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R的研究报告
t细胞淋巴瘤tcrγ基因重排特征的分析及检测方法优化

T细胞淋巴瘤TCRT基N重排特征分析及检测方法的优化摘要研究背景与目的淋巴瘤在组织和细胞形态学方面与高度反应增生性淋巴组织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容易造成误诊。
淋巴瘤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工作的难题之一。
目前国内主要依靠以形态学为主、免疫组化为辅的诊断手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从基因水平研究和分析诊断疾病的技术不断出现并且日趋成熟,为淋巴瘤诊断提供了有效工具。
淋巴瘤是由单克隆淋巴细胞增生所致,而反应增生性淋巴组织则来自于多克隆淋巴细胞,这是二者的重要区别。
编码免疫球蛋白(Ig)或T细胞受体(TCR)的基因经过重排以后,不同克隆之间的重排基因互不相同,因此,基因重排对淋巴瘤的诊断具有特异性价值。
以PCR技术为基础的方法以其简便、高效、廉价及适用面广而在淋巴瘤基因重排研究方面越来越受重视。
但不同研究文献中所采用的引物、PCR条件、PCR产物检测方法等都不尽相同,结果也有差异。
因此,难以找到适于常规临床病理诊断之用的标准程序。
Jurkat细胞是T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研究中常用的阳性对照细胞,但有关Jurkat细胞基因重排的详细情况也未见报道。
假基因是Ig和TCR胚系DNA中常见的基因,有关假基因参与重排的情况以及在设计引物方面是否应将假基因包括在内也未见有关研究报道。
本实验以TCR基因重排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引物选择、PCR条件及PCR产物的检测方法等,分析T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的最佳方法。
同时,分析TCR基因重排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TCR基因重排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方法1以TCRy基因重排为研究对象,选用通用引物TVG、VvI及TCR7家族特异性引物为工具。
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ⅥI引物的PCR条件。
另选一对TCR[j通用引物作为TCRy引物的补充和比较。
2利用PCR和测序研究Jurkat细胞基因重排情况,分析TCR基因重排的基本特点。
3PCR产物检测方法①利用TCR通用引物检测淋巴瘤克隆性基因重排阳性率,分别用琼脂糖电泳和SSCP分析PCR产物;②将PCR产物分别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后测序,分析TCR基因重排的特点及探索测序方法在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⑧分析PCR产物中DNA的克隆数与SSCP中条带数目的关系。
TCR的研究分析报告

TCR的研究分析报告T 细胞受体(TCR)是免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识别和应对病原体以及自身异常细胞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对 TCR 的研究不断深入,为免疫学、肿瘤治疗等领域带来了新的见解和治疗策略。
一、TCR 的结构与功能TCR 是由两条不同的多肽链组成,分别称为α链和β链(在某些情况下为γ链和δ链)。
每条链都包含可变区(V 区)和恒定区(C 区)。
V 区负责识别抗原,其结构的多样性使得 T 细胞能够识别种类繁多的抗原。
TCR 识别抗原的过程是一个高度特异性的过程。
抗原通常以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结合的形式呈现在细胞表面。
TCR 通过与 MHC抗原复合物的相互作用,触发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事件,从而启动 T 细胞的活化和免疫应答。
二、TCR 的多样性产生机制TCR 的多样性是免疫系统能够应对各种病原体和异常细胞的重要基础。
这种多样性主要通过基因重排和随机组合来实现。
在 T 细胞发育过程中,TCR 基因的 V、D(仅β链和δ链)和 J 基因片段会发生重排。
这种重排是随机的,产生了大量不同的VDJ 组合。
此外,连接区的不精确连接以及在重排过程中引入的核苷酸的随机插入和删除,进一步增加了 TCR 的多样性。
三、TCR 与免疫应答TCR 在免疫应答的启动和调节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当 TCR 与特异性的 MHC抗原复合物结合后,T 细胞会迅速活化,增殖并分化为不同的效应细胞,如细胞毒性 T 细胞(CTL)和辅助性 T 细胞(Th)。
CTL 能够直接杀伤被感染或恶变的细胞,而 Th 细胞则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
TCR 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对于决定 T 细胞的命运和免疫应答的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四、TCR 在疾病中的作用(一)感染性疾病在感染性疾病中,TCR 能够识别病原体来源的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帮助清除病原体。
然而,某些病原体如 HIV 可以通过变异其抗原,逃避 TCR 的识别,导致疾病的持续和进展。
TCR的研究分析报告

TCR的研究分析报告一、引言T细胞受体(TCR)是T细胞识别抗原并被激活的关键分子。
TCR在T 细胞的发育、活化、增殖和凋亡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TCR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免疫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支持。
二、TCR的结构与功能TCR是由α和β两条多肽链组成的复合体,其主要功能是识别并结合抗原提呈的肽段。
当TCR与抗原肽段结合后,可以触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通路,最终导致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三、TCR的研究方法目前,用于研究TCR的主要方法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了解TCR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四、研究分析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TC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TCR的结构与功能关系;2)TCR在免疫应答中的调控机制;3)TCR在免疫疾病中的作用;4)基于TCR的免疫疗法开发。
在结构与功能关系方面,研究者们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和冷冻电镜等技术,解析了TCR的结构,并揭示了其与抗原肽段的结合模式。
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TCR的识别和结合抗原的机制,为基于TCR的药物设计和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免疫应答的调控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基因敲除、转基因等技术,研究了TCR在T细胞活化、增殖、凋亡等过程中的作用。
这些研究揭示了TCR在免疫应答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在调节免疫应答强度和持续时间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免疫疾病中的作用方面,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些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相关的TCR突变。
这些发现为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开发基于TCR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基于TCR的免疫疗法开发方面,研究者们正在尝试利用TCR的特性,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TCR改造为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T细胞,用于治疗肿瘤;或者利用TCR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开发新的疫苗设计方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TCR二次重排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系统性红斑狼疮TCR二次重排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系统性红斑狼疮TCR二次重排的初步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多系统损害,包括皮肤、肾脏、关节、心血管等器官。
该疾病没有特异的生物标记物或治疗方法,因此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TCR二次重排是免疫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细胞表型和功能。
目前,关于SLE中TCR的二次重排相关研究很少,因此该研究可以为SLE的病因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计划采集SLE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外周血T细胞,通过TCR分析技术,筛选出SLE特异性TCR二次重排序列,并分析其与SLE的发病机制相关性。
三、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SLE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外周血T细胞。
2.血样处理:采用静脉采血法,从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外周血中提取T细胞,进行RNA、DNA的提取。
3. TCRA和TCRB的PCR扩增:使用TCRA 和TCRB外显子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在官网UCDI在线服务器Blast分析得到其二次重排的TCR序列,建立SLE和健康人群的TCR序列数据库。
4.分析阳性克隆序列的特点:利用基因法和克隆分析法对阳性的克隆序列进行分析,包括:氨基酸序列、克隆频率分布、重排特异性等等。
通过对上述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寻找TCR二次重排的共性特征与SLE关联性。
5.潜在TCR的功能验证:利用细胞培养、蛋白表达和功能实验等手段,对SLE特异性TCR进行功能验证,包括细胞毒性、抑制细胞功能等方面。
四、研究预期成果1.建立SLE和健康人群的TCR二次重排的库。
2.发现SLE特异性TCR二次重排序列,探寻其与SLE发病机制的关系。
3.探究潜在TCR的功能和机制。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探究SLE病因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为未来治疗SLE提供了新的靶点。
tcr基因重排

tcr基因重排
近几年,基因重排技术在免疫学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作为免疫基因重构技术家族的一员,TCR(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技术具有革命性的价值,从而为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和慢性非恶性疾病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TCR(T细胞受体)是一种免疫细胞,它能够识别外源抗原,从而建立免疫应答。
其中,αβ型TCR是囊括多种免疫细胞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可以在T细胞激活和增殖过程中产生免疫应答。
但是,由于TCRβ具有高度多样性,以致于其结构及结合性能受到很大的限制,使得其传统克隆技术的效率非常低。
因此,TCR基因重排技术的出现,为利用T细胞发挥免疫治疗效果带来了新的希望。
TCR基因重排技术是利用获取的T细胞的原始TCR基因,然后通过特定的基因重排技术来改造它们,最终实现合成的表达载体,以实现T细胞媒介的杀伤抗原特异性原核表达。
该技术具有高效率、快速正确、精确相容等优点,能极大提高T细胞受体αβ的结构多样性,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
首先,重构的T细胞受体αβ能够增强其识别抗原的敏感性,从而增强免疫应答的功效,并具有更强的治疗潜力。
其次,TCR基因重排技术可以使T细胞受体αβ能够更有效地结合抗原,具有更强的杀伤能力,而且更能有效地抑制宿主免疫应答,具有抑制疾病发展的效果。
此外,利用TCR基因重排技术配合抗原特异性疫苗,可以更加精准地引导宿主免疫细胞,激活宿主免疫,并以最佳的免疫应答进行抗病理的治疗,以达到精准医疗的目的。
总之,TCR基因重排技术是一种具有巨大治疗潜力和精准医疗价值的免疫技术,它可以提升T细胞免疫反应的效率,有助于克服传统基因克隆中效率低、抗原特异性缺乏等问题,有望在慢性非恶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TCR+FC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TCR+FC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 研究背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电力系统中的无功问题越来越严重,无功电压调节技术和静止无功补偿技术已成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是一种常见的无功补偿技术,可以用来优化电力系统的电压、降低无功损耗、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传统的SVC通常由一个固定的容性器和一个可变的电感器组成,其无功补偿能力受到容性器大小的限制。
为了提高SVC的无功补偿能力,TCR(Thyristor Controlled Reactor)和FC(Fixed Capacitor)被引入SVC中。
TCR是一种可以通过改变电感器电感值来调节无功电流的装置,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控制电感器的电感值来实现无功补偿。
FC则是一种固定容性的元件,在需要增加电压的时候起到辅助作用。
二. 研究目的本项目旨在研究TCR+FC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控制策略和运行特性,优化其无功补偿效果,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三. 研究内容及方法1. TCR+FC静止无功补偿器模型的建立基于电路理论,建立TCR+FC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模型,包括TCR、FC、变压器和控制系统等部分。
2. TCR+FC静止无功补偿器控制策略的设计设计TCR+FC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控制系统,包括无功电流控制、电容电压控制和维持容性器电流的稳定等等。
3. TCR+FC静止无功补偿器运行特性的研究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TCR+FC静止无功补偿器的运行特性,包括输出电流、电压稳定性、功率损耗等等。
四. 研究意义本项目可以对TCR+FC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控制策略和运行特性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优化其无功补偿效果,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 预期成果1. TCR+FC静止无功补偿器模型的建立和仿真验证结果。
2. TCR+FC静止无功补偿器控制策略的设计和仿真验证结果,包括无功电流控制、电容电压控制和维持容性器电流的稳定等等。
3. TCR+FC静止无功补偿器实验结果,包括输出电流、电压稳定性、功率损耗等等。
T细胞受体重组删除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水平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T细胞受体重组删除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水平的研究
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反应的激活。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细胞在SLE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T细胞受体(TCR)是T细胞特异性表面受体,其功能障碍在SLE病理中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TCR重组删除环是一个可以影响T细胞受体免疫应答的因子,它与SLE的发展和进展有关。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SLE患者血液中TCR重组删除环的水平,并分析其与SLE发生发展的关系,为SL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和正常人血液中TCR重组删除环的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 研究意义
TCR重组删除环是影响T细胞免疫应答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它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5. 研究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可以明确SLE患者血液中TCR重组删除环的水平,进一步了解其与SLE的关联性,为SLE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TCR-T疗法行业分析报告

TCR-T疗法行业分析报告TCR-T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肿瘤的免疫疗法,被誉为“抗癌神器”。
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并取得了显着且持久的疗效。
本报告将对TCR-T疗法行业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定义、分类特点、产业链、发展历程、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发展驱动因素、行业现状、行业痛点、行业发展建议、行业发展趋势前景、竞争格局、代表企业、产业链描述、SWTO分析、行业集中度等方面的内容。
一、定义及分类特点TCR-T疗法是基于T细胞受体(TCR)工程改造的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自体T细胞发挥体内抗肿瘤作用,将目标抗原特异性的TCR基因经基因工程方法植入到T细胞中,以增强T细胞的肿瘤特异性杀伤能力,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根据TCR-T疗法的操作方式和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体化TCR-T疗法和全血源性TCR-T疗法两类。
个体化TCR-T疗法是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通过提取患者的T细胞,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并将改造后的T细胞重新注入患者体内来治疗。
而全血源性TCR-T疗法则是利用健康人的T细胞进行工程改造,并重新注入患者体内来治疗。
二、产业链TCR-T疗法产业链主要包括基础研究、临床试验、生产制造、临床应用、医保报销及维护等环节。
其中,基础研究是TCR-T疗法产业链的起点,经过临床试验、生产制造等环节,最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三、发展历程TCR-T疗法的发展历程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探索阶段、临床转化阶段和商业化阶段。
1、初期探索阶段(1990年代到2010年)在研究领域,TCR-T细胞研究的早期始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TCR基因克隆技术和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TCR-T细胞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对该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探索,以了解TCR-T疗法作为治疗肿瘤的可能性。
2、临床转化阶段(2010年到2015年)随着对TCR-T疗法的初步探索,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日益显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R 的研究进展一、概述 1、什么是肿瘤?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一般认为,肿瘤细胞是单克隆性的,即一个肿瘤中的所有瘤细胞均是一个突变的细胞的后代。
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所有的恶性肿瘤总称为癌症(cancer)。
2、治疗肿瘤的常规方法纵观传统治疗恶性肿瘤方法,肿瘤外科学、肿瘤放射学、肿瘤化学是现代肿瘤的三大支柱。
三种手段各有千秋。
外科手术和放射都为局部方法,因为以往外科学家和放射学家对肿瘤的概念及结构的认识极为相似,两者都认为恶性肿瘤发生在局部,侵犯周围组织,经淋巴管、血管或通过自然腔隙转移,它的重点是原发病灶、局部侵犯和区域淋巴结转移。
这两种,对大多数早、中期肿瘤是最有效的手段。
但对中、晚期恶性肿瘤而言,往往因局部不彻底,残留病灶的复发及远地转移而毙命。
当然手术和放疗在技术和措施上有较大差异,手术更能将相对静止细胞及对放疗不敏感的肿瘤,有根治的可能,但受细胞的缺氧程度、肿瘤类型与细胞修复等的因素的影响,对肿瘤局部的控制不如外科手术,但对因解剖部位肿瘤侵犯较为广泛的,特别是临近临近中要结构手术切除困难及亚临床灶的存在,放疗有更大的适应症及灵活性。
虽然手术与放疗控制局部肿瘤有效,但对大多数恶性肿瘤而言,一开始就应看作是全身性疾病,大多数需要与化疗结合。
肿瘤化疗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
目前单用化疗即可以至于某些肿瘤如小二急淋等外,许多恶性肿瘤几乎必需有化疗参与才能治愈;对中期恶性肿瘤的术前、术中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对化疗有一定敏感性的肿瘤放疗增敏;手术、放疗后复发转移癌的姑息等应用日渐广泛。
但尽管新药不断问世,化疗方法不断进步,但对大多数实体恶性肿瘤而言,因肿瘤对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肿瘤的异质性、缺氧细胞的不敏感性等,都很难达到根治的效果。
3、现代治疗肿瘤的新发现 80年代的开始的生物,不断推出新疗法,如过继性免疫疗法,细胞因子法,基因疫苗法等等。
其中,过继细胞免疫治疗(ACT)在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已获得广泛认可,尤其在目前疫苗免疫治疗还存在着不能有效一直微小残留肿瘤生长等多种因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的前提下,ACT在实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ACT可通过体外扩增筛选出高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将其转入宿主体内并建立长期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成为今年来肿瘤免疫治疗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图表1:肿瘤各种疗法的对比图二、过继细胞免疫治疗(ACT)图表2:肿瘤生物治疗的发展史在发展的前期,肿瘤过继免疫疗法是将自身或异体的抗肿瘤效应细胞的前体细胞,在体外采用IL-2、抗CD3单抗,特异性多肽等激活剂进行诱导、激活和扩增,然后转输给肿瘤患者,提高患者抗肿瘤免疫力,以达到治疗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图表3:肿瘤过继免疫疗法的图解说明细胞免疫治疗的技术已经发展至第三代,第一代是CIK (自体细胞免疫疗法),第二代是CA R -T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第三代是T C R -T (特异性T细胞受体免疫疗法)。
1、CAR-T CAR-T疗法的核心机制是通过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相关抗原,使效应T细胞的靶向性、杀伤活性和持久性较常规应用的免疫细胞大幅提高,从而打破宿主免疫耐受状态,克服免疫逃逸,最终杀灭肿瘤细胞。
CAR结构自1989年起,不断改进,目前为止已发展到第4代。
第1代CAR信号肽只有TCR/CD3δ链或免疫球蛋白Fc受体FcεRIγ链单一信号分子,虽能识别靶抗原并靶向激活T细胞,但由于缺乏协同刺激分子不能充分激活T细胞,而且活化的T细胞在体内存在时间短。
第2代CAR信号肽添加了一个协同刺激分子,能够更好的为CAR-T细胞提供活化信号,这样CAR识别肿瘤细胞后能够同时活化协同刺激分子和胞内信号,实现双重活化,能明显提高T细胞增殖分泌能力和抗肿瘤效应。
第3代CAR信号肽区整合2个以上的协同刺激分子,可使T细胞持续活化增殖,细胞因子持续分泌,增强杀伤肿瘤细胞作用。
第4代CAR除了嵌合抗原受体基因外,增加了一个或多个可以编码CAR及其启动子的载体,该载体可通过某些细胞因子如IL-2成功激活CAR的信号通路。
图表4:CAR-T免疫疗法的图解说明 2、TCR-T 与CAR-T疗法不同,TCR-T的优势在于增强或重建患者的抗肿瘤免疫的同时副作用较少。
TCR-T的核心机制是筛选获得了反应性T细胞克隆,继而见到了可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T细胞受体基因,再将编码肿瘤特异性TCR的基因导入成熟T细胞,获得的TCR基因修饰T细胞可在体外特异性识别抗原阳性肿瘤细胞,并在回输患者体内候建立抗肿瘤免疫。
它也包含3大方向:a、通过肿瘤特异性TCR转染T细胞赋予其肿瘤识别功能:通过对癌症特异性的基因赋予T细胞抗原识别特异性,使其有效识别杀伤肿瘤细胞。
b、肿瘤特异性TCR基因转染T细胞活化诱导记忆性T细胞分化:研究肿瘤特异性TCR基因转染T细胞被肿瘤抗原充分激活后,记忆性T 细胞的分化情况,并明确其表型和肿瘤反应性,为进一步获得TCR基因转染记忆性T 细胞奠定基础。
c、肿瘤特异性TCR基因转染纯化候中枢型记忆T细胞(Tcm):由于记忆性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能力和体内生存能力都强于混合成分的CD8+T细胞。
而T细胞的内在性质决定了其回输体内后的生存能力和长期免疫功能。
3、源于IPSc的新“T细胞”疗法IPSc细胞技术应用于一类免疫杀伤T细胞的建立T-IPSc细胞。
这些T-IPSc细胞使用的是患者自身产生的T细胞和T细胞由其衍生的功能靶向特定病毒。
自杀基因iCaspase9(IC9)引入T-IPSc细胞,然后再分化成杀手T细胞能够攻击只有特定的病毒。
三、现今国内外主流药企在免疫治疗的布局近几年,癌症的免疫疗法研究成为癌症研究领域的热点,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也获得了制药企业的关注,全球著名的跨国制药企业如阿斯利康、辉瑞、葛兰素史克等纷纷涉足癌症免疫疗法,与生物技术合作是主要的途径。
图表5:主要跨国制药企业投资免疫疗法免疫疗法预知的优势使其成为跨国制药巨头的追逐对象,另外,率先布局空白市场获得竞争优势也是各大制药巨头投资“不差钱”的主要原因。
虽然相较于其他的药品市场,抗肿瘤药的市场竞争相对缓和,但随着专利到期、仿制药市场快速发展等的情况下,各制药企业还是感觉到了一定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对动辄单个药品销售几十亿美元的抗肿瘤药物行业来说,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肿瘤药物销售TOP20中,有3个产品的销售规模超过60亿美元,7个产品的销售规模在25亿元以上,18个产品的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
可见对于抗肿瘤药物生产企业来说,时间即是金钱。
图表6:2013年全球肿瘤药TOP20(单位:亿美元)图表7:国内细胞治疗布局对于未来企业的竞争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未来全球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竞争会加剧,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随着肿瘤疾病越来越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一大杀手,各主要的制药企业均看好肿瘤药物市场前景,在肿瘤药物研发投入上也毫不吝惜,从肿瘤药物研发投入占到新药研发40%-50%的比例即可看出。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市场争夺中,必将带来市场竞争的加剧,但是,按照目前各主要行业巨头的投入和后备产品储备等情况来看,短期内,罗氏、诺华、赛诺菲、辉瑞等行业巨头的垄断地位不会受到大的动摇。
国外肿瘤免疫治疗产业以免疫治疗药物为主,而我国肿瘤免疫治疗产业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免疫细胞存储、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细胞免疫疗法,其中以细胞免疫疗法为主。
免疫系统是人体自身的医生,而肿瘤免疫治疗被认为是唯一有可能彻底治愈癌症的方法,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多数被用于晚期癌症患者,但将来可能会像化疗一样,成为癌症治疗的一线方法。
预计到2025年有100-150亿美元的市场只是个开始,未来10年60%的癌症病人将采用免疫治疗,在美国达350亿美元。
就国内而言,专家估计三年内将达到几百亿的市场规模。
国内能够开展肿瘤免疫的医疗机构及潜在对象包括:1)已经开展业务的500多家三甲医院,现有技术和管理不成熟,新技术代替可能性较大;2)尚未开展细胞治疗的500多家三甲医院,其中大部分可以推广;3)有条件的三乙、二甲等医疗机构;4)体检中心及高端会所,不属于医疗行为的亚健康人群保健,利润空间更大。
如按三甲医院,一家医院每月收30个病人、每个病人治疗3个疗程、3万/疗程计算(目前市场的评价情况和常规收费),单三甲医院近几年保守估计就能达到300多亿的市场规模。
四、TCR修饰的T细胞疗法传统的特异性过继免疫治疗主要通过手术获得患者新鲜肿瘤组织,分离其中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单克隆扩大培养而得到的,或者通过自体和异基因抗原体外诱导患者自身外周血、淋巴结或脾脏中的淋巴细胞生成。
但由于目前手段获取特异性t细胞的效率太低,操作过于复杂,扩增难、时间长且有限,因此往往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
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是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和介导免疫应答的效应分子,是人类基因组中多态性最高的区域之一,决定着人的免疫系统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
近十年来,有学者相继分离到抗原特异TCR基因并将其转导至初始T细胞中,使该T细胞表达外源TCR并获得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能够识别并杀伤携带相应肿瘤抗原的恶性细胞,通过这一方法,可短期内获得大量抗原特异性T细胞,使得T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有了新途径。
T细胞受体库的多样性(包括基因重组以及选择性表达)直接反映了机体免疫应答的状态。
TCR可分为TCRα/β和TCRγ/δ两种类型, 外周血T细胞主要为TCRα/β的T细胞, 是介导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
TCRβ基因由可变区(V)、多变区(D)、结合区(J)和恒定区(C)四部分基因片段组成,形成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ies determining region, CDR)和间隔的4个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 FR)。
3 在T细胞发育过程中CDR1,2和FR区域相对保守,CDR3区由V、D和J 进行重排而形成具有功能的TCR编码基因(T细胞克隆),由于V (65-100种)、D (2种)、J (13种)基因片段本身具有多样性,此外,由于在重排的过程中,在VD及D-J的连接区经常有非模板的核苷酸的随机插入或删除,进一步增加了CDR3区的多样性(连接形成的多样性约为2 × 1011)。
这种基因片段连接的不准确性使TCR的表达呈多样性, 以识别各种不同的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