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河南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题 (2)

河南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题 (2)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为多渠道促进我们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成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了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_____人员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

②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多次在这里_____怎样镇压农民起义。

③铜鼓出土时口朝上,鼓面朝下,_____了铜鼓起源于铜釜的说法。

A、学历策划证明B、学力策划证实C、学历策动证实D、学力策动证明2:题目:这也是一种_____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有一个梦”是上世纪评出的全世界最有名的十句名言的第一句,它是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提到的,他的演讲现在也成为世界有名的演讲之一。

“我有一个梦”为什么成为世界名言?200年前的康德有一句话:人的本性就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如果没有这个本性,人与动物就没有什么区分了。

人的创造性就在于,通过自己的不懈追求去实现那些原先被认为不可能甚至于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以“我有一个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题西林寺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隐含着丰富的哲理,它使我们领悟到:一方面,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另一方面,有时置身太近,反而无法认清事物的真貌。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首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3、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河南省高职单招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高职单招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高职单招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破釜沉舟B. 革故鼎新C. 振振有词D. 革履新鞋答案:B解析:A项中,“釜”应为“斧”;C项中,“振振”应为“振振”;D项中,“履”应为“鞋”。

B项没有错误。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这次考试难度较大,所以我们班的平均成绩比较低。

B. 这个消息对我很震惊,我完全没有想到。

C.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学校加强了校园安全管理。

D.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答案:D解析:A项中,“由于”和“所以”搭配不当,应去掉“所以”;B项中,“对我很震惊”应改为“让我很震惊”;C项中,“防止不再发生”应改为“防止再次发生”。

3.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答案:B解析:B项中,“一江春水”比喻了诗人的愁绪。

其他选项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

4. 下列古代文学作品中,属于先秦散文的是()A. 《左传》B. 《离骚》C. 《三国演义》D. 《红楼梦》答案:A解析:A项《左传》是先秦时期的史书,属于先秦散文。

B项《离骚》是屈原的诗歌作品,C项《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D项《红楼梦》是清代小说。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是()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

C.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答案:B解析:B项中,“舵手”借代了领导者的地位。

其他选项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

二、阅读理解(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甲】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016年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年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1.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1.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A.婉转悠扬古墓荒冢翠锦斑斓明灭闪烁B.饱经苍桑雄伟瑰丽浮想联翩层峦叠障C.养尊处优浩浩荡荡荒诞不经飞流急湍D.命途多舛寥寥无几促膝谈心云蒸霞蔚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

你可以想像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

B.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C.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D.索契冬奥会女子冰球资格赛决赛,中国女子冰球队2:3惜败捷克队,失利后的中国队的姑娘们黯然神伤....。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倍。

B.在索契冬奥会上扬我国威的体育健儿抵达首都机场后,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C.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不可。

D.通过最简单的一句话,也能让我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山川、树木、村舍、田野、池塘和湖泊。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走进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任何一个参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_________公众专注的阅读。

②经过半个小时的苦战,儿童得救了,他却高烧不退,_________不清。

③陶弘景知识渊博,_________懂得炼丹技术,_________对其他许多学科也有研究。

A.妨害神志不仅/甚至B.妨碍神智不但/而且C.妨害神智不仅/甚至D.妨碍神志不但/而且5.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摔玉的情节并分析其性格。

语文单招考试题及答案河南

语文单招考试题及答案河南

语文单招考试题及答案河南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蹊跷(qī qiāo)箴言(zhēn yán)刽子手(guì zǐshǒu)B. 蹊跷(qī qiào)箴言(zhēn yán)刽子手(guì zǐshǒu)C. 蹊跷(qī qiāo)箴言(zhēn yán)刽子手(kuài zǐshǒu)D. 蹊跷(qī qiào)箴言(zhēn yán)刽子手(kuài zǐshǒu)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同事们的敬重。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公司加强了安全管理。

D. 他因为勤奋好学,所以成绩优异。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3.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其中“会当”的意思是____。

答案:应当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

答案:月亮三、阅读理解(共30分)6.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1)文章中提到的“他”指的是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5分)(2)文章最后一段提到“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你认为这个教训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10分)四、作文(共40分)7. 以“我眼中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内容健康,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书写工整。

答案:略(作文部分需考生自行发挥,无固定答案)。

河南语文单招测试题及答案

河南语文单招测试题及答案

河南语文单招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明察秋毫锱铢必较风声鹤唳B. 明察秋毫珠圆玉润风声鹤唳C. 明察秋毫珠光宝气风声鹤唳D. 明察秋毫珠光宝气草木皆兵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荀子》D. 《道德经》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B. 他的设计思路清晰,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C. 这篇文章的写作水平很高,值得我们学习。

D. 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10. (略)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春眠不觉晓,_________。

”答案:处处闻啼鸟12. “_________,死而后已。

”出自《出师表》。

答案:鞠躬尽瘁13. “会当凌绝顶,_________。

”出自杜甫的《望岳》。

答案:一览众山小14-15. (略)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16. 文中“田田的叶子”中的“田田”一词形容的是荷叶的什么特点?答案:茂盛、紧密17. 作者通过哪些意象来描绘荷花的美丽?答案: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18. 文章中“月光如流水一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比喻19-20. (略)四、作文(共30分)21.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单招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pdf

单招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pdf

单招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pdf一、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A一天,一位老人路过一片林子,看见一只兔子正在草地上吃草。

老人心生一计,他轻轻地走近兔子,可兔子并没有惊慌逃跑,而是继续专心地啃草。

老人趁机将兔子悄悄地捉住。

“我要吃了你!”老人威胁道。

兔子听了以后,平静地对老人说:“请你先放我回去,我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老人有点奇怪,但还是放了兔子。

过了一会儿,兔子又回来了,嘴里叼着一根金黄色的绳子。

“这是我要找的东西,你先放我一条生路。

”兔子说。

老人看着兔子嘴里的绳子,心中一动,放了兔子。

请问兔子为什么要找那根绳子?A. 兔子要用那根绳子来捕捉老人。

B. 兔子要用那根绳子来绑住老人。

C. 兔子要用那根绳子来做自己的家。

D. 兔子要用那根绳子来救自己的兄弟。

答案:DB“欢迎大家参加本次汉字书写比赛!请将下面的汉字填写在横线上。

”根据要求,小明开始写字。

他认真地拿起笔,写了一个“山”字。

突然,一个老师走过来,看着小明写的字,皱起了眉头。

“小明,你写错了!”小明一愣,他看了看自己写的“山”字,再看看老师,有些迷惑地问:“老师,我写错了吗?”老师点了点头,说:“对不起,我弄错了。

小明,你写得很好,没有错。

”请问小明写的字错在哪里?A. 字的形状不正确。

B. 字的笔画顺序不正确。

C. 字的发音不正确。

D. 字的部首不正确。

答案:DC小明是一位爱读书的孩子。

他常常到图书馆借书,然后在家里静静地阅读。

有一天,小明借了一本关于动物的书回家。

他打开书,翻到了一张蝴蝶的照片。

蝴蝶的照片上写着:“蝴蝶是昆虫中最美的一种。

它们的翅膀上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和颜色,非常漂亮。

”小明看着照片上的蝴蝶,想象着它们在花丛中飞舞的样子。

他觉得蝴蝶一定很幸福。

请问小明为什么觉得蝴蝶很幸福?A. 蝴蝶的翅膀非常漂亮。

B. 蝴蝶可以飞舞在花丛中。

C.蝴蝶是昆虫中最美的一种。

D. 小明喜欢看蝴蝶的照片。

2016年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年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Ⅰ.短语填空1.He was ________ in London, and came to America for further education.2.It wasn't a good thing; ________ it was a huge mistake.3.Success in business is simply a matter of knowing when to ________.4.I found a woman ________ trembling with cold at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5.They found the cave quite ________ when they were walking across the field.6.Don't worry about your accommodation. I'll ________ it.7.________,I don't quite agree to this plan.8.We had a wonderful time in the country. ________ the traffic, we had no difficulty.9.—Shall I go on with the talk?—Sure. ________. They're all listening.10.How do you ________ the sudden disappearance of the murder weapon?答案 1.brought up 2.on the contrary 3.take a chance 4.in rags 5.by accident6.take care of7.To be honest8.As for9.Go ahead10.account forⅡ.完成句子1.They see a penniless young m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人行道上游荡) outside their house. (wander)答案 wandering on the pavement2.And it was the ship 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带到了英国). (bring)答案 that brought you to England3.The fact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挣路费) by working as an unpaid hand. (earn)答案 that I earned my passage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Ⅲ.模仿造句1.I wonder,Mr Adams,if you'd mind_us_asking a few questions.[翻译]希望你不要介意我把狗带在身边。

河南高职单招数学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河南高职单招数学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语文模拟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逡巡qūn 翘首远望qiáo 通衢大道qúB.奢靡mí果实累累lěi 臧否人物zāng fǒuC.翩跹piān xiān 大腹便便biàn 靡靡之音míD.愀然qiū萎靡不振mǐ数见不鲜shù xi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狡黠清淅棉里藏针B.暇想证卷按部就班C.颓唐编缉不屑置辨D.粗犷渲染别出心裁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

而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甚至因为如果B.虽然或者由于只有C.即使或者由于只有D.即使甚至因为如果4.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外面风传咱们厂的厂长要辞职,有人说这是谣言,但我想,空穴来风,恐怕总是会有点儿事实的影子吧。

B.他经常蹲在窗下听私塾先生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了,便凑了学费,让他登堂入室,成了那里最年幼的学生。

C.想起那时节,金风阵阵,菊香遍野,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真是好极了。

D.张老师的家离学校较远,足足有七八华里,但他每天上下班却都是安步当车,健步如飞,也倒练就了一身好筋骨。

5.填到横线上与上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等待已久的乳白色的雾霭轻悠悠地升起来,浓淡疏密的林子渐次迷离朦胧,________。

A、仿佛一幅飘飘渺渺的自然画卷B、好像谁用彩笔在天幕上涂了一层浓浓的油彩C、宛如飘乎透明的一袭白纱D、宛若一幅淡泊的水墨画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我很重要》选段,回答以下问题。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丝战栗。

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1.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1.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A.婉转悠扬古墓荒冢翠锦斑斓明灭闪烁B.饱经苍桑雄伟瑰丽浮想联翩层峦叠障C.养尊处优浩浩荡荡荒诞不经飞流急湍D.命途多舛寥寥无几促膝谈心云蒸霞蔚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

你可以想像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

B.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C.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D.索契冬奥会女子冰球资格赛决赛,中国女子冰球队2:3惜败捷克队,失利后的中国队的姑娘们黯然神伤....。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倍。

B.在索契冬奥会上扬我国威的体育健儿抵达首都机场后,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C.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不可。

D.通过最简单的一句话,也能让我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山川、树木、村舍、田野、池塘和湖泊。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走进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任何一个参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_________公众专注的阅读。

②经过半个小时的苦战,儿童得救了,他却高烧不退,_________不清。

③陶弘景知识渊博,_________懂得炼丹技术,_________对其他许多学科也有研究。

A.妨害神志不仅/甚至B.妨碍神智不但/而且C.妨害神智不仅/甚至D.妨碍神志不但/而且5.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摔玉的情节并分析其性格。

(5分)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10题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几无所逃死;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呜呼!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节选自《指南录后序》)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予之及.于死者及:碰到、濒临B.诋.大酋当死诋:辱骂C.真州逐.之城门外逐:追逐D.道.海安、如皋道:经过、取道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然而隐忍以.行B.而幸生也.何为 / 死生,昼夜事也.C.将请罪于.君 /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D.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8.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的几项是(3分)例句: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②将请罪于君③死生,昼夜事也④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⑤恐年岁之不吾与⑥洎牧以谗诛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9.下列对选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段作者痛定思痛,借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

B.一句“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引出了作者对九死一生经历的回顾。

C.本段作者一口气历数十八个“死”,写出了非人世所堪的险恶经历,再现了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

D.“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表明了文天祥对死亡的态度,“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表明了文天祥对自己经历的磨难还是有怨悔之意的。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

(3分)译文:(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3分)译文:(3)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4分)译文:三、古诗词鉴赏(10分)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金陵驿①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①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4分)(2)本诗的尾联与诗人写的另一首诗《过零丁洋》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比,有什么异同?(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嗟乎!大阉之乱,,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2)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4)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5)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6)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7)___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8)_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五.现代阅读文:文学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水性江南王本道①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

江南出芳草鲜花、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

古往今来,这里孕育出诸多骁勇的斗士。

那用于刺杀的锐利兵器——剑,发展的鼎盛时期正是在地处江南的吴越之地,许多彪炳史册的著名战役也是在江南发生的。

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剑气凌厉这两种反差极其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在一地呢?我曾一度处于大惑不解之中。

②一次重读先贤经典,《老子》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

”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

江南是水乡,是水的故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

“瓜洲渡口山如浪,扬子桥头水似云。

”“西风作意送行舟,帆饱清淮碧玉流。

”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鸣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

③江南的水,如轻纱雾霭,随风起舞,交幻无穷;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对江南人的赞美虽有些夸张,但说的却是实情,那无边的波光水影之中,充溢着无边的风月。

秦淮河上的桃花渡,莫愁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湖畔的莫愁女,瓜洲古渡的杜十娘,西泠桥畔的苏小小,还有惠山的明月、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他们的柔情蜜意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传说。

物美、人美、情浓,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依软语,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

我十分喜欢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述,琵琶弦乐清丽委婉,其优美儒雅,婉转沉静,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④江南的水也时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

这坚韧与顽强的性情,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那种英豪之气。

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其中,许多气势恢弘,似有峥嵘剑气的腾越穿行其中。

杭州栖霞岭上的剑门,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是雄伟挺拔,气宇轩昂,占尽风云。

那山间的瀑布、涧水,山下的清流,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

江南的人,也因为有了“水性”,才有了那种独特的剑气。

据说古代铸剑的工艺,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放到水中浸泡,经过淬剑过程中两种力量的交合,才会使剑在百转千回,缭绕交错的剑法中得心应手。

这种浸泡过剑的江南之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

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与扬州共存亡的史可法……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生命与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

文武兼备的 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还有,活跃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推向了极致。

就连文雅娟秀的女子,也尽显侠骨柔情,秋瑾就是最优秀的代表。

⑤说到江南的“水性”,还应该涵盖它的秀慧与智巧。

江南的水是很有灵气的,正是这灵秀之水,涵养了江南人的那种聪颖与睿智。

当今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籍的就占了半数,近代和当代全国琴棋书画大师,也大多出自江南。

⑥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

有人说,正是因为江南太美了,阴柔之气过重,因此江南的男人大多被美色所雌化,是美人的风韵像灭火器似的扑灭了男子的阳刚之气。

这种说法是过于偏重水乡的温柔与细腻了。

其实人不分南北,如果能多一分柔情与细腻,懂得感情,懂得珍藏,心中维系着自己的审美镜框和情感秘笈,并以此为尺度去发现和发掘生活中美妙的、值得神往和迷醉的东西,不是会给男人(也包括女人)增添力度和精神上的健美吗?这样的多情,不更意味着一种不寻常的正直与高尚!13.作者把苏州评弹比喻为▲,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 (6分)14.“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

”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怎样的作用?▲ ____ ___ (6分)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15.水性江南,其“水性”包括哪些特性?请作简要概括。

▲ _____ ___ (6分)六、现代阅读文:论述类文本(15)拿来主义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2),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3),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4)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5),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6)。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7),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