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案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品味咀嚼“无赖”、“醉”等词语,深入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借助朗读、析词、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剖题切入。
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
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
2、请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真正的题目是“村居”,所以中间要空一格3、谁能把题目读好?(清平乐注意“乐”的读音,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略有停顿)4、师:一眼看到“村居”,大家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农村恬静和谐的生活)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让阅读更有趣味,一起再来读课题。
过渡:你们的描述已经让我陶醉了,在大词人笔下,又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二、理解字词,疏通语言,初步感知词意。
1、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八个字: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2、生自由读词。
3、师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理解字词等方面、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a、注意读好字音:茅檐、醉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莲蓬。
“媚”读去声,“媪”读“ǎo”,“剥”读“bāo”.b、相机理解“翁媪”一词的词义。
看图,谁是翁?我们学过“孤舟蓑笠翁”、“家祭无忘告乃翁”,“翁”是什么意思?“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
那“媪”有“女”字旁,想一想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指的是年老的妇女。
c、相机理解“吴音”一词。
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写这首词,在江西上饶地区,这里春秋时代属于吴国。
现在那里的人还在使用“吴音”。
《清平乐村居》 教案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案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教案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课文,它通过对农村特有的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
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
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学生在兴致盎然中融入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声、色的动态效果,创设诗意氛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媒体设计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设计了课程资源网页。
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赏韵读文、课文动画、词义点拨、旧词新唱、诗情画意、宋词简介、田园诗句等部分,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走近村居”1、音画共赏,情境导入教学伊始,运用课件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学生置身于恬静的田园氛围,从而创设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揭示课题。
2、美文诵读,整体感知指导学生进入“赏韵读文”下的“美文诵读”,边听课文范读边借助拼音,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二)“走入村居”1、多方互动,自主探索指导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探究,借助“词义点拨”,弄清重点词语的意思:如“茅檐”、“吴音”、“相媚好”、“翁媪”、“亡赖”,为感悟全词扫清障碍。
课文清平乐村居的教案设计范文(18篇)

课文清平乐村居的教案设计范文(1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课文清平乐村居的教案设计范文(18篇)导语引入,播放cai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唤起感知。
语文古诗词《清平乐村居》优秀教案设计

语文古诗词《清平乐村居》优秀教案设计语文古诗词《清平乐村居》优秀教案设计「篇一」《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意境。
教学方法:以读助讲合作学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激情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学习新知,合作交流:1、初读感知(1)、自由读,小组间赛读。
读出韵律节奏。
完成学案基础达标。
(提示“乐”、“亡”、“剥”、“遮”的读音。
)(2)、师生互动交流对词语及诗词大意的理解及疑难问题。
(3)、自己再次诵读全诗,思考设问导读。
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
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2、品读《牧童》,共享童趣:⑴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铺”、“六七里”,让你感觉到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从“弄”字,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⑵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让学生自主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3、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1)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探究弄懂。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①“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②“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四篇)

清平乐村居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四篇)清平乐村居优秀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4.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
【教学进程】一、课前热身,感受乡村美景1.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谁来背上一两句?大家会背很多诗,可古人不像咱们这样背诗,古人是吟诗(强调“吟”)谁来吟一吟?2.声音放慢、摇头晃脑还不算是真正的吟,必须用心去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二、初读感知,读通读顺,明晰词的形式特点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清平乐村居。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齐读课题。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师板书“村居”)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
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
(师板书“清平乐yue”,并齐读)“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适。
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
学语文就要这样。
指读:清平乐村居4.师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
这样的曲子给你怎样的感受?(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三、初读感知,疏通部分生字新词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学生自读课文。
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3.检查初读。
谁来都给大家听?(读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
)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恬淡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认读“翁媪”、“卧剥”、“莲蓬”等三个词语。
2、能根据课本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翁媪”、“无赖”、“相媚好”的意思。
借助课本插图,把握词的大体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想象词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情境,感受乡村生活的静谧美好。
体会词人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1、有感情诵读诗文,读出诗的韵味。
2、词画结合,通过想象等策略,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四)、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语的意思,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二、设计理念1、诵读古诗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实施多元评价,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一)、了解词人板书:辛弃疾。
了解辛弃疾吗?(小结学生回答并适度补充:辛弃疾不仅是位著名的词人,他还是位勇敢的将军。
在辛弃疾生活的年代,金兵占领了国家的北方,辛弃疾参加了抵抗金兵的军队。
但后来,他被投降派陷害,下放到南方的上饶农村,在这期间,他写了好几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在那个时候。
)(设计理念: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或者带着信息走进课堂,这既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又可以为全词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背景介绍。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4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能背诵和默写。
2、过程与方法: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重点难点:1、给文配画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过程:(实录)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词人辛弃疾描绘的乡村图景,领略乡村特有的清丽宁静。
谁愿意读读课题?(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师: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这首诗有两个题目。
生:我对刘丹同学的回答有意见,没有两个题目,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是词牌,后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吗?生:我昨天预习时也不明白,后来上网查阅资料,才明白。
老师,词牌还有很多呢:“醉花阴”、“浣溪纱”、“虞美人”也是的,对了,还有李白“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师:同学们,刘丹已经懂得如何主动学习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确实,宋词和唐诗、元曲等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有自己特殊的形式,可以配乐演唱,有点象我们现在的歌词。
那么“村居”写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读(学生自由读)师:谁愿意大胆站起来读读?(指名读)师:读得真响亮,同学想给你提点小意见,接受吗?生:翁媪(wengao)读错了!生:我觉得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郭洋的节奏不清楚。
师:你来示范一下好吗?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真好,诗词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读了这首词,你的脑海里有了怎样的几幅画面?生:我看到了低低的茅檐下,有老爷爷、老奶奶在聊天。
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7篇)《清平乐·村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教案吧。
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
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
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准字音,了解词意;抓关键词,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想象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
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一曲委婉动听的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词,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
(出示:走近辛弃疾)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归类复习一、拼音训练:1、按拼音字母表的顺序对凌乱的拼音字母进行正确的排序2、拼音字母的大小写转换3、前鼻音、后鼻音字的区分前鼻音an en in un ün;后鼻音ang eng ing ong。
4、翘舌音、平舌音字的区分音节的声母是z c s的是平舌音的字;音节的声母是zh ch sh r的是翘舌音的字。
5、按音序查字法准确地查出给定的字。
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字母。
(表示时必须用大写字母表示)6、正确对给定的字标调重点强调i、u相遇标在后,i上标调时要先去点后标调。
7、16个整体认读音节8、看拼音写词语或句子。
注意:音节zhi chi shi ri 既是整体认读音节的字又是翘舌音的字;音节zi ci si 既是整体认读音节的字又是平舌音的字;音节yin yun yuan 既是整体认读音节的字又是前鼻音的字;音节ying 既是整体认读音节的字又是后鼻音的字。
二、字、词的训练1、正确书写课文的生字词。
2、区别形近字、多音字并组词。
3、用给定的词语进行说句。
4、正确地选用词语或关联词语进行填空。
注意下面的题型:▲读句子,用下列给定的字组词并填空。
烈()()()()①、半个小时后,()的围歼战开始了。
突击连马上冲了上去,没想到后续部队却遭到了敌人炮火的()阻击。
②、他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大家()的掌声。
③、()的日光刺得他睁不开眼睛。
(做此类题应先填空后再组词。
)5、写出给定词语的近义词及反义词。
6、通过词语的感情色彩、词性、类型等对词语进行合理的补写与分类。
▲读读下面的字词,想想规律再补写。
①胖旺窗亮②跑操打球跳绳踢毽子③注视沉思凝视深思④书声琅琅千里迢迢众目睽睽衣冠楚楚(做此类题要认真分析,找出规律。
)7、对词语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释。
8、用给定的字加一部分或换一部分组成新字再组词。
形近字组词注意换一部分组成新字再组词,这种类型的题在换一部分时必须换的是字的偏旁部首。
如:避(逃避)壁(墙壁)(学生换偏旁时应全方位考虑)薜(姓薛)9、善于积累成语并修改成语中的错别字。
A AB B:吞吞吐吐原原本本形形色色A AB C:源源不断落落大方斤斤计较A B C B:将计就计将错就错知法犯法A B A C:百发百中自高自大全心全意A B C A:忍无可忍举不胜举数不胜数A B C C:众目睽睽衣冠楚楚神采奕奕含近义词:阴谋诡计如饥似渴欢天喜地含反义词:有眼无珠异口同声声东击西表示动作:上窜下跳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表示心情:心乱如麻心惊肉跳心平气和表示神态:斗志昂扬专心致志目瞪口呆表示说话:出口成章交头接耳夸夸其谈表示水流:一泻千里川流不息汹涌澎湃表示颜色:五光十色五彩缤纷光彩夺目表示高山:崇山峻岭高不可攀悬崖陡壁表示称赞:赞不绝口赞叹不已啧啧称赞含有比喻:日月如梭心乱如麻挥金如土含有夸张:一日千里一手遮天一日三秋表示人多: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挥汗如雨优秀品质:兢兢业业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动物名称:鼠目寸光照猫画虎调虎离山表示高兴:喜出望外喜笑颜开喜形于色表示气愤:怒发冲冠怒火中烧怒不可遏含近义词:斩草除根眼疾手快穷凶极恶含反义词:苦尽甘来有来无回举足轻重含有数字:一丝不苟二三其德三足鼎立四面楚歌五光十色六神无主七擒七纵八面玲珑九死一生十恶不赦百发百中千方百计万代千秋▲修改成语中的错别字:万马齐暗()奇花一草()夸夸奇谈()有持无恐()喜出忘外()水泻不通()立杆见影()走头无路()口如悬河()无微不致()惊慌失错()不曲不挠()鞠躬尽粹()坚苦奋斗()名付其实()滔滔不决()悔人不倦()原形必露()谋鬼计()是死如归()循规蹈距()无敌放失()功无不刻()穿流不息()干共苦()振耳欲聋()人才倍出()默守成规()明辨事非()穿流不息()神彩奕奕()心旷神移()顽强不曲()花好月园()直接了当()平易进人()三、句子训练1、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在做此类题时要注意删除重复的内容。
例如: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合并:小华的字写得既快又好。
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1并列句概念: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关联词:又……又……、既……又……、既……也…… 一边……一边……、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而是……、不是……是……、是……不是……、也、又、还、同时2承接句概念: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关联词:最初……后来……、先……接着…… 便、又、才、就、于是、接着、然后、3递进句概念: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关联词:不但(不仅)……而且……、不但(不仅)……还…… 更、而且、并且、甚至、况且4选择句概念: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关联词:不是……就是……、或者……或者…… 是……还是……、要么……要么…… 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或、或者、还是5转折句概念: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然而……、……却……等但是、但、可是、然而6假设句概念:前一个分句提出假设的情况,后面的分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的结果。
①假设与结果相一致关联词:如果……就……、假如……就…… 要是……那么…… 就、要、便、那么②结果不与假设一致关联词:即使……也……、即便……也…… 哪怕……也…… 纵然、纵使7条件句概念: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 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凡是……都……、除非……才……8因果句概念:分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关联词: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就(就、便)……9解说句概念:后免得分句对前面的分句进行解释、说明、总括10目的句概念:一个分句表示某种行为,另一个分句说明行为的目的2、对凌乱的词语进行排序,连成一句通顺的话或者意思不同的几句话。
原则:做此类题,注意三个“一”。
不能丢一个词语不能改一个词语不能加一个词语例:和我坐车妈妈去火车站哥哥接连:我和妈妈坐车去火车站接哥哥。
我和哥哥去火车站坐车接妈妈。
3、对句子进行缩句或扩句,并能扩出内容不同的几句话。
缩句即去掉句子中修饰、限制的词语,保留使句子的意思完整的主要部分。
小学里主要教给学生怎样删“的、地”前面的和“得”后面的成分。
在扩句练习时最好能对句子的主干部分(三处)都进行扩充,也就是在主语、谓语、宾语三处地方进行扩充,有时还要用不同的内容进行扩充。
例:同学参加文艺演出。
扩:1、我校的同学都积极地参加元旦文艺演出。
2、六年级的队员们都踊跃地参加“六一”文艺演出。
扩句练习:扩出内容不同的两句话。
3、对凌乱的句子进行排序。
调整一组错乱排列的句子,既是语言表达的训练,也是逻辑思维的训练。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句子和句子不是随便连在一起的,哪一句在前,哪一句在中间,哪一句在后是有一定顺序的。
调整句子时,在小学里一般可以从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时间的先后;先总述后分述;空间的转移;游览的先后顺序等方面综合考虑。
大致步骤是:第一步:明确排列要求。
第二步:掌握各句内容。
第三步:分析排列。
比较每句意思,分析它们的内在联系,明确各句的先后顺序,然后用序号依次排列。
第四步:阅读检查。
最后把调整好的一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认真检查,看看所给的句子是否都用上了,是否通顺,流畅。
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
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如:()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例如:()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
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③、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有这么一个习题:()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④、按空间转移的顺序排列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
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
譬如: ()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
()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
()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
⑤、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地点转移)排列.()坐在飞驰的汽车里,惬意地靠着后背,心里遐想着梦幻般的青海湖,恨不得一下子飞到那里。
()啊!真是美好难忘的一天呀!()我取出相机尽量选取群鸟纷飞的美丽画面进行拍照。
()到了湖边,我们登上轮船到近处去观看鸟岛上各类的鸟儿。
()星期天,我们一家三口人决定到青海湖游玩。
()不知不觉,我们该返回了,我恋恋不舍地走向了汽车。
()到了售票口,爸爸下车买了3张票。
5、陈述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把字句、被子句、转述句、感叹句的互相转换及按要求变换句子。
(1)、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方法:A、反问成分的变换:如果反问句中有否定词(不、没、无、未……),在改成陈述句时要去掉否定词,如果没有否定词就要加上否定词。
B、问号改为句号。
C、读改好的陈述句,要求句子通顺,意思必须与原句相同。
例:▲、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难道不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吗?(2)、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方法:A、反问成分的变换:如果陈述句中有否定词(不、没、无、未……),在改成反问句时要去掉否定词,如果没有否定词就要加上否定词,格式如下:难道+不+吗?怎么+不+呢?怎能+不+呢?B、句号改为问号。
C、读改好的陈述句,要求句子通顺,意思必须与原句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