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县栽桑养蚕技术教学教材共43页
栽桑养蚕实用技术

第一章高产桑园栽培新技术第一节基本指标一、高产桑园的技术标准土地条件:土层深厚,能灌能排,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2%左右,地下水位 1米以下。
栽前准备:全面冬耕、深翻40厘米以上,亩施厩肥80担或垃圾等堆肥200担以上。
良种壮苗:选“育-711”、“农桑12”、“农桑14”、“盛东一号”等优良品种,要求苗木粗壮,根系完整。
合理密理:亩栽800—1000株,栽种时细土踏实,浇上活根清水粪。
新桑管理:用叶多留少采,培养树势;用肥少量多次。
栽桑当年用肥标准:4月下旬亩施清水人畜粪10担;5月中、下旬亩施清水人畜粪10担加尿素5公斤;6月中旬亩施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人畜粪10担;7月下旬亩施尿素10-15公斤。
新桑产量:第一年秋叶亩产400公斤,第二年产叶1200-1750公斤,第三年2250公斤。
二、高产桑园生长特点与高产技术(一)夏秋季1、生长特点。
15月下旬伐条后,6月上旬即萌芽生长,10月中、下旬枝叶生长基本停止。
其中6-8月枝生长量占枝条生长总量的87%,开叶数占总开叶数的88.5%。
10月份绝大部分枝条停止,但仍在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
2、高产技术。
合理留条—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
在栽植株数(亩栽1000株左右),每亩拳数3000个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枝条就成了影响群体是否合理的主要因素。
生产上每亩留条7000-8000条最为适宜,并使条间分布均匀,枝条粗细匀整。
留条过多,细条增加,通风透光性差;留条过少,不能充分利用光能,肥水等条件;均不能高产。
施肥管理。
6-8月需肥量大,夏肥要重施,占年肥量的40%,分二次施入。
第一次夏伐后立即施入,亩施人畜粪30担,尿素30公斤或碳酸铵80公斤;第二次在夏叶疏芽后施入,亩施尿素15公斤。
追施秋肥:早秋采叶后立即施入,亩施尿素10-15公斤。
桑园抗旱。
①灌水抗旱:桑园在遇到连续高温睛热6天以上要灌水一次。
②地面覆盖:将稻草,桔杆等摊放在桑园地面。
桑蚕饲养技术

《桑蚕饲养技术》培训教案教学内容:桑蚕饲养技术教学目标:让学员掌握桑蚕饲养技术,让学员能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提高桑蚕养殖的经济效益。
培训学习地点:石门村培训学习时间:4月18日培训学习过程:一、养蚕必须工具。
养一张蚕种需要蚕匾(蚕座)280尺2。
花竹簇35片(6支花),采桑箩、塑料膜、温度计、蚕网、消毒用具等。
饲养1--3龄小蚕种10张需要蚕室12--15米2。
4--5龄大蚕每张种需12米2蚕室。
蚕室要求保温、隔热、防湿、光线均匀、通风、便于消毒。
养一张种大蚕贮桑面积约需5米2。
二、蚕室、蚕具消毒。
蚕室内外打扫干净。
蚕具放在流动水中清洗干净,在阳光下曝晒5小时以上。
把晒干的蚕具搬回蚕室内进行药物消毒。
蚕室内包括顶板也要喷药消毒。
消毒药液:用有效氯25%的漂白粉,每公斤加水24公斤,拌匀后盖密,静止1-2小时取澄清液消毒。
1000尺2用药液25公斤,消毒保持湿润半小时,待充分干燥后方可使用。
三、领种、催青与收蚁。
领种后要防日晒,雨淋、局闷。
蚕种要通风的竹笼或线架装好。
切忌用塑料膜、布料或报纸等物包装,以防闷坏蚕种。
回来后立即放到小蚕室催青。
催青,蚕种拿回后1-4天室内保持22℃,第5天起至孵化期,保质5℃。
如果春季室内温度低,则加火盆升温保温(用火炭,忌用柴烧),火盆离蚕种1米以上,以免烘死蚕种。
加火升温时要水补湿。
催青至第8天,蚕卵的一端有小黑点,叫点青。
一张种内有20%卵粒点青,用报纸将蚕种包好,把着卵粒面朝下,进行遮光制黑,使蚕卵发育一致。
从点青日起,第二天转青(卵面呈灰色),第三天蚁蚕出壳。
在出蚁当天早上5时,除去遮光物,开灯感光,促使孵化整齐一致。
3、收蚁。
春季气温低,在上午10时左右,夏、秋季在上午8时左右收蚁。
收蚁用桑要在当天上午采摘。
先自顶叶下第二片桑叶。
用桑量是收蚁量的4-5倍。
收蚁方法:将桑叶切成小方块,直接撒在蚕种纸上。
经10-15分钟后蚕蚁爬到桑叶上,然后把蚁蚕连同桑叶倒在蚕座纸上。
种桑养蚕实用技术

种桑养蚕实用技术上篇种桑养蚕基础知识第一章桑苗繁育桑苗是发展蚕桑生产的基础。
苗木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新桑园能否速成高产的关键。
苗木的来源一般以自育为好,可以降低成本,防止传带桑树病虫害;自育种苗,适应性强,成活率高。
桑苗繁殖,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无性繁殖,如扦插、嫁接、压条、埋条等;一种是有性繁殖。
第一节无性繁殖一、扦插扦插育苗成活率的高低,与桑树品种遗传性、枝条成熟度、母树年龄、贮存养分有关。
同一枝条中,下部成熟度高;一年种杂交枝条,形成层活动旺盛,发根率高,很容易扦插成活。
我县气候温暖多湿,冬季可以结合冬伐采集枝条进行扦插,繁殖桑苗。
夏伐由于气温高,先长芽,后长根,成活率低。
每一插条3—4个芽,长约15厘米,在基部叶痕下方0.5厘米处背面剪成45°斜面,扎成小捆,用50—100ppm(百万分之五十—百万分之一百)的吲哚丁酸浸渍24小时,直立埋入苗床(沙床)培养,并注意保湿,生根发芽后,即可移栽成园。
苗期的管理大体上与杂交实生桑苗相同。
二、嫁接嫁接主要用于一些优良品种如“伦教40”、“7625”等,其本身枝条发根性能差,利用其他品种枝干或根作砧木接入。
嫁接最适时期为12月至次年2月下旬。
嫁接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袋接法和根接法两种。
(一)嫁接方法1、袋接法选冬芽健全的枝段,在一个芽的背面往下1厘米处削成长约3厘米的斜面,并对尖端稍作修削,使先端露出形成层,在芽的上方0.5厘米处剪断枝段得到接穗,1穗应有1个芽;选粗细适当的实生苗根,在无侧根处剪成平滑的斜面,即成砧木;捏开砧木剪口的皮层,使之成袋状,将接穗先端斜面向外对着砧木袋口皮层缓缓插入袋内,要求插得紧密而皮层不开裂。
接好的接木(嫁接体)应及时种到苗圃地。
2、根接法剪接穗长8—13厘米,有2—3个芽,接穗下端在芽的后方稍下处入刀削成45°角的斜面;剪取砧木苗较硬的根(主根、侧根均可),正反面向上各削一刀削成斜面,削口长约0.7—1厘米,即成砧木;捏开接穗斜面先端的皮层,使之成袋状,把砧木插入袋内,要求插得紧密而皮层不开裂。
种桑养蚕技术

种桑养蚕技术一、桑树的培育和管理桑树是种桑养蚕技术的基础,只有健康茂盛的桑树才能提供充足的食物来养活蚕蛹。
桑树的培育和管理是种桑养蚕技术的第一要素。
1.选择合适的桑树品种种桑养蚕技术中最常用的桑树品种是五叶桑、滇桑、青桑等。
这些品种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是种桑养蚕的首选品种。
2.选好栽种地点桑树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空气流通良好,土壤肥沃而疏松。
不宜在坡地、水淹地、颜色轻、质地差的土地上种植桑树。
应选择坡顶、河岸旁、荒坡或沟谷等地种植桑树。
3.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桑树的栽种时间应在春季。
在栽植前应开垦土地、施肥、翻耕,同时喷洒杀虫剂,以防止虫害的发生。
桑树的树距和行距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土地情况确定。
4.合理进行桑树管理桑树需要定期修剪、松土、施肥、浇水等工作。
合理进行桑树管理能够促进桑树的生长,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二、蚕的饲养和管理1.选择健康的蚕卵蚕卵的品质对养蚕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选择健康的蚕卵能够提高养蚕的成功率。
好的蚕卵应该色泽鲜艳,有光泽,大小均匀。
2.控制蚕卵孵化的时间蚕卵的孵化时间与气温有关。
一般来说,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孵化期通常为5至10天。
在孵化期间,要保持蚕卵的潮湿,以便孵化。
蚕的饲养方法包括饲养环境、食物的提供、换桶等等。
蚕的饲养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强光照射。
蚕的主食是桑叶,桑叶应新鲜、干净、无病虫害。
蚕的饲养温度应在25℃-30℃之间,撒布在饲养场地的桑叶应根据蚕龄的需求逐渐增多,蚕的年龄越大,摄食量就越大。
4.掌握蚕的疾病防治蚕的疾病防治是保证蚕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在种桑养蚕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疾病,如紫斑病、棉铃虫病、蚕蛾病和热病等等,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种桑养蚕技术是生产丝绸的重要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掌握桑树的培育和管理,掌握蚕的饲养和管理,合理预防和控制疾病,可以提高丝绸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丝绸的生产和加工在饲养蚕蛹成蚕之后,需要进行蚕蛹的收获,然后将其放入蚕茧中沐浴,再将蚕茧进行加工和生产,最终得到丝绸。
沾益县栽桑养蚕技术

使眠中蚕座干燥,起除与眠除之间进行的各次除沙称为中
除。一般1龄不除沙,蚕眠后松蚕沙撤焦糠就行;2龄起除、
眠除各1次;3龄起除、中除、眠除各1次。
要提倡用网除沙。一般采用蚕座上加网,经两次给桑
后,提网除沙,操作简便而又不损伤蚕体,工效也高。要
禁止用手拣、剥蚕沙等不合理的除沙,剥蚕沙常会造成蚕
受伤出血,不利蚕体生理活动。
小蚕期采桑还应注意老嫩一致。为了鉴别1龄蚕的适熟 叶,可在给桑后30分钟观察桑叶残缺情况。如果叶片被吃 穿成许多小孔,则桑叶过嫩,如果桑叶被吃而不穿孔,则 桑叶过老,如桑叶点点被咬破(20%左右),大部分未吃 穿而留上面一层表皮者为1龄适熟叶。
精选ppt课件
10
小蚕期各龄用叶标准:
龄别
叶色
叶位
收蚁当时 绿中带黄 芽梢顶端由上而下的第二至第三叶
精选ppt课件
7
2、炕房育
炕房容量较大,饲养量多,一般利用原来的 小蚕室。在蚕室的两侧蚕架下筑成4条地火 龙,在地火龙的上面铺黄沙,厚2—3厘米 (必须是消过毒的黄沙),作吸热补湿之用。 饲养员在炕房内操作,技术处理方便,保温 性能也很好,但由于坑房容量大,热气流也 大,保湿性能要比炕床稍差,应注意黄沙上 经常浇水补湿,并在蚕座上加盖塑料薄膜或 防干纸。
精选ppt课件
12
(二)给桑
1、切叶:一般要求切 成蚕体的1.5—2倍的 方叶,1—2龄用叶先 切除叶柄,再切,三 龄粗切。也可切成条 叶,条叶有利于扩座、 匀座,操作快,条叶 切宽度等于蚕体长度, 切叶长度为蚕体的 1.5—2倍。
养蚕种桑技术

养蚕技术饲养过程中的关键点一、养蚕重点:立足稳产,在此基础上争取高产;饲养关键做到六个一点1、饲育温度标准一点;2、通风透气做到位一点;3、防病消毒认真一点;4、各龄提青适当早一点;5、用叶适熟略偏老一点;6、大蚕期用叶量足一点;二、养蚕要注意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小蚕偏高,大蚕偏低饲养1、发育的起点温度为7.5 ℃,最高温度得35 ℃,超过此温度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死亡2、适温:有利于家蚕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叶丝转化率和养蚕的经济效益。
小蚕偏湿,大蚕偏干;食桑偏湿,眠中偏干1、湿度过高:能延长桑叶凋零时间,使家蚕血液循环加快,生理代谢旺盛、龄期缩短,蚕体肥大,影响健康,特别对大蚕危害严重。
2、湿度过低:桑叶易干瘪,蚕体较小,发育迟缓,对小蚕发育不利,3、合理的湿度环境,有利于家蚕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度的提高。
饲育温注意要点1、 3 龄:只要微弱气流;2、大蚕期:保持通风换气,以蚕室内悬挂的纸条微微飘到为宜。
3、蔟室:不通风换气,易造成茧质下降和产生不结茧蚕3)光线1、室内光线均匀2、蚕分布不均;3、蔟室减少,双宫茧及柴印茧的发生三、家蚕主要病害,及预防方法家蚕主要病害1、病毒病2、细菌病3、真菌病4、粒子病1)病毒病:血液型脓病,俗称“水白肚”亚急性传染病发生时间:多发于3龄,特别是5龄中期至上蔟前后多,大多不吐丝,能营茧,成死笼茧。
症状:体躯肿大,节间高,狂躁爬行,皮肤易破流白脓等。
病程:小蚕3-4天,大蚕5-6天;温度越高,发病死亡越快。
病变:血液混浊,呈乳白色,正常蚕血液为淡黄色,透明状。
辨别方法:剪去家蚕尾角观察2)中肠型脓病,俗称“干白肚”慢性传染病症状:食桑,行动不活泼,常静伏于蚕座,生长发育缓慢,群体开差悬殊,大蚕胸部半透明,呈“空头”状,伴有起缩,下痢,严重时排出粪便有乳白色黏液;病程:1龄染,2-3龄发病;2龄染,3-4龄发病;4龄染,5龄发病,5龄中后期染,基本可吐丝结茧,但部分为死笼茧。
培训农村实用养蚕技术讲课文档

(二)安排好劳动力
养蚕采用小蚕共育、大蚕普通育形式。熟练饲养员每人可负担的养蚕量为:1-2龄蚕期 5-6张,3龄蚕期3-4张,4龄蚕期2.5-3张,5龄蚕期1.5-2张。
(三)蚕室、蚕具及消耗物品的准备
蚕室、蚕具及主要消耗物品按饲养蚕种数量来计算,养蚕前全部准备好。 小蚕室要求保温、保湿,大蚕室能够通风换气、有对流窗。蚕室远离厨房、猪 、牛、羊圈、厕所等。 养1张蚕需:
(2)未经消毒的用具不能带进蚕室。 (3)蚕沙及时运往远离蚕室的地方挖坑堆放,切勿四周乱倒。 (4)大、小蚕用具严格分开,不能混用。 (5)养蚕中发现病蚕,应及时严格淘汰。
2、蚕体蚕座消毒 收蚁后给桑前进行蚁蚕消毒,各龄蚕饷食前进行消毒;2-3龄蚕蚕期中进行龄中消毒, 4-5龄蚕每天或隔天消毒一次,若已发生蚕病、可连续多次用药。目前我省农村蚕体蚕座 消毒使用的药品主要有:
收蚁方法散卵主要用“网收法” 及“纸引法” ,纸引法的操作方法是:在感光后的 蚕种卵面上盖一张棉纸,然后把切成细条状的桑叶撒在上面,20分钟后待蚁蚕全部爬 到棉纸上后,去掉棉纸上的桑叶,把棉纸提至另一个垫有防干纸的蚕箔内、喂叶并整理 好蚕座即可。网收法的操作方法是:是在感光后的蚕种卵面上铺两张小蚕网,把切成细 条状的桑叶撒在网上,20分钟后待蚁蚕爬上桑叶后,将上面一张网提至另一个垫有防 干纸的蚕箔内,喂叶并整理好蚕座即可。
(二)小蚕饲养技术
1—3龄为小蚕期。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要养好小蚕,必须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 落实好以下几点关键技术措施。
1、实行小蚕共育
小蚕共育是由具有充足的蚕室蚕具、桑园面积且技术过硬的单位或养蚕专业户统一饲 养小蚕,三龄或四龄起蚕分发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形式。小蚕共育是养好小蚕的有效 措施,它不但省工、省叶、省成本,还有利于消毒防病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而且能实现 平衡增产。所以小蚕共育是稳产高产的先进技术,应大力推广。它有出售小蚕及联户共 育等几种形式。小蚕共育要选择比较肥沃的半旱水田或坡地桑园,施肥以生物有机肥为 主,1亩成林桑园可饲育10—12张小蚕。小蚕共育室要求能保温保湿,有南北对流窗。 共育10张小蚕需蚕室10—15㎡,蚕匾或木制蚕筐80只及相应的蚕架、蚕网等工具。
栽桑养蚕实用技术

蚕桑实用技术第一部分栽桑技术一、新桑园建立桑园规划:(1)桑树对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可根据当地土地利用情况制定植桑规划。
除利用平原地外,也可利用丘陵山地,溪河滩地、河堤、四边隙地等土地栽桑。
(2)桑园要适当集中,布局合理。
桑园集中成片便于管理可避免因为其它作物防病治虫喷施农药时,污染桑叶,引起蚕儿中毒。
二、桑园栽植1、深翻平整。
栽植桑树前,必须进行全面深耕,翻耕的深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
在深耕的基础上,才能平整开垅。
2、栽植密度。
一般湖桑品种亩栽1200株左右。
一般株距0.4米,行距1.4米。
3、栽植时间。
桑树栽植在落叶后至次年春发芽前进行,分冬栽和春栽。
一般在十二月中旬栽植的生长最好。
4、桑苗栽植。
栽苗前,挖好栽植沟或植穴,沟穴深度一般在40厘米左右。
植穴沟底部要放迟效性有机肥料(如厩肥、堆肥等)作基肥,要求每亩施基肥100担左右。
放置基肥后盖土踏实,然后栽桑,苗根不能与肥料直接接触。
桑苗栽植必须做到根深苗正,壅土踏实。
栽植时必须做到深浅一致,株行整齐。
苗木放定后,用细碎的表土壅根,边壅边轻提苗干,使土壤与根系密接,最后再壅土踏实,壅土要稍高于地面。
栽植后要及时灌水一次,使土壤与苗根紧密结合,植沟下陷,要及时埴土,以免影响成活,多雨季节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三、树型养成桑树的树型养成是通过修剪来实现的,桑树的修剪分两个阶段,即树型养成阶段和成年阶段。
不论哪个阶段都包括伐条、剪梢、摘芯、疏芽、整枝等措施。
我乡主要采用中干桑养成法。
第一年,桑苗定植后,来年春季才会发芽,发芽前,离地50厘米高处,剪去苗干,养成主干。
发芽后,新植梢长到15-20厘米时,进行疏芽,每株选留健壮芽三个,其余疏去。
第二年,春季发芽前,在离地75厘米处剪定第一支干。
发芽后,在春季大蚕期每一支干上按照需要的枝条着生方向选留适当的健壮芽2-3个,其余疏下养蚕。
第三年,春蚕期提早采叶,夏伐后离地1米处剪断,养成第二支干,每支干留2-3个芽。