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属玻璃

合集下载

金属玻璃及其研究新进展

金属玻璃及其研究新进展

韧性
金属玻璃具有较好的韧性 和延展性,可以在低温或 冲击环境下保持较好的机 械性能。
强度
金属玻璃具有较高的强度 和抗拉性能,可以用于制 造需要承受较大载荷的零 件。
物理性能
导电性
01
金属玻璃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可以用于制造导电材料和电子元
件。
热稳定性
02
金属玻璃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较好的
金属玻璃的塑性与形变研究
塑性行为
研究金属玻璃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塑性行为,包括屈服强度、应变硬化、断裂韧性等,以揭示其塑性变形的微观 机制。
形变机理
通过实验和模拟手段,深入探究金属玻璃在形变过程中的原子结构变化、应力场分布和能量耗散机制,为优化金 属玻璃的力学性能提供理论支持。
金属玻璃中的原子结构与动力学研究
机械合金化是通过球磨等机械手段将金属粉末混合并研磨,使其在剧烈的机械力作用下 形成非晶态结构。化学气相沉积是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在金属表面形成非晶态薄膜。这
些方法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具有应用价值,但制备出的金属玻璃性能和规模相对有限。
03
金属玻璃的性能研究
力学性能
硬度
金属玻璃具有较高的硬度 和耐磨性,使其在制造耐 磨和耐腐蚀的零件方面具 有广泛应用。
04
金属玻璃研究的新进展
高性能金属玻璃的研发
高强度金属玻璃
通过优化成分和制备工艺,开发出具 有高强度、高韧性和优异耐腐蚀性能 的新型金属玻璃材料,用于航空航天、 汽车和石油化工等领域。
高导电金属玻璃
通过引入特定元素,提高金属玻璃的 导电性能,使其在电子器件、电磁屏 蔽和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
汽车工业
金属玻璃在汽车制造中用 于制造高性能的发动机部 件和车身结构。

金属玻璃和非晶合金导论

金属玻璃和非晶合金导论

这句话对非晶合金进行了定义,并描述了其原子排列的特点。非晶合金在许多 方面都具有优异的性能,比如高强度、高硬度、优良的耐腐蚀性能等。
“金属玻璃和非晶合金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原子排列和制备方法。”
这句话指出了金属玻璃和非晶合金之间的主要差异,引导读者了解这两种材料 的内在区别。
“金属玻璃和非晶合金在许多工程应用中都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第三部分,性能与应用。这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金属玻璃和非晶合金的各种性 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同时,还详细介绍了金属玻璃和 非晶合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学等。这部分内容 为读者提供了理解金属玻璃和非晶合金性能和应用的重要参考。
第四部分,前景展望。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金属玻璃和非晶合金在未来科技 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这部分内容为读者提供了理解金属玻璃和非晶合金未 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
这句话强调了金属玻璃和非晶合金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激发了读者对这些材 料应用的兴趣。
“金属玻璃和非晶合金的研究不仅对材料科学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物理学、化 学、工程学等其他学科也有深远的影响。”
这句话展示了金属玻璃和非晶合金研究的广泛价值,引导读者认识到这个领域 的重要性和潜力。
阅读感受
在我对材料科学和物理学的探索中,一本独特的书籍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 《金属玻璃和非晶合金导论》。这是由著名材料科学家张志刚教授所著,从其 丰富的学术背景和经验中,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金属玻璃和非晶合金世界的 门户。
内容摘要
本书还详细讨论了金属玻璃的机械性能。金属玻璃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这些性 能使其在许多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书还讨论了金属玻璃的疲劳性能和断裂韧性,以及 如何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和成分来改善这些性能。 除了物理和机械性能外,本书还介绍了金属玻璃的应用领域。金属玻璃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 应用,如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和生物医学等。例如,金属玻璃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电子器件和 耐腐蚀的汽车零部件,以及用于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 本书讨论了非晶合金的概念和性能。非晶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 与金属玻璃不同,非晶合金具有完全非晶态的结构,这使得它们在某些方面具有更高的性能。例 如,非晶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以及更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金属玻璃和非晶合金导论》是一本全面介绍金属玻璃和非晶合金的书籍。

金属玻璃

金属玻璃

如果用金属玻璃来代替变压器中 的硅钢片,可使变压器的空载损耗 减小2/3。照此推算,如果全国都 采用全属玻璃铁芯,每年可节电 100亿千瓦时,合50亿人民币。
• 经过多年攻关,我国科
学家今年在金属玻璃的制备 和机理研究上获得一系列重 大进展,并成功制备出用于 卫星太阳能电池等伸展机构 的金属玻璃材料。除了用于 卫星太阳能电池,科学家还 将金属玻璃粉体用于润滑等 领域,利用其高硬度、高弹 性、低摩擦系数等特性,提 高了润滑油的性能。(2011 年08月08日 扬子晚报 )
• 金属玻璃也有缺陷
• 在室温拉伸载荷作用下,金属玻 璃块体材料几乎没有宏观塑性, 这成为其作为结构材料应用的瓶 颈。通常,在室温加载时,金属 玻璃发生高度局域化的剪切形变, 即形变集中于数量很少、宽度只 有几十纳米的剪切带内;而且剪 切带一旦形成便迅速扩展,导致 材料瞬间发生灾难性断裂。尽管 金属玻璃呈现宏观脆性,但在微 观尺度下单一剪切带内的局域剪 切应变却可以达到100%~1000%。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 与宏观尺寸金属玻璃的室温形变与断 裂行为截然不同,微观尺度的样品不 仅表现出稳定可控的形变行为,而且 具有良好的拉伸塑性。小尺寸金属玻 璃可具有良好拉伸塑性的发现,不仅 有助于深入理解金属玻璃室温形变的 本质,也揭示了金属玻璃在薄膜和微 器件上的潜在应用价值。
谢谢
• 美科学家发明超强可 塑性金属玻璃比钢铁 更牢固
何纳乔利用感应熔炉 ,很快地将金属混合物溶化 变为金属玻璃
金属玻璃的用途
• 金属玻璃特殊的微结构使其具有许多普通晶态材 料所不具备的优良的学、化学及物理性能,使 之在机械、通讯、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化学工 业、运动器材乃至国防军事上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潜力。
• 由于金属玻璃的低摩擦、高强度和搞磨损等特殊 性能,使它将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

玻璃金属与金属玻璃

玻璃金属与金属玻璃

金属玻璃简介(1)
金属玻璃又称非晶态合金, 它既有金属和玻璃的优点, 又克服了它们各自 的弊病.如玻璃易碎, 没有延展性.金属玻璃的强度却高于钢, 硬度超过高硬
工具钢, 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刚性, 所以, 人们赞扬金属玻璃为“敲不碎、砸
不烂”的“玻璃之王”。 1960年美国加州大学的波尔-迪维Duwer教授等人首先采用熔体急冷法制得 Au-Si系非晶态合金。
找便宜的大块金属玻璃,直到现在才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他们研究出来的这代
金属玻璃以50%的铁,加上钼、钇、锰、碳、硼、铬和钴等化学元素,混合而成。 其突破在于:首先是在技术上,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大为增强。还有诸如性能改 善的研究:大块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进展等。
金属玻璃开发现状(2)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产综研)永续材料研究部门日前开发出一种利 用电压振动力,不需像过去制作金属玻璃那样进行快速冷却,即可造出金属玻
在这些球体的本来以很小的空隙之中再填入第二种材料。最后用盐酸把球体溶解。得到的 产物是一种固体,里面充满着紧紧堆叠在一起的圆孔,这样固体的75%是空的。由于圆孔之 间的间隔比可见光的波长(400-700nmn)要短得多,所以这种材料只是有一点点散光,换
句话说,他们是透明的。
尽管这种方法是用来制造多孔聚合物的,但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托马斯-马洛克及其同 事一直试验金属及其他材料,他们目前制出的透明金属是带颜色的,像淡云玻璃。美国赖 斯大学的维基-科尔文也在使用类似的方法研制多孔金属。科尔文博士说按照孔径大小制成 的金属有的像彩色烟玻璃,有的像半透明的猫眼石,颜色取决于微小的表面特性,而不是 颜料。(来源于《金属世界》》2010年第6期)
金属玻璃的优势及应用(1)
据悉,苹果公司拥有的几项机壳制造专利中都有金属玻璃的相关描述,而 且,该公司还与美国制造销售金属玻璃的厂商Liquidmetal Technology签署了 使用后者知识产权的协议。 但苹果在即将上市的产品机壳上大面积使用金属玻璃的可能性很小。即便 会使用,估计也只限于固定机壳的卡口及铰链部分等强度要求较高的部分。 美感之一在于可轻松利用表面张力形成自然的造型。由液体状态变成固体 时,普通金属的分子排列会发生变化,因此会急剧收缩并产生皱褶。但金属玻 璃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时,分子排列不会发生变化,并会保持液体特有的表面 张力(下图)。如果能够开发出利用这种特性的成型方法,便可直接将自然界

金属玻璃及其复合材料的剪切变形与破坏

金属玻璃及其复合材料的剪切变形与破坏
剪切变形理论
剪切变形的定义与分类
剪切变形定义
剪切变形是指物体在剪切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变化。
剪切变形分类
根据剪切力的作用方式和变形特点,剪切变形可分为简单剪切、纯剪切、平面剪切和扭转剪切等。
剪切变形的物理机制
弹性变形
在弹性范围内,剪切变形主要依靠材料的弹性性质进行恢复。
塑性变形
当剪切力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这种变形是不可恢复的。
实验设备与方法
试样制备
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如熔融法、溅 射法等,制备金属玻璃和复合材料试 样。
实验设备
实验方法
在恒温、恒应变速率条件下进行剪切 试验,记录试样的变形和破坏过程, 并采用显微镜和SEM等设备对试样进 行观察和分析。
包括剪切试验机、显微镜、扫描电子 显微镜(SEM)等设备,用于观察和 分析试样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最大剪应力准则
总结词
最大剪应力准则是一种描述材料剪切破坏的准则,认为材料在剪切作用下达到最大剪应 力时发生破坏。
详细描述
该准则基于材料的剪切强度和应力-应变曲线,通过计算剪切应力与屈服应力的比值来 确定材料的破坏。对于金属玻璃和复合材料,该准则可以预测材料在剪切变形下的破坏
行为。
最大伸长应变准则
剪切模量
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剪切模量是材料 在剪切方向上抵抗变形的能力。金属 玻璃的剪切模量通常比传统金属材料 低。
金属玻璃的剪切模量与泊松比
剪切模量
金属玻璃的剪切模量通常低于传统金属材料,这与其非晶态结构和长程无序的 原子排列有关。
泊松比
泊松比是描述材料在拉伸或压缩时横向收缩或膨胀的能力的参数。金属玻璃的 泊松比通常比传统金属材料高,这与其非晶态结构和长程无序的原子排列有关 。

金属玻璃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力学行为的影响

金属玻璃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力学行为的影响

金属玻璃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力学行为的影响金属玻璃,亦名非晶态合金、玻璃态合金,不仅集金属和玻璃的优点于一身,还克服了它们各自的弊病[1]。

该类材料是将熔融的母材以>106℃/s的速度急速冷却而成,其原子在凝固过程中的排列来不及有序化,故形成了长程无序的非晶状态,与通常情况中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原子排布的金属晶体材料不同,因而称之为“非晶合金”[2]。

又由于这种原子排列与玻璃等传统非晶材料类似,所以也叫“金属玻璃”。

其强度高于钢,硬度超过高硬度工具钢,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刚性。

因此人们赞誉其为“敲不碎、砸不烂”的“玻璃之王”[1]。

1962年[3],杜韦兹发明了快速凝固技术,从Au-Si合金熔体中首次制备出了非晶合金,非晶概念才开始与固态金属与合金联系在一起。

今天,随着更多金属玻璃及其独特性能的发现,此类物质已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1]。

那么,非晶态合金的微观结构究竟是什么样,使其能有如此特殊的性能?这些结构上的特点又是如何影响其力学性能和力学行为的呢?下面本文就来回答这些问题。

金属玻璃的微观结构介于有序和无序之间:原子在三维空间排列没有规律性,这种特点称为远程无序;然而,局部区域可能存在规则排列,这类现象叫做近程有序。

在短程有序区域中,质点排布与晶体相似,但此类区域是高度分散的。

实际上,非晶合金的原子排列近似于液体,但它与液体又有不同:一方面,液体中原子极易滑动,粘滞系数很小,而金属玻璃中原子无法滑动,粘滞系数约为液体的1014倍,具有相当大的刚性与固定形状;另一方面,液体中质点随机排列,除局部结构起伏外,几乎是一团乱麻,而非晶合金中原子排布虽也无序,但并非完全混乱,而是破坏了长程有序的周期性和平移对称性,形成了一种有缺陷的、不完整的有序,即最近邻或局域近程有序(在小于几个原子间距的区域内保持位形和组分的某些有序特征,而在这些区域外便不存在长程有序的点阵排布了。

通常情况下,金属玻璃的短程有序区<1.5nm,即不超过4~5个原子间距[2]。

大块金属玻璃

大块金属玻璃

二、大块金属玻璃特点

大块金属玻璃在导电性,强度,导热性方面具有金 属的特性,但在原子排列上却又类似于玻璃的原子 一样呈无序排列。大块金属玻璃具有很高的强度、 硬度、弹性、刚性和优异磁学、耐腐蚀、耐磨损性 能等,它可以经受180°弯曲而不断裂,断裂韧性 值可达到钢的5倍。
三、大块金属玻璃的应用
大块金属玻璃
Bulk metall义

大块金属玻璃是一种具有较低冷却速度极限的非晶 态金属 , 非晶态金属是指在原子尺度上结构无序的 一种金属材料.大部分金属材料具有很高的有序结构, 原子呈现周期性排列,表现为平移对称性,或者是 旋转对称,镜面对称,角对称等。而与此相反,非 晶态金属不具有任何的长程有序结构,但具有短程 有序和中程有序 。

大块金属玻璃主要包括:高 比重高性Zr 基大块金属玻 璃及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基超强大块金属玻璃或纳米 晶合金;Zr基、Al 基或 Fe 基大块金属玻璃耐磨、耐蚀 轴承套环状零件制造技术; 大块金属玻璃合金设计的 “多元短程序畴过冷”设计 软件。

基于大块金属玻璃具有良好 的力学、化学及物理性能, 而且逐渐突破了尺寸的限制 ,使之能制作成机械结构材 料、精密光学材料、模具材 料、耐腐蚀材 料、储氢材 料、软磁和硬磁材料,应用 于机械、电子、航天、汽车、 化工、军事等多领域。
谢 谢

热处理中的金属玻璃热处理技术

热处理中的金属玻璃热处理技术

热处理中的金属玻璃热处理技术热处理是一种对金属进行改性和改良的技术,旨在提高金属的性能。

在热处理技术中,金属玻璃热处理技术是比较新颖的技术,它在改善金属结构和性能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金属玻璃是一种非晶态金属,其结构杂乱无序,不存在晶体结构,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

其最初被用于制作磁性材料,但后来发现,它可以用于热处理技术中。

金属玻璃热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加热和快速冷却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这是因为当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其结构会发生改变,原子和分子之间的运动将变得更为频繁,但当这些金属迅速冷却时,它们的分子结构会被禁锢在一种短暂的无序状态中。

这种状态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不如晶体结构稳定的状态。

这就为材料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耐热性和磁性提供了很大的改善余地。

金属玻璃热处理技术最初应用于铝合金中,因为铝合金具有较大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完美地展现出这种技术的优越性。

后来,这种技术被应用于其他金属材料,如镁、钛、钢等。

在这种技术中,首先要确定材料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这个确定过程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如冷却速度、化学成分、晶体缺陷等。

在材料加热时,要确保它达到适当的温度范围,以使其处于之前提到过的无序状态,这将使材料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硬度。

确定加热时间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权衡不同变化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加热时间越长,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越完美。

但是,如果加热时间过长,这将导致材料析出,从而降低其性能。

在加热完成后,材料需要快速冷却以实现结构的玻璃化。

快速冷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常见的方式包括水淬、油淬、盐浴淬等。

在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时,必须考虑初始温度、材料的化学成分、冷却介质的热性、淬火介质的化学特性等因素。

如果将介质温度进行控制,则金属玻璃的热处理过程可以实现优化,以便我们在制品中获得想要的性能和表现。

通过这种创新的技术,人们可以利用无序晶体的特性,实现物质的改进和升级,为材料的应用开辟新的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按照硅氧四面体在空间的组合情况,硅酸盐结构可以 分成岛状硅酸盐、组群状硅酸盐、链状硅酸盐、层状硅酸盐 和架状硅酸盐。
3. 什么是红外辐射材料?什么是透红外材料?它们各自有什 么特点?
答:理论上,在0K以上时,任何物体均可辐射红外线,故红外线是 一种热辐射,有时也叫热红外。但工程上,红外辐射材料只指能吸收热 物体辐射而发射大量红外线的材料。红外辐射材料的辐射特性决定于材 料的温度和发射率。而发射率是红外辐射材料的重要特征值,它是相对 于热平衡辐射体的概念。热平衡辐射体是指当一个物体向周围发射辐射 时,同时也吸收周围物体所发射的辐射能,当物体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 慢到使物体在任何短时间内仍保持确定温度时,该过程可以看作是平衡 的。
发光特征主要包括颜色特征、强度特征和持续时间特征。
发光材料的发光颜色彼此不同,有各自的特征。已有发 光材料的种类很多,它们发光的颜色也足可覆盖整个可见光 的范围。一个材料的发光光谱属于哪一类,既与基质有关, 又与杂质有关。随着基质的改变,发光的颜色也可改变。
发光强度随激发强度而变,通常我们用发光效率来表征 材料的发光本领。发光效率有三种表示方法:
(3) 无晶界,晶态金属一般由微米量级的小晶粒组成,晶粒 间存在晶界。而从亚微观来看金属玻璃是均匀的固体,不存 在晶粒和晶界,这一特点大大提高了金属玻璃的力学性能和 电磁性能,使它具有很高的强度,例如抗拉强度、硬度、断 裂强度和弹性模量等都比晶态合金强得多。金属玻璃为非晶 态结构,显微组织均匀,不含晶界、位错等缺陷,使腐蚀金 属的液体“无缝可钻”,具有高度抗腐蚀性。
6. 半导体有几种分类方法,它们大致的分类结果是什么?
答:按成分可将半导体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 元素半导体又可分为本征半导体和杂质半导体。化合物半导 体又可分为合金、化合物、陶瓷和有机高分子四种半导体。 在此,我们顺便谈一下什么是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
半导体中价带上的电子借助于热、电、磁等方式激发到导 带叫做本征激发。本征半导体就是指满足本征激发的半导体。 利用杂质元素掺入纯元素中,把电子从杂质能级激发到导带 上或者把电子从价带激发到杂质能级上,从而在价带中产生 空穴的激发叫做非本征激发或杂质激发。满足这种激发的半 导体就称为杂质半导体。
4. 什么是发光材料?它的发光机理是什么?发光特征有哪些?
答:发光是一种物体把吸收的能量,不经过热的阶段, 直接转换为特征辐射的现象。发光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材料 中,因此,发光材料品种很多,按激发方式可分为:光致发 光材料、电致发光材料、阴极射线致发光材料、热致发光材 料、等离子发光材料。
发光材料的发光中心受激后,激发和发射过程发生在彼 此独立的、个别的发光中心内部的发光就叫做分立中心发光。 它是单分子过程,有自发发光和受迫发光两种情况。
(4) 不稳定性,金属玻璃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它有向 晶态转化的趋势。
(5) 卓越的硬度和机械度,拉丝后纤维化的非晶态铁钽硅 硼合金线材,拉伸强度高达400公斤每平方毫米,为钢琴丝的 1.4倍,为一般钢丝的10倍。
(6) 优越的磁学性能。
2.按照硅氧四面体在空间的组合情况,硅酸盐结构可以分成 哪几类?
1. 什么是金属玻璃?分析金属玻璃的结构特点和性能特点。
答:将熔融的合金喷射到冷的铜板上,降温速度在一百 万摄氏度每秒以上,由于冷凝速度极高,液态合金来不及形 成结晶就凝固了,结果获得了如同玻璃一样的非晶态合金。 用X射线衍射法进行测试,发现这种急冷的合金与平常的金 属不同,它不是晶体而是玻璃体,故非晶态合金又称为金属 玻璃。
非晶态金属材料内部原子作不规则排列,这样的结构特 征使它具有许多晶态材料所没有的性能。主要包括:
(1) 原子排列长程存在亚微观(即微米数量级)的各向异性(如磁 畴结构等性质)。
(2) 短程有序,即金属原子的周围配位情况彼此相似,也和 晶态中原子的情况相近。
按掺杂原子的价电子数半导体可分为施主型和受主型,前 者掺杂原子的价电子多于纯元素的价电子,后者正好相反。
还可按晶态把半导体分为结晶、微晶和非晶半导体。此外, 还有按能带结构和电子跃迁状态将半导体进行分类。
7. 简单解释超导现象。介绍一下目前主要研究的超导材料。
答: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翁奈在研究水银低温电阻时首先 发现了超导现象。后来又陆续发现一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 在低温时电阻也变为零,即具有超导现象。物质在超低温下, 失去电阻的性质称为超导电性;相应的具有这种性质的物质 就称为超导体。超导体在电阻消失前的状态称为常导状态; 电阻消失后的状态称为超导状态。
透红外材料指的是对红外线透过率高的材料。对透红外材料的要求, 首先是红外光谱透过率要高,透过的短波限要低,透过的频带要宽。透 过率定义与可见光透过率相同,一般透过率要求在50%以上,同时要求 透过率的频率范围要宽,透红外材料的透射短波限,对于纯晶体,决定 于其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的吸收,即其禁带宽度。透射长波限决定于 其声子吸收,和其晶格结构及平均原子量有关。
① 量子效率指发光的量子数与激发源输入的量子数的比值;
② 能量效率是指发光的能量与激发源输入的能量的比值;
③ 光度效率指发光的光度与激发源输入的能量的比值。
发光分类: 荧光是指在激发时发出的光,发光时间小于10-8s。 磷光是指在激发停止后发出的光,发光时间大于10-8s。 当时对发光持续时间很短的发光无法测量,才有这种说法。 现在瞬态光谱技术已经把测量的范围缩小到10-12s以下,最 快的脉冲光输出可短到8fs(1fs=10-15s)。所以,荧光、磷 光的时间界限已不清楚。 但发光总是延迟于激发的。
5. 何为光电效应?主要有哪些光电效应?
答:物质由于受到光照而引发其某些电性质变化的这一现 象称为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主要有光电导效应、光生伏特效 应和光电子发射效应三种。前两种效应在物体内部发生,统 称为内光电效应,它一般发生于半导体中。光电子发射产生 于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它主要发生于金属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