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分布及利用
鄂尔多斯盆地古代油气的发现和利用

鄂尔多斯盆地古代油气的发现和利用中国是发现和利用石油、天然气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古代先民很早就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其记载见于各种史籍和文献资料。
早在西汉中叶,鄂尔多斯盆地就已经出现了天然气气井。
据《汉书·郊祀志》记载:“汉宣帝神爵元年,祠天封苑火井于鸿门。
”《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河郡鸿门有天封苑、火井祠,火从地出也。
”《太平御览》引东汉伏无忌《伏候古今注》曰:“宣帝地节元年,上郡沙中夜,有火如粟出。
”《水经注》引东汉应劭《地理风俗记》内容:圁阴县西五十里有鸿门亭、天封苑、火井庙,火从地中出。
这条史料明确地指出了“鸿门火井”的位置。
火井之事古人以为是吉祥之兆,所以还立祠进行祭祀。
出现年代在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61年,可以说,鸿门火井是我国最早的天然气井之一。
这口井的天然气很可能是当地人民在钻凿水井的过程中发现的,可惜鸿门火井虽发现很早,但古人受时代所限无人重视。
为什么说西汉在此发现天然气苗是可信的,因为史籍所言西河郡、上郡即为现在的陕西榆林市、内蒙鄂尔多斯市一带,属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东北边缘,含油层属上三叠统延长组,有油气苗出露。
20世纪80年代末,尘封千年的天然气终于大放光彩,这里就是我国最大的大气田之一--陕甘宁大气田。
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石油井的国家之一。
秦汉时称石油为“肥”、“可燃水”。
在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中就有“高奴有洧水可燃”的记载。
秦汉时的高奴,即今延安附近,包括延长、延川在内。
因而可以断言,最迟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发现鄂尔多斯盆地陕北一带的石油及其可燃性了。
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记载:“清水又东径高奴县,合丰林水,《地理志》谓之洧水也。
故云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燃。
水上有肥,可按取用之。
”到了唐代,对陕西延长一带的石油,也有更加具体的记载。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四《延州肤施县》也有记载:“清水,俗名去斤水,北自金明县(今安塞)界流入,《地理志》谓之清水,其肥可燃。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主讲:马振芳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一、盆地勘探概况(一)盆地概况: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盆地范围北起阴山,南抵秦岭,西至六盘山,东达吕梁山。
盆地面积37万km2,本部面积25万km2。
行政区划分:内蒙15万km2, 陕西11万km2。
地形地貌:北部为沙漠、草原及丘陵区,地势相对平坦,平均海拔1200-1350m ;南部为黄土塬。
(二)地质概况1. 盆地演化: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
盆地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天然气主要在晚古生代,石油主要在中生代。
2. 构造单元划分:主要依据白垩系划分六个二级构造单元。
主要特征为南油北气。
a. 伊盟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b. 天环坳陷:主要发育构造、地层油气藏。
c. 伊陕斜坡:主要发育古地貌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
d. 渭北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e. 晋西挠褶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f. 西缘掩冲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3. 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系(0)、志留系(S)、泥盆系(D)外,其余地层均发育存在。
沉积岩厚度平均约6000m,纵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即中生界产油,古生界产气,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山西组、太原组和马家沟组。
部分地区本溪组也有。
4. 含气层系:主要有两套层系十八个地层组。
下古生界:以奥陶系(O)马家沟组顶部马五1~马五4白云岩气田为主。
上古生界:以二叠系(P)、石炭系(C)砂岩气田为主。
二叠系又以石盒子组盒8底部砂岩、山西组山2、太原组太1 砂岩为主要产气层;石炭系以本溪组底部砂岩为主要产气层。
(三)勘探历史阶段:1907 年第一口油井到现在近百年历史。
分六个阶段:1.1907 年~1949 年:延1 井发现油苗经历了清末官办期(1907年~1911 年)和中美合办期(1911 年~1919 年)。
2.1949 年~1969年:构造指导期,发现断层。
3.1970 年~1979 年:长庆油田会战阶段,第一个储量增长阶段。
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方案

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方案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和油藏资源。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能源资源,制定一项总体规划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包括规划目的、工作内容、实施步骤等方面的内容。
一、规划目的本规划旨在科学合理地规划鄂尔多斯盆地的能源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促进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工作内容1.能源资源储量调查与评估:对鄂尔多斯盆地的煤炭、天然气和油藏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根据资源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能源开发利用规划,明确资源开发的方向、重点和步骤。
3.技术支撑与市场分析:结合技术支撑和市场需求,推动鄂尔多斯盆地的能源开发利用工作,提高资源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能源开发利用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确生态保护措施和恢复方案,确保资源开发与生态环保的协调发展。
三、实施步骤1.制定总体规划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组织机构,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制定总体规划工作方案。
2.能源资源调查评估:开展资源调查评估工作,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根据资源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确定规划实施的方案和措施。
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结合生态环境现状,划定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保资源开发与生态环保的协调发展。
5.规划审核与实施:组织专家组对规划进行审核,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完善规划内容,最终确定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总结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开发利用基地,本规划工作方案的制定对于进一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及天然气发展规划(P80-115)

19992000源自200120022003
2004
2005
2006
年度
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产能建设,截止2006年底累计动用地质储量 5970.95×108m3,累计建井1377口,形成了89.8×108m3的年生产能 力。
长庆气区2006年底天然气探明储量动用情况表
气田(区块)
靖边 榆林气田南区
平均压力系数0.945 气藏温度:平均105.1℃。
温度梯度为2.927 ℃/100m 流体性质:甲烷93.89%,CO25.14%,H2S1494928mg/m3,平均691mg/m3
靖边气田属于岩性圈闭、弹性气驱、无边底 水、常压、低渗、低丰度、低产的深层气藏。
靖边气田含气面积分布图
靖边气田产能建设始于1996年,至1998年底,利用探井累计建产能12亿方; 1999年进入开发建设阶段,通过开展排水采气、定压定产生产、区块关井测压 等开发试验和各种综合研究工作,不断地调整挖潜和实施有效的工艺措施,实 现了气田的高效开发。截止2006年底,累计动用地质储量3763.65×108m3,形成 了50×108m3年生产能力。
鄂尔多斯盆地 地质概况及天然气发展规划
目录
一、盆地地质概况 二、天然气勘探历程及资源现状 三、天然气开发历程及现状 四、天然气发展规划
三、天然气开发历程及现状
天然气开发历程及现状
(一)气田开发历程 (二)气田开发现状
(一)气田开发历程
1994年:靖边气田陕81井组的先导性开发试验拉开了长庆气田开发 的序幕;
陕200井区
低产低渗区 陕100井区
地方油区
陕227井区西
陕230井区
② 榆林气田
圈闭类型:地层-岩性 地 层:山西组山2段 岩 性:中粗粒是因石英砂岩 储集空间:残余粒间孔、溶孔、晶间孔 裂缝类型:不发育,少数微细裂缝 砂岩厚度:10~35m,平均16m 有效厚度:1.6~32.5m,平均8.5m 孔 隙 度:平均6.2% 渗 透 率:0.1~10md,平均4.521md 气藏压力:平均26.80Mpa,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的油气运移

y
泥 岩位 于
3
T
;
3
犷 中部
3
,
深 (恢 复 后 最 大埋 深
3
下同 )
2 3 2。 以
,
9 % 0
,
异 常 压 实幅 度近 于
l y
位于
T
少 上部 深 度
,
2 7 0 0m
,
孔 隙度
,
环
,
①
华 北石 油 局 第 三普查 勘 探大队
,
鄂 尔多 斯 盆 地 西 缘 北 段 上 古 生 界 油 气 生 成 期 及 运 移 期 研 究 报告
,
、
发表有 关 煤
第
1
期
,
罗 昌图
鄂 尔 多斯盆地东 部的 油 气运移
:
中 为 一 直 线段
代表 了 正 常 压 实趋 势
。
;
下 段属 压实 剧变 阶 段
,
,
泥 岩 孔 隙 度 比 按 正常 压实 趋 势
. .
大
,
为 异 常压 实 带
,
图
2
为盆 地西 缘 典 型 压 实剖 面
2 3 4一 2 5 0拜s
、
这
种 格 局 除受 制 于 源岩 母质 类 型 地 质构 造 演化 及 聚 集
,
。 、
成烃
保 存诸
条 件外
油气 运 移规 律 亦属 重 要 影 响
因 素 之一 1
泥 岩 压 实作 用 与 油 气 初 次运移
鄂 尔 多斯 地 区 泥 岩孔 隙度 一 深度
图
1
鄂尔多 斯盆地 构造 分 区 及 油气 聚 集 区 示意 图
,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盆地基本概况,油气分布特征,构造特征、储层类型、烃源岩特征、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由于其具有与我国东、西部明显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因而有着独特的油气聚集规律和分布特征。
主要表现在:①古生界以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烃源岩分布面积较广,且较稳定;②古生界以生气为主,而中生界以生油为主,油、气生成高峰时期趋于一致;③盆地主体部分地层平缓(地层倾角< 1°),构造简单,并少见断裂,储集岩物性较差,因此油气以短距离运移为主,而油藏以自生自储岩性----地层圈闭为主。
根据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研究方法,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特征,该盆地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定源(烃源岩评价)→定时(生烃高峰或关键时刻)→定灶(生烃中心或生油洼陷)→定向(油气运移方向)→定位(油气运聚单元),下面根据这一原则,对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予以初步分析。
烃源岩基本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存在J2,T3,C-P,O2四套烃源岩,其中几湖相泥岩和C一P系煤系泥岩是两套主要的烃源岩。
1.下古生界气源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残余有机质丰度一般在0.12 %-0.33 %之间,平均为0.21% -0.22 % 。
泥岩、泥灰岩烃源岩主要产于中奥陶统平凉组和上奥陶统克里摩里组、桌子山组及乌拉力克组,分布于中央古隆起西缘或南缘。
泥岩有机碳含量一般为0.4%-0.5 % ;泥灰岩残余有机碳含量大多在0.2%-0.5 % ,最高达1.11 %。
干酪根镜检、干酪根碳同位素及轻烃组成等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原始有机质类型为海相腐泥型生烃母质,即以Ⅰ-Ⅱ1型干酪根为主。
有机质成熟度大多已进人高成熟阶段,故以生气为主。
2.上古生界烃源岩石炭一二叠系气源岩主要是一套海陆过渡相及陆相含煤岩系,主要发育在下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总体上分布较广。
煤主要分布于太原组和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油_气_煤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

第10卷 第29期 2010年10月1671 1815(2010)29 7123 06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Sc i ence T echnology and Eng i neer i ngV o l10 N o 29 O ct 2010 2010 Sci T ech Engng地球科学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煤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丛 琳 李文龙(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163318)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石油分布在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中,侏罗系油藏受侵蚀河谷控制,三叠系的油藏受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天然气分布在上、下古生界,河流 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上古生界天然气分布,古风化壳岩溶潜台控制了下古生界天然气的分布;煤分布在石炭 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构造转折期和古气候控制了聚煤期。
石油、天然气和煤在盆地中呈现规律性叠置,不同构造单元叠置的样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降低勘探成本,应进行石油、天然气和煤综合勘探思路。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煤 鄂尔多斯盆地 成藏机理 分布规律中图法分类号 P618.13; 文献标志码A2010年6月21日收到,8月5日修改国家油气重大专项课题(2008ZX05007 03)资助第一作者简介:丛 琳(1983 ),女,黑龙江大庆人,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
E m ai:l congli ndq @163.co m 。
鄂尔多斯盆地为一大型多旋回克拉通沉积盆地,该盆地构造格局划分为伊盟隆起、陕北斜坡、渭北隆起、晋西褶曲带、天环坳陷和西缘逆冲带六个构造单元[1]。
盆地内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2 5],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油、气、煤矿产资源共存的盆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地质学者对该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矿种资源的成藏理论和勘探方法作了大量研究[6 14],但尚未将油、气、煤纳入一个系统中进行综合研究,本文通过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煤成藏因素分析,讨论油、气、煤的分布规律性,为进一步综合勘探提供思路。
鄂尔多斯盆地(陕西部分)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方案解析

鄂尔多斯盆地(陕西部分)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方案鄂尔多斯盆地能源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本世纪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开发基地,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省的陕北和关中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盆地总面积的30%。
区域内集中了我省绝大部分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但该区域特别是陕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距离能源化工产品目标市场较远,开发建设也面临一些重要的制约因素。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我省鄂尔多斯盆地能源矿产资源,统筹规划煤炭、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可再生等一次能源开发,统筹规划电力、煤化工和焦化等加工转化,统筹规划交通运输、电力输送和运输管道建设,统筹规划水资源利用和取水节水工程,统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统筹制定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又好又快建设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的安排部署,我省组织编制鄂尔多斯盆地(陕西部分)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一、规划区域范围包括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和杨凌等8市区,涉及神东、陕北、黄陇3个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和神府、榆神、榆横、吴堡、子长、渭北、彬长、黄陇等共8个煤田或矿区。
二、规划主要内容编制鄂尔多斯盆地(陕西部分)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及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可再生能源、煤化工(含焦化)、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城镇化发展等11个专项规划。
三、规划期限规划以2007年为基准年。
资源量采用2006年数据;生产、建设和消费量采用2007年统计数据;规划目标年为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对2030年作远景展望。
四、规划组织领导成立规划领导组、工作组、研究组及评估组。
(一)规划领导组领导组组长由分管省长担任,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交通厅、水利厅、建设厅、环保局、煤炭局及有关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成员。
规划领导组负责审定规划编制大纲,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议定规划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分布及利用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面积37×104km2。
自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在陕北钻探成功以来,已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油气勘探,可谓勘探历史悠久,然而对于天然气勘探来说,仍可看作是一个新的地区,因为盆地天然气大规模的研究、勘探和开发仍比较滞后,靖边、苏里格、榆林、乌审旗等4个上千亿立方米的大气田都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才发现。
因此,盆地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储量发现率低,天然气工业发展前景大。
鄂尔多斯盆地截至2004年底共探明8个气田,探明地质储量
11955.56×108m3,可采储量7082.56×108m3。
天然气藏主要以地层—岩性气藏为主,具有低孔、低渗、低压、低丰度等特征。
盆地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古生界,有C-P和O两套主力产层,勘探面积25×104km2。
其中上古生界预测资源量8.59×1012m3,有利勘探区带资源量为3.92×1012m3;下古生界预测资源量为2.36×1012m3,有利勘探区资源量为1.16×1012m3。
煤层甲烷资源主要分布在C-P 和J,预测煤层气资源11.2×1012m3,有利勘探区资源量为4.4×1012m3;另外盆地中生界还包括油田伴生气资源3416.94×108m3。
因此,盆地天然气资源潜力雄厚,资源配置合理,后备资源充足,预计到2010年,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可达15000×108~20000×108m3,可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资源战略接替基地。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煤成气及碳酸盐岩气)为10.95×1012m3,占全国二次资源评价天然气总资源量38×1012m3的三分之一,占最新资源评价结果50.6×1012m3的21%。
煤层气占全国煤层甲烷总量32.6×1012m3的34%。
盆地常规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为11945.76×108m3,探明率仅为11%,按已发现资源(探明+控制+预测)2.5364×1012m3计算,其所占比例约23%。
从天然气资源分布来看,盆地生烃气面积超过20×104km2,已探明储量主要分布在盆地内部不足5×104km2的范围内。
从勘探程度来看,1970年长庆油田会战以来,截止2004年底,盆地天然气勘探共完成二维数字地震9.711×104km,三维地震勘探308km2,天然气探井566口,进尺175×104m,平均探井密度0.23口/100km2,按国际通用标准,以探井密度对盆地勘探进行分类,成熟勘探区为大于50口
/100km2,高勘探程度区为50~10口/100km2,中等勘探程度区为10~1口/100km2,低勘探程度区小于1口/100km2,鄂尔多斯盆地勘探程度很低。
从勘探历史来看,从1990年至今3个五年计划中,天然气探明储量一直大幅度增加,“八五”探明天然气储量2300.13×108m3,“九五”探明天然气储量1593.82×108m3,“十五”前四年探明天然气储量8031.66×108m3,目前仍处于储量增长高峰期,预计2010年后天然气探明储量可达15000×108~20000×108m3。
因此,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还很低,可供勘探的资源潜力很大。
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长,给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大好机遇。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发利用,已具有良好的下游工业,在盆地北部已形成了天然气勘探和开发为主的天然气生产和外输基地,已建产能达到75×108m3,目前已建成了陕-京、靖-西、靖-宁、靖-榆以及长-呼等多条管线,西气东输管线(靖边-上海段)已成功供气。
同时,陕-京二线正在设计建设阶段,完备的管网设施有利地的促进了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
鄂尔多斯盆地处于我国中部地区,它兼有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中东部地区的市场优势,具有西接资源,东接市场的战略优势和市场优势。
正是由于鄂尔多斯盆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及地域优势,在国家天然气工业发展的战略格局中,处于极有利的地位,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今天,为天然气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大的机遇。
“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盆地又被中国石油列为加快发展的重点地区、油气产量增长、资源接替的三大主战场之一。
计划从2005 ~2010年,天然气勘探每年探明地质储量500×108m3,控制地质储量800×108m3,预测地质储量1000×108m3,到“十一五”末,长庆油田分公司累计可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5×1012m3,实现天然气资源序列的合理接替;天然气开发在榆林、靖边、子洲、榆林国际合作区及苏里格等气田动用地质储量3711×108m3,新建产能106×108m3,到“十一五”末累计建成天然气生产能力180×108m3,年生产天然气130×108m3。
这将有力地推动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的转化。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利用
1.“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J一几程,也是CNPC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工程,管道分新疆轮南一陕西靖边、陕西靖边一卜海同时建设。
工作进度要求是:2000年6月份编报完成项目建议书,12月份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2001年3月份完成评估论证和审批,争取2001年2季度正式动工兴建;2002年底先期建成靖边一卜海管道,2003年实现长庆气田向上海供气20亿立方米,2003年底以前建成轮南一靖边管线,从2004年开始,塔里木天然气参与东输,到2005年输气量达到120亿众方米,并确保稳定供气30年。
目前关于《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过专家
评估,下游市场协调与开拓工作正抓紧进行。
2.根据“西气东输”规划要求,2003年长庆气田除保证向北京等地大量供气的同时,参与“西气东输”的天然气量要达到20亿立方米,并能成为长供气源,这无疑加大了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力度。
根据长庆油田分公司“-t 五”规划,到2005年底,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探明储量将达到6000亿立方米,控制储量达到6000亿立方米,折合天然气探明储量1万亿立方米。
初步设想在2010年以前,将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产量达到100亿立方米,使鄂尔多斯盆地成为中国西部地区21世纪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为西部和中东部地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