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大全

合集下载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四字成语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四字成语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四字成语1、性格特点善计谋、精通兵法、留心世事、处事不乱、忠贞不移。

2、人物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3、人物评价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

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

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

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周瑜: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吕布:一生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脾气不太好,好面子,自负,冲动易怒,易急,但也不是有勇无谋之辈,只是有时情感压过了理智而已.他解危的人物是刘备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魏延:勇敢,胆大,反复,狡猾.姜维:忠义,有谋略,忠君.。

与历史人物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与历史人物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与历史人物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与诸葛亮有关的的成语有:三顾茅庐、鞠躬尽瘁、七擒七纵、初出茅庐、淡泊明志等等。

1、三顾茅庐【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多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

【示例】: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礼贤下士【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2、鞠躬尽瘁【解释】:竭尽劳苦地贡献一切,到死为止。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表示为了国家,决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释义:臣只有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示例】: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尽瘁。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含褒义【近义词】死而后已、忠心耿耿、积劳成疾、鞠躬尽力、全心全意、呕心沥血、赤胆忠心3、七擒七纵【解释】: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出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七纵七擒,是只称臣。

”释义:诸葛亮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示例】: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

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七擒七纵。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语法】:联合式;作分句、状语;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近义词】七擒七纵4、初出茅庐【解释】: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

缺乏经验。

东汉末,诸葛亮在刘备的再三请求下,离开他在襄阳住的茅屋,去当刘备的军师。

突泉县三小小学语文 成语大全 形容诸葛亮的成语小学语文成语大全形容诸葛亮的成语

突泉县三小小学语文 成语大全 形容诸葛亮的成语小学语文成语大全形容诸葛亮的成语

形容诸葛亮的成语1、蜀得其龙:龙:杰出人物。

蜀国得到诸葛亮。

2、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3、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情势,决定策略。

4、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5、摇鹅毛扇: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

以之比喻出谋画策.6、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7、鞠躬尽瘁:指小心、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

8、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9、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10、南阳三葛:三葛:指诸葛亮、讲葛瑾、讲葛诞三兄弟,他们三人都很有才能。

比喻很有才能的人.世风日下的成语解释成语解释: 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坏。

成语出处: 清秋瑾《致秋誉章书》:“我国世风日下,亲戚尚如此,况友乎?”成语繁体:丗風日下成语简拼: SFRX成语注音:ㄕˋㄈㄥˋㄒ一ㄚˋ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成语用法:世风日下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成语年代: 近代成语成语辨形: 下,不能写作“夏”.成语辨析: 世风日下与“每况愈下”有别:世风日下侧重于形容社会风气;范围较小;“每况愈下”不限于社会风气;适用范围较大.近义词: 每况愈下、人心不古反义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成语例子:真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世风日下,就是世风日下!(欧阳山《苦斗》五二)英语翻译: Public morals are declining day by day。

日语翻译: 社会の気風が日に日に悪(わる)くなる俄语翻译:паениенравов举无遗算成语解释发音:jǔ wú yí suàn简拼:jwys类型:褒义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足智多谋出处:《晋书·袁蠸传》:“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解释:举:提出;算:计谋、办法.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示例:师兄的术算之道不及属下,但却精于谋略,先师曾言,师兄运筹帷幄、举无遗算,有三国郭嘉之才也。

关于诸葛亮的四字成语

关于诸葛亮的四字成语

关于诸葛亮的四字成语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所留下的言论和事迹深受后人的钦佩和崇敬,也衍生出了
不少与他相关的成语。

以下是几个与诸葛亮有关的四字成语:
超然自逸:指诸葛亮处事冷静自若,超脱世俗的状态。

用来形容人超脱尘世,心境高远的境界。

见微知著:指诸葛亮善于发现微小的事物,并且能够从
中发现问题的关键。

用来形容人眼光敏锐,察觉细节,能够
发现重要问题的才能。

临危不惧:指诸葛亮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持冷静,果断应对,不畏困难。

用来形容人在危急情况下保持镇静,勇敢果
敢的品质。

至死不渝:指诸葛亮对事业和理想的坚定执着,即使面
临生死考验也不动摇。

用来形容人坚定信念,不达目的誓不
- 1 -
罢休的品质。

- 2 -。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案兵束甲〗成语典故: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阿斗太子〗成语典故: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只好叹口气。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半筹莫展〗成语典故: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八攻八克〗成语典故:北敌势方强,娄师德八遇八克;南蛮心未服,诸葛亮七纵七擒。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闭门思愆〗成语典故:《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坐事去职”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

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比居同势〗成语典故:树叶强大,比居同势,各结朋党,竞进憸人。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八面驶风〗成语典故:八面驶风,左右逢源,真乃诸葛亮也。

老舍《神拳》第三幕〖闭门思过〗成语典故: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

《汉书·韩延寿传》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

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不求闻达〗成语典故:不求闻达于诸候。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不知所言〗成语典故: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不知所云〗成语典故: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成败利钝〗成语典故: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迟回观望〗成语典故: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葛亮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清史稿·李森先传》〖除患宁乱〗成语典故:除患宁乱,克复旧都。

三国·蜀·诸葛亮《后主出军诏》〖草庐三顾〗成语典故: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闭于诸葛明的针言
一、草庐三瞅:瞅:造访。

刘备为请诸葛明,三次到草庐外来造访他。

后用此典故暗示帝王对臣高的知逢之仇。

也比方恳切至心天约请或过访。

二、恬淡亮志:指没有逃供名利能力使志趣下洁。

三、鞠躬尽瘁:指小口、恭顺、慎重,竭尽口力来服务。

四、没有供贵显:闻:有名气;达:隐达。

没有逃供声誉战职位地方。

五、撼鹅毛扇:传说诸葛明常脚执羽扇指挥做和,后世舞台上呈现的一些智囊也多执羽扇。

以之比方没谋绘策。

六、平易近殷国富:殷:殷真,饶富;阜:丰盛。

国度人平易近殷真富有。

七、临危授命:正在危易之际承受录用。

八、锦囊妙计:惊人的机智,奇妙的计策。

描述擅长预计庞大的变迁形势,决议战略。

九、蜀失其龙:龙:出色人物。

蜀国失到诸葛明。

十、北阴三葛:三葛:指诸葛明、讲葛瑾、讲葛诞三兄弟,他们三人皆颇有能力。

比方颇有能力的人。

十一、奢以养德:节省有助于养成朴实辛勤的德操。

十二、龙骧虎望:象龙马昂扬着头,象山君凝视着猎物。

描述人的气慨英武。

也比方雄才大概。

1三、万齐之计:极为周到的计策、规定。

1四、七纵七擒:三国时,诸葛明发兵北方,将本地酋少孟获抓住七次,搁了七次,使他实邪伏输,没有再为敌。

1五、三瞅茅庐:比方实口至心,几回再三约请、造访有特长的圣人。

1六、草舟还箭:使用智谋,凭仗别人的人力或财力去到达本人的目标。

附件附件附件。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或典故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或典故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或典故
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卧龙先生”。

他的智慧和才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典故也流传至今。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典故:
1、三顾茅庐:描述的是刘备三次亲自到诸葛亮隐居的茅庐中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这个典故传递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草船借箭:讲述诸葛亮凭借智谋,巧妙地从敌人那里获取资源,展现了诸葛亮的战略智慧和胆识。

3、火烧赤壁: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与周瑜联手,用火攻的方式大破曹军,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4、七擒孟获:描述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又七次放他,最终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显示了诸葛亮的仁德和军事才能。

5、木牛流马: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用以解决蜀汉山路崎岖、运输困难的难题,展现了诸葛亮的创新精神。

6、舌战群儒:描述诸葛亮在东吴以一己之力,通过辩论击败众多大臣,成功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抗曹的事迹。

7、智者千虑:源于《晏子春秋》,但后世常与诸葛亮联系起来,强调再三考虑、精准判断的智慧。

8、鞠躬尽瘁:原出自《三国志》,后来演变为成语,形容竭尽全力、不辞辛劳的精神。

这与诸葛亮“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相契合。

9、足智多谋:形容人善于谋划和用计,通常用来形容诸葛亮般聪明且有策略的人。

以上是部分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典故,它们都凝聚了诸葛亮的智慧和精神。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传统,还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教训。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大全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大全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大全诸葛亮是一位耳熟能详的任务,有很多关于他的成语,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我们也都听过一些,看看有那些我们不知道的诸葛亮成语。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关于诸葛亮的成语1、草庐三顾:顾:拜访。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

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2、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3、鞠躬尽瘁:指小心、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

4、不求闻达:闻:有名望;达:显达。

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5、摇鹅毛扇: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

以之比喻出谋画策。

6、民殷国富:殷:殷实,富足;阜:丰富。

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7、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8、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

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情势,决定策略。

9、蜀得其龙:龙:杰出人物。

蜀国得到诸葛亮。

10、南阳三葛:三葛:指诸葛亮、讲葛瑾、讲葛诞三兄弟,他们三人都很有才能。

比喻很有才能的人。

11、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12、龙骧虎视: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

形容人的气慨威武。

也比喻雄才大略。

13、万全之计: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

14、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15、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16、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形容诸葛亮的成语1、蜀得其龙:龙:杰出人物。

蜀国得到诸葛亮。

2、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3、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

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情势,决定策略。

4、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5、摇鹅毛扇: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大全
草庐三顾:顾:拜访。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


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
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使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七纵七禽:亦作“七纵七擒”。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
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

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

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
摇鹅毛扇: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
军师也多执羽扇。

因以“摇鹅毛扇”比喻出谋画策。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出处】傅専《题自书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横卷》诗:“君不闻‘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千古奇事真堪诧。

” 【解释】
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

指人虽死,余威犹在【示例】【故事】三国时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照诸葛
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


阿斗太子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

此人庸碌无能,虽有
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

指懦弱无能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