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

新批评的先驱与奠基者
新批评的先驱人物是英国意象派批评家休姆,其重要论 文是《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其中为新批评定下了思 想倾向的基调。 新批评的奠基者首推艾略特和瑞恰兹 瑞查兹的语义分析学理论可为概括为三个方面。 1以现代心理学为基础的“冲动平衡论”。 2根据语言的用途,把人类的语言分作两种,即科学的语言 与文学语言。 3语境对于把握一个词汇的真正含义十分重要。
新批评的主要观点
1)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谬见”理论。(新批评的 极端化) 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概念:其一是 意图谬误。其二是感受谬误。 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视对作者意图的探究为谬误,其 锋芒所向直指实证主义或浪漫主义文学批评。同时他 们认为以读者情感波动弧度的大小评判作品的优劣, 是一种感受谬误。在作家——作品——读者共同建构 的艺术有机过程中,新批评毫不犹豫地斩断了两端千 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批评是一种地道的 作品本体论
2悖论和反讽 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最详备的解释。他把反讽定义为 “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语境能使一句 话的含混意颠倒,这就是反讽。诗歌中的所有语词都 得受到语境的约束,它们的意义都受到语境的影响, 因而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反讽。 反讽可以表现在语言技巧上,如故意把话说轻,但听 者却知其分量。反讽也可以表现在整个作品结构之中。 而悖论作为一种修辞格,原指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 实的陈述,在布鲁克斯看来,诗人要表达真理只能使 用悖论语言。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非个人化
1个人生活与艺术的关系问题。 2作家和传统的关系问题。 3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一个艺术家如何才能把个 人的情感和经验转化为非个人的、艺术的情感 和经验。即表现非个人的情感和途径是借用 “客观关联物”。
第 七 讲 英美 新批评

二、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方法
语义分析是新批评在方法论上的特点。新批评自 己把这种语义分析称为‚细读‛。 ‚细读‛,是指对文学文本、尤其是文本的语言 、语义,作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解释,通过这样 的解读,达到对文本蕴意的理解和感受。
LOGO
细读法close reading
LOGO
卞之琳:《断章》
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可以从多个 层面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 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 、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 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 《断章》的魅力就在于这首诗的主旨朦胧性和 不确定性。(含混)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与新批评的关系
瑞恰兹曾6次到中国,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 ,是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的先驱。 燕卜荪1937~1940年、1947~1952在北大任教, 培养了王佐良等知名学者。 中国学者朱自清、钱锺书、郭绍虞、陈寅恪等人 都曾经用新批评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过中国古典文 学。
LOGO
LOGO
(二)语境
新批评的语境和语言学说的语境不完全一样。 语言学的语境是指上下文,强调词语或句子的含 义只有在上下文中才能确定。 新批评的语境还指与文本词语‚同时再现的事件 的名称‛。 上下文构成的语境是共时性的、在现场的,新批 评的语境对文本而言是历时性的、不在现场的。 历GO
卞之琳:《断章》
李健吾先生认为,这首诗在‚装饰‛两字上做文 章,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 的悲哀——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
LOGO
卞之琳:《断章》
有人认为是一首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诗作。 有人认为是距离产生美的诗作等。
LOGO
细读分析举例之一:
主要的英美文学批评理论

一、英美新批评派英美新批评派是 3 o一 4 o年代形式主义流派的代表,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派生出来的。
前后经历三代批评家,其早期代表人物是英国人休姆,美国诗人庞德及诗人T· S·艾略特;第二代批评家有英国的燕卜荪,美国的兰色姆,泰特,布鲁克斯等;而第三代批评家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些学者,主要代表人物是韦勒克和沃伦。
英美新批评派文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文学作品为本体,着重研究文学作品。
新批评派认为2 0世纪以前的文论家机械地运用社会“起因研究法”,因袭生物学或病理学的概念、范畴来研究文学作品终归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
文学作品自身的特点.文学作品的美感效应,以及作品的想象世界是不能忽视的。
新批评派的文论家大都认为,文论家没有必要左顾右盼,文学的本体是作品,忽视作品研究的评论家,不可能达到文学研究的终极境界。
在韦勒克和沃论合著的.被称为新批评派总结的《文学理论》一书中,作者把文学研究分解成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
认为文学和传记,文学和心理学,文学和社会.文学和思想。
文学和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
文学批评不应该依附于哲学和历史,批评的着眼点应投向文学本身。
而在此之前,历史批评.道德批评、社会学批评在西方批评论坛占据主流地位。
新批评派认为文学批评应从文学作品的“本体”和语言结构角度进行批评,“本体论”可以说是新批评的理论核心。
新批评提倡本体的研究,认为文学的本体即作品。
作品本身是文学活动的本源与目的,作家的创作从作品出来,又回到作品中去,文学作品是一个自存自足的实体,无需外界的一切给予。
新批评认为文学批评不是作家的生平实录.不是复述作品的内容梗概,不是研究作品的历史背景,不是对作品的语义求证,不是评价作品的道德内容.更不是一般的书评,而是研究诗之所以为诗的“艺术技巧”。
新批评之新就在于它不同于以往的各种批评,批评的对象和重点已经从作品以外的历史背景,作家生平,作品的故事梗概等,移到了作品本身。
文学鉴赏与批评3(英美新批评)

出来的”,他们最终不过是结合在某种境界中,这种境界虽是 “宁静”,但仅指诗人被动的伺候它们变化而已。自然,写诗 不完全就是这么一回事。有许多地方是要自觉的,要思考的。 实际上,下乘的诗人往往在应当自觉的地方不自觉,在不应当 自觉的地方反而自觉。两重错误倾向于伎他成为“个人的”。 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 性。
二、基本理论
(二) 瑞恰兹的诗歌语言论和语境论 1.诗歌语言即诗性语言,是一种指向情感,没有具 体指称客体因而无法证伪的“伪陈述”。 它具有虚构性、模糊性,使人面对人性、心灵,感 知生命的张力和质感。 "曹雪芹不在了,那棵树还在,他相信那棵树一定 见过曹雪芹."(《活着之上》)
第 二 章 新 批 评 基 本 理 论 瑞 恰 兹
/ /
一、概念内涵
新批评的发展
新批评奠基者是艾略特和瑞恰兹。 兰色姆是理论发展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和学生艾伦·退特、布鲁克斯、沃伦发表了 大量论文著作,提出了新批评的基本观点, 形成了人称“南方集团”的文论派别。 新批评在二战后达到鼎盛。美国大批理 论家加入这一阵营,视野开阔的维姆萨特、 韦勒克在40年代后期与布鲁克斯、沃伦在耶 鲁大学任教,形成了新批评的后期核心“耶 鲁集团”。
第 二 章 新 批 评 基 本 理 论 艾 略 特
/ /
我们得相信说诗等于“宁静中回忆出来的感情”(华兹华 斯)是一个不精确的公式。因为诗不是感情,也不是回忆,也 不是宁静。(强调情感是文学的基本元素,审美情感是理性沉 淀后的情感。)
诗是许多经验的集中,集中后所发生的新东西……这种集中 的发生,既非出于自觉,亦非由于思考。这些经验不是“回忆
2018/5/24 ——《传统与个人才能》(卞之琳译)
英美新批评

反讽。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最详备的解释。 他把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 显的歪曲”。语境能使一句话的含混意颠 倒,这就是反讽。诗歌中的所有语词都得 受到语境的约束,它们的意义都受到语境 的影响,因而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反讽。 反讽可以表现在语言技巧上,如故意把话 说轻,但听者却知其分量。反讽也可以表 现在整个作品结构之中。 鲁迅的小说:《祝福》《啊Q正传》
三、基本概念: 意义含混 反讽 张力 悖论 隐喻 细读法
意义含混。该术语由燕卜逊引入新批评, 指文学语言的多义形成的复合意义。换句 话说,意义含混指的是一个语言单位(字、 词)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一句话 可以有多种理解的现象,是指某种修辞手 段所产生的多种效果。意义含混以往被视 为文学创作的一大弊病,而新批评则把它 视为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使之大致接近 “丰富”、“巧智”的意思。意义含混这 一术语的提出和运用将使我们从语言学的 角度更好地对诗歌的复杂性和幽微曲折性 加以解释,从而丰富诗歌的意蕴。
Although there were antecedents from Plato
through James, a systematic and methodological formalistic approach to literary criticism appeared only with the rise in
它们所共有、所推广的观点有:把文学看作
是一个有机的“传统”,强调严格遵守形式 的 重要性,在古典价值方面坚持保守主义,怀 有创立一个提倡秩序和传统的社会的理想, 偏于仪式,主张对文学文本进行严密分析的 读解方法。
二、基本理论主张: 1、文学本体论: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 2、结构—肌质论。 3、语境理论。
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逊
4、【客观对应物】
为了做到“逃避感情”和“逃避个性”,艾略特在《哈 姆雷特》一文中,提到了著名的“客观对应物”的观点, 认为应该寻找客观对应物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借以成为 诊治浪漫主义情感放纵的药方。
客观对应物是指,诗人寻找到的把自身情感外在转化后 的某种媒介。
艾略特提出“客观对应物”的概念,是试图克服19世纪 文学中出现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也是浪漫主 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西方文学理论
英美新批评文论
概述
一、【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也被称为“本体论批评”“文本批 评”“客观主义批评”等,是20世纪20年代肇始于英国、 30年代至60年代兴盛于美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
它将文学批评的重点由时代合作者转向作品,认为文学 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倡导对文本的形式结构和意义 进行细读,推崇“科学化的”解读和客观主义批评。
概述
四、【英美新批评的代表人物】 英国: 艾略特、瑞恰慈、燕卜荪。 美国: 兰色姆、退特、布鲁克斯。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1、【艾略特】
艾略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批评家之一,出生于 美国,定居于英国。
注重对具体诗人的评价和鉴赏,也注重对文学全面、整 体的思考。
“张力”是新批评用来进行文本意义结构分析的一个概 念,由退特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提出,用来概括诗 的突出性质和考察、评价诗的意义创造。
推特所说的张力是逻辑术语,是逻辑术语的外延和内涵 去掉前缀形成的,外延和内涵原本分别指概念的适用范 围和在概念中反映出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在退特的引申 中,外延指的是诗的一项之间概念上的联系,内涵指的 是诗歌的感情色彩或联想意义等,
英美新批评讲解课件

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关注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技巧,以分 析作品的形式要素为主。
形式主义批评的特点
注重作品的形式创新和艺术实验,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反对传统的文学史和文学评论方法。
形式主义批评的应用
适用于分析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 的形式特征和艺术创新。
与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关系
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
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形式,新批评则更注重文本的语义和修辞。
新批评观点
文本是意义的载体,其意义是通过语言的特殊使用产生的,而非仅仅是形式或结构的产 物。
与读者反应批评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读者反应批评
强调读者的主观反应和解读,后现代主义则 质疑文本的确定性和作者的权威性。
随着文学形式的多样化,传统文学批评方法难以满足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需求,英美 新批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重视文本独立性
英美新批评强调文本的独立性和自足性,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通过文本自身 的语言和结构来解读。
主要观点与理论
文本中心论
英美新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是独立自足的客 体,其意义和价值不依赖于作者、读者或
英美新批评讲解
目 录
• 英美新批评简介 • 文学作品分析方法 •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与技巧 • 英美新批评与其他文学批评流派的关系 • 英美新批评的局限性与评价 • 英美新批评的未来发展
01
英美新批评简介
起源与背景
20世纪初期
英美新批评起源于20世纪初期,是当时文学批评界的一个重要流派。
受到传统文学批评的挑战
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
01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词汇、句子的意义和关系进行分析
英美新批评

Thomas Stearns Eliot
b.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 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的命题及反浪漫主义倾向。 兰色姆的“构架——肌质”理论。 布鲁克斯等的有机结构论。 c.细读法: 新批评作为一种批评实践。 单篇分析。 语义分析的传统。 实证主义。 d.修辞批评: 布鲁克斯、韦姆萨特等人对隐喻、反讽等修 辞格的研究。复义理论。
约翰· 克罗· 兰色姆(John Crowe Ransom,1888— 1974),20世纪著名文艺 批评家,诗人,文学理论 “新批评”派领军人物,生 前曾长期担任美国梵德比尔 大学文学教授。
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和文 艺评论家。有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 它观察到的事物》、《诗选》、《四 个四重奏》等。代表作为长诗《荒原》 他的最主要的文学批评文章有《传统 与个人才能》(1917)、《批评 的功能》1923《诗歌的用诗和批 评的用诗》(1930),
三、兰色姆: (1888-1974)美国评论家,诗人。 生于南方的田纳西州。新批评理论的中坚人物。
2.本体论批评: 什么是本体论?(ontology) 本体论批评的含义: a.面对文本。 兰色姆所开列的非本体论批评 (1)批评家阅读文学作品以后的个人感受的记录; (2)作品主要内容的归纳和解释, (3)历史研究,指对一般文学背景、作者生平、作品所涉及的作 者自身的那些内容以及文献书目的校订考证等; (4)语文学研究,如外来语、罕用词语、典故等的研究; (5)道德研究 (6)其它特殊研究,如哈代小说中的地名研究等。 b.文学的深层本体(神秘的存在、本原世界) 从艾略特到兰色姆。
四、布鲁克斯:(1906-1994)耶鲁大学教授。 1.关于反讽: 古希腊:以似而是或似是而非的方式交谈,对 话双方所处的位置。柏位图对话集中的苏格拉底。 19世纪:克尔凯戈尔《反讽的概念》:“ 在 更高的意义上,反讽不是指向这个或那个具体存 在,而是指向某个时间或情状下的整个现实…… 它不是这个或那个现象,而是经验的事例整体。” 新批评理论家 : 艾略特认为玄学诗是理趣与反讽。 燕朴逊复义7型中的后两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代表人物
理论和方法论先驱:瑞恰慈 美国诗人:艾略特 新批评的创始人:兰色姆及其三个学 生:布鲁克斯、沃伦、泰特 后期追随者:维姆萨特、韦勒克、比 尔兹利、奥斯汀·沃伦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新批评发展第一阶段
英美诗人兼批评家T·S艾略特 英国文学理论家兼诗人 瑞恰慈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第二阶段
美国现代著名文论家约翰·兰色姆 阿伦·泰特(也译退特) 克林斯·布鲁克斯 罗伯特·沃伦 威廉·燕卜荪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兰色姆
本体论(ontology):“本体论”本是哲学 名词,反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情感、感觉 等,“非个性论”反对的是创作上的表现 论,,而“本体论”反对的是读者反映论, 二者的立足点都是以作品为本体,都要求 文学研究的重点是作品本身,而不是诗人 或读者。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感性解体 (disassociation of sensibility)这是艾略特与其对玄学派 评价有关。玄学派是将深奥的思想注 入感性,其感情的模式受思想所改变, 这是一种带思想的感性认识。感性解 体导致感性萎缩以及思想的片面发展, 结果导致感性和思想的分离。这就英 国诗歌内容单一发展的根源,即诗歌 的片面性发展。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瑞恰兹
非指陈性伪陈述(non-referential psendostatement):瑞恰兹是从文学语言的特点分析 入手的。他认为,文学语言的特点在于虚构 性,其作用在于激发人的感情。他进一步指 出,科学语言和诗歌语言的区别,前者是 “指陈性”的,后者是“感情性”的。他意 在说明文学语言并非真实的陈述,也就是说 与现实无关。诗的语言,“其真理性主要是 一种态度的可接受性。发表真实的陈述不是 是人的事。”他把诗定义为“非指陈性伪陈 述”。然而,他的“伪陈述”并非认为文艺 就是谎言,恰恰相反,他认为艺术必须以真 理为工具。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布鲁克斯
悖论(Paradox)与反讽(Irony):悖论本是一个修 辞学术语。布鲁克斯采用是为了说明自己的一 个重要观点,就是诗的语言是悖论的语言。布 鲁克斯区分了科学语言和诗歌语言的区别,认 为科学语言要清除悖论,诗歌的语言只能用悖 论语言。悖论语言就是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 语言。布鲁克斯还给“反讽”下了个定义: “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我们称 之为反讽。”诗中文词的意义总是会被语境的 压力所扭曲,反讽就是承受这种语境压力的语 言。实际上,布鲁克斯的悖论和反讽并没有实 质的区别。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新批评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战期间,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笼罩着 英国文坛。文学批评弥漫着传统的维多 利亚文学批评氛围。文学批评不去分析 艺术作品,而是去描写自己的艺术经验。 成为一种批评家传达自我、表现自我、 宣泄艺术享受的工具,它已经失去了批 评性。面对文艺批评的种种主观缪见, 新批评派承担起了一种新的文艺批评的 重任。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名称的由来及其正名过程
兰色姆以《新批评》为名出版的 一部著作,对艾略特、瑞恰慈等 人的理论进行评述而得名。后新 批评派作家试图找到更正确的名 字为其正名,如“本体论批评” (ontological criticism) “张 力诗学”(tensional poetics)” 分析批评“(analytical criticism)等名称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诗人兼批评家T·S艾略特
非个性化论(impersonality) 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 艺术家丧失个性的过程。每个艺术家只有在传统中 才有意义,他将随着传统延伸只过去,充满在现在, 拓展至未来,从而既具有暂时性又包含了永久性。 每一个艺术家都应尽可能的了解传统,参与传统, 以自己毕生的精力和生命去发展传统。放弃自己以 归宿更有价值的东西,牺牲自己以不断的前进,消 灭自己的个性以发展传统,是文学事业得以永存。 但是,个性在传统中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它是积 极的、活跃的因素。“非个性”论并不是指诗人无 个性,而是说明诗人在创造作品时,应把自己的感 情、个性进行艺术加工,使个人的东西熔铸为超乎 个人之上的艺术作品。这就是“非个性”论的主要 内容。
英美新批评
梁思睿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目录
1.新批评简介 2.代表人物 3.各时期代表人物具体观点 4.新批评与中国文学的一些联系 5.总结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新批评(New criticism)
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国。20世纪 30年代在英国雏形,在美国成形。四 五十年代在美国达到鼎盛,以文学文 本词语及其关系为中心,倡导细读文 本的批评理论流派。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沃伦
不纯诗论(impure poetry.”沃伦认为,对 作品进行内在结构成分的分析需要“张 力论”,对作品构成过程进行分析需要 “戏剧化”。“张力论”表述作品的静 止情况,“戏剧化”描述作品的活动状 况,二者相辅相成,多方面揭示作品的 结构。通过分析表明,纯诗论将使诗变 为单一成分的展示,诗不仅没有张力, 而且也没有戏剧化,更没有多种在张力 和戏剧化上建立起来的结构,因而它就 不成为诗,所以他主张“非纯诗论”。
过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语境(context):旧译上下文, 这是瑞恰兹语义学研究的核心。 他认为自己的语义学本质上就是 一种新修辞学。语境是用来表示 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这 组事件包括我们可以选择作为原 因的任何事件以及那些所需要的 条件。语境是一组同时再现事件 的名称,这是对语境的一个巨大 的限制。
构架——肌质(structure-texture):兰色姆 提出,实体+X,是从其本体论的角度把理 论应用于文本分析。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泰特
张力论(tension):凡是好诗都具 有共同的特点,它们必定有一种 性质。这种性质叫做“张力”。 张力就是指诗的整体效果,是意 义构造的产物,不应从比喻的角 度看待它,而应把它视为一个名 词。退特认为:“我把它作为一 个名词,是把逻辑术语‘外延 (extension)’和‘内涵’(intension) 去掉前缀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