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23 古诗词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学会3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3、初步感受“渔歌⼦”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体会这⾸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教学⽅法:情景感悟法、引导发现法 学习⽅法:⾃读⾃悟、⼩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歌景交融( 7 分钟) (⼀)好语积累: 师:出⽰词语(1) 学⽣齐读 师:这组词都是⽤来形容什么的? ⽣:回答 师:出⽰其他⼏组 ⽣:齐读后回答 师:好词都是靠我们平时积累的,现在⽼师就考考⼤家,就读了这⼀遍,不看屏幕,谁能记住其中的三个以上? ⽣:汇报 师:总结并⿎励。

我们平时学习读书的时候,就是要向今天⼀样⼀边读⼀边往了脑海⾥记,这样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的词语积累会越丰富,我们的读写能⼒才会提⾼的快。

(⼆)激趣导⼊: 师:播放歌曲:《渔歌⼦》 师:你从画⾯中都看到了什么? ⽣:汇报看到的内容 师:谁能凭着记忆,把歌词给⼤家念出⼏句吗? ⽣:试着背出 师导⼊:刚才这⽀歌,可不是⼀⾸普通的歌曲,歌曲中唱的是千古流传的词,这⾸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初读正⾳感知品味( 10分钟 ) 1、解题 师:板书课题 (渔歌⼦【唐】张志和) ⽣齐读课题 师:这《渔歌⼦》不仅是词的题⽬也是词牌名,所以这⾥的“⼦”不 能读成轻声,要读成三声。

师:请同学们想⼀想:忆江南写的是什么?那么⼤家猜猜,结合你的预习,说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渔歌⼦》是写什么的? ⽣:回答 师:打开课件理解课题(打渔者或者垂钓爱好者唱的歌。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篇一:《独坐敬亭山》(一)导入课习题,揭习题。

⑴今天,教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习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⑵揭习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⑶解习题:“独坐”是什么意思?标题是什么意思?齐读课习题(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⑴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划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局部,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⑴听音朗诵,初识古诗。

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诵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心得诗意。

⑴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⑵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独的云;“独”单独;“闲”悠闲;“相看”相互看;“不厌”不满足;)⑶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⑷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⑸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独寂寞)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渐渐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好像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衬托出诗人心灵的孤单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注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沉感情。

23 古诗词三首《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教案3》

23 古诗词三首《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教案3》

23古诗词三首一: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 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一、渲染气氛,理解词义: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
(2)笔记;
布置作业:
做相关练习题。
板书设计:
渔歌子
教学后记
难点
品味诗句。
教具
PPT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人备课
写诗导入
师生一起工整默写《乡村四月》
同学们前面都已经预习和背诵过这三首诗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把《乡村四月》工整的一遍。
学生集体默写。
学生检查是否有书写错误,改正。
默写导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读诗,理解诗意。
学生根据课件的提示,整体表述:
教材分析
重点
明诗意,背诗词,积累语言。
难点
品味诗句。
教具
PPT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人备课
写诗导入
师生一起工整默写《渔歌子》
同学们前面都已经预习和背诵过这三首诗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把《渔歌子》工整的一遍。
学生集体默写。
学生检查是否有书写错误,改正。
默写导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4.教师点评音量、韵味?
5.学习一首诗,不仅要正确地读、正确地写,还要正确地理解诗的意思。一首诗的意识,我们并不是完全不明白的。说哪一句不懂,也不过是一两个字词不理解而已,这时候我们应该借助什么来理解呢?
6.(1)引导学生体会“不须归”中的深意。(2)学生完成课后的习题。
7.教师组织学生背诵、默写。
课题
23.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
“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3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

23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

《 23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设计人:张华年级:四学习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二、合作探究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以图导题,理解题意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三、拓展延伸品读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四、课堂检测成长资源49页第四题2、3小题。

《渔歌子》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知识链接: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二、合作探究1、渲染气氛,理解词义: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读自悟、理解词义。

3、感情朗读,感悟意境.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三、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 、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 、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四、课堂检测默写两首古诗。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古诗词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古诗词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古诗词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背诵《江南春》、《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三首古诗。

1.2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感悟诗人情感。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古诗内容。

2.2学会欣赏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背诵三首古诗。

1.2理解古诗的大意。

1.3学会生字词。

2.难点:2.1感悟诗人情感。

2.2欣赏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及诗人。

1.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习《江南春》2.1学生自主朗读,感知诗歌节奏。

2.2教师解析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学习《静夜思》3.1学生自主朗读,感知诗歌节奏。

3.2教师解析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学习《望庐山瀑布》4.1学生自主朗读,感知诗歌节奏。

4.2教师解析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拓展延伸5.1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进行仿写。

5.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6.2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教师给予鼓励。

四、板书设计1.《江南春》生字词:楼、柳、花、水、风诗意:江南春色美,楼前柳绿花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静夜思》生字词:床、疑、霜、白、明诗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庐山瀑布》生字词:望、庐山、瀑布、飞、直诗意: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AB案)1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A案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四、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渔歌子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这两
首古诗。

2、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乡村四月》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3.出示插图,说说观察后的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三、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学过的两首古诗。

2、欣赏唐宋名家名词,并汇报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二、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1、、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2、、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四、总结升华。

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子桃花流水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不须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