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领导人一些故事

合集下载

勃列日涅夫的故事

勃列日涅夫的故事

勃列日涅夫的故事勃列日涅夫是苏联政治家,重要领导人之一,被当今俄罗斯民众誉为苏联在20世纪最优秀的本国领袖。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勃列日涅夫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勃列日涅夫的故事勃列日涅夫笑话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故事是在苏联举行奥运会的时候,勃列日涅夫从手下拿出一个纸条,开始宣读奥运会的开幕,他开始读:O、O、O……。

旁边的助手赶紧小声告诉勃列日涅夫:,你要读的不是O,那是奥运五环,要读的在奥运五环下面。

勃列日涅夫是前苏联的领导人,因为他晚年病情严重,导致他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所以勃列日涅夫笑话很多,这里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据说有一次勃列日涅夫与美国领导人谈话,他的手下给他准备了不少在谈话时可能会用到的纸条。

其中美国领导人与他谈论到一个问题,勃列日涅夫的手下早预料到这个问题有两个提法,一个提法宽一个提法窄,如果美国总统问的问题是宽的那么这张纸条勃列日涅夫要全部读完,如果是窄的那么勃列日涅夫只要读上半部分就可以了。

美国总统问的是窄的,于是勃列日涅夫的手下便将纸条下半部分多余的那些都画掉。

博列日涅夫开始读,上半部分读完以后发现纸条的下半部分被划掉了,他大声的询问翻译官:这些画掉的还要读吗?翻译官怕勃列日涅夫听不见,于是也大声的回应他:不用读的。

虽然勃列日涅夫笑话很多,但是大部分并不是真正嘲笑他的,人们知道他的病情,所以多半将勃列日涅夫笑话作为一种笑谈,并无恶意。

勃列日涅夫成就纵观勃列日涅夫的一生,作为苏联的国家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成就非常多,勃列日涅夫是一名成功的领导人。

勃烈日涅夫曾是苏共中央。

1956年2月苏共举行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勃列日涅夫被选举为主席团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在此之前从1927年至1955年期间他一直在地方任职,曾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比塞特任县执行委员会农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位;也曾担任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正是因为之前的不断历练,才能够让勃列日涅夫在众多人选中脱颖而出。

苏联领导人列宁的历史故事

苏联领导人列宁的历史故事

苏联领导人列宁的历史故事1917年的俄罗斯,是一个处于政治动荡和社会混乱中的国家。

在这个时期,一个伟大的领导人崛起,他就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苏联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首任领导人。

列宁的历史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成长和奋斗,更是一场彻底改变了俄罗斯历史进程的革命。

一、列宁的早年经历弗拉基米尔·列宁于1870年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

他的父亲是一位学者,母亲则是一位教育家。

这个家庭环境培养了列宁的卓越才华和对知识的渴望。

在他年少时,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在观察到农民和工人阶级的困境后,决定将自己的一生献给推翻压迫和剥削的斗争。

于是,他投身于马克思主义运动,开始了他的政治活动之路。

二、列宁的斗争与革命列宁在斗争和革命中展现出非凡的领导能力和坚定的决心。

他毫不畏惧地面对当时沙皇专制政权的镇压,积极组织党派,宣传共产主义思想。

1905年,俄罗斯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革命浪潮,列宁看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机会。

他积极推动工人罢工运动,并在革命的高潮中发表了《祖国的命运》等一系列重要著作。

虽然这次革命最终未能成功,但列宁成功地将共产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三、十月革命:苏联的诞生1917年10月,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一场决定性的政变,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俄罗斯革命的胜利。

这一事件被后世称为“十月革命”。

在新的政权掌握之后,列宁开始了一系列改革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

他实行了土地革命,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他也推动了国有化运动,把工厂和企业转为国有,以消除私有制度下的剥削关系。

四、列宁对世界的影响列宁的思想和行动不仅仅改变了俄罗斯,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革命思想鼓舞了全世界的工人阶级,激励了其他国家的革命斗争。

此外,列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全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他的著作《国家与革命》等成为了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文献。

苏联历届领导人

苏联历届领导人
在苏共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勃列日涅夫作报告,他问:“我们这里有没有敌人?” 一个人回答:“有一个,他坐在第四排第十八号位子上。”勃问:“为什么他是敌 人?”回答:“列宁说过敌人是不会打瞌睡的,我发现全场只有他疯人院作报告,事先该疯人院负责人把疯子召集 起来叮嘱:“在赫同志作完报告后要热烈鼓掌”。赫作完报告后果然博得了长时间经 久不息的掌声,赫非常得意。但他突然发现,其中有一个人没有鼓掌,他顿时大发雷 霆。赫问:“你为什么不鼓掌?”此人答曰:“我的疯病已经治好了。”
话说勃烈日涅夫同志当上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将在乡下的老母亲接到了莫斯 科。老太太来了以后,勃列日涅夫得意洋洋地向老妈展示了一番自己的豪华别 墅、高级汽车、名贵家具等等,展示完了后,勃列日涅夫问老太太这一切如何? 老太太说:“儿子啊,这一切都很好,但是,共产党来了你怎么办?

斯大林的生平简介

斯大林的生平简介

斯大林的生平简介斯大林生平事迹被后人广泛流传,他是苏联执政最久的领袖,是苏联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斯大林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斯大林的生平简介斯大林全名为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9年在哥里城出生,后来进入第比利斯学校读书,开始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并参加革命运动。

在1898年他加入俄罗斯社会民主党工党的梯弗里斯组织,开始参加高加索地区的政治活动,在一些工业中心组织示威、罢工。

他作为布尔什维克派的一员,领导了巴库工人罢工,七次被捕都是因为组织这些革命活动。

后来斯大林被选为中央政局委员,并协助列宁领导并组织了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参加了列宁领导的人民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在苏俄内战期间任民族事务委员和国家监察部委员。

从1922到1952一直当选为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922年在苏联的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他提出在一个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

1928他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充分实现工业化,通过几次五年计划,使苏联迅速崛起,成就了著名的“斯大林宪法”。

1953年斯大林因脑出血死亡,享年74岁,遗体经过防腐处理后被放置在列宁墓中。

后来因赫鲁晓夫批判了斯大林,他的遗体被火化后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墙下。

斯大林生平事迹本是伟大的,但是在其死后诽谤又极其卑劣。

两者都是极端的,不合理的,因此人们应当辩证地看待他。

斯大林的贡献虽然历史学家对斯大林的评价有很大分歧,他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历史人物,但是斯大林的贡献却是不能忽视的,而且斯大林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带领苏联人民顶住国际帝国主义国家的压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二是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先进的工业国,跻身世界主要工业国的行列;三是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了苏德战争的伟大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联领导人马林科夫是非功过初探

苏联领导人马林科夫是非功过初探

苏联领导人马林科夫是非功过初探马林科夫作为苏联领导人,经历了苏联的重要历史时期,对苏联的发展与变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他的领导风格和政策在历史中饱受争议。

本文将从他的非功过两个方面进行初步探析。

一、功1. 统一苏联1941年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苏联后,苏联面临严重的危机,全国各地都在遭受德国军队的入侵和压迫。

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严重失算,在军事战线上的失败使得苏联的国家安全形势严峻。

此时马林科夫在工作中表现出了重要的领导才能,他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在各个领域动员全国人民开展抗战,成功地统一了苏联力量,全民奋起反抗德国侵略者,最终实现了军事上的胜利。

2. 经济重建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苏联一直处于经济重建时期。

在经济领域,马林科夫积极推动发展计划经济,稳步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他的领导为苏联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他还积极引进外国技术,加强科研和实践的结合,推进原子能、太空技术和航空科技等先进领域的发展。

这些为苏联后来成为世界能量强国打下了基础。

3. 改善社会福利在马林科夫领导下,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

他大力投资于卫生事业、教育事业,免费提供普及教育、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大大提高了苏联人民的幸福指数。

此外,他还鼓励文艺创作,支持苏联作家、艺术家创作出了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

这些措施大妇保障了苏联人民的基本需求,被认为是他的一大功绩。

二、非1. 政治镇压马林科夫时期的苏联政治场景,无论是在思想领域还是言论自由方面,都不太宽松。

对于反对派的政治人士、知识分子和异议人士,马林科夫采取了严厉打压的措施。

他取消了宽恕政策,对权力机关、特别委员会等机构进行了大量的清洗,强化了警察力量,实行了严格的秘密行动和思想管制等制度,使得苏联政治环境趋于僵化,民主自由遭到了限制,人民的社会权益受到了侵犯。

2. 对待乌克兰问题马林科夫处理苏联与乌克兰关系的方法和手法都不太得人心。

苏联的冷战和领导人历史

苏联的冷战和领导人历史

苏联的冷战和领导人历史苏联历史中有很多重要时刻,其中冷战是其中之一。

冷战是指二战后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因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而爆发的一场非战争状态下的对抗。

在冷战期间,苏联通过加强与东欧国家的联系、对周边国家施加压力、与其他共产主义国家合作等方式,提高了其国际地位。

同时,苏联也在这一时期内经历了多位领导人轮替,每位领导人的政策和个人风格对该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5年至1953年,斯大林掌握着苏联权力。

在他的领导下,苏联经历了迅猛的重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到工业化大国的转变。

但是,斯大林也因其极权统治和集权主义政策而引起了大量反对者的不满和抵抗。

在他的领导下,苏联在国际舞台上采取了强硬的外交政策,并与西方国家保持敌对关系。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进入了一个有分歧的时期,最终赫鲁晓夫成为了新任领导人。

在他的领导下,苏联实现了几个具有革命性的改革,例如取消了集体化,通过经济和文化改革来提高生活水平和让经济更加自由化。

赫鲁晓夫还试图通过“和平共处”政策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

然而,苏联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上采取强硬策略,导致与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急剧升级。

在赫鲁晓夫被解除职务后,勃列日涅夫成为了苏联的新领导人。

他旨在通过改革和完善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来提高该国的发展水平。

然而,勃列日涅夫的政策受到了来自西方和苏联内部的批评和阻力,最终在1985年他被解除职务。

此时,戈尔巴乔夫成为了苏联的新秘书长。

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改革苏联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推进该国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他的政策开放了国家,和解了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但这一过程也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1989年,苏联的许多东欧盟国纷纷宣布独立,苏联也在1991年12月解体。

在之后的苏联时代,俄罗斯成为了独立的国家,走上了自由化和市场化的道路。

总的来说,苏联冷战时期的历史以及其领导人们的政策和个人风格对其未来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约瑟夫斯大林故事苏联领导人的权力与残酷

约瑟夫斯大林故事苏联领导人的权力与残酷

约瑟夫斯大林故事苏联领导人的权力与残酷约瑟夫斯大林故事:苏联领导人的权力与残酷约瑟夫斯·斯大林(Joseph Stalin),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领导人,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和威权主义的历史人物之一。

他在苏联执政期间,用铁腕手段推动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崛起为超级大国。

然而,斯大林的统治也伴随着大规模的政治迫害和暴力行为,使数百万无辜人民丧生。

一、斯大林的权力掌握与巩固斯大林在苏联领导层迅速崛起,利用自己的才能和政治手段争夺权力。

在列宁去世后的派系斗争中,他通过掌握党内高层职位,并借助军队和秘密警察(克格勃)等手段来清除异己,最终控制了党和政府的最高权力。

二、斯大林的工业化计划为了实现苏联的工业化梦想,斯大林推行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

这些计划使苏联从一个农业社会迅速转变为一个工业国家,为后来的战争做好了准备。

然而,这个过程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贫困农民的剥夺和工人的激烈剥削。

三、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为加强国家对农民的掌控,斯大林实施了农业集体化政策。

这一政策导致了农民的土地被没收并合并为集体农庄,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所有权。

此外,对抵制这一政策的农民进行了大规模的镇压,导致了农村地区的饥荒和大量人口的死亡。

四、斯大林的大清洗与政治迫害斯大林通过发起大规模的政治迫害活动,清除了他认为是政治敌人的人,并对党内和军队的高级干部进行了镇压。

这一时期被称为“大清洗”,数百万人被迫害、囚禁和处决。

这种大规模的恐怖和迫害氛围导致了苏联社会的恐惧和不稳定。

五、斯大林的外交政策与战争斯大林在外交政策上采取了强硬立场,试图通过扩张苏联的领土和影响力来保护国家的利益。

他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在德国发动突袭苏联并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加入了盟军,并最终在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总结:约瑟夫斯·斯大林的统治时期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复杂时期。

他对国家的现代化和军事实力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崛起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约瑟夫斯大林苏联名人的权力之路

约瑟夫斯大林苏联名人的权力之路

约瑟夫斯大林苏联名人的权力之路约瑟夫·斯大林:苏联名人的权力之路引言:约瑟夫·斯大林,他的名字如同一个传奇。

作为前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在20世纪的历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索约瑟夫·斯大林的权力之路,他是如何从一个无名的革命者成长为一个强大而有争议的统治者的。

一、早年生活与政治觉醒约瑟夫·斯大林于1878年出生在格鲁吉亚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童年生活简朴而艰苦。

年轻的斯大林在教堂唱诗班工作,这是他的第一步进入政治舞台的机会。

他在这里结识了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对社会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段时间对斯大林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加入布尔什维克党斯大林很快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并且很快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

他担任了党的一些重要职务,并发表了一系列政治理论的演讲。

斯大林的表现引起了列宁的注意,列宁亲自将他提拔为党的高级领导人,并给予了他重要的任务。

这标志着斯大林开始在苏联政坛上崭露头角。

三、权力争夺与党内斗争在列宁去世后,党内权力的争夺变得日益激烈。

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加米涅夫等其他党内领导人之间展开了一系列角逐。

通过巧妙的权谋和背后的政治斗争,斯大林最终获得了上风,并成为苏联的领导人。

这个过程中斯大林展现出了他的权力手段和政治智慧。

四、苏联的建设与集权统治斯大林成为苏联领导人后,他着手进行大规模的国家建设和现代化工程。

他推动了工农业的发展,实行经济计划,建立了庞大的国家机构,并且通过集体化的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

斯大林的集权统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苏联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牺牲和苦难。

五、大清洗和苏联的恐怖统治斯大林的统治下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政治整肃,即所谓的大清洗。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被视为政治对手的人被捕、审判和处决。

这一时期苏联国内充满了恐怖氛围,人们生活在恐惧和不确定中。

大清洗的结果是数以百万计的人丧生,苏联国家体制也因此变得更加集权化和封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共二十大于1956年2月14日在莫斯科召开。

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主持了大会,并向大会作了总结性报告。

在报告中,他批判了“个人崇拜”,强调恢复和加强集体领导的重要。

2月24日深夜11时,二十大的代表们又来到会议厅,听取赫鲁晓夫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赫鲁晓夫在报告中激烈地批判了斯大林及其个人崇拜。

赫鲁晓夫的报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禁区,斯大林模式不再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道路而存在。

可以说,赫鲁晓夫是反对个人崇拜和发动改革的先驱。

但是由于各种局限,他的改革是不完备的。

在他执政期间,苏联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过于集中的倾向十分严重,干部任用上也存在着事实上的终身制。

到赫鲁晓夫执政后期,这些现象表现得愈发严重。

1960年,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

美国示威者大呼反苏,使赫鲁晓夫很愤怒。

在联合国大会上,赫鲁晓夫建议把联合国总部搬出美国去,但他的这个提议被联合国大会否决了。

在这个结果宣布后,赫鲁晓夫率领的苏联政府代表团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团成员边高声喊叫,边不停地跺脚,以示对这个结果的不满,同时用这种吵闹的声音去干扰其他国家代表的发言。

当英国代表麦克米伦讲到最尖锐的内容时,赫鲁晓夫认为高声喊叫的反击力和轰击力仍不够强,便脱掉一只皮鞋,用右手拿着,在自己席前的桌子上砰砰地敲打起来,赫鲁晓夫这个异常的举动令与会者目瞪口呆。

赫鲁晓夫出身卑微,酗酒,讲话文法混乱,穿着过时而风度不雅,态度生硬而举止粗鲁,而且常常发表轻率失当的声明,讲起话来无所顾忌,言过其实,因此在许多西方观察家眼里,他连给斯大林擦靴子都不配。

在1960年10月联合国大会会议期间,当菲律宾代表发言抨击苏联在东欧干的正是他们所反对的殖民主义时,赫鲁晓夫脱下皮鞋,敲打桌子,表示抗议。

成为著名的外交事件。

然而,后来经过对现场照片的分析,发现实际的情况是:赫鲁晓夫在手拿皮鞋敲打的同时,他的两只脚上其实都穿着皮鞋。

也就是说,赫鲁晓夫提前就预备了一只额外的皮鞋。

他并不是一时兴起脱下皮鞋抗议,这个举动是精心安排过的,典型的苏联恐吓式外交手段。

他关注农业,认为美国人大量种植玉米,苏联人也不该落后,继而在全国推广玉米运动。

赫鲁晓夫直至下野后登记户口时,警察才发现他与夫人尼娜·彼得罗夫娜没有做过正式的婚姻登记。

1964年,勃列日涅夫等人策划发动了宫廷政变,免除了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他被强迫退休,成为“特殊养老金领取者”,自此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赫鲁晓夫在乡间隐居,他在这段期间撰写了回忆录,详细记述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披露了很多重大事件的内情,他的家人在苏联官方试图没收书稿的情况下,秘密将书稿运送到西方出版。

1971年9月11日,曾经叱咤一时的赫鲁晓夫因心脏病在沉寂中病逝,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

赫鲁晓夫和猪在一起的故事
据说赫鲁晓夫同志年轻时也是苦孩子出身,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在社会主义农庄生产劳动,和农民有着极深厚的感情,他当上苏共中央总书记后也不忘本,时常去农庄视察工作。

有一天来到了一个养猪场,看到满圈的活蹦乱跳的小猪,顿时来了兴致,挽起裤腿就下去和小猪们打成一片,抱抱这个,逗逗那个,随行的记者们也是不敢怠慢,“咔嚓咔嚓”相机快门响个不停。

记者们晚上回到报社,准备排版第二天的报纸,总编同志犯了难,赫鲁晓夫在猪圈里的照片该如何注释呢?一个记者说:“就叫《和猪在一起的赫鲁晓夫同志》吧”,总编说不行不行,这样有损国家领导人形象,大家想了会儿,另一个记者说:“不如叫《和赫鲁晓夫同志在一起的猪》吧”,总编把这个记者直接骂了出去,大家继续陷入沉思。

第二天,真理报出版了,莫斯科街头人手一本,照片下边注释着《左起第三个是赫鲁晓夫同志》。

如果你是记者,会怎样在图片下边注释呢?“赫鲁晓夫同志在视察猪场”?“赫鲁晓夫同志和快乐小猪们在一起”?还是“赫鲁晓夫同志深入猪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