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重组机器人

合集下载

一种可模块化组装柔体机器人的柔性智能模块化结构共3篇

一种可模块化组装柔体机器人的柔性智能模块化结构共3篇

一种可模块化组装柔体机器人的柔性智能模块化结构共3篇一种可模块化组装柔体机器人的柔性智能模块化结构1一种可模块化组装柔体机器人的柔性智能模块化结构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未来的社会中,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的重要工具之一。

而柔体机器人作为机器人中的一种,优点在于灵活、柔性,能够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实现各种任务。

并且,由于其柔软的外观,柔体机器人更容易接近复杂的物体,拥有更大的接触面,更能将物体“握紧”,减少发生错误的概率。

然而,现有柔体机器人的缺陷在于结构单一,无法根据不同需要进行灵活组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柔性智能模块化结构。

这种结构由多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可拆卸,可互相组合。

这样的结构能够为机器人提供更多的灵活性,以适应多样的环境和任务。

我们采用的是软体材料加上的力传感器,以此来实现强度和灵活性。

软体材料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和弹性,能够让机器人在变幻多端的环境中自如移动,不易被损坏。

而加上力传感器,机器人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完成当前任务,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此外,我们还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使机器人具有更高的智能化水平。

我们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训练机器人,使其能够识别不同的物体、障碍等;同时,我们还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控机器人,降低误差和失误的概率。

本次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关注模块化和智能化。

模块化让机器人更加灵活,即便出现问题,也可以通过更换模块来尽快修复问题。

而智能化使机器人更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变化,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提高机器人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未来,这种柔性智能模块化结构的柔体机器人将会成为重要的助手,为我们的生产、生活等领域带来更多便利。

同时,这种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其它机器人中,使其更加灵活和智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机器人在操作上仍然需要人类的指导和协助,避免出现意外和危险通过本研究,我们成功开发了一种柔性智能模块化结构的柔体机器人,该机器人具有优异的柔性和弹性,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和任务,并通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更高的智能化水平。

机器人模块化.

机器人模块化.

2019/1/15
机器人的模块化
• 总结 • 机器人的模块化将一个复杂的机器人细分成若干个小的 模块,将其简单化、细节化,有助于推动的机器人的研发 和推广。
2019/1/15
机器人的模块化
谢谢大家!
2019/1/15
机器人的模块化
——工学院11级 ——雷博
让我们从这说起
这是一个什么? 一块积木而已
2019/1/15
那如果把这些积木“相加”呢?

=
2019/1/15
那如果把这些积木“相加”呢?

=
2019/1/15
那如果把这些积木“相加”呢?

=
机器人也能够由模块拼加出来。
2019/1/15
机器人的模块化
2019/1/15
机器人的模块化
• 如果在概括一点可以这么分一下:
1、机器人需要用能量驱动——能量模块。
即是机器人从外界获得能量来源,再转化成 自身能量并最终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相关结构单元和过程。
2019/1/15
机器人的模块化
• 如果在概括一点可以这么分一下: 2、机器人需要随时了解周围环境和自身的状态 ——感知模块 搭配合作与核心技术构想:1、收集到信息主要来自三方面,
像walli旧成了这样,你还会 喜欢吗?
2019/1/15
机器人的模块化
• how?
• 机器人模块化在于按照机器人各组分结构特性, 功能特点,连接模块特点等标准对机器人各组分 进行分组,这在不同机器人上有不同的分组 情况和模块化结果。
• 让我们来看个例子
2019/1/15
机器人的模块化
• • • /v_show/id_XMjU 3NTYyMTY0.html /v_show/id_XMjI 2NzUwNzAw.html /v_show/id_XMjI 2NzYwNjg0.html /v_show/id_XMjI 2NzYwOTAw.html /v_show/id_XMjI 2NzUxNDM2.html 把这些模块或纵向连成一条,或横 向并排,或交错组合,“你看,这 样的随机变化组合,可以让智能模 块机器人根据不同的地形执行和完 成任务,也是以前的模块机器人没 有的功能。” ——程辉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集成工 程实验室主任

可重构模块化教学机器人之机身设计

可重构模块化教学机器人之机身设计

1 .可 重 构 模 块 化 教 学 机 器 人 的
研 发 目的 和 整 体 构 想
11 模块式结构。为了达 到培养综合 素质 的能 .
力 , 学机器 人 的结 构要 具有 开放 性 的特点 , 就是 说 教 也 教 学机 器人会 被 设 计 成模 块 式 的结 构 , 以便 于 自由组
机器人技 术是一 门综合 了多种 学科最新研 究成 合。在使用教学机器人进行教学 的过程 中, 教学机器 果, 集中了大量的智力和资金, 对各个技术领域和社会 人是一些分散 的模块, 由学生 自 行组合 而成为不 同结 经济生活具有广泛影响和巨大效益的高新技术 , 是当 构的机器人。另外 , 从控制系统来说 , 机器人的控制系 今科学技术发展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 统也是一种开放式的结构 , 每个控制模块完成机器人 我 国 的机 器 人是 从 2 0世 纪 8 0年 代 开 始 研 发 的 。 的一个 机构控 制 。

种新 型 的用 于教学 的机 器人 。这 种用 于教学 的机 器
14 双型 机 身 。机 器 人 的机 身 设 有 移 动 副 和 转 _
人, 是一 个模块 化 的 、 可重 组 的机器 人 。它 能让 学 生 通 动 副 。它 们之 间 的互 相组合 可 以变 换 成无 数 种机 器 人
的理解 , 能激发 学生对 机器 人 的研 究产 生 兴趣 , 而 用两种 常用 的机器 人夹 持器 。 还 进 唤起学 生 的创 造力 和想象 力 。 同时 , 我们 估计 , 开发 这 17 配置 控 制 器 。机 器 人 的每 个 关 节 都 是 一 台 _
样一种能 够适应 教学 的新产 品, 具有 广 阔 的市 场 独 立 的伺 服控 制 单 元 , 产 品设 计 过 程 中将 机 器 人 的 将 在 前景 。 每个单元设计成一个标准的控制单元 , 功能包括与上 我们对可重构模块化教学机器人的整体设计构想 位机进行数据通信单元 、 动控制单元 、 运 运动驱 动单 是这样 的 : 元、 位置检测单元和转速检测单元等。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共3篇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共3篇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共3篇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1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机器人技术是当今世界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在工业、医疗、教育、服务等领域中,机器人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是一种新型机器人系统,其具有模块化、可重构和自适应等特点,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快速配置和灵活性控制。

本文将探讨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一、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的核心技术。

模块化设计实际上是系统工程的一种设计思想,即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模块,通过模块间的接口进行耦合,从而实现系统的快速配置和灵活性控制。

在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中,模块化设计就是将机器人系统划分为若干功能模块,并通过模块接口进行耦合。

二、模块化控制模块化控制是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的另一关键技术。

模块化控制实际上是对各功能模块进行控制的过程,通过对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实现各模块之间的交互和协作。

在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中,模块化控制就是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使各个模块之间具有良好的交互和协作能力。

三、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的另一关键技术。

自适应控制实际上是对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并对其进行优化的过程,使系统能够自主地调整自身参数和控制策略,从而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优化。

在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中,自适应控制就是通过对模块化系统进行在线监测和优化,使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优的性能。

四、应用研究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的应用研究正在逐步深入。

在工业领域,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广泛应用于生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制造。

在医疗领域,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被应用于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

在服务领域,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用于智能家居、智能餐厅和智能物流等方面。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将会越来越重要。

模块化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模块化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模块化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智能机器人需求的提高,模块化机器人成为了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模块化机器人具有可拆卸、可组合的特点,使得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进行灵活的组装。

本文将探讨模块化机器人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一、模块化机器人的设计原理模块化机器人的设计原理基于模块化思维和模块化技术。

模块化思维强调将机器人的各个部分划分为相互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特定的功能,模块之间可以进行组合和替换。

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模块化技术是实现模块化机器人设计的基础。

主要包括模块标准化、接口设计和通信协议等方面。

模块标准化是指将机器人的各个模块进行统一的尺寸、接口和电气连接方式设计,以便于模块之间的组装和替换。

接口设计是指为每个模块设计合适的接口,使得模块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通信协议是指定义模块之间的通信规则和数据格式,以保证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

二、模块化机器人的实现方法模块化机器人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

在硬件设计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选择适合模块化设计的硬件结构,例如模块化机械臂、模块化传感器等。

其次,需要进行模块标准化设计,确保各个模块之间的尺寸和接口兼容。

此外,还需要考虑模块之间的电源供给和电气连接方式,以确保模块之间的正常工作和通信。

在软件设计方面,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设计一个适合模块化机器人的操作系统,以管理模块之间的通信和协作。

其次,需要设计模块之间的通信协议,以确保模块之间的正确交互。

此外,还需要设计模块化机器人的控制算法和路径规划算法,以实现机器人的智能化操作和任务执行。

三、模块化机器人的应用前景模块化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

首先,模块化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线上,实现自动化生产和灵活的任务分配。

其次,模块化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医疗领域,实现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的定制化设计和灵活组装。

模块化机器人设计

模块化机器人设计

模块化机器人设计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机器人的出现不仅给生产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与乐趣。

在机器人设计中,模块化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模块化机器人设计的意义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模块化机器人设计的意义1. 性能提升: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很方便地对机器人进行组装和拆卸。

不同的模块可根据需求进行自由搭配,从而提升机器人的性能。

例如,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摄像头模块、传感器模块或者电源模块,从而赋予机器人更为全面的功能和能力。

2. 维修与升级便捷:模块化设计使得维修与升级更加便捷。

当某个模块出现故障时,只需更换该模块,而不必对整个机器人进行维修。

此外,随着科技的更新迭代,模块化设计也为机器人的升级提供了可能,只需更换升级后的模块即可使机器人跟上最新的技术水平。

3. 灵活多样的应用:模块化设计使得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不同领域的需求差异很大,通过模块化设计,机器人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比如,农业领域可以添加植保模块和果园巡检模块,医疗领域可以添加手术助手模块和病房服务模块等,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二、模块化机器人设计的应用1. 工业生产领域:工业生产中的机器人需要具备高效率、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模块化设计可以使机器人更好地适应各类生产线的需求。

比如,可以根据产品类型进行模块化组装,实现生产线的快速转换。

2. 家庭服务领域:家庭服务机器人是未来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模块化设计,机器人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打扫、照顾老人、看护婴儿等。

家庭成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模块的添加或拆卸,实现个性化定制。

3. 医疗护理领域:模块化机器人设计在医疗护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医疗任务需要不同的机器人模块,比如手术机器人模块、药物配送模块等。

模块化设计使得机器人能够适应多种医疗场景和任务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

4. 物流领域:物流行业是机器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串联工业机器人机械臂的模块化组合式设计方法

串联工业机器人机械臂的模块化组合式设计方法

串联工业机器人机械臂的模块化组合式设计方法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了现代工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机械臂,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为了满足不同工厂的需求,机械臂的设计也越来越趋向于模块化和组合式。

本文将介绍串联工业机器人机械臂的模块化组合式设计方法。

一、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指将机械臂的各个部件分解成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功能和特点。

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组合,从而实现机械臂的定制化设计。

同时,模块化设计也方便了机械臂的维护和升级。

在模块化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模块的尺寸和重量、模块的材料等。

这些因素都需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以确保模块化设计的顺利实施。

二、组合式设计组合式设计是指将不同的模块进行组合,从而实现机械臂的定制化设计。

在组合式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不同模块之间的兼容性、组合后机械臂的稳定性和精度等。

在组合式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要尽量简单明了,以方便组合。

同时,组合后机械臂的稳定性和精度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为了确保机械臂的稳定性和精度,需要对组合后的机械臂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

三、模块化组合式设计方法模块化组合式设计方法是将模块化设计和组合式设计相结合的一种设计方法。

在这种设计方法中,首先将机械臂的各个部件分解成不同的模块,然后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组合,从而实现机械臂的定制化设计。

在模块化组合式设计方法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模块的尺寸和重量、模块的材料、不同模块之间的兼容性、组合后机械臂的稳定性和精度等。

这些因素都需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以确保模块化组合式设计的顺利实施。

总之,串联工业机器人机械臂的模块化组合式设计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设计方法。

通过模块化设计和组合式设计相结合,可以实现机械臂的定制化设计,同时也方便了机械臂的维护和升级。

模块化机器人研究与应用

模块化机器人研究与应用

模块化机器人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众多机器人技术中,模块化机器人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

模块化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由各种不同的模块构成的机器人。

这些模块可以在不同的组合方式下产生不同的机器人形态,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模块化机器人因其能够快速组装成使用特定任务的机器人,同时还能够重装和重新组合模块,而变得十分灵活和适应性强。

目前,在模块化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中,最常使用的模块是电机模块、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通讯模块以及多样化的附加部件,比如搬运托盘等。

这些模块可以用来构建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应用到许多不同的领域,例如环境清理、医疗保健和工业制造等方面。

模块化机器人技术的应用现在,模块化机器人技术在各种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工厂中,过度造型的机器人都被淘汰,在大型装配任务中开始广泛采用模块化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经过充分的测试和调整,能够协调工作,与人类工人合作,使生产效率提高,同时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另外,在医疗保健领域,模块化机器人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手术室中,通过使用模块化机器人,医生可以让机器人更好地完成微创手术并进行更准确的操作。

这不仅可以提升手术的成功率,同时也可以减少手术的创伤和恢复时间。

通过模块化机器人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还可以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

比如,模块化机器人可以在排水管道中进行清理和维护,其优势在于机器人能够轻松进入狭窄的空间,完成复杂的排水管道工作等。

模块化机器人技术的优势模块化机器人技术是由多种模块组成的,这是模块化机器人技术的三大特点之一。

这种技术的第二个特点是其能够灵活组装和重组模块,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而模块化机器人技术的第三个特点是其能够通过附加新模块或更新模块,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模块化机器人技术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灵活性。

相比起具有固定结构的常规机器人,模块化机器人能够自由地组装、拆卸和重新组装,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引言我们知道,对于任何一个机器人系统来说,机构是它的“躯体”,控制系统则是它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一个设计合理的机器人机构加上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机器人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活生生”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性能直接决定着机器人整体功能的实现和性能的高低。

机构和控制系统是机器人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在机器人设计过程中,它们始终相互影响,一个合理的机构才能将控制系统的性能完全发挥出来,同时,一个能与机构相匹配的良好合理的控制系统才能充分发挥机器人机构的特点,模块化可重组移动机器人是一种机制特点非常鲜明的机器人,它由多个一样的模块连接而成,每个模块都是完整的功能单元,能通过模块重组改变自身形态按照不同的步态进行移动。

因此,控制系统的设计将要体现模块化机器人模块化、可重组的特点,这样才能发挥模块化机器人的性能。

本文基于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模块化可重组机器人技术研究”,其任务就是为模块化机器人设计一个合乎机器人特点的控制系统。

本文将在分析模块化可重组移动机器人特点的基础上,将提出一个“模块化分布式控制系统”(MDCS:Modular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的概念,并完成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

1.2 模块化机器人模块化可重组移动机器人(Modular Reconfigurable Robot)(在下文中简称为模块化机器人)是指能够改变外形和运动方式的机器人系统。

模块化机器人的基本思想就是:一个机器人由若干个相同的简单模块组成,它能根据任务的需要或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对模块进行重组,从而改变自身的形状和运动姿态以适应不同的任务或不同的环境。

1.2.1 模块化机器人的提出从机器人诞生到本世纪80年代初,机器人技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缓慢的发展过程,到了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除了工业机器人水平不断提高之外,各种用于非制造业的先进机器人系统也有了长足的进展。

机器人技术已成为高科技应用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向着具有行走能力、对环境自主性强的智能机器人发展方向。

作为新一代的智能机器人,不仅要有感知、推理、判断等能力,还要有强健的“四肢”——运动执行机构。

现在的移动机器人大都是借助轮子或者机械腿作为运动执行机构,它们的共同缺点是运动方式比较单一,对地形(特别是未知环境)的适应性不强。

例如,机械腿式机器人行走时,当碰到比较松软的地形(如沙地)时,它就无法很好地进行移动。

模块化可重组移动机器人就是为了克服这些传统机器人的固有缺点而被提出的,它是一种高度模块化、可重构变形的移动机器人。

1.2.2 模块化机器人的特点模块化可重组移动机器人,顾名思义,其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模块化和可重组性。

模块化——即模块化机器人设计的中心思想。

机器人由若干个相同的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单元实体,模块由电源、传感、控制、动力、通信等几个单元组成,能独立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并能和其他模块进行通信。

可重组性——机器人根据地形环境的改变或任务的需要而对自身的若干模块进行重组从而改变自身形态和运动方式。

除了模块化和可重组特点以外,模块化机器人还有着系统设计简单化、造价低、可替代性、开放性、可自动修复以及强健性和高稳定性等特点。

系统设计简单化、造价低。

由于组成机器人的模块数量较多(几十个到几百甚至成千上万),整个机器人所要实现的功能被分离到众多的模块上,只要求每个模块实现有限的简单功能,因此,模块的结构就可以相当简化,其造价也相当低廉。

而整个机器人系统由这些标准模块按一定的拓扑结构简单拼接而成,降低了整个机器人系统的复杂性和造价。

可替代性。

每个模块都被设计成相同的结构,任意两个模块之间都可以相互替代。

虽然机器人在按特定的步态进行移动时,每个模块在整个机器人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它们功能都相同,即都可以被放在整体机构的任意位置进行工作。

当机器人系统中某个模块发生故障时,可以适应另一个模块代替它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

开放性强。

模块化机器人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选择不同数量的模块构成机器人整体。

每个模块的性能都拥有一定的升级空间,机器人的整体性能可以通过模块性能的升级而得到改善。

功能冗余性大。

每个模块具有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每个模块在系统中实现的功能可能各不一样,因此每个模块在功能上都具有相当的冗余。

可自动修复性。

由于每个模块的功能都相同,如果一个模块出了问题,就可以用另一个模块来代替,并且丢弃故障模块,这就大大增强了机器人的自我修复能力。

强健性、稳定性。

冗余性和可修复功能的组合就增强了系统的强健性。

另外,由于每个单元模块都被设计的非常简单,单元模块本身就有相当高的稳定性,而且每个模块在整个系统中都只实现非常有限的功能,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也非常有限,这样即使少数模块出了问题,也不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太大的影响,系统仍然可以正常的工作。

相比而言,传统机器人各个环节耦合的比较紧凑,如果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即使很小,对整个系统来说也可能是灾难性的。

1.2.3 模块化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国外对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经开发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或可重组机器人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静态可重组机器人系统,另一类是动态可重组机器人系统。

静态可重组就是在工作之前装配好机器人,而动态可重组就是系统在工作时能动态根据需要进行重组自身。

在本文以下部分提到的手动可重组移动机器人属于前者,而自动可重组移动机器人则属于后者。

静态可重组机器人系统大都适用于工业机器人,如Queenslan大学的Gordon Wyeth, James Kennedy等人设计一个由有规则几何形状独立模块组成的工业机械手PUMA 560,可以任意改变机械手的形状以适应不用的装备任务。

动态可重组机器人系统有:Pamecha和Chirikjia的构形变化机器人系统(Metamorphic Robotic System),它是由一套独立的机电模块组成的,每个模块都有连接、脱开及越过相邻的功能,每个模块没有动力,但允许动力和信息输入且可通过它输到相邻模块,构形改变是通过每个模块在相邻模块上的移动来实现的,这种系统具有动态自动重组的能力;英国Darthmouth学院的Keith Kotay和Daniela Rus在1998年提出了分子(Molecule)的概念,自重构机器人的模块称为分子,分子是建立自重组机器人的基础,分子和其他分子相连且分子能够在其它分子上运动形成任意的三维结构。

对于模块化机器人的研究,现在还大都没有进入实用化,特别对于模块化动态自动可重组机器人来说,收到诸多条件限制,现在还停留在理论和运用计算机进行仿真阶段。

1994年,Xerox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Yim等人对模块化可自动重组移动机器人概念进行研究,从1997年到现在它们研究了PloyBot G1、G2,现在在进行G3的研究。

其中G2具有典型意义,系统采用主从结构,由一个主控模块和若干(十几~二十多个)标准功能模块组成简单的链状外形结构,实现了链式到四足的自动重组。

虽然它的系统远比Pamecha、Keith Kotay等人提出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简单,但其意义在于推动了模块化自动可重组移动机器人的实用研究,为模块化机器人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1.2.4 模块化机器人研究的意义、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模块化机器人的模块化机构是它的一大特点,它可以由几个到几百甚至成千上万个模块组成,模块可以被设计成多种多样,可以是圆形、方形、多面形及其它形状,模块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连杆连接、面面对接等等。

虽然每个模块的结构和功能都有限,但众多的模块连接在一起,就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简单或复杂的形态,所构成机器人的运动方式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因此,对模块化机器人的研究将会推动机器人机构设计、运动规划、动力学分析、运动控制等方面的发展。

模块化机器人要实现自动重构,最基本的就是要实现模块的自动对接,这包含有模块件电气接口(包括自动闭锁装置)设计、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对接路径规划等方面的技术,通过研究也将大大推动这些方面的发展。

再则,由于机构上和传统机器人的不一样,这也将大大推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更变发展。

另外,模块化机器人的运动大都是效仿生物的运动,这也将推动仿生机器人研究的进行。

由于模块化机器人具有形变和变化运动方式以及能自我修复等优越的特点,能很好地适应复杂和未知的地形环境,使得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科学探索方面,它可以被应用于人类无法到达或者危险环境中的探索,如星球探索、深海作业、管道作业等;在日常生活方面,该技术可以被用于玩具、家用机器人制造等。

虽然模块化机器人的应用前景非常美好,但在现阶段,它的研究尚处于开拓和探索阶段,很多方面都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

目前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①单个模块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以及设计实现;②机器人整体机构表达描述方法的研究;③机器人重构过程、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④模块化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搞笑的可重构实时控制软件的研究。

1.3 本文内容本文的相关研究是基于“863计划”课题“模块化可重组机器人的研究”而展开的。

它的基本任务是设计一个适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课题“模块化可重组机器人的研究”的目标是完成多模块构成的、具有三维空间可重组能力的模块化机器人的设计,以及实现蛇形、履带形和四足形等经典构形之间的相互变化。

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实情,研究工作从横向上分为机器人模块设计、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机器人运动步态规划以及模块自动对接设计实现等四个部分。

由于目前模块化机器人研究在国内外都还刚开始,尚处于理论探索和初步研制设计阶段,又出于理论和实践探索、节约研制成本和降低研究风险等目的,我们从纵向上将模块化可重组机器人的研究分成手动可重组机器人和自动可重组机器人两个阶段进行。

与自动可重组机器人相比,手动可重组机器人少了自动重组功能,则它在模块机构设计、加工精度、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相比都要低的多,因此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比较低廉、运用简单器件,不仅使设计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开发的周期也将缩短很多,开发的成功率也会提高。

除此之外,手动可重组机器人系统在模块结构、电源方案、控制系统、通信系统设计和步态规划等方面和前者相比都是大同小异,所以第一阶段手动可重组机器人的研制除了为自动可重组机器人的研究及设计开拓思路和提供必要的可行性论证以外,还可以在模块结构、电源方案、控制系统、通信系统设计和步态规划等方面为下阶段的研究积累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