?风景虽好,更需要你去创造一片雅境。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逐题解析(1)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逐题解析(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36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12小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3.?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答案:A解析:A、zhàn/zhēn??jué/juè??dī/tí????B、jī/jī??gōng/hóng??hè/huò??????C、?pī/pēi??????tái/tái???zhuō/duō?D、jìng/jìn??xiào/?jiào??zhuó/?zhu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答案:D解析:A振聋发聩??B俯卧撑??C脉搏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试题z作文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试题z作文解析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一扇窗户,就是一幅画框,通过窗户,可以看到一幅幅画面,有的看到的是雅,有的看到的是俗,有的看到的是闹,有的看到的是静……要求:①选准角度,自立定义;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解析】纵观几年的山东高考,我们不难发现,藏在作文题背后的主题,无非就是三个大方向。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价值观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定位——人生观青少年特有的精神风貌(理想、奋斗、挑战困难、质疑、公民意识)——世界观今年亦是如此。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2014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材料大意:打开一扇窗,你会看到一幅图画,有人看到静,有人看到闹,有人看到俗,有人看到雅。

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文章。

今年以材料作文为基本形式,之前不止一次的给学生讲过,作文以材料作文为难度顶峰,材料作文尤其以热点类和寓言类为最大难度,而今年的作文审题本身不难,符合山东卷出题“不藏考点,不考偏点”基本特征。

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们抽出3-6分钟的审题时间完成审题,还算比较顺畅,所以,只要围绕题目书写难度都不太大。

其次今年的“窗外风景”,还是有值得思索的部分,在命题主旨上,继承了“不平凡的真善美”和“历史的哲学的思辨”这两大不变的主题,“内挖人性中的闪光点与多元性”与“外探社会中的真善美和深思索”的哲学矛盾,体现哲学的内蕴。

山东卷语文作文出题思路在探寻考生对于社会、人生、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定位等方面的思索与评价层面继续加深,逐步走向更广义的发展方向,立意标准也相比于之前占到更重要的地位上。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窗外风景”——“所见不同”——“雅、俗、静、闹”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流中,雅俗静闹是一个维度而人们的角度人又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对待景物的看法角度来看强调了“人生价值的选择”“人生定位”这两个大层次,而在人们的格局这个角度来说“人之所以产生不同的认识是由人的经验阅历决定”与“格局不同视角不同”也是可以突破的内容,在内容中包含这些的属于完美审题。

山东省普通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山东省普通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2010年山东省普通高考语文试卷评析2010年是山东省高考实行自主命题的第6个年头。

从总体上看,今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与往年一致,试卷难度不高于去年,质量不低于去年,在此基础上有适度创新,特色更为鲜明。

一、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适当调整考试内容和题型结构,注重对考生应用能力的考查。

2010年《山东卷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命题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注重对考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

”语文试卷整体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从设题形式、试题难度以及题量等方面看与往年保持相对稳定,而在考试内容和题型结构方面又做了适当调整。

“语言文字知识与运用”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辨识错别字)、标点符号、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以及辨析病句的能力,取消了同义词辨析内容,将字音、字形分成两个小题考查。

与往年相比,试题在保持时代特色、生活特色的同时,更注重了内容的典型性。

现代文阅读部分选用文体特征鲜明的论述类文章《人生的四种境界》,有利于引导考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部分致力于突破正史传记文的樊篱,在选材角度和范围上继续创新。

古代诗歌鉴赏部分在选材范围和体裁方面较以往又做了新的拓展,选取魏晋之际诗人阮籍的五言古诗《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作为考查对象。

选考内容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没有沿袭前几年考查散文的思路,在选材上进行创新,节选了现代著名作家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片段;“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美国新闻报道《她只能活七小时》。

这两个文本语文性强,题材内容经典,《骆驼祥子》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她只能活七小时》于1944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作文题采取材料作文的形式,既避免了话题作文过于宽泛不着边际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命题作文限制过严的不足,有利于考生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充分发挥。

近4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

近4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

(近4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一、2015年高考作文分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

”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改革再次进入深水区大背景政治和经济生活盘根错节世界大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日本不承认历史,逆潮流而动(不承认规律)1.出自林清玄《无风絮自飞》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话,叫“菜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无法分辨的。

因此,像兄弟分家产的时候,夫妻离婚的时候,有许多细节部分是无法处理的,老一辈的人就会说:“菜瓜藤与肉豆须,分不清呀!”还有,当一个人有很多亲戚朋友,社会关系异常复杂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一句。

以及一个人在过程中纠缠不清,甚至看不清结局之际,也可以用这一句来形容。

住在都市的人很难理解到这九个字的奥妙,因为他们没有机会看到丝瓜与肉豆藤须缠绵的样子。

乡下人谈到人事难以理清的真实情境,一提到这句话都会不禁莞尔,因为丝瓜与肉豆在乡间是最平凡的植物,几乎家家都有种植。

我幼年时代,院子的棚架下就种了许多丝瓜和肉豆,看到它们纠结错综,常常会令我惊异,真的是肉眼难辨,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到现代人复杂难以理清的人际关系,确实像这两种植物藤蔓的纠缠,想找到丝瓜与肉豆的根与果是不难的,但要在生长的过程分辨就非常困难了。

有一次我发了笨心,想要彻底地分辨两者的不同,却把丝瓜和肉豆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见了觉得很好笑,就对我说:“即使你能分辨这两株植物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只要在它们的根部浇水施肥,好好的照顾让它们长大,等到丝瓜和肉豆长出来,摘下来吃就好了。

高考作文真题及优秀例文赏析

高考作文真题及优秀例文赏析

山东卷高考作文真题2005年卷(双赢的智慧:社会、人生处世)、2006年卷(一首诗的联想:生命、人生)、2007年卷(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人生、生活)、2008年卷(话题“春来草自青”:人生、生活)、2009年卷(命题“见证”:人生、社会)2010年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好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考查导向: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采取了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引导考生正确对待人生、社会中的挫折与阴影。

2011年卷作文(60分)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考查导向:考查学生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的感知和思考。

2012年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惟我辈即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

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要求:⑴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⑵自拟题目;⑶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⑷文体特征鲜明。

考查导向:意在激发考生的社会责任感,触动梦想、激扬文字。

2013年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却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错误。

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2014年近五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

2014年近五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

近五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解析1、【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

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这则关于钻石切割的材料,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富于时代气息,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难易程度适中,学生有话可说,是一则可圈可点的好作文题。

这篇文章在审题上毫无难度可言,文章只能这样写,这时候就考你是不是能够找到一个特别漂亮的例子进行说明。

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雕刻家最后的话。

立意角度有二:老雕刻家的话和钻石。

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

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

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住“勇气”这一关键词,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有材料意识、话题意识、主题意识;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3、打造文章亮点,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2、【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及备考

5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及备考

高考作文分析分析研究山东五年高考题,探寻已经考过是作文试题的特点及规律,力求能为2013年的备考提供一点借鉴。

一、我们对山东省五年高考试题进行全方位分析2008年,话题作文“春来草自清”出自一首阐释佛教教义的诗歌《乐道歌》,为唐朝天宝年间诗人明瓒和尚所做,其末句是“兀然无事做,出来草自青”。

在流传过程中意义有所改变,现在多为:顺应自然,服从本性,反对人为,反对主观、强求、勉强做事。

该话题的核心是春与草的关系,要把握这一关系,就不仅要明了其本意,还要明了象征义:春是外部客观的事物,包括环境、条件、时机、机遇、自然法则、客观规律,也可以是国家、民族、人民、政党等社会力量;草则是主题,是我、我们等具有能动性的事物。

春与草的关系就是客观的事物对主题发生重要的影响,而主体又具有自身强烈的内在要求,彼此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这种影响是双向的,是再主题的强烈要求下的,即草青是生命欲望的释放。

话题中“自”也很关键,“自”就是自然而然、顺其自然,与“来”相呼应。

俗话说:“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船到桥头自然直”“切勿揠苗助长”等都是符合题意的,坚持信念和理想,相信“春来草自青”这一信念,保持乐观,积极地等待时机,积蓄力量创造条件等。

由于话题的特殊性,考生很难用记叙性文章来阐释话题,所以议论文的文章较多,在议论文的文章中,多数考生在用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材料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显得牵强。

笔者以为,这不怪学生,因为在基础教育时期,我们总是灌输积极进取、天天向上的思想,倡导积极的价值取向,这种“春来草自青”的“等”“顺”思想不合时宜,用来支撑这类观点的材料不多,考生没话说,有话又说不好,这是命题的愿意。

体裁适合于议论文,内容在于阐释主客体关系,探讨作为主体的生命个体,在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下的生活态度,处世哲学。

2009年2005年山东省高考试题分析报告强烈要求“变脸”的情况下,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采用材料的形式,紧接着2007、2008年连续两年采用话题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XX年山东五年高考作文试题拆析山东郓城一中高三语文组李召峰【2010·山东】★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题目提供的阅读材料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话:“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时的感悟和联想进行写作。

这句名言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出了深厚的人文内涵,深入浅出,将视角转向人的成长和对人生的审美体验,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联想和思考空间,这与教育部颁发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语文考试大纲》以及今年的《山东卷考试说明》的要求一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思想导向很好。

作文材料的选择,非常切合《课程标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对于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区分考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实现分层级考核的目标。

在这里,材料既是对考生思路的提示,也是一种限制。

题目在为考生提供尽可能开放的发挥空间的同时,又设定了一定的限制,即围绕“人生”生发感想、展开联想,这样既避免了原先话题作文过于宽泛不着边际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某些命题作文限制过于严格的不足。

★优秀作文背负青天下辈子我还要做你的孩子。

十八年如一日,你是我的依靠;剩下的五十年,七十年,或更长远,依旧能给我信念和力量。

我要为你撑起一片天空,做天之骄子。

爸,这不是苦难,是黎明前的黑暗。

我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孩子,却从不在你面前流泪。

当年求学之路的选择是你“日夜掺白发,旱烟凝皱纹”,替我争取的。

贫困没有错,幸福却有家。

把苦咽下,芬芳的是你给我的天下。

你是那衣衫褴褛的摆渡翁,摇曳记忆的竹筏,穿越无数个没有光线的湖面。

农村贫苦的孩子们的梦想只能是土筑石铺。

我在电话的那头终于哭出了声,抽泣着,心绷着。

你一天工作二十四个小时,直接躺在饲料棚里,本来别人可以换班,你为了两个人的工资毅然扛起了无日无夜的活儿。

你在那头憨笑,不累,你说。

你沙哑的声音,女儿怎会不知。

你说刚睡一会儿,其实我知道这是夜的深刻。

它加重了父亲的爱,一如那烟波浩缈波荡的水面假装风平浪静。

我听着你语无伦次的“谎言”,疼痛在心底绾成了一个结。

我无法接受自己身处校舍宽敞明净的环境,吃着和城里人一样的伙食。

爸,明天要考试了。

嗯,我的女儿我清楚。

再没有了下文。

而我仿佛听到你急促的呼吸声,像警世的长笛,炽烈、缓慢、深长。

爸,你的祝福已收到。

你近六十,庄稼活实在不能扛起,前年种棉花,喷雾器只能颤栗着背起。

你只能背井离乡,卖小吃,卖豆腐,上工地,最后安营扎寨,做起了没日没夜的饲料工人。

学校交钱,你从没缺着我。

苦难一直在我的人生里“兴风作浪”,除了微笑还有夜里的哭泣。

这些都难不倒我,去构建完美的人生。

年老正逼近你,邻居三婶说你走路腰都直不起来。

你教我强大,给我生命繁华。

世间有苦,但这并不是悲哀。

苦中有爱,有你对我永不放弃的执著信念。

沧桑世间,有苦有累,亦有甜有爱。

你让我懂得直面人生,拼搏为命。

与你结父女之缘,是我一生的福祉。

我笑曰:爸,你是我的财富。

人生因你而美丽,苦甜相伴,愿下辈子还相会。

剩下的日子,我来背负青天。

【2011·山东】★作文题目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历年的山东高考作文题都有亮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则体现了时代性、人文性、包容性,因而更具特色。

时代性。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缺乏信仰,缺乏社会责任感,山东卷的“这个世界需要你”,旨在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唤起人们的社会道德感,呼吁人们加强个人的素养建设,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人文性。

“这个世界需要你”,告诉你:你很重要,你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你有自己的特长,你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旨在唤起人们的自豪感,让人们焕发斗志,因而具有极强的人文性。

包容性。

“这个世界需要你”,不论你是谁,不能你地位高低,不论你干什么,不论你原来怎么样,社会都需要你,你都可以存在、发光、发热,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命题倡导和谐、包容,共生共存,有极大的包容性。

此题最佳立意:社会责任、你很重要、你不可或缺。

今年的高考作文改变了去年话题作文的形式,而成为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主要是从文章中的要素和要素间的关系入手来解析。

“这个世界需要你”这个题目,考生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思考,可以想到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世界在腾飞、世界需要绿色、世界需要创新、世界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发展等等。

所以题目的思路还是很广泛的。

“需要你”中的“你”显然指我们大家,特别是青年学子,那么需要我们做什么呢?学生可以写需要我们坚强、需要我们创新、需要我们维护绿色世界等。

另外,还可以联系现实世界,比如利比亚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还不和平;联想到全球气温升高,会想到环保;联想到能源问题;联想到人们的举止还不够文明等。

总体而论,山东的作文平易,学生有话可说,还是比较好写的。

★优秀作文这世界需要你20XX年的冬天有点冷。

因为你走了,伟大的作家史铁生,去享受那等候多时的节日。

去追寻那平静,那寂寞的美。

你可知道这个世界多么需要你。

(“去追寻那平静,那寂寞的美。

”有弦外之音,“你”去追寻自己的“平静”、“寂寞”之美,顺势引出“你可知道这个世界多么需要你”。

开头简洁,对“你”定位准确,第二人称的使用,表达自然。

)我与你在那荒芜的地坛相识。

那时,你正在轮椅上思考人生,思考生与死。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件怎么也不会错过的事情,死是必然降临的节日”,你给了如是的答案。

他拯救了你,拯救了你身后的母亲,更拯救了无数痛苦的心灵,从此以后,这个世界就真的离不开你了。

(从《我与地坛》中寻找写作的素材,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高度概括史铁生的精神内涵,“这个世界就真的离不开你了。

”进一步展示文章主旨。

)在那宁静的清平湾我们熟识了。

得知你正直青春年少就失去了双腿,我投去怜悯的目光,又得知你忍着病痛奋笔疾书;我投去敬佩的目光,从那时起你就成为我心中的丰碑,也成为无数青年心中的偶像,那一段段宁静的文字抚慰着无数生命的伤口,那一句句平时的话语激励着每颗羸弱的心。

(一句“在那宁静的清平湾我们熟识了”,引述史铁生的另一作品《我那遥远的清平湾》,“宁静的清平湾”、“宁静的文字”,表现史铁生面对人生灾难的淡然与宁静,可见,小作者是多么热爱史氏的作品,从作品进一步热爱他的作者。

)你永远是笑着的,除了那把旧轮椅。

那爽朗的微笑就是你的名片。

你热爱生活更热爱生命。

轮椅上,生活几十年,“百年多病常作客”,你却开着玩笑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

一星期几次的化疗没有抹去脸上的微笑,你却将它重重的摔在地上。

弥留之际你立下遗嘱:将身上几处器官献给有用之人。

对待生命史铁生比我们多一份坦然,更多一份释然。

你虽然失去了双腿,但比我们每个人走的更远。

靠着轮椅,看着远方。

你的思想这在天际游荡,你看见了死亡身后的那一片光明,看见了阴霾后的那一缕阳光。

你的思想已经超越了生离死别。

佛曰:四大皆空。

你却笑着说:死亡是人最后的节日。

(将史铁生的名言自然穿插于文章之中,再现了一位笑看人生生死的强者史铁生形象。

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背后是作者深刻的思想。

)世俗的喧闹已经无法困扰你,死亡恐怕也无法威胁你,人生的痛苦更被你踩在脚下,你是真正的强者!一个华丽的转身,一次痛苦的蜕变,成就了一位不朽的史铁生!这个世界需要你,那坚强,那执着,那热爱,那超然,都是这世界的“稀缺品”。

我们只有努力汲取,而你的精神也会永驻世间,我需要你,我们需要你,这个世界需要你!(卒章显志,篇末再一次深化“你”的内涵,这里的“你”就是史铁生留给这个世间的“稀缺品”,“坚强”、“执着”、“超然”、“爱”。

特别是结尾:“我需要你,我们需要你,这个世界需要你!”句句内蕴深化,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

)【2012·山东】★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

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写作指导这个题目有点儿大,有点空,不容易写。

抽取材料的核心内容是:青年学生须以改革发展为己任,不放弃,不退缩,奋力向前,必将成功。

★优秀作文向上!人生路引一曲高山流水,登高眺远,望大江东去浑浊的江水拍打着生命的浪石,溅出滚烫的热泪,而此身尚存,则此心不死,落日孤鸾,褪下了华美的外衣,唯有不断攀登,才能到达生命的顶峰!!!这是一次登山之旅,山路险峻,登山者是一群年轻人,山路上有绚烂的缤纷野花,登山者有些眩晕,他们流连于这里的美好,嗅着迷人的芬芳,驻下了脚步。

钟声起了!刺破拂晓的宁静,更振奋了攀登者的心,这一刻,斗志昂扬的人群里迸发出生命的力量,克服困难,猛力向前,不向艰难退缩,将汗水踏在脚下,渗进泥土里,散发出坚持的芳香,这恢弘的气势令整座高山为之汗颜!若说血与泪通向成功所必须承受的,那么攀登者路上的荆棘更是完美的充当起了垫脚石的角色,尽管他会让你很痛,然而痛过之后是感激,少年不知长河万里天,却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轻易的放弃了当初坚持的。

仰于高山之巅,享受这一片刻的安逸,渺瀚的天空上是如血的夕阳,访如涅槃的凤凰,在欲火中重生,必须要经受撕心的痛,而克服这种疼痛的唯一方法,就是克服重重困难,超越灵魂本身。

仰于高山之巅,铭血泪之史,奠成功之石,以迅雷之势勇猛的刺破苍穹,划出赞与歌的悲壮,在嗜血的芬芳中通过艰难险阻,步于青云壮志,为生命燃起夺目的明灯,照亮前行的路,奋发向上,不及掩耳地颂这人生之诗。

人生是一段无止境的旅程,如飓风起于青萍之末,需要经历千百种困难,并为之坚持,泅渡成功这条河流,蜿蜒成生命的高度,劳步身遂先事,担当己任,在人生之路上奋力向前!向上吧!人生路!在渺渺长空中吟唱旷世奇歌,为自己的生命奏响辉煌的交响乐,吟盛世长箫,天际征鸿,百鸟成行忽擎起,挥起连波的旗帜,不负艰辛,才能在人生的秀野里踏青。

向上吧!人生路盛世的节拍已奏起,只能你去谱写人生赞曲,弃软弱,倡刚强,做新社会的弄潮儿,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舞坚强之躯,敢于攀登,擎起火红的花朵,向上吧!人生路!【2013·山东】★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