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讲义#(精选.)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资料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资料

实验一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静态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学会由图解法求其平均摩尔气化热和正常沸点。

2.了解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克劳修斯-克拉贝龙(Clausius-Clapeyron)方程式的意义。

3.了解真空泵、恒温槽及气压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通常温度下(距离临界温度较远时),纯液体与其蒸气达平衡时的蒸气压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简称为蒸气压。

蒸发1mol液体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摩尔气化热。

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而变化,温度升高时,蒸气压增大;温度降低时,蒸气压降低,这主要与分子的动能有关。

当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液体便沸腾,此时的温度称为沸点,外压不同时,液体沸点将相应改变,当外压为101.325kPa时,液体的沸点称为该液体的正常沸点。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用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表示:(1)式中,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ΔvapHm为在温度T时纯液体的摩尔气化热。

假定ΔvapHm与温度无关,或因温度范围较小,ΔvapHm可以近似作为常数,积分上式,得:(2)其中C为积分常数。

由此式可以看出,以lnp对1/T作图,应为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由斜率可求算液体的ΔvapHm。

静态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是指在某一温度下,直接测量饱和蒸气压,此法一般适用于蒸气压比较大的液体。

静态法测量不同温度下纯液体饱和蒸气压,有升温法和降温法二种。

本次实验采用升温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所用仪器是纯液体饱和蒸气压测定装置,如图2-3-1所示:平衡管由A球和U型管B、C组成。

平衡管上接一冷凝管,以橡皮管与压力计相连。

A内装待测液体,当A球的液面上纯粹是待测液体的蒸气,而B管与C管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时,则表示B管液面上的(即A球液面上的蒸气压)与加在C管液面上的外压相等。

此时,体系气液两相平衡的温度称为液体在此外压下的沸点。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备课教案撰写要求一、认真钻研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教材体系结构和国际国内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明确重难点,精心安排教学步骤,订好学期授课计划和每节课的课时计划。

二、教师备课应以二学时为单位编写教案;一律使用教学事务部发放的教案本撰写,不得使用其他纸张。

在个人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的基础上,提倡集中备课、互相启发、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三、教案必须具备如下内容(每次课应在首页应写清楚):1、题目(包括章、节名称、序号);2、教学目的与要求;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4、教学方法;5、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主要部分,讲课具体内容);6、作业处理;7、教学小结。

四、教案必须每学期更新,开学初的备课量一定要达到或超过该课程课时总量的三分之一。

教案要妥善携带及保存,以备教学检查。

教学进度计划表填表说明1.本表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概要,也是学院进行教学检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认真填写,表中的基本信息和内容应填写完整,不得遗漏。

2.基本信息中的“课程考核说明及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考核的方式、成绩评定的方法、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考试的题型、考试时间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说明与要求等。

3.进度表中“教学内容”只填写章或节的内容,具体讲授内容不必写;每次课只能以2学时为单位安排内容。

4.进度表中的“教学形式及其手段”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教学形式及相关手段的说明,一般包括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练习、实验、讨论、案例等。

5.作业安排必须具体(做几题,是哪些题)。

6.进度表中的“执行情况”主要填写计划落实和变更情况。

7.教学进度计划表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审签后,不得随意变动,如需调整,应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同意,并在执行情况栏中注明。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1.1实验目的及要求1. 熟悉一级反应特点,了解反应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对一级反应速度的影响;2. 用量体积法测H2O2分解反应的反应速度常数和半衰期.并求反应活化能;3. 学会用图解法求出一级反应的反应速度常数。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物理化学实验讲义实验六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一、实验目的1、测定一级反响速率常数k,验证反响速率常数k与反响物浓度无关。

2、通过改变催化剂浓度试验,得出反响速率常数k与催化剂浓度有关。

二、实验原理H2O2在常温的条件下缓慢分解,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速率明显加快,其反响的方程式为: H2O2= H2O+1/2O2在有催化剂〔如KI〕的条件下,其反响机理为:H2O2+KI→KIO+ H2O 〔1〕 KIO→KI + O2 〔2〕其中〔1〕的反响速度比〔2〕的反响速度慢,所以H2O2催化分解反响的速度主要由〔1〕决定,如果假设该反响为一级反响,其反响速度式如下:?dcH2O2/dt?k'cKIcH2O2 〔3〕在反响的过程中,由于KI不断再生,故其浓度不变,与k'合并仍为常数,令其等于k上式可简化为:?dcH2O2/dt?kcH2O2 〔4〕积分后为: ln(ct/c0)??kt 〔5〕c0--- H2O2的初始浓度ct----反响到t时刻的H2O2浓度k---- KI作用下, H2O2催化分解反响速率常数反响速率的大小可用k来表示,也可用半衰期t1/2来表示。

半衰期表示反响物浓度减少一半时所需的时间,即c?c0/2代入〔5〕式得:t1/2=(ln2)/k关于t时刻的H2O2浓度的求法有许多种,本实验采用的是通过测量反响所生成的氧的体积量来表示,因为在分解的过程中,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氧的体积与已分解的H2O2浓度成正比,其比例常数是一定值即1H2O2?H2O?O22 - 1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t?0 c0 0 0t?t ct?c0?x x ct?K(V??Vt) c0?KV?1x 2V?—H2O2全局部解所产生的氧气的体积Vt----反响到t时刻时,所产生的氧气的体积x—反响到t时刻时,H2O2已分解的浓度式中K为比例常数,将此式代入速率方程式中,可得到:ln(ct/c0)?ln(V??Vt)/V???kt 即:ln(V??Vt)??kt?lnV?如果以t为横坐标,以ln(V??Vt)为纵坐标,假设得到一直线,即可验证H2O2催化分解反响为一级反响,由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速率常数k值。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新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新

实验五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一、实验目的1. 根据稀溶液的依数性测定萘的摩尔质量。

2. 掌握凝固点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稀溶液的凝固点较纯溶剂的凝固点降低,降低的数值仅取决于稀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可用下式表示:∆T f =K f ·b B (1)式中:∆T f =T f ,溶剂—T f ,稀溶液:凝固点降低b B :稀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K f :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准确量取一定量的溶剂m 溶剂和溶质m 溶质 配制成稀溶液后,分别测定溶剂和溶液的凝固点T f ,溶剂和T f ,稀溶液,即可由(1)式得出b B ,从而得出溶质的摩尔质量M 溶质 :三、仪器和药品SWC-LG B 凝固点实验装置 1套;25.0ml 移液管1支;分析天平(公用);环己烷,萘,冰块。

四、实验步骤1. 将约400ml 冷水加入冰浴槽中,加入碎冰块至600ml 刻度。

2.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25.0ml 环已烷加入洗净、干燥的凝固点测定管内,滑入小磁珠,将温度传感器插入橡胶塞中,然后将橡胶塞塞入凝固点测定管,塞紧。

3. 将凝固点测定管直接插入冰浴槽中,观察“∆T ”温差显示值,直至“∆T ”温差显示值基本保持不变(此时观察到凝固现象),记下显示窗中T 的值,此即为纯溶剂环己烷的粗测凝固点。

4. 取出凝固点测定管,在空气中使凝固的环已烷融化(升温至粗测凝固点之上约1~2℃时),擦干凝固点测定管,插入冰浴空气套管中,调节转子转速,使温度均匀下降。

观测、记录“∆T ”温差显示值,当温度先下降,再回升,至温差不再变化(稳定)持续30s 以上,此时温差显示值即为环己烷的凝固点。

5. 重复4. 步骤再做两次,取其平均值为T f ,溶剂。

6.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取萘0.1000~0.1500g ,加入凝固点测定管中升温至全部溶解后,同前法3. 、4. 操作,记录温度,至温度下降、回升、稳定、又下降。

绘出温度-时间曲线,以回升的最高点(或转折点)即为稀溶液凝固点。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一、物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验证和巩固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更能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原理,感受物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认真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仔细阅读实验教材和相关的参考资料,对于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其次,要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性能。

在实验室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如温度计、压力计、分光光度计等。

只有掌握了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另外,还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药品和材料,并确保其质量和纯度符合实验要求。

三、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是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的首要前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危险的化学药品和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如果不注意安全,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进入实验室要穿戴好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在使用化学药品时,要注意其毒性、腐蚀性和易燃性等特性,避免直接接触和误食。

对于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

在进行高温、高压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发生爆炸等事故。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妥善处理废弃物和剩余药品。

四、常见的物理化学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燃烧热是指 1 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通过测定物质的燃烧热,可以了解物质的能量变化和化学稳定性。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氧弹量热计来测量物质的燃烧热。

实验时,将待测物质放入氧弹中,充入氧气,然后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其燃烧。

通过测量燃烧前后体系的温度变化,结合仪器的热容和其他相关参数,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燃烧热。

(二)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当一种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溶液的凝固点会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讲义完全互溶双液系沸点-组成图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讲义完全互溶双液系沸点-组成图的测定
完全互溶双液系的沸点-组成图可分为三类(见图 3-11):液态混合物的沸点介于 二纯液体的沸点之间;液态混合物在某一组成具有最高沸点;液态混合物在某一组成 具有最低沸点。在最高或最低沸点处的混合物称为恒沸混合物,此时,平衡系统的气相 组成和液相组成相等。
图 3-11 完全互溶双液系的沸点-组成图
仪器和药品
实验原理
室温下两种液体混合后,按其相互溶解情况,可形成完全互溶、部分互溶和完全不 互溶三种类型的混合物。完全互溶的双液系,因两种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性,故在一定 外压下混合物沸腾时,平衡共存的气、液两相的组成通常不同。同时,混合物的沸点也 会随着平衡组成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在恒压下将溶液蒸馏,测定其相平衡温度(沸 点)和相平衡组成(气相组成,液相组成),描述这种关系的图,称为恒压下的沸点-组成 图。获得此类相图的方法称为蒸馏法。
仪器:平衡蒸馏仪一套(见图 3-12);阿贝折光仪(附带超级恒温水浴);调压器; 数字式温度计;取样管;洗耳球;移液管,漏斗。
药品:环己烷(A·R);无水乙醇(A·R)。
实验步骤
1.配制具有不同组成的环己烷-乙醇溶液 22 mL。打开连接在阿贝折光仪上的超级恒 温水浴,恒温于 250.1 oC。
2.向干燥蒸馏瓶中加入 22 mL 无水乙醇,盖好磨口塞,通冷却水。打开加热器电源 开关,缓慢调节调压器的输出电压至 20 V 左右,加热蒸馏瓶,待蒸馏瓶内的液体稳定沸 腾 3~5 min 后,记录沸点及大气压,切断电源。
作曲线上查得的各试样组成记入表 3-3。
表 3-3 二组分气-液平衡相图原始数据记录表
试剂加入量 V/mL 环己烷 无水乙醇
沸点/℃
气相冷凝液
折光率
y 环己烷
平衡液相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绪论一、物理化学实验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1、实验目的物化实验是物理化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进行专业课实验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有很大帮助,学生必须以认真的科学态度,做好每一个实验.实验的目的如下:〔1〕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学会常用仪器的操作;了解近代大中型仪器在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现象观察和数据处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2、实验要求〔1〕实验预习进实验室之前必须仔细阅读实验内容及基础知识与技术部分的相关资料,明确本次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及仪器、实验条件和需要测定的物理量等,在此基础上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简要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及实验数据记录表等.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要核对仪器与药品,看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向指导教师提出,然后对照仪器进一步预习,并接受教师的提问、检查,在教师指导下做好实验准备工作.〔2〕实验操作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验.仪器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可盲动;对于实验操作步骤,通过预习应做到心中有数,严禁"抓中药"式的操作〔看一下书,动一动手〕.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异常现象应仔细查明原因,或请教指导教师帮助分析处理;实验结果必须经教师检查,数据不合格的应重做,直至获得满意结果.要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即根据仪器的精度,把原始数据详细、准确、实事求是地记录在预习报告上.数据记录尽量采用表格形式,做到整洁、清楚,不随意涂改并经指导教师签字.实验完毕后,应清洗、核对仪器,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3〕实验报告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及时送指导教师批阅.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简明原理、实验仪器装置图、简单操作步骤、原始数据、数据处理、结果讨论和思考题.数据处理应有处理步骤,而不是只列出处理结果;结果讨论应包括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查阅文献的情况,对实验结果误差的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实验的心得体会及对实验的改进意见等.结果讨论是实验报告中的重要一项,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二、物理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在化学实验室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如何来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以及万一发生事故如何急救,都是每一个化学实验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本节主要结合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介绍安全用电常识及使用化学药品的安全防护等知识.1、安全用电常识物理化学实验使用电器较多,特别要注意安全用电.违章用电可能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火灾、甚至人身伤亡等严重事故.为了保障人身安全,一定要遵守以下安全用电规那么.〔1〕防止触电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实验开始时,应先连接好电路再接通电源;修理或安装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实验结束时,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使用高压电源应有专门的防护措施.如果有人触电,首先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2〕防止发生火灾及短路电线的安全通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使用的保险丝要与实验室允许的用电量相符.室内若有氢气、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应避免产生电火花.继电器工作时、电器接触点接触不良及开关电闸时均易产生电火花,要特别小心.如遇电线起火,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电线、电器不能被水浸湿或浸在导电液体中;线路中各接点应牢固,电路元件两端接头不要互相接触,以防短路.〔2〕电器仪表的安全使用使用前首先要了解电器仪表要求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是三相电还是单相电,以及电压的大小〔如380V、220V〕.须弄清电器功率是否符合要求及直流电器仪表的正、负极.仪表量程应大于待测量,待测量大小不明时,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实验前要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正确,经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接通电源.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如不正常声响、局部温度升高或嗅到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教师进行检查.2、使用化学药品的安全防护〔1〕防毒实验前,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操作有毒性化学药品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避免与皮肤接触;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并小心使用.不要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离开实验室要洗净双手.〔2〕防爆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在比例处于爆炸极限时,受到热源〔如电火花〕诱发将会引起爆炸.因此使用时要尽量防止可燃性气体逸出,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紧使用明火和和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并防止其他物品撞击产生火花.另外,有些药品如乙炔银、过氧化物等受震或受热易引起爆炸,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严禁将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放在一起;久藏的乙醚使用前应除去其中可能产生的过氧化物;进行易发生爆炸的实验,应有防爆措施.〔3〕防火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等非常容易燃烧,使用时室内不能有明火、电火花等.用后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灾.实验室内不可存放过多这类药品.另外,有些物质如磷、金属钠及比表面很大的金属粉末<如铁.铝等>易氧化自燃,在保存和使用时要特别小心.实验室一旦着火不要惊慌,应根据情况选不同的灭火剂进行灭火.以下几种情况不能用水灭火:①有金属钠、钾、镁、铝粉、电石、过氧化钠等时,应用干沙等灭火;②密度比水小的易燃液体着火,应采用泡沫灭火器;③有灼烧的金属或熔融物的地方着火时,应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④电器设备或带电系统着火,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4〕防灼伤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冰醋酸等都会腐蚀皮肤,特别要防止溅入眼内.液氧、液氮等低温也会严重灼伤皮肤,使用时要小心.万一灼伤应及时冶疗.3、汞的安全使用汞中毒分急性扣慢性两种.急性中毒多为高汞盐〔如HgCl2〕入口所致,0.1~0.3 g即可致死.吸入汞蒸汽会引起慢性中毒,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便秘、贫血、骨骼和关节疼痛、精神衰弱等.汞蒸气的最大安全浓度为0.1 mg·m-3,而20℃时汞的饱和蒸气压约为0.16 Pa,超过安全浓度130倍.所以使用汞必须严格遵守下列操作规定:〔1〕储汞的容器要用厚壁玻璃器皿或瓷器,在汞面上加盖一层水,避免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同时应放置在远离热源的地方.一切转移汞的操作,应在装有水的浅瓷盘内进行.〔2〕装汞的仪器下面一律放置浅瓷盘,防止汞滴落到桌面或地面上.万一有汞掉落,要先用吸汞管尽可能将汞珠收集起来,然后把硫磺粉撒在汞溅落的地方,并摩擦使之生成HgS,也可用KMnO4溶液使其氧化.擦过汞的滤纸等必须放在有水的瓷缸内.〔3〕使用汞的实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手上若有伤口,勿接触汞.三、物理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及数据表达由于实验方法的可靠程度,所用仪器的精密度和实验者感官的限度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得一切测量均带有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因此,必须对误差产生的原田及其规律进行研究,方可在合理的人力物力支出条件下,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再通过实验数据的列表、作图、建立数学关系式等处理步骤,使实验结果成为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这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1、误差的分类按其性质可分为如下三种:〔1〕系统误差〔恒定误差〕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在条件改变时按某—确定观律变化的误差.①实验方法的缺陷,例如使用用了近似公式;②仪器药品的不良,如电表零点偏差,温度计刻度不准,药品纯度不高等;③操作者的不良习惯,如观察视线偏高或偏低.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可以发现系统误差的存在,针对产生的原因可采取措施,使其尽量减少,但不能消除.〔2〕过失误差这是一种明显歪曲实验结果的误差.它无规律可循,是由操作者读错、记错所致,只要加强责任心,此类误差可以避免.发现有此种误差产生,所得数据应予以剔除.〔3〕偶然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绝对值时大时小,符号时正时负,但随测量次数的增加,其平均值趋近于零,即具有抵偿性,此类误差称为偶然误差.它产生的并不确定,一般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如大气压、温度的波动>,操作者感观分辨能力的限制所致.2、测量的准确度与测量的精密度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即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而真值是指用已消除系统误差的实验手段和方法进行足够多次的测量所得的算术平均值或者文献手册中的公认值.精密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及测量值有效数字的位数.因此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是有区别的,高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有高准确度,但高准确度必须有高精密度来保证.3、误差的表达方法〔1〕误差一般用以下三种方法表达:①平均误差 n d i ∑=δ 其中d i 为测量值x i 与算术平均值x 之差,n 为测量次数,且n i n xx i ,...,2,1,==∑.②标准误差 12-=∑n d iσ③偶然误差 σ675.0=P平均误差的优点是计算简便,但用这种误差表示时,可能会把质量不高的测量掩盖住.标准误差对一组测量中的较大误差或较小误差感觉比较灵敏,因此它是表示精度的较好方法,在近代科学中多采用标准误差.〔2〕为了表达测量的精度,又分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两种表达方法.①绝对误差 它表示了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即测量的准确度.其表示方法为δ±x 或σ±x .②相对误差它表示测量值的精密度,即各次测量值相互靠近的程度.4、有效数字当对一个测量的量进行记录时,所记数字的位数应与仪器的精密度相符合,即所记数字的最后一位为仪器最小刻度以内的估计值,称为可疑值,其他几位为准确值,这样一个数字称为有效数字,它的位数不可随意增减.在间接测量中,须通过一定公式将直接测量值进行运算,运算中对有效数字位数的取舍应遵循如下规那么:①误差一般只取一位有效数字,最多两位;②有效数字的位数越多,数值的精确度也越大,相对误差越小;③若第一位的数值等于或大于8,那么有效数字的总位数可多算一位,如9.23虽然只有三位,但在运算时,可以看作四位;④运算中舍弃过多不定数字时,应用"4舍6入,逢5尾留双"的法那么;⑤在加减运算中,各数值小数点后所取的位数,以其中小数点后位数最少者为准;⑥在乘除运算中,各数保留的有效数字,应以其中有效数字最少者为准;⑦在乘万或开方运算中,结果可多保留一位;⑧对数运算时,对数中的首数不是有效数字,对数的尾数的位数,应与各数值的有效数字相当;⑨算式中,常数e, 及乘子2和某些取自手册的常数不受上述规那么限制,其位数按实际需要取舍.5、数据处理物理化学实验数据的表示法主要有如下三种方法:列表法、作图法、数学方程式法.〔1〕列表法将实验数据列成表格,排列整齐,使人一目了然.这是数据处理中最简单的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表格要有名称.②每行<或列>的开头一栏都要列出物理量的名称和单位,并把二者表示为相除的形式.因为物理量的符号本身是带有单位的,除以它的单位,即等于表中的纯数字.③数字要排列整齐,小数点要对齐,公共的乘方因子应写在开头一栏与物理量符号相乘的形式,并为异号.④表格中表达的数据顺序为;由左列右,由自变量到因变量,可以将原始数据和处理结果列在同一表中,但应以一组数据为例,在表格下面列出算式,写出计算过程.〔2〕作图法作图法可更形象地表达出数据的特点,如极大值,极小值,拐点等,并可进一步用图解求积分、微分、外推、内插值.作图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图要有图名.例如"ln K -1/T图"等.②要用市售的正规坐标纸,并根据需要选用坐标纸种类:直角坐标纸、三角坐标纸,半对数坐标纸、对数坐标纸等.物理化学实验中一般用直角坐标纸,只有三组分相图使用三角坐标纸.③坐标轴,自变量位横轴,函数为纵轴.④适当选择坐标比例,以能表达出全部有效数字为准.⑤无特殊需要,不必从坐标轴原点作标度起点,从而略低于最小的测量值的整数开始,这样能充分利用坐标纸,使全图分布均匀.⑥在轴旁注明该轴变量的名称及单位,在纵轴的左面和横轴的下面注明刻度实验不应写在坐标轴旁或代表点旁.⑦代表点:将测得数量的各点绘于图上,在点的周围画上O、X、□、△等符号,其面积之大小应代表测量的精确度,若测量的精确度大,那么符号应小些,反之那么大些,在一X图纸上作有数组不同的测量值时,各组测量值的代表点应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以示区别,并需在图上注明.⑧曲线:用曲线尽可能接近实验点,但不必全部通过各点,只要各点均匀的分布在曲线两侧邻近即可,一般原那么为:曲线两旁的点数量近似相等;曲线与点间的距离尽可能小;曲线两侧各点与曲线距离之和接近相等;曲线应光滑均匀.⑨曲线上作切线:一般用镜像法,若在曲线的指定点作切线,可取一平而薄的镜子,使其垂直于图面上,并通过曲线上待作切线的点P,然后让镜子绕P点转动,注意观察镜中曲线影像,当镜子转到某一位子,使得曲线与其影像刚好平滑的连成一条曲线时,过P点沿镜子作一直线即为P点的法线,过P点再作法线的垂线就是曲线上P点的切线.实验一碳酸钙分解压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一种测定平衡压力的方法——静态法.2、初步掌握普通真空操作技术,中高温的控制和测温方法.3、测定各温度下碳酸钙的分解压,从而计算在一定温度X 围内的ΔH 〔CaCO 3分 解的反应热〕的平均值.二、实验原理碳酸钙高温分解,并吸收一定热量,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在这个反应体系内存在固态CaCO 3<s>、固态CaO <s>及气态CO 2<g>这三个单独的相,基本上不互相溶解.因此在一定温度时,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上式中:2CO P 表示在反应温度下,碳酸钙分解达平衡时CO 2压力; θP 为标准压力θP = 100 kPa.CaCO 3在一定温度下,分解达平衡时,CO 2的压力保持不变,称为分解压,分解压的数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按照等压方程式的积分式:r m S ∆为反应的熵变化,R 为气体常数.在一定温度X 围内因Δr S m 及Δr H m 变化不大,可视为常数,故可将上式改写为:以ln K θ对1/T 作图,得一直线,其斜率及截距分别为/r m A H R =-∆及/r m B S R =∆,由此可求出CaCO 3分解反应的反应热〔平均值〕及反应平均的熵变化.应该注意,ΔH 值会随温度变化,但在一个不太大的温度X 围内,变化不多,故可以认为其平均值是常数,故而可用上式处理.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SK2-1-10H 电阻炉 一台石英管 一支控温仪 一台瓷舟 一个DP-A 精密数字压力计 一台 胶塞 一个循环水多用真空泵 一台 电子天平一台2、试剂:粉状CaCO 3〔A.R.〕图1 实验装置图1.管状电炉引线接温度控制器2. 胶塞3. 管状电炉4. 高铝瓷管或石英管5. 热电偶接温度控制器 6. 小瓷舟 7. 压力计 8. 缓冲瓶 9、10. 三通活塞四、实验步骤1、称取约5克粉状CaCO3装在一小瓷舟内〔或将小瓷舟装满即可〕,送入石英管内相当于电炉的中心部位,然后用橡皮塞紧塞石英管.2、抽真空.先将两三通阀门9、10置于三通的位置,启动真空泵.再将与真空泵相连三通阀10置于与大气隔断而与系统相通的位置,将系统抽真空〔这是必要的,目的是要排净系统内原有气体〕,待到压力计数值不再变化后,将三通阀9旋转到石英管与压力计相通位置,将三通阀10旋转到泵与大气相通,停止抽真空.停留10分钟后,检查压力有无变化.如果压力计指示体系压力在增加,表示系统漏气.应找出漏气原因,解决后,再检查至不漏气为止.3、确定系统不漏气后,接通电源加热管状电炉,同时将热电偶插入管状电炉中央孔中,与温度控制器相连.通电,设定温度控制器的温度为600℃.4、当温度约为600℃时,二次抽真空〔排除剩余空气〕.方法如下:首先启动真空泵,然后将三通阀10置于与大气隔断而与系统相通的位置,三通阀9置于三通位置,二次抽真空时间不可过长,大约1—2分钟即可,记录该温度下压力值.5、调节控温仪至700℃,恒温后,每隔5分钟读取一次压力值,直至两次压力差变化不超过2%,在700-900℃之间,按上述过程测定8组数据,即每隔25℃测定一次压力.6、整理仪器.五、注意事项1、启停真空泵前,必须使泵与大气相通.2、压力计使用前必须置零.六、数据处理1、记下实验时之室温、大气压力和所测定的几个不同温度下的温度和压力数据于记录表中,并计算处理.室温℃大气压kPa 样品g2、以ln Kθ对1/T作图,可近似的视为直线,并以下式表示:θ=+,可用图解法确定A、B的值.ln(1/)K A T B3、求CaCO3分解反应Δr H m的平均值.4、从实验数据中,求出Pco2=100kPa时CaCO3的分解温度.七、思考题1、为什么装有粉状碳酸钙的小瓷舟要放在相当于电炉的中央部分?2、如何确定在一定温度下碳酸钙分解是否达平衡?3、碳酸钙分解实验中,碳酸钙是否需要准确称量?实验二乙醇物性常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种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方法,了解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外压与沸点的关系〕及求气化热的方法.2、掌握用乌氏粘度计测量溶液粘度的方法.3、了解粘度的物理意义、测定原理和方法.4、掌握数字压力计、真空泵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1、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在封闭物系中,一定温度下,纯液体与其蒸气达到平衡时的压力,称为该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它与温度有关,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有一定的饱和蒸气压,它门的关系可以近似用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表示:2ln vap mH d p dT RT∆=〔1〕 此处:vap m H ∆——纯液体的摩尔蒸发热mol KJ /R ——摩尔气体常数〔8.314-1-1J mol K ⋅⋅〕若温度改变的区间不大,可视ΔH 为常数,积分上式得:ln vap m H P B RT∆=-+〔2〕〔2〕式中ln P 与1/T 有线性关系,由实验数值作图,得出此直线斜率vap mH m R∆=-,由斜率可求出液体的摩尔蒸发热.测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方法主要分三类:〔1〕静态法——在某一固定温度直接测量饱和蒸气压的压力. 〔2〕动态法——在不同外部压力下测定液体的沸点.〔3〕饱和气流法——在液体表面上通过干燥的气流,调节气流速度使能被液体的蒸气所饱和.然后进行气体分析,计算液体的蒸气压.本实验采用第一种方法,此法基于液体在沸点时的饱和蒸气压力与外压达到平衡,控制不同温度,得到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静态法准确性较高,即使蒸气压只有133.3Pa 左右也可测定.静态法以等位计的两臂液面等高来观察平衡较灵敏.对较高温度下的蒸气压测定,由于温度难以控制而准确度较差.2、粘度的测定:当流体受外力作用产生流动时,在流动着的液体层之间存在着切向的内部摩擦力.如果要使液体通过管子,必须消耗一部分功来克服这种流动的阻力.在流速低时管子中的液体沿着与管壁平行的直线方向前进,最靠近管壁的体液实际上是静止的,与管壁距离愈远,流动的速度也愈大.流层之间的切向力f 与两层间的接触面积A 和速度差υ∆成正比,而与两层间的距离x ∆成反比:xAf ∆∆=υη〔1〕 上式中,η是比例系数,称为液体的黏度系数,简称黏度.黏度系数的单位在C.G.S.制中用"泊"表示,在国际单位制〔SI 〕中用Pa s ⋅表示,1泊=110Pa s -⋅液体的黏度可用毛细管法测定.泊肃叶〔Poiseuille 〕得出液体流出毛细管的速度与黏度系数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VLtpr 84πη=〔2〕式中,V 为在时间t 内流过毛细管的液体体积;p 为管两端的压力差;r 为管半径;L 为管长.按式〔2〕由实验直接来测定液体的绝对黏度是困难的,但测定液体对标准液体〔如水〕的相对黏度是简单实用的.在已知标准体液的绝对黏度时,即可算出被测液体的绝对黏度.设两种液体在本身重力作用下分别流经同一毛细管,且流出的体积相等,那么:VLt p r 81141πη=;VLt p r 82242πη=⇒221121t p tp =ηη 〔3〕 式中,ρhg p =,其中h 为推动液体流动的液位差;ρ为液体的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如果每次取用试样的体积一定,那么可保持h 在实验中的情况相同,因此可得:221121t t ρρηη=〔4〕 若已知标准液体的黏度和密度,那么可得到被测液体的黏度.本实验以纯水为标准液体,利用乌氏毛细管粘度计测定指定温度下的乙醇的黏度. 三、仪器和药品1、仪器:饱和蒸气压测定仪器〔如图1所示〕全套图1饱和蒸气压测定仪器循环水多用真空泵一台 ZH-2B 玻璃恒温水浴一套乌氏毛细管粘度计〔如右图所示〕<0.6—0.7mm> 一支秒表1块吸耳球1个吊锤1个橡皮管2段橡皮夹1个吹风机1个滴管2支或移液管2支2、药品:蒸馏水,无水乙醇〔A.R.〕四、实验步骤1、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1〕系统漏气检查:关闭放气阀2和接真空泵的阀3,打开阀1.接通电源.待抽气泵正常运转四、五分钟后,打开阀3,使系统减压.此时压力计的显示压力随系统减压程度的加大而减小.当压力计显示压力为-10~-15KPa时,关闭阀3,如果在五分钟内,压力计显示压力基本不变.那么表明系统不漏气;若有变化,那么说明漏气,应仔细检查各接口处直至不漏气为止.〔2〕不同温度下乙醇的饱和蒸气压的测定:自30℃起液体温度每升高2—3℃左右测定一次,每次重复三遍,以取平均值.测9~10个点.测定方法如下:接通冷却水,关闭放气阀2和接真空泵的阀3,打开阀1,接通电源,使真空泵运转.正常运转后,打开放气阀2,由于系统减压,压力计变负,同时有气泡自平衡管C管逸出,气泡逸出的速度以一个一个地逸出为宜,不能成串成串地逸出.在平衡管B管液面上的压力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乙醇的蒸气压,另一部分空气的压力.在测定时,必须将A 管内空气排除后,才能保证B 管液面上的压力为乙醇的蒸气压,否那么所测得的将是空气与乙醇蒸气的混合压力.为此可用下述方法将 A 球内的空气排除:如果室温在20℃附近,应减压.此时A、B之间的空气将不断随乙醇蒸气经C 管逸出,如此抽气1~2分钟,可认为残留的空气分压已降至实验误差以下,不影响测试结果.然后关闭抽气阀3,微微打开放空阀2〔切不可太快,以免空气倒灌入A球.如果发生空气倒灌,那么需要重新排气〕.当C 管与B 管中两液面趋于水平时,将阀1关闭,然后在同一温度下测定两次.温度升高后测定手续与上面相同,只是温度升高后乙醇的饱和蒸气压加大,压差减少.测定时的温度要求恒定.2、粘度的测定:〔1〕先用热洗液〔经砂心漏斗过滤〕将黏度计浸泡,再用自来水、蒸馏水分别冲洗几次,每次都要注意反复流洗毛细管部分,洗好后烘干备用.。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备课教案撰写要求一、认真钻研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教材体系结构和国际国内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明确重难点,精心安排教学步骤,订好学期授课计划和每节课的课时计划。

二、教师备课应以二学时为单位编写教案;一律使用教学事务部发放的教案本撰写,不得使用其他纸张。

在个人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的基础上,提倡集中备课、互相启发、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三、教案必须具备如下内容(每次课应在首页应写清楚):1、题目(包括章、节名称、序号);2、教学目的与要求;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4、教学方法;5、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主要部分,讲课具体内容);6、作业处理;7、教学小结。

四、教案必须每学期更新,开学初的备课量一定要达到或超过该课程课时总量的三分之一。

教案要妥善携带及保存,以备教学检查。

教学进度计划表填表说明1.本表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概要,也是学院进行教学检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认真填写,表中的基本信息和内容应填写完整,不得遗漏。

2.基本信息中的“课程考核说明及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考核的方式、成绩评定的方法、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考试的题型、考试时间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说明与要求等。

3.进度表中“教学内容”只填写章或节的内容,具体讲授内容不必写;每次课只能以2学时为单位安排内容。

4.进度表中的“教学形式及其手段”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教学形式及相关手段的说明,一般包括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练习、实验、讨论、案例等。

5.作业安排必须具体(做几题,是哪些题)。

6.进度表中的“执行情况”主要填写计划落实和变更情况。

7.教学进度计划表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审签后,不得随意变动,如需调整,应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同意,并在执行情况栏中注明。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2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3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4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5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6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7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8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9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0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1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2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3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4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5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质完全吸收,然后称量吸收物质增加的重量,便可计算蒸气的分压,这个分压就是该温度下被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教案撰写要求一、认真钻研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教材体系结构和国际国内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明确重难点,精心安排教学步骤,订好学期授课计划和每节课的课时计划。

二、教师备课应以二学时为单位编写教案;一律使用教学事务部发放的教案本撰写,不得使用其他纸张。

在个人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的基础上,提倡集中备课、互相启发、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三、教案必须具备如下内容(每次课应在首页应写清楚):1、题目(包括章、节名称、序号);2、教学目的与要求;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4、教学方法;5、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主要部分,讲课具体内容);6、作业处理;7、教学小结。

四、教案必须每学期更新,开学初的备课量一定要达到或超过该课程课时总量的三分之一。

教案要妥善携带及保存,以备教学检查。

教学进度计划表填表说明1.本表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概要,也是学院进行教学检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认真填写,表中的基本信息和内容应填写完整,不得遗漏。

2.基本信息中的“课程考核说明及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考核的方式、成绩评定的方法、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考试的题型、考试时间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说明与要求等。

3.进度表中“教学内容”只填写章或节的内容,具体讲授内容不必写;每次课只能以2学时为单位安排内容。

4.进度表中的“教学形式及其手段”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教学形式及相关手段的说明,一般包括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练习、实验、讨论、案例等。

5.作业安排必须具体(做几题,是哪些题)。

6.进度表中的“执行情况”主要填写计划落实和变更情况。

7.教学进度计划表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审签后,不得随意变动,如需调整,应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同意,并在执行情况栏中注明。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 1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 2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 3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 4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 5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 6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7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8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9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0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1 页/讲稿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第12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3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4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5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在某一温度下将被测液体放在一个密闭的体系中,直接测量其饱和蒸气压,此法一般适用于蒸气压比较大的液体。

(3)动态法利用当液体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液体沸腾的原理,测定液体在不同外压时的沸点就可求出不同温度下的蒸气压。

4.3 实验仪器与用品饱和蒸汽压测定装置一套(见图1),真空泵1台,数字式压力计1台1. 缓冲球2. 搅拌器3. 温度计4. 冷凝管5. 平衡管6. 缓冲瓶7 冷阱8.恒温水浴图1 饱和蒸汽压测定装置第16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温度计,搅拌器,加热器。

异丙醇。

4.4 实验步骤1.安装装置面板图示连接仪器及装置。

开机预热5-10分钟,在系统与大气相通时置零。

2.装样将平衡管(又称等位计、等压计)内装入适量待测液体异丙醇。

A球管约2/3体积,U形管两边各1/2体积。

3.系统气密性检查将稳压瓶上的通大气阀关闭,打开接系统和真空泵的两个阀门;开启真空泵,抽至一定真空度时,关闭通真空泵阀门,并观察仪器显示数值(-53~-67kPa),数值没有明显的下降说明系统气密性很好;否则需要第17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8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19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点,作相当于环境温度之平行线JI交折线于I过I点作ab垂线,然后将FH线和GD线外延交ab线A、C两点,A点与C点所表示的温度差即为欲求温度的升高ΔT。

图中AA′为开始燃烧到温度上升至环境温度这段图3-1 恒温式氧弹量热计1-氧弹;2-温度传感器;3-内筒;4-空气隔层;5-外筒;6-搅拌时间Δt1内,由环境辐射进来和搅拌引进的能量而造成体系温度的升高必须扣除,CC′为温度由环境温度升高到最高点D这一段时间Δt2内,体系向环境辐射出能量而造成体系温度的降低,因此需要添加上。

由此可见AC两点的温差是较客观地表示了由于样品燃烧致使量热计温度升第20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高的数值。

有时量热计的绝热情况良好,热漏小,而搅拌器功率大,不断稍微引进能量使得燃烧后的最高点不出现,如图3-2与3-3所示。

这种情况下ΔT仍然可以按照同样方法校正。

第21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22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23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24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图6-1 Q s -n 0图3、本实验系统可视为绝热,硝酸钾在水中溶解是吸热过程,故系统温度 下降,通过电加热法使系统恢复至起始温度,根据所耗电能求得其溶解 热:Q = IVt = I 2Rt 。

本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6.3 实验仪器与用品量热计(包括杜瓦瓶、电加热器、磁力搅拌器)1套,反应热数据采 集接口装置1台,精密稳流电源1台,计算机1台,打印机1台,电子 天平1台,台天平1台;硝酸钾(A.R.)约25.5g ,蒸馏水216.2g 。

6.4 操作步骤计算机恒流源搅拌器 溶解热测量数据采集接口装置+-++--量热器加热丝温度传感器串行通讯线缆打印机图6-2 微机测定溶解热实验系统连接图(NDRH-IS 型)第 25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1.按照仪器说明书正确安装连接实验装置,如图。

2.在电子天平上依次称取八份质量分别约为2.5、1.5、2.5、3.0、3.5、 4.0、4.0、4.5 g 的硝酸钾(应预先研磨并烘干),记下准确数据并编号。

3.在台天平上称取216.2 g 蒸馏水于杜瓦瓶内。

4.打开数据采集接口装置电源,温度探头置于空气中预热3min ,电 加热器置于盛有自来水的小烧杯中。

第26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27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28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浓度又难于直接测定,实验总是用稀溶液,并控制条件使其晶体析出量很少,所以以起始浓度代替平衡浓度,对测定结果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图7-1 冷却曲线图7-2 冷却曲线本实验测纯溶剂和溶液凝固点之差,由于差值较小,所以测温需用较精密仪器,本实验使用FPD-2A/3A型凝固点温差测定仪。

7.3 实验仪器与药品FPD-2A/3A型凝固点测定仪1套(见图7.3),烧杯2个,压片机1个,移液管(25mL)1只。

环己烷,萘和冰。

图7-3 FPD-2A/3A型凝固点测定仪装置第29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7.4 实验步骤1.按图7-3连接好仪器设备,接通电源。

2.从加水口加入冰水混合物,拉动搅拌杆,测量调节水浴温度使其低于环己烷凝固点温度2~3℃(约在2.5℃左右)。

并不断加入碎冰同时搅拌使冰浴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3.测量管放入空气套管中(空气套管放入冰浴里),将温差测量仪第30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31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8.2 实验原理1.液体的沸点是指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和外压相等时的温度。

在一定外压下,纯液体的沸点有确定的值。

但对于完全互溶的双液系,沸点不仅与外压有关,而且还与双液系的组成有关。

2.用阿贝折射仪测定气液组成的折光率,来获得气液组成。

8.3 实验仪器与药品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装置一套(见图8-1),阿贝折射仪一台,超级恒温.槽1台,吸液管20只。

环己烷(A.R)和异丙醇(A.R)图8-1 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装置8.4 实验步骤1.配置含乙醇为5%、10%、25%、35%、50%、75%、85%、90%和95%质量的环己烷标准溶液。

第32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n与质量分数2.分别测定上述9个标准溶液的折光率,然后绘制20D的关系曲线(课时少的有实验教师或实验员准备)。

3.安装好干燥的沸点仪(见图8-1)。

4.加入纯乙醇25ml左右,盖好瓶塞,使电热丝浸入液体中,温度探头到液面1/3处。

第33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8.7 数据处理与处理表8-1 气液相的折光率及其乙醇质量分数室温____________℃大气压____________kPa样品号t(沸点)/℃液相组成气相组成20Dn W%(乙醇)20Dn W%(乙醇)12…8.8 实验注意事项1.在测定纯液体样品时,沸点仪必须是干燥的。

2.在整个实验中,取样管必须是干燥的。

3.本实验的超级恒温槽的温度必须调至25℃(因为本实验环已烷-乙醇的标准溶液的折射率是在25℃测定)4.将取样至阿贝折射仪测定时,取样管应该垂直向下。

5.在使用阿贝折射仪读取数据时,特别要注意在气相冷凝液样与液相液样之间一定要用擦镜纸将镜面擦干。

6.注意线路的连接,加热时,应缓慢将电流控制旋钮至合适位置(<2A)。

7.如电热丝未接通,则关闭电源,首先检查线路,然后检查电热丝的接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第34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8.9 思考题1.整流器中收集气相冷凝液的袋状的大小对结果有什么影响?2.待测液溶液的浓度是否需要精确计量?为什么?第35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2.了解实验室常用电极使用和处理方法以及盐桥制备方法。

9.2 实验原理测定电池电动势在物理化学实验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十分广泛。

如平衡常数测定.活度系数,溶解度,络合常数以及某些热力学函数的改变量等均可通过电动势测定来求得。

电池的电动势不能用伏持计或万用表来测量;因为电池存在内阻,若伏持计中通过的电流为I,电阻为R.伏特计读数为V,电池电动势为E;则E=IR + Ir V=IR=E-Ir;r为电池内阻,因为I不可能为零.显然V不等于E.另一方面当有电流在电路中通过时测得的端电压V不是电池的可逆(平衡)电动势。

因为电流不可能无穷小,此时不是可逆过程。

补偿法(又称对消法)则不同,我们可使其在I→0时测得电池两极的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即该电池的电动势。

用补偿法测电动势原理可简述如下(见图D4-1)用伏特计测得的为外电压V,它小于电池电动势E,只有当I→0时,方有V→E.在上图中,AB为均匀电阻,E W为工作电池,它在AB上产生均匀电位降,用来对消待测的电池电动势或标准电池电动势。

第36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E X为待测电池电动势,E N为标准电池电动势(校准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