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新批评-15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英美新批评讲.ppt课件

瑞恰兹
反讽
“反讽”的定义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对它进行了改造,使它从修辞学概念扩展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到了20世纪,反讽理论得到了进一步阐发。美国文艺理论家布鲁克斯对它做了比较详细的诠释,并把它定义为:“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歪曲。”
也就是说,“反讽”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语言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和它的表面意义不一致。而诗歌正需要依赖言外之意和旁敲侧击才使语言具有新鲜感。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早期的文学批评理论,正是分别从世界、作家、读者、作品四个角度展开,在这当中,英美新批评发展了以文本为研究对象的批评方法,在传统文论到现代文论的转变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在英国发端
三十年代
在美国形成
五十年代后期
新批评渐趋衰落
提倡和实践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传统的维多利亚文学批评方法是一种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以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将文学作品视为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或流露,以作者身世及其社会背景的研究为中心,展开对作品的渊源、作品与作家、作品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的研究。在这种偏向史学的研究中,作品的审美特性被遮蔽,因此文学作品失去了赖以成其为自身的根据。新批评拒绝这种实证主义的社会———历史方法,美国文论约·兰塞姆在其论文集《新批评》 (1941)中,明确提出以文字分析为主的批评方法,与维多利亚文学批评划清界限。
莫泊桑《项链》 小说的主人公马蒂尔特,是一位漂亮的女士,她的丈夫是一个普通职员,们地位低下,却迷恋豪华的贵族生活,渴望参加贵族上流社会的交际活动,为出席一场盛大晚会,她用积攒的400法郎做了一件礼服,还向好友借了一串珍珠项链。马蒂尔特以她超群的风姿出尽风头,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却在兴奋之余将珍珠项链丢了。她只好隐瞒好友,慢慢来赔偿。从此,夫妇俩节衣缩食度过十年的还债生涯,艰难生活中,马蒂尔特年老色衰,后来,她偶然得知那项链只是价格低廉的人造钻石,她白白辛方法,主要分为“印象式”细读和“潜入式”细读两大类,主要目的是综合我国古代“知人论世”的传统和英美新批评派的读书方法二者之长,而作出这样的划分。“印象式”细读包含诵读法、体验法、想象法,着重对人的情感、意志、经验等感性因素对细读的影响,“潜入式”细读包含推敲法、比较法、还原法、空白法,着重理性因素、工具性因素对细读的影响。二者并不是完全分裂的,对立的,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变形方式,比如调换字词顺序等,这些方式方法是在充分考虑到文学阅读教学的特性,以及借鉴新批评和我国古代文论对现代文本细读理念的有益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学阅读教学是关系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打破文学阅读教学现有的藩篱,保证文学阅读教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文本细读”的研究任重道远。
反讽
“反讽”的定义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对它进行了改造,使它从修辞学概念扩展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到了20世纪,反讽理论得到了进一步阐发。美国文艺理论家布鲁克斯对它做了比较详细的诠释,并把它定义为:“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歪曲。”
也就是说,“反讽”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语言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和它的表面意义不一致。而诗歌正需要依赖言外之意和旁敲侧击才使语言具有新鲜感。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早期的文学批评理论,正是分别从世界、作家、读者、作品四个角度展开,在这当中,英美新批评发展了以文本为研究对象的批评方法,在传统文论到现代文论的转变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在英国发端
三十年代
在美国形成
五十年代后期
新批评渐趋衰落
提倡和实践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传统的维多利亚文学批评方法是一种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以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将文学作品视为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或流露,以作者身世及其社会背景的研究为中心,展开对作品的渊源、作品与作家、作品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的研究。在这种偏向史学的研究中,作品的审美特性被遮蔽,因此文学作品失去了赖以成其为自身的根据。新批评拒绝这种实证主义的社会———历史方法,美国文论约·兰塞姆在其论文集《新批评》 (1941)中,明确提出以文字分析为主的批评方法,与维多利亚文学批评划清界限。
莫泊桑《项链》 小说的主人公马蒂尔特,是一位漂亮的女士,她的丈夫是一个普通职员,们地位低下,却迷恋豪华的贵族生活,渴望参加贵族上流社会的交际活动,为出席一场盛大晚会,她用积攒的400法郎做了一件礼服,还向好友借了一串珍珠项链。马蒂尔特以她超群的风姿出尽风头,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却在兴奋之余将珍珠项链丢了。她只好隐瞒好友,慢慢来赔偿。从此,夫妇俩节衣缩食度过十年的还债生涯,艰难生活中,马蒂尔特年老色衰,后来,她偶然得知那项链只是价格低廉的人造钻石,她白白辛方法,主要分为“印象式”细读和“潜入式”细读两大类,主要目的是综合我国古代“知人论世”的传统和英美新批评派的读书方法二者之长,而作出这样的划分。“印象式”细读包含诵读法、体验法、想象法,着重对人的情感、意志、经验等感性因素对细读的影响,“潜入式”细读包含推敲法、比较法、还原法、空白法,着重理性因素、工具性因素对细读的影响。二者并不是完全分裂的,对立的,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变形方式,比如调换字词顺序等,这些方式方法是在充分考虑到文学阅读教学的特性,以及借鉴新批评和我国古代文论对现代文本细读理念的有益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学阅读教学是关系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打破文学阅读教学现有的藩篱,保证文学阅读教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文本细读”的研究任重道远。
英美新批评

新批评的先驱与奠基者
新批评的先驱人物是英国意象派批评家休姆,其重要论 文是《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其中为新批评定下了思 想倾向的基调。 新批评的奠基者首推艾略特和瑞恰兹 瑞查兹的语义分析学理论可为概括为三个方面。 1以现代心理学为基础的“冲动平衡论”。 2根据语言的用途,把人类的语言分作两种,即科学的语言 与文学语言。 3语境对于把握一个词汇的真正含义十分重要。
新批评的主要观点
1)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谬见”理论。(新批评的 极端化) 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概念:其一是 意图谬误。其二是感受谬误。 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视对作者意图的探究为谬误,其 锋芒所向直指实证主义或浪漫主义文学批评。同时他 们认为以读者情感波动弧度的大小评判作品的优劣, 是一种感受谬误。在作家——作品——读者共同建构 的艺术有机过程中,新批评毫不犹豫地斩断了两端千 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批评是一种地道的 作品本体论
2悖论和反讽 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最详备的解释。他把反讽定义为 “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语境能使一句 话的含混意颠倒,这就是反讽。诗歌中的所有语词都 得受到语境的约束,它们的意义都受到语境的影响, 因而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反讽。 反讽可以表现在语言技巧上,如故意把话说轻,但听 者却知其分量。反讽也可以表现在整个作品结构之中。 而悖论作为一种修辞格,原指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 实的陈述,在布鲁克斯看来,诗人要表达真理只能使 用悖论语言。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非个人化
1个人生活与艺术的关系问题。 2作家和传统的关系问题。 3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一个艺术家如何才能把个 人的情感和经验转化为非个人的、艺术的情感 和经验。即表现非个人的情感和途径是借用 “客观关联物”。
英美新批评 外国文学教案 ppt

5. 隐喻。隐喻是比喻中的一种,也是新批评诗歌 隐喻。隐喻是比喻中的一种,
分析中的又一重要概念。在此, 分析中的又一重要概念。在此,它已不只是修辞 学上的术语,而成为诗歌的一种基本要素。 学上的术语,而成为诗歌的一种基本要素。诗歌 应该是其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的平衡, 应该是其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的平衡,字面意思 与隐喻意义这两种因素要同时存在并处于张力的 状态。若过分偏重于字典意义,诗便少了诗味, 状态。若过分偏重于字典意义,诗便少了诗味, 过分偏重于隐喻意义,又常造成晦涩难懂。 过分偏重于隐喻意义,又常造成晦涩难懂。只有 在两者的相互约束、相互限制中, 在两者的相互约束、相互限制中,使隐喻意义在 尽可能理解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尽可能理解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使字面意思在尽 可能暗示的范围内保持其意义的一致性, 可能暗示的范围内保持其意义的一致性,才能使 诗内涵丰富而又耐人寻味。 诗内涵丰富而又耐人寻味。
新批评理论专注于语义的研究,提出了一 新批评理论专注于语义的研究,
系列新概念、新范畴,为西方文学批评指 系列新概念、新范畴, 明了方向。 明了方向。 新批评也试图把赏析式的批评纳入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轨道,把文学批评总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轨道,把文学批评总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新批评理论的评价
象牙塔里的智力游戏 文学批评的标准问题 不必承担任何政治风险 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野 没有重视文学的社会性、经验性和文化性 没有重视文学的社会性、 说出文学“是什么”,但没说出“为什 说出文学“是什么” 但没说出“
语境理论。语境理论是新批评语义分析的 语境理论。
核心理论,也是理解新批评方法的前提。 核心理论,也是理解新批评方法的前提。 语境指的是某个词、 语境指的是某个词、句或段与它们的上下 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 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 句或段的意义。在此基础上, 句或段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瑞恰兹进一 步扩展了语境的范围。 步扩展了语境的范围。一是当时写作时的 话语语境, 话语语境,二是指文本中的词语所体现的 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 “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这 里词语蕴含了历史的积淀, 里词语蕴含了历史的积淀,一个词可能暗 含着一个惊心动魄的事件, 含着一个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某种强烈的 情感。语境构成了一个意义交互的语义场。 情感。语境构成了一个意义交互的语义场。
13.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课堂PPT)

西方文学理论
英美新批评文论
1
概述
一、英美新批评 (一)英美新批评,也被称为“本体论批
评”“文本批评”“客观主义批评”等, 是20世纪20年代肇始于英国、30年代至60 年代兴盛于美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 (二)它将文学批评的重点由时代和作者转 向作品,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倡导对文本的形式结构和意义进行细读, 推崇“科学化的”解读和客观主义批评。
9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四)评价 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和诗歌创作的非
个性化理论,要求文学研究重点关注文学作品内 部过程而非作者意图和读者反应,重视对文本客 观性、语言复杂化和情感结构的研究,摒弃了实 证主义和印象主义的主观批评,这种批评观成为 新批评的“细读”“本体论”等理论的支3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三)细读
1、细读是指对作品词语进行封闭的、细致的阅 读和分析,它要求批评者排除和作品无关的杂 念,对作品文本进行客观谨慎的阅读与考察。
2、瑞恰慈认为所有的好诗都要求细读,它鼓励 要恰到好处地注意它的字面意义,这要靠读者 的鉴赏力来发现。
3、细读方法是瑞恰慈在剑桥大学进行的文学教 学实验的成果和总结。隐去诗人名字让学生阅 读。
14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四)文学语言的四种意义
瑞恰慈指出应该运用细读方法对文学语言的 四种意义进行辨析。这四种意义分别是:
1、字面意义,是指作者运用语言所谈到的事物, 实际发读者感受和思考的契机;
2、情感意义,是作者对自己所谈到事物的情感态 度。
3、语气,是作者对于读者的态度,它往往能反映 初作者对于自己和读者之间关系的看法;
3、浪漫主义文论主张作者决定论,认为了解作者 的身世和性情是理解作品的前提。
英美新批评文论
1
概述
一、英美新批评 (一)英美新批评,也被称为“本体论批
评”“文本批评”“客观主义批评”等, 是20世纪20年代肇始于英国、30年代至60 年代兴盛于美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 (二)它将文学批评的重点由时代和作者转 向作品,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倡导对文本的形式结构和意义进行细读, 推崇“科学化的”解读和客观主义批评。
9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四)评价 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和诗歌创作的非
个性化理论,要求文学研究重点关注文学作品内 部过程而非作者意图和读者反应,重视对文本客 观性、语言复杂化和情感结构的研究,摒弃了实 证主义和印象主义的主观批评,这种批评观成为 新批评的“细读”“本体论”等理论的支3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三)细读
1、细读是指对作品词语进行封闭的、细致的阅 读和分析,它要求批评者排除和作品无关的杂 念,对作品文本进行客观谨慎的阅读与考察。
2、瑞恰慈认为所有的好诗都要求细读,它鼓励 要恰到好处地注意它的字面意义,这要靠读者 的鉴赏力来发现。
3、细读方法是瑞恰慈在剑桥大学进行的文学教 学实验的成果和总结。隐去诗人名字让学生阅 读。
14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四)文学语言的四种意义
瑞恰慈指出应该运用细读方法对文学语言的 四种意义进行辨析。这四种意义分别是:
1、字面意义,是指作者运用语言所谈到的事物, 实际发读者感受和思考的契机;
2、情感意义,是作者对自己所谈到事物的情感态 度。
3、语气,是作者对于读者的态度,它往往能反映 初作者对于自己和读者之间关系的看法;
3、浪漫主义文论主张作者决定论,认为了解作者 的身世和性情是理解作品的前提。
【文学批评课件】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

新批评派一直试图给自己寻找一个“更正确的名字”: 如 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 (ontological criticism) ; 布鲁克 斯的“ 反讽批评” (ironical criticism) ; 维姆萨特的“张 力诗学” (tensional poetics) ; 布鲁克斯和沃伦的“结构 批评”
德国学者罗伯特 · 魏曼说: “对于新批评的形成及其广泛传 播,都必须在老式的维多利亚文学批评的危机这个背景上 来进行探讨。 ”
与此同时, 在文学创作领域,现代主义的崛起使批判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的显赫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全新的文学创 作实践,必然要给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提出新的要求。
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英国著名 现代派诗人和文艺评论家。有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它观 察到的事物》 、《诗选》 、《四个四重奏》等。代表作为 长诗《荒原》他的最主要的文学批评文章有《传统与个人 才能》 、《批评的功能》 、《诗歌的用诗和批评的用诗》 。
雅各布森说: “文学科学的主题不是文学, 而是文学性, 也 就是那些使某一作品称其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对文学性的 探讨成为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
机械论: 什克洛夫斯基
•
把文学批评视为技术工人的检修工作, 把文学文本当作各 种技巧的总和。
有机论: 日尔蒙斯基
•
文学作品不再被当作技术的总和, 而被视为由各种功能要 素构成的统一体, 系统中的每一个因素根据自身的功能占 有特定的位置。 系统论: 特尼亚诺夫
提出一系列后来被称为“新批评”的观点
• 成熟期( 1930- 1945) 。这一时期认同并支持新批评理论的 文艺理论家或批评家队伍迅速扩大。代表人物除艾略特、
《英美新批评》PPT课件

编辑课件ppt
17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燕卜荪
含混与复义(Ambiguity and pluri-signation)
定义改为:“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 微,只要它使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反应。 (兰色姆读者反映)。
美国批评家威尔赖特层建议用“多义性” (pluri-signation),赵毅衡建议译为复义,意指 意义的复合性。
编辑课件ppt
16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布鲁克斯
释义谬误(Heresy of paraphrase):在1947年出 版的《精制的瓮——诗的结构研究》中指出, 诗就是诗,它不能用散文复述,而传统批评家 正是犯了这种“释义谬误”,导致了诗的错误 解释。布鲁克斯认为诗中释义部分至多只是脚 手架而已,如果以释义作为分析诗的立足点, 不仅误解了诗,而且使诗变得不完全了。威 廉·维姆沙特和蒙罗·比尔兹利分别提出了“意图 谬误”和“感受谬见”两个概念,认为这会影 响诗的阅读,强调文学研究只以作品为中心, 而与作者和读者无关。这是对布鲁克斯“释义 谬误”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英美新批评
梁思睿
编辑课件ppt
1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目录
1.新批评简介 2.代表人物 3.各时期代表人物具体观点 4.新批评与中国文学的一些联系 5.总结
编辑课件ppt
2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新批评(New criticism)
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国。20世纪 30年代在英国雏形,在美国成形。四 五十年代在美国达到鼎盛,以文学文 本词语及其关系为中心,倡导细读文 本的批评理论流派。
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逊
4、【客观对应物】
为了做到“逃避感情”和“逃避个性”,艾略特在《哈 姆雷特》一文中,提到了著名的“客观对应物”的观点, 认为应该寻找客观对应物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借以成为 诊治浪漫主义情感放纵的药方。
客观对应物是指,诗人寻找到的把自身情感外在转化后 的某种媒介。
艾略特提出“客观对应物”的概念,是试图克服19世纪 文学中出现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也是浪漫主 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西方文学理论
英美新批评文论
概述
一、【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也被称为“本体论批评”“文本批 评”“客观主义批评”等,是20世纪20年代肇始于英国、 30年代至60年代兴盛于美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
它将文学批评的重点由时代合作者转向作品,认为文学 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倡导对文本的形式结构和意义 进行细读,推崇“科学化的”解读和客观主义批评。
概述
四、【英美新批评的代表人物】 英国: 艾略特、瑞恰慈、燕卜荪。 美国: 兰色姆、退特、布鲁克斯。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1、【艾略特】
艾略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批评家之一,出生于 美国,定居于英国。
注重对具体诗人的评价和鉴赏,也注重对文学全面、整 体的思考。
“张力”是新批评用来进行文本意义结构分析的一个概 念,由退特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提出,用来概括诗 的突出性质和考察、评价诗的意义创造。
推特所说的张力是逻辑术语,是逻辑术语的外延和内涵 去掉前缀形成的,外延和内涵原本分别指概念的适用范 围和在概念中反映出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在退特的引申 中,外延指的是诗的一项之间概念上的联系,内涵指的 是诗歌的感情色彩或联想意义等,
语义细读之英美新批评 PPT

桑塔格《反对阐释》对 新批评的批评
• “文学的魅力和文化价值,从来并不认为 在于意义的复杂性——至少不是那种需要 严格阐释的‘意义’,而在于直觉的接受, 无需煞费苦心地分析,善于接受的读者就 能领会其要旨。” • “如果文学既需要被欣赏又需要被阐释, 如果在阅读和欣赏文学时,阐释已经无形 地存在,那么文学的纯粹性和自足性一开 始就受到损害。” • 指出新批评自相矛盾。 • 中国式的误读就在于忽略了新批评的科学 主义倾向。
• 瑞恰兹先后6次到中国,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任教,讲授“英文”、“西洋小说”、“文学 批评”、“诗歌”、“戏剧”等课程。 • 燕卜荪 1937 ~ 1940 年在西南联大、 1947 ~ 1952 在北大任教,王佐良、李赋宁、杨周翰、赵瑞 蕻等人都曾受教于燕卜荪。
燕卜荪在西南联大的故居
英美新批评为20世纪文学研究 提供了系列的重要概念和范畴
• 新批评创造的一些理论概念,在今天已经成为现代文学 批评的通用术语,如“反讽”、“复义”、“语象”、 “构架”、“肌质”、“张力”、“文本”等等。 • 概念和术语往往是思维轨迹及其理论节点的显示;是对 研究对象的发现、建构,也是对其特性和特征的概括。 • 新批评创造的理论术语能够流传下来,被其他学派认可, 说明新批评的思路和概括对理解和解释文学是有价值的
英美“新批评”发展概况
• 第一时段: 1915年~ 1930年,新批评的发轫期。提出 与语言和语义研究有关的各种文学见解,集中阐述了 新批评的理论基础。 • 第二时段: 1930年~ 1945年,新批评的形成发展期。 在文学研究上形成了新批评特有的“问题意识”和相 对近似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确立了在文学研究上 的主导地位。 • 第三时段: 1945年~ 1957年,是新批评的鼎盛时代; 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新批评的影响逐渐衰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文学作品的意义(《意义的意义》) a、语词、思想和所指客体三者关系 b、语言四功能:意思、感情、语气和意向
3、语境理论(《修辞哲学》) 4、诗歌语言与科学语言
语义学阅读的主要方法
• 1、从字、词、句含义的释读入手:(席慕容的
散文《燕子》的后半部分)
• (6)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 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 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 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 身边飞掠而过。
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
(14)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
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
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
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
6.5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 诗歌语言的特征是悖论 • 悖论把“已经黯淡的熟悉世界放在了新
的光线之下”
• 反讽:语境的外部压力加上语言内部自身的
压力,使诗歌在新的层面上达到了动态的平 衡。
• 悖论”是指“表面荒谬实际真实”的陈述,
“反讽”则指“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之间相 互对立”;即“悖论似是而非,反讽是口是 心非”。
•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 了解新批评派的发展概况,掌握语义学和新批
评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 二.课程内容 • 6.1理论背景与发展概况 • 6.2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 • 6.3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 6.4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 • 6.5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 6.6燕卜荪的复义理论 • 6.7维姆萨特和韦勒克的“新批评”理论
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
• (11)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
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 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
(12)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
(15)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
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
Γ
•
(16)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2.细致分析表达手法和修辞技巧
• 三毛的《石头记》:作者从海边捡回一块块石
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
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
(13)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
一起,到南边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
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
车?是大面包 车?还是小轿车?但这些车的坐垫和四壁都是深红色
的。我伸着左掌,掌上立着一只极其纤小的翠鸟。
这只小翠鸟绿得夺目,绿得醉人!它在我掌上清脆地吟唱着极其
动听的调子。那高亢的歌声和它纤小的身躯,毫不相衬。
•
我在梦中自己也知道这是个梦。我对自己说,醒后我一定把
这个神奇的梦,和这个永远铭刻在我心中的小翠鸟写下来……这
•
(7)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
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
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
(8)“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的呆住了。
•
(9)“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
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
吗?
•
(10)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
时窗外啼鸟的声音把我从双重的梦中唤醒了,而我的眼中还闪烁
着那不可逼视、翠绿的光,耳边还缭绕着那动人的吟唱。
•
做梦总有个来由吧。是什么时候、什么回忆、什么所想,使
我做了这么一个翠绿的梦?我想不出来了。
6.3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 1、文学家的位置
针对浪漫主义对个人的过分突出和现代派 对传统的一味否定,认为诗人必须具备历史感
头,然后相视无语,最后画出了一个个生动 活泼、有美丽灵魂的艺术形象。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层层解剖内在的结构层次
4.全力开掘多侧面的主题内涵(冰心散文《我梦中的小 翠鸟》
•
6月15日夜,在我两次醒来之后,大约是清晨五时半吧,我
又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使我水不忘怀的梦。
•
我梦见:我仿佛是坐在一辆飞驰着的车里,这车不知道是火
6.4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
• 文学作品是封闭的独立自足存在 • “本体,即诗歌存在的现实。”
• “对艺术技法的研究无疑属于批评……高明
的批评家不会满足于堆砌一个个零散的技 法,因为这些技法预示着更大的问题。批 评家思考的是为什么诗要通过技法来竭力 和散文相区别,它所表达的同时也实证主义
• 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浪漫主义 • 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 • 以波德莱尔和马拉美代表的象征主义 • 美国文坛:保守派与激进派
6.2 Ivor Armstrong Richards 的语义学 (Semantics)批评
1、语义学批评的基本特征(《实用批评》) a、语义分析方法——细读法(close reading) b、重视心理学问题 c、内在批评
6.6燕卜荪的复义理论
• 文学语言的特征:复义性
6. 7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两个谬误”
• 意图谬误:作者创作时的意图往往稍纵即逝,
文本不是由作者的生活经历构成,而是由语 言组成 。
• “意图谬误是对诗歌和其起源的混淆,对哲
• 2、文学家应消灭个性
“艺术家的过程就是不停地自我牺牲,持续的个性 泯灭。” “艺术家越高明,他个人的情感和创作的大脑之间 分离得就越彻底”。 3、逃避个人感情 “诗人要表达的不是什么‘个性’,而是某种特别 的媒介,只是媒介而不是个性,在这个媒介里种种 个人感觉和亲身经历被用特别的出人意料的方式组
3、语境理论(《修辞哲学》) 4、诗歌语言与科学语言
语义学阅读的主要方法
• 1、从字、词、句含义的释读入手:(席慕容的
散文《燕子》的后半部分)
• (6)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 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 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 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 身边飞掠而过。
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
(14)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
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
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
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
6.5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 诗歌语言的特征是悖论 • 悖论把“已经黯淡的熟悉世界放在了新
的光线之下”
• 反讽:语境的外部压力加上语言内部自身的
压力,使诗歌在新的层面上达到了动态的平 衡。
• 悖论”是指“表面荒谬实际真实”的陈述,
“反讽”则指“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之间相 互对立”;即“悖论似是而非,反讽是口是 心非”。
•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 了解新批评派的发展概况,掌握语义学和新批
评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 二.课程内容 • 6.1理论背景与发展概况 • 6.2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 • 6.3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 6.4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 • 6.5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 6.6燕卜荪的复义理论 • 6.7维姆萨特和韦勒克的“新批评”理论
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
• (11)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
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 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
(12)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
(15)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
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
Γ
•
(16)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2.细致分析表达手法和修辞技巧
• 三毛的《石头记》:作者从海边捡回一块块石
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
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
(13)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
一起,到南边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
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
车?是大面包 车?还是小轿车?但这些车的坐垫和四壁都是深红色
的。我伸着左掌,掌上立着一只极其纤小的翠鸟。
这只小翠鸟绿得夺目,绿得醉人!它在我掌上清脆地吟唱着极其
动听的调子。那高亢的歌声和它纤小的身躯,毫不相衬。
•
我在梦中自己也知道这是个梦。我对自己说,醒后我一定把
这个神奇的梦,和这个永远铭刻在我心中的小翠鸟写下来……这
•
(7)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
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
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
(8)“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的呆住了。
•
(9)“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
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
吗?
•
(10)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
时窗外啼鸟的声音把我从双重的梦中唤醒了,而我的眼中还闪烁
着那不可逼视、翠绿的光,耳边还缭绕着那动人的吟唱。
•
做梦总有个来由吧。是什么时候、什么回忆、什么所想,使
我做了这么一个翠绿的梦?我想不出来了。
6.3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 1、文学家的位置
针对浪漫主义对个人的过分突出和现代派 对传统的一味否定,认为诗人必须具备历史感
头,然后相视无语,最后画出了一个个生动 活泼、有美丽灵魂的艺术形象。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层层解剖内在的结构层次
4.全力开掘多侧面的主题内涵(冰心散文《我梦中的小 翠鸟》
•
6月15日夜,在我两次醒来之后,大约是清晨五时半吧,我
又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使我水不忘怀的梦。
•
我梦见:我仿佛是坐在一辆飞驰着的车里,这车不知道是火
6.4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
• 文学作品是封闭的独立自足存在 • “本体,即诗歌存在的现实。”
• “对艺术技法的研究无疑属于批评……高明
的批评家不会满足于堆砌一个个零散的技 法,因为这些技法预示着更大的问题。批 评家思考的是为什么诗要通过技法来竭力 和散文相区别,它所表达的同时也实证主义
• 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浪漫主义 • 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 • 以波德莱尔和马拉美代表的象征主义 • 美国文坛:保守派与激进派
6.2 Ivor Armstrong Richards 的语义学 (Semantics)批评
1、语义学批评的基本特征(《实用批评》) a、语义分析方法——细读法(close reading) b、重视心理学问题 c、内在批评
6.6燕卜荪的复义理论
• 文学语言的特征:复义性
6. 7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两个谬误”
• 意图谬误:作者创作时的意图往往稍纵即逝,
文本不是由作者的生活经历构成,而是由语 言组成 。
• “意图谬误是对诗歌和其起源的混淆,对哲
• 2、文学家应消灭个性
“艺术家的过程就是不停地自我牺牲,持续的个性 泯灭。” “艺术家越高明,他个人的情感和创作的大脑之间 分离得就越彻底”。 3、逃避个人感情 “诗人要表达的不是什么‘个性’,而是某种特别 的媒介,只是媒介而不是个性,在这个媒介里种种 个人感觉和亲身经历被用特别的出人意料的方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