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MP分析法的天堂寨森林养生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RMP分析法的天堂寨森林养生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RMP分析法的天堂寨森林养生旅游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7294719.html,

基于RMP分析法的天堂寨森林养生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杨懿

来源:《市场周刊》2018年第01期

摘要:文章立足于养生旅游理论,对5A级景区天堂寨的森林养生旅游资源、森林养生旅游市场进行分析,采用RMP模型对天堂寨森林养生旅游产品体系进行规划,从而为金寨地区森林养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金寨;天堂寨景区;RMP分析法;森林养生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1-47-02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养生旅游是养生与旅游的融合体,是将与养生有关的理念与活动贯穿在旅游行为之中,为旅游者提供促进身心健康的旅游体现。我国的养生旅游始于本世纪海南三亚保健康复旅游和南宁中药养生旅游,随后在四川、山东、安徽、黑龙江等省迅速发展。

森林养生旅游在海外其他国家比如德国已经是较为成熟的旅游项目,在我国的旅游市场上还属于新生事物。2016年国家林业局发布《国家林业局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

展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在开展一般性休闲游憩活动的同时,为人们提供各有侧重的森林养生服务,特别是要结合中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构建集吃、住、行、游、娱和文化、体育、保健、医疗等于一体的森林养生体系”。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国内学术界关于BMP模型在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应用上的研究还不深入,未成形成系统的理论结论和实践应用。文章结合RMP模型着重分析天堂寨景区森林养生旅游资源,评估市场价值,设计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开发体系,并提出创新思路。

二、森林养生旅游研究现状

森林旅游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R,道格拉斯提出。国外对森林养生旅游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资源极度丰富的国家比如古巴,或者国民对健康疗养有较高需求的国家比如日本。学者Tim和Denny指出养生旅游发展需要优质养生旅游产品和养生旅游目的地配套措施的共同

支撑,尤其在旅游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每方面都进行养生内涵的拓展。

中国养生旅游白皮书2015

中国养生旅游白皮书 HHOW根据对中国近千名养生旅游者的调查研究,发布《中国养生旅游白皮书》,作为中国养生旅游行业的权威指导报告。 PART 1. 养生旅游的定义 1. 背景 随着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日益增多,人们开始对生活品质投入更多的关注。近年来环境污染、老龄化、亚健康等问题的加剧,更迫使消费者寻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营养补给、减重、水疗、健身、身心活动、美容等活动来保持健康。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将旅游当成是一次减压或重返年轻的机会。

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在旅行的时候能够保持健康的习惯,甚至特意选择一些保持或是改善个人健康和养生的旅游设施。这一现象正在带动养生旅游的发展。 2. 什么是“养生” 我们常常听到“医疗旅游”和“养生旅游”等不同的概念。他们有区别吗? 世界卫生组织这样定义“养生”:养生是身体、精神和社交方面呈完全良好的状态。这不仅是远离疾病或者长寿的意思,而更多地则是强调对疾病的前瞻性防护和对健康、良好生活品质的提高。 和“医疗”相比,“养生”更多的体现出长期、主动、积极的生活状态,是从不健康或亚健康到最佳健康状态的持续过程。而“医疗”则更加偏重于短期的治疗和康复。 “养生”消费者的主动性、长期性,和“医疗”消费者的被动型、短期性,也形成了“养生旅游”和“医疗旅游”的差异。

3. 全球养生产业 根据国际大多研究机构的分类方式,全球养生经济由以下几个板块构成: l 水疗产业 l 养生旅游产业 l 温泉和矿泉产业 l 美容和抗衰老产业 l 补充/替代医学产业 l 预防和私人健康定制服务产业

l 养生生活房地产业 l 公司和职场养生产业 l 健康饮食,营养学和纤体产业 l 身心健康和健身产业 这几个板块之间互相重叠交叉,共同构成了全球养生产业3.4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其中养生旅游行业4940亿美元,是最重要的组成 部分之一。 4. 什么是“养生旅游” 世界养生协会和HHOW世界养生酒店联盟等机构这样定义养生旅游:它是一种为保持和加强个人身心灵健康而进行的旅游。 尽管现代“养生旅游”的概念刚刚兴起,但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会通过浸泡温泉来获得身体的恢复;罗马人会到有沐浴和海 岸的度假区寻求身心灵的净化。当代旅游产业的发展开始是随着观光、探险、文化、美食等多种类旅游形式共同发展的过程,而提高个人健康状况这一永恒的话题从来没有改变,这也使得养生旅游的话题再一次在全球兴起。 5. 养生旅游并非医疗旅游

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实现旅游业与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了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云南迪庆作为滇、川、藏联手创建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中心,有着其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大发展的今天,具有极高的旅游市场需求。迪庆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促进迪庆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能够改善迪庆藏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给藏区人民带来就业岗位,促进迪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稳定和谐。但迪庆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加深了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生态环境保护变得极为重要,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问题应得到正视和有效解决。本文通过调查梳理迪庆藏区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分析发展现状,应用SWOT 分析法对迪庆藏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挑战与机遇,进行探讨分析,并基于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SWOT的分析结果,针对目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劣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客观、可行的对策与措施,能够为迪庆生态旅游业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定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时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实现生态旅游的有效开发与保护,促进迪庆生态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growth of tourism and economy, ecology and society, eco-tourism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Diqing of Yunnan is the center of “China Shangri-La eco-tourism area” jointly established by Yunnan, Sichuan and Tibet, possessed of unique eco-tourism resources, which can satisfy the extremely high demand of tourism market in the major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t present. Fo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Diqing, it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the protection of local eco-environment,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improvemen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ibet area and increase of jobs for Tibetan, but also helpful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Diqing,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as well as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Howeve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also deepens the reliance on eco-environment and makes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come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eco-tourism expans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solved effectively. In the paper, eco-tourism recourses of Diqing in Tibet area was investigated and sorted out and its development status was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SWOT was applied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as well as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i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Besides, based on eco-tourism status in Diqing and SWOT analysis result, its regional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also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weakness and challenge in current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Diqing, objective an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or its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relevant eco-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 Diqing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relative policies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qing’s eco-tourism.

新时期发展森林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发展森林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以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徐高福何建平彭新俊孙邦建黄武祥 2013-3-28 9:48:47 来源:《中国林业经济》2012年第5期摘要:森林旅游是旅游的新业态,已进入大众化旅游的新阶段。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立足挖掘森林资源的经济潜能和文化内涵,在森林旅游实践中着眼规划、优化管理、特色经营、创新发展。对良好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新的生产力等理念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思考,提出了新时期发展森林旅游必须树立生态观念、加大项目投入、重视人才培养等对策。 关键词:森林旅游,创新发展,特色经营,生态保护,千岛湖 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1-2]。森林旅游是旅游的新业态,已进入大众化旅游新阶段。 千岛湖是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泊,位于浙江省西部山区,杭州市淳安县境内,地处长三角腹地,距杭州市区129 km,距黄山140 km,是镶嵌在杭州—千岛湖—黄山名城、名水、名山这条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之一。由19个国有林场构成的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9.5万hm2,其中湖面5.3万hm2,拥有姿态各异的大小岛屿1 078个,森林景观丰富,山光水色如诗如画,生态环境清雅宜人,是长三角地区旅游的精华之地。 近年来,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以打造“世界山水公园、东方休闲名湖”为引

领,立足挖掘森林资源的经济潜能和文化内涵,依托千岛湖特殊的地理位置,把自然景观、千岛湖库区历史文化和新安兵团建设文化融为一体,突出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旅游主题,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上,拓展市场、提升服务、规范管理、树立个性、打造品牌,着力培育生态和经济“双赢”的新型森林旅游产业。2011年,千岛湖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53.1亿元,分别位于全国森林公园第10位和第1位[3]。 1 森林旅游发展的实践 1.1 着眼规划,瞄准森林旅游发展长远目标 一项规划制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融入了创新理念,是否始终占据一个制高点,都是这个行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4]。 根据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的地质地貌、森林资源等现有资源,公园立足高品位、高起点,实现科学规划。2009年公园协助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进行了《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旨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和历史文化古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千岛湖的区位优势,合理开发森林景观资源,精心配置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施和宜人的休闲服务设施,使之成为风光秀美、特色鲜明、效益一流的森林公园。同时,结合淳安县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了水韵梓桐、千岛湖宋词文化园和许源林场红相思森林家园等项目规划。公园编制的《森林休闲旅游规划方案》通过审批,18个项目将在五年内分批实施。重点实施以梓桐口大型休闲观光园区、千岛湖龙涧休闲旅游景区、茅头尖休闲观光园区为主体,以叶琪会所、东山尖登山营地、界首健康养生乐园、姥山林木良种科教基地、十八坞现代农业观光园、龙川游客接待中心为支点的“三主体六支

森林旅游政策支撑

森林旅游政策支撑 近日,从2016中国森林氧吧论坛获悉,我国的森林旅游市场正迅速崛起,2015年林业旅游与休闲人数达2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700亿元。为进一步发挥森林在教育、体验、养生等方面的功能,国家林业局将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森林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政策支撑 2015年10月,由国家林业局、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5中国森林旅游节"在湖北武汉举办。37个列入首批“中国森林氧吧”榜单的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湖北武汉亮相。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为上榜单位授牌。 2016年1月,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通知》提出,加快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有助于推动森林旅游的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有助于发挥林业在弘扬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福祉中的巨大潜力。 2016年1月,国家林业局印发《全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从发展城郊森林公园的必要性、我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成效和挑战、城郊森林公园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共6个方面进行了编制。城郊森林公园是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宜居城市建设、提升百姓福祉的重要需求,也是弘扬生态文化、全方位发挥森林生态功能、提升民众森林文化素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2016年2月,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下发《关于启动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的通知》,标志着林业主管部门推动的全国

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以下简称“两个基地”)试点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2016年4月,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省级以下森林公园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把省级以下森林公园审批作为本地区森林公园建设发展工作的重要环节,认真抓实做好,确保省级以下森林公园审批的公开、公正、透明开展。 2016年4月,国家林业局印发《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纲要》要求全国森林公园总数由2015年的3000处增加至4400处、建设76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生态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扩建一批国家沙漠公园,初步建立起国家沙漠公园网络体系等。 2016年5月,国家林业局印发《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建设京津冀生态协同圈,打造京津保核心区并辐射到太行山、燕山和渤海湾的大都市型生态协同发展区,增强城市群生态承载力。京津冀区域将建成国家级森林城市群。 2016年7月,国家林业局印发《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规划》针对我国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滞后的突出问题,吸纳借鉴国际先进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结合我国森林分类管理和森林经营生产实践,确立了多功能森林经营理论为指导的经营思想,树立了全周期森林经营理念,明确了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森林生态系统的核心目标,是相对于传统森林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 2016年8月,66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21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未通过验收,限期整改;3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取消其试点资格。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_丁焕峰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 丁焕峰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感谢文彤对本论文的有益指导! [收稿日期]2004-03-06;[修订日期]2004-04-10[作者简介]丁焕峰(1970-),男,博士,湖北孝感人,研究方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规划、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E -mail :dhfzd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7294719.html, [摘 要]本文对我国旅游扶贫开发历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在此基础上,认为我国近20年旅游扶贫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领域:旅游扶贫含义及其理论基础;特定地区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分析、发展战略和基本思路;旅游扶贫的效应研究;旅游扶贫模式研究;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对策研究;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其他专题研究等。本文认为贫困社区参与旅游、旅游扶贫与当地主导产业的有机结合是现阶段旅游扶贫研究中有待深入分析的两个重点。[关键词]扶贫开发;旅游扶贫;社区参与旅游[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4)03-0032-05 1 旅游扶贫研究与实践进程 旅游扶贫开发是一种特殊的开发扶贫形式[1~2] ,以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 富为主要目标。我国旅游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与贫困地区有很大的重合性,旅游资源具有高密集度、高档次、高品位的优势,这样就在“发展旅游业”与“扶贫”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 我国旅游扶贫工作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实践和理论的。20世纪80年代前期和中期,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由于距离中心城市或重点旅游线路景点较近,选择了开发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兴办旅游业的道路,很快取得了脱贫致富的效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80年代后期,“七五”计划将旅游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批贫穷落后、但拥有较高质量旅游资源的地区得 到了国家和地方计划内资金的扶持,开始有计划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工作,在旅游扶贫方面取得了大面积丰收。 这些地区的成功案例引起了旅游部门和理论界的重视,以贵州省旅游局为代表的一些省级旅游局认真总结旅游开发带动脱贫致富的经验,率先在1991年全国旅游局长会议上提出了“旅游扶贫”口号。此后,国家旅游局1996年在旅游发展重要问题调研提纲中也把旅游扶贫问题研究选为重要议题之一;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自1996年10月起,相继召开旅游扶贫工作会议,对旅游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工作总结;一些学者①也开始对旅游扶贫的含义、模式、功能、经验和可行性进行多方面的理论研究。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扶贫开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对旅游开发扶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宁夏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于2000年8月8日正式挂牌,拉开了我国“三区”建设工作的序幕,其他各省也纷纷开展“三区”建设,如广东省从2002年5月起全面启动旅游扶贫计划,通过省旅游局和各相关部门、各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采取政策扶贫、规划扶贫、信息扶贫、教育扶贫和人才扶贫等多种方式,对粤北、粤西和粤东地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扶贫工作,以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②。2 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①② 广东全面启动旅游扶贫.《南方都市报》,2002年5月6日, A7。 如,蔡雄,1994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94BJB030);陈 传康,1997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9771037);周歆红,获浙江省 教委《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扶贫的风险研究》;宁德煌,获云南省教委资助《云南旅游扶贫问题研究》;郑本法等,2000年甘肃省社科基金《陕甘宁革命老区旅游扶贫开发研究》;曹新向等,200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00BJY035)等。 32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休闲生态旅游是以县域环境为载体、以自然为背景、以文化为基础、以发展为前提的一种全新旅游方式。休闲生态旅游不仅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中具体体现。我们将以我县获得了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围绕国家旅游局确定的“2018中国生态旅游年”为主题,充分整合和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这对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响“名山湿地古镇、生态休闲江左”品牌,促进江左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一、江左休闲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生态资源独特 江左五山一水四分田,地形独特。从西到东呈现明显的三个台阶,西部属天目山余脉,群山逶迤,竹林葱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代表是黄山风景区。中部丘陵湖泊相互交汇,港湾交错,芦苇成片,河水清澈,野鸟群栖,主要代表有南湖湿地风景区。东部水乡平原,河网密集,鱼塘

棋布,阡陌纵横,主要代表是邵洋水乡古镇。江左拥有山、河、湖、泊,这种地形在周边地区较为罕见。 (二)景区布局初步形成 2016年初,编制完成《江左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并相继编制完成了《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江左县西部生态旅游规划》等23个规划,基本上形成全县旅游规划体系。目前全县已形成南湖湿地风景区、邵洋古镇景区、防风古国文化园、碧坞龙潭景区及黄山风景名胜区等5个景区。其中南湖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外海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和湖州市十大风景区之一,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是我县首家国家3A级景区。邵洋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三)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初具特色 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县特色优势资源,特别是田园景观资源,“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江左农家乐休闲生态旅游业鲜明的特色。目前全县有休闲农业园(景区)13个,农家乐经营户进入统计范围达85户,床位407张,餐位5100多席,直接从业人员682人,全县现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杨墩休闲农庄)、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特色点各2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3家、特色点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星级农家乐38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5家,二星级21家。

全国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技术方案

全国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技术方案 全国森林旅行进展规划 技术方案 国家林业局 二○一一年四月

前言2 一、编制规划的意义2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2 (一)指导思想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期限和目标4 四、规划建设要紧内容与建设重点4 五、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5 (一)编制程序 5 (二)技术要求 6 六、规划资料要求6 附:1.省级森林旅行进展规划编写大纲2.省级森林旅行进展规划附表

森林旅行是指以森林旅行资源为主体,以森林、湿地、荒漠等多种类型的旅行资源为依靠,在特定的森林等自然生态地域为旅行者提供游玩观光、休闲度假、狩猎探险等产品与服务的特色旅行活动,是满足人们回来大自然愿望的一种专门旅行方式。本规划所指的森林旅行开展的范畴和主体包括: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管辖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及湿地类型自然爱护区、国有林业局(场)所属林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沙漠景观旅行区、森林(沙生、水生)植物园、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养殖场、狩猎场和其他适宜开展森林旅行活动的区域。 截至2009年,全国已建成各级森林公园2458处、湿地公园213处、自然爱护区2035处、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0个,还有大面积的沙漠景观旅行区、植物园、野生动物园和狩猎场等不同形式的森林旅行目的地,为森林旅行的进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和宽敞的进展空间,也为公众增强生态爱护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提供了宣教场所。为使森林旅行产业健康快速进展,促进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水平的提升,为全国森林旅行进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总体规划,主动促进森林旅行资源爱护和合理利用,改善和解决森林旅行进展方向认识不清、区域进展不平稳、基础设施薄弱、投资渠道不畅等咨询题,整体上提升全国森林旅行形象和吸引力,进一步发挥森林旅行产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国家林业局决定启动编制《全国森林旅行进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一、编制规划的意义 通过编制《规划》,全面统筹和分析我国森林旅行资源本底情形,深入了解森林旅行产业进展现状,挖掘森林旅行资源进展潜力、靓化森林旅行资源特色,将具有开发价值的重要森林旅行景区(点)纳入《规划》,按照市场需求制定产业空间进展布局,规范行业治理体制,建立森林旅行资源爱护、监测与评估体系,提出有效的森林旅行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扶持与资金渠道等保证措施,为森林旅行治理部门的产业进展决策提供依据。《规划》的编制将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满足人们期望与自然和谐

别墅、旅游用地和容积率专题研究143409631

别墅、旅游用地和容积率 自从2003年国土资源部《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国发[2003]45号)要求“(今后5年内)停止别墅类用地供应”以来,别墅项目不降反增的局面让监管部门终下决心出台全面的界定及监管措施。 2010年5月,国土资源部调研全国别墅、大户型项目供地用地情况,“下一步将具体给别墅做一个定义,新别墅定义有望除此前的高度、容积率两方面的限制外,包括套型、面积等多方面”,“不排除将联排、叠拼等项目也包括进来”。 1、别墅及其容积率 开发商将其中的一些地块用来造高层建筑,容积率很高;另一些用来建成了容积率低的上百栋别墅,这样高低搭配,使得整个项目容积率既高于政府要求的容积率下限,也提供了别墅产品。低容积率别墅搭配高容积率的公寓,只要总的容积率符合地块出让的要求,就不算违规。 事实上,市场上的别墅与政府定义的别墅不是一回事,由于别墅用地限制,目前很多别墅产品实际上多数不是别墅用地,开发商只能做成联排、双拼、叠拼等别墅类产品,容积率一般都在0.8以下。相比之下,高层公寓的容积率一般都在1.5以上,二者均衡下来,地块的总容积率恰好在1-1.6之间。以低密度住宅、产权式公寓等名义报批,以别墅产品营销。

为应对别墅禁令,“类别墅”被开发出来,这种“类别墅”由几栋别墅站成一排,中间有几米距离,却又有天桥或廊道连接,似独栋别墅又非独栋别墅、似联排别墅又非联排别墅,从而规避了所谓“独门独院”的别墅特征。 另外,政策对容积率的最低限制主要针对的是住宅用地(70年产权),而对工业用地(50年产权)、旅游用地(40年产权)则没有设置。开发商常以旅游用地(商服用地)立项获取土地,开发酒店、房产等旅游度假设施。(详见下文专节论述),或以工业用地立项,建设低密度研发和办公楼。 2、容积率(Plot Ratio/Volume Fraction): 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2,绿地率应不低于30%。目前多省市要求住宅建设用地最低容积率为不低于1.0。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容积率(R)、建筑密度(C)与层数(H)之间关系可表示为:R=C*H。 建筑层数与容积率成正比例关系;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是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房屋的单方开发成本=房屋单方造价+楼面地价+税+费;楼面地价=宗地总价/宗地内允许总建筑面积=土地单价/容积率。 提高容积率可以有效地分担地价成本,因此,很多项目都以做足容积率为前提,但是改变一下物业类型或降低容积率,同样能够起到增值的目的: (1)不改变容积率,但改变物业类型 2

全域旅游视野下健康养生旅游发展对策

旅游学刊第31卷2016年第11期Tourism Tribune V ol.31No.112016 其需求开发养生美食、山地运动、文娱活动等旅游产品。 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对旅游地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文化要求更加高。我国适合发展康养旅游的地域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工业化程度较低,生态环境良好,空气质量高,也是苗族、布依族、土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区,是民族文化资源富集区,更加适合开展高品质的旅游产品。 康养旅游产品应该遵循旅游发展规律和旅游市场的需求,分层次和成体系科学地打造,康养旅游产品应分为高、中、低端旅游产品。低端产品应以环境美化、自然观光、美丽乡村为主,打造“养眼”的观光系列基础产品;中端产品应以健康养生、运动康体等为主,打造“养身”的休闲系列重点产品;高端产品应以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主,打造“养心”的文化系列特色产品。这些产品按一定的比例配置,满足多层次的康养旅游市场需求,最终把项目地打造成为康养旅游目的地。 七、结论与讨论 康养旅游是旅游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旅游形式,研究尚少,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的结论也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一是康养旅游的终极目标是游客获得幸福感,是要以良好的物候条件为基础的专项度假旅游,而非乡村旅游一般遍地开花。二是我国适合康养旅游的地域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片区和秦岭以南片区,这还需进一步的科学论证。三是康养旅游的需求市场主要集中在老年人、亚健康人群和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 (作者系四川大学在站博士后,攀枝花学院副教授;收稿日期:2016-09-25) 全域旅游视野下健康养生旅游发展对策① 刘庆余1,弭宁2 (1.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曲阜273165;2.曲阜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山东曲阜273165) 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6.11.002 一、“旅游+健康+养生”催生旅游新业态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消费观念的升级等,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外出旅游的质量和品位,尤其是健康养生旅游成为业界新宠。健康旅游一般包括保健旅游、医疗旅游、养生旅游、美容旅游等类型,尽管它们侧重点不同,但目 的都是一致的——追求健康养生、修身养性。保健旅游偏重养生保健、预防疾病;医疗旅游偏重康复疗养、治疗疾病;养生旅游偏重延年益寿、增强体质;美容旅游偏重美容护肤、整形塑身。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多彩的养生文化,无论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易经》《本草纲目》等文化典籍,还是人们追求长生不老、隐逸文化、炼丹术等都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养生传统。当前,健康旅游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得到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2016年7月,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探索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世界养生协会等机构认为,养生旅游是一种为保持和增强个人身心健康而进行的旅游。Mueller 和Kaufmann认为健康旅游是指人们以维持和促进健康为目的外出旅行和停留所引发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②。薛群慧等认为健康旅游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背景、休闲养生活动为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也是利用中医养生、现代医学、心理疏导,以及各种有益于身心的艺术、运动、学习等方式开展旅游健身的活动③。尽管学术界对健康旅游的概念还未统一,但理论与实践界在“旅游+”以下对象时,提及较多的是健康、养生、度假、保健、医疗、美容、中医药等,一般来说“健康养生旅游”这一说法,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 二、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是发展健康养生旅游的必然要求 推进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增长点和有效抓手。自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2016年3月在《人民日报》发表《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一文以来,全域旅游成为全国旅游研究热点。全域旅游是将过去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进行转换,使得旅游经营管理不再局限于景区、旅行社、饭店、导游和旅游商店,而是扩展至包括社区居民、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目的地统筹发展层面。 健康养生旅游所依托的资源种类繁多,大致包 ①本研究受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项目(TYETP201431)、山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13CDYJ23)资助。 ②Mueller H,Kaufmann E L.Wellness tourism:Market analysis of a special health tourism seg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hotel industry[J].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2001,7(1):5-17. ③薛群慧,邓永进.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旅游资源开发战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5):245-249. ??4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进行,在充分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为了促使贵州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贵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文章首先要对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生态旅游的相关理念基础上,提出贵州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对策旅游发展 一、研究综述 生态旅游思路的产生是在全球环境危机、人们"生态觉醒"的大背景下,生态旅游的思路对旅游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国外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是以研究大型动物在生态旅游中作为游客观看的对象开 始的,后来学者们在研究生态旅游的时发现,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居民越来越注重保护其居住的环境。如Lindberg, Enriquez & Sproule 1996年以洪都拉斯伯利兹地区为例,发现随着社区居民从公园生态旅游中获取收入的增加,社区居民则更加积极地支持保护区的发展。同时,学者们也在对生态旅游的各种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Stefan Gossling (1999)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CBA)对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的各种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和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保护成本、旅游环境危害成本)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生态旅游经济价值超过常规利益(如砍伐、放牧等)的经济价值。 我国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但开始重视始于1995年,起初学者们主要是将生态旅游的一些思想应用到生态旅游规划中进行研究。而关于对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生态旅游评价指标和标准等方面进行,同时从多角度去考虑有关生态旅游对于各种相关群体的影响进行研究。如阎传海(1997、1998)对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张崎等(1999)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稳定性等方面对湿地生态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

森林旅游产业的特性_功能与发展趋势

森林旅游产业的特性、功能与发展趋势 刘世勤1,刘友来2 (1.森林国际旅行社,北京100714;2.中国林业集团公司,北京100714) 摘 要: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户外游憩已然成为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和时尚,森林旅游产业兼具林业和 旅游业属性,具有较强的自然性、依附性、多样性、开放性和科普性,具有放松、健身、陶冶情操等独特功能,发展森林旅游对于促进国家旅游事业和林业产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森林旅游产业未来发展将由以建设为主转向以管理为主,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演变为市场主导,呈现出内涵不断丰富、层次逐步提高、管理更加强化的趋势。 关键词:森林旅游;特性;功能;趋势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10)04-0004-03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Forest Tourism Industry LIU Shi-qin 1,LIU You-lai 2 (1.International Forest Travel Agency,Beijing 100714,China; 2.China Forestry Group Corporation,Beijing 100714,China) Abstract :Outdoor recreation,going into the forest,returning to natural ,have become the fashion pursuit of people's modern lifestyle.Forest tourism industry has the properties both the forestry and tourism.And it has a strong natural,dependence,diversity,openness and popular science,with relaxation,fitness,and character cultivation and other unique features.Developing forest touris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tourism and forestry industri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In china,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forest tourism industry will be oriented from structure to administration,and the development mode will be dominant by the market instead of by the government.Showing its content will richen,gradually improve the level,the trend of more intensive management. Key Words :forest tourism;characteristics;function;trends 收稿日期:2010-06-05 第一作者简介:刘世勤(195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森林旅游管理及研究。 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气候异常、灾害频发,已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发达国家,环保、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受到推崇,社会消费观念正在向“自然中心”转变,推动着经济的后现代化发展方式。在中国,尽管工业化尚未接近高点,但资源环境压力的剧增使经济转型迫在眉睫。随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成为基本国策,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户外游憩已然成为我国 进入小康社会后人们增加精神文化消费的热点,森林旅游具有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1森林旅游产业的特性 森林旅游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和森林区域 生态因子为背景的旅游活动,是在不采伐、不损毁森林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的一种活动方式。森林旅游业是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狩猎场为主的生态旅游产业,应属于第一产业的林业和第三产业的旅游业相结合而催生的新兴业态,这种业态既是林业产业结构向高端发展、价值链向两端延伸的结果,又是旅游消费市场向多元化、多 CHINA FORESTRY ECONOMY 中国林业经济 2010年7月 誗理论研究誗 第4期(总第103期)No.4(Total 103) Jul.2010

全国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附件 全国森林旅游发展规划 技术方案

国家林业局二○一一年四月

目录 前言 (2) 一、编制规划的意义 (2)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3) (一)指导思想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期限和目标 (5) 四、规划建设主要内容与建设重点 (5) 五、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6) (一)编制程序 (6) (二)技术要求 (7) 六、规划资料要求 (8) 附:1.省级森林旅游发展规划编写大纲 2.省级森林旅游发展规划附表

前言 森林旅游是指以森林旅游资源为主体,以森林、湿地、荒漠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在特定的森林等自然生态地域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狩猎探险等产品与服务的特色旅游活动,是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愿望的一种特殊旅游方式。本规划所指的森林旅游开展的范围和主体包括: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管辖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国有林业局(场)所属林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沙漠景观旅游区、森林(沙生、水生)植物园、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养殖场、狩猎场和其他适宜开展森林旅游活动的区域。 截至2009年,全国已建成各级森林公园2458处、湿地公园213处、自然保护区2035处、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0个,还有大面积的沙漠景观旅游区、植物园、野生动物园和狩猎场等不同形式的森林旅游目的地,为森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公众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提供了宣教场所。为使森林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水平的提高,为全国森林旅游发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总体规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022-10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完 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向人们提供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区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重点发展养生旅游,力争把旅游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因此,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休闲养生的需求,而且对于进一步扩大我区旅游体量,加快建设工贸旅游强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发展“农家乐”前景看好 1.“农家乐”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随着生活水平

的逐步提高和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人们开始注重对自我的调解,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一个宽松秀美的地方休闲度假,放松自我,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农家乐”倡导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享受自然的主题,顺应了现代都市人渴望切身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的现实消费需求,也是现代都市人体验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广大消费者对使用过农药、化肥的食品普遍存有戒备心理,而“农家乐”食品是土生土长、现采现用,能够满足绿色消费需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青睐,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2.“农家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般来说,“农家乐”大部分是由农民利用闲置的房屋和当地的农产品所进行的经营活动,用工也多为家庭劳动力,亦商亦农,具有投资小、风险小、经营灵活等特点,因而生存适应能力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农家乐”选址都在处城郊结合部和旅游景区(点)附近,交通、通

【旅游行业】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旅游行业】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前言 “森林能够没有人类,而人类却离不开森林”。作为以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自然,教育旅游者认识自然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森林生态旅游,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愈来愈多的旅游者希望通过森林生态旅游来实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梦想,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的国际流行色,且将在二十一世纪中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其富聚度居全国首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云发〔2004〕9号)俩个文件,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发展八大林产业,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业,把云南建成“亚洲最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我们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和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结合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实际,紧紧围绕把云南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思路,组织编写了《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的编写工作,是在云南省林业厅的直接领导下,由云南省林业厅技能站主持,组织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系等单位完成。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财政厅、昆明理工大学等部门、领导、专家教授的指导、支持,提出了许多真知卓识的宝贵意见。在此一且表示感谢。由于编撰人员水平有限,时间仓促,《规划》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