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初稿)

合集下载

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初稿)

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初稿)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班级:2011级汉语言文学1班姓名:唐莉敏学号:201121010134论文题目: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指导教师:张芹职称:副教授2012年12月22日摘要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

纵览那几十万首的诗词,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有一类便是“酒诗”。

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诗中总有一股浓浓的酒香。

诗人借用同一意象——酒,表达出迥异的情感。

尤其是唐朝时期的“诗仙”李白饱读诗书,受儒释道及其他思想的影响,在坎坷的人生经历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性格。

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其内心情感的酒意象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个性张扬、魅力无限又极其苦闷的诗人形象。

关键词:李白;“饮酒诗”;酒;意象;启示目录一、引言 (1)二、正文........................................... (2)(一)诗歌意象及意象特征 (2)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2)2、诗歌的意象具备哪些特征? (2)(1)内视性 (2)(2)象征性 (2)(3)多义性 (2)(二)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分析 (3)1、表达的极致性,极度,夸张,非比不足以尽兴 (3)2、以“豪”为特色,“豪”气冲天,量豪,情豪 (3)3、其“趣”,趣味盎然,酒香四溢,散发出一片氤氲酒气 (4)4、其“雅”,诗酒结合,即兴创作,“酒气”雅化,醉得儒雅 (4)5、展现诗人狂傲自信,超凡脱俗,傲岸自负,率真自然的性格魅力 (5)6、诗人饮酒以醉失天地,忘却忧愁,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人生境界..57、体现诗人狂放不羁的秉性与壮志难酬的境遇以及怀才不遇的傲岸情绪 (5)三、结语 (6)李白的诗酒情结以及对后世的借鉴与启发 (5)1、浓郁的诗酒情结 (5)2、李白的饮酒对后世的启发与借鉴 (5)一、引言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其中一类诗便将酒搀和到诗歌中,令诗歌芳香醉人,酒形象临风若仙。

诗歌发展到唐宋,盛大壮观,登峰造极,酒这一意象在唐诗宋词中也是酝酿充分,品醇味久。

李白诗中酒寄托的情感

李白诗中酒寄托的情感

李白诗中酒寄托的情感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酒的意象。

这些酒诗不仅体现了李白的文学才华,还寄托了他对生活、历史、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情感。

在李白诗中的酒,往往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寄托的情感:
1.豪放与自由:李白的酒诗中常常体现出他的豪放不羁和追求自由的个性。

例如《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首诗表达了要及时行乐,享受自由和放纵的生活态度。

2.忧郁与孤独:李白的经历使他常常感到孤独和失落,这在他的酒诗中也得到了体现。

例如《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孤独中寻找陪伴的情感。

3.怀才不遇的愤懑:李白在政治上不得志,对自己的才华得不到发挥感到不满和愤懑。

例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4.对生活的热爱:李白也用酒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例如《山中与幽人对酌》中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总之,李白诗中的酒意象是表达他情感和态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这些酒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白的个性和思想,以及他对生活、历史、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情感。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古诗词中的酒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古诗词中的酒

古诗词中的“酒”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中的“酒”。

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和酒文化都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

“酒”成为我国古代诗人特别钟情的一个传统的审美意象,以至于我国古代的“酒诗”以其特有的风貌影响着后世的诗词创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味古诗词中“酒”意象丰富的审美内涵,欣赏我国古代“酒诗词”的骨力和风韵,从而感受我国古代诗坛上那流溢出的醉人的馨香。

一、借酒寄托诗人的豪迈性情。

刘禹锡以酒激壮志,抒豪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意思是愿我能凭借这杯水酒,满怀激情,重新振作精神。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到:“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足见其豪放心魄。

同在密州,苏轼曾于丙辰中秋欢饮大醉后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饮酒赏月,表现了词人心胸旷远、超脱开朗的性情。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游览溪亭,饮酒观景,以至于“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此乃洒脱豪放、率性直爽之女流也。

二、借酒寄托诗人的离愁别绪。

古人常是以酒赠别,把离别的浓浓感伤融于酒中,以此作为预祝远行之人的饯别方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捧在手上的哪里是酒?分明是对即将远离的友人的牵挂与不舍;“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饮入腹中的哪里是酒?分明是主人对挚友的担忧与祝福,多饮几杯吧,以抵御遥远路途上的寒风。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一饮而尽,别意更浓,此番离愁别绪,酒何以堪?三、借酒寄托诗人的思念情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与亲人、朋友分别后,诗人则继离愁之后又生离散之孤独和思念之苦痛。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酒”意象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酒”意象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酒”意象李白的诗歌中经常出现“酒”这个意象,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似乎和酒已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人笔下的酒总是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那么他笔下的酒究竟有何特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酒具有让人快乐、忘我、洒脱的效果。

李白曾经说过:“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就可以看出李白对酒的喜爱。

这是因为饮酒后会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它能让人超越时空,把平日里的不愉快统统抛到脑后,让身心得到放松。

李白很早就体验到了饮酒的快乐,比如在《月下独酌》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其中“对影成三人”正好表达出了李白这种自娱自乐的心态。

2、作为一名文学大师,李白非常擅长于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烘托气氛,营造情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月下独酌》正是以此为主题,借酒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

通篇看来,诗人写景、叙事、言情、议论等手法的运用丝毫没有紊乱,而且紧密地结合起来,构成了完美的艺术整体。

其中最为动人的便是其中那精彩的语句“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等。

3、深度,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李白的大部分诗歌都带有明显的道家色彩,并不是简单的吟风弄月,消愁解闷,而是寄寓着作者的政治理想、人格追求,所以李白的诗歌又具有强烈的人生哲理性。

他的诗歌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形成了他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加之他所用的奇崛险怪的艺术形式,使得他的诗充满了张力,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这样用笔,更使得他的诗充满了现实性和批判性,语言质朴自然,感情奔放激荡,但不失理性色彩。

另外,由于李白所处的时代与王维、孟浩然等大多数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人有别,他的诗充满了强烈的现实性和政治性。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酒”意象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酒”意象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酒”意象中国古代诗歌,对酒有特殊的情感。

自古以来,就有“酒是诗仙”、“斗酒诗百篇”之说。

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酒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地位。

李白以他狂放不羁的性格和多愁善感的情怀,表达了他与友人欢快的心境。

以下就由我来浅析李白诗歌中的“酒”意象。

首先,李白诗歌中“酒”意象的象征意义。

李白诗歌中的“酒”有时候只是普通的饮料,与其他的饮品没什么区别。

但李白却把它看成了一种神奇的东西,或者是诗歌创作必须的原材料。

而他笔下的许多典故都与“酒”有关:李白是“嗜酒如命”,为“酒”做过“对影成三人”、“醉里吴音相媚好”等典故;杜甫是“嗜酒如命”,写过“酒债寻常行处有”等典故;苏轼是“嗜酒如命”,写过“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等典故……不仅诗歌如此,在散文、随笔中,“酒”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物的活动中心,并且,酒具有反复出现的性质。

这就决定了“酒”的意象的象征意义——是对事物真谛的探索。

李白好酒,好酒也会给他带来一些麻烦。

在《襄阳歌》中,李白大醉后写道:“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他喝酒喝得太多了,即使把生活中的一切都抛弃了,还是感觉不够痛快,于是继续沉迷于酒色之中。

所以,他时常处于一种极端兴奋与抑郁的矛盾状态之中。

李白好酒,好酒也让他得到了很多好酒朋友。

李白有很多好酒朋友,因此李白笔下就有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斗酒诗百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等句子。

总之,李白好酒,对酒痴迷,同时,酒也是李白高超诗才的催化剂。

正是由于李白好酒,才能成就他传世的诗歌。

而更令人称赞的是,李白好酒,可他不贪杯,可见他的节制。

一个人不贪杯,有着高雅的气质,但无节制,则显得狂放、低俗。

总之,李白诗歌中的“酒”意象虽然不是实际存在的酒,但在李白眼中,它们就是实际存在的酒。

他通过一系列的形象,使他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微妙的酒意,同时也体现了李白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李白诗中的酒文化

李白诗中的酒文化

李白诗中的酒文化
李白的诗体现了唐代酒文化的重要特征:气象豪迈,气势磅礴,格调激越高昂,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在此时的文学创作中,其时代特征便是,酒文化与其生活、文学创作甚至政治统治相结合,以此促进酒文化的广泛传播。

在此期间,酒开始正式进入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接受和喜爱,这也是当时大家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

李白在诗《客中行》中写到:“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在此诗中,李白表示只要主人能和我一起喝,不喝醉,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家乡,可以看出,酒不仅是一种饮食,也是朋友之间情感的重要传达。

古人一直珍惜友谊,重视情感,唐人也是如此。

他们非常重视朋友之间的纯真。

这种友谊在离别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过去的记忆、长途旅行的担忧、深深的悲伤、充满祝福等情感交织在一起,复杂的感觉悠闲地诞生了。

李白的酒诗与酒意象

李白的酒诗与酒意象

摘要唐代闻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同时他也有“酒仙”的称谓。

李白的很多诗词都离不开酒的酒以诗名,诗以酒名,写下了不不少闻名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布满着沁人心脾酒香的诗篇。

诗与酒在他的笔下得到完善结合,构成李白诗歌交交响响乐中最出色的篇章。

李白酒诗的出现,把中国传统酒文化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在继承历代酒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大量实践,以开元以来的经济繁荣作为背景,以诗歌作为表现方式,制造出了具有盛唐气象的新一代酒文化。

他众多的酒诗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诗酒一体的世界。

李白把酒作为抒发情感的一种物质寄予,将其融入到精神的诗中,表现出极为独特玄妙的情感,焕发出特别的意象,产生丰富而奇怪的意境。

酒在李白身上已转化为生命意志使他的内在情感得以自由地宣泄,个体的意志得以扩张,使他的精神与宇宙自然融为一体在自由的世界中徜徉。

在酒中表现真实的自我,抒发人生的理想,挥酒生命的热忱,虽然有时李白也借酒浇愁,他饮酒的行为更多的是豪放飘逸,酒脱不拘。

李白的饮酒诗带给人们的是自由进取取,是仙风侠韵,而不是苦闷与颓唐,更不是纵欲的放荡。

李白通过诗歌的创作抒写自己的人生理想,展示自己的人格风采。

酒、诗与李白的个体合为一体,观李白的酒态可以看出他的诗情,读李白的诗歌可以想见其人格。

目前,人们大都是就李白的酒诗本身和李白所处的时代来作文章,对李白诗歌中的酒意象和中国传统酒文化的关系研究,以及李白的酒诗对后来文人及唐以后中国酒文化的影响没有系统的论述,所以本文拟以李白诗歌中的酒意象为考察对象,采纳分类和比较的方法,从酒意象溯源,李白诗歌酒意象生成的原因和唐代酒文化的时代特色上,论述李白诗歌中的酒意象的总体精神特质及对后来中国传统酒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李白酒诗酒文化绪论李白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同同时,李白又是一个非常喜爱饮酒并且饮得比较多的诗人,自称酒仙。

李白饮酒诗的审美特色

李白饮酒诗的审美特色

相思湖学院06汉语言文学班钟小丽李白饮酒诗的审美特征摘要本文将讨论李白的饮酒诗诗当中的审美内涵,包括在其饮酒诗中体现的人性的美、人格美、和社会美与理想美,分析其饮酒诗的意境美,并探究产生这种审美内涵的原因。

关键词:李白;饮酒诗;审美特色一、绪论酒自被人类酿造出来始,在历史的长河中就飘满了芳香纯美,令世世代代的人们心醉,无论是普通的老百姓,还是那些文人墨客,都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闻够了酒香,酒也在不负众望之中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

酒能给人以情感的慰藉,激发亲朋故友间的温馨与欢乐。

“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刘伶《酒德颂》)“圣贤既以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李白《月下独酌》)①“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孟浩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作》)酒还能激发文人的豪情壮志,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人的率真天性、狂放的人格。

曹操的“煮酒论英雄”,关羽的“温酒斩华雄”,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武松的醉酒景阳冈打虎,都是以酒为媒,借酒成事。

在千年尘封的典籍中就因为有酒的滋润而芳香四溢。

“酒能给人以刺激,有兴奋提神的功效,能使人摆脱世俗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能使人吐所吐之言,怒所怒之事,抒所抒之情,从而达到飘飘欲仙的神奇境界”。

②酒之功效促之于文,在我国文学史上,酒与文人相关的数不胜数,特别是在诗歌史上。

如晋代的陶渊明,唐代的李白,白乐天,宋代的苏轼等等。

而同时兼具诗名,酒名当属第一的,要数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了。

李白乃是时时饮,处处饮,而他一饮,诗也就成了。

正如杜甫对他的评价一样“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酒仙”对于李白来说,当之无愧。

李白把酒当做自己的知己,古人有“士为知己者死”,而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③可以说是为知己而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班级:2011级汉语言文学1班姓名:唐莉敏学号:201121010134论文题目: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指导教师:张芹职称:副教授2012年12月22日摘要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

纵览那几十万首的诗词,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有一类便是“酒诗”。

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诗中总有一股浓浓的酒香。

诗人借用同一意象——酒,表达出迥异的情感。

尤其是唐朝时期的“诗仙”李白饱读诗书,受儒释道及其他思想的影响,在坎坷的人生经历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性格。

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其内心情感的酒意象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个性张扬、魅力无限又极其苦闷的诗人形象。

关键词:李白;“饮酒诗”;酒;意象;启示目录一、引言 (1)二、正文........................................... (2)(一)诗歌意象及意象特征 (2)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2)2、诗歌的意象具备哪些特征? (2)(1)内视性 (2)(2)象征性 (2)(3)多义性 (2)(二)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分析 (3)1、表达的极致性,极度,夸张,非比不足以尽兴 (3)2、以“豪”为特色,“豪”气冲天,量豪,情豪 (3)3、其“趣”,趣味盎然,酒香四溢,散发出一片氤氲酒气 (4)4、其“雅”,诗酒结合,即兴创作,“酒气”雅化,醉得儒雅 (4)5、展现诗人狂傲自信,超凡脱俗,傲岸自负,率真自然的性格魅力 (5)6、诗人饮酒以醉失天地,忘却忧愁,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人生境界..57、体现诗人狂放不羁的秉性与壮志难酬的境遇以及怀才不遇的傲岸情绪 (5)三、结语 (6)李白的诗酒情结以及对后世的借鉴与启发 (5)1、浓郁的诗酒情结 (5)2、李白的饮酒对后世的启发与借鉴 (5)一、引言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其中一类诗便将酒搀和到诗歌中,令诗歌芳香醉人,酒形象临风若仙。

诗歌发展到唐宋,盛大壮观,登峰造极,酒这一意象在唐诗宋词中也是酝酿充分,品醇味久。

酒在众多诗人的众多名篇中已屡见不鲜,诗人借用同一物象——“酒”却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如欢悦、得意、失意、愁苦.......诗人通过对酒意象的描写,使自己的内心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寄托和释放。

在这里,我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李白为研究的对象,谈谈在李白的诗中,诗人是如何通过对酒意象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内心情感以及从中展现出来的诗人复杂的性格特征。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李白被尊称为“诗仙”。

又由于饮酒成性,又称“酒仙”。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很大。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其诗名也伴以酒名流芳百世。

当时,杜甫在《引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

因此,人民群众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

为了称颂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流传到近代。

李白的一生,共创作了高达220多首诗歌,其中的饮酒诗多达30首。

李白的这30多首饮酒诗,无论是述志抒怀,揭露现实,表达行乐思想,寄托深沉哀愁,还是展示其豪放风采,寄寓浓浓友情,他都在字里行间贯穿了自己一贯的浪漫主义风格。

虽然李白“痛饮狂歌醒复醉,飞扬跋扈为谁雄?”是对世道的一种消极反抗,但李白诗中豪放不拘的个性和鬼斧神工的艺术,足以让后人一唱三叹,流连忘返了。

他以其惊人的才华,将其“大济天下苍生”的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愤交融在一起,“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后人创作出了惊世骇俗、万世不朽的诗篇。

在李白的诗里,诗与酒是真正融为一体的,不仅有陶渊明式的“酒中有深味”,竹林名士的洒脱风貌也在其诗中酣畅淋漓的表现了出来。

李白一生,家庭的教养、社会的环境、生活的经历以及诸家思想的影响统一在诗人身上,不断的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形成了积极用世和消极出世的思想矛盾。

丰富的文化传统,恢宏的时代精神和自身素质以及遭遇的作用,形成了李白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别具一格的“诗酒”情感寄托方式。

总之,李白的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表达的极致性,极度,夸张,非比不足以尽兴。

2、以“豪”为特色,“豪”气冲天,量豪,情豪。

3、其“趣”,趣味盎然,酒香四溢,散发出一片氤氲酒气。

4、其“雅”,诗酒结合,即兴创作,“酒气”雅化,醉得儒雅。

5、展现诗人狂傲自信,超凡脱俗,傲岸自负,率真自然的性格魅力。

6、诗人饮酒以醉失天地,忘却忧愁,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人生境界。

7、体现诗人狂放不羁的秉性与壮志难酬的境遇以及怀才不遇的傲岸。

二、正文(一)诗歌意象及意象特征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我国古代文艺批评中所使用的“意象”一语,是由“意”与“象”两个因素构成的。

“意”,是意念,指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意;“象”,是具象,指表现对象的客观物态。

总之,意象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态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审美契合的产物,是艺术品物化前的基本形态。

2、诗歌意象具备哪些特征?(1)内视性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形象,是创作主体以主观情意感受外在物象,在头脑中形成意象,然后借助艺术表现的物质手段得以外化呈现的。

因而意象是一种心灵的产物,是一种意象形象,它可以内视。

我国古代文论家在提出“意象”这个概念时,就已经明确地认定它仅仅是尚未物化的成果,是构思时浮现在头脑中的心与物高度融合的影像。

意象的这种内视性,可以使作者“窥意象而运斤”,可以张开“心眼”去观照、去想象、去推测种种关于人物与情境的意象,也让读者鉴赏时在感性上有了种种诉诸心灵的神会。

(2)象征性艺术的象征是属于美学范畴的概念,指以某一特定形象来表现或超越此形象原有的象外之象。

意象之象是一种象征性物象,具有艺术隐喻的作用,具有能够超越自身直观物象之外另一层意义。

意象既有直观的审美价值,也有其所代表的内在含义,远远大于其具体形象本身的客观意义,具有明显的象征性。

(3)多义性意象的生成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来推动物象运转,以达到意与象的反复渗透,最终达到物我合一。

想象的丰富性是造成意象多义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意象之象是一种象征形象,这就意味着它的意蕴是宽泛多解、模糊复义的。

因此,意象的多义性能够产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艺术魅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意象的多义性就在于它留给读者思索的不仅仅是形象外观所显露的直接理念,而是蕴藏于深层内涵中的更为丰厚的思想意义;欣赏者很难用难以准确无误的理性语言表达它所含蕴的全部神韵,只能根据自我的艺术修养与生活体验,去品味意象所提供的审美意蕴。

(二)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分析1、表达的极致性,极度,夸张,非比不足以尽兴。

所谓极致性,是指李白的经典性的表达,无论是情感的抒发或景状的表现往往是极度的、夸张的,似乎非此不足以尽兴。

李白的饮酒是声势俱壮、酣畅淋漓的:“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亨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月下独酌》其四)。

“三百杯”几乎成了李白饮酒的特色和象征。

又“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酣高楼”(《梁园吟》)、“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友人会宿》),这是何等的气势。

相对而言,像陶渊明、杜甫、苏轼、陆游诸人笔下,虽然也时时有酒,也有动人之作,但陶渊明的饮酒显得平和淡远:“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杜甫的饮酒使人感到愁苦沉重:“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绝”(《自京赴奉先县五百字》);苏轼更多的是酒中的旷达情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尊”(《十月二十六日》);陆游对酒则时时抒怀明志:“把酒不能饮,苦泪滴酒觴......请书一尺檄,为国平胡羌。

”(《江上对酒作》)。

显然,“三百杯”这种极致型的激情豪饮,是李白独有的饮酒方式。

在中国文人的饮酒史上,李白是淋漓酣畅的诗酒精神的最典型的代表。

其实这种极致型的特色在李白的经典性表达中随处可见。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极致性的表达,最能充分满足人性的审美需求,给人一种痛快舒畅、淋漓尽致之感。

而这种极致性的表达,也是形成李白诗歌的宏大境界和豪放风格的一个原因。

2、以“豪”为特色,“豪”气冲天,量豪,情豪。

相对而言,李白饮酒的另一种情景,概括说来是以“豪”为特色,即激荡豪情、酣畅豪饮、潇洒豪放。

第一,李白饮酒主要是为抒情,无论是喜极或悲愁,对酒高歌,倾情发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酣高楼”(《梁园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些朓楼别校书叔云》)。

可见饮酒是他内心情感的宣泄。

第二,李白之饮,是酣畅淋漓、倾山倒海式的豪饮:“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月下独酌》)、“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三百杯”成了李白饮酒的标志。

此外像“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酒”(《友人会宿》),均可见出李白饮酒之豪兴。

第三,李白之饮酒格外潇洒豪放,具有“仙”的色彩,特别是其醉态的描写,别是一番景象:“清风朗月不要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月下独酌》)、“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友人会宿》),类似之例,不胜枚举。

另外,李白的酒趣也表现得浪漫而潇洒:“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再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月下独酌其二》)“,、“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

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拟古其三》),活脱一个“酒仙”。

此外,像“愁来饮酒二千石”(《江夏赠韦南陵冰》)、“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赠内》)、“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都是李白豪情畅饮的证明,诚可谓酒气冲天,震撼古今,在中国古代文人之罕有其匹。

从上可见,李白的饮酒是尽情尽兴,得其豪放。

从酒文化的类型看,太白之饮是豪放潇洒的典型代表。

3、其“趣”,趣味盎然,酒香四溢,散发出一片氤氲酒气。

其诗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

”(《月下独酌》其一)。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其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