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物理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第七章-力》 复习课件

人教版物理《第七章-力》 复习课件

图7—4
3.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3 N的力拉它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 各施一个3 N的拉力而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7-5所示。此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B )
图 7—5
A.0
B.3 N
C.6 N
D.无法判断
【解析】 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应保持静止。把 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墙面上,用3 N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 另一端墙面对弹簧测力计的作用力是3 N,把墙面换为另一个 力拉弹簧测力计与墙面对弹簧测力计的力也是一样的,使弹 簧测力计保持静止,所以读数也是3 N。
期末复习系列课件
┃思维感悟成体系┃
力的相互性 弹 力 力 力的 分类 重 力 三要素 定 义 应 用 弹簧测 力计
三要素
力的作用 效果 力的描述— 示意图
公式和定义
┃回眸教材析知识┃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比如,我们推墙壁或小车, 无论物体是否运动,我们都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时我们也 受到了物体给我们的反作用力,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2.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用力推门,力的 大小 不同、推门 的 方向 以及推门的 作用点 不同,都能影响推门的效果。拍 皮 球 时,力 可 以 使 皮 球 由 静 止 变 为 运 动,改 变 物 体 运动状态 ,也可以改变皮球的 形状 。 的 3.弹力:手按订书器的压力、提物体的拉力、推墙时手受 到的推力等都属于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 的力,弹力的大小与 弹性形变 的大小有关。
4.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只有在弹簧的 弹性限度 范围 内,弹簧的伸长才跟它受到的拉力成 正比 ,如果超出弹性形 变的范围,它就要损坏。 5.质量和重力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精品课件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 0.5N 。
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 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 数学家和哲学家。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和三 大运动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 伟大的一个成就”。
因为牛顿对力学贡献卓越,人们把他 的名字定义为力的单位。
力的作用效果
力改变了橡1(皮.力力泥可可的以以形改状使变物物体体发力的生改形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
大力士可以搬起一般人搬不动的“元宝”,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大小 有关系。
向右用力推盒子,盒子会向 右 运动;向左用 力推盒子,盒子会向 左运动。说明:力的作 用效果跟力的 方有向关。
将盒子竖放,分别在A、B位置慢慢 推动盒子,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一样?
2.力的大小可以通过线段的 长短 表示;箭头的方向用
来指示力的 方向 ;力的作用点可以用线段的 起点 或
终点 来表示。
3.力的示意图就是要把力的 大小 、方向 和作用点 表现 出
画力的示意图
画出人对箱子水平向右、大小为100N的力的示意图。
1.找作用点(在受力物体 F = 100 N 上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ChangLe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想想议议
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能够把 另一只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船不动吗?
跟踪练习
1.游泳时,人用力向 后 (填“前”或“后”)划水
,因为力的作相用互是的
,所以人会受到水对前人向
(填“前”或“后”)的推力,使人前进。

初中物理7.1《力》 ppt课件

初中物理7.1《力》  ppt课件

ppt课件
25
6、头顶足球时,头对球施加了 力
,同时
头感到 痛 ,说明头也受到了球 对它的力,
这说明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如何判断物体一定受力的作用?
物体的形状改变了或者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了,那么,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反之, 则说明物体有可能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ppt课件
26
3、问答: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形状发生改变
ppt课件
30
例4.下列 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人的推力
B.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个空的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 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排球运动员扣球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ppt课件
()
A.前锋球员
B.足球
C.地球
C
D.守门员
ppt课件
35
例9.游泳运动员用手、脚向后划水,于是人就前
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运动员是施力者,自己不受力 B.水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 C.运动员是施力者,同时又是受力者 D.运动员在水中前进时不受重力
ppt课件
36
练习: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但不一定是受力物体 B.两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施力物受到的力小于受力物受到的力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D.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施力物体存在
2.下面关于力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A.接触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B.接触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C.接触物体之间可能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D.接触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物体之间也一定有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力》PPT课件

《高一物理力》PPT课件

②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③重心:重力总是作用在物体的各个点上,但为
了研究问题简单,我们认为一个物体的重力集中
作用在物体的一点上,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
中心。其它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求出重心位置
h
2

2.弹力:当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形变时,发生形变的 物体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1N
400
h
F1=的合成:
1.图解法: A.平形四边形定则:下图1所示。
. B.三角形定则:利用三角形定则求合力如下图2。
F2=2N
F3
F合=5.5N
1N
F4
400 图1-2
F1=4N O
F合
F6
F2
1N
400
F合=5.5N F2=2N F1=4N
图1-3
F1
F5
C. C. 多 边 形 定 则 : 如 图 3 所 示 , 将 F1 、 F2 、
9
第一章力
一.力的概念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其中一个物体为
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为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
立存在,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使物体产生加
速度。
˙
2.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符号为N。
3.力的方向: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是矢量。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图1-4
C.当分力互相垂直时,可以用勾股定理求出合力,
即F= F12 F22 D
tgθ=
F F
2 1
D.特殊情况的力的合成:如果两个分力是大小相等的力

初中物理《力》完整ppt课件

初中物理《力》完整ppt课件
.
力的作用效果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踢足球时,用力越大,球就飞的越远
力的大小
踢足球时,球总是沿着所受的力的方向飞去
力的方向
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时,每次手的位置离 门轴远近不同,力的效果也不同。
力的作用点
习惯上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
力的三要素
.
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 称牛,符号:N 拿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静止 运动
(b)棒球被接 球手接住;
(c)接球手将 棒球击出。
运动
静止
棒球的运动方向 发生了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力的作用效果
1.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形变可 以是很明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
2.运动状 态改变
(a) 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b)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c)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 时发生改变。
.
谢谢!
.
.
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
例:用50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箱子前进
F=50N
.
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 3.确定力的方向后沿力的方向画出一条线段,线 段的长度必须与比例相符。; 4.在线段的末端标箭头,在箭头旁必须标出所画 的力的符号,数值大小和单位。其中有角度的力 必须标明角度。


起重机 压路机
施力 接触 物体
受力 物体
受力物体

物理:《 力》课件yu

物理:《 力》课件yu

5.如图所示,运动员用网拍击球时,球和 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 ; 同时 .此外,网拍击球过 程中,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发生了变化,表明 力还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f
F支 f
F支
F
G G
G
G
2. 力的图示:
1.一物体受到水平向右200N的拉力。
标度 100N
o
F=200N
2.一物体受到水平向左500N的推力。
250N
F=500N
o F=100N
3.一物体受到竖立向上100N的拉力。
50N
o
练习
• 1.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 发生变化的是 • A、汽车启动 • B、汽车急刹车 • C、降落伞从空中匀速降落 • D、汽车匀速转弯
NEXT
读教材P57图2-46,说 说 它是怎样表示力的三要素的。
20牛 A
80牛
科学上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的各个要素,这种表示方法叫力的图示
二、力的图示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 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 的方向.
有时为了精确表示力的大小, 还要在图中附上比例线段,指出 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的力.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乙 施力 物体对甲物体也______,也就是 相互 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的,物体 之间的作用力总是同时成对出现.
讨论: 用浆划船前进时,使船前进的力是哪 个物体给的?
A、水 C、人 B、 浆 D、船
分析:浆划船时,浆对水有一个作用力。力 之间是相互的浆同时也受到水的反作用力。 故选A。
思考:
一个力会涉及几个物体,它们之间 的力有什么关系?
穿着旱冰鞋站在 墙边用力推墙,会 发生什么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力》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力》ppt课件

2021/6/20
谢谢大家
19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将质量相等的磁体和铁块分别放在 两个相同的小车上,将两个小车离 开一定距离放手,观察现象。
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受力,向前运动;磁 铁也向前运动,说明磁铁也受到了力。
请一个同学穿上旱冰鞋推 墙,观察发生的现象。
人推墙,墙受力,但人后退, 说明人受到向后的力。
施力物体 作用力 受力物体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6月 2021/6 /23202 1/6/232 021/6/ 236/23/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6/ 232021 /6/23June 23,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6/23 2021/6/ 232021 /6/232 021/6/2 3
A 物体
受力物体
反作用力
B 物体
施力物体
1.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大小为60N与 水平面30o角斜向右拉小车的力。
F=60N
30o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接触 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C.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 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 运动
力的作用效果
演示: (1)捏一下橡皮泥; (2)拉伸一下弹簧。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使它发生形变。
海绵发生了形变,它受到了力的作用
观看实验现象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从静止变为运动, 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2)运动快慢变化; (3)运动方向变化。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课件
图5
知识点拨 1.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叫做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的特点: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异体),大小相等(等大),方向相反(反向),在一条 直线上(共线),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同时性)。
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孤掌难鸣”是因为一只手掌的力太小 B.力的单位是以科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C.托起一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2 N D.只要有物体,就一定会产生力
图2
知识点拨 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三要素中任意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 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时,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 力的示意图
例4 如图3所示,小明用水平推力F推车,请画出推力F的示意图。 如答图1所示
图3
答图1
例5 (传统文化)“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图4是 小朋友放风筝的情景,风筝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对风筝的拉力 为20 N,请画出这个拉力的示意图。如答图2所示
知识点 力的概念
例1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只有人能做施力物体
C.有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知识点拨 1.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即发生力的作用时, 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个物体。
2.一个物体可能同时与几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 3.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没 有力。
5 . 物 理 学 中 通 常 用 __带__箭__头__的__线__段____ 表 示 力 。 箭 头 表 示 力 的 ____方__向__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__作__用__点____;线段的__长__度____ 反映力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物理教学课件
《力》物理教学课件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力》物理教学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难点: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
教具: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
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

(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

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

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

(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括:(多媒体投影)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多媒体投影)
(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
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
4、鼓励学生由体验提出疑问:一个物体能否发生力的作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主观感觉出发,有碍概念的理解,例如:紧握拳头时,手没接触别的物体而肌手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能有力的作用(处理方法,让学生握拳体会手指与手掌的相互挤压。

手指、手掌为两个物体)。

学生总结出: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察和体验:(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
1、学生实验:
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
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
2、(多媒体投影)
①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
②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
③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学分析得出结论;
3、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运用:划船时船浆向哪个方向划?为什么船能前进?
(多媒体投影)
5、质疑讨论:
甲乙两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脸,脸痛手不痛,是脸受到了力而手没有?
6、做一做:
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

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多媒体投影——火箭)原因:气球向后压出气体,反过来气体向前推气球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问题:物体间力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受到了力呢?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教师讲解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由学生的实验概括出结论(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1、学生演示:两名学生传接排球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学生演示:
(1)轻压气球
(2)轻拉压弹簧
(3)使锯片变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质疑讨论:
(学生实验)学生用手压桌面,桌面看不出变化,从而
提出: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都是能产生效果的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多媒体投影帮助释疑。


四、理解知识,发展智力:
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重视个体,激活学生思维,并使学生获的成就感(穿插于过程)
1、马拉车时车,车随马前进,可见车受力而马不受力对吗?
2、脚踢球时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这时受到球作用的物体是什么?
3、人站在地面上不动,人就不受力吗?
4、磁铁能够吸引铁钉,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为什么会碎?
6、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

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
五、探讨总结(多媒体投影)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

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

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这个知识。

解释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教师结束语:
有的力很小:小蚂蚁搬着面包屑,细雨纷飞飘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

有的力很大:狂风巨浪,轰然巨响,火箭腾飞,斗转星移,宇宙奇观,力真美妙!关于力还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学现象,同学们回去后按探究问题探究,如果发现新的问题,我们大家再来共同探讨!
七、探究问题
1、力的大小如何比较?
2、怎样对力进行测量?
3、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