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参考区间危急值报告时限

合集下载

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指检验科做出的检验结果值为危急病人生命时,检验人员立即启动危急值报告程序。

2、危急值项目与范围:
血清钙: 1.75--3.4mmol/L 以外
血清钾: 3.0--6.0mmol/L 以外
血清钠: 125--150mmol/L 以外
血糖: 2.6--20.0mmol/L 以外
白细胞: 2.5--34*109/L 以外
血小板: 50*109/L 以下
APTT: 70 秒以上
PT:未抗凝治疗大于 16 秒
FIB: 1.0g/L 以下
以及其它可能危急病人生命的结果。

3、处理程序:
(1) 立即审核质控,定标以及其它标本的测定情况有无异常。

(2) 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向临床了解病人情况,以及标本采集是否规范。

(3) 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上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时
间 (min)、报告人等项目。

(4) 临床医生接到电话后首先考虑两点:一是该结果是否与临床症状相符;二是如果临床症状不符,样本的留取是否有问题?如需要,马上重留标本,复查。

检验医学“危急值”报告制度

检验医学“危急值”报告制度

检验医学“危急值”报告制度检验医学是临床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常用来辅助医生判断疾病类型和确定治疗方案。

在医学检验中,经常会遇到突发情况或异常情况,即“危急值”,需要及时通知责任医生抢救,以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为此,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对于提高检验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危急值”的定义和重要性“危急值”是指一般情况下,检查结果在临床医学上不应该出现或者突破了医学界公认的标准指标范围,而当前患者病情状况又十分危急,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通常是指检测结果达到临界值、啮合值或者低于临床参考值2/3,或者结果被判定为“阳性”等。

比如,血红蛋白浓度低于60g/L,白细胞数高于100.0x10^9/L,血糖低于2.2mmol/L或高于33.3mmol/L等。

这些“危急值”都需要在短时间内通报给责任医生予以处理。

“危急值”所涉及的检查项目很多,包括血液学、生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影像学等多个方面。

它们的迅速反应和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病情的恶化和不良后果的产生。

由于检验中的“危急值”需要立即通报,所以加强“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保护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必要手段。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具体要求和措施1. 确定“危急值”范围和指标不同检查项目的“危急值”数值不一,需要事先在制度文件中明确界定,以减少错误报告或漏报的发生。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参照有关专业书籍、网络和论文的基础上,由专业人员共同制定标准并予以规范。

各医疗机构对“危急值”的界定可略有不同,但要保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2. 确定“危急值”通报流程和责任人员因为“危急值”的到达必须尽快通知到医生,所以建立完善的通报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通报流程应该包括“危急值”检测报告(包括结果、参考值、结论和负责人)、“危急值”通知单、口头通知和书面通知等环节。

通过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人员和具体操作流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防止资源浪费。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修订版)-精品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修订版)-精品

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 检验科对于临床检验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和时限的确定、危急值报告制度和质量指标的监测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危急值的报告和管理看似简单, 但其中存在诸多问题, 如患者群体间差异较大、医疗条件的不一致使危急值项目和界限的确定难以统一;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等。

此外, 国内大量商业化的独立实验室在危急值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加严重, 如报告危急值时医院电话无人接听;通报医院电话不统一;危急值通知途径的单一等诸多问题[2]。

本文结合我院管理经验, 探讨危急值识别、报告、统计和评估的管理方法, 旨在抛砖引玉。

对于危急值的定义, 国内专家在《检验危急值在急危重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成人) 》中[3]将其范围限定在3个方面: (1) 危及生命的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 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治疗, 患者将处于危险的状态, 或者立即给予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2) 与疾病的治疗转归有紧密联系的; (3) 国家重大传染病, 反映那些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患者的检验结果, 如禽流感病毒H7N9亚型等。

危急值项目及其报告界限的正确选择对患者生命状态的提示, 临床实验室的报告和临床采取适宜的救治措施息息相关, 不合理的危急值项目, 过宽或过窄的危急值界限都将影响危急值的后续处理及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

我国卫生计生委在患者安全目标中明确要求, 须将“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列为危急值项目[4]。

不同医疗机构、不同临床专业对危急值项目和报告界限的要求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 在确定危急值报告界限时还应当考虑到不同临床实验室在检测系统、检测方法、检测人群上的差异, 这会导致生物参考区间的变异医院医务处组织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呼吸科、肾内科、血液科和消化科等相关科室临床医生, 和检验医师在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医疗法规、诊疗指南、权威教材的基础上, 参考其他大型医院标准, 结合本院危急患者的情况, 共同讨论制定危急值检验项目和报告流程, 确定各临床科室危急值项目及报告限。

危急值分级处理时间要求

危急值分级处理时间要求

危急值分级处理时间要求篇一危急值分级处理时间要求引言朋友们,咱们为啥要整出这个危急值分级处理时间要求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咱都知道,在医疗领域,时间就是生命啊!每一秒的拖延,都可能让患者的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为了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咱必须得有一套清晰明确的危急值分级处理时间要求。

主体要求**一、危急值分级**1. 一级危急值:这可是最紧急的情况啦!比如患者的心跳骤停、严重的大出血等等。

- 要求接到报告后 5 分钟内,医生必须到达患者身边进行紧急处理。

5 分钟啊,朋友们,这可容不得半点拖延!- 护士要在 3 分钟内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比如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

2. 二级危急值:像一些比较严重但还没到致命程度的情况,比如血压急剧升高、严重的心律失常等。

- 医生应在 15 分钟内赶到患者身边进行诊断和处理。

- 护士要在 10 分钟内完成相关的辅助检查和准备工作。

3. 三级危急值:相对来说没那么紧急,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比如某些指标的轻度异常。

- 医生需要在 30 分钟内给出处理意见。

- 护士在 20 分钟内完成记录和初步的护理措施。

**二、监督与反馈**为了确保这些时间要求能严格执行,咱们得有监督机制。

医院的管理部门会不定期抽查,要是发现有人超时,嘿嘿,那可就不好玩啦!- 第一次超时,给予警告并要求书面检讨。

- 第二次超时,扣发当月绩效奖金。

- 多次超时,那可能就要考虑暂停执业资格啦!结尾大家想想,咱们严格遵守这些时间要求,能挽救多少生命,能给多少家庭带来希望啊!这可不仅仅是工作要求,更是咱们的责任和使命。

要是因为咱的拖延导致了不好的后果,咱能心安吗?所以,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把这些要求牢记在心,付诸行动!篇二危急值分级处理时间要求引言嘿,各位医疗战线的战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危急值分级处理时间要求。

为啥要谈这个?因为在咱们这行,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就是希望!每当遇到危急情况,每一秒的争取都可能改变患者的命运。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

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4、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6、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医技科室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2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果复查结果与上一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4、“危急值”报告对象是各科室患者、重点是急诊科、手术室、各重症监护病房等急危重患者。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心功能科等科室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应及时复核一次,同时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如两次复查结果相同,且确认仪器设备正常,标本采集、运送无误,方可将报告送到临床科室。

临床科室仅医务人员能接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结果、报告者。

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录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

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

对进一步的抢救的治疗措施(如用药、手术、会诊、转诊或转院等)做出决定;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检验科会将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1) 重复检测标本,有必要时须重新采样。

•2) 对于首次出现危机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3) 检验科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和检验人员姓名等。

•4) 必要时检验科应保留标本备查。

临床科室对于危急值按以下流程操作1)辅助检查科室发现危急值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

护士接电话后将病人床号、姓名、检查结果、接电话的时间、检查报告人员姓名、电话等记录在危急值登记本上。

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辅助检查科室报告人员2)接电话的护士作完记录后必须在半小时内通知到一名相关医生。

工作时间依以下次序通知医生:病人的经治医生,病人的主治医生,当日值班医生,主治医生,科主任,医教科。

3) 被通知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4) 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及时采取相应诊治措施目前提供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常用危急值区间及其意义一、钾(K):参考值:3.5~5.5mmol/L危急值区间<3.0mmol/L;>7.5mmol/L低于 3.0 mmol/L,可能会出现头晕、发力、虚汗、以及地高辛中毒和(或)心律失常,应予以合适的治疗5.8 mmol/L此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患者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一)检验科“危急值”报告项目续表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等。

(二)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心脏停搏2.急性心肌缺血3.急性心肌损伤4.急性心肌梗死5.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多源性、RonT 型室性早搏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⑦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⑨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三)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中枢神经系统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③脑疝、急性脑积水④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参考值、医学决定水平、危急值、生理极限

参考值、医学决定水平、危急值、生理极限

血脂水平划分标准 mmol/L(mg/dl) 我国血脂异常 欧洲心脏病 美国NCEP-ATPⅢ 防治建议(1997) 协会(1998) (2001) TC 合适水平 ≤5.2(200) 临界水平 5.2~5.7(201~219) 升高 ≥5.7(220) >5(190) LDL-C 合适水平 ≤3.1(120) 临界水平 3.1~3.6(121~139) 升高 ≥3.6(140) >3(115) HDL-C 合适水平 ≥1.0(40) 低 ≤0.9(35) <1(40) 高 TG 合适水平 <1.7(150) <1.7(150) 临界水平 升高 >1.7(150) >2(180) ≤5.2(200) 5.2~6.2(201~239) ≥6.2(240) <2.6(100) 3.4~4.1(131~159) 4.1~4.9(160~189)
⑵ 钾(K+):
①当血清K+≤3.0 mmol/L(水平1)时,表现出低钾 症状,如心律失常。原因主要有肾病、高醛固酮血 症、胰岛素过多症、代谢性碱中毒、利尿剂治疗或 胰岛素治疗等,应针对起因进行治疗。
②当血清K+≥5.8 mmol/L(水平2)时,超出参考值 上限,应查明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③当血清K+≥7.5 mmol/L(水平3)时,病人出现心 律失常,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低钾的原因主要是: ①摄入不足。 ②丢失过多(消化道丢失:呕吐,腹泻,引 流,瘘管。尿丢失:利尿剂,低血钠等)。 ③K+在体内分布异常(周期性麻痹:细胞外 K+进入细胞内;糖原合成增强:大量胰岛素 治疗糖尿病时,K+随葡萄糖进入细胞内,每 合成1g糖原需0.36mmolK+,每合成1g糖原有 0.15mmolK+由细胞外液转入细胞内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7
生殖分泌物
培养和鉴定(普通细菌)
108
生殖分泌物
培养和鉴定(真菌)
109
生殖分泌物
显微镜检查(普通细菌)
110
生殖分泌物
显微镜检查(真菌)
111

培养和鉴定(普通细菌)
112

培养和鉴定(真菌)
113

显微镜检查(普通细菌)
114

显微镜检查(真菌)
115
穿刺液
培养和鉴定(普通细菌)
116
穿刺液
43
肌酸激酶
44
总蛋白
45
白蛋白
46
血清钙
47
血淀粉酶
48
总胆红素
49
直接胆红素
50
α羟丁酸脱氢酶
51

52
游离T3
53
游离T4
54
促甲状腺激素
55
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
56
皮质醇
57
促黄体生成素
58
促卵泡激素
59
雌二醇
60
孕酮
61
睾酮
62
泌乳素
63
胰岛素
64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阴性
阴性
阴性
am10:30或pm2:00
65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阴性/阳性
阴性/阳性
阴性/阳性
am10:30或pm2:00
66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阴性
阴性
阴性
am10:30或pm2:00
67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阴性
阴性
阴性
am10:30或pm2:00
68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阴性
阴性
阴性
am10:30或pm2:00
69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阴性
阴性
阴性
74
CA199
0-37
0-37
0-37
U/ML
am10:30或pm2:00
75
甲胎蛋白AFP
0-13.4
0-13.4
0-13.4
NG/ML
am10:30或pm2:00
76
铁蛋白
21.81-274.66
4.63-204
NG/ML
am10:30或pm2:00
77
抗链球菌溶血素O
0-200
0-200
0-200
22
凝血酶原时间
23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24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25
纤维蛋白原
26
葡萄糖
27
总胆固醇
28
甘油三酯
29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0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1
尿酸
32
肌酐
33
尿素
36

37
无机磷
38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39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40
碱性磷酸酶
41
γ-谷氨酰转肽酶
42
乳酸脱氢酶
87
尿培养和鉴定(普通细菌)
88
尿培养和鉴定(真菌)
89
尿显微镜检查(普通细菌)
90
尿显微镜检查(真菌)
91
尿显微镜检查(抗酸杆菌)
92
便培养和鉴定(普通细菌)
93
便培养和鉴定(真菌)
94
便显微镜检查(普通细菌)
95
便显微镜检查(真菌)
96
便显微镜检查(抗酸杆菌)
97
痰/咽拭子
培养和鉴定(普通细菌)
培养和鉴定(真菌)
117
穿刺液
显微镜检查(普通细菌)
118
穿刺液
显微镜检查(真菌)
119
穿刺液
显微镜检查(分枝杆菌)
120
菌种
药敏试验(普通细菌)
82
IgM
0.4-2.3
0.4-2.3
0.4-2.3
G/L
am10:30或pm2:00
83
补体C3
0.9-1.8
0.9-1.8
0.9-1.8
G/L
am10:30或pm2:00
84
补体C4
0.1-0.4
0.1-0.4
0.1-0.4
G/L
am10:30或pm2:00
85
全血培养和鉴定(普通细菌)
86
全血培养和鉴定(真菌)
IU/ML
am10:30或pm2:00
78
类风湿因子
0-15
0-15
0-15
IU/ML
am10:30或pm2:00
79
c-反应蛋白
0-8
0-8
0-8
MG/L
am10:30或pm2:00
80
IgG
7-16
7-16
7-16
G/L
am10:30或pm2:00
81
IgA
0.7-4
0.7-4
0.7-4
G/L
am10:30或pm2:00
am10:30或pm2:00
70
艾滋病抗体
阴性
阴性
阴性
am10:30或pm2:00
71
癌胚抗原CEA
0-5
0-5
0-5
NG/ML
am10:30或pm2:00
72
CA125
0-35
0-35
0-35
U/ML
am10:30或pm2:00
73
CA153
0-31.3
0-31.3
0-31.3
U/ML
am10:30或pm2:00
98
痰/咽拭子
培养和鉴定(真菌)
99
痰/咽拭子
显微镜检查(普通细菌)
100
痰/咽拭子
显微镜检查(真菌)
101
痰/咽拭子
显微镜检查(抗酸杆菌)
102
脑脊液
培养和鉴定(普通细菌)
103
脑脊液
培养和鉴定(真菌)
104
脑脊液
显微镜检查(普通细菌)
105
脑脊液
显微镜检查(真菌)
106
脑脊液
显微镜检查(分枝杆菌)
编号
检验项目
生物参考区间
危急值
报告时间



单位
1
白细胞
2
白细胞分类
3
红细胞
4
血红蛋白
5
红细胞压积
6
血小板
7
平均红细胞体积
8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9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10
血液像
11
尿沉渣
12
尿葡萄糖
13
尿蛋白
14
尿酮体
15
尿胆原
16
亚硝酸盐
17
尿比重
18
尿隐血
19
尿白细胞
20
尿pH值
21
尿胆红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