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标准化饲养管理
蛋鸡管理制度

蛋鸡管理制度标题:蛋鸡管理制度引言概述:蛋鸡管理制度是农业生产中关键的一环,对于提高蛋鸡生产效率、保障蛋鸡健康和提高蛋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蛋鸡管理制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蛋鸡,以提高养殖效益。
一、饲养环境管理1.1 确保鸡舍通风良好:保持鸡舍内空气流通,排除有害气体,防止疾病传播。
1.2 保持鸡舍清洁卫生:每日清理鸡舍,定期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1.3 控制鸡舍温湿度: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需要,合理控制鸡舍的温湿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饲料管理2.1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科学配制饲料,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营养。
2.2 定时定量喂养:制定科学的喂食计划,保证蛋鸡每日摄入足够的饲料,避免浪费和营养不良。
2.3 喂水管理:保证蛋鸡随时有充足的清洁饮水,避免蛋鸡脱水和生产问题。
三、疾病防控3.1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根据疫情情况和季节特点,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蛋鸡的免疫力。
3.2 定期体检:定期对蛋鸡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避免疫情扩散。
3.3 饲养密度控制:合理控制蛋鸡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疾病传播。
四、生产管理4.1 精准记录生产数据:记录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产蛋情况等数据,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
4.2 定期清理鸡舍:定期清理鸡舍,更换鸡舍内的垫料,保持环境清洁,减少疾病传播。
4.3 合理调整饲料配方: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饲料配方,提高养殖效益。
五、人员管理5.1 培训员工:对养鸡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养鸡技术水平,保障蛋鸡管理质量。
5.2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定蛋鸡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规定和责任,提高管理效率。
5.3 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对蛋鸡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养殖效益。
结语:蛋鸡管理制度是蛋鸡养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科学合理的管理将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和蛋品质量。
通过不断改进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可以有效提高蛋鸡养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蛋鸡标准化养殖规范

蛋鸡标准化养殖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蛋鸡标准化养殖建设规范、引种来源、营养需要、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兽药使用、饲料使用、蛋品管理、废弃物处理、生产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规模化、标准化蛋鸡场的养殖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25886 养鸡场带鸡消毒技术要求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 33 鸡饲养标准NY/T 1167 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NY/T 1169 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NY/T 2664 标准化养殖场蛋鸡NY/T 2969 集约化养鸡场建设标准NY/T 5030 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NY 5032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78号《兽药停药期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标准化蛋鸡场场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土地利用规划,具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取得畜禽标识代码,单栋存栏5000只以上,全场存栏10000只以上。
3.2规模化蛋鸡场存栏规模大于10000只的蛋鸡养殖场。
3.3废弃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污水、病死鸡、饲料残渣、废弃兽药及包装物等。
3.4限制饲养为控制育成期蛋鸡体重过大或过肥对其饲喂量和日粮营养水平进行限制的措施。
3.5全进全出同一鸡舍只养同一批鸡,同时进舍,同时出舍的饲养制度。
3.6带鸡消毒在正常饲养情况下,使用消毒剂对鸡、设备和环境进行消毒。
4 建设规范蛋鸡场选址、布局、设施设施设备按NY/T 2969执行。
5 引种来源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非疫区种鸡场引进种蛋、雏鸡或青年鸡,经过免疫并持有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是指以产蛋为主要经济目的的鸡种,它的饲养管理决定了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1. 饲养环境管理:蛋鸡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干燥、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环境。
饲养场所要保持清洁,定期清理禽舍内外的污物。
准备干净的饮水设备和饲料器,保持饮水器中的水清洁,定期更换饮水管。
2. 饲料管理:蛋鸡需要均衡的饲料来满足其生长和产蛋的需要。
饲料应包含适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饲料要保持新鲜,定期检查饲料是否有异味或霉变。
饲料的喂养量和频次需要根据鸡的生产阶段和群体做出调整。
3. 喂养管理:蛋鸡要定时喂食,保证鸡群的生长和发育。
每日喂食时间要固定,可以在早晨和傍晚各喂一次,鸡群饮食量和饮水量要保持平衡。
避免喂食过量,造成浪费和蛋鸡肥胖。
饮水器要保持饮水畅通,定期清洗和消毒。
4. 疾病预防:蛋鸡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侵扰,因此要进行常规的疾病预防工作。
定期给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
注意饲养场所的卫生,消毒禽舍和饮水器,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对有疾病症状的蛋鸡要及时隔离和治疗。
5. 群体管理:蛋鸡是以群体饲养的,要注意群体管理。
保持鸡群的稳定和和谐,避免蛋鸡间的争斗和拘泥。
定期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策略。
6. 照明管理:蛋鸡对照明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保持适当的光照时间和强度,提供充足的自然光或人工光。
根据不同阶段的蛋鸡调整照明时间和亮度,以提高蛋的产量和质量。
7. 温度管理:蛋鸡对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冬季要保持禽舍的温暖,以避免蛋鸡的冻伤。
夏季要保持禽舍的通风,适当降低温度,以减少蛋鸡的热应激。
8. 饮水管理:蛋鸡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定期清洁和更换饮水器中的水,确保饮水器的通畅和清洁。
给蛋鸡提供新鲜的饮水,避免断水和水质不良。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饲养环境管理、饲料管理、喂养管理、疾病预防、群体管理、照明管理、温度管理和饮水管理。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饲养管理是指在饲养过程中,对蛋鸡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健康检疫、疾病防控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保证蛋鸡健康生长,提高产蛋率和蛋质量。
以下是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一、饲养环境管理:1.笼舍布置:选择宽敞、采光好、通风良好且易于清洁的鸡舍。
舍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0%左右,温度控制在20℃-25℃。
2.牲畜防疫:对鸡舍和饮水设施进行定期清洁消毒,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二、饲料营养管理:1.饲料配方: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产蛋周期,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
注意蛋鸡营养需求的平衡,避免缺乏其中一种营养素。
2.饲料供应:定时定量喂养,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饲料,并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和畅通。
三、健康检疫管理: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蛋鸡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鸡舍的温度,保持蛋鸡的舒适度和正常生理状态。
2.疾病防控:定期对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加强蛋鸡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定期检查和处理蛋鸡的脚趾,防止产生脚炎和鹌鹑不力。
四、疾病防控管理:1.预防病害:通过加强饲料卫生、控制饲养密度、保持生态平衡、加强疫苗接种等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及时处理病鸡: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减少死亡率和病鸡对其他蛋鸡的威胁。
五、蛋鸡产蛋管理:1.产蛋周期控制: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繁殖规律,调整灯光和饲料供应,控制蛋鸡的产蛋周期,使其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2.蛋质量监测:定期对蛋质量进行检测,包括蛋壳硬度、蛋黄颜色、蛋白质含量等指标。
及时纠正可能影响蛋质量的因素。
综上所述,正确的蛋鸡饲养管理对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蛋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合理管理饲养环境、科学配制饲料、做好健康检疫管理以及疾病防控,才能确保蛋鸡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蛋。
蛋鸡的饲养管理制度

蛋鸡的饲养管理制度一、环境管理1.1 温度蛋鸡对环境温度有一定要求,夏季温度过高会影响蛋鸡的产蛋率,冬季温度过低则会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鸡舍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夏季控制在25-30摄氏度,冬季控制在15-20摄氏度。
1.2 通风鸡舍内空气流通是保持蛋鸡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要保持鸡舍内通风良好,及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废料,避免滋生细菌和病毒。
1.3 光照光照对蛋鸡的产蛋率有明显的影响,要保证鸡舍内有足够的光照,避免过度阴暗造成蛋鸡产蛋率下降。
1.4 饮水蛋鸡的健康生长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要定期更换饮水器内的水,保证鸡群有足够的饮水量,避免缺水导致饥渴和腹泻等情况。
1.5 饲料管理蛋鸡的饲料管理是关键的一环,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和喂养量。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避免受到霉菌和细菌的污染,影响蛋鸡的健康生长。
二、饲养管理2.1 分群管理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饲料和管理,要对蛋鸡进行合理的分群管理,根据不同的产蛋状态、体重等因素进行分群喂养,确保每只蛋鸡得到适宜的营养。
2.2 疫病防控疫病是蛋鸡养殖中比较严重的问题,要加强疫病防控工作。
定期对蛋鸡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控制传染源,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确保蛋鸡的健康生长。
2.3 蛋鸡补充鸡蛋是蛋鸡的主要产出,要对蛋鸡进行适量的蛋鸡补充,保证鸡蛋的质量和产蛋率。
同时要注意蛋鸡补充的方式和时间,避免过度补充导致蛋鸡产蛋困难。
2.4 饲养环境蛋鸡的饲养环境对蛋鸡的健康生长有很大影响,要保持鸡舍内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鸡舍内的垫料和清理粪便,避免滋生细菌和病毒。
2.5 健康管理蛋鸡的健康管理是饲养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做好蛋鸡的疫病防治工作,加强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提高蛋鸡的自然免疫力,保证蛋鸡的健康生长。
三、科学喂养3.1 饲料科学喂养蛋鸡的生长发育需要合理的饲料配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合理搭配饲料种类和比例,确保蛋鸡得到全面均衡的营养。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饲料管理1.饲料成分:产蛋鸡的饲料应注重合理的饲料配方,包括粗蛋白、赖氨酸和磷等营养元素的保证,以满足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需求。
2.饲喂方式:采用定量定时喂饲的方式,将饲料分为几次进行喂饲,避免浪费和过度摄食。
同时,饮水箱要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水源,确保蛋鸡的水分摄入量充足。
3.精细喂养: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适时的饲料调整。
如在产蛋期,应加强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摄入,以保证蛋鸡蛋的产量和质量。
二、环境管理1.温度调控:合理的温度对蛋鸡的产蛋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蛋鸡产蛋的不良影响。
2.光照管理:合理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对蛋鸡的产蛋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通过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可调节蛋鸡的生产周期和产蛋量。
3.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避免过高的湿度和氨气浓度对蛋鸡的健康产蛋造成不良影响。
要及时清理鸡舍、保持通风良好,并定期进行消毒杀菌。
三、疾病防控1.严格的疫病防控措施是产蛋鸡饲养中的重要内容。
要做好疫苗接种、疫情监测以及隔离、消毒等工作,确保鸡群的健康。
2.定期检查蛋鸡的健康状况,如观察其精神状态、食欲、羽毛质量等,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以防止病情扩大。
四、繁殖管理1.选择优良的品种鸟,进行合理的育种交配。
保持种公种母的健康,提高种禽的血缘优势和抗病能力。
2.为种禽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照顾。
确保种禽的繁殖效果和繁殖力。
五、日常观察1.定期观察鸡舍内饲养环境和设备设施的情况,进行及时维修和更换,确保蛋鸡的正常饲养和产蛋。
2.观察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蛋鸡的产蛋潜能。
综上所述,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包括饲料管理、环境管理、疾病防控、繁殖管理以及日常观察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效率和产蛋质量,满足市场需求,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是指对蛋鸡进行合理的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其健康生长和高产蛋。
本文将从饲料管理、环境管理、疾病防控和日常维护等方面介绍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饲料管理1. 饲料选择:选择优质饲料,确保蛋鸡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
应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和需要,配制合理的饲料配方,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2. 饲料供应:要根据蛋鸡的生长和产蛋需要,控制饲料的供应量和供应时间,确保蛋鸡能够适时、适量地摄取饲料。
应定时定量地喂食,避免饲料的过量或不足。
3. 饲料管理:要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定期清理饲料盆、饮水器等饲料器具,避免饲料受潮、发霉或沾染病菌。
饲料的储存要放置在通风、干燥、防鼠防虫的地方,避免污染和变质。
二、环境管理1. 鸡舍布局:鸡舍应有合理的布局,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和采光充足。
合理设置鸡窝、饲料器、饮水器等设施,便于蛋鸡生活和管理。
鸡舍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和杀菌,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 温度控制:蛋鸡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生活,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温调整鸡舍的温度。
冬季要加强保暖措施,如加设取暖器、加厚保温材料等;夏季要保持通风,使用降温设备如湿帘等。
3. 水源管理:蛋鸡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饮水器应保持畅通,水源要新鲜、卫生。
要定期清洗和更换饮水器,防止饮水受到污染和病菌传播。
三、疾病防控1. 疫苗接种:蛋鸡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都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应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定期接种和补种疫苗,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 疾病监测:要定期对蛋鸡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蛋鸡。
要注意观察蛋鸡的精神状态、食欲、体重变化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3. 病区管理:对于有病的蛋鸡,应尽早隔离和治疗,避免病菌传播给其他蛋鸡。
病区要做好消毒、除菌工作,尽量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日常维护1. 定期清洁:要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废料,保持鸡舍的清洁和干燥。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是指对蛋鸡进行日常饲养和管理工作,旨在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以下是蛋鸡的饲养管理的要点。
一、日常饲料管理:1. 饲料的搭配要合理: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饲料营养需求,科学搭配饲料,保证蛋鸡的营养均衡,提高生产性能。
2. 饲料的定量定时供应:按照蛋鸡的需求,定量定时地供应饲料,避免浪费和过度摄食。
3. 饲料的质量要好:购买优质饲料,确保饲料的卫生和营养价值。
二、合理的饮水管理:1. 定期更换饮水:保持饮水器内的水清洁,定期更换饮水,避免细菌和病毒感染。
2. 饮水的供应要及时:保证饮水器始终有足够的水供应,避免蛋鸡因为饮水不足而出现生产性能下降。
3. 饮水的水质要好:确保饮水的水质良好,避免污染和细菌滋生。
三、生产环境的管理:1. 保持舍饲环境的清洁:每天清理鸡场,保持舍饲环境的清洁,减少细菌滋生和传播。
2. 给予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根据蛋鸡的品种和环境需求,调整舍饲的温度和湿度,营造适宜的生产环境。
3. 保持通风的良好:保证鸡舍的通风良好,排除浑浊的空气,防止病菌滋生和传播。
四、疾病预防与控制:1. 注重疫情监测:定期对蛋鸡进行疫情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疫苗接种和免疫注射: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定期给蛋鸡接种病毒疫苗,注射免疫物,提高蛋鸡的抗病能力。
3. 合理用药:遇到蛋鸡出现疾病时,应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并根据兽医的指导进行合理用药。
五、蛋鸡行为的管理:1. 合理的鸡群规模:合理控制鸡群的规模,避免过度拥挤和群居性冲突。
2. 鸡群的分类管理:根据蛋鸡的生长周期和性能要求,进行分类管理,以减少鸡群之间的竞争。
3. 积极引导行为:对蛋鸡的行为进行积极引导,培养良好的习性和行为习惯,提高生产性能。
通过以上饲养管理要点的实施,能够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保障蛋鸡的健康和福利。
科学的饲养管理也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蛋鸡的抗病能力,减少用药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时饮水
4、雏鸡的饲养管理
合理饲喂
4、雏鸡的饲养管理
合理饲喂
4、雏鸡的饲养管理
(续上表)
4、雏鸡的饲养管理 适宜的饲养密度
注:①低面平养或网上平养时,要将育雏舍用金属网、塑料网或其它材料分隔成若干个小 区,每个小区饲养100~300只雏鸡比较适宜。 ②对于中型鸡种,每平方米要比轻型品种少养3~5只。冬季、早春、深秋季节以及天气 寒冷时,每平方米可多养3~5只。夏季气候炎热、气温高、湿度大时,每平方米饲养量 要减少3~5只。
第二章 蛋鸡标准化饲养管理规范
一、蛋鸡标准化高效养殖的基本途径
蛋鸡饲料转化率高,繁殖效率高,生产周期短,产品营 养平衡,是目前最廉价的优质高蛋白动物食品。我国蛋鸡产 业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尽管生产有波动,但必定 是一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从未来发展看,养蛋鸡、想赚钱, 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必须从蛋鸡品种、饲料、饲 养管理、健康体系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入手。
6.京白939
是北京市种禽公司的科研人员从1993~1994年间进行选 育的粉壳蛋鸡配套系。父本为褐壳蛋鸡,母本为白壳蛋鸡, 杂交商品鸡可羽速自别雌雄。生产性能测定结果为:20周 龄育成率95%,产蛋期存活率92%,20周龄体重1.51kg, 21~72周龄饲养日产蛋量302个,平均蛋重62g,总蛋重 18.7kg。
生产性能: 0~18周龄生长期成活率97~99%, 耗料量5.9~6.2kg/只, 18周龄体重1.4~1.5kg; 18~76周龄产蛋阶段成活率93~96%, 50%产蛋率日龄140~150天, 入舍母鸡76周龄产蛋数315~325枚; 35周龄蛋重62.8g,76周龄蛋重68.3g 76周龄累计产蛋量20~21kg 耗料量 105~115g/只/日 饲料报酬:1.95~2.15:1
雏鸡运到育雏地点后,在雏鸡舍里要分群装 笼,合理安置。
➢ 静置雏鸡 雏鸡运到育雏地点后,现将雏鸡盒数个一
摞(10盒以内)放在雏鸡舍地面静置半小时左右,让雏鸡 从运输的应激状态中缓解过来,同时逐渐适应鸡舍的温度 环境。
➢ 分群装笼 按计划容量分笼放置雏鸡,根据雏鸡的强弱
和大小分别放置。体质虚弱的雏鸡放置在离热源最近、温 度较高的笼层中;少数俯卧不起体质虚弱的雏鸡,则要创 造35℃的环境单独饲养。经过3~5天的单独饲养管理,康 复后的雏鸡即可放入大群饲养。
4、雏鸡的饲养管理 合理的雏鸡分群与称重
每周抽取5%~10%的个体称重,并与标准体重比较,调 整饲养方案;按体重大小与强弱分群管理见下表:
4、雏鸡的饲养管理
适时断喙
为了有效防止鸡采食时饲料的损耗和浪费以及啄羽、啄 趾、啄肛等恶癖的发生,需要将鸡的喙部切短,即实施“ 断喙术”。断喙时间和方法见下表:
1、育雏前的准备
2、雏鸡饲养环境条件与控制 鸡舍温度调控方法
2、雏鸡饲养环境条件与控制 不同日龄雏鸡的适宜温度
2、雏鸡饲养环境条件与控制 湿度调控方法
2、雏鸡饲养环境条件与控制 光照的控制
2、雏鸡饲养环境条件与控制 光照程序
2、雏鸡饲养环境条件与控制 空气质量控制方法
3、雏鸡到达时的安置
商品代生产性能:1~18周 龄成活率98%,开产日龄 21~23周龄,高峰产蛋率 92%~94%,入舍母鸡12个 月产蛋300~305枚,平均蛋 重63.5~65.5g,饲料利用率 2.0~2.2,产蛋期成活率 94.6%。
第一章 蛋鸡品种
3.尼克蛋鸡 尼克系列蛋鸡是由尼克
国际公司经多年精心培育 而成的国际优良名种。自 1994年起,有石家庄(金 羽)祖代鸡场首家引进尼 克系列祖代鸡。2000年, 金羽尼克系列种鸡、商品 鸡获得河北省唯一蛋鸡名 牌。
4.农大褐3号
农大褐3号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用纯合矮小型公 鸡与慢羽普通型母鸡杂交推出的配套系、商品代生产性能 高,可根据羽速自别雌雄。72周龄年产蛋数可达260枚, 平均蛋重约58g,产蛋期日耗料量85~90克/只,料蛋比2.1: 1。
5.星杂444
粉壳蛋鸡,是加拿大雪佛公司育成的三系配套杂交鸡。 其72周龄产蛋量265~280个,平均蛋重61~63g,每千克蛋 耗料2.45~2.7kg。
标准化高效养鸡的途径与方法
标准化高效养鸡的途径与方法
(续上表)
二、雏鸡(0~6周龄)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蛋鸡育雏目标的衡量指标有三 方面: ❖ 一是育雏成活率,达到98%以 上; ❖ 二是群体平均体重与胫骨发育 长度达到饲养品种的标准; ❖ 三是鸡群的均匀度好,要求 85%以上个体的体重在标准体 重值±10%范围内(即整齐度 在85%以上)。
第一章 蛋鸡品种 第二章 蛋鸡标准化饲养管理规范 第三章 蛋鸡标准化养殖安全保障体系 第四章 蛋鸡标准化养殖的科学免疫 第五章 产蛋期间需要禁用的药物
第一章 蛋鸡品种
1.海兰褐壳蛋鸡 海兰褐壳蛋鸡是美国海
兰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优 良蛋鸡品种。我国20世纪 80年代引进。海兰褐壳蛋 鸡具有饲料报酬高、产蛋 多和成活率高等优良特点。 海兰褐壳蛋鸡可在全国绝 大部分地区饲养,适宜集 约化养鸡场、规模鸡场、 专业户和国罗 曼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优 良蛋鸡品种,1989年我国 首次引入曾祖代种鸡。
罗曼褐壳蛋鸡具有适应 性强、耗料少、产蛋多和 成活率高的优良特点。罗 曼褐壳蛋鸡可在全国绝大 部分地区饲养,适宜集约 化鸡场、规模养鸡场、专 业户和农户。
父母代生产性能: 1~18 周龄成活率97% ,开产日龄 21~23周,高峰产蛋率 90%~92%,入舍母鸡72周 龄产蛋数290~295枚。
商品代生产性能:
1~18周龄成活率96%~98%,体 重1.55kg,每只鸡耗料量5.7~6.7kg; 产蛋期(至80周)高峰产蛋率 94%~96%, 入舍母鸡产蛋数至60 周龄246枚、至74周龄317枚、至80 周龄344枚,平均蛋重32周龄62.3g、 70周龄66.9g;80周龄成活率95%; 19~80周龄鸡平均耗料114g, 21~74周龄每千克蛋耗料2.11kg, 72周龄体重2.2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