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说“熊”“兔”——“甲骨文所见的动物”之三
古籍里“活色生香”的兔子

古籍里“活色生香”的兔子作者:陈松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01期【摘要】我国古籍中对兔子多有记载,活跃在古籍中的兔子形象可用“活色生香”概括:一是活力迸发的蹦跶兔,其善走擅跃动若“脱兔”,善营造巢穴被称为“狡兔”,喜蹲伏是为“伏兔”;二是色泽如玉的祥瑞兔,有“捣药姮娥宫”的月兔;三是生机盎然的产子兔,有多产、催生之功效;四是香飘千年的美味兔,兔肉入馔的记载在古籍中多有记载。
人们观兔之形、取兔之象,从兔子的生存哲学中汲取智慧,甚至赋予了浓厚的政治隐喻,古籍中的兔子既“问鼎王权”,亦“归隐山野”。
【关键词】古籍;活色生香;兔子【中图分类号】G2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1—059—03一、活力迸发的蹦跶兔“脱兔”形象。
兔子前肢短、后肢长,善奔,最快时速可达60公里。
兔子善走,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五》曾载“昔者,齐有良兔曰东郭?,盖一旦而走五百里”;兔子又擅跃,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称“兔走甚迅,忽焉不见,所谓动如脱兔也。
”兔子奔走速度极快,故明初苏平仲《玄潭古剑歌》用“兔脱”来形容侠士拔剑速度之快:“神光兔脱飞雪霜,宝气龙腾贯霄汉”。
奔跃之兔也称为“逸兔”,明代李东阳《题赵子昂〈射鹿图〉》言“马前逸兔或可脱,山下老麋身欲赭”。
《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就演绎了双兔傍地竞走的精彩瞬间。
兔子在遇到天敌时如离弦之箭的疾速奔跑力,引发古人的慕叹:北宋宋祁《兔》云“脱兔驰冈地,饥鹰厉吻天”,南宋陆游《九月初郊行》云“苍兔避鹰投涧去,黄鹌脱网傍人飞”。
明代画家张路绘《苍鹰攫兔图》中,兔子为躲避苍鹰的利爪,在命悬一线的危急关头急速奔跃。
兔子善奔,人们常以良兔拟况神马:《吕氏春秋·离俗》载“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三国演义》中吕布之坐骑就被称为“赤兔马”;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田巴谓徐劫曰:“先生乃飞兔也,岂直千里驹”,将“飞兔”与“千里驹”相提并论,以赞誉良才。
十二生肖的甲骨文,快来找找你的属相吧

十二生肖的甲骨文,快来找找你的属相吧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
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十二生肖的甲骨文是什么样的,请看下面图片,看你能认出来几个。
下面我们就分开来介绍这12个甲骨文。
1、因为老鼠尾巴长、爱偷吃,古人创造出甲骨文“鼠”字。
整个字体竖立起来,尾巴偏长,上头开口是老鼠嘴巴。
“鼠”字左上角那三个点象征的是老鼠偷吃后嘴边的食物碎片。
2、牛最大的特点在于两只牛角,甲骨文“牛”字突出了牛头上的牛角,字中两点则是牛的眼睛。
3、老虎身上有花纹,甲骨文“虎”字就用几条线表示老虎身上的花纹。
4、甲骨文“兔”字,除了在字的上部凸显兔耳和脸部近乎1:1的比例,整个字形为“向上跳跃”的样子,比喻兔子爱跳的特征。
5、甲骨文“龙”字的表达在于龙卷曲且长的身体以及龙角。
龙是中国人最崇拜的动物,是动物之王,所以整个字倒过来就是甲骨文中的’王’字。
6、甲骨文“蛇”字上面的三角形象征蛇头,卷曲的笔画象征蛇身。
7、马最大的特点是身上的鬃毛,甲骨文“马”字以此突出马头那三笔笔画。
8、羊有两只羊角,所以甲骨文“羊”字突出了羊头上的羊角,羊角向里弯曲。
9、甲骨文“猴”字有点像人,但动物中猴子和人也确实相像。
10、鸡的最大特点在于鸡冠和尾巴。
因此在甲骨文中,“鸡”字显得尤其“昂首挺胸”,最右边的三划代表鸡毛,最左边的线条象征鸡爪。
11、甲骨文中,“狗”字的肚子比较平小,嘴巴上,狗嘴张开。
12、甲骨文中,“猪”字的肚子比较圆滚,猪嘴上翘。
你属什么呢?你觉得这12个甲骨文形象吗?欢迎你的留言。
敦煌艺术之美探究三兔藻井图

敦煌艺术之美探究三兔藻井图敦煌艺术之美探究——三兔飞天藻井图敦煌莫⾼窟第407窟藻井原貌图隋(公元581年—618年)⾼128厘⽶宽128厘⽶⼀、世界未解之“兔”谜在敦煌三兔藻井图,位于敦煌莫⾼窟第407窟、绘制于公元6世纪的中国隋代,是世界上未解之迷其⼀,最早出现于敦煌的藻井之上。
莲花式井⼼中呈现出三只兔⼦共⽤三只连在⼀起的⽿朵,在往同⼀个⽅向奔跑着,彼此追随着,却⼜永远追不到对⽅。
三兔,三⽿,却产⽣⼀兔双⽿的错觉,现代构成理论上也叹服其创造性。
画⾯中⼼突出,以动感打破⽅形的静稳,别有情趣。
三兔图不仅仅存在佛教的艺术中,也存在世界各个宗教之中,其艺术造诣相当之⾼,且在现代设计中具有很⼤的启发性。
学术界⼈⼠⼀直感到疑惑的是,他们发现三兔共⽿的图画中,三只沿着圆环相互追逐,⽿朵相互交叠的兔⼦看起来,造型⼏乎是⼀样的,却也毫⽆违和感,并不让⼈视觉上产⽣不均衡感。
更令⼈惊讶的是,“三兔”造型纹样竟然出现在世界各个宗教之中,在时间和空间相距这么遥远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都会显着地采⽤这个图像,欧洲中世纪的教堂内、蒙古游牧⼈的⾦属器⽫上、埃及瓷器上。
过了若⼲世纪,⼤约在13世纪,欧洲的德国、法国和英国基督教堂的屋顶浮雕出现相同或相似图案。
这三只兔⼦是怎样跨越时空,跑得那么远,“落户”得那么⼴泛“三兔”具有怎样的寓意呢⼀千多年前,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这条着名的通商要道把中国同中亚和伊朗联系起来,要道的分⽀伸延到西藏和南亚。
除了商品之外,宗教和思想也通过这条要道传播到远⽅。
或许,三⽿的形象就是这样传播开来的。
公园13世纪法国Wissembourg圣彼得与保罗教堂天花板公园12世纪埃及或叙利亚瓷器碎⽚美术史学家安德鲁说:“我们不知道三兔图如何传到西⽅,最合理的解释是:它们存在于西⽅中世纪教堂⽤来包裹圣物、覆盖圣坛、缝制祭服的东⽅珍贵丝绸上。
”率领研究组的考古学家格⾥夫斯说:“那是⼀个很漂亮和激动⼈⼼的图画,它蕴含着⼀种吸引⼈的⼒量。
古代关于兔子的文物

古代关于兔子的文物古代关于兔子的文物:玉兔捣药、狡兔三窟、动如脱兔。
最早的兔类化石发现在约5500万年前的蒙古境内,经过漫长的演化后扩散至世界各地,多见于荒漠、草原和森林。
人们常说的兔子,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兔形目,兔科,共有11属61种,其中又包括野兔属、穴兔属,和棉尾兔属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兔的国家之一,中华先民爱兔、养兔、猎兔,同时使用兔皮毛制品,将兔的形象描绘在生活器物之上,使之成为中国人多彩生活中的重要元素。
我国兔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远古的新石器时代。
兔子在中国人眼里是天降祥瑞的使者 , 形成此义的文化元素沉淀在历代典籍及诗词作品中 , 彰显在各类与兔相关的文物遗存中,如玉器、瓷器、青铜器、绘画等。
古人还通过对“玉兔捣药”的想象,将其视为健康长寿的象征;创作出“狡兔三窟”“动如脱兔”等夸赞性成语,借以比喻人类的聪慧敏捷。
在佛家讲义中,兔作为佛陀本生,同样也具有着重要的文化寓意。
出于对兔的喜爱和崇拜,人们还将它列入了十二生肖之中,生肖兔也由此成为维系中华民族情感和文化的纽带。
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兼有五德,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与审美观念,而兔也是中国玉器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
一方面,由于兔子具有很强的繁殖力,被视为生育的象征,因此人们通过兔形玉器表达对生殖的崇拜;另一方面,兔子温顺和婉的性格,与玉相结合,不仅代表了财富与权贵,更被赋予了温良怀仁的美德,凝结着古人对于生活特殊的精神内涵。
兔子在中国人眼里是祥瑞生灵的使者 , 自古就荣列瑞兽榜单。
古人常将兔的形象融入到生活器具之中,希望为自己带来福气。
我国古代与兔相关的器物可分为实用性器物和观赏性器物,造型样式丰富多彩,虽少有龙虎器物的威猛,却独具一份精巧玲珑之美。
无论是兔形圆雕,还是兔形纹饰,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风貌,赋予人们历久弥坚的精神力量。
最早的兔类化石发现在约5500万年前的蒙古境内,经过漫长的演化后扩散至世界各地,多见于荒漠、草原和森林。
兔年说兔字

兔年说兔字这篇文章,应该是可以顺便用来给孩子们学习兔字用的。
兔这个字,在中国文字当中,很多时候体现的是两个含义,第一是迅捷,第二是能生娃。
都和兔子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
我们拜年经常用吉祥兔、发财兔之类,关于兔子的词儿,感觉除了“兔崽子”之外,都不太赖。
就算是“兔崽子”,也比“龟孙子”强,龟兔赛跑果然是有渊源的。
此图片来自网络甲骨文里的兔字,是象形字,就是一只兔子的线条画。
下面的上图就是殷墟甲骨文里“兔”字,下图是其他甲骨文里的兔字。
总体就像一只坐着的兔子,头朝上,耳朵低垂,前腿后腿加短尾巴。
像极了幼儿园里的兔子画。
金文的兔子,开始有了一定的演变,但兔子的长耳朵,胖而可爱的身体,前短后长迅捷的腿,以及短而略微翘的尾巴非常明显。
篆体字很多时候是对甲骨文、金文线条和形体的流畅化,大篆是初级流畅化,小篆是进一步流畅化。
小篆里兔字的字形,也还是非常像兔子蹲坐的样子,带着前后腿的肚子方向变得朝下了,小短尾巴还在那支着。
关于兔字的成语,很多是代表了迅捷的意思,没错,兔子尾巴虽然长不了,但是跑得快呀。
比如动如脱兔,就动起来就像脱逃的兔子那么快。
比如兔起凫举,就是像兔子那样迅速奔跑,像野鸭那样飞起来,比喻行动都很迅速。
再比如乌飞兔走,其实必须的也是快,光阴似箭的意思。
为何?因为古代神话说太阳里有金乌,月亮里有玉兔,这一天天下来的日月轮转,光阴瞬息,寒来暑往,可不是时间飞逝的感觉?因为兔子跑得快,所以跟它有关的字,很多都跟逃跑有关系。
比如“免”字,别看就少了一点,但本意就是兔子逃跑。
这在《说文解字》里是有解释的:“兔不获于人,则谓之免。
”意思是兔子没有被人逮住,幸免于难。
后来引申为躲过、避开不好的事情,再引申为躲避,避开,失去。
比如免疫、免单、免税、免费、免职等。
冤字怎么理解?一只奔跑迅疾的兔子被关在家里,英雄无用武之地,当然很憋屈,这就是冤。
还有逃逸的逸,这意思太明显了,兔子跑掉了,就是逸。
除了迅速之外,兔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能生孩子,繁殖力超强。
兔的甲骨文演变过程

兔的甲骨文演变过程
“兔”字的演变。
“兔”字的演变过程
“兔”这个字的演变过程有点特殊,在春秋以前,这个字明显是一个象形字,即画一只兔子的样子。
甲骨文中的“兔”字
金文中的“兔”字
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都可以看出一只兔子的形象。
小篆中的“兔”字
篆书“兔”
一到篆书,那个鲜活灵动的兔子形象就被一个“免”字加一点替换了。
这是为啥呢?
这就需要先看一下“免”字的演变过程。
免字的演变过程
免字是一个会意字,最早就是指一个人头上的冠冕。
但后来,这个意思被“冕”替代,“免”就专门用来指免去的意思。
头上那顶帽子越加宽松,象征着被摘掉帽子。
在漫长的历史中,摘掉头上的“乌纱帽”,即意味着被免除职务。
后来,“免”字引申出“逃脱”的意思。
人们经过观察,发现最善于逃脱的动物,莫过于兔子了。
于是在“免”字后加上一点,一方面象征着兔子短短的尾巴,另一方面,即表示出这是一种最善于“逃脱”的一种动物。
十二生肖甲骨文造字方法

十二生肖甲骨文造字方法
十二生肖甲骨文是指将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用甲骨文时代的字形进行造字的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
1. 选择动物:首先,选择十二生肖中的一个动物,如鼠、牛、虎、兔等。
2. 分析特征:观察该动物的特征,包括头部、身体、尾巴等部位的形状和特点。
3. 比较甲骨文字:查阅甲骨文资料,寻找与该动物特征相似的甲骨字形。
4. 造字:根据甲骨文字与动物特征的相似之处,创造一种新的字形来表示该动物。
可以将甲骨文字的字形进行简化和组合,以表达该动物的形象。
5. 命名:为新造的字形命名,通常采用与动物名称相关的字义,如“鼠”表示鼠类动物,可以取名为“鼠”。
6. 重复:将以上步骤依次进行,分别针对其他生肖动物进行造字,直到绘制完成所有十二个生肖的甲骨文字。
这种方法既能利用甲骨文的字形特点,又能与生肖动物进行对应,形成独特的造字系统,丰富了甲骨文的应用。
兔这个字的甲古文

兔,獸名。
象踞,後其尾形。
兔頭與頭同。
凡兔之屬皆从兔。
字源解说
兔,甲骨文像只张着嘴巴、长耳短尾的小动物。
造字本义:性情温驯的食草类哺乳动物。
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误将甲骨文张口的形象“口”写成了“刀”,又将金文的“目”写成,兔形消失。
有的篆文将石鼓文的兔尾形状写成兔足“匕”。
隶书将篆文的兔足形状写成一折加一点。
字形演变
商·殷墟甲骨文
商·殷墟甲骨文商·殷墟甲骨文
明·文徵明·西苑诗十首
清·八大山人·书李白诗唐·孙过庭·书谱
元·邓文原·急就章明·王宠·古诗十九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說“熊”“兔”
——“甲骨文所見的動物”之三
(首發)
單育辰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五、說“熊”
在幾種甲骨文字典裏,都沒有“熊”這種動物,但“熊”字並不是不存在,只是長期以來,未被人們認識而已。
在甲骨文中,有一種動物直立,上、下足彎曲,如下圖所示:
A B
其中B爪形不顯,但應是A之省寫。
這兩個字的辭例如下:
(1)貞:其A言(《合》15154
賓組)
(2)卜B不其(《合》10457
賓組)
此字過去一直被釋爲“兔”,但“兔”字的上下足不彎,並且A、B也沒有“兔”形後翹的短尾,若與第六節我們指出的甲骨文中“兔”字的幾種寫法相對照,就會發現它們與“兔”是全然不同的。
在甲骨文中,還有在A形上加“网”者,出現次數較多:
Ⅰ型:
C D E F G
Ⅱ型:
H I J K L
Ⅲ型:
M N O P Q R S
Ⅰ型:
(3)C?王占曰:㞢豕,率扶(《合》10726 賓組)
(4)辛卯卜,1貞:隹(唯)D乎(呼)竹(施)?(《合》1108 賓組)
(5)辛卯卜,貞:隹(唯)E乎(呼)竹(施)?(《合》1109 賓組)
(6)貞:不隹(唯)F乎(呼)竹(施)?(《合》1110 賓組)
(7)G乎(呼)竹(施)?(《合》1111 賓組)
Ⅱ型:
(8)不其H,十月才(在)盖。
(《合》10737 賓組)
(9)貞:王(往)I王(往)(《合》10736⊃《合補》2654 賓組2)
(10)貞J(《合》10741 賓組)
(11)甲申貞:麋K(《合》10740 賓組)
(12)壬辰卜,貞:勿隹(唯)L(《合》39799 賓
組)
Ⅲ型:
(13)貞:吳率以M芻?(《合》95 賓組)
(14)貞率N(《合》10738 賓組)
(15)戊寅卜,貞:勿乎(呼)(師)般比O?(《合》6185 賓組)
(16)P(《合》
10739 賓組)
(17)扶Q(《合》
10742 賓組)
(18)王曰R隻(?獲)(《合補》
2652 賓組)
(19)S(《合》
10747 賓組)
其實,上面所引的A、B兩字即是“能(熊)”字,而於A上加网形者,可釋爲“罷(羆)”。
這些字是在劉桓先生發表《釋能罷》3之後,才得以認出的。
劉先生所說頗爲詳盡,今擇要摘引如次:
字,下端乃熊之象形字。
在常見的野獸中,虎豹鹿麋等都用四足奔跑,能
直立行走者只有猿猴與熊羆。
恰是能直立行走的動物,身軀碩大,當即熊之象
形文。
說文十篇上:“能,熊屬,足佀鹿,從肉㠯聲,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彊
壯偁能傑也。
”又:“熊,熊獸,佀豕,山凥,冬蟄,從能,炎省聲。
”能、熊初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